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2 21:58:56

武术活动总结

武术活动总结篇(1)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

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是立足生产实际,对职工思想、技术业务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是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硬队伍的有效载体,是安全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

为此,客运段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段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为副组长,各有关业务科室、车队、车间、中心组成的段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委会,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支持保证、工会宣传发动、团委牵头协调,主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检查、考核、奖励机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楚、逐级负责,从而为练兵比武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在段全体职工中,通过板报、讨论等形式加以广泛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练兵比武的重要意义,促使职工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职工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练兵比武提高职工素质不是一日而就的工作,需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客运段二四年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⒈全员岗位练兵阶段

客运段把练兵比武活动融入到正常的生产活动中,针对安全隐患、三长联检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车班、班组、工会小组、团支部的作用,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岗位练兵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春运、署运、防洪、军运、旅游黄金周等,在演练内容、时间安排上,本着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原则开展技术练兵。其次,充分发挥段三级教育网络作用,加强日常岗位技能培训。如车队加强落实“三长联检机制”,利用出乘、退乘专项进行现场实作演练。这样一来,职工业务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⒉技术比武阶段

广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为青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年上半年,我们按计划开展了全段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工作。段青工技术比赛,分车队选拔赛和段级比赛两项。内容包括理论和实作两个部分,以实作表演赛为主,强化应急处理和岗位技能现场展示。根据得分确定名次后,我们再将参赛人员召集在一起,请出题人就正确答案与选手进行互动交流,促使活动收到实效,这也是此次比武与往年最大的不同。针对青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段团委将学技练功活动与班组、车队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生产中用什么,就学什么,就比什么;安全工作的薄弱点是什么,就练什么,就赛什么,青工劳动技能缺什么,就补什么。今年七月份,针对列车长的岗位技能要求,段团委重点组织了列车长的岗位练兵,共有个车队的名选手参赛,有效促进了青年列车长的学习热情和岗位技能的提高。同时从中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客运段参加了局级列车长客运业务技术比武,获得了一等奖。此次技术比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以人为本、旅客至上、质量兴段、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增强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标准化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创新为重点,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诚于企业的技术人才,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做贡献。为真正达到技术比武活动的目的,我段在吸收传统技术比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以调动职工的学习热情为宗旨,思想创新,方法不拘一格,各车队结合本队人员素质、工种数目以及实际技能掌握等情况,纷纷出台针对性强的技术比武方案,做到技术比武活动“五结合”,即:各车队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与段技术比武决赛相结合;技术比武活动与促进“对标”工作相结合;技术比武活动与总结推广职工先进相结合;技术比武活动中,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⒊总结、表彰、选拔阶段

只有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并对活动中的优秀人才加以表彰才能不断调动职工练兵习武的积极性。因此,客运段根据技术比武的结果,对获得比赛前三名的优胜者;对日常练兵比武高度重视,组织有力的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对上一阶段的工作予以分析、加以解决,为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做好准备,并选拔技术比武中涌现出的典型,参加更高一级别的比赛。

三、存在的问题和练兵比武活动的发展方向版权所有!

客运段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职工中仍存在对业务理论知识和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重视不足的问题,即重技术,而忽视业务理论和政治学习。

武术活动总结篇(2)

统计指标是说明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是反映体育产业这一特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整体。作为国粹的中国武术,随着武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武术产业市场化得到了拓展,武术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河南省表现非常突出。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研究和武术产业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评价武术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增长的速度和所占比例,为了更好地促进武术产业的发展,本文大胆地提出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关于此研究,目前尚未看到。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研究是我国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点。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本文拟对建立我国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进行探讨。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我国体育产业和武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现行的国情出发,分析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对象、范围和指标体系,在吸收和借鉴其他产业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建立我国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初步建立结构框架,旨在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在阅读文献资料和进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类比、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文献资料和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参照社会和经济统计的国际惯例,对建立的统计指标进行反复论证,然后概括得出结论。

二、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现状

1.关于体育产业的几种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产业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多种学说。有学者认为:体育产业是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部门的总和,其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务和劳务产品;其基本行业部门包括了健身娱乐业、竞技观赏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业、体育广告业、体育饮品业等。有学者把体育产业界定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还有的学者提出了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中可进入市场并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总和。有学者认为将体育产业定义为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和劳务的经济活动总和是符合现有理论规定性的。

2.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范围与对象

国家体育总局及有关研究部门一致认为,我国的体育产业是由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及体办产业构成。本体产业是指那些以体育资源为开发基础直接进行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体育的相关产业是指那些以体育娱乐为载体向消费者间接提供各种用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这些产业现在不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控制下发展,因此称它为相关产业,体办产业是指体育行政部门或单位利用某些体育资源为弥补经费不足所进行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范围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办产业。根据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理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统计对象是体育产品,通过从事体育生产的单位和组织统计所得。

三、几个与武术产业有关的概念

1.武术经济

“武术经济”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98年武术经济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给“武术经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已经确定了“武术经济”是一个上位概念。这种提法是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体育经济”等名词的“移植”,旨在涵概与武术产业相关的所有经济问题。

2.武术产业

“武术产业”不仅包括武术经营活动,还包括与武术直接有关的一切经营和生产活动。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的角度对武术产业体系做了4种分类(见表1),武术产业化分类(见表2)。

3.武术产品

“武术产品”包括精神的(健身娱乐、观赏表演、阅读武侠小说、观赏武打影视等)和物质的(武术场地、服装、器材、武术固定资产等)两大类,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作为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来体现其价值,武术商品除了实物性商品外,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方面的服务。最常见的是票房收入,另外还有电视转播、广告、技术、场地使用及信息咨询等费用。从本质看,就是利用武术经济资源为人们身心健康服务,这个交换的全过程就是武术的商业化。

4.武术市场

198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把包括中国武术协会在内的6个单项协会实体化,允许其经营开发,可以搞经济实体。“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开发武术市场战略的实施。

四、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范围与对象

武术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武术产业的统计范围既要在体育产业统计的范围内,又要与武术产业的体系分类相一致。由于以上三种分类方法的不同,使武术产业统计范围与对象上出现了复杂性,如何有效地确定武术产业统计的范围,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人就以上两种分类的方法,结合国民经济分类,在依据产业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界定武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武术产业统计的范围、对象。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分析,再结合表1(武术产业体系分类情况)、表2(武术产业化分类表),对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范围进行分析,排除不合理或重复的内容,从而得出合理有效的统计范围。当然,体育产业的分类方法也适合武术产业的分类,即武术产业也可分成武术本体产业、武术延伸产业和武办产业(武术组织或单位创办产业))。尽管武术相关产业不应在武术产业的统计范围,但它也是武术产业分类中的重要部分,只是在国民经济统计方面来讲,归属其他相关产业的统计范围,为了避免统计重复,不列在武术产业统计范围内。

表1和表2的武术产业分类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在武术本体产业和武术相关产业内,并与其包括的内容有相当的同一性,通过分析甄别后,重新划分我国武术产业的统计范围(见表3)。

武术产业统计的对象是从事武术服务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和非营利机构,主要有三类单位:第一类是国家财政拨款建立和维持的武术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这类武术机构也开展了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其中经营管理较好的已不需要国家财政拨付经费,不再“吃皇粮”,而靠自己经营收入来维持简单再生产甚至扩大再生产。第二类是由各类投资者投资经营的营利性武术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这类武术产业经营单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营品种不断增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第三类是非营利性民间武术组织,包括各类武术社团组织、各级各类武术协会、武术基金会、非营利性的武术俱乐部、社区武术组织、企业及事业单位内部的福利性武术组织和武术服务设施。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规定:计算国民生产各部门的增加值,“原则上应属于同一经济活动。如工业企业附属的服务业、学校、医院等,就应单独计算其增加值”。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武术产业产值的计算。第一,宾馆、酒店、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及企事业单位中的武术场馆设施服务的产出,从理论上讲应统计入武术产业的产值,不计入主业之中。第二,武术生产经营单位下属的招待所、商店、工厂、餐厅等非武术产业的产值,也不应计入武术产业,而应计入同类产业内。但是,如果在实践上收入、支出等财务统计资料难以分开,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可以不分别计算,而计入主业之中。这样,在前一种情况下,武术产业统计产值略小于实际产值;在后一种情况下,武术产业统计产值略大于实际产值,这个出入在统计上是无法避免的。

五、我国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整体。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我们依据产业统计指标设计的全面性、通用性、准确性、长期性等原则,依据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产业部门统计体系经验的基础上,把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从体育产业统计体系中合理的分化出来,初步设计了我国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我们认为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型指标和实物型指标。价值型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见图)。总量指标包括:武术生产总值,即我国常住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生产的全部武术产品价值总和。构成武术生产总值的公式如下:武术生产总值=物质消耗总量+活劳动投入+利润应缴的税金。

武术生产总值包括入场费、会员费、广告及赞助、培训费、转会费、武术经纪人的佣金,武术用品制造批发及零售和其他营业收入。武术生产增加值:指武术生产单位的全部武术用品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而得。武术生产净产值:指武术生产单位新创造武术产品的总量。武术生产净产值公式如下:武术生产净产值=武术生产总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

武术产品成本:武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投入的全部劳动量,即物质消耗总量+活劳动投入。武术总消费:指当期最终武术产品中由于非生产过程当期消耗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武术需求。武术总积累:武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当期增加量。武术净积累计算公式如下:武术净积累=武术总积累-固定资产折旧。

武术产业结构统计指标包括:总投入结构、总产出结构、武术产业结构系数、武术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武术产业感应度系数。总投入结构指从武术生产过程中全投入所要考察的结构比例关系,它包括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和最初投入系数。中间投入结构系数指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劳动对象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最初投入系数指武术生产中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武术产业结构系数指武术产业部门生产产出的数量在全民经济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武术产业结构系数等于武术产业总产值A国民经济总产值。武术产业影响力系数:武术产业生产活动影响其他产业部门的程度。武术产业感应度系数,武术产业生产活动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程度。

六、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基本方法

我国武术产业的统计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为主,会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前我国统计工作“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营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我国武术产业统计将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不隶属于体委系统的武术健身娱乐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体委系统管理的武术产业门类则采用普查的方法。结合我国当前武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现阶段武术产业统计的基本方法有普查、定期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估算等相结合。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国家体育总局及有关研究部门一致认为,我国的体育产业是由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及体办产业构成。武术产业也可以分武术本体产业、武术相关产业和武办产业(武术机构、组织或单位创办产业),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对象是武术产业,但必须通过从事武术生产的单位和组织统计武术产品的产出。我国武术产业统计的范围只限于本体产业,其中武术用品制造业和武术用品销售业已在国家统计局的产业统计范围。相关产业的统计是我国不同产业在统计中均存在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相关产业的统计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讨。武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武术产业总量指标和武术产业结构指标。我国武术产业指标包括价值型指标和实物型指标。我国武术产业统计方法有普查、定期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估算等相结合。

2.建议

我国武术产业统计必须努力与国民经济统计接轨。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使武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产业统计可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核算在武术产业值之内,而不对其做专门统计。武术产业统计方法宜采用调查与重点调查为主,普查为辅的方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武术产业基本单位名录确定抽样框,在抽样框范围内依据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朝鲜:社会经济统计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林显鹏: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4):1~5

[4]黄圣方金开云史青春等: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1~5

[5]唐文兵刘同为:武术产业开发的理论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6):25~27

[6]秦延河傅振磊:试论武术产业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3):19~21

[7]赵炳璞蔡俊五李力研等: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4):1~7

[8]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体育文史, 1999(2)

[9]张岩:略论体育产业范畴[J].体育科学,1993,13(6):5~7

[10]丛湖平:体育产业若干界说的辨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2~4

[11]韩新君周红波王爱国: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中三个法律问题 [J].体育文史,2001(2):14~15

武术活动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工会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不仅是一次思想、作风和技术的交流,也是一次职工精神风貌、技术水平和意志品质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进一步引导和深化广大职工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总动员。工会在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时,首先要确立好比武的原则,活动开展的具体步骤,做好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以对未来更好地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原则

工会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要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原则进行。对于企业和个人,都要实现“双赢”。

1.要本着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原则开展活动

工会开展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不断提高劳动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工会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制定奖励措施,用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职工。其次,还应该注重提高职工的团体协作精神,有意识的准备一些需要团体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提高个人的团体合作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最后,一定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以比武促进练兵,以练兵为主,在全体职工中形成人人学,岗岗练,层层赛的学技术比技能氛围。

2.要本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开展活动

企业职工收入的增加来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则来自每一位职工辛勤的工作,企业这一个大集体跟职工的个人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是集体利益要重视和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要坚持立足企业,服务经济建设全局,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其次,要坚持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比武活动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与职工技术等级认定、工资奖金分配相结合,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

二、确立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方案

在确定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原则之后,要制定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具体方案,以确保活动开展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1.要确立好练兵比武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工会要加强对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本着多方配合、共同参与的原则开展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地组织职工进行赛前培训,赛前练兵,训练业务技能以及推进练兵比武活动具体实施措施,扎实做好比武的组织领导,使活动开展进行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效。

2.要确定好练兵比武活动推进的实施步骤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动员、组织准备阶段。要做好这个阶段活动的宣传组织工作,鼓励更多的职工踊跃参与活动。通过公告栏、悬挂条幅、标语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好思想发动,统一认识,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大意义,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练兵比武、个个争当技术尖子”的良好氛围。二是岗位练兵、技能比武阶段。 要确定好岗位练兵时间和基层选拔推荐时间。各车间单位、系统行业开展广泛的基层练兵活动,比产量、比质量、比技术,经过岗位技术练兵进行选拔,组成代表队,参加各项目的复赛和决赛。三是检查考核、总结表彰阶段。工会要加强练兵比武活动的过程管理,制定活动落实考核制度,对练兵比武各环节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以检验开展活动的扎实性。要确立好技术比武活动的总结表彰时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3.确定活动范围和参赛对象

在企业内,已经建成投产和运营的单位均可组队参加比赛,参赛对象必须是企业内办理合同用工手续的职工,参赛对象的技术等级可以不限。

4.确立比武项目和比赛的方法

可根据职工的不同岗位要求,确立好项目的个数。将比赛分为理论和技能两类,重视职工理论和技能两方面的同时提高。要确立好比赛的规程和评分的标准,以及有关试题和评判员。由各岗位根据比赛项目和要求,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组织职工进行比赛。相关行业协会在各基层企业进行选拔赛的基础上,组织代表队参赛。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参照各工种的初级工标准,决赛参照各工种的中级工标准,直接进入决赛,决赛参照高级工标准。理论和实操两科评定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竞赛排名按理论、实操分别占总分的40%和60%的综合总分由高向低排定名次,若总分相同,以实操成绩高者为先,再按预赛成绩前几名进入决赛。

5.要确立好比赛的奖励制度

对于获得比赛各项目和工种比赛前几名的优胜者,要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突出者可授予“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称号。对属于社会化鉴定工种的比赛项目,达到同等级别职业技术标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成绩均合格的职工,应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相应工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资格证书》。对于在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以及组织工作突出的企业,应该授予团体优胜奖和组织奖。

6.要做好比武活动后的总结工作

只有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对活动中的优秀人才加以表彰,才能不断调动职工练兵习武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做好比武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对于每一次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取得的进步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该予以纠正和改进。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工会组织一定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引导,加强全员性的岗位技能练赛模式,从理论性、单一性向针对性、综合性转型,努力培养职工的实战能力。

三、关于未来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要求

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工会要建立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长效机制,增加企业发展的活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进一步认识提高建设高技能职工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逐步认识到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企业今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职工技术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将严重地阻碍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的素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工会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就是要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工会组织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积极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2.要把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相结合,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热潮

广大职工是企业安全生产和加快发展的根本力量。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管理方法的应用,对职工队伍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培训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对于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是职工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要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引导职工通过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动员和教育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为企业奉献自己光和热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从而逐步在职工中树立“让学习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风气”和“我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理念。工会组织还要认真总结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经验,进一步拓宽工作新思路,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向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多个领域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相结合,在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实现职工从“要我学技术”到“我要学技术”的思想转型,动员并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竞赛中去,不断提高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协作能力,把学习成果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能力,促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与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取得切实的成效。

3.要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开展

随着新一轮改革步伐的加快,外部竞争环境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技能过硬,善学习、会创新的专业队伍的重要性。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紧迫感,还要具备承担企业快速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责任。工会组织一定要切实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与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实效相结合,与发挥服务经济发展作用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职工素质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确保考核激励制度的有效落实。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要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职工的待遇与工作业绩相联系,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要加强培养使用,在技能鉴定、评先树优上,按程序优先推荐。要完善以创新创效为主题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的比赛,使大家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奋发学习,迎头赶上。要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凡在企业以及上级的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选手,都要进行表彰,授予“技术标兵”、“岗位能手”和“业务能手”等称号,还要为他们积极争取机会,进行技能等级和技术等级资格申报和鉴定,建立和完善技术人才档案,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工会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是个人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需要。岗位标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工会的精心组织和策划,更离不开各位职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认识到技术活动比武的重要意义,才能使技术比武活动顺利地开展,才能使职工不断地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才能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武术活动总结篇(4)

第1章 前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提高明显,这不仅使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渐的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而提高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显然成为中国各相关部门不得不迫切解决的新任务。因此本文的宗旨就是通过对影响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武术锻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对老年人的武术锻炼进一步提出参考建议。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预计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的关心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老年人生活与健康的质量,所以提高老年人生活与健康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的人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定为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本文把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武术锻炼的现状调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运城市盐湖区城区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访谈法

2.2.3问卷调查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运城市盐湖区老年人武术锻炼的背景及现状

3.1.1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动机主要有强身健体、促进交往、娱乐消遣、个人爱好。运城市盐湖区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动机中,强身健体是绝大多数武术健身者的首要动机,占调查人数的65%。说明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对长寿达成了一种共识。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参加武术锻炼,这部分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20%。还有一部分人参加武术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际交往,扩大交际圈,这部分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10%。还有一部分人参加武术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这部分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5%。

3.1.2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

在被调查者当中,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居民当中,女性55人,占总人数的61.1%;男性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9%。运城市盐湖区城区参加社区武术锻炼的居民当中,女性的数量要多于男性,通过访谈了解到,所占比例最高的为60到70岁的女性。这部分人群大多空闲时间较多,有着较高的健身娱乐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要求,其次为70到80岁的老年人,他们大多退休,有着充足的休闲健身娱乐时间,同时也对健康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

3.1.3武术锻炼的项目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太极拳、太极扇在运城市盐湖区老年人中普及的程度比较高,深受广大老年人喜爱,这部分人占85%。五禽戏列第2位,约占9%其他武术项目约占6%,其中包括传统拳种:形意拳、通背拳等。从总体上来看,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行为方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3.1.4武术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从锻炼的次数方面来看,选择每周锻炼3到4次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量的70%,其次是锻炼次数达到5次以上的占12%。每周锻炼1到2次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选择从不参加武术锻炼人数占调查总量的8%。从每次参加武术锻炼活动的时间来看,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到一小时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量的65%,其次是锻炼不到半个小时的,占调查总量的20%,锻炼一个小时到二个小时的占调查总量的15%。

3.2老年人武术锻炼的影响因素

3.2.1场地设施

调查结果表明,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的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这些地方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还有一部分人在收费的体育场所进行武术锻炼。

3.2.2缺乏专门的指导

对于每一个欲投身身体锻炼的老年人来说,都会面临着一个练什么,怎样练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对武术锻炼的参与意识。

3.2.3支配的时间

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认为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是十分重要的,有些老年人要承担一定量的家务活动,但他们能处理好锻炼与家务的矛盾,合理安排时间,以便使每天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参加武术锻炼活动。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运城市老年人对武术锻炼活动有着较强的参与意识,经常性的参加武术锻炼活动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把增强体质作为参加武术锻炼的首选目的。本次调查充分地说明武术锻炼已经成为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

4.1.1 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动机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有一部分人是增加社会交往而参加武术锻炼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武术爱好者。

4.1.2 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喜爱在免费、宽敞、就近的健身场所进行武术锻炼,这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1.3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太极拳、太极扇在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中普及的程度比较高,深受老年人的喜欢。说明老年人中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占绝大多数,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老年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1.4 健康问题是影响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首要因素。尽量克服由于角色变换所带来的失落与孤寂感是促使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积极因素。与同往人员关系的好坏,也是老年人参加武术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2 建议

4.2.1 要重视和加强老年人武术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尤其是在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要更好地充分发挥在组织、管理上的作用,促进本辖区范围内的老年人能更好的进行武术锻炼。

4.2.2 要能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在对老年人积极宣传武术锻炼好处的同时,对武术锻炼的科学方法、手段的宣传推广应加大力度,使老年人武术锻炼的健身意识得到提高。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城市老年人武术锻炼的意识。

武术活动总结篇(5)

一、舞蹈与武术的起源

舞蹈与武术都是在人类生活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它们都是以身体语言表现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武术动作来源于战争,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

(一)舞蹈来源于生活

舞蹈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的创作产生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舞蹈编导们必须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认真体味、感悟人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理解人们的真实心理情感,才能揣摩出人们的真实感受,并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分析总结提炼,进而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舞蹈作品是人们现实生活与情感融合升华的产物,舞蹈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肢体表现,情感有时快乐,有时伤感,可以愉悦,也可以沉闷,舞蹈动作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舞蹈来源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每个舞蹈作品都反映了一段情节,都告诉人们一个动人的故事。

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舞蹈动作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原型,它是艺术家精心创作出的作品,它浓缩了生活,升华了情感,删除了生活动作的随意与杂乱,摆脱了生活中的应用性,对形体动作进行了艺术化,形成了系统的舞蹈动作语言,这些舞蹈语言在不同民族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进而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特性。

(二)武术来源于战争

武术来源于战争,武术动作的创作发展是与战争紧密联系、相伴而生的,武术动作中的手、眼、身法、步法等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与豺狼野豹进行争斗,利用拳打、脚踢,或者木棍、石头等器械攻击对方,逐渐形成了拳法、脚法、击法、刺法等攻击方式,并且人们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久而久之形成了攻防击刺的姿态与动作,便是后来武术动作的萌芽状态。随后,人类在闲暇时间不断地进行模仿练习,不断地总结记录积累有用动作,这些动作都在实际斗争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摸索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武术动作。这些武术动作是人类生活斗争的升华,是人类斗争及生产劳动的结晶。

二、舞蹈与武术的动作特点

舞蹈动作追求姿态优美,武术动作要具备技击功能。为提高舞蹈艺术节目的观赏性,在舞蹈项目中穿插些武术动作是可以的,但在武术项目中添加舞蹈动作就不合时宜。因此,攻防技击意识是区别武术与舞蹈的主要标杆,也是这两者最显著的文化差异。

(一)舞蹈讲究优美

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摸索提炼出来的,但提炼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生活姿态的美化、优化及韵律化。舞蹈动作姿态优美度与生活中的美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生活中生动、丰富的美丽姿态,就不会有舞蹈形象的优美。美的舞蹈动作是舞蹈编导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发掘、加工的作品。

虽然舞蹈与武术均是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门艺术,但在舞蹈项目中,首先讲究的就是美,它是通过舞者的造型、剧目的情节引导人们对生活美的想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从美的角度编排舞蹈动作,用人的肢体语言体味美的意境。虽然可能在舞蹈中存在武术动作,但舞蹈中的武术动作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舞蹈的另一种美而被强加入的,是以烘托气氛为目的的行为。

(二)武术注重技击

武术十分注重攻防技击性,但攻防技击意识并非武术项目所特有,很多民族都有各自的技击术,都具有技击性,但唯独中国武术能够将暴力、血腥的技击术演变发展成为技击艺术。这是因为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对艺术有着不尽的追求与向往,但武术并未放弃技击的内涵,反而以更高的艺术境界来展现技击的意蕴。

“武”与“舞”均是武术运动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武术套路中采用“舞”的形式重现“武”技法,而武术技法又通过套路演练的形式得以提高与升华。近年来,武术套路中增加了一些体操、舞蹈的动作,没有任何攻防含义,缺乏技击性,与武术的基本功能毫不相干,武术动作过于舞蹈化受到武术界的强烈谴责。

结语

舞蹈与武术项目在运动表现形式上有些类似,两者在演练过程中均要求展现出较高的艺术表演技能和较强的韵律感,但武术中的“舞”与舞蹈项目中的“舞”是有本质区别的。武术中的每个动作都要与攻防技击紧密联系在一起,武术中的每招每式均应蕴含着攻防含义;武术套路中节奏停顿也要以攻防实战为原则。舞蹈中的“舞”是没有任何攻防技击含义的,而如果武术中的“舞”没有了攻防技击含义,那“舞”就不是“武”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术是不能缺少攻防技击内涵的。武术的本质特征在于攻防技击,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的本质功能有些变化,但武术的本质没有变,虽然武术中有表演的功能,但它不是舞蹈;虽然武术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但它不是内功养生;虽然武术中有娱乐的功能,但它不是纯娱乐节目。

武术本身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武术与舞蹈有着本质的差异。舞蹈可以定义为一种对生活比较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武术是对技击行为的一种再现形式。因此,攻防技击是中国武术项目演练时的基本因素,展现生活内涵是中国舞蹈演练时的基本因素,以上是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弄清了两者各自的本质特点,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舞蹈与武术项目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北达.武术舞蹈的本体特质与审美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

武术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49-03

1 前言

在社区体育发展进程中,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深受国民的喜欢,成为全民健身和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体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力度研究武术在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不但可以繁荣社区多元文化,增加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而且可以为武术的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武术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为大力推进武术运动的快速、全面发展、早日形成全民健身的大好局面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需要,共选取大同市内6个社区(龙园社区、凯德世家社区、柳港园社区、西花园社区、北辰西苑社区、桐城中央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文献检索了有关社区体育、武术、社区武术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依据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社区向居民随机发放110问卷,共计发放660份,回收621份,回收率为94.1%,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为94.7%。

2.2.3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大同市部分社区体育开展较好的社区,特别是武术开展比较活跃的凯德世家、龙园等社区,走访社区工作人员和健身参与者,为本研究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2.2.4 资料分析方法

对文献资料、调研数据、访谈的记录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编号、录入、归纳、整理、总结、分析,运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同市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

3.1.1 性别特征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588人中,能够经常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社区居民有229人,占总人数的38.9%;没有参加过武术健身活动的社区居民有359人,占61.1%。可见没有参加过武术健身活动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参加过武术健身的人,说明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锻炼的总体情况不理想。在参加武术健身的229人中,男性占了37.6%,女性占62.4%,男性参与武术健身的人数要少于女性,在没有参与过武术健身的359人中,男性占54.7%,女性占45.3%。

3.1.2 年龄特征

年龄结构是指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状况。任何群体中都是由不同年龄段的人员组成,是一个群体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不同年龄的参与者对社区武术的认识和需求也相应的不同。由表2可以看出,参加武术锻炼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跨度比较大,在35岁以下年龄段的青少年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相对最少,整体呈显老龄化趋势。

3.1.3 职业特征

大同市城市社区中参与武术健身活动的居民来至不同的职业。但是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离退休人员。分析表3,参与者的职业主要有离退休人员、企事业工作人员、公务员、服务人员、学生、其它等6个职业类别。其中离退休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43.9%,原因是离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他们的在逐渐增大,对身体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所以他们在空闲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企事业工作人员、公务员和服务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他们虽然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面临着繁重的各种工作压力,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现在学生不喜欢武术的原因是怕苦怕累,多数喜欢娱乐性比较强的现代体育。

3.2 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对待武术的态度调查

本研究对大同市社区居民对武术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因为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习惯,而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分析表4显示,大同市社区居民对于武术运动的态度,回答非常喜欢和喜欢的社区居民占大多数,所占比例为69.4%,而回答一般和不喜欢的居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居民还是非常喜欢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武术,但是参与武术健身活动的居民只有38.9%,参与率低,这说明还存在很大的客观原因在影响着居民体育选择。武术作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之一,发展和推广的潜力是很大的,相关部门和领导重视起来,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来规范和推进武术运动的科学化发展,营造武术锻炼的氛围,使武术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为提高居民健康体质服务。

3.3 大同市社区居民对武术功能的认识

分析表5可得,大同市社区居民既认识到了武术在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独特功能,同时也看到了武术在丰富人们的休闲文化生活、娱乐消遣、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强身健体、娱乐消遣和防身自卫分别排在前三,有多数的居民都认为武术具备以上功能。说明社区武术健身锻炼者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把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参与武术健身运动的主要目的。参与的人群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脱离了原有的社会交际圈,希望通过参与一些诸如武术之类体育活动,增加社会朋友交往、愉悦身心、充实闲暇时间。这说明大同市社区参与武术锻炼的绝大多数居民对武术的认识还是正确的,但要强调的是认识还不完整。

3.4 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项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保护、发展,现在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和种类,本研究根据武术的种类和大同地区开展较为普遍的项目,把武术运动分类如下:第一类:健身气功,包括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五禽戏;第二类:太极拳类,包括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太极刀、太极球);第三类:其它传统武术类项目;第四类:竞技类武术项目;第五类:对抗性武术项目,这样分类的目的是尽量避免相近项目相互之间的重合,又不会使各类项目分类过度细化而难以操作。分析表6可知,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锻炼的主要项目是太极拳类,其参与的社区居民较多,占调研总人数的47.9%;选择健身气功作为武术锻炼项目的社区居民占调研总人数的20.4%。从调查结果说明,健身气功和太极拳是社区居民从事武术锻炼的主要项目,而把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作为锻炼项目的居民很少。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动作柔和且缓慢,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适合老年人群体,另一面说明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在城市社区内开展和普及的比较广泛。

3.5 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武术活动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参与武术锻炼主要影响因素是受朋友和邻居影响。通过人际关系这种传播方式尽管比影视、媒体宣传报道传播范围较小、速度慢,但可信程度较高,能够相互吸引参与武术健身锻炼。个人对武术的爱好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多数男性从小就有习武情节,养成了习惯(见表7)。

3.6 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武术健身活动的场所选择

体育场地是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虽然武术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但是在一个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和环境里健身,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愉悦心情,同时提高体育健身的质量和效率,更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因此必须继续强化政府对发展、规划、管理社区体育事业、提高人民体质健康的政府行政职能,使其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为广大人民群众修建种类齐全的体育健身场所。调查显示,大部分社区居民主要是在就近的广场和公园进行锻炼,占61.1%,一方面是公共广场、公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好、交通便捷,另一方面是现在大多数的广场、公园都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所多数是收费场所,尽管环境、卫生、场地器材等各方面都比较好,但是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来说,每日花钱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条件,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选择在单位和小区的公共场地内参加武术健身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时选择武术项目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居民对武术运动还是比较喜欢的,认为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娱乐消遣和防身自卫的主要功能,参与武术健身活动的居民主要选择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类,女性要多于男性,并出现老龄化趋势,职业主要以离退休人员和企事业工作人员为主,选择在公园、广场等免费的公共地方,居民参与武术锻炼主要受朋友和邻居影响。

4.2 建议

4.2.1 学区社区联合,实现双赢互动

要充分利用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大同市业余体校教练员等武术骨干,建立学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机制,使城市社区成为武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改善城市社区中武术方面体育指导员的短缺局面,从而推动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4.2.2 丰富武术活动内容,使武术适合不同群体

针对当前社区武术健身锻炼者人群的老龄化问题,男女参与不平衡现象,使武术项目在社区发展多样化,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锻炼者的健身需求。拓宽武术宣传和普及的渠道,在社区中定期组织武术知识讲座、传统文化交流、节日表演等活动,从而吸引社区中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武术运动中来,这样既有利于项目的普及,更能够增强居民的身体健康。

4.2.3 加大对社区武术指导员的发掘和培养

一项活动开展的好坏,与组织者有很大关系。当前社区武术指导员短缺,成为武术组织和开展的瓶颈。所以要加大对社区武术骨干和武术爱好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社区武术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4.2.4 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开展对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虽然社区武术活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缺点。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其导向作用,促进社区体育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武术健身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益阳市社区体育中武术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13.

[2]蔡菁.论社区体育对武术人才资源的需求[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2-113.

武术活动总结篇(7)

武术谚语是谚语的一种,是习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流传已久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用简洁、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总结精辟的武术要领、传承宝贵的武术技巧,具有提高人们的武术意识、指导人们的习武实践、丰富人们的武术语言等作用。

1.武术谚语的产生与发展

武术谚语同其他语言一样,并不是某个天才或几个圣贤及武林高手独自创造的。它是广大习武者及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武术谚语的起源其确切年代虽不得而知,而我们推想其形成来源应与现代流行语同样。武术谚语的成立也是基于几代人选择、淘汰出来的隽语。起初,可能是一个或几个精于武术的人经过练武实践、观察、总结、归纳出几则习武方面的哲理。后来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在传诵中被人们不断修饰、凝练,之后可能渗透到生活中,以及其它谚语之中,也可能与其它谚语或语言形式结合,在根据武术要领改编而来,于是竞相引用,竞相传播,武术谚语遂以成立。

人们的认识,无论是对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等各方面,都是一步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武术谚语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发现了铁,与铁有关的武术谚语就被创造出来了,如“练武要起早,打铁要趁热”。后来人们在铁的基础上,又炼出钢,钢比铁还硬,武术谚语也随着发展为“练功如打铁,百炼成纯钢”。

武术谚语的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的。从古至今,武术谚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日臻完善,然而其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还是在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过去的武术谚语大多数是在各个武术门派内部传诵,相互之间一般不交流,基本上是独立存在的。例如,有的门派倡导“要想功夫深,练拳先练筋”,而另一门派高呼“要想拳不空,练拳先练功”。这两句武术谚语实际上都是强调基本功在练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各门派之间互相不交流,因此各表述的语言都不一样。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武术门派之间增进交流,武术谚语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武术谚语的分类

2.1技击类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技击谚语是习武者不断从武术练习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指导武术训练的精练语言。如:“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拳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

2.2练法类

武术先辈们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不断积累、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的练武经验,这些武术谚语简洁又不失精要,使广大习武者掌握练武的要诀,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正确的练习。如:“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2.3养生类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在技击防身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养生史上拥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有关的武术谚语如:“常常练武术,不用上药铺。”“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打拳壮筋骨,踢腿活四肢。”“少时练得一身功,老来健壮少生病。”“药补不如食补,靠补不如练武。”“坚持练功,百病不生,中途歇功,百病丛生。”“拳后百步,精神爽砾。”“每天百步君须记,腰腿转动寿延年。”

2.4武德类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关的武术谚语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拳以德立,无德无拳。”“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行遍天下路,把势是一家。”

3.武术谚语的作用

3.1提高人们的武术意识

武术谚语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武术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种种现象,提高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有益的。当人们说“讲解千遍,不如喂手一遍”,“武功武功不练落空”等武术谚语时,就会对练武实践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如读到“习武有诀窍,勤奋第一条”,“欲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等武术谚语时,就会明白只有下苦功夫,才能练出高超的武艺来。丰富的武术谚语从武德、技艺、拳理、养生等各个方面给人们的思想以丰富的营养,给人们的思维以哲学的启发,从而更加明确为什么要练武,如何练武的问题,提高对中华武术的认识。

3.2指导人们的习武实践

武术谚语来源于人民大众的习武实践,经过概括、总结、升华后,再反过来给人们的习武实践活动以指导和启发。所以武术谚语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与口头上,而是可以变为真正实际行动,并加以指导。就是说人们在武德、技艺、功法、养生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武术谚语中得到启发、借鉴,使自己在以上几个方面少走弯路,做得更好。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刚练了几年武术,觉得自己有两下子,今天想同这个人比试,明天想同那个人过招,他的老师就可能对他讲“学武三年,天下去得;再练三年,寸步难行”,“天外有天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等武术谚语来教育他不要骄傲自满,不要逞强好胜。武术谚语在习武、健身等方面对人们的指导、启发应是参考性质的,不能故弄玄虚,夸大它的作用。运用武术谚语,要真正准确地领会每一条武术谚语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使其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3.3丰富人们的武术语言

武术谚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人民群众公认的语言精华,是汉语语言中极为鲜亮的闪光点。武术谚语除了在武术方面有说服力外,倘若恰当地引用日常生活中,作为说明某一事理的佐证,一定会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例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我们的前辈和老师就可能用这样的武术谚语来激励我们:“绳锯木头断,水滴石头穿”,“万事开头难,头三脚难踢”,“勤奋出才智,苦练出功夫”。武术谚语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4.武术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武占坤老师在《中华谚谣研究》一文中这样称赞谚语:“谚语是造化之神的双手,是智慧之神的双目,是民间语用美神头上的花环,是民族乡土文化天幕上的星斗。而汉语中的民谚总汇,则是我们炎黄子孙这条东方巨龙口中吞吐的文化星云。”由此可见,作为民间语用艺术火花、人类智慧结晶的谚语是人类真知卓识的凝练,是我们民族语言精凝而又慧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在金元上帝主宰沉浮的今天,人们往往用“含金量”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含金量最高的东西,要属于来源于人们各种社会实践的智慧经验升华所得的“真知卓识”了;在人类语言财富中,含金量最高的说法,要算来源于民族语用艺术智慧结晶所得“精凝”而又“慧美”的语言形式。一般说来,谚语恰恰是人类的真知卓识和民族语言精凝而又慧美的艺术表达,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恰切点上聚焦融合的产物,因而,它是具有双倍金价值、双重智慧美的现象。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反复检验所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用以记录和传授各种生活知识与经验教训的简洁工具。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授经验,谚语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俗语”,谚语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其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简练并富有意义的语句。这些谚语给现今的文化交流带来诸多的便利,使用它们可以使人了解很多习武的深奥道理与精义所在,更深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少时练的一身功,老来健壮少生病”、“酸多练,痛少练,麻不练”、“远用手,近用肘;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粘”、“打拳容易改拳难”、“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等武术谚语,像苍松翠柏一样,在广大习武人的口中四时不凋、八节常新地成活着,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与民族齐寿,共泥土同香。英谚也说:“时间消逝而谚语独存。”这千古不朽的常言,不值得我们去探讨吗?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武术谚语,在文化交流中如果能对它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地加以运用,会实现“信息传递速度快”、“语效好”、“信息接受的速度快”的表情达意的交际目的。

5.结语

武术谚语是谚语的一种,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汉语语言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我国历代武术家及人民群众练武、养生、授徒及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用精辟的语言指导人们做人、习武、传艺等,因此对习武者及武术爱好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武术活动总结篇(8)

一、建章立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2005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教授、市师专***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2006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2006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版权所有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武术活动总结篇(9)

从武术的实际出发,武术文化的整体结构应该包括武术(技术)、武学(技理与传统文化)、武道(哲学与人生)的三个递进层次的内容,师徒传承与武德,以及传承人之间构成的武术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用语。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传统形式的传播和信息等传统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二是文化空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共19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便有5种属于“文化空间”现象,如俄罗斯的塞梅斯基文化空间和口头文化。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把“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类别,并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从文化空间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空间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这些活动是有规律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活动场所。由于文化空间是新的概念与认识,在我国的文化保护中还没有被重视研究。

武术活动总结篇(10)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ur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martial arts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Gener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ster martial arts motivation, interests, attitudes, etc. Students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martial arts, made some of the better college students wushu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chool sports reform to giv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Chinese Wushu humble heart.

Keywords:Zhoukou Normal College;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martial arts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创造出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摔、打、踢、拿、击、劈、刺为主要方法的搏击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与中国哲学,兵法,传统美学,传统医学,宗教,艺术相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既能增进身心健康,又能防身自卫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从唐代武术就开始向表发展,宋代“杯酒释兵权”以后,宋代官方武举武学发展均受很大制约,武术逐渐武术套路表演的大发展时期[1]。从1992年为申办2000年奥运开始,国家意志把武术套路表演发展到了极致[2]。本文通过对周口师范学院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意识、动机、内容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因素,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给予一定的理论依据。加大宣传力度,为武术的大发展、大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周口师范学院普通大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情况,调查对象则是组织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教师和参与表演的普通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在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我国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网络资源上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对研究的问题通过邮件、问答或跟踪访问的形式进行了解、调查的方法,本文以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系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个人人脉基础上,由老师,同学协助,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当天发放当天收回,各院系发放50份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965%,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38%。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在研究过程中对所需的数据进行了摘取和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现状

2.1.1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参与武术表演的兴趣和频度

上一篇: 质量考核汇报材料 下一篇: 师范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