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36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1)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2)

灿烂的金秋盛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崭新的学年,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满载着丰收与喜悦如期而至,作为小学的一名教师,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心情非常的激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使我如沐春风,倍感温暖,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到了领导、组织的鼓励和表彰,作为Xx奖获得者,我充满着感激,谢谢各位领导的关怀,组织的信任。

一、教师要学农民——尊重个性,精耕细作

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棵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增加了评价的尺子,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从而使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埃及金字塔的启示

小的时候学习历史,便惊叹于埃及奴隶在建造金字塔时的巨大创造力与艺术匠心。数千年来,对于奴隶创造这一亘世奇迹没有多少人怀疑过。但瑞士一个钟表匠从自身的体验中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因为,在自由的状态里,他可以将钟表制作的误差减少到零;可在监狱里不管如何努力,也不能将误差减少到十分之一。所以,他不相信一个在不自由状态下的群体可以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世界文明。于是,他断言:金字塔建造者肯定不是失去自由的奴隶们,而是一批虔诚的自由人。

事实证明,这种思考是正确的。一个行动与心灵都不自由的人,不可能完成一项最壮美的事业。因为,这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有心态,特别是审美观照。审美必须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完成,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无法再去审美性的创造。

2003年,埃及向世界宣布:金字塔是由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创造的。教育也是如此。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最大化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乐。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李希贵要完成一项心灵的使命——让自由回归老师与学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应运而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沉静、保持一份寂寞、保持一份清高。教育是最清苦的行业,教师是最辛苦的群体,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为下一代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但这里的舞台更宽广;外面的生活是绚烂的,但这里的风气更纯净;外面的前途是美好的,但这里的意义更崇高、更神圣。教师职业,同样能够实现你的人生理想,创造你的人生价值,而且,比起其他职业来,这里更容易让你找到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幸福。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需要大胆地去追求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教师教得快乐和幸福,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快乐和幸福。

三、教育是慢的艺术——蜗牛和智者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智者一个任务,叫智者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智者不断的催促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智者,仿佛说:“我已经很尽力了!”智者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爬得更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智者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下,智者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智者牵着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智者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智者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的身后,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智者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是花园。接着,智者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好远。等智者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未等智者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另外一个“驿站”爬去。智者忽然明白: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这只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这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3)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训练的过程是由说到述、由说到写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合作与交流的环节。合作与交流就是学生之间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做善于合作与交流的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搭建教学平台,在"合作"中引发作文兴趣

自主合作学习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最常见的是由能力不同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先指定几个作文水平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召集人,再让他们各找几位作文能力中等以及较差的同学结对子,组成作文合作小组。这个组长可由每个同学轮流担任。自主合作作文的核心是打破思维定势。在习作时,以组为单位,先进行审题、选材、构思等方面的探索、讨论,继而单独成文。合作作文,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学生渴望拥有“读者”,渴望获得一种成就感,渴望自己的计划构思得到“赏识”;另一方面,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通过自主基础上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励,使学生可以不断地获得写作的灵感,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写作。通过搭建平台,学生(师生)之间在合作讨论过程中的这种对话和交流,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个性差异得到了互补。这种互助合作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自主,满足了学生作文成就感,引发了作文兴趣,点燃了作文创新的火花。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其表现形式是“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内在的需求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自学生的主体。为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结束看谁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三、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四、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五、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4)

一、直观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小学阶段有关几何初步知识中图形特征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认识,还有计量单位的认识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形成抽象.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通过量一量、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探究活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获得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规律性明显的学习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中基础性的知识,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分数、比、比例的性质等,这些知识联系紧密,相似度较高,规律也较为明显,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规律能很快内化,所以这部分内容也适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三、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

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并且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巩固深化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那么,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呢?现做以简要论述.

四、教师应为学生积极营造和谐的探究环境

首先,教师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进入探究活动营造一种积极而活跃的心理气氛.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将视角投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且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情境,诸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把W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发现奥秘的强烈愿望.

其次,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表达与交流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

五、教师应为学生精心组织良好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对象,它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学习的概念、规律,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 精心组织“探究材料”是小学生成功探究知识,经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的“捷径”. 教师为学生组织良好的探究材料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加工和组织.

一是材料的选择. 教师应努力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些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并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二是材料的加工. 对材料的选择与重组,力争表现活动过程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交流――猜想验证”的逻辑结构,要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 三是材料的组织. 如果教师组织的材料使探究过程过于“顺畅”,学生对得出结论的体验就不深刻.

另外,教师作为设计者,在帮助学生准备操作材料时要注意指导性与可行性. 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的材料,应指导学生自带,自做,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材料就在自己的身边. 另一方面,当学生不能自行准备材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去精心寻找材料,选择材料,适时、适量提供适合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典型材料,以便于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参加实践,收集事实,展开研究.

六、教师要为学生全面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使学生既能掌握“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 当然,并非所学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进行探究教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为使学生自主而又高效地活动,教师对探究性活动程序的每一个环节的策划、准备和实施,都要从宏观上抓住探究的核心问题进行设计和管理.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5)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

    4.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

    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

    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

    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1、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6)

课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过得新的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记忆,然后模仿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大量的模仿强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材料。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不是学生通过思维与互动学习得到的东西,而只是一些生搬硬套上去的僵化语言组合,不能说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那么,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生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三)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四)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需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到了看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众所周知,修房子要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缝衣服要根据爱好、季节选择布料,同样的道理,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老师给定题目后,由学生自己去选择与组织材料。这种简陋单向写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势必导致有的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局面,从而造成学生厌恶作文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那些文思枯竭的同学也能材料可写。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传统的作文评价,只看作文本身,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低分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失去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下面方法来激趣的:

(一)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二)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7)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义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二、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并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一独立思考一提炼知识一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一生生质疑一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稀植物》《药品与安全》。

三、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生物调查课》。

四、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式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处理加工整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问)――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甩》等。

五、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先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的背景,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例如,河北版的探究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六、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由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抢答、必答等。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要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应用性)。

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及时评价――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复习课。

七、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式突破难点:疏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一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完全将自己摆到和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先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丽不是生硬的知识点。

八、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8)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9)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将于2020年10月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为做好迎查工作,各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认真准备好各类档案材料,材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好迎查准备。各学校务于10月23日前将档案材料整理好,所有材料一式2份,学校自存1份备查,上报县教体局人事科1份,汇总整理全县档案。

根据评价指标,学校应整理以下方面的档案材料:

1.受援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受援学校根据选派计划制定支教教师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福利制度等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要求提供完善相关制度)

2.派出学校根据选派计划、方案等文件选派教学能力强、素质高、表现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的骨干教师进行支教。提供《支教教师花名册》,《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要求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上报名人数要多于支教选派人数,从报名人员中选出优秀的去支教)。

3.选派学校、受援学校与选派教师签订三方协议。

4.支教教师按要求及时到达受援学校支教。(要求提供支教介绍信,并按介绍信上的报到时间到受援学校支教,有相应的报到记录或接待记录、照片、签到表、支教教师考勤表等材料)。

5.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时间达到2个学期。(提供支教教师签到表、考勤材料)。

6.支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按照受援学校要求授课(带班),教学课时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不低于省定标准,课时量达不到的将相应扣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两学期排课计划、教学安排,支教教师两学期实际上课课程表、上课到岗情况考勤表、教案等)。

7.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示范教学、专题报告、集体教研等形式指导和推进受援学校教师开展培训和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提供教研活动计划、方案;支教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材料)。

8.支教教师日常管理。受援学校加强支教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受援学校管理考勤到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日常管理、考勤材料)。

9.支教教师管理、考核。受援学校对支教老师支教期间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不扣分,考核结果未运用的扣分。(要求提供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材料;所教课程成绩提升情况;受援学校支教教师的工作总结;考核结果运用资料等)

10.积极促进派出学校受援学校教学交流。受援学校通过支教教师加强与派出学校联系、交流,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得分;否则,不得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与派出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的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1.支教工作总结。支教工作结束后,支教教师对支教情况做总结,并形成工作总结。(要求支教教师提交工作总结)。

12.对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学管理、课时安排等工作中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实行统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3.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生活和工作。受援学校负责人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其安心支教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支教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4.积极配合派出学校和支教教师工作。组织受援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与支教教师结对跟学,加强与派出学校的交流,组织干部职工观摩学习支教教师和派出学校的先进经验,切实通过支教工作提高办学教学水平。(要求提供结对跟学、组织观摩学习相关材料)。

15.对支教教师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受援学校保证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的安全,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用品和保障,为支教教师安排适宜居住的周转宿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提供保证支教教师安全、提供生活保障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材料;周转宿舍照片(结合现场满意度调查情况);提供就餐方便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16.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要求提供班主任相关材料)

17.支教教师公开课开展情况。每位支教教师在受援学校开设不小于4 节公开课的,不足的扣分。(要求提供开设公开课计划、通知、课件或教案、开公课总结等材料)。

18.支教教师教研情况。支教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求提供教学研究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对同事的调查问卷)。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20-01

一、图片导入新课

师出示:古城、塔和桥的图片。

渡:我国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古城和数不清的塔桥,还有多姿多彩的楼阁。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城建筑的一种新形式――楼阁。(板书)

[点评: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学过的古城建筑形式,同时引出本课要探究的新形式――楼阁。]

二、了解楼阁

先请生说说“楼阁是什么样的建筑”,然后师补充材料:

1.文字材料 早期楼与阁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没有严格的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了解楼阁的形式:城楼这种楼阁形式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阙楼、市楼和望楼在汉代就已经成为楼阁的主要建筑形式了。

[点评: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重,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楼阁是什么样的。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一知半解时,师通过补充文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楼阁,以及楼阁的形式。]

师结:了解了楼阁和楼阁的形式,我们一起走进楼阁!

三、走进楼阁

请生说一说自己查了哪座楼阁的资料?通过什么方法查找到资料的?查资料时面对潮水般的资料,你是如何取舍的?

[点评:课堂上,常见孩子们拿着一摞规整的打印材料。孩子和家长往往机械地认为材料打印的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手中的材料往往都是大人越俎代庖的,他们对这份材料无从甚解,这样的搜集来的材料失去了搜集资料的意义。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特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会搜集资料,提取资料,并会分享资料。]

渡:我们以“黄鹤楼”为例来分享同学们查找的资料。

1.走近黄鹤楼

1.1先请同桌两个说一说自己对黄鹤楼的了解?再全班交流。交流时师抽取查找资料的角度并板书:位置;盛誉;传说;建筑特点;楹联;诗词;图片。

[点评:通过以“黄鹤楼”为例,引导学生知道交流名楼资料的角度为:位置、盛誉、传说、楹联、诗词、图片等方面,为后面分享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资料作准备,同时为学生争做小导游做准备。同时,在交流资料时,先请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遵循孩子们的认识规律,对查找的资料先熟悉后交流。]

2.交流资料:滕王阁、岳阳楼和阅江楼的资料

2.1交流时注意形式多样。每交流完一组,请其它的小组补充然后师就交流内容提问一个问题。

师点拨:阅江楼雕梁画栋的美。特别是阅江楼屋顶的藻井金龙,这条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点评:通过小组介绍和全班交流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三大名楼,为下一环节争做小导游做准备。交流资料,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特在每组交流完资料后,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进行抢答,并进行奖励,激发孩子们仔细听,认真看。同时,在交流阅江楼的资料时,老师承接着学生们对阅江楼的交流,点拨阅江楼中雕梁画栋的美,渗透对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的赞美。]

2.2师结:刚才我们交流的这四大楼阁被称为“江南四大名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想像:(补充两首古诗的吟诵。)

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楼一游,或会四方之客,或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他们留下的诗文和故事也使得名楼多一些浓浓的文学色彩。(板书:文学)

[点评:通过交流资料,教师点拨体现名楼的文学色彩!同时补充两首古诗的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师引: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些方面,如果加上一个自我介绍那就是一份“导游词”呢!请生:谁能模仿导游进行自我介绍呢?生说,师评,发学生一张楼阁的彩图。

[点评:课堂是生活的体现,此环节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再现生活,同时为争做小导游做准备。]

2.3争做小导游,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点评:利用争做小导游的方式引领整堂课,教师通过送名楼的彩图为奖品这一评价手段,激发课堂争做小导游的积极性。]

师结:“江南四大名楼”,都是用来登高望远,浏览风景的!还有一种楼阁是用来庋藏的,如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佛教中的塔也是楼阁的一种!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在总结楼阁的作用!]

师补充:被誉为“千年不倒翁”的应县木塔,用去近一万立方米的木材,没用一根铁钉,竟然“千年不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巧妙运用了卯榫结构和斗拱设计实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利用斗拱设计建造的。

[点评:教师以“千年不倒翁”为例,引导孩子们体会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进而体会苦代劳动者的智慧。同时,引出中国馆的图片,渗透现代人们对这种技术的传承和运用!]

3.拓展延伸

渡:楼阁还有很多民间说法!我国民间的“名楼”“十大名楼”之说分别指的是哪些名楼?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市?交流,开启曼妙楼阁之旅。

四、楼阁之旅:配乐欣赏图片

[点评:此环节进行课外拓展,请孩子们展示资料的同时,欣赏楼阁的千姿百态,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楼阁建筑之美。]

五、楼阁寻根

同学们,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耸立着数不清的楼阁。它们的姿态各异,或雄伟,或秀丽,或精美;它们的故事精彩动人,或镌刻着一段历史,或记录着一个人物,或闪现着一种精神。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开始你的楼阁寻根之旅。

[点评:如果说这节课给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楼阁文化的窗户,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研究,算是抛砖引玉吧!]

上一篇: 会计专业硕士论文 下一篇: 招聘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