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9 23:48:13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1)

当下,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改革的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且对于物理学科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外加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此做法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及时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需尽快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课题自然引出,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即物质的三态主要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在学习《光现象》内容前,可以提出: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学习《物体的物理性质》这一课前,提出:为什么固体的铁比融化时铁的密度要大?为什么汽化后密度更小?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以及实验,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此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创新精神。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加强实验教学演示的效果

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力,并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常常会在物理实验前进行实验演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有效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极为有利。若实验设备不齐全或在实验中出现反应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发现不利。为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使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出升华(干冰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以及凝华(霜的形成、雾凇、冬天玻璃窗外的冰窗花)现象等实验较为麻烦,且反应过慢,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凝华与升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固态物质不经液态变化便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以及物质由气态不经液态便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将实验仪器小车作为对象,在其两端挂上细绳,跨过滑轮,其下端分别吊一挂钩,可加钩码,展开

实验。

三、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开设实验的关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断实验学习后,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使误差减小,可通过“替代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而对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分析,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此外,对于物理实验的总结还可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实验辅助设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实验经验,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了解以及自主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2)

进行多媒体教学旨在让课堂教学更生动, 降低学生对于单调、枯燥的书本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应时刻明确教学目的, 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多媒体教学, 切实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烃时, 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认真、充分地准备PPT内容。可先将教材基本知识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初步了解甲烷及其他烷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以及大部分烷烃燃烧时的化学现象。然后, 通过有关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甲烷燃烧的化学现象。在视频播放过程中, 教师在一旁不时为学生指出印证教材内容的燃烧现象:甲烷燃烧时产生了明亮、蓝色火焰, 在这蓝色火焰上方有水珠生成, 期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期达到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印象的教学目的。紧接着, 又为学生播放了乙烯燃烧的化学实验教学视频。先让学生通过对比两者实验现象的不同, 让学生进行思考, 调动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使其充分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中。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 再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总结两者的不同之处, 讲到两者燃烧现象不同的细节时, 及时将两段视频的不同之处再对比重播, 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多媒体教学对于化学知识的讲解有着较大的帮助, 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 应做到与时俱进,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多媒体教学, 能更好地降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中枯燥知识的理解难度, 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 探究实验当中提效率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知识是高考对于高中生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白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面向高考, 更要注重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 团队合作是当今众多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式, 有效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效率。因此, 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团体合作、提升探究实验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实验, 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效率, 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印象。如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 按照实验室的布局与器材分布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 鼓励学生通过分工实验提升实验效率。如果A同学负责检验硫酸根离子, 那么B同学就负责氯元素的检验, 一旁的C就可以为两位同学帮忙并及时帮两位同学纠正实验当中的小错误等。人尽其用, 团队合作提升实验效率。实验课后, 及时总结学生在当天的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不仅在化学实验中重视团队合作, 在日常化学学习过程中也应互相帮助, 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化学学习, 进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应认识到团队合作教学对于学生成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高中教师在日常化学实验知识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将团队合作精神落实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 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三、结合自我小结, 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更有效

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的雏形, 人类正是因为长期的总结自我的生活经验才有了文字和知识。善于总结是多数成功人士的秘诀,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我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学习, 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教师不仅应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知识总结, 在习题讲解方面也应做好总结示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小结, 有效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完卤族元素相关知识后, 教师可专门挤出一节课为学生复习卤族元素的化学特性。先为学生总结氮与氨的作用, 分别列出高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含氮元素的酸, 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做了简洁的回顾, 加深学生印象。然后又为学生列举了氨水的重要性质以及与氨水有关的一些重要化学方程式。最后, 为学生介绍了两种元素在农业中、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扩宽学生的化学视野。鼓励学生课后自我总结学习卤族元素这一章遇到的困难, 通过自我总结该章的化学错题经验, 重做这些错题, 切实提升自身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结对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作用不可忽视,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探究式总结教学。善于将主导转换为指导, 为学生做好总结示范, 引导学生总结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不断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自我总结作用不仅体现在做化学题上, 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之处。高中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自我总结,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总结习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

总之, 高中化学成绩在高中生的综合评分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对于高中生来说, 教师进行良好的探究式化学教学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实际明确自身教学目标, 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体合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 切实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3)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孩子们玩耍时,趁其不注意,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桌子边角上,孩子们不小心将玻璃杯打碎了;第二次又将杯子放在桌边上,孩子们在玩耍时,就会注意到放在桌上的杯子,将杯子放到安全的地方。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切身体验后能够形成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体会。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生经历和实践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授基础知识,学生主动接受,进行知识重新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知识,探索内在规律,形成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过程中,体现思维水平,发挥创造潜能,发展能力水平,实现学生体验数学内容的精彩、探究知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进行体验教学谈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注重学生体验创造过程,增强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实际效率

创造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动表现。它是学校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体验知识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的感知体验。如在学习路程、密度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验演示操作和讲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直观的印象。为学生以后进行知识体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实践层面的实际知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向学生提出体验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地进行体验,同时要做好活动过程的指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做法和步骤进行实施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我提问:“如果有两个三角形,要使它们全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找出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条件。

三、指导学生体验探索方法,提高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4)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实验的内容,但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亲自完成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物理知识的讲解,很少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完成相关物理习题的时候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持,常常会对物理实验的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初中生缺少实践机会,开展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在物理课堂上,多数情况都是由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疲倦甚至是无聊的情绪,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自主创新以及探究精神,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以及记忆的准确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完善初中物理课的实验教学,真正地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1.转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实验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真正地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性,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物理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再仅仅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亲自操作过程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并能够在更深层次的角度领悟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避免灌输式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这样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善于在生活现象的观察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时,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自行组织电路的连接,通过电源、电路、开关以及灯泡的不同组织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电路现象中表现出的物理知识,借此对于物理中电路题目的理解更深刻,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更加的精准,尤其是在回答相关的电路实验的题目时,学生的答题难度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就不断地提高。

2.在物理课堂的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教学的工具,强化实验展现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在完善实验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注意增强实验演示的效果,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得到恰当实验工具的支持,以此来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强化对于物理实验的参与度,在完备的物理实验教学工具的辅助下,初中生物理实验的操作思路得到了更好的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以及操作,有效地减少了物理实验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自己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并将物理教材中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理解的准确性,并在之后的物理学习中正确地应用这一知识内容。

3.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效率,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并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物理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实验总结,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能力,为此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总结以及思考能力,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结构框架,并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学生日后的复习效率,并在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掌握举一反三的物理学习技巧,为初中生日后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物理课堂上总结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总结以及反思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的总结技巧,还能够不断地反思实验的过程,就自己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实验方法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完善以及升华,丰富了自身的物理知识经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物理知识的精髓。

为了切实地落实“动、记、悟”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亲自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实验的效果,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地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强化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以及应用,做到真正地开展物理学习,为之后更高难度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再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简单演示,避免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阻碍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以及提高,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5)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略)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

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4、创设条件,让学生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6)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血液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小儿科护士实结)

在小儿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小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中医科护士实结)

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耳鼻喉科护士实结)

在耳鼻喉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耳鼻喉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医院外科护士实结)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外科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对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作出应对。通过学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医院产科护士实结)

在产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产科护士实结)

在普外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普外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感染科护士实结)

在感染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感染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各科护士见习小结(血液科护士实结)

在血液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血液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9-02

教辅图书是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工具,起到检验知识、辅助练习、拓展应用等重要作用,与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延续性。教辅图书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智力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辅图书承载内容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有其特殊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内容选择与课程标准、教材相适应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了统一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对各门课程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说明和要求,教材呈现的是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体系,教辅图书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教辅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相适应,即教辅类图书呈现的内容一定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课标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入分析配套教材版的编写思路,优选内容,选题精炼,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框架。基于分析相应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辅图书的内容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恰当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学生调整教学安排。这样编写出的教辅图书才能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不仅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教辅图书的内容选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同步类教辅图书,必须吃透指导性文件和标准才能选出配合教学进程、与教材相吻合、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拓展性练习,否则,就会出现教辅内容相对于教学实际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与教学不同步,限制了教辅图书的作用,降低了实际应用的效果。

二、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师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框架。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认识,教辅图书的内容编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总有一个层层递进、反复的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呈现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在编排内容时,可以将列举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相同题型、语法结构等集中练习,便于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安排相关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应用,避免知识较快遗忘,形成较平稳的记忆曲线;在练习后,还应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内容组织反映学科知识结构

教辅图书除总结学科知识点外,绝大部分内容由练习题组成,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学习资源。当前的教辅图书都能提供足够的练习题,但是要注意练习题的质量,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的概念地图,对学科形成整体的把握。教辅图书在安排内容时应注意精选题目,所选题目应涵盖学科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解题过程中蕴涵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应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

四、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到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已有经验和契合点。在教学中,有一个“脚手架”理论,认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帮助学生迈向更高层次认知和思维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是认知和经验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编写应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体验,创设真实的情景,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新,练习的难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避免畏难情绪。而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运用的关键在于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将知识很快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除了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注意图书装帧、版式设计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特点;排版注意学生用眼卫生,排版不宜过密,字号不宜过小;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确保答案翔实、准确等一些基本要求。

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针对性强、出版时效性强,又因其辅助青少年学习、成长的独特教育功能而有着重要的出版意义,这更说明只有强调教辅图书内容呈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辅图书的教育功能,才不会误人子弟。教辅图书的作者、编辑要多在图书内容上下工夫,不断思索、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推出高品质的教辅图书,经受住读者和市场的双重检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晓.对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0,(8).

[2] 欧阳志荣.关于提高当前教辅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1,(1).

[3] 王景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辅图书[J].编辑之友,2010,(8).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8)

一、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进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笔者总结,应从把握学生心理和优化教师知识技能两个层面入手.双管齐下,各现所长,共同促进,实现目标.

1.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错误.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观察到,学生对化学这门“新鲜”学科,起初是有着强烈的兴趣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复杂化,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化学的学习进入完全的理论领域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旧知识(包括经验)同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无法产生新旧知识在意义上的构建,无法实现新知识的内化,无法完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识.原本这个心理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新知的成就感.但随着新知识的铺天盖地的涌入学生的知识库,教师没有做好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疏导,致使知识断点与日俱增,学习兴趣如秋霜洗礼的绿意萎蔫不兴.甚至于有些学生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自认滑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宣告化学启蒙教育从心理层面上的失败.

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部分内容时,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采取的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石蜡的三态变化和燃烧均以实验的方式呈现,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理解理论表达.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教师知识技能

(1)提高教师知识能力

教师化学知识基础深厚,有很好的化学系统知识,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建构,能够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深层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结构的设置和内容形式的安排有较为深入的剖析.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认为九年级教材的知识涵盖面是很高的,对人文意义和化学历史有一定的涉及,将化学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以其高度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而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表现出知识点分散,系统性差等特点.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印制的形式顺序开展教学,很难构建化学知识树状系统,这对于初中学生化学启蒙是尤为不利的.

在把握教材方面,集中突显了教师化学知识能力的高低.笔者尝试将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解构,并参照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鲁教版教材、沪教版教材整合九年级化学知识框架,在这个架构下多次循环知识点学习,适应心理学研究的记忆曲线.实现启蒙学习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第四章 燃烧 燃料”时,笔者将“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在一起学习,收效甚佳.

(2)提高教师教学技术

①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有效地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变成结构范式.把书籍中的图片变成动画形式,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动画短片等.丰富而直观的材料更容易打动学生.初三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借助直观思维能力的推波助澜.

②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技能中,应该把教师控制情绪的能力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能力列为其中,这集中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总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专注于课堂学习,生动的故事情节设定需要生动的语言作为外衣.准确的用语能帮助学生接受艰深的理论.

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1.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是化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化学教材中,大到章节,小到小节,处处化学知识的学习都有实验存在.

笔者总结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信息技术支撑的化学实验视频演示教学形式;第二种为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第三种为学生亲手操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9)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改观传统教学里那种单向输入的“填鸭式”教学,积极利用探究教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动态变化的,它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如何紧扣生物学科特点,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巧妙创设探究性情境,为探究性学习注入活力

在生物课堂上,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一方面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提问,另一方面则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积极探究,以开拓学习思路。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不能盲目采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来,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出激发学生观察欲望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让学生明确观察探究的学习目的,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观察方案进行设计,有效借情境将观察内容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学习内容。像利用视频演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探究出“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这个内容的具体过程;而通过对动物的生活情境进行讲述,学生则可以探究出“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理论知识。在情境中,当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网络或书籍、课后观察等去了解和构建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些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到一处,建立层次分明的学习结构,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开放自身的教学思维,将教学目光从概念定理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并借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生物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二、巧妙结合实验内容,为探究性学习注入活力

生物是一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实验是学好生物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生物探究的重要过程。教师要重视实验内容,借助实验课程开展探究教学,以提升学生对生物的直观认识程度。同时,为了让探究过程更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整体内容来亲历实验,掌握不同生物的变化规律和生长周期,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足够细致的观察,进而提高自身的生物探究学习能力。为了让探究过程更深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达到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正确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这个实验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培训,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方法进行培训,并借助相关实验过程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等实验用具的规范用法。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展开探究,像根尖在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和其结构有怎样的关联,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是如何决定根尖的功能等。学生只有利用实验好对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对于错误的结论进行讨论和纠正,并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

三、巧妙结合总结渗透方法,为探究性学习注入活力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探究能力不断得以培养的重要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分析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通过总结为以后的探究积累更多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总结缺乏一个良好的教学策略。有些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总结,有些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并没有留出一定的总结时间,这两种情况都大大降低了探究式教学的深度发展。因此,为了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结束阶段帮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对内容进行总结与探究,让学生立足于学习过程,展开发散性的总结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知识内容的储备。

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这个章节时,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合作小组对“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这三个知识点内容展开梳理,并让学生对结合知识点展开文章结构脉络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总结的表现进行拓展性探究,如“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借助实例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或者是对“生物多样性所面R的威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等,通过探究性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意义。教材只是生物知识的概括性阐述,而生物探究却是持续的,教师要借助为学生渗透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生物知识,验证教材上提出的生物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获得探究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探究过程充满着动态变化,教师要用开放的眼光去引导学生展开生物探究,结合实验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性知识素材,积极搭建探究性学习平台,使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并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发现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知识,获得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知识学习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 外在知识;写作内容;远程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82—06

一、引言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的实质就是努力“把题材从潜意识中提取出来,让清醒的头脑能够审视它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Neman 1995: 57) 的过程。“好文章必须有实质内容”(Oster,1984),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内容贫乏(张在新,1995(3):47),经常会遇到“没啥好写”和“写不出来”(刘锡庆,1995(7):36)的窘况。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或影响写作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王文宇、文秋芳(2002(10):19)认为:学生对主题知识的丰富程度是影响写作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理论基础及前人研究概述

1. 内容图式

主题知识有时也被称为内容知识或话题知识,其学术名称是内容图式。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内容图式有不同的解读。李明远(1998:70)认为内容图式指人脑中已掌握的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周遂(2005:22)认为内容图式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段志聪(2010:127)认为内容图式是一种背景知识,是与语篇主题相关的图式,具有文化因素,因此广义上可以理解为背景或主题图式;它是一种内容结构,相当于脚本、框架或场景。朱曼华、郭奕奕(2011:155)认为内容图式指的是文本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内容图式不是狭义的人脑中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而是广义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不管该知识是否已被大脑掌握,换言之,广义的内容图式既包含与自身经历、感受和观察相关或来自长期记忆的信息——内在知识,又包含长期记忆之外与话题相关的论著、论文、视觉材料和网站等知识资源——外在知识(秦晓晴、毕劲,2011(1):24)。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哪一个对写作的贡献更大呢? 秦晓晴(2011(1):27)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获得内容知识运用模型,并计算组成模型的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研究发现: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均与写作内容显著相关,但后者的相关系数高于前者,说明内容图式中的外在知识对写作内容的贡献更大,内在知识的不足可以通过获取外在知识而得到有效补充。

2. 已有研究

迄今为止,有关 “写作内容”的专题研究较为鲜见,“写作内容”基本被并入到写作教学法研究的写前环节。个别研究提到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主题知识时,由于写作被狭义地定义为课堂限时写作,所以研究的着眼点常局限于大脑已存储或已掌握的内在知识(张国荣,2004(9):37-39;邓鹂鸣,2004(11):70)。实际调查研究也发现:学习者在实际二语写作中所使用的主题知识主要来自大脑长期储存的内在知识和个人经历(Wang & Wen,2002(11);秦晓晴、毕劲,2012:34)。相对内在知识而言,对外在知识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只在个别论文中被零星提到,如:杨俊光(2011(2):114)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外在知识)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何培芬(2007(3):143)、徐秋波(2011(1):118)建议学生写作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信息(外在知识)进行构思并列出写作提纲。由此可见,以往的写作教学法研究中严重缺乏对“利用外在知识丰富写作内容”的专题研究。为了帮助学习者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教师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习者如何获取和使用外在知识的引导。

如何才能获取相关外在知识呢?杜甫的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动地说明写作内容的丰富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获得。随着社会进步,人们不但可以阅读书籍、报纸、杂志,还可以“阅读”电视、手机和互联网(郭士香,2011:45)。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知识集大成者,各种文字、图画、声音、影像资源应有尽有,基本上所需资料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徐秋波,2011(1):118);网络搜索技术快捷方便,其内容呈现形式多姿多彩、灵活多样,“看惯互联网的人可能很难再去读一本厚厚的书了”(Nicholas Carr,2011(6):7),所以带着问题去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同时,“课堂会话是知识共享的中介”(Mercer,1994),通过口头话题讨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与他人共享大量信息,避免重复劳动,是一种适合信息化社会的团队式学习方式。通过课堂话题讨论,该话题相关信息得到共享,保证了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正确把握以及所表述话题的丰富性,但学生在交谈话题时,有可能抓不住重点,这时教师可向学生作某些暗示,帮助学生理出头绪、抓住要领(戴炜华、龚俭青,1997(3):35)。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前使用互联网搜集、整理与主题相关外在知识,并以课堂会话形式与他人共享的做法,来研究利用外在知识补充内在知识以充实写作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际效果。

三、实证研究

1. 研究假设

(1)写前阶段进行充分的课堂会话、分享话题外在知识能有效促进中、低水平学习者对写作主题把握的准确性和习作内容的充实性。

(2)写前阶段进行充分的课堂会话、分享话题外在知识能有效促进中、低水平学习者提高总体写作水平。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某省级开放大学2012秋季学期入学的英语本科58名大一新生。开放大学的大部分学生是有工作、有家庭的成人学习者,其典型特征是年龄大、离开校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基础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较为薄弱,属中、低水平学习者。本研究对象共分两组:控制组和实验组,其中,控制组28人,实验组30人,但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有2名和4名学生未参加后测,全部完成前后测的学生共52人,所以控制组有效数据为26人、实验组有效数据为26人,以上研究对象来自同一任课教师执教的4个平行班。

3. 测量手段

本研究使用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SPSS 17.0中文版,对前后测作文的两位评分人进行相关分析,检验其评阅标准的一致性;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之间的前测和后测总分、前测和后测内容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间的前测总分和内容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后测总分和内容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组组内和控制组组内的前后测总分和内容分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实验组组内的前后测总分和内容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控制组组内的前后测总分和内容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网络辅助写作形式和写作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看法。

4. 参加实验的课程信息

实验课程是一门类似综合英语或精读的本科课程,该课程使用培生教育集团开发的“Success”系列Intermediate层次的课本作为教材,该教材共14个单元,其中8个单元重点介绍了6种不同体裁、8个不同主题的作文写作结构,这8个单元的主题作文将作为实验的培训素材。

5. 实验设计

实验从学期初(第一周)开始,到学期末(第14周)结束。控制组学生课堂上接受常规性教学,课后完成作文练习。实验组学生除课堂上接受常规性教学外,还接受专门的实验培训。培训阶段,实验组学生需课前完成有关作文话题知识的搜集,课堂上与同学共享,课后完成习作,具体设计如下。

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学期第一周课堂上和任课教师互相交换电子邮件地址,作为学期内上交、反馈日常习作的主要方式,其模式为教师在每次课结束时,布置习作题目,学生在课下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在下一次上课之前以电子邮件形式给学生反馈。同时任课教师以组为单位分别建立实验组QQ群和控制组QQ群,要求学生必须在第二周上课前申请入群,并按要求设置好群名片,方便师生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随时交流。学生在学期第二周接受前测,第二周周末提交前测作文,学期末(第十四周)接受后测,第十四周周末提交后测作文。

教师在学期第三周的课堂上专门给学生讲授并示范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析出关键词并利用关键词去搜索、获取自己想要的话题资源,同时提示学生网络资源浩瀚如海,要学会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在学期中(第四周到第十三周,去除两周假期)的8周时间内,实验组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实践。实验的培训素材,即8个写作题目,已在学期初第一周课上以纸质打印版的形式发放给实验组成员,每个写作题目旁边都标有按教学进度推算的上课周次、话题负责人的姓名及交流日期。在学习到这8个单元时,负责该单元话题讨论的实验组成员需课前查找好相关资料,然后按指定时间在课上进行口头作文交流,教师会在课上留出足够时间供学生口头介绍该话题相关内容,听众(教师和学生)也会设计一些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问题提问演讲者,演讲者对听众提问给出合理回答,听众对演讲者演讲过程中表述有误的地方进行批评指正,充分共享8个话题知识。在话题知识的分享过程中,若演讲学生出现严重走题,任课教师就会详细举例说明如何围绕题目和要点进行写作。充分交流后,成员们被要求在课后按时完成写作任务,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教师邮箱,任课教师对收到的有关8个写作练习的学生习作分别从内容、结构、语法和词汇(包括单词用法、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四个方面给予详细评阅,并将反馈稿以电子邮件形式及时回复给实验组成员。

前、后测作文题目均来自相当于大学英语3级水平的大学英语(B)网考作文题库。前测题目为“Difficulties in studying English”,后测题目为“Health and eating habits”。学生需围绕主题和列出的要点写作120字左右的短文。为避免学生过于关注前后两次测试,保证前后测成绩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前后测题目只被作为普通的课后写作练习编入整学期教学计划。前后测作文收齐后,课题组成员在每一份作文试卷上编号, 卷面上不暴露考生的班级、姓名等任何与作文无关的信息,以保证阅卷结果的公正性。前后测试卷的评阅由课题组两位青年教师完成,评分标准在参考国家开放大学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期末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分别从内容、结构、语法、词汇(包括单词用法、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四个方面对作文进行评阅,每方面满分5分,总计20分。作文评分把充实的内容放在第一位,若作文内容与主题毫不相关,则直接判零分。两位教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就是研究对象的最终得分。但若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差别超过4分,则由课题组第三位教师重新评阅,然后取最接近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研究对象的最终成绩。为验证其评阅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者对两位评分人所给出的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两位评分人给出的习作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768,习作内容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645,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说明两位评分人在评分时标准统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为具体弄清楚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总体水平上提高最快,本研究结合学生基础(中、低水平)和实验组学生前测成绩(最高分15分,最低分5.5分),初步划定10分[]中分组[]15分,0分[]低分组

四、实验结果

1.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之间进行前测作文总分、前测作文内容分、后测作文总分、后测作文内容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前测总分相差0.827分,前测内容分相差0.134分,对两组的前测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证明: P前测总分=0.149,P前测内容分=0.452,均大于0.05,说明两组在前测总分和内容分上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总分和前测内容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学生写作水平相当,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及主题知识的运用水平相当。

而实验组的后测总分高出控制组2.19分,后测内容分高出控制组0.61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P后测总分=0.001,P后测内容分=0.014,均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后测总分和后测内容分的成绩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实验组的后测总分和后测内容分均高于控制组,说明利用外在知识扩充内容图式并口头分享的做法很有效果,对实验组学生正确把握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促使实验组学生在后测时较控制组有了大幅提高。

2. 配对样本T检验

由表1可知,前测时水平相当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组接受实验指导后,实验组在后测时就有了质的飞跃,较控制组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控制组后测成绩也高于控制组前测成绩,是否说明控制组在常规教学中也得到了质的提高呢?为回答该问题,研究者分别对控制组组内的前测总分和后测总分、前测内容分和后测内容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组内的前测总分和后测总分、前测内容分和后测内容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控制组的后测总分比前测总分高出0.387分,但由于sig(双侧),即P值=0.492>0.05,所以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组的写作总体水平未得到明显提升。同样,由于P=0.327>0.05,所以控制组在前后测内容分上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把握仍然有失偏颇。而实验组对应的两个P值(0.000、0.001)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写作总分和内容分均较前测时有了明显进步和提高,实验假设成立。即:

(1)写前阶段进行充分的课堂会话、分享话题外在知识能有效促进中、低水平学习者对写作主题把握的准确性和习作内容的充实性。

(2)写前阶段进行充分的课堂会话、分享话题外在知识能有效促进中、低水平学习者提高总体写作水平。

那么,利用外在知识丰富写作内容的做法,对中分组学生提高最大呢?还是对最低分组学生效果最好?

实验初期,通过前测成绩已经析出中分组17人、低分组9人。通过比对这两组的前后测总分和前后测内容分,得到表3,从中可以看到对该问题的清楚回答。

表3说明:中分组和低分组的组内前后测总分、前后测内容分都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比它们各自的提高幅度看,4.163>2.998,0.722>0.667,低分组的后测内容分和后测总分的提高幅度均大于中分组,所以该做法对低分组学生的效果最好。

3. 问卷调查

后测结束后,研究者通过QQ平台对实验对象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表4所示:

答案选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依次为:很不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同意、非常同意。对第1题,80%的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75%的学生不同意题3的说法。说明通过搜集外在知识丰富写作主题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大部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以来任课教师给出的有关写作内容的反馈,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日常写作中经常会犯跑题或不按主题要点写作的毛病。50%的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题2的说法,说明一半学生没有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主角——写作、配角——网络,而是颠倒了主次,把网络当成了主要工具,写作当成了次要产品,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50%的学生对题4选择“不知道”,因为他们认为:习作成绩虽然提高了,但他们所搜集的网络作品凝结的是别人的智慧,自己只是借用,所以不知道作文成绩的提高是否代表着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只有20%的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说明这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研究者的指导,以自己构思为主,网络素材为辅,大量练习后,最终能正确把握写作题目的主题思想,写作水平有了质的升华。

五、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利用外在知识补充内在知识以充实写作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际效果,此处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指准确把握写作主题和丰富写作内容。

1. 外在知识对准确把握写作主题的作用

在开放教育领域从教多年后,研究者发现:该群体英文写作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离题、自说自话。这次实证研究中学生的习作状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8次习作中,多数学生都曾出现过对主题理解有偏差或理解完全错误的现象,前测作文也不例外,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分别有19.23%、11.54%的学生出现习作偏题现象。课间与学生聊天找寻原因时,学生反映原因之一是写作习惯问题,从小到大养成的写作习惯就是只看题目,不看要求;原因之二是英语水平有限,对课本(全英文版)写作练习中给出的英文要求理解有误,造成离题或偏题。

本次实验的设计初衷之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在正式动笔写作前上网查询相关主题作文、学生提交习作后教师进行反馈的做法,帮助学生更精确地理解和呈现主题。本研究中的教师反馈是有层次、有顺序的——先内容反馈,再结构反馈和语言反馈。如果有学生习作中出现内容偏题、走题等文不符题现象,教师会在反馈时给学生重新罗列写作要点,提示学生要围绕这些要点进行写作,而不再继续做结构和语言的反馈。这一做法有效引起了学生对写作内容是否切题的注意,实验组后测内容分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实验结果表明: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组后测中无人出现内容分≤2分的现象,即无人偏题;但未参加培训的控制组学生在后测时仍有15.38%的学生出现偏题,即内容分≤2分的现象。由此可见,8周的实训和任课教师对8次习作的反馈引起了实验组学生对主题和写作要求的关注,写作时逐步摒弃了坏习惯,有效遏制了文章偏离主题现象的发生。

2. 外在知识对丰富写作内容的作用

国外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利用图书馆查资料完成写作任务,写作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内容的丰富性和作者的思辨力;而中国教育基本围绕教科书展开,写作的教学和评价围绕形式展开,强调固定体裁文章用固定写作结构,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孙有中等,2011(7):604-607),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学生自身内在知识面狭窄,而又不愿寻求外在知识帮助的现状。内在知识面狭窄,写作内容就会贫瘠,写作时为了凑字数只好不断用不同句型重复同一内容。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外在知识资源库,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来源的外在知识丰富写作内容的习惯,是解决写作言之无物的好方法。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经过8周的培训和强化练习,已经灵活掌握了筛选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的技能,在网络素材的帮助下,其写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实验组前后测的内容分可以证明:前测时,只有57.69%的学生的内容分≥3分;而后测时所有学生的内容分都≥3分,其中19.23%的学生内容分达到5分,34.62%的学生内容分达到4分,剩下46.15%的学生内容分也都达到了3分。

本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研究者对实验过程操作仍有些许思考:

上一篇: 高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下一篇: 乡镇党员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