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35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1)

一、关于系统管理学理论

由于系统科学理论的流行,20世纪60年代前后系统管理学派风靡于世。该学派用系统论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分析管理。其主要理论要点是:任何组织都是人们建立起来并共同运营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在其自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同时,又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而存在,它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对组织的管理应遵循系统的要求,做到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二、系统管理学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从系统管理学理论要点来看,其精髓主要表现为既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也注重组织外部的联系;既关注组织结构,也关注管理过程;既强调组织目标,又强调人的因素。而班级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一个以辅导员和学生为管理主体,由班委会、党团组织、学习小组、文体小组等众多要素组成的分层次系统。不仅如此,其还具有系统管理学所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与高等院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及当下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借鉴系统管理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优化班级建设的方法,能有效推进高校班级的规范化发展。

(一)设定班级价值目标,凝聚班级建设合力

用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话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2]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作用,明确班级价值目标就成了首要出发点。一是明确辅导员和学生在设定班级价值目标中的角色定位。高校班级不同于中小学时期的班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背景,突显学生追求目标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充当班级建设管理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兼顾班级建设目标与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指导学生对班级事务实现自主管理。而学生作为班级建设管理的实施者,应主动参与到班级价值目标的设定中,只有充分调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班级价值目标让学生自觉遵守。二是以时间性和层次性为标准细分班级价值目标。从时间性角度来看,应引导学生设立以学期为周期的短期目标;以学年为周期的中期目标;以在校时间为周期的长期目标。从层次性角度来看,应引导学生设立符合国家大政方针、高校人才培养及大学阶段发展过程的班级总目标,并从学风班风、党团建设、班级纪律、社会实践、情感交流等层面,分解设立班级分目标及个人具体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班级目标作用,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从而通过中短期目标的逐步实现促成长期目标的实现;通过分目标和个人目标的逐个达成促成班级总体价值目标的达成。

(二)合理设置班级组织,充实班级建设内容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多实行以“辅导员―班委会―全体学生”为主体的班级事务管理方式。班委会作为班级建设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梳理明确班委会职能,合理设置班级组织至关重要。一是优化班委会职务设置。在设置班长、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管理需要,可以增设负责收集信息动态的信息委员、引导心理健康的心理委员、组织参加学校科研竞赛的科技委员和进行社会实践的实践委员等职务,使辅导员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二是控制班委会数量设置。班委会每个职务人数不宜设置过多,否则不但会导致辅导员无法对每个班委会成员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班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职能上的相互重叠也会影响班委会分工的明确性,造成班级事务管理效率低下。与此同时,在学习生活中,趋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及成长背景,使得学生之间必然出现独立于正式组织之外的小群体。在这些小群体中,由于兴趣相似,情感相投,对某些问题的意见相近,其群体成员的协作意愿会愈加强烈。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同样应当重视这些班级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交给监督工作让其参与班级管理,或开展班委会与之交流合作等方式,正面引导其为班级建设服务,规范团队小组发展,充实班级建设内容。

(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营造班级建设氛围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2)

作者简介:黄克非(1985-),男,浙江宁波人,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助教。(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30-02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将教学班级作为基本管理单位。作为正式组织的班级,应当具备既定的组织目标,并且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成员。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学生是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主体,为实现既定的班级工作目标,打造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以达到班级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引入现代管理学理论,促进班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分层次制定目标,明确阶段性任务

管理具有计划性。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孔茨和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关系,其中抽象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目标和使命。然而,目标和使命往往过于抽象,它需要进一步具体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作为班级这样的临时性组织,其对目标凝聚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制定班级工作目标时,同样需要分出层次和阶段性。一般而言,班级管理者可以把阶段性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近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个学期,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个学年,而长期目标大概可以设定在毕业前夕。至于层次性,管理者可把不同阶段的目标再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美国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成果吸引力”的大小和“该项成果实现机率的大小”这两项因素。三者的关系是:M(激发力量)=E(期望值)×V(效价)。按照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第一,班级目标的制定要高低适度,不可盲目制定不切合实际的高目标;第二,班级目标必须和班级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2.建立健全班级制度,以刚性管理规范成员行为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工人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企业的目标得以更快实现。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企业,那么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刚性的管理制度下,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

制定班级制度有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尽可能地将学校相关制度引入班级中来。高校学生手册中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订立班级制度时应首先参考学校的相关制度,不可与学校制度相违背,且援引学校制度最为高效、省时。其二,班级制度应为班级目标服务。班级制度应当体现班级目标,每项制度都与实现目标直接相关。如,制定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秀的班委集体,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制定奖罚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起到激励效果,制定早读、晚自习制度是为了营造更好的班风学风等等。这一系列制度归根结底是为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其三,制度一旦实施就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成为一纸空文,否则,老师和班委的权威性将大打折扣。

二、以系统管理为基础,完善班级的组织建设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中,经理是关键人物,并且只有当其权力得到职工的接受时才是有效的,职工也需要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由此类推,班级可以视作一个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团支部、班委与宿舍等构成的互动、开放、分层次的系统。

1.重视组织设计,合理设置管理层次

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管理分工的必要性缘于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管理幅度决定了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从而决定了组织结构基本形态。高校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但学生自我管理并不排斥班级组织建设,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班委、宿舍长、学生四级管理层次组成。班主任在管理中扮演引导者角色;班委扮演组织者和决策者角色;宿舍长扮演执行者角色。纵观整个班级运行过程,班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如何对班委进行设置是管理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班主任首先应考虑班委数量问题,即管理幅度大小的问题。班委人数越少则教师管理幅度越小,而班委的管理幅度越大。其优势在于: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对各个班委的指导较充分,且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小。但班委人数少也要注意一个问题:较少的班委如想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就需要教师充分放权,在充分授权的情况下,班委个人能力提升速度较快,同时对班委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更高,如果班委的基本素质达不到要求,就会对班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如果班委基本素质较高,班主任可以尝试充分放权,减少班委人数,加大对各个班委的指导力度,增加班委管理幅度。

如果班主任的管理幅度过大,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各个班委进行充分指导,且班委人数较多容易出现职责交叉与分工不明,故而影响班级事务工作的效率。另外,班委人数较多会导致班委的管理幅度变小,虽然较小的管理幅度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在班委这一层次中并不适用:其一,班委较小的管理幅度会导致管理层次的增加,较多的管理层次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每次传递都会使信息失真;第二,班委人数多会令大家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2.高度关注非正式组织与意见领袖

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袖”,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班级中出现非正式组织是必然现象,一个宿舍、一群老乡、一群游戏发烧友或一群体育运动爱好者都会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成员有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而且会有一名学生较有声望,成为意见领袖。非正式组织的意见领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班级整体动向,甚至比班委的影响力更强。一旦非正式组织与班委出现矛盾,会显著影响班级风气与团队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应对这些非正式组织高度关注,发现意见领袖并进行正面引导、积极利用。

3.重视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交换过程。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信息交流十分频繁,对班主任而言,班级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沟通可以高效快捷地传递信息,可以令班主任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方,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班主任在沟通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摆正心态。要使每个成员理解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均是对事不对人,大家都是向着促进班级建设这一目标前进的,要正确看待别人提出的意见。其次,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在正式沟通之前可以先谈论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拉近沟通成员之间的距离。这样容易使成员突破沟通的障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再次,学会倾听,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个体差异,求同存异,鼓励班级成员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三、以人本管理为理念,善用激励增强自信

1.人本管理,关注特殊群体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包含的主要观点是: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参与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将这一观点引入班级建设中,我们可以认为: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建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展现,服务于学生。班级管理者应善于观察学生并给学生正确分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地落实人文关怀。

笔者认为,班级中的人本管理尤其应当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上。学生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群体,这些人群需要特殊关注,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明显缺陷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受处分学生、情感困扰学生等,这些学生往往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班级管理者应结合思政工作的实际经验和问题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教育计划。

2.灵活运用激励理论,激发学生潜力

企业管理学认为:激励,就是企业根据职位评价和绩效考评结果,设计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有效实现企业及其员工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注定非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在三方面的贡献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由此可见,激励对激发人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者若想运用好激励手段,须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关注学生。所有学生都希望被人关注,受到他人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行为;第二,清晰识别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缺点;第三,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成既定目标,对目标怀有期望;第四,因个人成就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

激励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的需求不尽相同,只有明确不同人的需求和敏感点,才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班级建设中常用的激励手段有精神鼓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行为激励和物质激励等。

在具体做法中班级管理者可尝试以下几点:第一,委以恰当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工作热情;第二,正确评价工作,给予适当奖励,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第四,加强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3)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发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4)

一、引入现代管理学理论,促进班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分层次制定目标,明确阶段性任务

管理具有计划性。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孔茨本文由收集整理和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关系,其中抽象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目标和使命。然而,目标和使命往往过于抽象,它需要进一步具体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作为班级这样的临时性组织,其对目标凝聚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制定班级工作目标时,同样需要分出层次和阶段性。一般而言,班级管理者可以把阶段性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近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个学期,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一个学年,而长期目标大概可以设定在毕业前夕。至于层次性,管理者可把不同阶段的目标再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美国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成果吸引力”的大小和“该项成果实现机率的大小”这两项因素。三者的关系是:m(激发力量)=e(期望值)×v(效价)。按照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第一,班级目标的制定要高低适度,不可盲目制定不切合实际的高目标;第二,班级目标必须和班级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建立健全班级制度,以刚性管理规范成员行为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工人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企业的目标得以更快实现。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企业,那么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刚性的管理制度下,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

制定班级制度有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尽可能地将学校相关制度引入班级中来。高校学生手册中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订立班级制度时应首先参考学校的相关制度,不可与学校制度相违背,且援引学校制度最为高效、省时。其二,班级制度应为班级目标服务。班级制度应当体现班级目标,每项制度都与实现目标直接相关。如,制定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秀的班委集体,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制定奖罚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起到激励效果,制定早读、晚自习制度是为了营造更好的班风学风等等。这一系列制度归根结底是为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其三,制度一旦实施就必须坚决执行,不可成为一纸空文,否则,老师和班委的权威性将大打折扣。

二、以系统管理为基础,完善班级的组织建设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中,经理是关键人物,并且只有当其权力得到职工的接受时才是有效的,职工也需要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由此类推,班级可以视作一个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团支部、班委与宿舍等构成的互动、开放、分层次的系统。

1.重视组织设计,合理设置管理层次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为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圆满完成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总体部署,提高参训干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文化积淀,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履职本领,为沙湾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就党校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浅薄的认识,还望批评指正。

一、强化四个意识

一般讲,干好一项工作,首先要对工作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要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思想要走在工作的前面。从事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也应如此,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强化四个意识:

1、政治意识。做好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讲政治,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讲政治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强化干部的理论知识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因此,在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党校办学的性质、宗旨与定位,办学的理念与原则,在干部入学时就通过,入学教育、党性教育以及团队课等课程将以上的办学理念,对参训学员进行培训,将政治思想教育列为学员管理的首要任务,并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

2、责任意识。责任是行为的原动力,没有责任,行为就会趋于泛滥。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此基础上,学员管理也是保障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要通过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实地观摩,交流心得,聘请专家等方式使学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学习的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双百分管理(学习一百分、考勤一百分)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等制度,也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通过军训,早操,班会课,小组活动,党性锻炼增强学员体质,提高学院的修养。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定位,不难看出,班级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最密切,影响最关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管理岗位,从某种角度讲,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服务岗位、后勤岗位,而且是更重要的教学岗位,她不仅是管理者,而且也是教育者,她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因此说,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更应强化责任意识。

3、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就可能导致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就不可能有发展。党校学员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管理规律,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形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特别是当前,干部的年轻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管理干部的创新也因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进行管理。我们现在实行的学员自我管理法就很受学员的信赖。学员自我管理法就是通过成立班委会,临时党支部,班级小组,兴趣小组等管理小组。把学员按座位,兴趣爱好分别分到以上的小组里,然后通过民主选举出管理者。实现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飞跃、新发展。

4、服务意识。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学员,是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分子、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说,班级管理工作就是一面镜子,他直接映射了党校人的精神风貌、政治文化道德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与水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示范效应。因此,不仅是通过管理者(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以及班会课中强调服务意识,还在课程设置中安排政务和社交礼仪知识讲座,感恩教育讲座,微型党课等课程,提高学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是党校工作中的前沿工作、窗口工作,具有一定的形象影响力,因此说,服务意识不容忽视。

二、夯实三个阶段

党校干部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学员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工作。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6)

论证途径之一:以新课程目标、任务、要求等直接改造班级管理,可称之为“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

论证途径之二:揭示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间矛盾,可称之为“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制具有矛盾性[1]。

论证途径之三:展示新课程引起的班级管理新局面,可称之为“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如研究性课程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的调整问题[2],以及“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后,原来固有的常规班级被打乱……临时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3]。

论证途径之四:论述新课程理念与方法对班级管理的建设性意义,可称其为“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如有学者认为,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生活较之传统教学也较为民主和谐的情况下,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群体的凝聚力有所改善[4]。还有学者从隐形课程的角度来探讨班级管理[5],认为镶嵌在班级中的物质、制度、精神等隐形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目标导向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政策层面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新课改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而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出的调整,对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导向性。

“矛盾对立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体制性约束角度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取向、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复杂程度、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变化后,班级管理思想与方法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否则就会约束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问题应对型班级管理改革”是从课程改革的结果出发来论述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任何改革都会在消除旧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倘若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便会受到各方面抗拒。

“共生关系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强调的是新课改与班级管理追求目标的一致性:新课程倡导的人文、对话、参与、合作、情感等理念,与班级社会学诉求高度一致,对班级管理具有建设性作用。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改革的再思考

四种动因构成了较全面的班级管理改革论证逻辑,但仍需进一步思考:新课程对班级管理改革还构成什么契机?对班级管理二重任务有何影响?四种动因都是从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联系中进行探讨,没有跳出关系范畴。将二者置于第三者视角下,还可以追问,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是否具有相同的推动因素?这种推动因素对班级管理改革有何启示?

1.新课改为构建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历史条件

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经历了理论建构、小规模适用、制度性支持以及大面积普及等几个阶段。从部分欧美国家情况看,班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课程,而是个别学习、课堂纪律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例如,西方国家早期推动班级编制和班级教学改革的因素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的班级管理变革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纪律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推动班级管理变革的主要是日益恶化的儿童生长环境。而那些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的国家,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内容与管理过程方面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以班级管理重要主体“班主任”来说,仅有个别国家设置了这种专职管理教师。以班级管理主要客体来说,我国班级管理在相当长时间里,会继续面对像今天一样的庞大管理对象。国外的班级管理缺失课程推动背景,而我国班级管理具有独特性。思考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地域与国别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班级管理改革缺乏急迫的推动理由,改革理性自觉不足。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文化与学习方式改变,使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提上日程。

中国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与新时期管理精神的结合问题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中的权变思想。现代班级管理在经历了技术理性时代的“科学管理”之后,迈入了“行为主义+人文主义”管理的新阶段。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能从历史中获得应时应地因人而变的“权”谋智慧,还要能把握时代赋予的管理理念,将权变、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高度融合起来。

(2)通过班级管理,在现代社会人才规格基础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问题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继承“温良恭俭让”的个体品格、“老吾老幼吾幼”的家庭与人际关系、“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公民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意识等。

(3)探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班级管理规律问题

我国的班级管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将会面临着独生子女的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怎么在班级管理中消除独生子女特有的养尊处优感、自我中心意识、责任心弱等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4)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未来趋势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某些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干涉,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深感恐惧,试图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手段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怎么引导他们透过种种表面现象,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养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都是班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话题。此外,受制于我国的发展水平,国内的矛盾也比较多,怎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班级管理者深思。

(5)克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效管理”乃至“反管理”现象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师道尊严思想、教师个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无效管理和反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无效管理是指没有效率和效益的管理,如有人说,“许多班主任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却没有成为学生管理、教育的专家……这种‘管理’的价值到底有多大。”[6]“反管理”指的是违背管理伦理的现象,比如,“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老师竟然给学生的脸上刺上‘贼’字……”[6]

2.新课改对班级管理的二重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班级管理具有班级经营和服务教学的任务:班级经营的任务在于构建一个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环境;服务教学的任务是为各科教学提供支持性、建设性的氛围。无论是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大教学观,还是以泰勒等学者为代表的大课程观,都反映出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的联系。课程与教学不仅作为整体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子因素也构成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态势,要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的物质空间、班级编制、班级规模、班级规章制度、班内小组的划分、班际之间的互动等等也能有相应的变化。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教学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过程。这些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相比,具有基础性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全新的、难度极大的挑战,服务教学的任务也会随之复杂化。比如说,对话教学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为主要中介进行的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的方式”[7]。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与方式,主动为对话教学营造合适的环境,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特殊要求,及时跟踪与了解对话教学的效果,在感知教学中出现信息、情感、意义的阻碍时,能及时向科任教师进行反馈,并随时协调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等。再以“探究学习”为例来看,在一些资源短缺的学校,班级管理者需要配合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学校、社区与家庭的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在班级组织创立之初,班级的教学功能是优先于管理功能的。尽管在班级组织的改造中,尤其是受德国实验教育学派的影响,班级本身的社会学意义被逐渐认识到,但作为教学组织形式而发挥作用始终是班级的一个核心功能。我国的班级管理工作已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但主要集中在班级经营之上,因此,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怎么为教学服务之上。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在继续探索班级经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方法和规律问题,以及不同教学与学习方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问题。

3.班级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历史推动背景

21世纪后的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民主化、公平化进程稳步推进,文化的多元性日趋明显。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失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在加剧,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处在重新布局之中。为了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也为了在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中胜出,世界各国都将“科教兴国”作为治国方略,大力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从哲学层面上看,21世纪的课程都在大力汲取存在主义、诠释学、现象学、伦理学、美学以及后现代哲学等思想,在课程的基础领域,人文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接踵而至。一种基于本土性、复杂性、非线性、差异性,追求人文、民主、合作、发展、创造、意义的新课程图景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班级改革和课程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背景:近代班级的产生源自当时的社会需要——班级制度普及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革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个别教学的低效之间的矛盾;现代班级的同质编制、科层管理、学生自治与选举,其实也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管理主义以及社会运行模式在班级中的移植。当前的班级管理改革趋势同样受到社会政治建构、经济运行模式与思想文化潮流的影响:人文、民主、合作、发展以及对意义的追求恰好也是当前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显然,课改与班级改革具有同样的推动因子,都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思想在不同领域内的体现。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既有垂直关系,也有平行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跳出课程改革与班级改革的垂直关系,从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改革共同的历史驱动力上进行班级管理改革,不仅可以将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融入班级生活,反过来也为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与此同时也不会陷入“唯课改论”的窠臼。

与社会变革保持一致意味着我们要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我国改革的进程,在班级这个“微型社会”,营造出人文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发展的生活环境,将能否培育出符合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人才的管理视为改革的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到了改革的反面。在新课改与班级管理改革的关系上,还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审慎的态度,班级管理既要为新课改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同时也要杜绝狂热地随着新课改翩翩起舞的现象。班级管理有其特殊规律和特定范畴,其中有些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需要在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改革;有些范畴和课程与教学的交集不甚明显,不能牵强地将新课改作为这些范畴的改革理由。以新课程话语来推动班级管理改革,不能全部班级管理与经营的规律,也不是必然要将新课改思想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慎建波.浅议课程改革与班级授课理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

[2] 杨小全.研究性课程的班级管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 刘翠鸿.校本课程开发中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湖南教育,2003(20).

[4] 姚抗美.课程改革实验中“班级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7)

我校以班级小组管理为切入点,以教育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

一、成立教育小组的意义在于:

其一,小组内,学生自由展示的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小组中寻找到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其二,改变了班主任管全班的状态。班主任直接面对小组长,迅速建立班务反馈机制,使班主任摆脱班级事务的束缚,有更多的精力潜心教研,满足了班主任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三,以小组为单位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便于操作,有利于民主的、开放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生成,使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沃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其四,通过小组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改变新一代独生子女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状态,增强沟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的机会。

二、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改善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基于小组管理,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在班内调查摸底,各班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班级教育小组,使学生参与到小组管理中,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减轻压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班级日常管理。利用班级教育管理小组,对班级如卫生、纪律等事务进行轮值,对小组进行量化考核,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同时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第二,改善唯分数论的现状,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设计基于小组化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健康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开展基于班级小组的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班级德育教育功能。

第三,改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的现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通过让家长参与学生活生和学生评价,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评价。通过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多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进行科学的、成长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其主要形式是,设计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记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信息,做到全体任课教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沟通并采取措施,每一个师生家长都能及时的看到自己的评价信息,从而保证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充分展现每一个孩子的全面素养和特长情况,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融入各自的班集体,让我们的教育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管理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的信息,建立电子化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全做出发展性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的德育实践中,充分贯彻了“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班级教育小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德育系列活动,构建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贯彻全员德育理念,发挥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作用,不断开拓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作者:美国Paul Burde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58-02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根据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认为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实与虚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后……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光,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二、管与放的关系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的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严与宽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堵与导的关系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9)

大家好!在座的有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有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新教师,今天,要我给大家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我感到有点诚惶诚恐,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光,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

二、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得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班级卫生、集体活动、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卫生问题对每个班主任来说都很头疼,需要天天说,天天查,这学期开学初,我和张雷主任就开始琢磨整个年级的卫生问题,我俩根据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卫生评比标准,将卫生评比标准发给每个班级,由各班级生活委员组成检查小组,轮流检查,每周评出4个卫生评比优秀班级,发放流动红旗,通过卫生评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卫生情况骤然好转,整个年级的卫生情况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和张雷主任密切关注卫生的检查情况,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这次成功的尝试也得到了另外11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张雷主任和我对11位班主任表示诚挚的谢意。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

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

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

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班的一名学生在月考中物理成绩排在班级第二名,一看就是看别人的,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我表扬了他,表扬他这次成绩进步很大,要他写个学习心得,并在成绩总结时向全班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我看出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有些苦笑不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是认错检讨书和保证书。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你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47-04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提升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班本教育,主张以“班”为“本”,充分发挥班级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从“班级”的视角理解教育、创新教育,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班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呈现多样性和特色化,极大丰富和提升了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体系,必将成为解决当前教育任务的一把“金钥匙”。

一、学校教育的立足点:班本教育

自夸美纽斯创建了“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重要途径。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群利他的社会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近些年,本着面向“每一个”的理念,各地开始试点“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是为了解决“每一个”的问题,必须以面向班级集体教育为前提,它不是个别化教育,更不是一对一的教育,它是既注重学生个性,又关注到集体合作互动的环境中来组织学习和活动。班本教育理论认为:班级的学习生态是一种教育生态,也是一种社会生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同伴、课程、环境等因素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班本教育体系,只有充分发挥班级定的人、事、物的最大化的教育效益,才能够解决、满足“每一个”的教育需求。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学校的各种教育影响大多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班本教育是“为了生本、在班本中、基于校本”,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班级资源解决自身问题为原则,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方向标。班本教育的教学价值观是“教”与“学”之间的“灵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课堂上主张“合作、高效、愉悦”的理念。只有教师合作教学、学生合作学习、家长通力配合,班本教育的效益才能发挥最大化。高效的课堂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特殊学生的个体诉求;教学组织应该是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共性问题集中分析、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南京的小班化课堂提出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小组互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孩子都有收获。愉悦是传承琅小总校愉快教育、活力课堂的理念,快乐是一种磨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

学校将班本教育理念辐射到课程开发、学生管理之中,构建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班本教育,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

二、课程资源的创新点:班本课程

每个班级都是由几十个鲜活的生命组成,这几十个生命是带着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到班级的,在几年的共同生活中,会形成这个班级独有的生命现象。作为一个生命群体,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共性。他们的成长需要什么呢?把学生的需要整合起来,用课程开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形成了各个班级的“班本课程”。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平台,充分利用班级资源,以满足本班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宗旨,由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开发的课程。班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本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班级的实施,狭义的班本课程是指班级独立开发的课程的综合。班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的中间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班本课程是多样性的、可选择性的和富有班级特色的。因为班级是众多的,每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每个教师的专业状态是不同的,每个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投入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是在不断地互动、学习、实践的动态中构建起来的。特长学生当小老师,如书法、手工制作、教唱英语歌曲等;特长教师开设兴趣小组班,如舞蹈、器乐、篮球、健美操等;家长义工、大学生义工开设微型课堂,如预防传染病讲座、法律讲座、教学生包饺子、包粽子等;还可以利用班级展板开发隐性班级课程。其次,班本课程有着相对灵活的“课程表”,如通过早读、晨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中午看班、困难班等时间来实行。班本教材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开发的集教育与教学为一体的一种班本课程资源,是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的载体,是班级活动的记录,是班级成长的历史。以下选取班本课程四个维度加以阐述,个性化读书、公民法制教育是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题,教学协作小队、个性化作业是班本课程组织、实施的一种形式:

1.个性化读书

语文新标准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开展个性化读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个性化读书是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读什么”、“怎么读”,然后在阅读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延伸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个性化阅读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各班自主开发“个性化读书”班本教材,读书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各不相同。学校以“阅读滨江、书香人生”为主题,开创了“三读—三共”读书形式,即早读——同伴共读,午读——师生共读,晚读——亲子共读。学校双月评选一次“读书星”,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会”,举办主题征文活动、“美诗文诵读”、“故事大王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

2.公民法制教育

“公民法制教育活动”是国家教育部牵头引进的一项以培养具有使命感的社会公民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它是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班级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力、公正、隐私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具有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目前,学校实验班已成功开展《明发社区养狗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桥北马自达非法营运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对策》两项课题。

3.教学协作小队

所谓“教学协作小队”,是指由两名及以上同班级或不同班级、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以班为本并不是束缚在班级之内,而是通过共同备课、施教及评估,提高教学效能,并全面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小队式备课、协作式上课、互动式反思、共同式管理的合理应用,对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可以使每个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都得到有效的发挥,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这种“教学协作小队”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互补,更大地优化了教学资源,实现了最佳教学效益,当然得益的肯定是学生。

4.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的基本含义是指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差异性作业,以便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作业中都能有所收获并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个性化作业”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知识水平而设计的三个层次的作业,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可使学生在较短的作业时间内达到较高的作业效率。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上还要体现趣味性和自主性,题目要使学生感兴趣,如生活题材、人文性知识等,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合作性较强的作业。

三、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班本管理

人与环境、与自身、与群体、与他人的温馨和谐是一个人的最高追求,这种追求也必然反映到班级中来。当前,学校德育管理过多地注重“校本”层面,主题“大”而“统”,相对忽视了班级层面的德育管理。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环境,在班级中发生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问题,只有通过班本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班本德育就是积极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各种班本教育要素于一体,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共同体。班本德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务委员会”和“德育协作小队”的功能,建设“个性化班风”的和谐班级氛围,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机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1.班务委员会

传统的德育实施者是班主任,“全员德育”已表明,学校德育要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班务委员会”即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因素所组成的合作小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作为班本德育的保障组织,班务委员会应该充分发挥组织、指挥的职能,密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联系,调动一切德育因素,融合各种德育资源,协调统一的目标和计划,定期分析班本德育的动态,有效解决班本德育的问题,从而形成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

2.德育协作小队

学校积极创新班本德育形式,“德育协作小队”主要指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正班主任,正班主任自主聘请本班几名任课教师作为副班主任,正副班主任所形成的合作小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并实行学校考核正、副班主任和正班主任考核副班主任的双重交叉考核方式的一种德育模式。正副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更好地做到班级管理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创新、有记录、有考核,将学生德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仪表、两操、课间活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全程跟踪,使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天,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处。学校对正、副班主任的德育任务和职责制定了细则,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副班主任的参与加大了班级管理力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师生间的交往更加全面深入。“德育协作小队”每周举行一次研讨会,及时交流,集体为学生会诊,开出相应“处方”,集体决策,集体行动。“德育协作小队”团结协作,各司其责,学生的养成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3.个性化班风

一个班级由一个个生命组成,真正的班集体往往拥有共同的精神。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引领和约束的功能。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有符合本班、切实可行的制度。“个性化班风”既是校训文化在班级的投影,也是本班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的价值取向。“个性化班风”包括由班级成员集体设计创作、讨论决定的班风、班级口号、班级文明公约,以及班旗、班徽、班歌等。“个性化班风”建设对班本德育、学生成长举足轻重:民主、和谐、开放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学生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班级是全员和谐共处,学习、生活、道德、管理等生命品质充分发展的学习乐园和生活家园。

4.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废除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以“岗位管理为中心”,建立了学生充分参与的“班级自治”制度,定期进行岗位竞选、任命和评议,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为每一个学生设立一个岗位,顺应了现代学生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带给学生极大的愉悦满足,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不断实现。根据班情和生情,大家一起商讨岗位的设置和名称,如:小喇叭宣传员,同教师一起组织班级的晨会;课间巡逻兵,关注同学课间奔跑现象,并加以提醒和制止;节能小卫士,负责教室里的电灯、电扇和多媒体的开关;护花使者,负责教室生态角植物的摆放与养护……每个学生都尽着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为班级服务,不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同学们的礼仪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不见了,再也没有出现学生走后不关灯、不关电扇的现象,就连以前的“卫生死角”抽屉现在也变得更整洁了。一段时间运行表明,“我的岗位我做主”的班级管理,使班级德育要求细化到了人头,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都有锻炼机会,人人都为班级服务,保证了班级日常管理有效运行,形成了学生参与充分、民主平等、有效运行的自主教育机制。

5.班级心理教育联盟

“班级心理教育联盟”主要依托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由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心理专家、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共同组成,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班级心理教育联盟以班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为平台,是基于班本的创新。“班级心理教育联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使孩子们在班内外、甚至校内外都有“知心朋友”,特别是遇到心理困惑时,同伴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相互倾述、相互开导。

笔者认为,基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变革,我们需要转换视角,需要走进班本,满足师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正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样,我们倡导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的教育,并没有否定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进行班本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还要经历讨论、梳理、总结、再实施、再调整、再总结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园地才能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Class-Based Education: Educational Style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LI Zhao-wen & WANG Hao-long

上一篇: 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总结 下一篇: 到货通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