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09

企业创新能力

篇(1)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诉求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每个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历史与特点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备较强的独特性,能突显其企业的特色。同时,企业文化也存在着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反映出企业的自身状况,同时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客观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企业文化需结合外部客观环境,及时进行更新与调整。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完善。

(二)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从本质上讲,创新是为了使企业与时俱进,达到市场经济要求,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当前不断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提高提升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把握全局,赢得生存与发展。而企业文化的创新,是对新时代精神的反映,为新时期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始终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为和谐企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是更好地推动对企业制度的创新。同时,企业经营战略创新也需要在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让企业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企业技术创新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只有进行了文化观念的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的创新,才能为企业竞争提供不竭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文化创新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更好的保障。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企业和组织的和谐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进行了企业文化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企业外部的社会和谐。

二、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企业文化创新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文化氛围能为企业的整体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人才的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观念指挥行动,只有进行了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自主创新是首要竞争力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指挥行动,发挥创造才能。其次,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离不开创新观念的支撑,也需要体制创新为其提供保障。通过企业文化创新,能有效推动机制体制的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等,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要素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在进行创造实践的过程中,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让企业人才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坚强的意志,寻找失败的原因,并反复尝试,最终获得成功。

(二)企业文化创新有利于培育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精神。企业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基本要素,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是确保企业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不断发展的关键。进行企业文化创新,能有效吸收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存在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一个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企业,必定是一个学习性较强的组织,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员工整体知识能力、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企业文化创新能帮助企业家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主动更新思想,迎接挑战。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包含事业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企业文化创新是以科学精神作为其基础,以创新精神作为其核心,实现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高度配合,以此来提升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企业的整体创新奠定基础。

(三)企业文化创新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文化创新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而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有着直接关联。在企业文化创新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能更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激情,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的开展,在管理方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员工的高效管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与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丰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内涵。驱动下的人性化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人性化管理强调在企业创新中员工的主体地位,支持与引导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创新,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确保企业创新获得成功。其次,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不仅是物质方面,还包含精神层面的,应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让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并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与支持各类创新活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结语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已逐渐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就在于企业文化创新,因此,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企业文化创新体现出一个企业核心能力的高低,不仅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还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芬.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6).

[2] 段新红.企业文化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11).

篇(2)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特点

1、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累积性和动态性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是一种存量,一种由系统内在动力和外部整合集成决定的具有有形和无形特性的资源。它的增长是渐进的,需要过程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同时,货代企业创新能力也具有动态性,相当于一种企业活力,代表着企业对未来的把握能力。

2、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一个货代企业与其他货代企业、船公司、货主、港口码头等进行良好协作的基础上的,它们在供应链中共享信息,共同发展。

3、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市场竞争性

货代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先导,必然要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同行对手在追赶,船公司和货主的需求在变化。因此,货代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当然,这也是企业不断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所在。

4、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独特性

“创新”即从事不同于以往的、不同于别的企业的活动,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表现是为物流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创造性的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必然是“独特的”。这样,这种独特优势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5、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层次性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可以划分层次。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是以知识、理念、管理等要素为特征的,一般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可以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而低层次的创新能力是以业务操作流程为特征的,易于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且往往具有间断性和波动性。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结构

由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可知,货代企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能力体系,应由多方面创新能力要素构成。具体由以下要素组成:

1、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是货代企业的基本职能,也是吸引客户、求得发展的关键因素,与货代价格和政策相比,货代服务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服务创新能力是指货代企业针对客户需要引入或开发新的服务种类或服务方式,形成具有新创意和高增值的服务方案的能力。

2、技术创新能力

由于大多数货代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能力承担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导致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水平不高,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较多货代企业还停留在传真加电话的业务运作方式,货代企业对IT的应用只停留在单机商务应用上,如进行单证制作、收集网上信息等基础性工作。即使是有宽带互联网,由于没有建立自己专有的软件或系统,信息传递缓慢,因而无法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动不顺畅。因而货代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其技术创新的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3、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企业既有管理的调整,这就需要管理创新能力。货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具体表现在:战略管理上的创新,即加大战略研究力度,强化战略制订、实施、跟踪、评价和反馈等动态管理,不断完善战略管理体系;创新型企业文化,即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唤起员工的创新激情,形成一个求实、进取、创新的企业氛围。

4、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是货代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货代深化改革的攻坚任务,我国货代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快构筑货代企业集团框架,精简机构,建立现代货代企业制度;二是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单位或局部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如股份制、公司制和股份合作制等。

5、理念创新能力

理念创新能力是企业摆脱和抛弃原有观念,吸收新观念并对其进行更新和优化的能力,这种打破常规的观念突破通常意味着会有创新机会出现。货代企业理念创新可以体现在经营理念创新、竞争理念创新和社会理念创新上。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

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是指驱动货代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及这些动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主体是货代企业,促使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来源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因此,本文认为,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发是外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部驱动力

1)科技推动力

由科技进步推动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即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激发或创造新供给的可能性。这一模式如图1所示: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货代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根本性创新。一方面,新技术在货代企业的应用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它为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对货代企业的全方位创新提出了要求。

2)需求拉动力

从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驱动力来看,科学技术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推力,而市场需求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拉力,即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货代企业创新变得愈加必要。这一模式如图2所示:

货主对货代企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航运发展环境不断变化,这些市场需求的改变都为货代企业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激发货代企业的创新潜能。货代企业不断顺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市场需求的变动表现为一种拉动作用。

在货代企业创新过程中,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的作用有时很难截然分开,二者往往交互作用,这一模式如图3所示:

3)市场竞争压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货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企业创新能力。这种竞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货代企业的竞争压力。②货主码头、专用码头的竞争压力。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要想更好的经营和发展,货代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在压力中求生存、求发展,正是这种压力一直激励着货代企业不断地创新。

综上所述,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驱动力可用图4表示。

2、内在驱动力

内在驱动力是指存在于货代企业创新系统内部,促使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企业利润目标的驱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和企业员工的全员创新。

1)企业利润目标的驱动

依法经营的货代企业以资产保值增值、企业财务效益、使自身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客户,赢得更大市场份额,保持企业持久生命力。利润目标的驱动是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最根本、最直接动力。

2)企业家精神的引领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实行者和引领者。货代企业家勇于探索、敢冒风险、不断追求的创新意识是货代企业充满活力的直接因素,也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内源动力。

3)企业员工的全员创新

货代企业创新不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创新来源于每个人的头脑。从基层的单证操作工到中高层企业管理者,每一位员工都蕴藏着创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愿望和能力,在真正成功的企业里,创新意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团队精神。

提高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举措

1、实现现代企业体制的创新

货代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深化改革,对货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产权制度等进行全面创新,组建货代企业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货代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四自”机制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增强货代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2、实现服务的创新

我国货代企业需要结合客户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国际货代企业应能够提出一个全套、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合作、、联盟等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使客户企业真正感受到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

3、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的货运企业一直处于船、货之间,以中间人的身份提供服务,业务范围局限于订舱、报关、转运等简单环节性劳务。向第三方物流转型之后,其业务范围有进一步的扩展,如货物的零星加工、包装、装拆箱、贴标签、配送、货物分拨等。因此,货代企业需要在提供软件服务的同时,提供硬件服务,即必须具备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仓储设施,并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获取更大的附加价值。

4、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

篇(3)

二、利用互联网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力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创新的效果。所谓的企业文化的创新,实际上是将文化与精神融入员工工作中的一个过程,凡是能够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奋发图强的激励行为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局域网,及时把握社会文化的动态,进而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内容。另外,中州分公司利用局域网、数字显示屏将企业精神在网上传播,成为企业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动力,有利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企业文化创新需注重多元化

在提升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文化创新的多元化,企业文化不能够局限在一个或几个领域。例如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员工的激励措施,员工晋升机制等等都需要进行创新。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团队意识,在工作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利益。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创建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汲取多元文化的养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另外,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将创新型的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使企业的文化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加强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

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团队的建设。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促进团队建设。另外,企业还应该积极鼓励员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并且企业应该为员工多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通过讲座等方式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宣传,进而使企业中的员工能够了解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做出相应努力。进而促进企业与员工的长远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篇(4)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一词诞生于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被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谁来“创新”?创新的承担者,即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熊彼特把“创新”活动的倡导者与实施者称为企业家。认为静态中的经济主体是经济人,而动态中的经济主体则是企业家或创新者。但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种敢于冒风险,把新的发明引入经济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同,前者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其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入“新组合”。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企业发展,建设企业家队伍很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对有灵魂的企业家创新”的论述,对企业能力创新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

二、“能力”的释义

美国学者查特·保亚提斯对能力作了创新,他将能力广泛地定义为人的潜在性格,它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为顺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也指某个社会主体(组织或个人)对客观世界可发挥的作用力。“能力”其内在结构由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及创新能力构成。知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体现和结果;智力,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是以知识、智力、技能基础的改造世界的能力。由知识到智力,再到技能,最后到实践及创新能力,呈现为由认识能力到改造能力,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

三、“能力创新”及其功效

“能力创新”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要素作用力的创新。具体地说就是组织集体学习能力和集体知识创造能力。它的功效是:(1)企业创新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都想成功,但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墨守成规,都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造中求发展,而企业创新的核心,不仅是产品、市场结构,更多的是行动反应能力。对企业来说,能力创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力,更多的是立足于过去实践的改造能力,打破原有的固有思维定势,产生新的活力。在笔者看来,能力创新是:过去的实践+生产学习积累=未来的创新,用数学模型来说,1+1永远大于1的过程。(2)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是具有后发优势的企业,一个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归纳,进行创造的企业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力创新是企业在危机感中用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打破常规和条框,承担的一种使命与责任,它不只是某一杰出人才的单个表现,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力创新是一个集大成者,是一个整体效应,集中了数十位乃至整个企业能力创造性成果。它外似无形,内却有形,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用智慧与灵感,用激励与竞争开创新的企业活力。(3)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包括资源创新和能力创新,笔者认为后者更为重要,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毕竟是有限的,而能力是靠学习实践培养出来的,是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东西,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对相同行业同等水平的一般企业来说,资源在某个时候可能有差异,但资源可以通过等价交换获得,而能力不一样,它是企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含有企业竞争发展的底蕴,是带动企业前行的动力。

四、“能力创新”的途径及建议

1. 在危机感中培养企业创造性思维。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论,企业如同人一样,也有成长、衰老的过程。通常人讲究延年益寿,同样企业也讲究持续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时刻具有危机感,有危机感才能激发员工用更高的激情去开创新的领域,才能使员工深切意识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触发了员工对企业现状的反思,使其具有潜质的能力创新概念和创新的主动性。

2. 在“学习型组织”中造就能力创新。

(1)“学习型组织”及其作用。所谓学习型组织(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彼得.圣吉把其定义为“可以不断地加强创造未来能力的组织”。笔者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自身的组织,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培养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今天,“学习型组织”是企业能力创新的有力保证。它为企业:①寻思路。通过向同行、客户及他人学习,了解标杆企业的精髓及战略,改进产品及性能,激发创新的灵感。②找规律。温故知新自己的过去,认清有价值的失败(Productive Failure)与无意义的成功(Unproductive Success),分析、提炼使其上升为理论或规律。③做试验。面对未来创造的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活动,在试验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与用结合,达到在用中学,并学以致用的目的,满足企业发展需要。④解方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高杠杆解,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获得最有效问题解决方案。⑤播知识。通过组织内知识传递,促进组织内知识扩散,建立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

(2)“学习型组织”的组建:在学习型组织中我们要学习主导市场的能力,学习快速应变的能力,学习关注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长久生命力。怎么组建“学习型组织”?关键因素有:①硬件平台,主要指组织成员进行生产、学习及信息交流必备的工具、设备、生产条件,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的硬指标。②软件支架,主要是指组织成员的素质、求知欲及企业对未来的愿景,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软指标。③整合力与外围环境,整合软硬件的能力是组织能力创新的内在条件,外围环境是组织与外界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的外在条件。

3. 用企业文化理念铸成能力创新。

(1)企业文化理念及其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及其员工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在企业经济活动和各种文化因素影响下,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而理念是一个统合个体价值观差异的一个共享价值观。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上的体现。其作用在于指导和激励,通过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创造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来激励创新思想的可靠性、约束性及一致性。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一种员工创新理念的成功实现。如果一种创新理念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这种理念就会像“粘合剂”一样,把全体员工团结在创新理念之下,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企业文化理念不仅包含企业价值观、品牌形象,更多的是个性与特色的精髓。如何形成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笔者认为:①要有一个“以能为本”的能力创新观念,培养合作、集体创新思维。②要纵观全局,着眼企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将能力创新根植于企业精神精髓,科学地确定企业创新文化的内容。③不失时机地宣传倡导企业创新文化,贯彻落实企业核心理念。④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强化,激励创新。

4. 用激励机制激发能力创新。

(1)“激励”及其功效。创新是在知识共鸣下产生新的智慧,激励是解决创新问题的根源。激励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激励来自员工外部世界,它是通过“迫使”员工为得到某些东西和回避惩罚而形成的工作动力,外在的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但当人们感觉到他们被收买或受控制的时候,物质激励并不绝对有效。作为激励因素的另一方面是精神激励,这种激励是要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觉得他的价值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更多是组织和他人需要时,才会觉得个人对于组织的意义,这种积极性才使能力创新持久。

(2)“激励机制”的组建。怎么建立能力创新型的激励机制?主要有这么几点:①在学习互动的基础上,实行“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与面谈,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②在“人本管理”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能力的测评、使用、分配和开发等,进行“能本管理”。③在生产学习相互交替中,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5. 用即时交流反馈信息系统实现能力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凭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的,构建创新网络,进行创新合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导模式,企业的效率会通过“学习——工作——创新——学习……”循环进行,螺旋上升。

(1)即时交流反馈信息来源与系统组建:即时交流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学习型组织”,因为该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部分构成,通过组织成员的学习与交流,会使组织内部信息更加丰富;并且组织的分层决策、员工授权管理也将促使组织更具协调性和创造力。怎么建立即时交流反馈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依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另一方面是靠“学习型组织”自身。因为:①“学习型组织”本身的有序性,从而能保证能力创新的连续性;②“学习型组织”的即时动态性,从而能保证能力创新的跳跃性;③“学习型组织”信息源的广泛性,既有组织内部的,也有组织外部的,从而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发散性。

(2)即时交流反馈信息系统的作用:系统的即时交流、信息反馈,激活了企业各个神经元,使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等多方面时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既保证企业在快速成长中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也保证了组织及时不断地与环境信息交流。因此,依靠技术革新与“学习型组织”建立起来的即时交流信息反馈系统是能力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们学习、工作、创新的途径与来源。

参考文献:

篇(5)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

(一)企业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

1912年,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企业的生产要素大致可分为人力要素、财力要素和物力要素,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并不是所有的组合都是企业需要的创新,创新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或提高质量或加快速度,或兼而有之,要素的组合方式并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要素占有情况,明确的基础创新的目标;其次,人力要素运用科学理论、数学模型、真实数据等,进行测算分析,估计项目的可行性;最后,在人的指导下,将需要的物力要素及财力要素投入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进行创新实验。创新是不断尝试的结果,每一次的尝试的失败都是为了创新的成功做铺垫。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出

不同的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是不同的,一些学者从能力本身来界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观点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于企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不具有模仿性。由于不同企业拥有的要素资源、财力支持、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硬件及软件不同,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决策不同,所以在改善质量或提高速度的效率和效果上也会有所不同,这用差异就是体现了不同企业在运用资源整合时的技术创新能力。

另一些学者从过程的层面来定义技术创新能力。这种观点强调技术创新是一个多人参与、集体协作、集思广益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它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认为由组织生产某种新式的、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即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侧重对过程的把握与考核。有学者认为“组织通过不断学习,从而为企业革新带来新的思路与想法,为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催化作用”,这也是从过程这一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能力。

有了从过程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就会有从结果层面考量技术创新能力。顾名思义,从结果的角度则更注重产出效应,即在投入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同时,配以新思维、新想法创造出更先进的、不同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以体现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基于对上述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定义,其评价的指标也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基于从能力本身定义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从其根源方面看,它是企业中各种要素能力的组合,所以要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就要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入手,前面说过企业的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力不仅包括是指企业中参与创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包括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以及其他不直接参与创新的人员的间接支持;物力资源包投入的物质生产要素,如主要原材料、能源等;财力资源则主要是资金的支持。技术创新的能力,只有企业中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事实证明,除了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的环境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也可以从上述三方面提供能力支持,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人力方面提供外部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咨询,物力方面提供专利技术和专项设备,财力方面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提供专项资金,这些外部环境要素与内部能力要素本身的能力组合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从过程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如前所述,这一说法本身强调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有序联系的动态发展过程,每一个子环节都会对最后的技术创新结果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因此,从这一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就要评价其各个运行过程,其评价指标可包涵要素投入过程、生产制造过程、改良更新过程、管理评价过程等,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因此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权重比例也不同,同时赋予各个组成过程以相应的权重,让后进行加权,得到的数值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个要素并不是单纯的叠加,就能体现整体的效用,当然,这种方法对于粗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从结果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当技术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时,其能力体现在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上,我们就把能力这一无形的要素转变为有形的要素。那么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也就可以代替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于评价产品和服务,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成熟,如对其质量、客户口碑、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进行相应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将数据进行汇总,最后的出最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评价,即刻粗略的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水平。

三、对于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

上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入手,介绍了三种主要的评价方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本是都是对不同要素进行评价,只是三种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定义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其选取的要素指标也不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要素的选取存在一定困难,不仅在选择本身,还在选择的数量上,要素的选取必须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上,同时选择过多会增加评价的成本,而选择过少,不能准确评估技术创新能力;第二,选择评价要素后,运用哪种方法进行要素整合也是一个难题,这本身比要素的选择更重要,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的结果,因此选取的方法要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的促进与抵消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突出性问题,因此,在以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上述所列举的问题,以期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更精确的评价,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0

[2]魏江,许庆瑞.企业新能力概念、结构、度量与评价.科学管理研究,1995(5):5055

[3]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东华大学学报,2006(3):3437

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当今之下,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实践证明,哪个企业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哪个企业就有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现代化大生产企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开辟新的产业、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加工新的产品,使企业发展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源,才能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俗话说:“大树抗风在根深,万丈高楼在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提高现代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强盛,企业的强盛必然带来国力的强盛。当今,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横观中外,纵观古今,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是支撑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企业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贵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主,核心在创新。我们要大胆引进国外科学技术,但绝不能搞“爬行主义”,一味地照抄照搬,比葫芦画瓢,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企业自主创新,就是要挺起腰板,牢固树立以我为主、奋发图强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知识产权、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保证自主创新取得良好效果。科学技术发展史证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自主创新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节省时间,避免高价引进技术的代价。集成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集成创新是加速科技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言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充分发挥科技院、校、所的作用,围绕优势产业,集成科技力量,实施科技攻关,加强高技术研究,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了起来。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新事物正是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克服是发展中的连续性的中断,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则是发展的历史延续,是发展中的连续性。因此,我们进行自主创新,就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联系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自主创新。盲目排外,割断历史,不去继承和借鉴,就很难做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对外开放客观大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埋头苦干、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多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我们要以重大技术为主线,加强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快速进步,构造创新型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决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为更高层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政策和策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命,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依托大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等技术服务,以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与技术创新组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增强企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搞技术革新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有一股子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劲头,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放大一点,要敢于超过前人。那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守思想,必须抛弃,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爬行,甚至一事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必须具有远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多个领域创出了品牌。但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要看到我们自己的差距。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牢固树立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篇(7)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论文范文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篇(8)

DVD压缩碟现象

早在1999年,我国正版音像制品企业在企业内部,研究运用新制定的MPEG4压缩技术国际标准,试生产过压缩碟。然而这项颠覆传统赢利模式的技术,并没有为我国音像企业所采用,反而使得我国整个音像行业都处在极度恐慌之中。DVD压缩碟为何使音像企业如此惊慌?

DVD压缩碟又称万能DVD或HDVD,1999年1月形成国际标准,采用MPEG4压缩技术。以前只能借助一些播放软件在电脑上播放,局限了其传播范围。从2004年开始,DVD压缩碟解决了兼容性问题,使得其具有了音像出版物的特征,从专业软件消费群进入大量普通音像制品消费群。DVD压缩碟具有容量大、兼容性强、清晰度较好、进入壁垒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一张压缩碟可以容纳10集电视连续剧或8部故事片的内容。所以,这张轻巧的DVD压缩碟它能够在短短两个月内,兵不血刃地让中国音像业至少10亿元的财富化为泡沫。

对于非法使用MPEG4压缩技术生产盗版音像制品应该严厉打击。但是,如此价廉物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技术,为什么没有被为正版音像企业采用,却被盗版光碟生产企业发现、生产和收获价值了呢?本文拟以此为例,分析企业抑制创新和创新滞后的原因。

企业创新滞后的原因

路径依赖使企业抑制创新

表面上看是正版出版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采取的对抗行动,实际上它是对新经济模式或者新游戏规则的拒绝,使得在这场技术创新的市场较量中全面败北。目前音像业的游戏规则是:发行商靠发行碟片的数量收回其购买音像发行权的投资,批销商靠每张碟片的批零价差计算利润,出租商亦是如此。当MPEG4压缩技术1999年成为国际标准时,我国正版音像制品企业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在企业内部试生产过压缩碟。但在现行游戏规则条件下,采用压缩技术,势必会使整个音像制品碟片数量减少和行业利润大幅度降低,也就是说,该技术会颠覆传统的赢利模式。所以,即使在“音像SARS”面前,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改变游戏规则。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不参与DVD压缩碟的生产,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全力打击盗版和呼吁公众支持正版。

实际上,包括音像企业在内的我国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着技术和市场创新的“路径依赖”问题。即当一项技术创新从发明到应用,直到技术成熟后,报酬递增现象出现,从而形成自我强化力量,促使应用现有技术获得好处的参与者排斥新技术,依赖旧技术。正版企业对传统盈利模式的投资和经营所产生的既得利益,会牢牢“锁定”技术经济模式创新的选择路径和步伐。而作为技术和市场创新的新进入者比市场垄断者有更多的创新激情,成功的技术和市场创新使新进入者成为垄断者。成功的技术创新也使垄断者保持新的垄断,因此原市场垄断者从创新中获得的收益比潜在进入者少。通过技术和市场等创新,新进入者可替代垄断者,但垄断者只能代替自己,所以这些已经成为垄断者的企业都不愿通过创新打破游戏规则。

缺乏创新精神是创新滞后的根本原因

企业家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而且需要市场潜在盈利机会的敏感,在一些传统市场领域,可能对市场潜在机会的敏感应该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如果说创新是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过程中,而对市场潜在盈利机会的敏感,就是对技术、原料、工艺和商业组织的盈利性应用,否则任何“高科技”都不能转化为所谓的“产业”。

从正版企业知道并在企业内部曾试生产过压缩碟这一点上来看,目前包括音像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家们,缺乏企业家特质,不仅没有形成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文化环境,也没有形成“以创新驱动增长”的新模式。

由于创新不仅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新技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暗礁,企业家们总结发现“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所以多采取跟随或模仿战略。当面临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时,他们能想到的只有求助于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和呼吁公众支持正版,而不是通过技术、市场和渠道等创新和开拓赢得竞争。然而先进的颠覆性技术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它不仅颠覆了现有行业的既得利益,也必将最终导致音像制品行业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来就是推出新技术,新技术淘汰旧技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来都是痛苦的。旧技术的拥有者因为已经获得市场优势,成为这种技术的既得利益者,会竭力反对新技术拒绝推广新技术,而新技术的拥有者则会补充以至淘汰旧技术,分享甚至取代原来技术拥有者的市场优势,这是市场竞争残酷性的体现。这一过程尽管无情,却保证了整个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实惠的产品。

我国企业走出创新滞后困境的途径

争做市场的领先者

20世纪的中国多数家电业走过的是一条“比着葫芦画瓢”的模仿和跟随的道路。就连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也给自己定下了“只仿造、不发明”的章程。如果说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的模仿和跟随战略还具有一定的效力的话,在摩尔定律发挥作用的十倍速时代,使得其市场地位、产品地位与被模仿者之间产生了清晰的差距,而当你拿着模仿的东西去和别人在同一个舞台竞技时,赢的机率将是很小的。

明确创新变革的永恒主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董事长诺曼奥古斯丁说:世界上只有两类企业,一种在不断变化,另一种被淘汰出局。我国企业如果不加快速度变革和创新,必然被突然变化的大环境所吞噬,企业为了永续经营,必须变革。电子巨头索尼的掌门人出井伸之把互联网和宽频称之为划破制造业天空,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两颗陨石。例如:网络点到点的传播方式,颠覆了许多传统实体企业关于渠道和财务体系建设的陈旧观念。从客户解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流体系、结算体系完全是按点到点的方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进入人们生活,实际上给传统传媒产品带来了一个新市场,音像企业必须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

树立创新变革的理念

德鲁克说过:“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更不是一场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所以说,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无形的,这些‘对手’在我们思想和灵魂的深处。”对于企业来说,决策者意识到市场发生了变化,却“不愿变化更新”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切失败,归根到底是理念和思想方法的失败。如果我们能够在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个根本上解决问题,则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它。实际上,在大变革的时代,真正的竞争优势就是:必须以变革应对变革,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比竞争优势更快的变革,否则只有死掉,成功就是这个概念,今天做成功了马上抛弃它,重新开始,一定要重新开始。建立新的产业游戏规则

企业竞争使用的四种成功方法包括:建立优势层、松动的砖头、合作和改变规则。改变规则就是拒绝遵从行业领导者制定的“游戏规则”,建立新的游戏规则。依靠改变游戏规则在竞争中崛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瑞典的宜家公司、诺基亚公司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等一批成功的公司就是拒绝遵从传统的游戏规则,建立新的竞争游戏规则,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

现在竞争的速度和程度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竞争变得越迅速,竞争者所拥有的优势也越短暂。管理大师盖瑞汉默在《领导革命》一书中说道,21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不连续的世纪,因此,任何一个竞争规则都将无法被长期“占有”。它只会被打破,然后不断被新的游戏规则所取代,每一次被打破的过程,就是一次革命的过程。企业任何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都可能转瞬即失。按常理企业成功之后产生一定的惰性,惰性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将过去的“优势”发扬光大更是顺理成章,可是偏偏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的因子,稍不留心,游戏规则就会被更改了,企业转眼又要去面对“死亡的幽谷”。

DVD压缩碟的出现,有可能促使音像企业建立市场潜在盈利机会的敏感和创新精神,打破原来僵化的体制,创建新的市场赢利模式,将技术创新开发、市场创新和渠道创新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正版音像出版企业如果能够盯紧市场和技术演化的蛛丝马迹,把握住未来的走向,打破前面的成功模式,重新调整策略,尽快实现新压缩技术的产业化,甚至重新架构组织和企业赢利模式,赢回失去的市场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全面考量竞争对手

如果问一家我们的企业家:“对于你来说,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出一连串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的名字,市场经理们常常为强大的同行而担忧,他们认为这些同行中的佼佼者,是阻碍自身发展壮大最主要的“敌人”。

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在每个行业中,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是最重要的竞争力量之一。最终才是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勇.DVD压缩碟吞噬五成正版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4

篇(9)

创业初期,华为面对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技术相对落后,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公司意识到没有创新,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开始它就把重点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他们把利润全部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然而华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2003年几乎比华为高一个数量级的思科公司对华为发讼。在这场残酷的对决最终于2004年7月双方达成和解。孤军奋战的华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创造了一个神话。

一、技术工程的商人

华为不仅以技术领先,而且追求技术与市场的统一。技术驱动常常显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短板,往往企业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为市场接受。华为早期也如此。但是在NGN招标失手之后,华为及时调整“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思路。在产品设计时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华为的NGN终于在中国又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并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NGN网项目。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现今已成为华为创新的基本战略,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华为也因此赢得市场的逐渐认可和尊重。

二、技术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后来者,华为明白有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在通信市场取得一定竞争力。形成核心技术产品需要持续的高投入,所以他们把利润全部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华为也非常重视对研发人才的投入和积累,华为员工总数的48%被公司投放到研发部门。为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华为出台了“多阶段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专利创新鼓励办法,保证发明人全流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每项重大专利可获得3万元至2O万元的奖励。华为已经在国内外设了多个技术研发点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不仅实施了全球同步研发战略,也为华为输入了大量的高质量研发人才。持之以恒的技术研发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为虽然强烈认同“不进行创新的公司必然灭亡”,但不片面地强调“自主创新”。华为认为,创新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继承他人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展持续的创新。如今,华为已经从当初一个小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大企业。

三、管理也需要创新

“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在技术研发组织和创新管理方面,华为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规范化的创新管理流程。至今,华为将从lBM引入的IPD项目集成管理经过优化后,逐渐固化为华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基本战略,形成华为规范化的技术创新流程。宋柳平认为(《标准生活》),华为的标准战略以“金字塔”形式展示出来。最底层是跟踪,跟踪最新标准进展,保证产品开发与标准的制定同步;然后是防守,参与标准制定形成与友商间专利交叉许可地位;接下来则是突破,争取主导和影响重要领域的标准进展;最顶层也是最值得称道的是分享,技术领先的同时,开拓并分享新的规模市场。

四、紧抓关键领域

华为在无线接入、光传输、光接入、移动核心网等领域,收获多个销售量的第一。这多个“第一”是华为技术创新的成果。2009年华为在上述领域的出货量都位居全球首位。现在华为在ALLIP方面已取得包括终端、固网和线接人、骨干网接入、核心网和最上层的软件应用等技术领域和市场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在无线接入网领域中,华为业界首创的SingleRAN解决方案和产品,能够帮助运营商减少无线接入和基站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建起能够对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传送网、核心网等方面都坚持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篇(10)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在熊彼特看来,这种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实现:一是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要素来源创新);五是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组织创新)。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只有创新成果被商业化并实现了其商业价值,才算得上是创新。一些并不涉及技术创新,而仅仅是基于工艺创新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市场渠道创新,同样属于创新性活动。

二、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一个企业需要一种文化与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使企业能够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有效规避行业与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企业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创新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少不了从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走上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管理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制企业运营方式,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有内在活力的组织管理机制;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应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大力精简管理层次,建立决策、监督、执行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体系。

(三)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当今世界,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来势凶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市场直接联系的创新。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对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

(四)创新型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创新人才,没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储备作为坚强的后盾,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失去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创新人才的状况可以说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一个国家新鲜血液的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想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一)积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环境

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解放思想和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而创造性活动则表现为“偏离”社会常规文化的思想或行为,并且具有可贵而大胆的怀疑精神,然而这种怀疑或突破对于传统和权威必然是一种挑战。所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一个越出“常规”的不顺从者,因此为社会所不容,难免遭到打击和迫害。为此,我们要创造一种企业环境,对创新性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越轨”思想和行为表示宽容和鼓励,让他们勇立潮头、敢喝头水。

(二)善于挖掘市场,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

企业成功人士在选择市场开发的时候,都会比较重视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而不是以技术高低作为参照点。有时候发明者认为是很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项目就不能算作是创新性项目。还有,技术时刻在更新,技术超前太多不行,技术落后更不行,正所谓“技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如今的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看的不是创业者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产品市场前景如何。有些新产品研发出来了,也很有市场潜力,但是现实的市场却开发不出来。潜力与现实毕竟不一样,如果企业不能将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这个项目实际上同样不具有创新性。

(三)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与开发创新人才

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花大力气培养一支敢创新、会创造的人才队伍。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培养人才,利用重大科研项目、计划来锻炼人才,重视激发企业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舞台。在发展过程中对紧缺急需又一时无法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要拓宽视野,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大力吸引优秀人才。

上一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下一篇: 档案复查换证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