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12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问题篇(1)

 

0背景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并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本问题的提出可视为这种现实趋势的一种反映。问题如下:某高校拟在全面衡量考生的高中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后再采用专家面试的方式决定录取与否。该校在今年自主招生中,经过初选合格进入面试的考生有N人,拟聘请老师M人。每位学生要分别接受4位老师(简称该学生的“面试组”)的单独面试。面试时各位老师独立地对考生提问并根据其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评分。免费论文参考网。由于这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评价工作,老师的专业可能不同,他们的提问内容、提问方式以及评分习惯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面试同一位考生的“面试组”的具体组成不同会对录取结果产生影响。免费论文参考网。为了保证面试工作的公平性,设考生数N已知,在满足面试不同考生的“面试组”成员不能完全相同条件下说明聘请老师数M至少分别应为多大,才能做到任两位学生的“面试组”都没有两位以及三位面试老师相同的情形。免费论文参考网。

1基本假设

根据以上问题及实际情况建立如下假设:

(1) 各位老师对考生提出的问题难度系数均衡,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不考虑面试先后对录取结果产生的影响;

(3)不考虑分配方案可能造成的面试时间冲突;

(4)不考虑面试中学生的等待时间和教师的休息时间;

(5)不考虑将任意两个老师分配到同一组中可能造成的情绪影响;

(6)任意两名老师面试同一名学生时得到的录取与否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不考虑由于面试组老师搭配的不同而对录取结果产生的影响。

2符号说明:

——学生的总人数;——老师的总人数;

3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3.1利用mathematica进行多项式拟合求解上界

利用mathematica软件编程可得到任两位学生的“面试组”都没有两位以及三位面试老师相同的情形下的求解结果。

1)任两位学生的“面试组”没有两位面试老师相同的情形

考虑到在约束不苛刻的情况下,当老师人数为40时它的全排列就达到91390,也就是说40个老师最多可以面试91390个学生。这是相当大的数!所以在求解的过程中选定面试老师人数的变化范围为4—40来考察面试老师人数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见表1和图1)。

教师面试问题篇(2)

一、问题研究背景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而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则完整的囊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学历教育。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响应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各省份先后加强了高职本科教育的改革和投入。以云南为例,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作为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单位,200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此后,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本科201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这种试点模式还扩展到研究生教育层次。其他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从2012年起也开始试办本科层次的专业。但在推行高职本科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除硬件设施外,首要的就是“双师型”教师匮乏,这个问题已成为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障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双师型”,即教师+专业工程师。高职本科院校教师相对于其他高校教师而言,其素质构成更具复杂性。高职本科院校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还必须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了解一线的技术应用现状,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即使作为基础文化课教师,也应对学生的专业情况有所了解。由于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学校和学生数量猛增,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增大,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而学生在学校的培养模式,是学校本位培养模式,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大学课堂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到企业、学校实习、见习的时间很少,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训练,实践能力较差,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以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决定》还特别强调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上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各地、各职业院校提供了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为高职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机遇的同时,也带了挑战,尤其是在国家加大硬件投入的时候,高职本科院校的软件,尤其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二、高职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职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化,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求培养对象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这就对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早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l-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这一理念的提升,对高职教育尽快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变化、提高高职本科院校的办学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大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技术和经验是大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缺乏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及兼职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就大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目前,各高职本科院校在职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大多还只是在学校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形成制度机制。高职本科院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该打破现有的办学体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多渠道引进师资来增强师资队伍的活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针对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制度和要求,但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高职本科院校在教师的引进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把关,人才引进还是唯高学历、唯高职称。有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虽然有职业教育的知识背景,但大多偏重理论研究,缺少实践环节的必要经历,基本属于“只动口不动手”型,无法担任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有些号称“双师型”教师的人实质上是“双证书型”、“多证书型”、“双职称型”,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经验。加之,由于传统观念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高职本科教育在我国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高职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不如普通高等教育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来自企业、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本科院校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当前教育体制、人事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的落后局面,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而且与企业相比较待遇偏低,解决不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造成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的尴尬局面。这是高职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创新高职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对策

当前,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本科院校应在制度建设上加以考虑,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的建设,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教师面试问题篇(3)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96-01

一、幼师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1、幼师生源文化基础薄弱是最大障碍

目前,从河南省全省九所幼儿师范学校招生定位来看,对初中毕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要求不高,基于招生录取的中招文化分数线亦较低,学生的文化底蕴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有的学生不会做很简单的数学四则运算,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学过化学、物理。可见,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是幼师在校学生的一大不足。

2、幼师学校专业课程多,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

事实上,现有幼儿师范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设的虽然多,但课程设置上有偏科现象。例如,每一个学年,音乐、舞蹈、绘画、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开设一般在13门以上,且列为必修课。而化学、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开设的非常少,列为选修课。

以周课时为例,学校开设数学、化学、物理等,每个星期只有2节,而琴法、舞蹈、美术等专业课程都在6节以上。化学、数学等课时明显被压缩,课程地位被边缘化。学生专业学习课程占用更多的时间,文化基础课开设太少,也不利于提升幼师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3、幼师生源性别构成不利于理科知识

从河南省内幼儿师范学校生源构成来看,在校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女性比例高达98%以上,男生则寥寥无几。女生由于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逻辑思维相对欠缺,有部分学生怕上化学课,更怕做化学作业。而新版幼师《化学》教材不少内容陈腐过时,不符合时展需要,修订更新的太慢,没有兼顾到幼师教学特点,也造成学生对化学、物理等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及产生排斥等心理。

二、探索提升幼师化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认清学科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

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开设化学等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扩大学生视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适应现代化生活。弄清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才会理解学习化学课的意义,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2、创新思维,尝试“复合教学”,创建“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幼师学校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多,化学、物理课程少,可以结合办学实际,创新思维方式,创建“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即多个不同的学科,根据课程标准和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尝试“复合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化学课“热力学第一定律”,即任何变化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可以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如文写、讲故事、美术等穿行,帮助掌握部分化学教学内容,达到双赢的效果。请教师设计练习题,将“太阳”、“树木”、“燃煤电厂”等几个词,串联成一个童话小故事,安排学生做即兴表演,理解抽象的化学现象。结合设置的教学情景,再让学生进行情境写作,美术教师安排学生画情景简笔画,从中评比出优秀作品。这样将化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开展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尝试。

三、凸显专业特色,强化模仿和演示,增强教学效果

善于模仿和表演是幼师学生的特长之一,而逻辑思维能力弱则是她们的短处。如能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特长,将模仿和演示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则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安排学生尝试生活中的化学现现象及解释:1、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2、运输食品时用干冰为食品保鲜。

3、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什么元素。4、地球大气圈的被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教师提供课前自制的简单化学实验教具,安排学生结合生活中掌握的一些常识,自己动手进行模仿演示,探求上述化学现象所体现的化学原理。由于形式新颖、互动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很容易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对抽象化学难题的思考。教师再利用校园宽带网络,实施多媒体动画教学,对有关化学学原理进行全面解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开发校本理科教材,为学生减负,

教师面试问题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13

讲评试卷是一种课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要求。讲评试卷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试卷分析的质量,笔者曾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参与了这种课型的研讨,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讲评试卷的过程应成为教师进一步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的过程

《课标》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考试的依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试题的分析看《课标》中相关内容的要求是否得到了落实;看试题的内容、难度是否与《课标》的要求一致。看试题的内容、题型能否承载对相关内容的考查;看重点内容是否得到了重点考查;看相关知识领域的试题所占整张试卷的分值与该领域知识所占课时的比值是否一致。这一过程就是教师研究《课标》和学习《课标》的过程,教师以此可以对试题做出正确的评价。有些教师用买来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不是不可以,但有些题目的内容、难度都明显超过《课标》要求,教师对此不做任何处理,“全部拿来”不加选择。有教师认为,只要是试卷上出现的、各类教辅资料上有的题目一定是学生要掌握的,对某些超过《课标》要求的题目大讲特讲,这是不足取的。现在各类资料、试卷“满天飞”,有些试卷、练习册的质量很低,错误百出。教师必须进行甄别、选择,如果不加选择,就会降低考试检测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教师对“满天飞”的试卷和各类练习册,心中一定要有一杆秤,那就是《课标》,因为《课标》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试卷的依据。对试卷做出科学的评价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二、讲评试卷的过程应成为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考试绝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给学生一个名次,给家长一个交代,完成一项工作。不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终结性考试都有明确的目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认真分析,首先要弄清楚试卷中存在问题,学生试卷上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个别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学生身上?是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没掌握,还是计算技能薄弱,更或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其次要认真分析引起错误的原因。对引起错误原因的分析既要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又要从学生学的方面来分析。就教的方面来看是理解教材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的问题,或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等;就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基本技能不扎实,更或是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只有问题找出来了,原因搞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讲试卷”,才能达到讲评试卷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以考促教。

三、讲评试卷的过程应成为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过程

教师讲评试卷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给学生“对答案”,答案是要对的,但关键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形成答案的过程,也就是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拿到题目急于帮助学生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讲评试卷课: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等腰梯形的,教师首先对这道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反馈,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关于等腰梯形大家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一一做了回答,之后教师帮助学生把等腰梯形的所有知识进行了梳理,最后教师讲了这道题的解法。笔者以为学生拿到题目不是先分析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而是想知道从哪入手?如何有思路?如何又快又准确地进行解答?笔者认为教师这样做不妥。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也就是拿到题后,如何寻找思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规范地书写。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解答题目的方法和思路,而不是相关知识的大回炉。

四、讲评试卷的过程应与具体题型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题型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常规的题型,如数学学科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不同题型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不同的题型对学生解题格式的要求不一样,教师要通过题目的讲解使学生对各种题型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填空题的要求是只要最后结果,不关注过程;选择题也是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但仅仅认识这些还不够,教师要通过题目的讲解渗透方法的培养,如直接计算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筛选法等,一定要通过题目的讲解使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而对于解答题要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这类题目的主要步骤,哪些步骤卷面上必须有,哪些可以没有。如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步骤:设、由题意列出的方程(方程组)、化简后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答,这些都是必须的步骤。学生只有对题型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完成正确的解答过程。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就能看出学生解题思路的清晰程度。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要通过一个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一类题,解决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讲评试卷的过程应成为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过程

教师大讲特讲,一言堂是试卷讲评课上常见的现象,这是不可取的。《课标》上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切忌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针对不同题目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分析、思考、交流等。教师应重视问题的设计,多一些“你是怎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解法”?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不同思维方法。就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应给这些学生以解释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找到问题的症结,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对于能从不同角度解决的问题更应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的最佳时机。无论是哪种都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所有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六、讲评试卷应有轻有重,教师要进行梳理归纳,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当下试卷讲评课的“常见做法”是教师按顺序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依次讲解,面面俱到,这是不足取的。教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哪些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哪些问题是个别学生存在的?哪些题目需要思维方法上的点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知识点?哪些问题需要课上解决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统筹安排,精心选择要讲的内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要有轻重缓急,要说详略得当,要目的明确。只有这样,试卷讲评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针对性强。把没有多少问题的题目、个别学生的问题拿到全班讲,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明明是知识点没掌握,却大讲解题思路等等。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最期待的题目教师还没来得及讲就已经疲惫不堪的状况,关键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试卷讲评的效果。

七、讲评试卷的过程应成为教师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过程

教师面试问题篇(5)

在学生的初中数学教育中,随着学生所接受的层次的转变,知识内容的难度也相应地有所增加,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但是卷面的形式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弊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够真实地被反映出来,所以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开展口试作业的形式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卷面测试的不足,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在数学学习中的漏洞,并予以弥补和纠正.

一、口试作业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通过口头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的表达就是在数学学科中的口试作业,是一种日常的测试作业,口试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常出错的状况制定题目,对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 在口试作业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力有所提升. 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作,如果自身可以完成的话就可以继续做下一道扩充的题目. 二、口试作业的实施

口试作业的实施一般需要教师先确定测试的问题以及时间,然后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测试,最终教师再予以点评. 这整个过程是学生的问题与不足暴露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进而强化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在教师确定测试的问题以及时间的阶段后,对于可以由学生选择测试的口试作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安排一到两次的课堂测试. 对于教师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选定的口试题目可以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在进入复习阶段的时候可以一周进行两次,学生做口试试题的时间可以自行决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空间. 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的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然后教师在适当地予以点评. 对于学生在做题中卷面发生的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地阐述一下自己的整个答题思维,然后教师再予以相应地指导. 但是在整个时间段一定要合理地控制好时间. 在学生口头陈述自己的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进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表述出来,再挑战自身的同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在点评的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口试作业的正确率以及订正的状况、表达能力等来进行合理地评定,在学生日常的成绩中口试作业要占到30%. 教师在评价时更多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在这整个过程的表现,对学生多予以鼓励.

三、开展口试作业的效果

口试作业是一种新型的测试作业,学生在接触的初级阶段会有抵触的心理,觉得口头陈述浪费时间,在书面上做题就可以了. 随着口试作业的不断开展,学生逐渐认识到口试作业的重要意义,学生将自身在做题中所犯的错误,在口头陈述的状态下,让教师予以引导和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出的问题作出针对性地订正,逐渐地在口试作业中改变自身的错误思维以及减少做题中所浪费的时间. 通过口试作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有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沉默寡言,但是在开展一段时间的口试作业之后,学生明显变得开朗起来,也勇于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以及将自己的错误展示给大家,共同改进,共同进步.

四、总 结

口试作业与卷面测试的作业不同,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口试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与测试,其他的题目也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作业,将学生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拿出来让学生加以训练. 教师对学生开展口试作业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步骤,选定对学生进行口试的时间以及内容,并进而将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测试,最终教师再予以点评. 这整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全面地暴露出来,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自身的不足,强化所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钟秀芳. “学法”指导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 2012(8).

[2]王平. 数学作业批改新法[J]. 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2007(4).

教师面试问题篇(6)

在保持决策正确性的前提下,究竟如何提高工作执行力以谋求更高效率?这是当今管理领域呼声极高的时代命题。高职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就决策来说,党中央已经作出了“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1]等决策,这是今后相当时期内指导高职办学事业的总纲领,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党心民意。就执行层面来说,教育部已经从“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等九个方面,为落实中央决策作了全面规划部署。而就更微观的执行层面来说,包括我院在内的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牢牢把握文件精神,密切联系实际,强化落实,业已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各种报道显示,在轰轰烈烈的发展势头下,依然有着大量棚架或不扎实现象,实际执行状况离中央的期望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很不小距离。本文所依据的一份试卷命题检查报告就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差距。

因此,正视不足、减小差距、持续改进,切实诫勉高谈阔论的弊端而狠抓工作落实,由此来提高工作执行力就变得极其重要。因为再好的决策、再好的思路,如果落不到实处,则不过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仅不会对最终目标起到实际作用,反会损害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威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需要,更是纠正各种棚架现象的必然举措,当然也是本次试卷检查给提高执行力指出的方向。

1 执行状况的基本描述

去年12月17日—19日,按照“试卷出题质量是保证考试质量的首要环节”、“以考风促进学风、校风建设”等要求,督导办公室对学院教务处所布置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试卷出题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督导组从试卷库中共抽取了20门课程的试卷。总体情况是:

(1)明确标准,努力避免检查随意性。督导专家开展试卷检查的标准,主要是教务处制定的考试课出题要求:“各系于12月9日前收齐考试课试卷并按统一模式排版后交于教务处。每门课程应出A、B、C三套试卷,并附齐答案。A、B、C三套试卷内容重复量不得超过30%,严禁照搬以往使用过的试卷。”这是主要标尺。此外,检查组还从试卷排版、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分值分布、试卷均衡性等方面进行了检查。这是体现试卷规范性的基本方面,应该给予审核。

(2)试卷及时上缴情况。据统计,截至规定上交时间,除两门课程因为学生实习提前考试而没有上交外,其他科目均按时上交,上缴率100%,这保证了试卷检查、印刷以及期末考试等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优良试卷情况。督导专家对抽样的18门课程54套卷子及其标准答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结果显示,有13门试卷符合要求,占72.2%,做得较好。其中有5门课的题量重复度不超过10分,可以用“较少、规范、符合要求、教师下了功夫”等加以评价,评为“优秀”试卷,占38.4%。扼要展示如下:

《肉品加工技术》试卷:全卷重复度不超过2分,其中“填空题”仅有1题重复,计1分,其他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均无重复,从中可见拟卷教师的认真程度。《植物与植物生理》试卷:A、B、C三套卷同时重复不超过3分,其中“填空题”有1小题重复,计1分;“判断题”有1小题重复,计1分。《动物解剖》试卷:三套试卷的重复度不超过5分,其中“选择题”有2小题重复,计4分,其他题型均无重复。《美术设计基础》试卷:A、B、C三套试卷没有任何重复,尤其其“论述题”和“操作题”型,三卷分别命题,做到了“目的与考核要求一致,内容与角度相异”,体现了教师命题的精心程度。《经济法》试卷:三套试卷重复7分,整套试卷排版规范,格式整齐,语言规范,能够从不同角度命题,从中可见拟卷教师认真钻研的程度。

(4)不合格试卷情况。剩余5门试卷则不尽符合要求,存在较多问题,定为“不合格”试卷,占27.7%。分两种情况:

1)重复度明显超过30%的试卷,有2门。第一门,其A、B、C三套试卷之间的重复量合计46分,超出规定要求53%。主要表现是:“填空题”和“综合训练题”两道大题只字未改,三卷中全部重复,计20+15=35分;另有分散在大题中的小题重复现象,计11分。第二门,其三卷间重复至少48分,但是比较分散,不像前一试卷那么集中。

2)明显违犯出题规则的试卷,有3门。第一门的B卷中,由于出题教师排版检查粗心,其正卷卷面中竟夹杂有标准答案。第二门试卷中,教师所出A、B、C三套试卷的标准答案,一字未改,全部套用A卷答案,教师仅将A卷答案复制粘贴便罢。第三门,其A卷、C卷中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题目内容不一样,但答案却完全一样;同样是该题目,其题目内容在B、C两卷中完全相同,但答案却不一样。

(5)试卷在排版方面的问题。这是几乎18门试卷共有的问题,总体判断是:题量重复度小的试卷,由于教师的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排版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而重复度大的试卷,其排版问题也较多;当然,也有试卷重复度不大而排版问题较多的。归纳为以下6种情况:

1)试卷命名问题:教务处要求试卷命名为A、B、C卷,但实际并非完全这样。有将试卷命名为“卷1”、“卷2”、“卷3”的。有在正卷中不标写A、B、C字样,但在试卷标准答案中标注的。有试卷命名繁简不统一的,如A卷将专业、班级、课目等要素全面标注于卷签上,而B、C两卷却采用简写方式,导致卷签要素不完整、不统一等。还有命名张冠李戴的,如一门试卷,其电子文件名是《××B卷》,而打开后却是A卷,名为《××A卷》,打开后却是B卷;标准答案的命名也有同样问题。

2)试卷或标准答案的电子版格式不统一。表现为:有2门课的A、B两卷采用了教务处所规定的横向双面排版自定义纸张方式,而C卷却采用了纵向单面排版的A4纸方式。有4门课采用了将A、B、C试卷答案汇总于一份WORD文档的方法,与大部分试卷分别对应上交WORD文档的格式不一致,

3)试卷中有错别字或丢字现象。如一门课的标准答案中,将名词“需求价格弹性”写成“供给价格弹性”。因为“需求”和“供给”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出现这种粗心失误,并不应该。还有将“填空题”的“每空1分”写成“每题1分”,以及试卷中多次出现同一错别字,如将“么”打成“幺”。

4)“分数汇总框”问题。主要现象:一是分数汇总框的表格数目与试题题型数目不对应,如试卷中共设6道大题,而“分数汇总框”却只有5个位置,第6题的得分填在哪里?二是“得分框”丢字现象,如将“评分人”写成“分人”。试卷比较醒目的符号文字,不该出现失误!

5)标点符号不规范问题。主要是表示层次的“序号数”的使用,如将大题的题号与小题的要点层次号错用,都写成了“1、2、3、4”,没有“一、1、(1)”之别;又如用“一:1:2:3:”等表示层次,违背常规;另有在表示同一层次时混合使用全括号和半括号;还有用“(1)、”“(1),”“(1).”等混合使用表示层次,错用且随意,实际上只用“(1)”“(2)”等便可。

6)答案省略过多的问题。对论述题等主观发挥性比较强的题型的答案,个别教师简单地以“略”代替,没有给出要点。这为教师“自由判分”提供了方便,很难保证给分的公正性。

(6)其他值得商榷的问题。检查发现,在某些课程的三套试卷中存在题型不统一、题量和分值设计不均衡等问题。这需要商榷。因为根据建设题库对规范性的要求,以及国家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严谨做法,不同试卷最好“统一起来”。但是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以及专业不断推陈出新的变化,使得校内试卷难以做到“规范统一”;而且,在随机抽样的考试制度下,一门课程的A、B、C三套卷,只要体现了教学大纲,教师便可以比较自由地设计题型、灵活安排试题顺序,不必整齐划一。显然,这是两种相反的观点,各有道理。敬望领导和同行重视这一问题,大家共同探索将“规范性和创新性统一起来”的好方式。

2 执行问题的成因分析

试卷命题事务中的执行力,表现如上,可谓“成绩主流,瑕不掩瑜!”,但是,从“零缺陷”、“持续改进”等更高境界来看,这种执行情况令人不安,必须正视问题、剖析原因。

(1)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问题。试卷命名问题、试卷中夹杂标准答案、用一套答案应付差事、错别字、分数汇总框出错等,描绘出个别教师的工作马虎和敷衍形象。这不是工作能力问题,而属于人的主观努力、责任心和职业态度问题。针对大学扩招以来,高校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选聘机制不健全、数量增长过快、青年教师比重大、师资队伍断层等现象,出现此类问题,有一定的必然性。联系到“大楼倒塌、问题奶粉、金钱至上”等社会现象对教师的不良侵染,下大气力培养教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作风,特别是青年教师,已经刻不容缓。须知,实物产品的豆腐渣,根源是育人工程的豆腐渣!

(2)教师能力问题。试卷排版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等的不规范问题,不属责任心问题。联系到当今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经常出现的新奇怪词、另类排版现象,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群体,可能深受其害,招致语法修辞等的修养欠缺而浑然不觉。这是网络化、自由化的社会环境对教师能力产生的负效应,肯定还有很多。因此,面向青年教师开展以国家标准为内容的各种专题培训活动,迫在眉睫。

(3)基层教研室对具体教师的监管缺位问题。以教研室为主体,面向每个出题教师,对其所承担的试卷实行全面、经常、认真的审核检查,这是减少试卷基本格式错误、避免试题重复度过大、从专业角度进行深层把关的重要环节。然而情况显示,这方面存在职能缺位、管理松懈、引导乏力等问题。当然,还有其他教书育人事务的检查。这类经常化的检查职能,不可能由系部等宏观部门直接进行,由教研室做起来,则具体可行,这对保障学院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极其关键。大盖是教研室的检查指导经常表现出富“软”乏“硬”的特点,致使该级管理经常流于形式,要么矛盾上交,要么责任下推。这与“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体制极不相称。从打造“团结、敬业、严谨、高效”的教学团队,减少个人乃至集体失误的出发,积极探索适应高校教师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软”管理方式,是教研组长今后努力的方向。

(4)系部对教研室的检查越位问题。从科层管理来看,教研室才是系部的直接管理对象。由于高职院校多升格于规模较小的中专学校,使得系部越过教研室直接管理教师的做法保持了固有的惯性。然而,随着教师群体日益庞大、管理幅度过宽而权能相对较小,使得个别教师的工作常常处于系部监管之外;同时,因为系部的越位,虚化了对教研室的检查及奖惩,由此也削弱了教研室管理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这正是本次检查中存在命题明显违规、试卷总体合格率只有72%等现象的重要原因。要按照“教师个人为教研室负责,教研室为专业负责,各专业为系部负责,系部为学院负责”的精神来构建权力授受机制,切实明确管理职责和范围,层层制约,这样才能把系部这一大块工作做好,以适应大规模办学的需要。

(5)管理方面的疏漏。报告反映出教师、教研室、各系、教务管理部门等在试卷质量问题上的职权不够对应、管理不够到位、责任不够落实、奖惩不够明确等管理问题。必须从建设科学管理机制的高度来寻求对策,把教师个人成败得失的荣辱感树立起来,把教研室面对具体教师开展经常性检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系部针对教研室进行随机检查的活动开展起来,把教务管理部门、系部和督导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起来等,构建出“两级四层”有机统一的良性局面,如此才能把人才培养质量,完美地呈现给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

3 提高执行力的必然方向

胡锦涛指出“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4],这说明,求真务实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求真”,才能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务实”,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正是按照这种精神,本人以正视并纠正试卷检查中的问题为例,主张“睁大眼睛找问题,盯着问题做工作”,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办学效果。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必然方向!

(1)对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教师,应教育引导其开展反思活动,并采取适当方式追究其责任。当然,处理追究,绝不是检查的目的。启发其觉悟、统一其思想、焕发其境界、提高其责任心、升华其能力,才是根本目的。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教研活动对教师成长的引领作用,艰难而扎实地提高教师工作能力,成为毋庸置疑的关键环节。

(2)以教研室为单位,迅即检查和修改问题较多的不合格试卷,反思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杜绝类似问题出现。当然,教师的其他各项任务,教研室都要遵循这种程序和原则,切实开展起来。

(3)对试卷审查过程中制度落实不严问题,要发动全员力量,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照规定,明确责任,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主动自觉、积极落实规章制度的境界。

(4)针对诸如试题标准等认识不一致问题,可以持续举行讨论会,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围绕从工作细节来贯彻职业教育方针、落实学用一致思想、切实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等主题,澄清模糊认识,以完善和丰富现行制度体系。当然,在新制度达成之前,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原规章制度。2010年3月5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教师面试问题篇(7)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英语试卷评讲课质量对于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怎样才能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体现评价的意义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 “三三三”试卷评讲法 。

“三原则”。⑴讲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讲评内容由学生试卷中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提问来决定,教师所讲必须是疑点和难点和焦点,否则评讲决不涉及,这样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使学生学有所得。⑵怎样讲,由老师说了算。教师在科学而充分地研究试卷及学生的基础上,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⑶讲多长时间,由试题的难度说了算。由学生表现说了算,试题评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题的难度系数。对待较难的试题,要多化时间,直至学生豁然开朗。反之,难度系数小的题目,要少化时间,略加点拨。

“三过程”。“三过程”是指:

一、课前。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准备工作。

1. 亲自做一遍。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本人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试题是否有多种做法?我是不是马虎造成了失误?所考查内容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2.统计错误频率。对于学生来说,试卷的价值在于发现错误,纠错过程也即提高成绩的过程。出错多的题目应是评讲的重点,所以教师有必要统计错误频率。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⑴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⑵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⑶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3.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调查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的出错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还需要教师的调查、访谈和交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学到宾语从句时,笔者班上学生做错的两题:

⑴同义句转换: we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we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 结构,而不知道decide 后可接宾语从句。

⑵动词形式填空:mrs. black told me she _______ (not take)tom to new york the next week.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not to tak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混淆 tell sb. (not) to do sth. 和 tell sb.+ (that) 从句两种句型。

以上两例,教师如果想当然地给学生大谈宾语从句,肯定没有效果;通过和学生沟通,挖出了根源,再给学生评讲,则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尤其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

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过于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采取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上的出现问题已然胸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二、课中。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解决掉,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课堂时间划分为三时段为宜:

1.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头一段时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教师要相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问题即能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了印象。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小组中聆听,必要时也参加讨论或给予引导。教师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教师主讲。经过以上的步骤,教师的评讲内容和评讲方式已水到渠成,评讲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评讲的方式是教师深思熟虑过的,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出错频率小,学生反馈较少的试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因此,教师讲题是“跳跃式”的,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解答小疑问。教师的主讲彻底地解决了试卷中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但被教师忽略的极少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悬而未决;对于教师主讲的全部内容,或许并非每个后进生都弄明白了;而且教师的主讲过程使得有些学生联想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第三时段中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疑问激发出来。教师仍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予面对面的必要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来自教师详细而准确的反馈和及时得到老师提供额外帮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促成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这一时段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

教师面试问题篇(8)

考试目前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对教与学有着巨大的指挥作用。在日常教学的考试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评分,而忽略了正确地分析解释考试分数及卷面得失状况,以致丢失大量有益于改进教学、有利于改进考试的信息,造成考试的功效大打折扣,对教学的反馈控制出现断裂,可谓功亏一篑。学校的管理部门如果忽视了对试卷分析的要求与管理,则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职能缺失。

考试应当在某种意义上评价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判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反馈信息。

对于教师,考试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进和调节今后的“教”。

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考试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成为既是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应该强调的是,考试的上述功能必须以测量的客观性、正确性为前提。要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考试的客观正确性,必须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挖掘整理有用信息,用于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通过试卷分析对教师的“教”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反思整个教学的得失,教学目标实现的状况,教学设计的成功与缺陷,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等等。通过试卷分析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明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检验命题和考试本身的质量,采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是否合适,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否足够高,试卷命题的结构、份量、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从中可以得出今后改进考试和试卷命题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试卷分析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形式,而是完整的考试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必备内容。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命题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学校相关部门也可通过试卷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学校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的现状。因此,试卷分析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对试卷讲评课的研究

加强对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直接影响学生应考能力,发挥正常考试水平,展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达到考试目的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认真分析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每位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

教师在试卷讲评时要做到“四要”:(1)解剖典例,追溯误区,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2)举一反三,变通求活,优化学生的思路与方法:(3)开拓外延,探索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互换角色,共同探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这样就能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我的做法如下,供大家参考,以抛砖引玉。

1.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

2.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

3.根据试卷测试情况,有所侧重。对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讲,错误较多的试题重点评讲;

4.统计每道题的难度系数,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该问题的程度。

试卷分析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讲评课上有些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把学生当小孩看待,学生收获不大;

2.教师埋怨学生:“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再笨这个问题也应该会!”“如果我再讲十几遍你还是不是做不来?”“现在学生基础普遍太差,什么都不知道,不记不背不勤奋,怎么得了?”学生害怕学习;

3.公布学生考试分数,分数低的学生心理压力大。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1.做好统计分析

在讲评课开始向学生简要介绍答卷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必要的,以便自己确定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

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一点“告诉”教育。当然习惯“告诉”的教师会说“教学任务怎能完成呢?”我们也该扪心自问: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讲完你自已设计的教学内容吗?“讲完”“讲到”只是教师自己求个“心安理得”,课堂目标是让学生“学”懂“学”会,“讲”完不是目标。

3.重点突破,增强针对性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应把试题逐一分析,并对试题进行恰当地分类,即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遵循典型性原则。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要从学生答题错误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是学科概念不清、学科规律未理解、解题方法未掌握、还是解题不规范所致?不能简单的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切入口在哪里?最佳解题途径在哪?解题规范严谨、富有逻辑性。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避免“就题论题”、“头痛医头”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4.评出信心,注意细节

讲评课要讲评出学生的自信心来,少点埋怨多份鼓励,要让学生知道,一道题的对错之间只隔着薄薄的“一张纸”,给学生以学好的勇气和自信,并适时让学生通过基础题训练获得成功感。

教师面试问题篇(9)

怎样才能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体现评价的意义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 “三三三”试卷评讲法 。

“三原则”。⑴讲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讲评内容由学生试卷中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提问来决定,教师所讲必须是疑点和难点和焦点,否则评讲决不涉及,这样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使学生学有所得。⑵怎样讲,由老师说了算。教师在科学而充分地研究试卷及学生的基础上,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⑶讲多长时间,由试题的难度说了算。由学生表现说了算,试题评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题的难度系数。对待较难的试题,要多化时间,直至学生豁然开朗。反之,难度系数小的题目,要少化时间,略加点拨。

“三过程”。“三过程”是指:

一、课前。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准备工作。

1. 亲自做一遍。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本人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试题是否有多种做法?我是不是马虎造成了失误?所考查内容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2.统计错误频率。对于学生来说,试卷的价值在于发现错误,纠错过程也即提高成绩的过程。出错多的题目应是评讲的重点,所以教师有必要统计错误频率。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⑴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⑵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⑶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3.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调查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的出错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还需要教师的调查、访谈和交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学到宾语从句时,笔者班上学生做错的两题:

⑴同义句转换: We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We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 结构,而不知道decide 后可接宾语从句。

⑵动词形式填空:Mrs. Black told me she _______ (not take)Tom to New York the next week.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not to tak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混淆 tell sb. (not) to do sth. 和 tell sb.+ (that) 从句两种句型。

以上两例,教师如果想当然地给学生大谈宾语从句,肯定没有效果;通过和学生沟通,挖出了根源,再给学生评讲,则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尤其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过于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采取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上的出现问题已然胸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二、课中。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解决掉,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课堂时间划分为三时段为宜:

1.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头一段时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教师要相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问题即能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了印象。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小组中聆听,必要时也参加讨论或给予引导。教师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教师主讲。经过以上的步骤,教师的评讲内容和评讲方式已水到渠成,评讲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评讲的方式是教师深思熟虑过的,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出错频率小,学生反馈较少的试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因此,教师讲题是“跳跃式”的,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面试问题篇(10)

一、问题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推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而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家颁布《乡村教师提升计划(2015-2020年)》,同年10月,河北省印发《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出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2年下半年,河北省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乡村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入职资质(以下简称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而当前,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城乡资源不均衡和结性矛盾等诸多因素,小学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当地一些高中毕业或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历的社会人员,在未取得国家认可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条件下,以临时代课教师招聘或劳务派遣形式,与乡镇学区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临时用工合同(以下简称乡村代课教师),承担起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工作重任。当前形势下,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其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

正确分析乡村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实施效果,探究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在入职资质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适宜的问题解决策略,规范和提高其教师资质要求,并顺利通过入职资质考试是当前加强乡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河北省2012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8次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研究样本,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的非结构化随机访谈,共抽取河北省Q市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乡村代课教师12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筛选与乡村代课教师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相关因子,做到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结果的较高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制度已在全国全面实施,乡村代课教师对其认知度低,政策负效应显著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2015年底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实施入职资质国家统一考试,河北省从2012年秋季开始试点。而乡村代课教师对入职资质考试改革的认识,即对这种考试的了解程度、意义以及对其自身的影响等方面认识程度较低。

从了解途径来看,67%以上的人主要来自亲朋好友的“道听途说”,21%左右的人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社会媒体知晓,只有不到10%的人来自其参加的县区级以上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对考试报名、考试具体月份和考试次数等基本信息完全了解的人不到14%,知道大概时间的占56%,听说或者不太清楚的人达到30%;对考试标准、考试科目设置表示完全了解的人不到10%,完全不知道的多达75%;而对于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意义,85%以上的人不知道或不清楚;对其自身的影响方面,98%以上的人担心自己因无小学教师资格证而可能失去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巨大。显然,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对广大乡村代课教师而言,认知度低,负效应显著,自信心也明显不足。

2.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主体由社会学习者向在校学生转变,乡村代课教师面临被边缘、被淘汰的趋势

2012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的《河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从2012年暑期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根据当前我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只允许在校大三(含三年级)师范生才可以报考,2014年春季及以前,报名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主体是乡村小学代课教师(无小学教师资格证者)和小部分想从事小学基础教育工作的其他学习者(以上统称为社会学习者),他们原始学历整体程度低、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较差、非师范专业背景占主体,合格率低,2012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4次入职资质考试中,笔面试一次性合格率平均在20%左右。但从2014年秋季开始,随着在校师范生报名参加考试,在校专业学生成为小学入职资质考试的主体,乡村代课教师在与在校专业学生的同场竞技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通过近几次考试,面临着严重的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可能。

3.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乡村代课教师无以适从,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是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中体现出的典型特点,而广大乡村代课教师在参加考试过程中无所适从,凸显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缺失,这也是他们在入职资质考试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乡村代课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薄弱,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乡村代课教师学历偏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专业学习背景或职业培训。在研究对象的第一学历结构中,76%的为高中(中专)学历,8%的为大专学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初中学历达16%,他们普遍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日常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小学教师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等认知程度低。

(2)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研究性学习

乡村代课教师除了日常上课外,还具有兼职(开网店、个体经营实体店等)与兼农(从事农业生产)的双重角色,既要面对平时繁重课业,又要照顾家庭、从其他渠道增加收入,甚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工作生活特点,就决定了广大乡村代课教师自主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保障,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研究性学习能力。91%以上的乡村代课教师认为平时工作太忙,时间不够安排复习备考,81%以上乡村代课教师没有对考纲考点进行专门研究,96%以上的人更是没有对历年考试进行题型结构、考试特点规律,内容重点、热点分析以及预测未来考试趋势等研究性学习。

(3)缺乏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小学教师入职资质国考笔试2科的主观题和面试是整个考试主要内容组成部分,强调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86%的人认为答题没有思路,90%以上的人认为,考题中案例很熟悉或常见,但在判断、选择具体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如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构建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要求的问题解决策略或办法上最困难。

除学历低、缺乏专业背景学习或有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乡村代课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和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外,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调研,完善考试机制,避免一刀切现象,力求公平公正

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考试机制外,更应积极关注和回应广大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对教师资格的正常合理的现实诉求,通过加强调研,完善考试机制,避免在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中的一刀切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现有乡村代课教师的基本权益。

2.农村小学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规范和提高乡村代课教师资质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校本培训是规范和提高乡村小学代课教师资质要求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径。农村小学立足校本培训,从乡村代课教师自身实际和需求出发,采用行动研究法,灵活采取案例式、经验交流式、情境式、小组讨论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校本培训,特别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规范和提高乡村代课教师资格要求的新途径新手段,如e线课堂、微课、移动微课等,在经验反思中转变落后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在行动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切实提升乡村代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乡村代课教师加强入职资质考试认识,以自主学习为主,多途径多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1)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平常心态,做好规划

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认知,正确认识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不轻视,也不过于担心和焦虑。广大农村代课教师学历低、学习基础薄、学习能力不高又缺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专业知识,加之年龄偏大、家庭生活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对考试往往信心不足,“望而却步”心理普遍。所以代课教师应该树立平常心态面对考试,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询问相关专家、同事或自己上网查询等方式提升自身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认知度,从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并根据每年每次笔试面试报名和考试时间,尽早提前1~2个月准备复习,制定为期3~4个月学习计划,备考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2)立足平时,依托乡村教师提升计划,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万丈楼台始于垒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借阅书籍、多媒体等形式加强自主学习,自觉挖掘自主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主动研究入职资质考试的特点、考点、重点和规律,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这是必然途径。以校本培训为引领,充分利用l村教师提升计划的各类校本教研、国省培项目的培训活动,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以专业基础学习为根本,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效能。

同时,发挥同伴互助小组在备考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就近原则,与本校或学区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教师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建学习共同体,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备考效率和质量。

(3)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

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突出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科内容和典型案例为题材,考查考生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小学教育现象或问题,并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乡村代课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复习中,要对涉及的案例或教学情境进行问题分析,主动联系专业基础知识或理论进行分析,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学习撰写学习笔记、教学日志、反思性教学日记等,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中小学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OL].http://.

[2] 李升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9).

[3] 卢文若.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查研究[J].中国考试,2015(4).

[4] 魏亦军.教师资格制度与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12).

上一篇: 口腔护士论文 下一篇: 操作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