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8 11:15:49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1)

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真正发挥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思想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职能。现将我校少年宫创建以来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的原则,扎实推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县文明办、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乡村少年宫工作,了解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仔细询问少年宫各功能室的使用和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认真查阅了少年宫的制度、方案、计划、记录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针对少年宫的建设与少年宫领导小组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对我校的少年宫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少年宫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学校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来抓,切实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乡村少年宫氛围,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管理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顺利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切实加强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的领导,中都中心小学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吴瑞能(中都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教育)

副组长:邓建军(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主任

钟敏光(副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邱宏雄(工会主席),“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

成 员:丘锦雄 何永帧 何宜昌 刘梅芳李丽英 丘文贵

江晓红 林建凤 郑元菇 陈 慧 丘才珍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少先队队室,由林建凤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

少年宫的主人是农村未成年人,少年宫运行的组织主体是师资队伍。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挑选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1.教师辅导员队伍

音乐合唱—— 丘琴兰(本科学历)

鼓号队——陈慧(专科学历)林建凤(本科学历)

美术 ——林建凤(本科学历)

五枚拳——丘才珍(专科学历)

篮球 ——钟敏(专科学历)

乒乓球—— 钟晋连(专科学历) 何宜昌(专科学历)

羽毛球 ——郑元菇(专科学历) 刘梅芳(专科学历)

读书社 ——丘小青(专科学历) 丘锦雄(专科学历)

经典诵读——邓福招(专科学历) 彭玉平(本科学历)

书法——丘建湘(专科学历) 丘柏岳(专科学历)

科技制作 ——张毓春(中专学历)

图书阅览室——丘小青(专科学历)

器材室 —— 邱新贵(专科学历)

计算机室 —— 丘永保(专科学历)

2.校外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五枚拳辅导:丘金连 邱德光

(三)成立少年宫项目活动兴趣班。

我校结合农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科技制作、五枚拳、美术、书法、声乐器乐、体育、舞蹈、经典诵读等兴趣班,共11个活动项目。遵循自由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现在,每个兴趣班均有学员20多名。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少年宫管理规范化,活动实效化,资金管理科学化,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少年宫工作计划、少年宫项目活动方案和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少年宫辅导教师职责、少年宫协助辅导员职责、少年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少年宫财务管理制度、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少年宫辅导老师考勤制度、少年宫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现在,各种制度和规定已上墙。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一)积极完善少年宫设施建设。

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中,我校利用半年的时间,改造和修缮了闲置的办公室、场地,开辟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等活动室。除此之外,学校还按“一室多用”原则,把学校实验室作为少年宫的科普活动室,阶梯教室作为我校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室,把篮球场、操场作为五枚拳和体育兴趣活动场地,把梦想课程教室作为书法活动室。现有场地设施已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需要。

(二)为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活动,在上级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少年宫活动场地和师资建设。

1.活动场地建设:10万元

2.活动器材:5万元

3.校外辅导员聘请:2万元

4.其他费用:3万元

合计20万元。

四、结合中都特色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一)开展“五梅拳”活动

中都中心小学的“五梅拳”活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

在省市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学校每天大课间时间学生都在操场进行五梅拳的演练。为了更好传承五梅拳,乡村学校少年宫聘请五枚武术传承人到学校教授学生练习五枚拳。

(二)开展艺体活动

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开设学生感兴趣、家长多支持的兴趣班,增强趣味性,如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球类项目等,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三)读书、读经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读经典,读名著,提高学生素养。读名著主要面向3、4、5、6年级,《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入学学生,打下国学基础。

五、存在的困难

1.资金匮乏,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整体建设。

2.有专门特长的专职辅导员缺乏,局限了活动项目的开展。

3.少年宫活动场地有限,也局限部分活动项目的正常开展。

4.少年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六、今后的设想

1.完善少年宫管理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我校少年宫建设成少年儿童的活动乐园。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把我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 由于乡村少年宫活动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艺术类师资配备不足,我们将拓展师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退休老师、校外特长人员中聘请一些人员,充实少年宫辅导教师队伍。

4.根据我镇风俗文化特点,开设地方特色兴趣班“五枚拳兴趣班”。把我们家乡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2)

增加校内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是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两年来,南中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特别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利用中央专项公益金,为丰富广大农村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南中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为基本抓手,以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为示范引导,大力推动乡村少年宫建设。完善的活动场地,让学校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吸引了社会有志之士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推动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

二、政府和学校合力打造乡村少年宫的领导

乡村少年宫的成立不仅是一个学校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到整个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情。要确保把“乡村少年宫” 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文化活动开展的园地、城乡互动交流的天地、社会能力培养的基地。因此,镇政府党领导干部也参与管理,从而体现了政府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这让乡村少年宫在学校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南中于2010年成立的政府、中小学校相结合的乡村少年宫领导机构,现今成立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机构,不仅对乡村少年宫的管理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帮助学校开展更多的活动创新方式和方法。

三、完善的乡村少年宫管理制度

为了让乡村少年宫的各项工作都能实施到位,学校把所有的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在管理制度上主要分为:乡村少年宫管理员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职责、师资队伍情况、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名单及个人材料。还有乡村少年宫章程、乡村少年宫建设方案作保障,每一次活动期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都有具体的方案、计划、总结。对每一场所的器械使用、活动开展、考勤登记等情况都有记录归档,另外,包括所开展活动的经费发票及财务支出总表都一应俱全,这才是完善的“乡村少年宫”管理制度。

四、齐备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功能室

学校除了现有的室外场地外,还为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而建设的新型乡村少年宫功能室有: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电脑室、科技室。至今学校仍在陆续建设更多的功能室,来满足学生对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中,以此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对于功能室的使用,学校每一处都准备有使用登记表,做到使用有登记,责任分明。在运用乡村学校现有设施的条件下,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科技、体育、艺术等实践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建成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吸引力强的设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必将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快乐家园和成长乐园。

五、乡村少年宫活动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一)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歌咏、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球类、跳绳等体育活动,板鞋竞技、抛绣球等乡土文化特色活动,让农村孩子课余时间有地方去、有场所玩,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成立“乡村少年宫”为契机,实现资源的有效结合,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成果,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减少城乡差距。进而改善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使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五大功能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文体活动功能、城乡教育交流功能、社会能力培养功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功能。

二、基本原则:

1、公益性原则。坚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不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免费为全校未成年人提供场所和设施,免费施教。

2、基础性原则。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对全校广大未成年人进行艺术、体育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依托学校的原则。主要依托学校管理和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师资等资源,使现有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实现长效运行。

4、特色发展原则。健全完善各功能室,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特点,努力打造出特色项目和优秀品牌。

三、工作重点:

1、用好项目资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我校乡村少年宫各类活动场地及功能室的改建,不断夯实基础设施,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立足学校实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配足配齐乡村少年宫辅导员。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

并结合教师继续教育,扎实开展各类师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3、拓展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各类活动。乡村少年宫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项目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本地民俗。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4、加强检查指导,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加大对少年宫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考核,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学校在学期末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乡村少年宫在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育人功能,以建设“乡村少年宫”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宽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为全校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实行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制度化管理,明确各类辅导员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广大教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少年宫”的建设中来,努力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用好项目资金,完善房屋场地修缮。

认真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围绕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功用发挥,继续完善乡村少年宫的配套设施,确保各个活动场地、功能教室设施、器材均能较好地满足各项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依托项目、挖掘潜能,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用好国家支持资金,对部分学校功能室进行装修和改造,完成活动室内的电器以及门窗等设施设备的改造、加固和维修。

(三)配齐器材设施,满足活动需要。

目前,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一些活动室,并已发挥作用,但离少年宫活动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20xx年计划利用项目资金,完善以下设施设备。

1、美工室、体育室:主要有美术画架、工作台、武术剑等设备。

2、舞蹈室:包括腰鼓、舞蹈扇及其音响设备等。

3、音乐室:电钢琴、葫芦丝、竖笛等。

4、微机室:电脑、耳机等。

5、阅览、科普室:图书、模型等。

6、德育室:图书、光碟。

(四)建立健全少年宫教学管理制度。

1、教师工作制度:每位任课教师需认真撰写活动情况记载。上好每一节课辅导课,教学有计划、有进度、有主题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教学有质量,达到规定的课时与完成教学目标。认真制定活动评价方案,并按要求认真做好学生学年度考评工作。积极整理学生的作品、活动记录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年度调研制度:少年宫负责小组将加强对活动实施的指导与监控。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责任心、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采用随机听课等方式进行随机督查。同时少年宫负责小组还通过集中调研、检查资料、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每门课程每个年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调研结论,以学年为单位,对课程作出调整和完善。每学年召开一次活动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

3、课程资料管理制度:每学期结束,少年宫领导小组将课程活动中的记载,教师上课资料、活动记录、学生成绩、获奖情况等各类文本材料分类整理,一学期一整理,一学年一归档,归入学校档案室。

4、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在活动课程实施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与学生。

(五)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坚持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地民俗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提升美术、音乐、读书、电脑等兴趣小组活动成效,充分利用少年宫活动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广大未成年人是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1、读书活动。通过经典诵读、文学欣赏,把经典诵读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的突破口,继续坚持每天十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2、体育活动。开展排球、乒乓球、田径、中国象棋等传统体

育活动,结合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实现“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锻炼理念,立足于阳光体育运动,着眼于生命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阳光运动。继续开展每周四少年宫活动的篮球、乒乓球、田径、中国象棋等体育兴趣活动,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技能,提倡每个孩子要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音乐活动。开展合唱、舞蹈、电子琴器乐练习、腰鼓、鼓号队等兴趣活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如:舞蹈、合唱等活动,体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培养青少年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手工制作。开展绘画、书法(硬笔、软笔)、工艺制作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学生感受幸福、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5、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开展的“五爱”教育为主题,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大力推进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实践活动。

6、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锻炼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生活劳动技能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学校将结合“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内容适时举办展览、讲座、比赛、故事会、讲演会等多彩活动。

(六)配齐辅导员,提升队伍素质。

坚持校内聘请与校外聘请相结合,配齐辅导员队伍。安排校内有特长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主体;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做校外辅导员,弥补辅导员队伍的不足。按学年制定具体的辅导员队伍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切实开展培训工作。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支持教师“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辅导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落实辅导员差旅费和加班生活补助,提高辅导员教师的物质待遇。

(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督查考核。

加大对少年宫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考核,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确保乡少年宫建设有序规范、运转正常。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办宫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健全消防、安全用电等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无重大安全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建立专门的乡村少年宫档案,资料丰富详实,整理规范有序。将少年宫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做到活动方案、活动器材、辅导教师、活动内容、检查考核六落实。

五、活动时间安排:

1、每天上午早读时间7:20-7:50,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训练。

2、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组织学校大部分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4)

一、乡村少年宫以理念为先导、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能力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特色,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孩子创办。

二、在上级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宫方向,努力把乡村少年宫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年儿童教育阵地。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少年儿童,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培养和提高校内教师及校外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坚持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重,增强乡村少年宫对未成年人的感召力,成为未成年人的活动阵地。

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乡村少年宫要成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活动中心、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活动基地。

六、丰富全乡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未成年人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认真组织和举办各种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

二、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工作职责

一、乡村少年宫主任工作职责

乡村少年宫主任是本单位法人代表,是乡村少年宫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党组织的监督下,全面负责少年宫的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各部门的领导与协调,积极改革,勇于创新,科学管理,发挥机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把乡村少年宫建设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村民满意的文化中心。

2、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制定乡村少年宫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经常检查了解、分析、研究辅导员培训工作和阵地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统筹工作,注意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增强乡村少年宫对乡域内少年儿童的感召力,成为活跃少年儿童的阵地。

3、负责乡村少年宫的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指导工作,努力做到“知人善用”,依靠全体教职工办好乡村少年宫,注意培养骨干力量。

4、重视交流和学习,主动与其他乡村少年宫联系,学习兄弟单位办少年宫经验,用于指导本少年宫工作,加强教育研究,做好推动全乡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同时,加强与城区学校的联系,积极把本乡村少年宫开辟成城区学校的农村教育基地,作为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作为城区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的第二课堂。

5、团结群众,关心群众,发扬民主精神,倾听群众意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6、贯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原则,计划好财务开支,管理好乡村少年宫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7、自觉接受党支部、教代会的监督、评议,依靠工会搞好民主管理。

二、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工作职责

乡村少年宫副主任协助少年宫主任工作,全面完成少年宫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乡村少年宫主任制定、贯彻和落实少年宫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培训和阵地活动计划,做好学期和年终业务工作总结。

2、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兄弟乡村少年宫的教育经验,熟悉并掌握少年儿童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师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审查教师的学科计划和备课笔记,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3、建立特色班学员管理制度。负责报名、编班、考核、奖惩等工作,安排好特色班课程表和本乡村少年宫工作活动总表,并及时修正调整。

4、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教师的考核管理工作和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员的聘请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

5、加强同其他乡村少年宫的业务联系,利用节假日和中心活动,组织协调好少年宫内外的文艺、科技、美术等各种表演、竞赛及全乡性的大型活动。

6、不断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完善健全各种教学制度,逐步达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条例化、制度化。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总务主任后勤工作职责

1、协助乡村少年宫主任统一管理和合理使用全宫预算内外的一切经费,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正确编制预决算,及时向主任提出使用经费的建议和意见。

2、做好教学和全宫性活动的物资采购、后勤服务工作,为保证全宫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物质条件。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宫容面貌,统筹规划全宫室内外场地的使用和基本建设工作,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设备和器材,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加强乡村少年宫财产物资的管理,定期组织宫内财产和教具 的清查和登记工作,做到账物相符,杜绝漏洞,做到每学期核对一次。建立购置、领用、调拨、借用、保管、修理、报销、赔偿等制度。

四、乡村学校少年宫教师工作职责

(含校外辅导员、志愿者)

一、外聘教师工作职责

乡村少年宫是少年儿童的校内辅助教育机构,培养少年儿童对文学、艺术、科技和体育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乡村少年宫开展活动的总体规划,除本校教师任课外,不足的教师可以外聘,为了做好管理工作,特制定下列规定。

1、被聘教师一般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中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些学有专长、品德高尚的人员。

2、被聘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作风正派,事业心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3、被聘教师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

4、被聘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乡村少年宫各项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做到提前10分钟做准备,按时上、下课。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者,必须提前与服务学校联系,以便安排。

5、被聘教师上课必须精心指导学生,保持课堂整洁,注意爱护教学用品和公共设备。

6、被聘用教师一般情况下不给付工资,适当给予一些伙食和车旅费补助。如因教学需要,特殊人员也应发放劳务津贴。

7、被聘教师与本宫教师要团结合作,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搞好工作。

二、艺术类教师工作职责

1、艺术类教师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开展声乐、舞蹈、器乐、语言和形象表演等活动,组织各类特色班。

2、认真备课、讲课,合理制定教学进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组织、有制度搞好学员民主管理,注重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做到传艺育人,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4、按时并有质量地完成乡村少年宫的活动任务。在教学中把教学任务和特色活动合理结合,使更多的农村未成年人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遵守劳动纪律,讲究职业道德和师容教态,负责管理好教室卫生及学员的课间安全,建造良好整洁的教学环境,管理好所分管的教学设备、器材。

6、按时完成少年宫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五、乡村学校少年宫设备设施(财产财物)管理制度

一、财物管理制度

1、乡村少年宫是依托学校建设,由政府财政保障为主的农村少年儿童公益性活动阵地,全体工作人员要本着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艰苦朴素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勤俭办宫。

2、严格掌握经费开支,购物要有计划,经领导批准方可购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专款必须专用。

3、严格财经纪律,合理使用经费,鼓励节约办宫,多方式、多渠道筹资开展活动。

4、严格报销手续,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报销必须凭购物发票由经手人(证明人)签名,负责人批准方可报销。白纸发票和不合理的支出一律不得报销。

5、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发票、暂付款的使用和对现金、记帐、报表、核算等必须严格执行财会规定,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和漏洞。

6、实行民主理财。加强财务领导,宫主任亲自抓财务工作,会计每月结帐一次,定期公布账目,年终清账一次。

二、财产管理制度

1、乡村少年宫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主人翁思想,爱护宫内财物,管好宫内财物,反对一切损坏本宫利益的行为。

2、乡村少年宫所有财物均有专人保管,并建立进、销登记制度,每半年核查一次。

3、凡购进物品,必须先由总务验收,登记,统一进账后方可领用。领用人需本着节约的原则填写登记,反对大手大脚,反对化公为私。

4、总务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及时清点宫内财物,对宫内财物做到心中有数。对自然损坏和急需维修、添置的物件及时提出购置意见。

5、严格财产管理制度,宫内所有物品(包括各种乐器)未经领导批准一律不得外借。活动室、教室的钥匙一律不得转交他人,特殊情况,由商借单位出具介绍信,经领导批准签字后方可借用或租用,并按时交回,如有损坏或遗失应照价赔偿。

六、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场所安全保卫制度

1.教师负责教学时间(包括课前、课后和课间)教学场所的全程安全管理。

2.教师应加强与学员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掌握家长的通讯联系方式。

3、教师必须在所有学员安全离开教学活动区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并关好门窗后方能离开。

4.教师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学员外出活动,组织集体活动实行报批制度,并实行安全责任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5.门卫管理人员负责管理门前停车和师生进出,保证少年宫门前安全无事故。

7.所有教职员工,如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必须零时间报告,并进行恰当的处理,不得离开事发现场。

8.所有参加活动的学员必须由家长负责接送,并与少年宫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

七、乡村学校少年宫学员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遵守少年宫的纪律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讲究公共卫生环境,不乱丢纸屑、果皮,保管好墨汁、颜料。

3.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团结同学,关心他人。

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完成分配的值日任务。

5.学员须按照少年宫规定的学习、活动时间按时上课,不得迟到、缺席,因故不能参加,必须事先向辅导教师请假。

八、乡村少年宫特色班教学管理制度

一、教学准备

1、辅导员根据乡村少年宫的功能和建设基本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活动教学目标,认真制订授课计划。

2、遵循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原则,认真制订教案,并接受检查与指导。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4、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学内容有知识、有趣味、有技能技巧,而且是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内容。

二、教学活动

1、教与学活动,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2、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结合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传授正确的知识、先进的技术、科学的训练和技能技巧。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他们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三、教学要求

1、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

2、掌握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讲解、示范、操作水平。

3、语言准确、生动、规范、精练,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提倡用普通话讲课。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5)

一、常态长效,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一)网格包保不懈怠。继续按照《XX区2020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到包保社区网格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整治,进行文明创建宣传、不文明行为劝导,参与帮助包保社区网格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点位达标不反弹。继续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位标准(2020年版)》,对全区所有测评点位进行常态化包保,定期对包保点位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着手整改,建立点位包保常态长效机制,保证所有点位都有人问有人管,确保点位随时处于达标状态。

(三)志愿服务不打烊。由主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及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社会志愿者到城区主要干道、主要交通路口,配合各路段路口执勤交警,针对市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翻越栏杆,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行驶、逆行、乱穿马路、随意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四)宣传发动不停歇。区深文办督查组定期向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继续在“文明同行·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文字+短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曝光;区属各媒体平台持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八大类别进行宣传,保证宣传力度不减,深文热度不降,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

同时,将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四全五化六心”工作法,坚持构建全员参与体系、全域文明矩阵、全民创建网络、全时宣传格局,打造优良秩序;创新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法制化、智慧化管理,打造优美环境;优化交通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守护舌尖安全,挖掘XX元素,净化市场秩序,注重旅客体验,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认真总结,及时梳理,2020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资料汇编及工作亮点材料汇编已完成编制并如期报送。

二、稳扎稳打,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规范“文明村镇”创建,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年行动方案》《XX区2020年“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8+N”创建标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将文明村镇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丰富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截止2020年10月,共创建省级文明镇3个(其中板桥镇已申报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市级文明镇3个,区级文明镇2个,文明镇创建占比100%,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11个,区级文明村44个,文明村创建占比达88%,预计2020年底,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100%。

三、久久为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根据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对照省、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明确区级文明单位体系内容和标准,积极发动辖区内区级文明单位复查及各行各业单位申报,将辖区内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入区级文明单位创建。通过上报材料,初步筛选、考察走访、组织讨论、征求意见等环节复核评选出区级文明单位,把工作做实做细。截至目前,XX区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省文明单位5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6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区级文明单位30个。下一步按照工作部署,预计2020年11月完成复查考评工作,并将在年底进行表彰。

四、绵绵用力,认真做好文明家庭评选

(一)开展标准化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建设文明家庭出发,形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氛围。创新推出“五有”“6+N”标准化创建品牌,结合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发动全区家庭积极参与评选,2020年申报省级文明家庭 户,获评1户。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全国最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2户,区级文明家庭397户,镇(街)级文明家庭1500户。

(二)开展示范化创建。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培育良好家风等为目标。积极认真打造XX区大连路街道成都路社区和XX区板桥镇板桥村两个文明家庭示范点,目前已完成验收相关工作,并且稳步推进开展活动。

(三)开展成效化创建。一是榜样引领有示范,通过鼓励文明家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创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道德新风尚,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二是凝聚群众有突破。架起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建活动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便于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开展工作和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种互敬互爱、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居民对文明家庭参与率达90%以上,村(社区)综合满意率提升5各百分点,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文明进步的良好风貌;三是文明程度有提升。在创建过程中,以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目标,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社区文明成为一种常态,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动贡献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更加凝聚积极向上,文明进步和谐氛围。

五、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文明校园创建,我区各级文明校园共58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所(XX区第十三小学)、省级文明校园1所(xx航天中学)、市级文明校园15所、区级文明校园41所。

(一)强化领导。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五个纳入”,纳入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印发转发《xx区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贵州省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评估细则》等文件,确保目标任务、责任主体、项目经费、考核督促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指导各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两个体系(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贵州省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制定文明校园八标准(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德育体系、德育阵地、教师队伍、特色课程、活动文化、文明礼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师生的文明素质。

(三)强化教育。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通过设置永久性公益广告、经典朗诵作品征集、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彬彬有礼xx人。

(四)强化宣传。在聚焦XX、903频道等区属媒体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全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措施等,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区级先进评比,择优往市级,省级、部级报送,2020年共计表彰了区级“三好学生”1040名,优秀学生干部220名,先进班集体200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对广大师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强化管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督查,全面掌握各学校贯彻落实情况,在全区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目标管理考核中扣除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一定分值,并取消往上级报送文明校园的资格,督促学校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六、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一)制定实施方案。以中央、省、市有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实际制定《XX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展示阵地打造工作。

(二)整合阵地资源。认真学习借鉴赤水、清镇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内容、有工作资料)打造文明实践场所阵地,在50个社区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三)开展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义务宣讲、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群众喜乐闻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七、狠抓落实,不断强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少年宫24所。其中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6所,贵州省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7所、市级财政支持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10所,市、区财政支持的社区少年宫1所,实现全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受益学生30000余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场地落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全区共落实乡村少年宫专用多功能室300余间,落实室内活动面积6000多平方米,落实室外活动场地40000余平方米,所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均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用于科普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实验操作室、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室、电脑教室 、用于文艺训练、展演的文化艺术活动室等场地。

(二)抓设备落实。指导各项目实施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三)抓人员落实。在动员学校积极发展现有教师加入辅导员队伍,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的同时,鼓励各项目实施学校积极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先进人物、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至2名教师或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指导。目前,全区共有900余名中小学教师担任“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并吸纳“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15人,聘请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23人,并面向社会招募各个活动中所需要的志愿者30人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少年宫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四)抓活动落实。充分运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育人载体,在全区不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2020年9月,XX区承办“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举行“送一盏月亮给祖国”主题作品征集展,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作品150余幅,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乡村少年宫学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和寒暑假,开设“兴趣爱好班”、“四点半学校”、“特色活动课”等趣味性活动项目。航天小学本着“沐浴活动阳光、享受活动阳光、和谐健康成长”的办宫理念,开展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社会服务五大类活动,共设活动项目24个,十三小学在正常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项目的基础上,到裁缝店收集废旧布新开设布贴画活动项目等,XX二小少年宫注重寓教于乐,在美乐思维空间中开设科学类项目共计7个,包括声、光、电科学体验室、STEAM、机器人作坊,航模、校园电视台节目采编。

同时,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照“一宫一档”的要求,及时对各项活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使每项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详细记录,形成了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八、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本年度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常态长效化管理有差距。虽然已经部署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在动态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问题容易反弹,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6)

我校自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建项目以来,在各级领导下,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了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现将我校少年宫创建以来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我校十分重视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县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安排,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及部分教师为成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少年宫建设各项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少年宫的日常运营管理。学校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了工作人员的职责,科学设置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经典诵读等课程,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并按年度制订实施方案,与学校其他教学计划衔接配套。

二、制度完善,分工明确

学校建立健全了少年宫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活动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重大活动的安全预案和日常安全制度,确保活动场地防火防盗、器材使用安全。校内无重大安全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规范档案管理,对每个项目的活动器材名称及数量、活动项目及时间、辅导员队伍名单人数、活动小组学生名单人数、活动次数、考勤登记、财务帐本、制度规范等情况进行分册记录和归档。

某某学校少年宫所有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开展了小小模特秀、中国功夫、经典诵读、口风琴、篮球、棋类、书法、绘画、啦啦操、兵乓球、剪纸、电脑制作、合唱等多个兴趣班,选聘了一些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开展特长教育,针对每个学生制定最佳发展辅导方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特长性质的比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三、依托资源,改造整合

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坚持“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的原则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序的改造整合,充分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开辟室内外活动场所。

现各班装上了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设有音乐室、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舞蹈室、书法室、美术室、棋类室、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等专用教室,通过了规范化学校和办学水平评估的验收,基本具备实施乡村少年宫项目条件。

学校结合实际配备设备器材,并做到及时更新。配备合理实用,能满足学生需求。设立图书室,藏书丰富,做到及时更新、器材设施的使用、维修、更新情况进行规范管理,做到维修及时、保存完好、记录完备。

外聘某某书法协会的郭清福、民间艺人孟继成、退休教师邹志强担任少年宫的辅导员,为某某学校的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注入了艺术的活力。  

四、净化场地,美化环境

我校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自觉把乡村少年宫建设同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建整洁、文明、美观、舒适的育人环境。一是狠抓清洁卫生管理,坚持做好每周大扫除、天天小扫除和时常保洁工作;二是狠抓全体师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教职工会、周会、班会等时间,通过宣传教育、文明劝导、体验活动等方式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此,我校以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美化生态校园为主题,在绿化、美化上力求自然和谐。

为丰富“处处受感染”的育人范围,我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图书馆、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展播榜样、树立典型。校园各处,墙壁上悬挂这我们精心挑选的源远流长的古诗名词、寓言故事。我们在师生中广泛征集感恩格言。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格,完善了自我。

五、经费使用,公开透明

严格用好、管好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建立专帐,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合理使用修缮资金。修缮改造内容包括对原有场地设施进行更换门窗灯具、平整地面、粉刷墙壁、场地整修等硬件建设,不另外新建场所。合理配置装备器材,确保装备资金使用效率。无超范围配置器材、无超范围使用运转补助的现象。

六、运行良好,对外开放

学校的场地开放率高。每周一开放1小时,周末及寒暑假开放天数50%以上。覆盖面广。本校100%的学生参加兴趣课程,100%的学生参加1次以上的主题活动。免费向周边学校学生开放。满意度高。少年宫活动丰富了未成年人课余生活,促进了未成年人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发展了特长,在活动中逐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少年宫真正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

七、活动开展,卓有成效

每周的少年宫活动课,教师精心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周末的少年宫活动场所全天开放,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目前成功举办了书画比赛三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学校举办了学生的朗读比赛;举行了演讲比赛;元旦师生和家长的文艺汇演活动;所有相关人员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每次活动都设置了奖励方案,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次的活动,我们都会用美篇和公众号的方式积极宣传,有些宣传报道在文明某某、某某、某某信息网等媒体上发表了。并且活动报道同时转发家长群,让家长关注学校的活动,让家长感受一份孩子成长的喜悦。

八、存在问题,积极思考

1、专业特长老师的缺乏

在实际的开展活动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并不是这个专业的老师,我们是通过网络、视频、多媒体、微信、书籍、纸质材料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面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上,有部分老师显得并不十分专业和那么有经验。

2、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有部分学生在开始选定了自己的少年宫兴趣班时候,又要求更换自己的项目,“做事三分钟热度”,在最初的几节课没有融入到这个少年宫活动氛围里就产生抵触情绪,上课不积极,有个别学生还去其他少年宫活动项目场地看其他同学活动,进行批评教育后,此类现象已经杜绝,但仍有个别学生,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候,不听从老师指挥,消极态度面对。

3、不爱惜器材

有个别学生进行了少年宫活动,使用了器材,没有放在规定的器材地,跳绳,毽子堆放在地上没有及时清理,这样会缩短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

4、安全问题

    周末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学生往返安全存在隐患。

5、经费问题

     一年的活动经费无法满足少年宫的活动所需。比如学校的跑道目前还是水泥地的,如果是塑胶的就更好了。还有学校的功能教室的地面也是凹凸不平。学校的部分功能教室也是使用了多年的老教室,并且少部分的教室墙皮脱落,安全也存在隐患。

九、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多次组织开展少年宫活动会议,针对这些问题全校老师积极发言,各自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我校的一些改善措施:

1、组织老师进行专业培训

某某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要上晚自习,所以有的老师晚上在进行教学,针对这个情况,我校领导班子组织没有晚自习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特意请了当地的退休教师,“五老人员”对学校的职工进行书法,绘画,打鼓等方面的相应的培训,青年教师们积极性高,学起东西来快,在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面对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我校组织政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戒急”“戒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某项技能,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把自己努力发展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器材清理

学校已经配备了专门的摆放体育器材的架子等设施,会定期组织学生对器材室内的器材进行归类整理,对于个别不爱护器材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组织几个学生进行器材室的管理与监督。

十、满心期望,任重道远

1、由于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刚刚起步,很多方面尚无经验,希望能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活动,在辅导教师的专业上多给予指导和培训,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多引进一些专业的教师,使乡村少年宫的活动项目能够推陈出新,越办越好。

2、尽管困难再大,我校将尽力克服,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好,真正丰富农村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数的增加,资金短缺情况明显加强。为确保少年宫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恳求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帮助,加大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投入,把活动项目所需的设备配齐,解决活动项目中所需经费。

4、应多走出去看看,交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或者其他县市优秀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少年宫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得到更大的空间发展。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7)

(二)提高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承担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人员培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四)探索适合我县的宫颈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逐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宫颈癌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项目范围

为我县11个乡镇30~64岁农村妇女共12万人开展宫颈癌自愿检查工作。

三、项目内容

(一)延续“宫颈癌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检查;

2.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取材、涂片、固定、染色以及采用TBS描述性报告对宫颈细胞进行评价;

3.阴道镜检查:对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结果可疑者或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4.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流程详见附件2);

5.所有参加检查的对象均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人员培训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本项目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如项目工作计划、信息收集上报、质量控制及财务管理等)。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宫颈癌的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病理、临床检查方法、HPV检测及诊断标准等);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方法和要点、TBS分类方法、阴道镜等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诊断标准及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标准、检查报告和“宫颈癌检查登记表”填写要求;HPV检测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诊断标准及相关信息的报告填写等。

(三)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

卫生计生部门积极主动协调,发挥妇联等部门宣传组织动员的优势,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妇女主动接受宫颈癌检查。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相关政策和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医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向接受检查的妇女传播宫颈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并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14年9月-2015年3月。

四、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各项工作,特成立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1、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领导小组

(二)机构职责

1、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本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管指导,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有关经费,确定妇女“两癌”检查及确诊机构,建立转诊机制,组织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人员培训,对项目实施监督,定期向省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通报项目进展情况。技术指导组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和宫颈癌检查技术服务;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相关信息;开发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进行宫颈癌检查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做好阳性人员的随访。

2、妇幼保健站做好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咨询和宫颈癌检查技术服务;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项目相关数据信息;开展项目的监督指导及质量控制;阳性人员的进一步转诊检查、随访;协助做好确诊患者的救助工作。

3、各乡镇妇联、卫生院负责宣传动员、咨询、摸底调查;收集、汇总和上报项目相关数据信息;做好异常病例的动员、随访。

4、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检查出的可疑病例提供相应的便捷医疗服务,并将诊断结论及时反馈至转送病人的妇幼保健机构。

(三)机构和人员要求

1、承担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任务由县保健站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2、承担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任务的妇幼保健站已具备相应的诊治能力和仪器设备:

(1)实施单位用于体检的业务用房至少2间,每间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房间通风透气,采光良好;

(2)备有妇科检查床两张,内科检查床1张。为保护妇女个人隐私应备有屏风或窗帘等物品,两张检查床之间应备有隔离屏障;

(3)应做到一人一张臀部垫纸,所使用的检查消耗品应消毒无菌,检查室应定期消毒;

(4)由县妇幼保健站负责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染色及TBS描述性报告。

五、宫颈癌检查工作流程

(一)人群选择

全县在公安、妇联、计生、民政部门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的配合下,登记辖区内符合检查条件的适龄妇女,动员其检查并签署“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见附表2),组织安排受检对象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

(二)检查流程

1.卫生局指定县保健站对本地农村受检妇女进行妇科盆腔检查、阴道/宫颈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检查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的取材、涂片、固定,并填写相关个案登记表(附件3和附件4)。集中将固定好的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标本送至指定的县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染色及TBS描述性报告。

2.县人民院负责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染色及TBS描述性报告,出具宫颈细胞学检查报告单,并将所有报告单返回送检的县妇幼保健站。

县保健站工作人员将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填写在个案登记表,填写检查结果反馈卡(附件5),再由县保健站反馈至乡镇卫生院,由卫生院交受检对象;通知可疑和异常者到指定儋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镜检查。

3.县妇幼保健站负责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可疑或异常的妇女提供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阴道镜和病理检查所有结果在册登记,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县妇幼保健站,使其完成个案登记表相关内容的填写。再由县保健站反馈至乡镇卫生院,由卫生院交受检对象;并督促确诊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4.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可疑或确诊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访,并将追访结果记录在个案登记表内。

六、质量控制

(一)县卫生局定期对辖区内承担宫颈癌检查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质控,及时对检查质量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1.妇科质控:检查现场的消毒隔离状况,观察所有妇科检查人员的操作程序及卡册填写情况,现场复核当日5%-10%的检查妇女,诊断结果符合率达到80%;

2.可疑病例随访: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访,追访率达到90%;

3.数据质控:随机抽取上月1%-5%的各类表卡册进行检查及复核,错漏项小于5%,完整率要达到95%。

(二)信息收集和管理

承担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任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妥善保管个人检查资料,做好保密工作,并将宫颈癌检查数据按月度和季度分别报送县妇幼保健机构;县妇幼保健机构汇总后将月报、季度(附件8和附件9)和符合条件的结案个案表按时录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管理单位。

七、经费管理

(一)专项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受益妇女等情况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故意虚报有关数字和情况骗取专项补助资金,或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除责令改正、追回有关财政资金外,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对筛查出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其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对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要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救助。

八、督导评估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8)

 

汉唐时代,是中国古代乡里之制与聚落形态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从两汉时代的里聚合一到魏晋南北朝时代里与聚的分离,再到唐代的乡里合署与村落地位的确认,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结构,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中古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讨论汉唐村落形态,首先面临的是关于村落的发生问题。对此,日本学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其中,以宫崎市定、宫川尚志等学者的论述最具代表性。宫崎市定先生认为,自上古到现代,中国古代国家结构为都市国家,以大小城邑为地方社会集合体的基本构成,“聚落恰似一个个细胞,在一定面积的耕地中心,存在着细胞核似的城郭。城郭之内,被区分为数个区域,那就是里。不仅是工商业者,就连农民也居住在城内的里中。在汉代,根据城郭的大小、重要程度、里民人口的多寡等,分别定级为县、乡、亭”。他还认为,城内农民开始移居城外,乡制开始瓦解,“促使这种瓦解趋势进一步发展者,是汉代豪族势力的扩张。可能是一方面便利农耕的负郭、带郭之田都被有势力者所独占,贫民要想拥有自己的田地,就必须求之于遥远的地方;另一方面,豪族们在远距离的地方开拓庄园,招募劳动者,于是城内的农民渐渐脱出城外,前来居住应募。这里出现的就是另一种新形态的聚落——村(邨)”①。尽管学界对于宫崎市定的“都市国家说”争论颇大,但他提出的“村”是城郭之外的新兴聚落形态之说却被多数学者接受,此后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村落问题的研究也多以此为基点展开。宫川尚志提出:“在汉代,有不分都鄙每百户设里的制度。到唐代,虽然单位一样,但在城市与乡村分别称之为坊和村。这是城市和乡村分化在制度上的反映,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村是否就起源于远离中央政权的边鄙地区呢?”在经过一番分析讨论后,他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认为“总体来看,村庄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以及一般远离城市地区的实例较多”②。侯旭东先生对此说进行了修订,提出:“百姓生活的村落不仅见于边僻之地,城镇周围同样广泛存在……重要交通线附近亦广泛分布。”③这是正确的。但他只是较宫川尚志更强调了村落分布的广泛性,仍未脱出村落是新兴聚落形态这一范畴。

    源于宫崎市定先生的村落为城郭之外的新兴聚落形态说,有一个重要前提值得进一步讨论,这就是汉代里的设置问题。依宫崎市定先生之说,汉代的里设于城邑之中,城邑之外最初并无居民聚落,也就没有里的设置。但是,从文献资料,尤其是出土的考古文献资料看,并非如此。在两汉社会,虽然史籍与法律文书都以乡、里涵盖整个乡村社会,然而实际上除了政府法定的基层单位乡里之外,还存在着大小不一的自然村落,它们实际上是乡里之制的基础。这些村落,汉人称之为“聚”、“落”或“格”。《史记·五帝本纪》曰:“一年而所居成聚。”《说文解字》释“聚”曰:“聚,会也。从*,取声,邑落云聚。”段注云:“邑落,谓邑中村落。”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曰:“一年成落,三年成聚。”《广雅》曰:“落,谓村居也。”格,为汉人对村落的别称。《史记·酷吏列传》:“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垢购告言奸,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设督长也。”司马贞索隐:“伯言阡陌,格言村落,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

    汉代的聚落同乡里一样,也各有名号。如《论衡·书虚》所云:“天下郡国且百余,县邑出万。乡、亭、聚、里,皆有号名。”但聚一直不是政府认可的居民单位,在两汉行政政令中,很少看到聚的存在。也就是说,聚只是自然意义上的乡间聚落,不具备行政与法律意义,更不是基层编制单位。正因为此,在两汉文献中,才大量充斥着乡里的记载,而较少见到关于“聚”的文字。

既是自然聚落,汉代聚的规模大小不一,有时相差悬殊。有的聚可能只有三几户人家,如东汉南阳郡井水县的三户亭,就是在三户聚所设置的亭;也有的聚多达千余户居民,如西汉成帝即位后,封史丹为武阳侯,封地为“东海郯之武强聚,户千一百”。这样,有些大聚便可能成为县或乡的所在地。一聚之中,要依户数多少,划分为若干里,像武强聚,可能就要分成十余个里;也有极少数的甚小聚落,会若干聚合为一里,像三户聚这样的小聚落,便应如此。

①[日]宫崎市定:《关于中国聚落形体的变迁》,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三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1、23~24页。

②[日]宫川尚志:《六朝时代的村》,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8、79页。

③侯旭东:《北魏村落考》,载《何兹伞教授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需要指出的是,它们与里的设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聚与里是重合的。这些聚落既然错落参差,大小不一,而地方政府只能因地制宜,在现有的自然聚落基础上设置里的建置,除非一些大至数百户或小至三五户人家的特殊聚落,一般情况下,都是每个聚落设置一里,三十几户、四十几户以至百余户都可作为一里。史料记载与有关规定,均是举其成数而已。

    这样,也就出现了百家一里、五十家一里等不同的说法。但在实际的地方建制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了保持与规定的一致性,而硬性地将大小不一的自然聚落在行政关系上重新切割组合,对此,我们只须看一下关于里的具体记载便会一目了然。例如,《汉书·张安世传》记道:“(宣帝)遂下诏曰:‘其为故掖庭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这是三十户为一里者。《汉书·戾太子传》曰:“故皇太子谥日戾,置奉邑二百家……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这是二百家为一里者。又,邪里聚本身也表明两汉时代里与聚的合而为一,《续汉书·郡国志》所记历城之“巨里聚”其意当同于此。

    为张贺所置守冢三十户以及为戾太子所置奉邑二百家,尚是人为的编制,因此,虽然不合“百户为里”的说法,但初时还算规整,要经过若干年的变化后,才能呈现出里的本来的自然面貌。就现在材料看,最能反映两汉乡村社会中里的真实面貌的,还是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与《地域图》①,这是关于汉代里的规模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驻军图》,其上不仅标最小的里只有十二户人家,最大的里为一百零八户,现将图中可辨考清晰的里户数统计并

列为表1如下:

 

   

①  马王堆汉墓整理小组编:《古地图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第45页。

 

    由上述记载特别是《驻军图》所列里之分布及人户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自然聚落的里聚普遍存在于乡村社会,它们与各类城市相对应,共同构成了地方社会组织结构。既如此,为什么学术界仍流行着村落为城郭之外新兴聚落形态说呢?这是因为人们对村落的考察首先多着眼于其字面记载之由来。比如,要追寻《说文解字》中有无“村”字,要检索“村”字在正史中出现于何时,在笔记野史中出现于何时,等等。这样,自然会得出结论:《说文解字》中没有出现“村”字;关于“村”的最早的记载,正史是《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所载“村落齐整如一”,笔记野史中是《抱扑子·内篇》卷三《对俗》所引东汉陈寔《异闻记》“村口”一词。因此,“村落”也就出现于东汉,至六朝渐多。其实,从社会组织角度研究的村落是指与城邑相对应的一种聚落形态。就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而言,村落与城邑的区界点有三:其一,村落中的居民几乎完全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与农民家庭;其二,村落的规模明显小于城邑,并且以城邑为权力中心与经济中心;其三,村落无论大小,都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祭祀、信仰、宗法血缘以及其他组织体系,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也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村庄是一个社区,其特征是,农户聚集在一个紧凑的居住区内,与其他相似的单位隔开相当一段距离(在中国有些地区,农户散居,情况并非如此),它是一个由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组成的群体,具有其特定的名称,而且是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实上的社会单位。”①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9)

汉唐时代,是中国古代乡里之制与聚落形态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从两汉时代的里聚合一到魏晋南北朝时代里与聚的分离,再到唐代的乡里合署与村落地位的确认,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结构,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中古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讨论汉唐村落形态,首先面临的是关于村落的发生问题。对此,日本学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其中,以宫崎市定、宫川尚志等学者的论述最具代表性。宫崎市定先生认为,自上古到现代,中国古代国家结构为都市国家,以大小城邑为地方社会集合体的基本构成,“聚落恰似一个个细胞,在一定面积的耕地中心,存在着细胞核似的城郭。城郭之内,被区分为数个区域,那就是里。不仅是工商业者,就连农民也居住在城内的里中。在汉代,根据城郭的大小、重要程度、里民人口的多寡等,分别定级为县、乡、亭”。他还认为,城内农民开始移居城外,乡制开始瓦解,“促使这种瓦解趋势进一步发展者,是汉代豪族势力的扩张。可能是一方面便利农耕的负郭、带郭之田都被有势力者所独占,贫民要想拥有自己的田地,就必须求之于遥远的地方;另一方面,豪族们在远距离的地方开拓庄园,招募劳动者,于是城内的农民渐渐脱出城外,前来居住应募。这里出现的就是另一种新形态的聚落——村(邨)”①。尽管学界对于宫崎市定的“都市国家说”争论颇大,但他提出的“村”是城郭之外的新兴聚落形态之说却被多数学者接受,此后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村落问题的研究也多以此为基点展开。宫川尚志提出:“在汉代,有不分都鄙每百户设里的制度。到唐代,虽然单位一样,但在城市与乡村分别称之为坊和村。这是城市和乡村分化在制度上的反映,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村是否就起源于远离中央政权的边鄙地区呢?”在经过一番分析讨论后,他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认为“总体来看,村庄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以及一般远离城市地区的实例较多”②。侯旭东先生对此说进行了修订,提出:“百姓生活的村落不仅见于边僻之地,城镇周围同样广泛存在……重要交通线附近亦广泛分布。”③这是正确的。但他只是较宫川尚志更强调了村落分布的广泛性,仍未脱出村落是新兴聚落形态这一范畴。

源于宫崎市定先生的村落为城郭之外的新兴聚落形态说,有一个重要前提值得进一步讨论,这就是汉代里的设置问题。依宫崎市定先生之说,汉代的里设于城邑之中,城邑之外最初并无居民聚落,也就没有里的设置。但是,从文献资料,尤其是出土的考古文献资料看,并非如此。在两汉社会,虽然史籍与法律文书都以乡、里涵盖整个乡村社会,然而实际上除了政府法定的基层单位乡里之外,还存在着大小不一的自然村落,它们实际上是乡里之制的基础。这些村落,汉人称之为“聚”、“落”或“格”。《史记·五帝本纪》曰:“一年而所居成聚。”《说文解字》释“聚”曰:“聚,会也。从*,取声,邑落云聚。”段注云:“邑落,谓邑中村落。”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曰:“一年成落,三年成聚。”《广雅》曰:“落,谓村居也。”格,为汉人对村落的别称。《史记·酷吏列传》:“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垢购告言奸,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设督长也。”司马贞索隐:“伯言阡陌,格言村落,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

汉代的聚落同乡里一样,也各有名号。如《论衡·书虚》所云:“天下郡国且百余,县邑出万。乡、亭、聚、里,皆有号名。”但聚一直不是政府认可的居民单位,在两汉行政政令中,很少看到聚的存在。也就是说,聚只是自然意义上的乡间聚落,不具备行政与法律意义,更不是基层编制单位。正因为此,在两汉文献中,才大量充斥着乡里的记载,而较少见到关于“聚”的文字。

既是自然聚落,汉代聚的规模大小不一,有时相差悬殊。有的聚可能只有三几户人家,如东汉南阳郡井水县的三户亭,就是在三户聚所设置的亭;也有的聚多达千余户居民,如西汉成帝即位后,封史丹为武阳侯,封地为“东海郯之武强聚,户千一百”。这样,有些大聚便可能成为县或乡的所在地。一聚之中,要依户数多少,划分为若干里,像武强聚,可能就要分成十余个里;也有极少数的甚小聚落,会若干聚合为一里,像三户聚这样的小聚落,便应如此。

①[日]宫崎市定:《关于中国聚落形体的变迁》,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三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1、23~24页。

②[日]宫川尚志:《六朝时代的村》,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8、79页。

③侯旭东:《北魏村落考》,载《何兹伞教授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需要指出的是,它们与里的设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聚与里是重合的。这些聚落既然错落参差,大小不一,而地方政府只能因地制宜,在现有的自然聚落基础上设置里的建置,除非一些大至数百户或小至三五户人家的特殊聚落,一般情况下,都是每个聚落设置一里,三十几户、四十几户以至百余户都可作为一里。史料记载与有关规定,均是举其成数而已。

这样,也就出现了百家一里、五十家一里等不同的说法。但在实际的地方建制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了保持与规定的一致性,而硬性地将大小不一的自然聚落在行政关系上重新切割组合,对此,我们只须看一下关于里的具体记载便会一目了然。例如,《汉书·张安世传》记道:“(宣帝)遂下诏曰:‘其为故掖庭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这是三十户为一里者。《汉书·戾太子传》曰:“故皇太子谥日戾,置奉邑二百家……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这是二百家为一里者。又,邪里聚本身也表明两汉时代里与聚的合而为一,《续汉书·郡国志》所记历城之“巨里聚”其意当同于此。

为张贺所置守冢三十户以及为戾太子所置奉邑二百家,尚是人为的编制,因此,虽然不合“百户为里”的说法,但初时还算规整,要经过若干年的变化后,才能呈现出里的本来的自然面貌。就现在材料看,最能反映两汉乡村社会中里的真实面貌的,还是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与《地域图》①,这是关于汉代里的规模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驻军图》,其上不仅标最小的里只有十二户人家,最大的里为一百零八户,现将图中可辨考清晰的里户数统计并

列为表1如下:

①马王堆汉墓整理小组编:《古地图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第45页。

由上述记载特别是《驻军图》所列里之分布及人户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自然聚落的里聚普遍存在于乡村社会,它们与各类城市相对应,共同构成了地方社会组织结构。既如此,为什么学术界仍流行着村落为城郭之外新兴聚落形态说呢?这是因为人们对村落的考察首先多着眼于其字面记载之由来。比如,要追寻《说文解字》中有无“村”字,要检索“村”字在正史中出现于何时,在笔记野史中出现于何时,等等。这样,自然会得出结论:《说文解字》中没有出现“村”字;关于“村”的最早的记载,正史是《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所载“村落齐整如一”,笔记野史中是《抱扑子·内篇》卷三《对俗》所引东汉陈寔《异闻记》“村口”一词。因此,“村落”也就出现于东汉,至六朝渐多。其实,从社会组织角度研究的村落是指与城邑相对应的一种聚落形态。就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而言,村落与城邑的区界点有三:其一,村落中的居民几乎完全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与农民家庭;其二,村落的规模明显小于城邑,并且以城邑为权力中心与经济中心;其三,村落无论大小,都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祭祀、信仰、宗法血缘以及其他组织体系,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也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村庄是一个社区,其特征是,农户聚集在一个紧凑的居住区内,与其他相似的单位隔开相当一段距离(在中国有些地区,农户散居,情况并非如此),它是一个由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组成的群体,具有其特定的名称,而且是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实上的社会单位。”①

乡村少年宫交流材料篇(10)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44-02

陕西关中宝鸡地区,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之一。有着“炎帝故里”、“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浓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地域特色,淳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宝鸡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西府曲子。在宝鸡地区,曲子艺术颇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和欢迎。民间素有“曲子戏,真好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千遍不厌倦,哪怕几天不吃饭”的谚语。由于宝鸡位于关中西部,旧时称为西府,故称西府曲子。

一、西府曲子的历史文化及萌生发展轨迹

西府曲子又称秦曲、清曲,是一种以坐唱为主的民间戏曲艺术,民间俗称“念曲子”。据史料记载,起源于凤翔古雍邑的先秦宫廷音乐,由于艺人流落民间而逐步传播开来。两千多年间,经历了先秦两汉的萌生期;汉唐逐渐丰富的定型期,宋代以后文人参与写词的成熟期,解放后的兴盛期和现代娱乐方式多元化带来的衰落期。

陕西宝鸡地区,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也是炎黄文化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远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宝鸡就成为老官台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其中仰韶文化遗址的比例更高,约达整个陕西的1/4,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之清晰、完善,绝非其他地区可比。源远流长的姜炎文化(仰韶文化)、博大精深的岐周文化和大气磅礴的雍秦文化等多种“子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浓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地域特色,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孕育出宝鸡地区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其中包含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西府曲子,并对西府曲子的生成和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影响痕迹。

据曲子世家清末举人郑筱斋(1847—1928)(今“西府曲子之王”郑文显之祖父)在编写的《西府名胜录》(现已失传)谈到,先秦时期的秦穆公在雍城(今凤翔)建宫时,将民间能歌善舞者纳入宫廷。“雍城秦曲”是秦穆公宫廷中的一种“宫曲词”。分“正宫调”和“小宫调”两种形式。正宫调由乐工、词工演唱;小宫调由歌童、演唱。秦宪公迁都平阳(今陈仓区阳平镇杨家沟一带),众多雍籍歌童思恋乡土不愿东迁,自杀或被杀者甚多。无奈,发还雍藉部分歌童还乡,使“小宫调”流入雍地民间。后秦孝公由栎阳(今临潼一带)迁都咸阳后,又将雍藉部分词工、乐工赦还回雍地,使“正宫调”流入雍地民间,自此,民间乐舞更加活跃。特别是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比较繁荣发达的时期之一,不仅盛行于宫廷,而且流传于民间,形成雅俗并存、相互交融的局面,这对西府曲子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自周秦汉唐时期以来,陕西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府地区一直是中心腹地,而西府地区又是“周风”、“西音”、“秦声”的源头,特别是当时唐朝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一直对京畿之地的西府地区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从宋沈括《梦溪笔谈》的记录中可以了解到,公元11世纪时期,有一位老尼在凤翔地区长期教人学唱《柳枝》舞中的歌曲,这位老尼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宋朝著名宰相寇准家里遣返出来的乐妓。 清至民国年间,西府地区的曲社发展处于高潮时期,几乎是“有村皆唱曲,无会不闻乐”。凡遇庙会,曲子班社云集,少则二三十家,多则四五十家,相邀斗台,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特别是凤翔县的曲子班社就有四十余家。 建国后,西府曲子以崭新的姿态走上了文艺舞台。西府地区的文艺工作者以西府曲子优美的旋律,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建国四十年来,西府曲子在西府地区一直非常活跃,特别是在1957年陕西省民间音乐汇演中,宝鸡长寿乡民间艺人杨森、赵子勤二人创作改编的《王妈问病》荣获一等奖并搬上舞台演出;相继创作演出平弦曲子戏《母女心事》、《瓜园新歌》、《赎女婿》等剧目,受到群众的欢迎,推动了西府曲子戏的改革发展。

二、西府曲子的题材内容及文化功用

西府曲子,是一种以曲牌体为主体的坐唱艺术。早期以散乐坐唱为主要形式,后发展为社火演唱,广场杂戏、并演化成为曲子戏。现仍在流行的西府曲子有曲子坐唱、社火曲子演唱、曲子戏三种。西府曲子坐唱形式很完整,它词曲联套、曲牌联套,词曲与曲牌联套,结构严谨,粗犷豪放,是联曲体音乐比较完善的联套形式。西府曲子与宝鸡地区其他民间表演艺术同属姊妹艺术。民歌丰富了西府曲子,西府曲子又丰富了社火艺术。因为社火遍及西府宝鸡广大农村,而且久演不衰。目前有100多首社火说唱曲子,广为流传。

西府曲子其曲牌结构主要包括平弦曲子、月弦曲子和曲牌三个部分。西府曲子的曲调分为三类:平弦、月弦和曲牌,也叫平调、月调。平弦曲子,是由民间流传的民歌小调组成,约有40多个曲调及100多个曲目,民歌风味较浓厚。其曲调柔美抒情,婉啭缠绵,流畅动听,旋律性强,常常由一个到三个曲牌连缀而成,善于表现生活及爱情故事。主要曲目有:《十对花》、《十盏灯》、《十二花》、《小放牛》、《画纱灯》、《尼姑思凡》、《放风筝》、《刮地风》等。月弦曲子,是一种联曲体戏曲的雏形,由七八个或十几个曲牌连缀而成的一种唱腔结构,约有70多个曲调和400多首曲目。内容内容大都以神话传奇或歌颂英烈为主,其唱腔曲调音域宽广,叙事性较强,演唱抒情慷慨激昂兼并,缠绵感人,朴实流畅,具有西北和江南风格相互交融共存的风格。特别对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情绪、性格都能较好地表现。如典雅清秀的《陶渊明重阳访菊》、《李晞古抚琴赏牡丹》;缠绵悱恻的《黛玉葬花》、《皇姑出家》;高昂雄壮的《醉打》、《伐崇城》;轻巧风趣的《小姑贤》、《剋财鬼变驴》、《小姑听房》等等。主要表现人生跌宕、官场起落、生死别离等重大事件,多由中老年人演唱。而且,月弦曲调的联套颇有一定规律和讲究,以月调、前背弓开头,以后背弓、后月调结束,中间以特定情绪的需要,以四柱子曲调为主(月调、背宫、五更、金钱),再联套以满江、尖尖花、琵琶、西凉、落江怨、石榴花、吹调、罩罗袍、老调等。这样,可使其节奏有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之致。

西府曲子拥有大量的曲牌,这些曲牌是历代老艺人们及文人学士在西府地区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加工和整理改编而成。西府曲子的传统曲牌,目前约有一百余篇。这些曲牌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间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民间各阶层的普通人民的的风俗之情,具有浓厚的世俗化气息。其代表曲目有《绣荷包》、《姐儿思情》、《放风筝》等;另一类以讲述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故事或表现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征战杀伐故事为主,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古城聚义》、《秦琼观战》、《伯牙捧琴》、《醉骂禄山》等。故西府曲子的传统曲牌在当地民间具有“不卑不亢、刚柔合宜、不野不文、雅俗共赏”的赞语。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西府曲子之所以在民间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得益于它生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每个角角落落。民间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深深根植于社会,根植于生活。 西府曲子与一般的音乐同样具有文化审美功用,它用途非常普遍,贯见于民间的婚礼、丧礼、寿礼以及孩子满月、乔迁等民俗活动中,一般要在请家演唱三天之久,但最大最热闹的还应是农村盛行的古会和春节时的演出活动。西府曲子的曲辞“雅”起来时文辞典雅清丽,“俗”起来时语言俚俗直率,丰富的曲目中蕴含着西府人对社会历史及生活百态的理解与认知,高昂、质朴又不乏明快活泼的曲调中呈现着西府人的地域个性和审美气质。可以说,西府曲子是一座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以及民俗文化资料宝库,它在西府民众生活中曾发挥着凝聚文化向心力、增进族群认同和人际交流的诸多作用。

西府曲子之所以受到宝鸡地区人们的普遍喜爱,最大原因就是其演唱曲目取材广泛,内容涉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方方面,与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价值观、人生观等息息相关。且充分涉取社会与生活的养料,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体现民风民俗民情的一个坚实载体。西府农村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至今还是赶集、看大戏、唱曲子。曲子的语言就是日常简约直白的口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唱上两嗓子。娱乐作为人生一大要素,原因在于“娱乐中人们可以改换兴趣,并将常态的和连续的生活暂时地打断一下。人们为文化担负了许多艰难的工作之后,文化为他们准备一下些补偿,调剂一下单调的生活,减轻一些人生的担子。”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功莫大焉。

西府曲子艺人均属半职业性的,他们在工作和农闲之余组织演唱,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曲子还能以其占老的传承方式存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民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秦音秦韵的满腔热爱,西府曲子承载了西府祖祖辈辈的审美情感、情感宣泄和人生探寻。同时,维系着这一艺术的根本应该是几千年来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和信仰。人们从艺术中反观自己的生活,总结着经验,述说着不尽的悲欢离合。从而在精神方面进行替代性满足,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命境界、追求完美的人格品质。这对于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大有裨益。

三、结语

发展至今的西府曲子,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种类,也不单纯是一个曲种本身的问题,而是以一种文化样态反映民众的文化趣味和文化情感。这种活态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传承与流变,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的去整理、挖掘和研究。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日益丰富多样,欣赏需求不断改变,欣赏传统西府曲子演唱的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日益减少。同时,一大批享誉很高的老艺人年事已高,大多在70岁以上,年老多病无法演唱,有的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从艺,后继无人。当前西府曲子的传承和发展与其它民间文化遗产一样,面临曲目失传,难以延续的局面。但是,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西府曲子的抢极和保护。已将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定了十年保护目标和五年保护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保护举措。比如建立艺人档案,组织专人对传统曲调、曲牌、曲目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成立西府曲子职教班,设立西府曲子艺术节等等。

有效的举措,具体的保护,西府曲子将会在弘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上一篇: 农牧局工作思路 下一篇: 保洁主管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