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11

武术培训总结

武术培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21-02

开封与武术结缘,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的“武术事件”当属北宋时期宋太祖创编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 和在军队中进行武艺传习的“教头”职业。金元时期,开封少数民族盛行习武之风,尤其是回族,世代传习。明末清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现在开封流传15个拳种流派,大多是在那个时代出现、定型的。清末民初,开封市民间传统武术社团组织开始相继出现,如,少林功力武术社、北大寺武术社等武术团体,这些团体对开封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封武术运动继续向前发展,充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增进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的角色。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该市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4所武术培训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即,开封市体校、开封东大寺武术培训基地、尚武堂武术培训基地和非凡武术培训中心的学生、教练员、学生家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搜集相关信息,为该文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该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需求,设计2份调查问卷,分为教练员问卷和学员问卷。并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对武术培训单位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00份,回收96份,有效率96%。对教练员进行问卷的调查,发放15份,回收15分,有效率100%。

1.2.3 访谈法

与该市武术学校的管理者、教练员、学员等面对面的交谈,吸取了很多关于民间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意见,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该论文的撰写注入了建议和灵感。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对该市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调查与分析

2.1.1 学员性别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该市武术培训中,男生占73%,远远多于女生的27%。对于这个结果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在绝大多数地级市,都是男生习练人数比女生多。从项目的激烈性考虑,显然武术更受男孩的欢迎,而女孩则相对比较文静,偏好安静且运动量小的项目,比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女孩更适合练习武术,因为女孩天生在柔韧方面的素质要大大好于男生,女生的灵巧性、柔韧性、平衡能力都在男孩之上,同样一个动作,女孩子学习更能做到动作到位,优美且大方。建议通过宣传引导,纠正老一辈的错误认识,让更多的女孩了解武术这个项目,积极参与这个项目中。

2.1.2 参与动机分析

动机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对参与民间拳种习练人员的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有18人选择了因为受到功夫片的影响,希望成为功夫明星才决定选择学习武术的,还有32人希望通过练习武术,提高身体素质,不希望受到别人欺负。还有42人是因为喜欢中华武术才来学习的。仅有10人和8人是因为升学和完成父母的意愿来学习武术的。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学员都是自主选择学习武术这个项目,而不是受到父母的意志影响。

2.1.3 了解途径分析

武术发展历史悠久,流传的拳种、流派众多,宣传方式也是分类繁多。通过对这些途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有60%的学员是通过伙伴的介绍才来学习的,青少年相对来说,学业负担较轻,父母希望他们在闲暇的时候学习一门特长,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家长们会经常沟通交流,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奔走相告,相互宣传。还有35%的学员是通过电视、小广告、微信的媒介获取到的相关讯息,父母干预报名的占到5%。这充分说明通过新型媒介的宣传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加大宣传,才能在该市更深入人心地推广各种传统拳种项目。

2.1.4 传统拳种选择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有35%的学员选择了查拳,有10%的学员选择了梅花拳和洪拳,有25%的学员选择的少林拳,选择太极拳的人数也占到30%。众所周知,河南是少林拳、太极拳和木兰拳的发源地,选择太极拳和少林拳的人数占到一半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跟教练员引导和整个河南省的习练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2 对教练员的调查与分析

对这4所武术培训学校的15名教练员年龄、学历、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较多,占50%,30~40岁占到20%,40~60岁的占到30%。从总体来看,教练员年龄是呈正态分布的。说明该市武术馆校、培训学校等单位的教练员队伍是一支以老中青年为主力军的队伍,年龄分布较为合理,年轻的教练员应该多向年长的学习带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为该市武术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教练员学历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学历占60%,大专学历以下占20%,大专学历以上占20%。

3 开封市民间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建议

3.1 体育管理部门

希望开封市体育管理部分要充分重视武术项目的发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重点发展武术等项目。体育管理部分应该审时度势,加快该市地区性武术的法规性和规范性建设,进一步活跃和规划该市的武术市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保障武术行业有章可依,从而健康良性发展。针对该市武术培训学校教练员业务能力偏低的情况,体育管理部分必须要重视起来,地方性的武术产业必须要培养出熟识该地区市场规律、了解本地方市场需求、且业务能力出众的一批教练员队伍。对于体育部门来说,就是要定期的举办专题讲座、知识论坛、教练员培训班等对教练员的能力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加强,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新时期的武术教学。

3.2 学员家长方面

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被送来学习武术,难免要吃苦。希望作为学员家长,不应该溺爱孩子,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孩子们习练的不仅是我们的国家的国术,也是为传播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学员家长能够帮助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她们继续习练传统武术,成长成才后乐于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3.3 教练员方面

作为新时期的教练员,要不断地通过书籍、报刊等途径自我学习,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端正自己的态度和学习动机,向优秀的老拳师和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帮助自己进步。

参考文献

武术培训总结篇(2)

一、建章立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2005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教授、市师专***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2006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2006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版权所有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武术培训总结篇(3)

一、建章立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20__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__*教授、市师专__*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__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

、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__*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20__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20__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武术培训总结篇(4)

由于我国运动员培养制度“体教分离”的弊端、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武术退役运动员面临严峻的再就业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武术退役运动员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武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退役武术运动员再就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退役武术运动员的再就业途径主要有三种:政府安置、自谋职业和推荐上大学后再就业。政府安置是指运动员籍贯所在地政府安排其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由于各地人事编制及人事管理制度的约束,通过这种途径就业的退役武术运动员凤毛麟角。自谋职业是指退役运动员通过自身努力在社会中寻求就业机会。当前绝大部分的退役武术运动员都是经过这一途径就业,然而其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其他技能的缺失也造成了自谋职业的困难。推荐上大学可以说是缓解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压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国家关于退役运动员推荐免试上大学的规定只为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运动员提供了机会。即便如此,由于上大学后教育的内容形式化,一纸毕业证书仍不能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这些途径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至今,在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人事制度不断变化以及全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退役武术运动员再就业的方式也有了一些新变化:

一是执教。成绩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可以选择留队执教或进入各级学校从事教师职业。这也是退役武术运动员再就业的首选职业,但是现实中只有极个别的优秀人才可以获得在专业队执教的机会,而进入各级学校从教也存在诸如要求高学历等限制,这就把大部分专业突出、文化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

二是读书深造。“赛而优则学”是现在创造再就业机会的另一个主要方式,成绩优秀的可以保送或特招到高校学习,获得学历为退役后的就业取得敲门砖。然而,也是只有小部分的运动员可以有机会读书深造并获得就业机会。对大部分没有参加过各级大赛,或是成绩不突出的运动员来说,退役后的就业选择并不多,自谋职业是必然的结果。于是,投身影视界做武行,或可被人包装成武打明星、或者成为明星的武打替身等等,而这些几率很小。更有被生活所迫,从而选择了保镖、保安等职业。也有人分流到其他行业,从此告别武术。

退役武术运动员再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从我国武术运动员培养制度进行分析。近年来,虽然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仍实行专业化训练程度很高的举国体制,即从小进入体校或专业队接受训练,然后根据运动水平被更高水平的专业队逐级选拔,接受进一步的培养。

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体教分离”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所谓“体教分离”是指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专业训练和文化教育的分离和脱节。由于运动员多是从小就被选拔进入地方体校进行专业训练,因此,在其最佳学习年龄段时没有得到良好的知识、能力培养,这就使很多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除专业运动技能以外从事其他职业的技能。同时,由于从小从事高强度的训练,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一般都带有职业伤病,他们往往运动寿命较短,也为退役后无法适应社会竞争埋下隐患。此外,“金字塔”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及武术比赛的特点决定了在比赛中夺得金牌的运动员人数有限,更多的运动员则因比赛的失败而被推向边缘。当这些在竞技体育舞台上占绝大多数的“边缘人”带着专业运动留下的伤病,从竞技体育的“幕后”走向社会,必然面临再就业的种种困境。

第二,从我国现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体育法规和文件中明确规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并要求体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非职业化运动队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的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对优秀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和伤残保险制度。这是国家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问题建立政策性保障的开始。但是,不难发现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优秀运动员。

新世纪退役武术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加之武术一直是“非奥运项目”,家长更不愿意让孩子从事没有生存保障的武术运动。无法解决退役后的生存问题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我国武术运动后备人才的储备。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又陆续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等。2006年,为了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保障部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规定将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纳入到国家的国民保障体系中,由此运动员保障工作开始进入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

虽然这些新制度缓解了一部分再就业矛盾,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赢得了持续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要改善这一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退役武术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加快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推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已逐步开始。当前的武术运动员培养体制应与社会协调发展,以运动员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改变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落后状况为着力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加大力度将青少年运动员专业训练与中小学教育紧密结合。除了许多民间团体积极培养武术人才,教育部和团中央还联合在学校推广武术“段位制教程”,立足各省、市竞技体育发展的现有基础和条件,结合素质教育的优秀教改成果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培养其成年后接受再教育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武术运动后备人才真正做到文武兼备。

积极探索在高等学校中进行“体教结合”的实施路径。借鉴清华跳水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武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武术运动自身的特点,以各地高校为基地建设“体教结合”的武术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员进行专业训练的年龄较小,从6岁左右起就开始,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年龄,借助高校从附小到附中的优越教育资源,可以使运动员从参加训练起即开始接受优秀的教育,从而达到训练、学习两不误的目的,使其真正成为“文武全才”,退役后有足够的智力储备来应对职业选择。

建立完善退役武术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帮助退役武术运动员主动就业。退役运动员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有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来保证。

在我国,武术运动员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退役运动员曾为祖国的荣誉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国家也有义务和责任帮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生存保障。因此建立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需要国家政府机构去主导完成。

这种机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运动员对培训内容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如何统一;职业技能培训是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否能够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因此,要建立完善退役武术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就必须兼顾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和退役武术运动员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要从培训的体系和培训的内容两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应当包括培训目标评测、职前培训、职中培训和转岗培训四个部分。培训目标评测是指在培训前应做职业倾向及能力评测,确保退役武术运动员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量身订做”的;职前培训是指针对评测结果进行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取得就业机会;职中培训是获得工作后有平等机会接受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则是指在不适应现职时做出的转换性适应培训,确保退役运动员彻底地解决再就业困境。

其次,职业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基础性培训内容、应用性培训内容和提高性培训内容。基础性培训内容有基本权益保护、就业指导、挖掘自身潜力等方面的知识;应用性培训内容是指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各种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的内容;提高性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这种内容主要是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退役武术运动员进行的。总之,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手段目的是使武术退役运动员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以确保其能适应新的职业需求。

武术培训总结篇(5)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XX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 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教授、市师专***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

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 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XX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XX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8、按照“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积极在城乡中心学校设立武术兴趣小组。

   9、发挥优势互补,加强与其他社团互动,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种联宜活动。

武术培训总结篇(6)

1、武德教育

武德是习武之人所遵从的道德,是习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武术的练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谚中就有“习武先习德”的话。从本学期之初就对学生加强武德的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习武先习德的重要性。通过专门的武德教育和平时练习中的言行举止来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其标准来佐证自己的言行。

2、武术技术

本学期是我们小学部武术班开班的第一学期,所挑选的学生都是没有一点武术基础的学生,要想让这些学生从无到有这一步是很难的,我必须从最最基本的手型步型教起。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辛苦,要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对每个人都要进行纠正,每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声嘶力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辛勤努力下学生的动作不断规范,学习的内容也不断的丰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完成了武术最基础的基本功和初级长拳套路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本学期初定的学期教学计划。

3、理论指导技术

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我还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与武术技术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方法和原理,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技术动作的练习。

本学期通过校领导的关心,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我的辛勤努力,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得到改善和进步。

小学武术班活动总结二

我校“武术班”开展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正规化,从锻炼同学的自身素质出发,从关爱武术爱好者的身体着想,主要以加强社员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进行素质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老社员进行分层教学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学期的武术基本功和体能训练,社员们能够积极参加,并且对训练的内容能够积极的完成,达到很好的效果。

2、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武术指导老师根据各组社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教学、区别对待的方法,在训练中对达不到要求的同学进行了特别的训练,并且对其减慢了学习进度。对于掌握较好的社员重点培养,为校武术队发现并积累人才。

三、主要活动及成绩:

武术培训总结篇(7)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出于推动武术运动发展、提高学生体质、选拔武术人才的目的,湖南省把武术列入了高考加分的项目,规定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前六名、市级比赛前六名的选手,通过省考试院组织的测试,可以在高考中分别加20分和10分。这一政策已经执行了许多年,每年受益于这一政策的学生数以百计。但社会上对这一加分政策议论颇多,加了分的学生也满肚子委屈,没加分的学生更是忿忿不平。为什么一项加分政策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呢?下面我从某校近几年运作武术加分的实践来作简要分析。

1.培训对象的确定——与你无缘

该校每个年级有1000余名学生,但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也没有开设武术课,该校所在地区也并不是传统的武术之乡,也就是说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在高考中获得加分资格,就只有临时抱佛脚,请专业权威的培训机构派教练抓紧来训练。但是,加分的名额有限,培训的名额自然有限,纵然都愿意交数额不菲的培训费,也不是都能把钱消费出去的。培训对象的确定主要在学校。学校出于提高升学率的需要,特别是确保优秀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总是优先推荐或安排年级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培训,再就是学校的教师子弟和某些要害部门的关系户,普通的学生哪怕你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入围。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连参加培训的资格都没有,拿什么去报名参赛呢?输在了起跑线上。

2.培训费的缴纳——谁说不差钱

据调查,参加武术加分培训的考生为了获得武术加分,一共花了差不多3万元,前期的学费6800元,到省里参加测试前,又交了1.5万元。另外,器械费和比赛费用也花了好几千元。他说,如果最终没能过关加到分,1.5万元可退,但学费不会退。

我们仅取平均数3万元,对于湖南省这样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家庭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7元。当然,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缩衣节食,东挪西借也“自愿”缴纳这笔巨款。而对于家境窘困的学生来说,加分政策的阳光是难以普照到他们头上的。

一项政府出台的加分政策,如果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将绝大多数学生拒之门外的话,这个政策就有失起码的公平了。

3.培训机构垄断市场——老总说了算

实际上,尽管武校、武馆林立,但能保证学生能加上分的只有一家,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某培训机构通过运作,在师资、生源、培训、比赛、测试等环节已经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作关系,垄断了高考武术加分的培训市场,省内的武术比赛实际上是由他们赞助举办的。要谁入围,早在比赛之前,培训机构的老总就已经写在小本子上了,那都是金钱与权力、关系与政策权衡博弈的结果。

培训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非法垄断市场,滋生腐败,自然将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4.赛制的漏洞——人人有份

经过两年的训练,就与专业武术运动员同场竞技,还能拿到单项比赛的前6名,这真的可能吗?事实上,这是利用了比赛赛程设置上的一个漏洞。在“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比赛的分组方式是:分为男女两组;男女组中分别分为代表省内各个地区的“市州组”和获得省内比赛资格的一些学校组成的“馆院组”;两组中又分设刀、枪、剑、棍、南拳、自选拳、太极拳、对练8个项目。这样算来,每个项目组中的前6名都有可能获得加分资格,那么整个比赛就有192人可能获得高考加分。比赛报名时,并不限定每位参赛选手报名项目的数量。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报两到3个项目,总有一个项目专业武术选手报不满,业余选手就有希望。

4.武术测评主观性大——雾里看花

武术评分的主观性非常强。武术项目属于“评定打分类”,对于武术项目而言,套路占了大部分,拳、棍、刀等都是表演类的,怎么打分都由裁判掌握,他们说是几分就是几分。再加上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没法像田径项目那样有硬性指标,所以很容易玩猫腻。武术项目裁量自由度过大,现在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加分项目必然会沦为腐败的通道,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即使要保留武术这一加分项目,也应该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并保持测评的公开透明,比如,可以全过程摄像,然后公布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供公众监督。否则,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和高考生态下,很难避免弄虚作假和加分腐败问题的产生。

5.加分政策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基本没戏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选拔高素质人才。我们来看武术加分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先说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信息时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虽然有弘扬的必要,但不应该由高考来承担这个使命。再说,靠区区几百个为了加分而突击练习的高考生就能把武术发扬光大吗?在中小学普及武术教育,大兴练武之风,恐怕才是根本之道。

武术培训总结篇(8)

合作单位:     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      

填表日期:             2010年3月13日                

 

 

一、项目名称: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

 

二、拟申报奖项等级:

                         一等奖

三、研究开发时限:

 

                            2010年 1月至2010年12月

四、申请理由:

 

1、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能够有效触发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创新主动意识;

b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c能够激发岗位职工通过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术比武平台,个人的技术技能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水钢生产发展的需要。

D能够促使水钢在组织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方面大胆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水钢和国内外同行业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a目前从有关资料刊载,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运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次探索尝试

b水钢是从多年来的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工作思路,基于水钢目前的技能人才匮乏的实际状况,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索。

3、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a作为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在探索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方面需要充分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

b作为水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技术比武赛前集中办班方面存在较为突出地“工学矛盾”,需要探索采取有效的赛前学习机制。

c水钢目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青工不愿学技术的技术断层现象,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平台,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功能充分发挥,不断激发岗位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预计在哪些方面有突破

a通过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能够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b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C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可以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五、研究内容和管理技术要点

(一)研究内容:

1.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2.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二)管理技术的要点:

1.不断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单位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训练活动,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学技术有用,有技术光荣,靠技术兴企、靠技术致富。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的热情,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对比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和拓展,进一步强化比武各阶段、各环节的过程监控,理论考试试题全面推行标准化命题方式,促使实际操作命题更加紧密结合生产一线工艺、设备、技术,从客观上更能保证比武的公正和严密,使选手提升技能、展现才能的形式和平台愈加贴近生产实际、愈加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愈加面向企业发展的方向。

3.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为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职工多渠道成才,把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重点与技术比武活动有机结合,相应开展 “操作工兼岗作业”,培养“一专多能、兼岗作业、持多证上岗”的技能人才。

 

 

 

 

 

 

 

 

 

 

 

 

 

六、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3

 

七、目标和进度安排:

1、一季度内,召开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并通过成员单位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方式创新项目中的各自分工情况。

2、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组织成员单位根据水钢通字[2009]135号文“关于开展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暨第十六届青工技能大赛活动的通知”精神,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到题)。会议确定2010年所有工种技术比武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全部挂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

3、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核定确定2010年27个比武方案(其中职教中心负责核定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核定二级单位主办公司级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3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

4、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召集成员单位开会,讨论确定2010年27个技术比武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分别挂在水钢门户网(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及水钢职工教育网(职教中心负责)

5、2010年四个季度27个工种技术比武各报名参赛单位参赛前练兵(人力资源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组织跟踪分析)、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公司工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全程监控);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参与);各工种赛参与选手符号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报(工会生产部负责提供参赛选手赛后成绩,人力资源部负责核定申报工作)

6、2010年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各工种季度分布情况:

6.1公司主办部分(14个):一季度(电工、钳工、焊工);二季度(转炉炼钢工、连铸工、滑动水口工、车工、起重架工);三季度(高炉工长、烧结机工、轧钢调整工、冶金天车工);四季度(财务专业、绝招绝活展示)。

6.2二级单位主办部分(13个);二季度(热力锅炉工、化学水处理工、汽车驾驶员、汽车修理工、水泵工、变配电工);三季度(焦炉调温工、调车工、列检工、医生护理);四季度(铸铁工、保卫技能、工程机械操作工)。

7、四季度末由公司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组织召开2010年技术比武工作总结分析会,各成员单位汇报2010年各单位技术比武赛前练兵(人力资原部负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参赛青工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公司团委负责)参赛选手技能晋级情况(人力资源部负责),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总体汇总分析。

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1、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够将技术比武工作与水钢“生产要好、技改要快”的快速发展的总要求相统一,达到方向明确、步履一致。

2、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有效促动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的工作主动性与创新意识、提升部门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功能。

3、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让真正学习、真正在水钢个岗位上发挥技术优势的人才得到实惠,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热情,有效促进水钢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4、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触发青工立足岗位、安心本职、潜心学习、蝇头赶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解决青工不源学习技术的应对思路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九、主办单位及合作单位人员分工(项目主创人、项目参与人)

(一)项目主创人:

1.主办单位:公司工会(赵单、张世谦)负责本次创新工作的牵头和协调;

2.合作单位:

a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水钢每年技术比武评委的选拔核定和培训工作。

b职教中心负责在赛前办班上探索和运用有效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

C公司团委负责青工技能提升具体规划。

 

 

 

 

(二)项目参与人:

龙建刚 (负责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各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道题;负责参赛单位赛前练兵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各工种符合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参赛选手的核定,并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予以晋级申报。

付  莉【负责参赛单位赛前选拔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全程监控(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配合);负责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配合参与】;

汤哲(负责核定2010年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并挂水钢职工教育网;负责各参赛单位赛前培训组织及跟踪分析);

黄  杰【负责全年27个工种技术比武参赛青工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单个及全部工种青工参与数、参与率、理论考试青工及格率、进入决赛青工数、取得前六名青工数、2010年青年技术能手命名数);负责参赛青工中的突出选手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青工学技术有用的氛围】。

王爱华(负责整个创新项目的立项上报材料拟写;负责创新过程资料收集;负责创新过程跟踪分析;负责练兵、培训、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的有效性的论证;负责年终创新材料撰写形成及申报)。  

 

 

 

 

 

 

 

 

 

 

 

 

 

 

 

 

 

 

主办单位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水钢主管部门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总经理或分管领导意见:

 

 

 

 

 

 

 

 

 

 

 

 

武术培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培训+比武”教学模式解决的教学问题

从部队作战力量建设发展进程来看,高科技条件下指挥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特点日益凸显,实战化训练对技术把关、技术处置和技术决策能力需求尤为突出。从专业技术军官培训实践来看,受制于工学矛盾,部队骨干难离岗、生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期存在;专业教学以理论教育为主,与作战训练和装备使用实际脱节,对岗位核心能力生成作用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培训结果与军官使用关联度不够,难以形成培训和实践往复的良性循环。解决学、训、用一致性问题,急需构建一种与以往知识传授型教学相比,更加符合部队战斗力生成规律,部队与院校横向协同更强、纵向衔接更紧,学用更加对接、能力培养更显优长的“培训+比武”教学模式。

二、“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分析设计

(一)优化顶层设计

以往培训通常是将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学什么考什么,但受限于培训学制和内容等因素,难以全面衡量学员岗位能力水平。单独组织专业技术比武,往往导致以背原理背题库代替专业学习,同样很难发现、培养能拍板定案的高手大家。“培训+比武”教学模式采取机关指导、院校主导、部队参与相结合的设计机制,通过培训打通武器系统原理,研究实战化技术保障问题,实施以故障处置和咨询决策为重点联合考核,以岗位为节点实现培训与比武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内容体系

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系统性、学科逻辑性,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突出教员中心,忽视学员能动作用等缺点。以比武代替培训,突出特点是重视岗位能力培养,但也暴露出其理论短板,对人才长远发展支撑不足。“培训+比武”教学模式以岗位为指向、以问题为牵引、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起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三个梯度层面,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模块,更加突出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性。通过建立院校与部队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审定教学内容机制,实现内容体系动态调整。

(三)灵活教学方法

层面式、模块化内容体系突破了以往学科专业理论体系,在“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施中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大力开展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广泛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使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教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问题设计者、讨论平台搭建者、研讨问题组织者和引导者;学员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资源提供者和现实问题研究者,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严格比武考评

融合培训课程考试和专业技术比武的优长,以比武形式驱动培训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课程考试发展为机考、口试和答辩等多种方式综合性考评;考评内容由课程专题的教学知识点发展为实战化l件下岗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评工作由院校单方组织发展为机关牵头、部队和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合考核;结果运用由对个人记入学习档案发展为对单位的通报表彰,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结果可信可用,进一步激发送学单位和参训学员学习动力。

三、“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建设路径

(一)紧贴岗位任职需求,优化设置培训内容

聚焦实战化要求,坚持把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作为有效履行院校职责、助推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使命任务,倾全校之力、集优质资源,力争办出效益,办成品牌。对接部队需求搞好调研分析,分批安排专家教授赴部队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培训需求座谈会,围绕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考核方式收集汇总意见建议,为科学组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培养方案,着眼解决专业技术军官岗位实践的现实问题,按照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3个层面设课,综合运用专家授课、案例剖析、研讨交流、现地教学4种方式,精讲串讲基本原理,研深研透典型故障,启发拓展理性思维。集中组织参训单位专家来校审课,边训边改、动态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集中优势配置教学资源,建立以学校名师、教学骨干为主,研制生产单位、研究院所和部队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收集整理武器装备与操作训练资料,编印培训配套教材讲义挂图,为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眼提高核心能力,探索创新组训方式

突出技术为主的鲜明特色,围绕实现型号通、系统通、体系通,积极探索组训方式方法。深讲原理强基固本,围绕武器装备设置综合课程,突出设计理念、结构机理、技术参数的系统讲授,所有专题集体备课,实行教研室、院系、学校三级把关,采取探究式、启发式授课方法实施小班化教学,深化对武器装备工作原理和作战运用的理解把握,夯实专业理论根基。精讲案例深化理解,精选武器系统使用过程的典型案例,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从状态表象、原因机理、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引导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结提炼常见故障处置的原则、流程和方法,增强处置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研讨碰撞升华,按照贯通武器型号系列、促进专业融合的思路,指导参训人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专业所长,采取经验介绍、质疑辩论、方案点评等方式组织研讨交流,将问题剖析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促进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学互鉴、共同提高。集智攻关破解难题,围绕制约部队实战化训练的瓶颈短板,梳理汇总技术难题,聚合部队院校各方力量共同深化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紧跟前沿拓展视野,邀请军地单位知名院士、专家教授来校,围绕高新技术与武器发展、成熟技术拓展运用等内容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赴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等单位开展现地教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层次。

(三)坚持实战标准牵引,提升考核比武成效

贯彻落实真难严实要求,突出“火药味”“对抗性”,坚持在实训实考、真练真比中考出真水平、比出真实力。考理论知识比专业基础,不提供题库、不划定范围,围绕武器全系统基本原理和全流程重点把关环节命题,由计算机随机生成试卷,实行网上机考、现场打分。考排除故障比专业技能,依据武器装备在研制试验、训练演习中的真实故障案例,综合拟定考题,不分专业岗位、不降低难度,由学员随机选题,既阐述工作原理、分析故障机理,又制定排故方案、拿出解决对策。考想定作业比筹划指导,设置实战化背景,以作战流程为主线,撰写想定作业,采取专家背对背盲评、学员面对面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既考察学员技术筹划水平,又检验临机处置能力。考问题研究比综合运用,采取命题作文与个人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围绕现实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从理论认知深不深、武器装备熟不熟、症结根源找得准不准、解决措施实不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一)理论创新成果

第一,通过一体化设计“培训+比武”,实现了“学、训、用”的融合贯通,解决了送学单位积极性不高、参训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二,运用实战实训资源,构筑了“精、新、实”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注重系统全面而弱化针对性、应用性的问题;第三,改进教学组训方法,搭建了“讲、研、练”学习平台,解决了教W方法强调单向灌输而忽视互动性的问题;第四,多方参与比武考核,建立了“教、考、评”联合机制,解决了比武考核手段单一,结果运用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效果

一是形成了部队愿送、个人愿学、院校愿教的良好氛围,极大改善了专业技术军官培训环境;二是培养发现了一批型号通、体系通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部队实战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促进了院校与部队双向交流,通过问题研究、案例研判、交流研讨,形成了一批科研协作成果;四是提升了院校办学能力水平,探索实践了符合高层次技术干部特点的学、训、用一体的方法路子,促进了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参考文献

[1]陈勇.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回眸与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武术培训总结篇(10)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

二、目标要求

依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坚持“什么岗练什么,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保证应参加的人员人人参加,全员达标。通过练兵比武活动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依法执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琅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含中级)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活动内容

学习培训内容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和核心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检测技术和结果评估,了解医学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五、活动安排

全县卫生系统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组织“三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要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学练技术、争创一流。要充分认清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认识到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位练兵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采取自学为主、定期辅导、岗上带教、专题讲座、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并定期组织考试,检查学习培训的效果,确保学习培训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第三阶段:技能比武阶段

在学习培训基础上,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书写和执法文书展示、现场技能操作演练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业进行技能比武。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自行选择一定比例的优秀选手参加全县的技能比武,笔试与技能成绩按40∶60比例,两项成绩总和在前10名,做为评选全县卫生系统学习标兵的依据。同时,将各单位选手参赛情况列入本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和表彰阶段

技能比武结束后,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参加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将及时对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卫生单位全体员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活动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协调、检查。

上一篇: 汽车行业质量提升 下一篇: 创新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