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年度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43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1)

各学校成立政教、教务、总务、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指导、解决问题,并定期研究开展体育工作。

二、抓好体育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节、3-6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节、初、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开课率为100%。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向45分钟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开展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

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自行安排2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学校开展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兴趣活动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同时,市教育局组织举办乒乓球、跆拳道、速滑、球类比赛等单项体育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各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州教育局和州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小学“州长杯”足球、女子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中,市全项冠军包容的好成绩;各小学校足球队中选拔的16名运动员,分甲、乙2个组,代表省校园足球队参加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比赛,8名运动员被入选总营比赛,进入国家少年足球最佳阵容名单。

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体育教师(专职)282名,体育教师兼职人数53名,各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但是按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要求,各学校要配齐配强,还有差距。现体育教师与学生比163.47%,参训人数180名,本年度新招入体育教师19名,体育教师缺额比8.7%。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2)

高校将首发“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11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要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内容。

《通知》明确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年2月底前、其他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本科高校应在2014年年底前、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此后高校应在每年年底前当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这是教育部第一次有明确文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也是继教育部要求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之后的新要求,不仅包括本科生,还包括研究生、高职生,范围更加广泛。

对此,社会舆论给予了积极回应,认为此举是教育主管部门与时俱进、主动回应民众呼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举措,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客观而言,相对于此前高校只统计公布就业率数据来说,统计并就业质量报告,是一种进步”。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向社会公布,这是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对于来临的2014年有媒体已经发出了“更难就业季”的判断。据教育管理部门数据,2014年全国将有大学毕业生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留学归来参加就业的将近3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背后就是千万个家庭。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而政府也“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就需要有权威准确的就业数据作为参考,否则就无法制定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政策,而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无从监控,实施效果也无从准准确评价。以往,就业质量信息的一直不理想,信息的“权威性”饱受舆论质疑,直接妨碍了高校就业政策的制定,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以至于麦可思公司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因其数据翔实而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被许多机构和研究者广泛参考和引用。

此外,教育部要求高校在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使过去只有学校自己知道的“家务事”,成为学生和家长都能看到的公开信息,将进一步增加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透明化。

高校就业工作有了“标尺”

公布毕业生就业情况,在国外发达国家也是较为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不仅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还常常对某个专业跟踪分析,并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如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将MBA毕业生的就业公司、就业岗位、年薪、社会地位等,作为学校专业学术水平、毕业生竞争能力、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程度的具体指标,并以此来评判学校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排名和地位。

相比之下,尽管我国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已经十多年,但系统性的、常态化的就业统计制度还相对缺失,不利于家长学生专业报考不说,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也缺乏准确的“标尺”。

长期以来,高校很少对公众公布就业信息,甚至讳莫如深。一些就业形势不好的学校,更是把就业率当作秘密,担心公布出来会影响招生。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学生、家长不敢全然相信各高校在招生时宣布的统计数字。而且,目前单纯的就业率数据只能反映学生就业的量,却无法反映就业的质,对学生家长而言,这样的数据可能加剧对就业的担忧,对高校教育教学而言,也缺少参考价值。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199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社会持普遍支持态度,被认为是“动真格的”行为,但由于当时的就业环境相对宽松,公众并不像各高校那样重视它的排序。几年后,广东、江苏等省份公布本省高校就业率后,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已显著提高。

但从2004年开始,教育主管部门不再公布具体学校的就业率,而是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总的初次就业率,一些高校因“虚假就业率”问题遭受公众的质疑。《通知》的下发,无疑将有效解决这一顽症。

实际上,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文件上、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简称“三到位”),这是教育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根据“三到位”要求,高校除应设立独立建制的就业工作机构外,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比例达到1:500,就业经费达到年度学费的1%。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要求多年,目前高校的“三到位”程度较低,有的高校的就业工作和其他工作合在一起,有些将就业工作职能设在学生处(科),有些与招生工作结合配备人员;就业工作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院校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部分高校就业工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设施简单,工作人员能力有限,人手不够,谈不上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中心甚至被看做是安排人的地方……

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依靠外力推动,有助于各高校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提高就业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

“倒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的事情不归学校管,高校只考虑学生的培养。至于毕业生的去向如何、发展状况如何、社会接受程度如何,则很少过问。

到了市场经济年代,人才资源按市场需求配置,大学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姑娘不愁嫁”,而是要看市场的脸色。学校要千方百计进行产、供、销的链接,培养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人才。倘若一所高校自诩为名牌,它的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无人问津,这样的名牌将大打折扣。

中国高校不论是办学模式、管理理念还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还很重,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致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严重脱节。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无疑对高校办学有了“预警”作用,能提醒高校把“生产”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校的社会适应度,促进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教育部力促各高校面向市场,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市场化程度被看做是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两者互动的长效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用“就业”这根指挥棒来引导高校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使办学更加面向市场。如同《通知》中所要求的: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当然,在看到就业质量报告对高校教学改革发挥“正”效应的时候,还应该充分估量高校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毕竟就业统计是一项繁杂、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高校多,如何确立统计标准、如何规划统计方案、如何监督实施等,显然不是一纸文件所能够解决的。

仅就就业率而言,公布的是初次就业率、二次就业率还是三次就业率,是否公布分专业就业率,是否公布就业率构成,其他如是否公布就业层次、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区域流向、薪酬水平、学生满意度等。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通知》明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年2月底前、其他本科高校应在2014年年底前、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这样教育部直属高校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阶段性的总结、评估,根据前段工作情况和社会反应,细化指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对后面的本科、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指导。一轮工作结束后,再总结、评估,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

就业质量报告不仅仅是就业数据的统计,也是对高校管理评估手段。对此,也有学者担心,如果不进行科学设计与监督,一些高校考虑经费划拨、招生计划、教学评估等因素,是否会出现以前的“被就业”“虚假就业率”等问题,如此,公布就业质量报告的积极意义不仅丧失,还无端增加了高校的负担。从这个角度看,须对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监督,除了社会监督外,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谁签字谁负责”,让真实的就业情况晒在阳光下。

从眼下情况看,要让就业质量报告“达标”,各级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还不能撒手,至少从标准设计、工作流程和监督监管方面予以“把关”。另外,考虑到学校人力资源限制及统计工作的专业性,还应该重视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根据《通知》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委托第三方来评价就业工作,这样给类似麦可思这种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也有了发挥的空间。

另外,目前的就业统计普遍是“静态”性的,只针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状况,而缺乏对学生毕业后发展的动态追踪机制。市场是动态的,这样的统计显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实质性指导作用,因此需要更长时间周期的数据,这都是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需要完善的问题。

可以想见,如果全国“一盘棋”,各高校能够将就业统计工作做好做实,那么,就为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其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链接

美国高校就业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情况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3)

答: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多年来,各地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规范和基本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遇到诸多困难,目前出台三个办法是出于以下三个考虑:一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地方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并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二是回应现实问题的需要。三个办法的制定坚持“从解决问题入手”。从目前总体上看,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健康第一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落实;重视学生体质的教育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学校体育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三是聚焦发展目标的需要。三个办法的制定坚持“从目标管理切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目标,旨在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为目标,旨在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问2:三个办法统一印发、部署和实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答:三个办法的研制是有系统考虑和整体设计的,分别规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地方体育工作报告等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条件等,就是要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各地学校体育政策支持为保障,建立一套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其着力点有三:一是聚合一个目标,就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二是健全一个机制,就是通过监测评价学生、学校和地方的行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并与教育学业考核、素质评价、招生考试、质量监测、教育督导等教育评价框架相衔接;三是形成一个格局,就是要通过三个办法有机结合、相互配套、系统设计,综合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格局。

问3:三个办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套学校体育评价机制,那么评价内容、基本做法和适应范围分别是什么?

答:三个办法是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政策性和制度性,分别明确了评价内容、基本做法和适应范围:

首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个学生参加相应的项目测试。身体形态类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的项目包括肺活量等,身体素质类的项目包括跳绳、5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 000米、800米等。基本做法是:每个学校每学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本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测试的单项与总分的评价等级区分4 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别记入每个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部门审核后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适用范围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

其次,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依据,逐项细化分解指标,全面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领域。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基本做法是: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体育工作自评,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逐项评分,并填写《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连同相关文件和佐证材料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及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形成评估工作报告,逐级上报,并公布复核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评估工作报告报教育部。适用范围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另行开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第三,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的评价内容是:各地的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以及推进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基本做法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示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逐级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并向社会公开。适用范围是:各个省份、地市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开展此项工作,全面总结,逐级报告。

问4:此次出台的三个办法具有什么样的新亮点?

答:三个办法在制度设计上适应当前职能转变和教育治理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体系建设。整体设计学生体健康监测和学校体育制度,推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配套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按照办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以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为基础,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这都是以前所没有的。二是强化落实责任。三个办法的实施将紧密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进行,三项工作的落实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填报的内容主要是地方、学校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彼此不相重复,又能相互衔接,贯穿其中的一个主线就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将对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科学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机制。教育部门将每年委托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的研究分析,趋势研究,技术支持,并予以评价和监测结果,使整个的过程更加的准确、客观、中立,各级教育部门则加强整个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问5:三个办法都规定了评价评估结果的公示制度,让社会各方监督,如何进行公示?

答:一是公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按生源所在地统计,并以省(区、市)或地(市、州)为单位公布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反馈至生源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二是公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教育部动态管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测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每年抽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并公布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在各省(区、市)遴选推荐基础上,教育部认定并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三是公示各地学校工作总体情况。教育部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研究、分析和公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相关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动态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持续推动各地交流体育工作经验,展示体育改革成果,共享优质信息资源。

问6:校园体育运动风险一直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如何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安全?

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校园日常体育活动一样面临运动伤害的可能,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各地和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环境、设备、场地等条件,确保测试环境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技术培训,保证测试人员按照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进行测试,避免操作失误致学生伤害。三是妥善处理雾霾、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或特殊自然条件下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四是合理安排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医疗防护保障措施。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依法处置测试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此外,教育部正在组织研究“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办法”,加快建立起包括教育、预防、控制、应急、救济在内的运动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科学锻炼。

问7: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环节多、流程长、覆盖广,通过设立哪些制度来保障这项工作的实施?

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并着力建立健全六项基础制度:

一是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数据(含学生基本情况、单项指标分值、测试成绩、评定等级以及实施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因病或残疾学生可依申请准予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

二是完善上报数据审查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下级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测试工作和及时上报测试数据,并组织有关方面登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设置的用户管理权限,逐级对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核准后确认提交。

三是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查复核工作机制。

四是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监测评价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深度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提高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五是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在公示体质健康信息时不得泄露学生个体的信息和侵犯其个人隐私。

六是建立测试结果应用制度。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问8: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是否影响学生的升学、毕业和评优?是否影响对学校办学水平和地方教育发展的评价?

答:三个办法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校体育发展。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二是推进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学校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导向明确、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

问9: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涉及全国几十万所学校的数亿学生,如何保证测试、上报和监测数据的

质量?

答:确保各学校和各地区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是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的基础。这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重点,按照办法规定将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测试数据的质量。一是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增强标准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可靠性程度,为提高测试、上报和监测数据的质量打下基础,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二是建立逐级审核机制。为确保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县(市)、地(市)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上报数据逐级审核,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逐级审核。三是建立抽查复核制度。教育部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和学生进行现场抽查测试,并将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比对和公示,省级教育部门也将建立本区域内的抽查复核制度。四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并升级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信息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信息共享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五是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利用监督电话、第三方机构、新闻媒体的监督,确保数据质量。

问10:按照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办法,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基本责任有哪些?

答: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是全面引导学校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责任和学校体育的“及格线”。各地、校地评估工作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保证评估过程严谨、有序,保证评估结果公正、公平,及时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按照办法要求,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一是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四是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五是评估中弄虚作假的。

问1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各地教育部门要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学校体育工作的哪些内容?

答: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我部还制作了《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作为《通知》的附件,印发各地填报。报表内容将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政策要点、工作重点、工作特色。

问12: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和各地体育事业的评价结果,将采取哪些激励措施和处罚措施?

答:一是处罚措施:三个办法强调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激励措施:各地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

(1)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面。鼓励各地表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高的学生。比如今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就开展了“阳光少年”评选;鼓励地方将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

(2)关于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面。各地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监测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重点突破。在各省(区、市)遴选推荐基础上,教育部分期分批认定并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4)

二、完备多元的学业测评系统

为保障学生学业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美国建立了完备多元的学业测评系统,从测评主体、评价过程以及测评方式上保障学生得到全面、规范和多元的学业评价。首先,美国绝大部分州为了有效检验州范围内各个学区、学校和学生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内容标准,都为基础教育的每一年级设立了全州的评估考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测试体系。以马里兰州为例,该州建立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不同层次的完备的州测试评估体系,并由州教育部将测评结果书面通知到每位学生家长。评估测试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首要体现的是“为了一切学生”的特点,即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少数族裔、身体残疾以及英语障碍等方面原因而导致学业成就薄弱。该体系包括了幼儿园入学准备计划、学校评估考试以及各类学校替代考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考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估途径和机会,真正确保政府在比较公平和正义的条件下帮助学生通过评估考试。问责考试评估通常有三个环节,即命题、评测与数据转换。命题通常采用题库的形式。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成熟的考试系统和庞大的市场,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等考试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考试与试题。许多州也都委任专业的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了基于该州课程标准的试题库,并研发或购买了适当的试题抽样技术,确保试题尽可能低重复且涵盖了核心内容。评测环节主要是检测与评分,即设定适当周期的检测时间和评分规范。考生经过了标准化测试之后,各州将测试及其他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该州的年度进步指标AYP、评估指标、毕业指标以及人口统计指标四类)进行整理、分析并据此建立有效的评估模型或调整合理的教育标准,从而对各个学区和学校实施科学评估。学生学业成就问责评测主要通过传统的纸笔考试并结合表现性评估的方式进行。传统的纸笔考试因为评分公正、成本低且信度、可比性和规模性较高等优点,一直是美国问责评价的主流方式。然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纸笔考试的局限性决定了问责评估数据采集还需要借助表现性评估这一技术途径。随着NCLB后各州逐渐暴露的“降低标准”、“应试教育”等问题的出现,美国教育界一方面从问责数据分析环节进行评估评价模型改良,即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改为诊断性、形成性以及终结性合为一体的复合型评估模型;另一方面则从问责数据采集环节加入表现性评估途径作为辅助。学业成就不再局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而是扩展到分析问题和批判思考的认知能力、表现性技能以及情感素质等,这些特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合适的测评方式去评估,而表现性评估正是纸笔考试的重要补充。

三、全面规范的问责报告制度

问责报告是美国教育问责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为公众提供清晰、准确的教育评估信息,有助于家长对办学质量与学业状况等信息进行理性择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对自身与学生有更好的关注与了解,学校可以根据报告进行改进并达到更高教育标准。教育问责 通过向专业人员的赋权,以评估结果来保障教育质量,而问责报告则是将赋权对象扩展到家长和社群,是“评估型政府”通过教育分权促进发展的理念体现。美国各州在教育问责报告的撰写、内容以及公布上都有较大差异,NCLB后问责报告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实施规范和内容框架。NCLB要求各州三种教育报告,即评估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以及问责报告。评估报告通常用于学生、教师、学校、学区以及州的学业绩效表现总结,由评估中介机构开发或使用评估模型完成;项目评估报告是各类项目的活动与服务的情况总结,通常由各州教育局或学区负责向州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问责报告是与州问责体系密切相关的州、学区与学校不同层次的报告,以及各州向联邦教育部提交的年度报告。从报告的信息内容看,问责报告作为问责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反映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满足公众对于当前学校教育状况的知情权。因此,教育问责报告要体现出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情况,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指标信息框架。美国基础教育问责报告内容通常应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即学生学业成就信息,包含学生学业表现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学生受教育机会信息,包含学生受教育机会相关的数据,如接受教育的时间、学校提供的课程等;学生受教育情境信息,包括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因素,如学校环境、学区环境以及学校或政府的相关努力等;技术型说明信息,包括各种术语的通俗解释,确保报告内容易于理解和简洁。从报告的报告层次看,NCLB要求问责报告应在每学年初进行,反映上一学年的学业情况、整改方案以及发展趋势,包括州、学区、学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问责报告因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见表2)。各州没有报告的义务,只须按规定每年向联邦教育部提交年度报告,但绝大多数州也通过网络及媒体门户向公众进行报告;各学区按照规定必须通过网络、媒体或公共机构等几种途径向本学区的所有学校、社区、家长进行报告;各学校与学区的报告信息中会提醒当地家长关于该区接受“第一条款”的资助状况和信息,以及各学区或学校的教师资格情况、州学术评估成就水平等。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50-03

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最鲜明的旗帜。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力量,必须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长期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断深化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集聚校内外优质资源,创新形式、条件支撑、氛围营造,以素质教育报告会为载体,用成功人士的远大志向、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引领青年、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积极创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发挥高校文化引领功能的发展新要求。

一、农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本特征与主要需求

(一)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功能发挥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四个方面。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理念。特别是文化素质格外受到高度重视。因为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按照高等教育“外部规律”,高等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了高等学校不仅仅是适应社会,它还肩负着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仅是通过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来体现,更应通过它培养出的数以万计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高等学校必须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浓厚的应试背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中文理分科,大学专业教育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素质明显比较薄弱。在当前,不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表现出有知识、无文化,文史欠缺,不少大学生对世界名曲、名著、名片等优秀文化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取而代之的是对流行音乐、武侠小说和影片、言情小说的热衷,甚至入迷。这就显得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和十分紧迫。

(三)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当代青年最典型的特征是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追求个性张扬,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途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等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难题。通过传统的政治说教、基层实践等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青年特点。以素质教育报告会为载体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能够以更加广泛的学生参与、更加深入的参与为特点。广大学生在与知名人士面对面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中,分享成功人士的成长心路历程和探索过程,领悟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奋斗不息的毅力、追求卓越。

(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农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客观要求

农业文明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文明形态。农业高校传承和凝聚了农业文明的主要成果和核心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杨凌,这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4 000多年前,中华农耕始祖后稷就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在特定自然、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杨凌形成了独特的农学理论、技术体系、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基于中国农业自身的“基因”表达、是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在当前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仍有重要的史鉴作用与价值。这样就形成了深厚的农业传统文明和人文底蕴。

1934年,在“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呼声中,元老于右任先生和爱国人士杨虎城将军等倡导创建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随后,国家在一个小乡村建立数十个农业科技科研和教学单位,汇聚了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99年,国务院批准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代师生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

学校位居内地,地处偏远小城,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传统。但是,学校位于杨凌,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周边是典型的关中农村,远离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发达的文化中心,文化交流不够频繁。同时,学校以农学、理工为主,文史哲等学科较弱的学科结构严重影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严重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严重影响高等学校学术繁荣和社会引领功能发挥。现代文化元素欠缺的现实校情决定了学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素质教育。

二、构建以报告会为载体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观分析文化素质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突破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瓶颈,准确把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争取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校内人才资源潜力,以素质教育报告会为载体,通过“形式创新、条件支撑、氛围营造”有机结合,积极创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一)以创新形式为手段,构建多层次的素质教育报告格局体系

报告内容和讲座形式是决定学生是否选择聆听报告会的关键因素。2006年以来,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高水平的报告内容吸引青年学生”的原则,已初步形成“与知名学者院士面对面”、“同校人论成才”等多层次、多板块的报告会体系。学校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364名,举办素质教育报告会525场。

1.“与知名院士学者面对面”报告会。邀请省部级领导人、院士、外交家、高校校长、文化大师、知名企业家、杰出青年代表,以他们的奋斗历程、人身经历、跋涉足迹为广大学生作精彩的素质教育报告。内容涉及励志成才、国际形势、尖端科技、传统文化、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2.“同校人论成才”报告会。邀请我校知名专家、教授、有成就的校友及各院院长为大学生做“院长讲坛”、“人文讲坛”、“专家谈科技”、“相约校园・对话成长”等系列主题报告会,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厚的认同感。

3.“海外归国话成才”报告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的“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培养世界一流农业人才”的目标,学校从2005年起,每年派出至少40名青年教师骨干到国外进行进修学习。为了帮助广大同学了解在国外求学和生活的信息,为他们将来出国学习做好准备,学校从2007年起,每年邀请30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为同学们作“海外归国话成才”系列讲座。青年骨干教师的切身体会,帮助广大学生对国外知名大学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学习生活等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出国深造的勇气和决心。目前,学校每年大概有150名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4.“同龄人谈学习、成才”报告会。邀请考取雅思、托福高分优秀典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扎根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代表为同学们作经验交流。以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引导低年级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高年级的同学在做人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条件支撑为基础,建立完整的素质教育报告会保障机制

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和场地落实。“四个落实”成为素质教育报告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

1.组织落实。学校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报告会纳入到学校年内重点工作,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主抓,形成了以团委牵头,宣传部、学工部密切配合,各院系大力支持的工作组织体系。

2.制度落实。学校制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与技能8学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实施方案》等文件,实行素质教育报告会学分制,为素质教育报告会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3.经费落实。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此外,学校还多渠道邀请一些公益讲座进校园,如:2007年9月,邀请北京新东方英语演讲团来校进行英语口语学习讲座等。

4.场地落实。为了确保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顺利举办,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可容纳万人室外体育场2个,5 000人室内场地1个,2 000人室内场地2个,500人场地3个,根据报告会层次和类别选择合适的场地举行。

(三)以氛围营造为关键,凸显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独特规律

通过浓郁的氛围营造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和重要特征。长期以来,学校通过立体式宣传、主题式讨论,为素质报告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

1.立体式宣传。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宣传体系: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专用宣传栏、教学楼内电子屏等途径提前将报告会的主题、讲座人有关信息告知广大同学;二是结合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的新特点,与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共同建立了“农林科技大学素质报告会短信息”平台;三是建立了素质教育报告厅专题网站,将每场报告会的预告信息和相关的视频、文字及时传送到网站上,为没有机会到现场参与讲座的同学提供聆听和了解报告内容。

2.广泛式参与。亲身体验和现场互动是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了能够容纳5 000多人的体育馆,同时每场报告会通过校园网络进行现场直播。全校学生能够进行广泛的参与报告会,每场报告会的直接参与学生至少8 000多人。比如,国际IT产业领军人物李开复博士“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报告中,全校有近1万人参与。同时,这1万人对周围的人进行影响,产生广泛的影响。

3.主题式讨论。知名院士、专家的报告内容,在报告会结束后,通过举行主题班会、主题团组织生活,加深同学们对报告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如:在杨福家院士报告会结束后,各班级开展了“理想・立志・成才”的主题班会。

三、深入持久开展素质教育报告会,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逐步显现,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

(一)素质教育报告会成为推进学风、校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加报告会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在我校举办的三年多时间里,报告会的层次和场次逐年提高,从2005年全年举办36场到2008年全年举办114场,平均每2―3天举办一场报告会,参与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听报告”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学生听报告也从起初的“要我听”逐渐转变为“我要听”,充分说明了广大同学对素质教育报告会的高度认可。

学习主动性提高,校风、学风日趋浓厚。通过参与报告会,聆听知名院士、学者成功的励志故事,校内专家教授带来的相关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同龄人成才道路上的青春榜样等,鼓舞了广大同学的士气,激励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奋斗。三年来,我校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出国学生人数明显增加,考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系列数据表明,报告会为我校建立浓厚的学风、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素质教育报告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每年举办的“走近挑战杯”、“海外归国话成才”、“科技创新与大学生成才”主题系列讲座成为同学们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三年来我校共有8 000余名学生参与“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共获得部级奖励12项,获得省级奖励52项,学校也连年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并多次捧得国家林业局、陕西省举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优胜杯”等。

学生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得到有效改善。学校先后邀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延安精神宣讲团、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来校为学生作专场报告,讲座结合现场演绎,灵活的讲座形式使我校学生的艺术和人文修养不断提高。学校于2007年先后成立了大学生管弦乐团和全国高校唯一一支阮乐团和管弦乐团。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显著增强。随着素质教育报告会的深入开展,尤其一些公益类讲座,促使学生时代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不断增强。2005年以来,我校毕业生中参加西部志愿者的人数逐年递增,从2005年的15名到2008年的38名。“向日葵”爱心社、义务环保协会等公益类社团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团。

(三)素质教育报告会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参与素质教育报告会结合起来,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的系列讲座,使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升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截至目前,学生中已陆续自发成立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马列主义学习组23个,先后吸引了8 400多名学生参加,全校形成了政治理论学习热。同时学生面对一些政治热点问题时,态度明确,明辨是非。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同学们第一时间为灾区募捐了42.3万元的爱心款,学生捐款总数居陕西省高校第一。

学生申请入党热情高涨。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近几年来,每年约有5 000名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党校培训,89%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人数已占总人数的16%。

总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在以素质教育报告会为载体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6)

同学们:

近年来,在教育局和祝阿镇教育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特色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让法制走进校园,创建和谐校园,接受法制教育,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护,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公民,我们聘请来了县公安局祝阿镇派出所孔德成警官为我们做专场法制安全教育报告,今天是11月9日,也是“全国消防安全日”,报告会后我们还要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孔警官的到来!

报告会开会之前我提两点要求:

1、全体教师和学生认真遵守会场秩序,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意走动,保持会场肃静。

2、要认真听讲,对照反思,针对问题。 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记录好自我保护的方法。

本次大会有三项议程,

第一项,校长给孔警官发法制副校长聘书;

第二项, 由少先队员代表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孔警官佩戴红领巾;

第三项:请孔警官做报告。

第四项,由校长向全体同学提要求。

下面进行报告会第一项:由校长为我们新聘任的法制副校长孔警官发聘书(音乐)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由少先队员代表为我校法制辅导员孔警官佩戴红领巾

报告会第三项:请孔警官做报告。

第四项:请校长向全体同学

2011年11月9日

中心小学法

制教育报告会总结发言

非常感谢孔警官的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报告列举了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今天法制教育报告会的主要内容,让法律意识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1﹑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守则和规范,为进一步建设平安校园,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今天的报告会,全体同学要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各班回去后课外活动,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举行一次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人人发言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打算。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7)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全体学生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二)坚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既重视学校发展的结果,也注重学校发展的过程。既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又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督导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

三、适用范围

《方案》分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三个评估指标体系。每个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办学行为、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办学成效等6个A级指标,19个B级指标,41个C级指标及一个附加项。各指标体系适用于相应层次的各类学校。

四、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统筹全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对市、县(市、区)、学校三级督导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组织审核、评选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负责所辖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学校自评

突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学校自评制度,组建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自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每学年对照督导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进行自评。接受督导评估前要将自评报告报送教育督导部门。接受督导评估以后,根据督导反馈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报教育督导部门,接受复查。

(二)县(市、区)督导评估

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三年一轮的评估周期,具体安排县(市、区)域内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学校开展评估;组织责任区督学对学校进行过程性视导;对学校进行复查验收;组织推荐所辖学校申报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三)市督导评估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制定本辖区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工作计划。对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对各地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抽查,总结推广经验;负责市直属学校的督导评估;对申报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实施评估认定与复查;组织推荐所辖学校申报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五、评估程序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具体实施评估时,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督导组,提前向学校发出书面督导通知并向社会公示。

(二)接受并审核学校自评报告。

(三)采取听课测试、问卷调查、访谈座谈、校园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进校全面收集信息。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征求社会和公众意见。

(四)督导结束时,向学校口头反馈督导评估意见,并听取学校的说明和申辩。

(五)教育督导部门根据督导组报告、学校自评报告和社会公众意见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督导意见书发送学校。

(六)督促、指导学校按督导意见书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六、结果使用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8)

2012年7月1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年会暨质量报告会”。会议组织者首次了反映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社会公示性报告——《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而成,是一份体现第三方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被称为首个“国家版”高职人才质量报告。

报告分为概览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贡献、挑战与展望等六部分。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达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2011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与本科生接近。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占88.1%,近3年来高职教育为全国850万个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在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全国高职学校毕业生中有近六成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其中在50人以下小微企业约三成,为各地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学校所在市就业,68%在学校所在省就业,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全国涉农高职学校达到343所,占高职学校总数的27%,在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告后,社会反响热烈。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都做了详尽报道。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报告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实例为支撑、以就业结果为评价依据,从全新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作出了实证性评估,全面反映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决策者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副部长鲁昕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报告和组织者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袁贵仁部长在批示中强调,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办好职教的认识,增强办好职教的信心和职教的吸引力,都有重要意义。他要求有关方面都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蜕变,堪称规模宏大,速度惊人,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世界瞩目,国际知名。宏观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反应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是不是良性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微观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进步。历史和发展告诉我们,就业率不再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的决定性指标,而是一个能反应就业状况的重要参照,也是反应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质量才是就业的实质内涵。

一、辨析概念,把握内涵,明确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不难看出,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始终是以质量为核心的,其内容涵盖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等关键内容。而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党的十报告不仅明确提出:“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进一步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二、制定标准,科学监测,建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构建一个简明综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在制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遵循了四个原则,分别是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201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它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专业指标、素质指标和潜力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工作力、对口率、求职力、适应力、稳定率、自信力、就业率、收入水平和企业满意率。三级评价指标为二级评价指标的细化。

三、分析就业质量数据,为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数据主要有三个权威来源。

(1)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网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网络监测平台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就业质量监测评价的专业机构,中国高校就业质量监测网于2011年9月1日正式上线。此项数据可进行就业质量总体监测评价和院校个体评价的结合分析[4]。

(2)麦克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

自2009年以来,麦可思研究院每年都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5]。此项数据适合进行分专业,分领域,分时段的总体性测评。

蓝皮书披露了去年毕业的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月收入等指标,并列出了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需要预警的黄牌专业和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根据这份榜单,2013届大学生中,学建筑的无疑最幸福,无论是就业满意度、就业率还是毕业生月收入均排名第一。此外,随着近年来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就业满意度、就业率均名列前茅。

(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0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必须完成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6]。此项数据适合进行院校的个别类型数据评价。

这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等。部分高校还结合实际和学校特色了分层次、分学科、分院系、分专业、分地域的就业状况,以及就业状况对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并从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满意度等维度构建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总体看,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客观反映了各校就业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工作成效。

总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使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是学校的核心工程。应该明确,从数据出发,科学分析是基础,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加强科学管理与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是管理,而强化从招生到就业的全过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高等教育法, 1998.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

[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2012.

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篇(10)

报告会开会之前我提两点要求:

1、全体教师和学生认真遵守会场秩序,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意走动,保持会场肃静。

2、要认真听讲,对照反思,针对问题。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记录好自我保护的方法。

本次大会有三项议程,

第一项,校长给孔警官发法制副校长聘书;

第二项,由少先队员代表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孔警官佩戴红领巾;

第三项:请孔警官做报告。

第四项,由校长向全体同学提要求。

下面进行报告会第一项:由校长为我们新聘任的法制副校长孔警官发聘书(音乐)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由少先队员代表为我校法制辅导员孔警官佩戴红领巾

报告会第三项:请孔警官做报告。

第四项:请校长向全体同学

年月日

中心小学法制教育报告会总结发言

非常感谢孔警官的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报告列举了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今天法制教育报告会的主要内容,让法律意识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1﹑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守则和规范,为进一步建设平安校园,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今天的报告会,全体同学要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各班回去后课外活动,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举行一次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人人发言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打算。

上一篇: 小学班级学期工作计划 下一篇: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