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54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陕西省公路局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开展美丽公路创建活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逐步将全省普通干线公路打造成“畅、安、舒、美”的美丽公路。面对公路行业极好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积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理念,创新方式、方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公路养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且能为打造“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笔者作为公路养管单位的一名成员,浅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公路行业职工队伍思想政研工作存在的现状

一是干部职工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多数职工特别是青年干部职工能注重自身的修养,注重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工作积极性高,自身进步的要求迫切。但我们从中发现,有一部分干部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刻苦学习业务的精神,认为公路行业业务简单,不需要很高的知识。还有少部分职工,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放松了学习,认为能在上班时间做好事不出错就行了,降低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荒于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情况。总体上是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者学习投入越大,最需要学习的一线和基层职工投入越少。因此说明,被动性学习是主流,大部分职工思想上还是过于依赖单位,目前仍然需要大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养护一线职工努力学习。

二是干部职工的价值理想良莠不齐。受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现代职工也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有的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追求的是更多更高的收入,有的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网。一部分职工思想基础较好,政治参与意识强,关心时事政治,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愿意向党组织靠拢。一小部分人员对单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工作缺乏责任心、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想法。

三是干部职工的工作信心冷热不均。就目前情况来看,职工非常关注公路段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同时绝大多数持理性的乐观态度,对公路段前景发展能够正确认识,而且其对工作岗位的态度是积极的,愿意立足岗位努力工作,能够与单位共甘苦、共患难。有少数职工则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种的态度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工作岗位的取舍两难,既想跳槽往更好的单位,又下不了决心,舍不得现有的岗位,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重树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而克服悲观情绪。

四是干部职工的生活态度苦乐相容。大部分干部职工能够一心一意奉献于公路事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少部分职工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缺乏理性和全面客观的思维方法,因而会表现出盲从、自以为是的现象,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判断,过分遵从讲求实惠,金钱至上、追求享乐和时髦、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职工思想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趋势,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开拓新思路、新途径,才能正确把握和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找到和当前新形势的“联结点”,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新时期的公路思想政治工作,观念要有创新性。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是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辩证的方法,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的创新。创新思想观念,要用具有持续可发展的工作的意识,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冲破束缚、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不断接受新事物,积极开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探索新办法。同时要紧密结合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多渠道的方法,大胆实践、小心论证、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二)加强新时期的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有持续性。

在加强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有战略眼光,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十三五”时期,公路行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抓住机遇,实现公路工作的跨越发展,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而这其中的方法要具备可持续性。一是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强化理论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公路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满足于本单位、本行业的发展,更要着眼长远,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于公众利益的需求。二是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全面提升公路职工队伍素质,制定完善教育、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按个体分工、职位不同分类施教,全面加强公路干部职工队伍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认真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对交通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的学习宣传,广泛学习2014年“渭南标杆”郝晓琳、2015年“渭南标杆”集体沙王养护站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道班,坚持从身边小事抓起,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着力解决乱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喧哗、上下车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切实提高全段干部职工社会文明素质。积极开展党员红袖章进社区等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路行业的有效运行。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2)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011-01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行业也随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企业主附剥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公路部门面临着新的形势。公路部门必须狠抓辖区思想政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工作思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与新的机遇,它同时还需要新的智慧和新的发展对策。

一、公路部门面临着的新形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部门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处理这个新形势。(一)公路事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社会越来越开放,法制更加健全,过去的许多老观念、老经验、老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们必须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公路工作,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主动。(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外开放的深入,将给公路部门的发展带来多重压力,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三)公路后续发展能力存在隐忧。资金制约、资源制约、人才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债务包袱、人员包袱越来越沉重,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建设力量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显现,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中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公路发展的后续能力不足。

二、要解决以上矛盾,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公路工作: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公路部门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公路发展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公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认识不平衡性和把握规律性,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不平衡问题。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交通的适应和超前问题,解决公路运输能力滞后将是一个长期问题。(二)要贯彻“五个统筹”,实现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待群众利益上,不能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对立起来,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三个绝不能”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所以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建优质工程,建精品工程,这是我们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和郑重交代。(四)建设廉政公路。突出抓好公路建设中的廉政建设,继续推行廉政责任制、廉政合同制及计量支付办法,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等关键要害环节,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防止腐败案件的发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将反腐倡廉寓于推进公路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之中,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资金管理、干部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3)

(一)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

我们党是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马列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就在于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马列主义、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改造和工作实践。邓小平理论是运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的创造性成果,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德、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也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这就是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党的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只有坚持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把全党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把全党的力量凝聚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从而更好地担当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使党更好地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是坚持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灌输,使广大党员不断获得先进科学理论的武装,才能正确认识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和迅速发展的国内形势,打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底,胸怀全国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明确前进方向,把握发展机遇,勇于面对各种困难,积极奋斗进取,增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

党员教育工作只有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有效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如果背离了邓小平理论,党员教育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从一定意义上讲,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坚持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还在于,这一理论从根本上说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和支柱。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别是像我们党这样的大党,这样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由五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要把民族精神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现在,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刻社会变革之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面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担负起领导这场伟大变化的历史责任,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否则整个党和国家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就会成为像旧中国那样的一盘散沙,我们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力量。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中,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其中既有思想理论上的是非问题,也有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如果思想上不能有效统一,就极易引发政治上的动乱,影响稳定局面的形成。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就是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改进;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党员教育工作最有效的加强;这项工作做得越好,党的思想建设以至整个党的建设就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也就越有保证。各级党组织务必要下功夫把这项事关根本大计的思想建设工程搞好,并以此来带动党员教育其他任务的完成。

(二)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

根据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的原理,党员教育工作同样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我们在党员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个指导思想,决不能偏离这个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4)

一、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要通过学习发展观,让全体职工相信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离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要相信二级公路撤站后国家不会不管,相应的人员安置政策正在制定,教育员工不要有后顾之忧,全体人员一定会有妥善的安置,因此在收费工作中不能有不满情绪,要调整好心态、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全新投入收费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站好最后一班岗,千方百计多收费收好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放思想,去践行科学发展观。

二、加强教育,提高员工素质。要深入进行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既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我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经常开展常规性的理论教育。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5)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赵勇同志在市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区委有关会议精神之后,教育系统针对第一阶段征集的意见和思想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局机关中心组和34个支部分别组织召开了民主生活会,重点总结回顾2007年各自分管工作情况,对照十七大精神,围绕解放思想的要求,检查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十七大精神和解放思想的要求还有那些不足,公开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解放思想的新要求,思考和谋划了2008年分管工作,制定了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的整改措施。为进一步了解基层学校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教育局六位局领导分别深入双新小学、友谊中学开十分校、燕京、友谊中学、实验小学和第二幼儿园参加学校的民主生活会。综合全系统民主生活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了2008年工作目标。明确提出了“科室工作在基层、基层工作办特色、上级要求相融合”的思路。

二、开展专题活动,拓宽科学发展思路

为使干部教师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教育和谐发展,12月下旬,举行了以“和谐教育中的党员形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月9日,又组织开展了“路南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书记论坛”活动,各位党务干部紧紧结合活动主旨,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推进和谐教育发展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为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与谋划明年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向深入,抓出实效。1月11日,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学校年度工作汇报会。各单位从学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机关科室的工作建议三方面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围绕打造具有路南特色的和谐教育,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发展特色、解决薄弱环节等方面着眼,细致谋划了2008年工作思路。1月23日,又组织召开了机关科室负责人汇报会,针对各单位在汇报中提出的问题,相关科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深挖根源,创新机制,制定了切实可性地解决措施,为教育工作在2008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各中学也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团旗进社区,青春映和谐”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他们深入社区,与居民共同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走进康复村村,帮村民打扫卫生、与他们谈心、陪他们下棋……;走进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绘制“奥运福娃”,表演精彩节目……通过这些活动,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巩固思想认识、加速成果转化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打造具有路南特色的和谐教育增添了新的动力。为探索适于教育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途经,教育局结合大讨论活动,充实完善了和谐教育理论,起草了《路南区教育局关于打造具有路南特色和谐教育的意见》,围绕推进校园内部的和谐、教育内部的和谐、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和谐,创新发展思路及发展机制,努力推动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特困师生的实际困难,努力使教师安心教学工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下发了《路南区教育党委、教育局帮扶助困工作实施意见》,保障系统内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家庭突然遭受重大变故的师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最终实现帮扶助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6)

  李宏宇刘志勇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创新方法途径,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明确这次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明年7月基本完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2013年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宣传思想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为深入贯彻“8337”发展思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大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力量。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创新方法途径,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号召全院教职工统一思想,改变学生工作可轻可重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工作在宣传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中承担的重要使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贯彻中央新要求,主动适应学校工作新节奏,将自身工作积极融入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各环节。

二是加强调研,把握规律。学院认识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基本思想状况,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性。本学期开学后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全院16个班级的本科生进行了思想动态调研,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了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十个大方面的热点问题,调查对象选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随机发放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3.125%。年级抽样率为:2013级占25%,2012级占25%,2011级占25%,2010级占25%。政治面貌比例为:党员5.6%,预备党员3.8%,团员90%,群众0.6%。男女比例为:女生33.7%,男生66.3%。民族比例为:汉族81.24%,少数民族18.76(蒙古族16.25%,满族1.25%,土家族、瑶族、苗族均为0.6%)。本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为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困惑,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主动出击,正面引领。学院围绕社会关注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把握导向、主动发声、主动回应,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传递正能量。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征求意见阶段学生提出的学院应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针对性教育和引导,帮助广大同学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的要求,学院将10月份定为“主题班会活动月”,组织各班级根据自身的年级、专业特点,开展了“我的大学路”、“如何学好专业课”、“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毕业展望”等主题班会活动。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安排院领导班子成员、学工组老师和部分专业课老师分别参加不同班级的班会活动,和同学们面对面就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月”,同学们对不同年级阶段如何完成好学业和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做好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适应形势,创新方法。学院高度重视网络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进一步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学期开始,院学生会设立了“网络信息部”,开通了“人人网”公共主页和新浪微博,建立了一支网上学生信息员队伍,要求大家勤动笔、勤思考,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吸引学生,敢于同网上不良言论进行正面交锋,发正面声音,树正面形象,共同为净化网络环境做贡献。建立了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打造了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成为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打造了学生班级“短信群”、微信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和微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向学生发短信、发微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五是加强队伍,提升水平。学院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拓宽班主任眼界,提升专业化水平,用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升学生工作水平,我院根据学校有关精神和学院实际情况,出台了《班主任管理办法》。该《办法》由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起草,经过征求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班主任老师意见,并经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数次修改,现已印发、执行。

六是注重实践,寓教于乐。学院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爱学习、助成长、重实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今年夏季学期组织团员青年代表30余人前往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意在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新生开学报到后,及时开展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巩彩丽详细介绍了学籍管理方面的要求,团总支书记刘志勇介绍了学生管理方面的情况,强调了新生在学习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本学期开学后学院举办了“务实创新踏上新征程,桃李湖畔共圆青春梦”主题演讲比赛、第六届模拟面试大赛、“锋芒毕露,舌战群儒”主题辩论赛,组织全体学生党员观看了教育影片《忠诚与背叛》,通过开展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团学活动,使思想教育的引领方式更易于接受。

七是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学院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以人为本,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避免学生因经济生活压力背上思想负担。本学期开学后,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红轮等一行3人来到我院,为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资助的4名贫困大学生送来20000元助学金。自2011年起,该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每年资助4名贫困学生每人5000元助学金。这笔资金由该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十几名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构成。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重视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同时,这一行动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该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奉献社会,回报母校的行为也将激励我校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院党总支书记李宏宇代表学院对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表示感谢,并与红轮主任一行人进行了座谈。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7)

作为人民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宣讲国家法治工作的进程和成果。在整个的学校校园中形成法治风尚,要使它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力,让它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营养。让它充分体现着教育的公正、正义,体现着教育事业的文明,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法、守法、用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广大教师力争做到守法的典范,为广大学生做出表率!以后我一定严格依法执教,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提高文化生活品位

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在潜移默化的工作体现,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努力去进行教学工作,就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样就要用人文思想感化广大教师,不能以高压的态势去消极地监控,要有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要根据教育的自身特点主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思想上创新,才能带来单位业务、管理、形象上的创新。观念出思路,思路关系到出路。出路要从观念开始,观念创新,才能实现工作创新。采用广大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群众。通过基层调研、开办网上信箱等途径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及时做好预防性的思想开导工作。开展系列赢在岗位求最佳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道德宣传栏、爱校教育基地、荣誉室、政务公开栏等,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的文化广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文化阵地,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群众积极参与的文体活动,达到传播文化、倡导文明、陶冶情操的目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三、以科学手段,树形象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8)

1 分别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

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相当的多,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可以收集到的仅1998年到2001年专门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文章就有50篇。

关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学者们进行专门研究的不是很多,目前进入笔者视野的著作有郑以灵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陈高同、赵素芬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丛书中的《毛泽东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以论文出现的研究成果有郑有贵在《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毛泽东的“三农”现代化思想与当代农村改革》,其余研究成果均散见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或者其他研究性文章里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重点研究了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土地改革和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理论。

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很广,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个相关方面都有论述,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学者们重点对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发掘和解读,同时不少学者还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以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内容,学者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精辟论述,一致认为它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要科教兴农;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具有求实性、创造性、超前性、人民性和辩证性的特点。同时,学者们还指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邓小平“三农”思想在农业合作制、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从实践上看,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经济实践中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从而使党在“三农”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江泽民的“三农”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也不太多,还未见以著作的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的成果,但是可以在研究江泽民的经济思想的著作中找到其“三农”思想的内容,如顾龙生等所著《江泽民经济思想研究》。以论文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成果有王骏在《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试论江泽民的“三农”思想》,他从基础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改革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论:“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中心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江泽民的“三农”思想的内容,同时指出了其鲜明特点。关于江泽民的“三农”思想研究其成果还可以从于法友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2期上发表的《论江泽民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完善与发展》等文章中找到。

2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分若干阶段详尽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陈承红在《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农”探索》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为线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孙仲彝在《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9月号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一文中,也是以历史为线索分两个大的阶段和若干个小阶段用详尽的资料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历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从奠基、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方面指出了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的发展历程。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主要成果、秦兴洪主编的《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这本书全面阐述新中国50年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发展历程。还有学者从某一特定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历程,如何丽芬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上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历史进程;华中师范大学刘国武2005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历程。

3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巨大贡献

卢文在《中国财经报》2001年07月4日第003版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巨大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一文,他分别从“三农”的涵盖的三个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贡献阐述为:在农业上的贡献:实行合理的土地制度、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农村问题上的贡献:一贯重视农村、使农村经济转向商品、市场经济、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促进乡村城镇化、使农村进入小康;在农民问题上的贡献:注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素质、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实现历史性的大转变。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玉珍在《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增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专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农”问题上的理论和政策的突出贡献包括: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了“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找到了一条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下解放出来的道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科学规律,并将“农业是基础”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如何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我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创新;在探索中国农民如何增加收入,走上富裕的途径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探索完成了从集约经营——无工不富——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税费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过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三农”思想为我党开辟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的改革道路和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李明、郭宇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主要包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必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民人权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光明日报》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一再强调: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有不少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包括: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民主制度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5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三农”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者们将中共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结合起来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李建宁在《攀登》2001年第4期发表《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邹开明、周世慧在《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上发表《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李晋玲在《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差异分析》,闵帅、陈洪勋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路的比较》,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上发表《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郭翔宇在《学习与探索》 2003年第1期上发表《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一致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的规划及经营体制的制定、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战略目标的政策构思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农业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有的学者还从知识背景和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其性格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他们认为江泽民在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农业和农村具体工作思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取得了一定甚至是可观的成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我国“三农”实践的推进,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理论支持来说,这只还是一个初步研究,理论研究尚有薄弱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重复性研究比较多,综述研究太少,无论是整体研究,还是专题研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领域。特别是对中共第三代及其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内在关联性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前瞻性研究要更加深入,这就有待于后来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武力,郑有贵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陆学艺著.“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篇(10)

1分别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

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相当的多,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可以收集到的仅1998年到2001年专门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文章就有50篇。

关于的“三农”思想,学者们进行专门研究的不是很多,目前进入笔者视野的著作有郑以灵的《农民观透视》、陈高同、赵素芬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丛书中的《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以论文出现的研究成果有郑有贵在《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的“三农”现代化思想与当代农村改革》,其余研究成果均散见于思想研究或者其他研究性文章里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重点研究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理论。

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很广,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个相关方面都有论述,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学者们重点对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发掘和解读,同时不少学者还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以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内容,学者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精辟论述,一致认为它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要科教兴农;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具有求实性、创造性、超前性、人民性和辩证性的特点。同时,学者们还指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邓小平“三农”思想在农业合作制、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从实践上看,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经济实践中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从而使党在“三农”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的“三农”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也不太多,还未见以著作的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的成果,但是可以在研究的经济思想的著作中找到其“三农”思想的内容,如顾龙生等所著《经济思想研究》。以论文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成果有王骏在《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试论的“三农”思想》,他从基础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改革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论:“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中心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了的“三农”思想的内容,同时指出了其鲜明特点。关于的“三农”思想研究其成果还可以从于法友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上发表的《论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完善与发展》等文章中找到。

2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分若干阶段详尽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陈承红在《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农”探索》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为线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孙仲彝在《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9月号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一文中,也是以历史为线索分两个大的阶段和若干个小阶段用详尽的资料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历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从奠基、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方面指出了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的发展历程。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主要成果、秦兴洪主编的《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这本书全面阐述新中国50年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发展历程。还有学者从某一特定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历程,如何丽芬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上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历史进程;华中师范大学刘国武2005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

3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巨大贡献

卢文在《中国财经报》2001年07月4日第003版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巨大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一文,他分别从“三农”的涵盖的三个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贡献阐述为:在农业上的贡献:实行合理的土地制度、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农村问题上的贡献:一贯重视农村、使农村经济转向商品、市场经济、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促进乡村城镇化、使农村进入小康;在农民问题上的贡献:注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素质、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实现历史性的大转变。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玉珍在《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增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专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农”问题上的理论和政策的突出贡献包括: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了“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找到了一条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下解放出来的道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科学规律,并将“农业是基础”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如何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我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创新;在探索中国农民如何增加收入,走上富裕的途径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探索完成了从集约经营——无工不富——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税费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过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指出,、邓小平、作为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三农”思想为我党开辟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的改革道路和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李明、郭宇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主要包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必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民人权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光明日报》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一再强调: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有不少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包括: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民主制度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5关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三农”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者们将中共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结合起来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李建宁在《攀登》2001年第4期发表《、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邹开明、周世慧在《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上发表《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李晋玲在《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差异分析》,闵帅、陈洪勋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路的比较》,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上发表《邓小平对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郭翔宇在《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上发表《同志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一致认为与邓小平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的规划及经营体制的制定、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战略目标的政策构思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农业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有的学者还从知识背景和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其性格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他们认为在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农业和农村具体工作思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取得了一定甚至是可观的成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我国“三农”实践的推进,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理论支持来说,这只还是一个初步研究,理论研究尚有薄弱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重复性研究比较多,综述研究太少,无论是整体研究,还是专题研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领域。特别是对中共第三代及其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内在关联性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前瞻性研究要更加深入,这就有待于后来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武力,郑有贵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陆学艺著.“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 树木调查报告 下一篇: 精神文明经验交流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