信息与通信工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31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1)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应用;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问题已经凸显。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教育部于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9年开始,对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意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探索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新型工业化对于人才的战略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4届学生。根据学院近几年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整体状况分析,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江浙一带等电子通信类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稍显欠缺。在读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认识尚显不足,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经历培养锻炼自己,成果产出较少。

二、存在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生源选拔问题。

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时间较短,作为一种新兴学位,社会认可程度尚不明确,学生对其认知更为模糊,选择率较低,所以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仍旧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首选。很多学生最终是因为分数过低调剂到专业学位,实际是一种被迫选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题研究也比较盲目。

2.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都是基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造而来的,尚未摸索出一套真正的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整体看来,课程设置较多,内容偏难,与工程实际应用融合内容偏少,学生对于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上,学生都整日忙于课程学习,很难提前进入实验室做一些基础课题研究。另外,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偏重小,工程应用性体现不强。

3.工程实践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实习,学生需要到相关实习院所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工程实习,目的是希望通过工程实习提高工程意识,掌握行业领域的基本原则、职业方向等。但是从目前跟踪近几届学生实习状况总结:具有较强培养实力的实践基地偏少,大部分学生都依靠导师和学院联系实习单位,由于选择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去”,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到研究所进行实习,但是很少能够接触工程项目研究,主要从事助理性边缘工作,导致实习效果不好。另外,学校与学院虽然在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域限制,电子通信类企业在北方偏少且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教育实践基地规模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企业仍以实际效益为主考虑方向,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需要较大的投入,收益难以预期,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参与这项联合培养工作。

4.学位论文质量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深度不高,但是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应用性,论文形式可多样。但是从导师指导到学生自身,仍旧拘泥于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模式要求,论文工程应用性不高,企业实习内容无法融入学位论文。

三、培养对策研究

从国家大力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强化工程教育理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针对近几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学院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改革培养模式。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为吸引优秀生源,学院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导师配备、助学金资助、奖学金分配、就业推荐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政策倾斜。学生通过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其学位特色,学制2年较短,可以很快就业,而且因工程背景较强就业平台较宽,毕业生就业层次较高,学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生源质量在逐步提高。

2.调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有电子通信工程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工程领域外文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胜任电子或通信系统、设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将培养方案设置成A环节和B环节。A环节由理论课程构成,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不少于20学分的理论课程。当今的工程项目要求我们的未来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拥有大局观、团队精神、交流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工程职业素养。因此设置了B环节,B环节为综合环节,包括实验课、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工程实践、新技术讲座5个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修满A环节学分,并通过B环节考核。该培养方案能够尽量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压力,使学生从繁重的理论课程学习中解脱,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术活动、听专家讲座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同时学生可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的学习与研究,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全面更新,注重理论内容与工程案例分析的结合,加强案例教学,贴近前沿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3.拓宽工程实践平台推进国际交流。

积极推进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加大对已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中兴通信股份、中电49所、亿阳集团的投入。鼓励教师将科研合作单位引入,学院也积极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系增加实习单位,多方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实习阶段,学院与实习单位深入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目前已有学生赴德国进行实习交流,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为此,学院积极推进合作交流项目建设,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联合培养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

4.严控学位论文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监控体系需要将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落实到实处,环环相扣。首先,开题。学生企业实习并确定论文主题,根据参与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开题报告,返校进行开题答辩。在开题过程中5位专家严格评审确保该课题的实际工程应用性,对于选题过空、过大且没有实际工程价值的课题要求学生在1个月后重新开题,以确保文论的顺利进行。第二,定期汇报。学生开题过后需在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开展论文,需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在完成实习后向学院递交实习考核表,由校外导师给出实习过程评价及成绩,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定期汇报及校外导师评语给定学生工程实践最终成绩。第三,中期检查。到中期检查阶段,由学生提供书面报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加检查环节,从内容深度和实际完成情况两方面对论文所需内容的完成进度进行检查。最后,就是成果验收及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采取院内双盲审,学校进行论文对比度检测,通过盲审和对比度检测之后学生可进入到论文答辩环节,此环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对于学生阐述的课题实际工程应用性及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量与答辩,确保学生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加强学生论文管理,近几年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大幅度提升,且课题的工程实际应用性得到校外专家的肯定。

四、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任重而道远,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不断拓展教育改革新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学习国外和其他高校的先进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与改进,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通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穆琳琳 李一兵 张琳 苍岩 肖易寒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石防震,眭国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2]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2).

[3]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2)

0 引言

沟通是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信息管理又是沟通的基础,在现代建筑项目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沟通管理和信息管理,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才能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为建筑工程服务。

1信息管理

信息与信息管理及其特点

信息是指口头、电子或书面等方式传输的知识、新闻或情报,声音、文字、数字和图像等都是信息表达的形式,。信息管理则是对信息传输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个数据的管理,使项目的信息实现方便有效的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及交流,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1】。

建设项目信息具有以下特点:来源的广泛性。建设项目信息来源可为业主、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及施工单位中各个专业及各个环节,或来自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因此说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其广泛性也给信息的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等影响着项目管理人员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建设项目信息具有可供系统内多个子系统或一个子系统的不同过程反复使用而不被消耗掉,也由于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使得在信息系统中对信息投资的效果是应用越广、效益越大;

信息量大。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涉及面广、协作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在项目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信息,管理人员既要掌握计划的信息又要掌握实际进展信息,并应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信息的系统性。建设项目信息是在一定时空内形成的,其与建筑工程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及反馈应是一个连续的闭合环路,因此说具有明显的系统性。

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功能

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处理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化系统,其通过收集、存储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数据来辅助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进行规划、决策和检查,其核心是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目标控制。该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成本管理系统。由成本目标分解与成本计划,实际成本统计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成本变化趋势分析,各类成本数据的查询机成本报表的提供构成;

进度管理系统。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动态比较,进度变化趋势预测,进度计划的优化和调整,各类进度数据的查询以及进度报表的提供等;

质量管理系统。项目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施工质量管理,工程事故处理记录以及各种质量报表的提供等;

合同管理系统。合同文件的编制,合同变更及索赔管理,合同信息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查询等。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功能更专业化。信息管理应与项目管理理论结合更为紧密,并且针对不同的建设任务和

不同的管理者,软件的针对性也应该越来越强;

共享度更高。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间应通过一定的数据模型和高效的文档管理系统来实现较高程度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集成化程度高。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往往将不同的子系统进行集成,且该系统与成本管理系统、CAD系统等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并且更应注重与通讯功能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集成;

开放性的提高。统一的开放性标准可使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具体软硬件平台的依赖性降低,同时系统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的不断提高可更利于项目关系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

2 沟通管理

2.1 项目经理与业主的沟通

项目经理首先应充分了解项目钩子的基础、起因、出发点,了解目标设计和决策背景,以免对目标及完成任务有不完整的甚至无效的理解,引起业主的干预而给工作带来困难;应让业主一起投入项目全过程,改变只给其一个结果的模式,首先应让业主了解项目以减少非程序干预和越级指挥,使其充分认识到项目过程及难度以便于积极的为项目服务;在作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业主的期望、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并应充分尊重业主,及时向其报告情况,为业主提供必要信息以便于其决策;发生业主其他部门的干预指导等应尊重其忠告,对其进行耐心的解释或说明,但应避免其直接指导实施和指挥项目组织成员【2】。

2.2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内部沟通

    在项目管理机构内部的沟通中项目经理与技术专家的沟通非常必要,应充分意识到技术专家只注重技术方案的优化而对基层的具体施工了解甚少,因而应对其积极引导以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应明确划分各自的工作职责,设计比较完备的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规定项目中的沟通方式、渠道和时间,实现大家按程序、规则办事,同时应避免管理程序过细,对其过于依赖导致组织僵化的现象;在日常管理决策中应采用民主的决策作风,避免独断专行,应尽量保证所有职员对项目经理部的职能和企业原本职能双重忠诚。

2.3 项目经理与职能部门的沟通

    由于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间存在权利和利益间的矛盾,因而其间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出现矛盾,职能经理往往不了解或不同情项目经理的紧迫感或扩大自己的作用,此时项目经理应将计划和预期向项目提供职能人员或职能服务作为项目供应资源的关键职能部门经理交换意见以取得其赞同;与智能经理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便于交流。

3 结语

    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与沟通管理异常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因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并强化对其管理使其更好的为建设项目服务。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3)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系统工程协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小16开

国际刊号:1009-6744

国内刊号:11-4520/U

邮发代号:82-65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9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里程和等级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这势必造成高速公路的低效运行,不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研发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实际情况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和有关专家关注的焦点。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资源种类众多,交通工程资源是高速公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建立资源管理系统,提高高速公路现有交通工程资源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是实现高速公路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由于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资源普遍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传统信息化方法无法有效地针对这一特征提出解决方案,因此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构建可以有效管理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可视化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将成为路公司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2、GIS在交通工程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GIS是由信息演绎而来,是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是对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的统称。其通过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实现了图形与数据的结合。用户可以在地图界面上直接对空间对象进行查询和分析。它以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支持方式,使管理者对各方面进行的研究不再是孤立的,而将自己置身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当中,直观地掌握全面情况,从而大大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手段。

采用GIS技术构建交通工程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直观地管理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资源特别是三大系统资源(通讯、监控、收费系统),提高交通工程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交通规划、建设效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重复投资。

构建交通工程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先要建立包含空间信息和高速公路工程资源专有属性信息的综合数据中心以及以GIS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在两者的基础上根据联网中心、路公司管理需求形成交通工程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

2.1 建立包含空间信息和高速公路工程资源专有属性信息的综合数据中心

建立综合数据中心就要考虑先对空间信息和高速公路工程资源专有属性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在GIS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组织到专题图层中。每个图层有一个主题,同时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图层中每个特征点都可以通过坐标和属性来确定和描述。根据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资源管理的特点可将工程资源信息及数据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图层、公路工程资源图层及虚拟图层三类:

(1)基本信息图层包含:提供城镇,国道,省道,河流等一些基本的地理信息的背景图层、高速公路图层和立交桥图层。这部分数据利用现有的GIS资源(如公路局制作的全省公路电子地图)获得;

(2)公路工程资源图层包含:记录管道、杆路、路肩手孔、人井、工具等资源的管道杆路资源图层、缆线图层、电话图层、通信电源设备图层、记录高速公路通信站(指收费站,服务区,通信中心等)端的接入网设备的站端接入设备层、收费站图层以及其它如可变情报板、监控摄像机、车道称重、车牌识别相关设备的图层。这部分是我们数据整理工作的重点,需要我们通过对现有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有关手段来获得;

(3)虚拟图层包含:按照用户定制的方式显示一些设备相关属性值,动态描述分布状况的数据图层和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系统预警功能的状态图层。这些数据则要通过动态采集及运算获得。

组织到专题图层中的信息数据要建立相应的数据结构,其关键在于资源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分析设计以及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统一,由于高速公路资源数据库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公路资源及资源状况属性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沿线路动态随机分布并且与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高速公路资源数据库应是包含描述空间位置及其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库。而且根据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的特点,采用的是里程桩与地理坐标定位相结合的线性参照系统,并建立大地坐标系与里程桩系统的对应关系。根据以上特l生分析,基于GIS的高速公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关键是实现大地坐标与里程桩系统的相互转换、建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应关系和采用动态分段技术。对此我们可以将高速公路资源数据库实体划分为基准系、高速公路资源、地理背景三个实体集。通过这一概念模型,我们可以有机地结合两种技术手段,构建基于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平台。

2.2 搭建以GIS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

在综合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资源及基础信息的配置管理基础上,以GIS平台为手段,构建可视的工作平台。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将具有分层数据管理功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和维护,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层显示。对专题数据和图形可以灵活地进行编辑、更新、备份、恢复等操作,同时改变与后台数据库的对应关系。对于一些可监控资源.例如摄像机、可变情报板、车辆检测仪等,可以监控其运行状态,并提供预警和警报等功能。

平台提供查询工具用户可对各个路段进行信息查询,可查询所有基础特征和专业特征的属性信息,可按用户所确定的属性名称进行定位,即可以将用户指定的地理特征以显著方式显示。平台提供多种数据表达方式、数据表的浏览方式、地图表现方式和统计图的方式,其中统计图的式样、颜色、线形、文字均有多种选择。系统还提供直方图、饼图等多种专题图,形象直观地对用户数据库中所选择的字段进行分析。根据用户要求可以输出高速公路路段状况图等图件,可输出各种属性的报表,打印查询结果,还可以将地图与多种专题图、统计图表、浏览表、图例、查询信息等组织在一起打印。同时平台可以与其他CAD,CAM软件系统实现不同系统间所用数据文件的交换,从而达到数据共享目的。平台保留二次开发的可扩展接口,系统将具有非常高的可扩展性及可塑性。

2.3 形成交通工程资源管理的实用解决方案

在建立了综合数据中心以及以GIS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考虑到联网中心、路公司作为不同的使用者的管理需求。路公司需要管理并维护所属高速公路的所有工程资源;联网收费中心需要管理并维护联网中心的线路设备资源并根据权限查看路网中各路公司的资源状况。由此针对整个路网本文提出如下交通工程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

(1)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资源管理系统这样一个带有广域分布特征的系统,为了减少安装调试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从总体上采用Browsers/ThinClient+WEB/Application Server+DBMS三层(或多层)结构,(BWD)是适合而且可行的系统架构选型。其中对于用户透明的业务逻辑层可以使用目前的中间件技术完成业务逻辑的定义、修改,对于今后的系统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系统主要采用B/S结构完成系统的大部分查询、分析、报表、监控等应用功能,使用ThinClient完成安全度要求比较高的内部数据管理功能。这样各管理处、服务区都可以很方便的部署本系统而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这种结构另外一个重要优点是部署的灵活性。因为采用Web方式,只要有Internet连接就可以登录系统。

(2)对于整个路网各路公司内部独立使用可视化系统管理所属交通工程资源。即联网中心的应用服务器直接管理内部资源;联网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将本中心数据库不存在的资源的查询指令分解到各路公司的系统服务器上,得到结果集后将其合并返回。通过这样的虚拟查询机制,对于联网中心使用者来说,这些都是透明的,对所有路公司的开放资源都可以像本地资料一样直接访问如图2所示。

(3)对于路公司可以通过可视化系统监控、管理所属高速公路的所有交通工程资源。路公司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或PDA(手持式计算机)、手机等移动设备登陆系统服务器。对于可监控的公路工程资源,信号采集/控制计算机按照预设的轮询时间频率对设备的信号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结果判断此设备资源的状态,是正常运行还是黄色预警还是红色警报并将信息数据提供给可视化平台服务器,如图3所示。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5)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随着而来的建筑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将会显得尤其突出;如何提高建筑和公路工程质量、如何准确检测建筑和公路工程质量、如何比较真实和准确的反映建筑和公路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产生了很多处理检测业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用于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和检测本身的质量。

工程质量检测,特别是建筑和公路工程上所用的材料质量检测,是保证建筑和公路工程质量很重要的一关。建材和公路检测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使得建筑和工程建材检测数据的真实性、高效性有了基本保证。目前绝大部分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都把检测业务逻辑用程序代码直接实现以减轻检测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了人为错误。不过,现实情况下,建筑和公路工程中各种新材料、新标准的不断推出和更新,工程质量检测项目的不断增加,要求工程所用建材的检测委托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不断完善、修改和更新,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根据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检测单位自身的需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查阅、减少数据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检测报告的实时性、保密性、严格性。

目前绝大部分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属于C/S架构,通常用于局域网中,不便于多检测站的统一管理和部署。部署和维护成本高,发生一次升级,则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改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基于Web的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信息系统。对于该检测系统,将具有“自适应报表模板,灵活添加检测项目,自动化检测流程”等功能,实现“客户端无需安装,浏览器登录系统”。检测系统遵循“线上线下、虚拟结合”的原则采用系统平台和实体窗口进行全面建设,增强系统与实体窗口、实验室检测的互动功能,满足企业和检测部门以开展业务为核心的各类需求,保证企业对质量高、可信度好业务系统的需求。

基于Web技术开发的材料检测系统较以往的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信息系统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合理、安全稳定等优点。特别是该系统采用模板技术,分离了具体的检测专业信息与检测管理流程,对于质量检测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新业务,只要检测员在系统中添加相应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模板及可,并且不影响旧业务的运行。系统后期维护费用低;可根据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检测单位的需要,实现快速查阅、效率提高、误差减少等功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实时性、保密性。有助于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1-5]。

1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1四个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该业务系统所需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为:人员、设备、工程、标准。1.1.1人员管理人员分为一、二级目录如下:一级目录为人员总表,人员概况以总表的形式表现。二级目录为证书对应检测项目详细信息;点击一级目录中的证书对应检测项目进入证书对应检测项目详细信息。

1.1.2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要求:

(1)设备离计量周期不超过30d给予相关人员提醒。

(2)设备的使用需经设备管理员的授权。

(3)试验人员在上传试验数据时,可选择相应的设备。

1.1.3工程与收费管理

一张表单是工程信息一览表;另一个表单为收费标准,可根据具体所在地的要求进行制定。1.2检测项目目录树把检测项目分门别类放到目录树上,按目录树管理检测员的资质证书,结合工作岗位安排对检测员进行系统授权。

1.3业务流程

1.3.1业务流程图

1.3.2具体流转过程

流转1:收样人员根据委托单在程序中录入信息;录入完毕后,系统会根据相应的参数将流转单自动分发到各科室主任。

流转2:科室主任收到流转单确认无误后将单子通过系统发给各持证人员,如有疑义可回退至收样人员,并标注退回原因。

流转3:各试验人员做完试验后用自己的账号上传数据并生成报告,再将报告打印出来交给审核人员。

流转4:审核人员收到报告确认无误后签字,并将报告通过系统发给签发人员,且将纸质报告送给签发人员;若发现原始记录或报告有问题,将报告通过系统退回试验人员,并将纸质报告退给收样人员进行修改;若是流转单有问题退回收样室。

流转5:报告签发完后,收样室收到报告后在程序上进行对签发部分进行确认,并交给相关人员。

流转6:报告发给客户后,需在程序上对报告发放部分进行确认。

1.3.3报告修改

委托单位因自身原因提出修改报告,可在系统里提请修改。

2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

该业务管理系统设计必须既要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和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性和模块化,系统要能够根据需求不断变化,能够灵活的扩展系统功能,有优化处理能力,有支持不同应用能力。整个系统按照功能分成若干模块或子系统,以方便进行系统的设计、维护、升级和扩展。

(2)高性能和高负载能力,系统要能够承载较大的应用运行负载,提供高性能、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和响应能力,保证各应用模块、子系统和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3)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应拥有良好的防病毒和进行防护入侵能力,需要设置用户密码验证和权限赋予,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在采用硬件的备份、恢复、负载均衡等可靠性技术基础上,还需要采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4)交互性强,系统应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特点。在保证实现管理系统各种功能的基础上,用户应该易于培训,较快地掌握该系统的操作方法。系统功能结构图可以直观描述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系统包括四个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数据管理模块、业务管理、共通功能。

a.系统管理模块: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日志管理和菜单管理四部分。角色权限管理包括包含用户、包含组和角色权限三部分,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所属角色、所属组、用户权限、用户总权限资源四部分。操作日志管理用于管理本系统的操作日志。

b.主数据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标准管理、设备管理、工程管理、费用管理五部分。其中人员管理是人员基本信息和相应证书/授权信息;标准管理是对标准基本信息、公司启用日期、发放/回收/作废等信息管理;设备管理是基本信息和设备及设备离计量周期不超过30天给予相关人员提醒等管理;工程管理是已签订检测合同工程基本信息,及其相关的检测关联信息管理;费用管理是检测项目和参数的价格管理。

c.业务管理模块:采用一个简单通用的工作流引擎实现业务流转。系统初始的工作流如图1的业务流程图,用户可以自行修改。

d.共通模块:查询功能可以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通过该系统可查询:样品存放情况;设备使用情况;试验进度流程情况;报告领取情况;工程检测费用及结算情况。打印功能是支持本地和服务器端打印;上传/下载功能支持Word文件上传和Excel文件下载。

3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的的实现

通过以上需求分析和设计要求开发检测业务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采用B/S三层构架的体系结构,开发技术选择JSP技术,以Tomcat作为Web服务器,选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操作。

(1)用户和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管理进行设定和配置。系统管理员对人员角色进行授权操作,设置管理人员,试验人员,收样人员,其他人员几个大项,将勾选的项目权限赋予相关的人员,提交后相关人员得到相应权限才能进行操作。对信息系统的所有资源进行权限控制,比如信息系统的功能菜单、各个界面的操作按钮控件等进行权限的操控。对每个人赋予不同权限,通过账号密码进入系统后只显示授权的系统界面,可操作的菜单和按钮都不相同,使得流转界面清晰,又防止出现对检测干扰的情况。

(2)设备/标准/人员/工程/费用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管理信息进行设定和配置,点击相应的菜单进入相应的管理界面,可在其中对设备、人员、费用、工程、标准进行管理。对于设备有计量周期提醒功能。

(3)委托阶段业务包括:委托单输入、流转单打印、委托派单等,在这个界面可进行委托信息的输入,为了提高收样环节中样品信息量的完整性需要委托人根据检测项目提供样品的信息和资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委托人员或收样人员不可能对各种样品、各种检测项目所需的信息都了如指掌,会出现因样品信息填写不全或资料不齐而造成检测标准填写错误,样品数量不全等问题,从而无法检测和检测延误等情况,因此,系统在输入检测项目/参数时,可根据项目/参数自动列出相应的标准,供收样员选择,并可查询样品的取样频率,应用范围,以及是否符合公司资质。委托录入后,系统自动生成委托编号和样品编号,从而保证编号的唯一性,打印流转单后,可自动进行派单给各部门负责人。

(4)检测派单,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派单,派单时可选择不同的试验人员,以便进行人员工作量统计。

(5)检测阶段:检测人员对于样品检测后需要输入原始记录信息,在原始记录信息输入后,系统可自动生成相应的表格数据图形,并自动填入报告表式中,同时生成唯一的报告编号。

(6)检测审核: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定,通过则提交签发人员,否则可以驳回上一阶段。

(7)报告签发:签发人员对检测/审核结果进行核定,通过则提交敲章人员,盖章后流转回收样室待发放,否则驳回上一阶段。

(8)统计查询: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委托/样品/测试/审核/签发/费用/敲章等),在各阶段的界面中都有统计查询界面,可查询试验样品报告所处的阶段,根据设置的各试验流转时间,可标出超出流转时间的样品或报告编号,从而发现流转环节问题所在。

工程质检通用业务信息系统的软件运行后,提高了检测流程的速度,减轻了各环节的重复劳动,对人员权限的设置,检测数据的自动处理,使得检测过程得到严格控制,提高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对各流转过程的分类,使得检测流程清晰明了,可以快速发现流转问题环节。由于程序是基于Web开发的,客户端是浏览器,因此程序可增加在其他设备,如手机、平板上运行的功能,为检测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性。

3结论

该检测业务信息系统,不仅以其高效率、高精确度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动和数据的简单处理,而且能够快速轻松地输入大量数据,查询方便,打印便捷;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借助完善、友好的界面,使略懂计算机知识的人,稍加指导就可以使用,不要复杂的专业培训。系统立足于满足工程质量检测企业的日常工作需要的实际需求,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保证了其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

参考文献:

[1]张阳春,张志清.临床检验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1):17-20.

[2]李春雨,魏敬泽,崔丽娜,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企业产品检验管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博览,2001,18(5):7-8.

[3]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6)

为适应国民经济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国于1997年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是相对于工学硕士而言的学位类型,它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学位类型,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满足军队人才培养的需要,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招收项目管理专业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硕士,笔者们有幸连续五年承担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数字信号处理》和《统计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最初的教学我们还是秉承了已有工学硕士相关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模式,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矛盾集中体现在上述两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很多的公式推导和证明,同时与本科阶段学习的某些课程紧密相关,前来学习的工程硕士学员大多工作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远离了课本很长时间。感受到学员们面对成串公式的难耐之情,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原有的工学硕士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工程硕士的教学特点,只有结合工程硕士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课程的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回忆中获取新的知识

工程硕士研究生均来自各单位的一线岗位,大都具有5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一般都具有较多的独立工作经验,是本单位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技术骨干。这些学员的最大优点就是参加工作时间长,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然而,从学校毕业时间长也是他们的缺陷所在,他们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专业知识部分如果本职工作中几乎不用的话,在他们最初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课程的时候已经是所剩无几,甚至有些知识已经陈旧,亟须更新。即使是由于有机会经常使用,对某些知识还比较熟练,但这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因此,旧知识的遗忘和现有知识的不系统性成为了工程硕士学员们要通过的第一难关。

笔者所在学院为工程硕士开设的课程统一都是3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其有最大的收获是每一位教员应当用心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刚开课的时候先拿出4学时对本科阶段的有关专业知识进行复习,唤起学员们的记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复习不是面面俱到的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即只复习与后续课程息息相关的内容,

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我们只复习卷积、傅立叶变换、滤波器设计和系统的变换域等内容;《统计信号处理》课程我们只复习概率、随机过程和随机信号与线性系统等内容。复习的过程也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复现,而是启发式的回忆,即教员先提出一些关键信息。启发学员进行回忆,通过对学员零碎的知识片断进行有序整合,最终在学员的脑海中搭建出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正如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的回忆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有助于学员状态的调整,使其从一个习惯于工作的忙碌的骨干转变为一个勤奋学习的学生;有助于学员对新知识的掌握,我们相信从一个高的起点出发,总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当然这样的做法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员的要求,任课教员必须非常熟悉本课程的内容,清晰地理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甚至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

二、有失必有得

经过4学时的回忆之后学员们逐渐有了一些信心,但当他们打开厚厚的课本时,还是会感到一丝厌烦。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工程硕士课程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工学硕士的教材是相同的,这些教材无论从体系结构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过于强调基础理论,强调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然而对于工程硕士而言,他们更加渴望的是教材内容的宽广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在尚未寻找到专门为工程硕士编写的教材的条件下,我们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与培养目标,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新技术新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和重新的组织,使其既能够保证足够高的学术水平,又能适应工程硕士的实际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例如,我们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同态滤波、K—L变换、DHT变换等应用范围比较小的内容作为自学内容,供学员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选择,而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平稳随机信号的功率谱估计上,着重研究各种经典谱估计方法和现代谱估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方法的估计性能比较、改善措施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等,同时,根据当前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适当地加入软件无线电技术相关的知识。

对教学内容合理的取舍有助于带领学员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钻研,而面面俱到的教学,表面上学了很多知识,事实上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

三、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

无论我们翻开到《数字信号处理》和《统计信号处理》课程教材的哪一页,通常映入眼帘的都会是密密麻麻的公式,这是一种科学的语言,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物理现实,是对物理现象高度的抽象,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找寻和建立一些通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公式的得来源于现实,而公式的终极目标又是要服务于现实的,即需要利用公式去解决现实中更多的问题。

对于实际工程经验丰富,但是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的工程硕士而言,直接铺天盖地的推导公式只能让他们望而却步,甚至会使其失去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只有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才能使得学员更好地理解、接受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针对这两门课程“公式繁多”但“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设计。

(一)从熟知的现象中引入新的知识

尽量从学员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新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员对新知识的亲近感和熟悉感,更有信心学习掌握新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新的知识。未必是一个新的事物,而是与各种已有的旧知识息息相关,更进一步说,这种新的知识很可能仅仅是诸多旧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新知识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推翻旧的知识而是为了优化旧知识而已。

帮助学员在脑海里建立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这样更有助于让学员认清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尽量注意先分析原有方法的性能、优缺点、局限性,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为学员描述新知识的“来龙”。而后,从找到的根本原因出发,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而转入对新知识的讨论。最后,对新知识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学员指明该方法的“去脉”。在对每个重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非常熟知的情况下,在工程中究竟应该选取什么样的方法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即使是忘记了公式的具体符号,也可以很快地在资料中找到。

(二)注重物理意义的解释,简化繁琐的公式推导

繁琐的公式推导是会让大多数人厌烦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不是需要我们对已有公式进行推导,而是正确应用。影响了公式正确应用的不是能否推导出该公式,而是是否理解了该公式,是否了解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与实际物理世界中的对应关系。所以,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统计信号处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一般只选取最重要的公式进行最简单的推导,很快得出结论,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结论性公式的解释上。

(三)使用多种仿真软件丰富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近些年来在信息与信号系统学科领域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可以用于辅助教学,辅助系统开发的软件,例如,Systemview、Matlab、Lab Win—dows/CVI等。将这些仿真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枯燥的公式变成形象的波形和频谱,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另外,学员在课后也可以使用这些仿真软件,软件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处理显示功能和某些软件的图形编成语言使得学员仿佛置身在“示波器”“频谱仪”“矢量分析仪”等仪器旁边,每当自己有一些新想法的时候,不再需要闷头推导公式去论证自己的想法,而是在仿真环境中依据自己的想法,轻松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系统,运行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之后的效果,如果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满意,则可以继续进行调整。经过这样的磨炼,他们的科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四、以工程实例为牵引

对工程技术型工程硕士的学位要求是“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包括开发研究、工程分析和设计工作的能力。”可见,对于工程技术型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培养是齐头并进的,更加侧重于对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事物,而是紧密联系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而工程技术则是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想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水平,教员应当先具备足够的工程经验,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员顺利地从理论过渡到实践。

笔者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比较有限,但是还是尝试着将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适当的简化,作为案例进行使用,以工程实例作为课程的牵引。根据课程的进程,在一定的阶段以某些工程实例为背景介绍该项目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根据任务的要求在学员问展开讨论,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总结成不同的实现方案,再利用各种仿真软件对方案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仿真分析,对其所能够达到的指标进行论证,回溯到原始的技术指标进行比对,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教员给出已完成的工程实例的技术方案,并解释每一项关键技术的选择、论证的过程,以及该项目所获得的收益。

这样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引入的“记录分系统”项目为例,当该课程的进程过半,学员已经熟悉了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等知识,教员介绍“记录分系统”项目的指标要求,对中心频率70MHz、带宽23MHz的中频信号进行采集并存储于介质中,要求因“记录”操作所造成的信号损失不超过ldB。接受项目后学员很快将项目分解为“采集”“传输”和“存储”三个主要环节。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7)

本文为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项目和陕西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前 言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将交通智能化技术放在了交通运输领域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满通信息领域人才需求,我校于2007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建立了“交通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培养掌握道路交通基础理论和交通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作为国内首先建立的本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建设缺乏成熟经验。结合城市交通信息控制以及智能交通的发展需要和我校的专业特点,设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以我校交通运输工程部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为手段,培养适应现代交通信息化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构建了具体建设方案,具体如下: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交通信息工程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学科及交通运输学科的知识点。为此,将本专业的课程分成软件类、硬件类以及交通运输类三个课程群来建立对应的教学团队。

2.特色课程群及教学资源建设

(1)特色课程群建设

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对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由软件、硬件、交通信息三大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我系交通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重点进行“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等交通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3.面向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

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跨越了信息和交通两个学科,需要学生对两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措施如下:

首先,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认知基地,如秦岭终南山隧道监控系统、陕西省道路监控信息中心等。

其次,由行业专家为学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交通信息化领域的最新研究,使他们能够了解“交通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开阔专业视野。

最后,紧紧跟随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示例、实验进行修订,添加新技术、新方法。

4.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1)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创新能力

在加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为三大课程群的重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如图2所示)。

(2)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鼓励并指导学生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3)建立以交通行业重大示范工程为主体的实习环境

带领学生参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出租车营运监测监控系统、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交通运输部正在实施的五大示范工程的设计过程。

(4)建设面向交通信息化方向的实践基地

本专业与研究机构共同建立“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设 “车辆和道路检测”、“交通信息采集”、“交通工程设计”等实习课程,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和训练环境。

结 论

通过两年的改革,本专业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以下数据来自对第一届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60人在2011年底的统计。

1.奖学金获取情况

各类奖学金覆盖了90%以上学生,有32人获得包括学校、省、国家、世界范围内的竞赛奖项,占本专业学生人数的53.3%。大于以前的类似专业的21%。

2.科技竞赛获奖情况

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全国科技大赛奖项。如“基于超声波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 获得第六届“博创杯”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智能公交车运行及车内拥挤信息实时传递系统研究与实现”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

3.毕业就业去向数据分析

60人中考公务员4人、出国深造3人、国内继续深造22人、31人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从以上数据可知,本专业毕生生一次就业率达到52%的水平,说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抓住了人才市场的需求,42%通过各种手段继续深造,与在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积累与积淀才能改进,更需要高水平的师资、良好的环境与制度的支持,判断标准需人才市场的认同。虽然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人才培养模式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要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科技部,2006.

[2]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部,2011.

[3]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教高司,2008.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8)

科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项目信息门户网站作为战略目标。第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建立不同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系统间的数据流程和接口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的目标和核心任务。第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通信工程的造价、合同、进度、质量、财务管理等作为构建系统的主线和重心。第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建立进度、费用、质量三者之间项目划分编码的对应统一关系。第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坚持一把手先用起来作为系统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

二、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处理流程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区别在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内部结构和功能上的性能、效率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系统外部接口结构与环境。

(1)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与处理流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外部结构与功能的正确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在处理流程方面,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项目信息源总体结构与处理流程。具体在一个大型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包括项目业主、施工单位、技术设计、材料供应等等众多的项目参与单位即信息源,且每个信息源由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对应的的外部结构和功能也不尽相同。(2)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一般的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结构包括:项目进度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办公与决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图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功能。但大型通信工程建设中对于不同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信息系统,它的核心功能和目标也会相应的有所区别。(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目标的差异,在内部处理流程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作者在汲取大型企业建设经验的同时,总结了业主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处理流程的主要原则。第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的基本预期目标是以进度计谋网络图为工具,以概预算数据库和施工图设计为基础,自动产生指导性的需求计划等。第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确保物资需求计划与采购合同的编码、采购合同与概预算及财务科目编码(在连结点上)、财务科目设置与概预算项目划分编码等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第四,质量验评项目范围与图纸档案的立卷及文件包编码也必须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形成数字化项目技术档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9)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企业的很多工作都被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替代。通信行业作为我国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的产业,在此领域中也广泛使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不断进步下,大众对通信资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升,这让我国的通信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增多。通信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环节,在施工中尤其要注意工程的质量问题,这样才能够保障通信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稳定运行,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因此,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1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通信工程项目得到了蓬勃发展。通信工程的建设能够为更多的人们带去通信服务,使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通信工程项目内容很多,其中涉及到的领域范围也很广泛,比如城市的街道、住宅区,还有三川、河流和草原等都有。因为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环境极为复杂,施工之中经常会有高空作业、材料运输等这些繁杂的工作,这样就让施工中的风险很大。同时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流动性也很大,人员分散,施工中所涉及到的交流对象也很多,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在野外施工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这方面会影响到通信工程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尤其是在极端天气逐渐增多的当下。比如夏季高温和连续性的大雨,以及冬天冰冻和大雪天气等。这些因素都会让工程施工增加难度,从而让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工作难度加大。为了保障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在项目建设中有效使用通信技术,从而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升通信工程质量,使其在投入使用之后可以正常有序地运行,在此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通信质量。

2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通信工程在建设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很多管理质量信息,这些关键且繁杂的信息依靠人工管理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工程数据的整理提供支撑,信息技术为通信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带去了很大的利益,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对于通信工程而言,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意义体现在下面几点:

2.1质量管理更加精准和及时

和传统的人工模式相比,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精准和及时。将信息技术使用在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可以避免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疏漏,更为关键的是节省大量时间,让实际工作的效率有效的提升。传统工作中,对书的总结和整理一般都是靠人力进行的,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影响通信工程建设进度。而经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让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化,可以让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精准和及时。经过技术的使用及时发现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且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解决,在此基础上保障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

2.2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对一个工程是否顺利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取决于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是否全面和强大。经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让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经过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数据传输能力,能够把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的多种内容的信息进行综合化整理,进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让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简单化,让问题的解决及时化,从而有效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3分析原有数据参数

通信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这是对原有工程的分析和总结。而经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为通信工程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让分析过程之中的问题更加明确直观,同时也让分析结果更加容易理解,让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便利。只有把大量数据资料信息化,才可以便于提取工作,让质量管理工作过程更加简单,实现及时有效地分析。经过对原有数据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更好的方式,解决之前的不足,以此提高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使其在投入运行之后的寿命更长。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通信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能够保障通信工程建设中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信息化中,使用到的信息技术有很多,不同的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并且可以使用在不同的质量管理环节中。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及其实际运用如下:

3.1BIM技术

这项技术是将通信工程中各种信息数据当作模型基础,经过对工程模型的建设,使用数据信息仿真模拟工程所有的真实信息。把BIM技术使用在通信工程中,可以有效开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帮助各个专业之间相互协调,以此来控制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可以提前提供三维设计,让业主方可以更加精准地表达出工程质量要求,比如通信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以此便于各方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经过图纸数字化,可以精准迅速地获得建筑构件特征信息,比如杆塔的布置或者是设备预留孔洞等,以此来便于现场及时下达指令。使用BIM模型与施工方案做虚拟环境数据的集成,以此对工程项目可建设性做仿真实验,从而在施工之前就可以发现质量问题。

3.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海量与复杂的数据中迅速提取中有价值信息的技术,有着体量大、数据种类复杂和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相关方面的特点。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了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保存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跨度一般都很大,施工程序很多,其中所涉及的责任主体和单位也比较多,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极有可能对工程质量形成影响。而经过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加强工程建设中信息共享与管理联动信息交流,这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并且经过对采集的大数据做科学分析,有效掌握所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让企业可以针对性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彻底解决影响质量的问题,从而提升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3.3智能化与移动通讯技术的使用所谓智能化,主要是指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的,针对某个方面的应用。把智能穿戴设备、手持智能终端与监测设备等使用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风险。移动通讯,主要是指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或者是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在通信工程建设现场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效使用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可以让工程现场与企业管理相互联系。比如施工现场项目精力和质量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把使用移动终端拍摄的现场照片与数据按时传输到工程信息管理平台上。而不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经过后台可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并且监督项目经理与质量管理人的工作情况。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经过移动终端,也可以在信息管理平台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3.4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省市、投资规模超大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工程能够实现节省工程投资、高质量按期完工等目标,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通信工程各类信息进行有序管理,为工程项目决策、管理、运营提供客观依据。

一、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效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与环境,这是其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要合理规划设计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就需要构建正确的工程项目信息源的处理流程与总体结构。通常,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项目参与方,例如规划设计、项目业主、勘察设计、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供应等。在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各个项目参与方的工作也不同,与之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也有所不同。

从内部功能角度来看,大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建设通常包括项目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物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决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办公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在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各个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与核心功能的侧重点存在着一些差别。例如,规划阶段,通信工程项目的图档处理、设计管理是信息系统的重点;实施阶段,通信工程的业主项目、造价、质量、项目进度等信息系统的重点。

二、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

因为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和目标的差异,所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内部处理流程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分部工程项目的划分和编码上,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必须保持一致。其次,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的基础是概预算数据库和施工图设计,工具是进度计谋网络图,自动产生包括施工机具需求、人力资源需求、舞姿需求等内容的工程项目资源计划。以实际财务数据和实际进度为依据,产生实际的机具、物质、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消耗支出数据,并且和目标数据进行比较,为成本控制、合同结算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依据。第三,物质需求计划和采购合同的编码应当相互对应。概预算项目的划分编码和项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置的科目应当相互对应。财务科目编码、概预算编码和采购合同编码应当相互对应。从而根据财务支付数据和时间,自动汇总月度、季度等资金需求;按照项目进度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动态的费用和资金需求分析报告。第四,文件编码、图纸档案编码和质量验评项目范围应当相互对应。验评数据汇总成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分段工程验收文档后,和图纸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数据,立卷归档,自动生成数字化通信工程项目技术档案。

三、通信工程项目的信息流路线

一般情况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流路线就是通信工程项目的工作路线,其主要包括由下而上的信息、由上而下的信息和横向信息。

首先,由下而上的信息。通信工程项目决策离不开大量的一线基础信息。这些来自基层的信息,如通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执行情况等,是项目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下而上的信息是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者获得信息的基本渠道。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以下基本信息:通信工程项目的约束条件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具体包括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任务量等情况;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计划的变化情况和干扰因素;参与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员和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单位、部门的基本情况。

其次,由上而下的信息。一般情况下,由上而下的信息指的是上级管理者传达给下级执行者的相关信息,其可以分成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下级应该了解的信息与下级想要了解的信息。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指的是下级执行者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必须了解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通信工程项目的规定、标准、条例,工程项目的进度、程序、结束时间,工程项目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工程项目的组织系统和相关工作单位,工程项目的约束条件和目标等。下级应该了解的信息包括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约束条件和工程目标的变化情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问题等。下级想要了解的信息通常是通信工程项目的近期安排、原因及特殊情况等。

最后,横向信息。通信工程项目的横向信息,是指同级的不同工作部门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横向信息关系不属于正常的信息流,只有在紧急、特殊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对于线性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来说,横向信息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

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是规范化的工程项目文档管理。通信工程项目有着大量的繁杂的资料,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文档,例如合同分析资料、合同文本、会谈纪要、信件、各种原始工程文件、用料单、记工单、索赔文件、各种工程报表、技术鉴定报告、工程检查验收报告等。在通信工程项目中,这些工程管理信息是由文档系统输出。因此,文档系统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建立合理的文档管理系统,可以让通信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各项资料,进而提高通信工程运营管理的效率。划分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资料一般是按照内容性数据的性质,根据资料特征对各项资料文档进行收集、分析、编码、存档,从而更好地为通信工程的工作人员提供常用的或专用的信息。

工程项目文档管理包括建立资料特征编码和建立索引系统。首先,建立资料特征标识。规范化的文档管理的基础是表达能力较强、用户友好的资料特征编码。通信工程项目编码体系一般有以下要求:统一的编码系统;能够区分各项资料的特征和种类;能够随便扩展;对计算机处理和人工处理有相同的效果。通信工程项目中的资料编码包括:有效范围、资料种类、内容对象、日期序号等。其次,建立索引系统。资料索引系统能够方便用户使用资料。通信工程项目的资料索引可以采用表格形式。索引系统在通信工程项目实施前,就应当进行专门的设计。索引系统表中的栏目需要充分反映通信工程项目各种资料的信息特征,以便于用户查询、调用。

五、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作为支撑,高效、准确、及时地分析、管理项目各个阶段产生的信息数据,为通信工程项目的决策、管理、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了充分发挥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就必须明确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和任务等。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就是建立项目不同阶段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程,以财务管理、合同、进度、质量、造价为主线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在具体的操作中,质量项目划分、费用项目划分、进度项目划分必须相互对应,以确保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序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先用起来是确保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顺利、成功运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启,张靠社.基于B/S的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9)

上一篇: 邮政营销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 健康卫士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