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天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30 03:22:29

情感天地

情感天地篇(1)

一位年轻而富有的母亲突然获知自己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儿子。长期娇生惯养的儿子虽已长大,却不能自立。为让浪子回头,学会自己养活自己,母亲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让儿子带上1000元的生活费去上海打工,一年后才能回家相见。儿子历尽艰难困苦,终于站了起来,当他真正懂得如何做人时,母亲已去世。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用近乎残酷绝情、石破天惊的方式,把自己的孩子逼上了一条自强自立的生路。陆军为儿子回家后与母亲在天之灵的对话这场戏中,创作了一大段痛彻心肺的对唱,打动了在场每个观众。

有“平民剧作家”美誉的陆军提出,“将溺爱不该溺爱的视为天经地义,将放纵不该放纵的当成长者胸怀”,这使当今的“小皇帝”几乎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自私、最懒散、最不堪一击的“精神软骨症”患者。这是有识之见。作者对此深怀忧虑,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这个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病症开出一张《母亲》的药方,给予奋力一击,遂成一部警世之作。可喜的是,姚剧《母亲》在众多家长和当代大学生中找到了知音。许多大学生看后说,他们在剧中儿子董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余姚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出了许多文化名人,此地出产的杨梅也是远近有名的,但我们不能忘记余姚还有个姚剧。

情感天地篇(2)

“林处长,您好啊!今天雾大、路滑,小心摔倒哟!”

……

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2007年4月3日,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强,带着大量村民需要的物资和孩子们的学习用具,再一次站在了布拖县乌依乡林川小学门口。这是一个让人无法不动容的场面,全村群众围坐在学校四周,脸上充满欢笑,村里34名孩子第一次走进了课堂,大的16岁、小的6岁。见林强到来,整个学校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那情形就像过年一样,“林伯伯、林爸爸、林处长……”孩子们和众村民远远就迎上来,感情真挚而热烈。

两年时间,54岁的林强已是第9次进“麻风村”了,路途虽然如此艰辛,但丝毫没能阻止他对这里的亲近。到底是什么让林强一次次走进恐怖的“麻风村”,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拿出近10万元帮助这里的村民和孩子们?

结缘“麻风村”,他的内心萌动着一种帮助的欲望

爱笑,爱摄影,留着一头很“艺术”的长发,头上已有丝丝白色。

――这是林强留给“麻风村”村民的第一印象。许多人都说:“他哪里像省上的一个处长哟,倒更像一个不拘小节的艺术家,没一点架子,就像我们自己人一样!”

初次听说“麻风村”,是在2003年夏天,当时林强在布拖县乌依乡搞调研。当地人告诉他:“这边有凉山州条件最艰苦的‘麻风村’”。由于酷爱摄影,他三次想进去,但没有人敢带路,一直没能如愿。走进“麻风村”,感受那片神秘的土地和那些山民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林强的心中。

2005年3月,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林强第一次闯进了“麻风村”。那天,当林强提出要去看看时,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劝他别去,一些去过的同志说:“那里山高路远,要是摔伤了咋办?染上麻风病又咋办?”但林强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是军人出身,没什么可怕的。见林强执意要去,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的黄勇只好找了一个熟悉情况的村民给他带路,同时保护他的安全。

“麻风村”是1963年底由当地政府修建的。当时布拖县是麻风病重灾区,为防止传染蔓延,县政府把全县的麻风病患者集中在这里治疗。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和令人恐怖的麻风病,当地村民几乎与世隔绝。麻风病人治愈后四肢变形,面部扭曲,不能被山外的人接受,他们只能永远地留在山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尽管40多年来,当地政府对“麻风村”的村民采取了特殊的关爱政策,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这里依然非常落后。特别是村里一直没有学校,99%的村民都不识字,他们渴望认识外面的世界,渴望改变命运,但上学读书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进村,林强呆了4天,挨家挨户地走访了63户村民,和村民同吃同住,行走在被感染的边缘,他发现每家都有辛酸的故事。面对一群苦难的山民,林强禁不住一阵心酸,曾走南闯北的他被深深地震撼了:外面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这里的村民生活却依然如此艰难,竟然几十年没有一所学校。那一刻,他突然萌动了一种渴望,并本能地将目光落在了村里第三代村民身上――帮助“麻风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学,改变村民的命运。

倾力援建,他终结了村里42年无书读的历史

“林爸爸是我们的好爸爸,您永远不得老……”

――开学典礼那天,林川小学34名娃娃在教室里齐声朗诵着。

布拖县是部级贫困县,要在如此偏远的山村建学校,谈何容易?

“‘麻风村’情况很特殊,要优先帮扶!”在林强的努力下,布拖县从极为紧张的财政中拨出专款20万元,2005年3月,“麻风村”小学终于破土动工。

但“麻风村”地处险要的高山,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学校建成后,哪个愿意来执教?教师的工资、学生的学杂费由谁来承担?林强多次找到县教育局局长,希望他们高薪聘请外面的教师来这里教书,并承诺说:“找老师的事情麻烦你,如果钱不够,剩下的我来解决。”林强当即拿出了4.5万元。

立下“军令状”后,林强迅速回到成都,并把“麻风村”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那里的人太需要帮助了,我们只要从牙缝里‘抠’点钱,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幸好,朋友们个个都是热心肠,纷纷慷慨解囊。由于林强为“麻风村”花了太多的精力,他的妻子袁文华常常抱怨说:“你简直把家当成旅馆了,10多天都见不到人影子,连音讯也没有。”以致他第一次从“麻风村”回到成都时竟被妻子挡在了门外。但抱怨归抱怨,后来,妻子渐渐理解了丈夫的良苦用心,转而支持他帮助“麻风村”:“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陪你一起去!”

在学校未建成之前,林强每次去都睡在村里的保管室。他把一张蔑席垫在满地的玉米棒子上,然后再铺上自带的睡袋,凑合着睡。半夜一翻身,玉米棒子就在他身下滚来滚去。第二天,村民充满歉意地对他说:“对不起了,我们只有这样的条件。”林强开玩笑地告诉他们:“我觉得挺好的,住的是‘大单间’,睡的是‘按摩床’,还有‘音乐伴奏’呢!”

2005年9月16日,是“麻风村”42年来最快乐的日子,该村历史上第一所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原本寂静的山坳里从此回荡起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乡亲们为感谢林强,特将学校命名为“林川小学”,并聘请他为名誉校长。这一天,整个村子热闹非凡,村民们用彝族最高的礼节――杀牛宰羊来招待林强。看着村民们兴奋的笑容和山崖上用石灰刷写出的“感谢林伯伯,我们有书读了”的标语,林强的眼睛湿润了。

“阿什吉日老师,这些碟子要多放给娃娃们看,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林强将带来的东西一一分发。“老人家,你的眼睛好点没?我这次给你带来了新的眼药。”林强将吉斯么尔作搀扶回她那间遮不住风雨的屋,转身对村主任吉列史尔说:“请你们帮她盖一间新房,我来出钱。”那天,林强还把自己的7万元稿费全部捐给学校,作为运转资金。让他深感欣慰的是,一位叫阿什吉日的退休教师答应来到村里任教,他具有小教高级职称和30多年山区教书的经验。

如今,林强的愿望正一步步得到实现。2005年11月,当他第4次带着价值5000多元钱的各类药品和教学用品进村时,他欣喜地发现:34名孩子无一人失学,小的能识字20个左右,大的能识近100个字了,还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

真情帮扶,他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牵挂的人

“敬爱的林伯伯,你的生活好吗?我很想念你,我要听你和老师的话,一定好好学习……林川小学学生且沙扭呷”

“林处长,你是我们‘麻风村’的大恩人啊,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你……‘麻风村’二组阿措尔聪”

――如今,翘盼林强前去成了村里人特别是孩子们最享受的事情。

几十年来,“麻风村”无人能走出去,也无人敢走出去,而这样的历史却让林强改写了。在他的牵线搭桥下,2005年5月,“麻风村”第一个走出去的人――健康的娃由发嫁到安岳县农村。如今,她的孩子已经1岁多了,前不久还带着孩子回了一趟娘家。看到她一脸的幸福笑容,“麻风村”所有的村民都为此感到高兴。至今,林强仍然牵挂着这个家庭和他们一家的生活。

林强最牵挂“麻风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最牵挂他。孩子们会造句后,造得最多的句子是“林校长是我们的好爸爸,我们爱他”。孩子们会写信后,第一封信是写给林强的――且沙莫子写道:“敬爱的林叔叔,我没有读书之前,感觉就像在黑夜一样。”……信里,孩子们对林强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但不管怎么称呼,都流露出他们对林强浓浓的崇敬和爱戴。

2006年儿童节这天,林强第7次进“麻风村”。那天,清晨的阳光格外迷人。“拖觉老师,我要去接林爸爸!”8岁的二年级学生且沙子作赶紧起床,狼吞虎咽地啃起桌上煮熟的苞谷。在村民焦急的等待中,林强终于出现在了海拔近4000米的阿布洛山山口,只见他一身尘土、长发蓬乱,看上去有点狼狈。“林处长,你好啊!”联系“麻风村”的民政干部阿什俄日扯开嗓门就喊。不一会儿,10多个年轻人也赶来了,他们亲切地同林强打着招呼,然后扛着林强带来的东西一起朝“麻风村”一组进发。第二天上午,林强准备去“麻风村”二组,当他抱着8岁的吉狄史日向大家道别时,小家伙突然哭了。原来,他发现林强的头上有很多白发。“林爸爸,你不要老,我们不要你老。”吉狄史日的哭声感染了其他孩子,引来哭声一片。

行为是金,行动是情。林强一次次无声的真情帮扶,深深地感动着那些朴实的村民,大家商量着一定要送点礼物给这位亲人。但山里实在太穷了,没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可送。2006年8月,当林强第8次去“麻风村”时,村民们决定送他一只鸡,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林处长爱吃鸡肉,可村里的鸡他要吗?他不会要,每次来他都只是吃,从没拿走过。”最后,吉列史尔“一锤定音”:“到山上抓一只野鸡送他吧,野鸡好看,是山里最漂亮、最好的宝贝了。”林强不好意思拒绝村民的好意,就把野鸡带回了成都,并托朋友把它送到动物园。没想到,林强最近一次去“麻风村”时,发现村民们居然又养了一只野鸡,说是专为他准备的!这一次,林强再也没收下,而是给村民讲,野鸡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抓。最后,村民当着林强的面把野鸡放归了山林。

走南闯北,他用小镜头拍摄出了大境界

“通过林强的镜头,我看到了一个摄影师的社会责任。”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名官员看了林强拍摄的艾滋病患儿作品后,专门拨款12万美元用于四川的艾滋病患儿教育。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林强还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摄影家。2005年9月30日,中国集邮总公司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首发式”上,林强拍摄的贡嘎山组照就名列其中。

“镜头若不对准社会和群众,作品就会流于肤浅。”林强总是自觉地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关注着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吉嘎是进入他镜头的第一个乡村教师。1990年,林强在拍摄贡嘎山的途中借宿在玉龙学校。该校在贡嘎山脚下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全年只有两个月是无霜期,既不长灌木,也不长蔬菜。这所学校有17名学生,只有1名老师吉嘎,两间用石头和泥巴砌成的房屋一间是教室,一间作为学生和吉嘎的生活用房。但就是这样艰苦的地方,吉嘎一呆就是33年,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著深深感动了林强,他临走时留下了大量的物品。

2004年9月,时隔14年,林强再次来到玉龙学校。这一回,他住了3天,专门听吉嘎讲他和这所学校的故事。2004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收到林强寄去的材料后,认定了吉嘎的感人事迹,联合授予吉嘎“全国体育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情感天地篇(3)

作文,作为表情达意、抒写性灵的有效载体,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甚忧。学生听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要么无话可说,勉强凑足字数,要么行文呆滞,生气不足。这些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一是无序性,缺乏作文教学的系统性,随意性太大;二是漠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千人一题,千人一面;三是缺乏创新,不能激活情感因素,走不出教材或旧有的观念的束缚。

鉴于此,创新作文将会有效的打破当下作文教学的不尽人意的局面,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促进人的发展,激活情感因素方面开辟一片新天地。

1.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主要原因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有机会与社会接触,所以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会有"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之说?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取材,从小事中挖掘出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中作者是这样描写舞姿的:"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为什么刘成章能把打腰鼓的场面描绘的那么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场景写活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描写生活。著名作家莫泊桑开始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莫泊桑很刻苦,不停的写作,然后交给他的老师看,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一次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写文章应该看到别人所没看到的。"老师派莫泊桑看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他去了,远远望见一个老太婆,他很快掉转头,回来告诉老师说:"是一个老太婆。"老师摇摇头说:"你看到的别人也能够看到,你再去瞧瞧。"他第二次来到路口,这次他走的很近,回来告诉老师说:"那个老太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福楼拜面露微笑说:"有进步,但你看到的别人还是可以看到,你应该用你的第三只眼去看,看别人所没有看到的。"莫泊桑第三次来到路口,这次看得非常认真,观察了一会,然后回来对老师说:"老师,我看到了,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的脸上的。"老师满意的点点头。用自己的第三只眼去观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悟以便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才有甘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把!

2.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实践证明,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进行程序化训练。

2.1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的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分数就有了"重理轻文"的现象,因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的学子就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写作材料严重缺乏,对作文就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首先应提倡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精论。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靠多读还是远远不够的,唐宋家之一韩愈曾说过:"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2.2 多写片段,多记日记。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作文、日记就是他们极好的"操练"场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在身边带一支笔和一个本,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倘若中学生也能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还能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情感天地篇(4)

在我的主动追求下,俊南终于成为了我感情的“俘虏”。2003年的秋天,我们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2003年7月16日,是俊南28岁的生日,我想要好好地为他庆祝一番。可那天他很晚都没有回家。到了晚上11点多钟,俊南回来了,脸上却没了往常阳光般的笑容。他缓缓告诉我,今天他在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有一个网名叫“最后一滴泪”的女孩主动找他聊天。聊天中,他慢慢地知道了这个女孩的故事:“最后一滴泪”的真名叫海燕,也在本市。她从小是被养父母带大的,现在23岁,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前突然查出患上“慢性肾小球肾炎”。看了许多医院病情也不见好转,去年秋天,她被确诊为‘尿毒症’,医生还说,如果不赶紧做肾移植手术,她最多只能活两年……下线后,俊南试着拨通了海燕留给他的电话,话筒那边哭泣的声音告诉他这不是一个玩笑。所以,俊南的心情觉得特别沉重。

说到这里,俊南突然握着我的手,说:“小梅,我想尽量帮助一下这个女孩,我听得出,她现在特别绝望,好像已经有了自杀的打算。”俊南的话让我也很难过。我强笑着对他说:“你就好好安慰一下她吧。”

那个女孩爱上了我的老公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俊南都会在网上和海燕聊天,给她以言语的安慰,鼓励她和病魔作抗争。但无论俊南怎么说,海燕似乎已经失去了勇气,她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肾源,她已经觉得没什么希望了。和海燕交往得越久,俊南就越发觉得应该帮她做点什么。一天回家后,俊南问我:“小梅,我想去看看海燕。”我没有拒绝他,点点头答应了。

咖啡馆里,俊南第一次和海燕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正如俊南最初想象的那样,海燕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只是病痛的折磨使她的身体看起来很虚弱,每说一会话,她就要靠在座位上休息一下。她告诉俊南,她很喜欢听他说那些振奋人心的话,每次只有这个时候,才会让她觉得生活还有一点意义。

后来,俊南又常常找机会去看海燕,每次去我都会帮他准备好一些营养品。在我们心里,海燕就像我们的一个妹妹。俊南是个很细心的男人,得知海燕喜欢听音乐,他就给她买了许多CD,还手把手地教她拉小提琴和弹吉它,甚至在网上制作了漂亮的flash音乐发送给她。

然而,让我们都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我们努力想要帮助海燕生活在阳光里的时候,她对俊南的感情却发生了变化。一天,海燕的养父母告诉俊南,海燕好像是爱上他了。更令俊南尴尬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海燕不再叫他陈老师,而是对他直呼其名,她解释说这样称呼起来更亲切些。

虽然俊南每次都会把他们之间的事情一字不漏地告诉我,但当我听到海燕亲呢地叫他俊南时,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我对俊南说:“我觉得你应该对她说清楚,毕竟,她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孩。”俊南想了想,低着头对我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不过,医生说海燕的情况不是太好,留在世上的日子应该不多了,我想还是不要让她太伤心吧。”我生气地别过了头,却也没有再强求。

2004年1月,海燕的病情已经越来越重了,每周要去做几次透析,医生说即使现在做肾移植手术,她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这无疑等于给她彻底判了“死刑”,虽然我们都对这样的结局有所意料,但心里还是很难受。

几个星期后,俊南意外地在他的电子信箱里发现了海燕写来的一封向他表达爱慕之情的长信。至此,海燕深藏在心底里对他的爱终于浮出了水面。我回到家,看着这封信,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我气愤地对俊南说:“我早就要你和她说清楚,你总是怕伤害她,现在好了,伤得会更深。”俊南内疚地把我抱在怀里,小声地说:“对不起,小梅,我没想到她会真的爱上我。我明天就会对她说清楚。”

第二天,俊南又去了海燕家,还没等他说话,海燕的病情突然恶化,俊南赶紧和她的养父母一起把她送进了医院。手术室外面,海燕的养父对俊南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在燕子最困难的时候,一直这么帮助她。”俊南叹了口气,把自己已有家室的事情告诉了养父。并说自己今天就会和海燕说清楚。可老人却对他说:“不行,你绝不能现在对她说出这样的话,现在你已经成了海燕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你那样说,她肯定会崩溃的。”看着老泪纵横的养父,俊南只好把想说的话又都咽了回去。

我们一起背叛爱情吧

当俊南回家后把这一切告诉我时,我却无法再支持他了。我流着泪对俊南说:“你要知道,我也是一个女人,这样的爱情太沉重了,我背负不起。”后来,我们两人商量好,为了让海燕不再对俊南有所依恋,他要慢慢地疏远她,尽量减少和她的来往。出乎意料的是,俊南没给海燕打电话,海燕也没有再找过他。直到接到了海燕养父的电话,我们才知道,敏感的海燕认为俊南收到了她的求爱信,不喜欢她,所以才刻意回避她的。

这段时间,俊南没有和她联系,她的情绪也因此特别低落,整天茶饭不思,神思恍惚,病情也显得严重多了。放下电话,俊南赶紧去看海燕,她瘦了许多,眼睛里尽是血丝。一看见俊南,泪水就“哗哗”地掉了下来。

俊南回家后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我。说实在的,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是非常矛盾的,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丈夫怀里搂着别的女人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同时,我一想到23岁的海燕至今没有品尝过爱的芬芳,就要永远地离开她爱的人,我心里又觉得很是同情。最终,宽容还是战胜了我对爱的自私。我们终于商定,由俊南暂时出任海燕的“男朋友”,陪她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但我再三要俊南保证,绝对不能真的爱上她,也不能和她发生亲密关系。

俊南感动地一把把我搂在了怀里,他发誓说,你放心,我无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不会背叛你!而且得尿毒症的病人是不能过性生活的,否则,无异于自杀。所以,我和海燕绝不会有太过亲密的行为。

过了心理那道关隘,并且得到了我的理解后,俊南开始频繁地和海燕见面,他每天下班后都要去看她,给她弹吉它,给她拉小提琴。有时他坐在她的床边,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发,哼着她最喜欢的歌曲,直到她甜甜地入睡了才离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2004年6月初的一天,海燕终于因为病重不治,离开了我们。她走的那天,我们都很伤心,特别是俊南,简直哭成了个泪人。我以为这件事就此落下了帷幕。没想到,就在海燕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家突然收到一张法院的传票,说是有人告俊南犯了重婚罪,我一下子蒙了。

原来,就在5月17日海燕24岁生日那天,她向着漂亮的生日蛋糕许愿,要在临死前做一回新娘。俊南本来是想一口回绝的,没想到海燕伤心地对大家说:“我不要什么豪华的婚礼,只要一个简单的仪式就行了,只要给我一个名分,这样,我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还是一个有丈夫的人。”海燕的身体很虚弱,话一段一段地说着,还带着哭腔。这让俊南再也无法拒绝。为了这个可怜的女孩,他和海燕的养父母商量决定,和她举行一个假的婚礼。因为怕我生气,俊南向我隐瞒了这一切。

虽然对俊南瞒着我“结婚”的行为非常愤怒,可最后我还是原谅了他,毕竟,他是出于善意。那么,到底是谁告了俊南呢,我们两人都是一头雾水。后来到了法庭上,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俊南的一个同事无意中从他的书里翻出了一张在婚礼上的照片。当他发现照片上的新娘不是我,而是另一个女孩时,出于种种原因,他告发了俊南重婚的行为。

情感天地篇(5)

对于“大地”这个字号,许多食客都觉得挺诧异的:卖外国洋菜怎么起了个这么“土”的名字?其实,这是店家精心琢磨出来的。“地”和“帝”是谐音。大地用的就是“大帝”的C音,特指俄罗斯彼得大帝。当年,寻常百姓都知道的俄罗斯人物还是彼得大帝,而且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非凡之君王”。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把“彼得大帝”与沙皇俄国相提并论。“大地”即“大帝”,西餐即“俄菜”。这个解释尽管有些牵强,但确实是这么个来历。

老店、老菜、老贵族

华天大地餐厅就像一个低调的贵族,安静地守护着“老味道”。王杰经理说:“大地餐厅有一批忠实的食客。”拥有70多年历史的大地餐厅,有一批被传、帮、带出来的“铁杆儿”食客。大地餐厅的买卖,说白了靠的就是好吃不贵。俄式菜好吃,常被人们称之为“西菜经典”,尤其对北方人的口味。俄罗斯地处寒带,需要高热量的饮食,因此,菜品主要原料以猪肉、牛肉、鸡、鱼为主,以土豆、洋葱等为配菜。传统的俄式菜重油,口味以酸、甜、咸、辣、鲜为特点。大地西餐以传统俄式大菜为主,品种可谓丰富。

汁烤鳜鱼虽是俄菜中宴会级别的大菜,但它在大地餐厅是点食率最高的菜品,大地餐厅做这道菜十分讲究。选用上等的鳜鱼片,腌制入味后油煎八成熟,以土豆片、鲜蘑片装盘铺底,将煎好的鱼片置其上,然后均匀地抹上奶汁放入烤箱文火烤制。成菜略呈鹅黄色,咸鲜口,口感细嫩,奶味清幽,别是一番口味。凡是吃俄菜的人几乎人人必点。

甜品奶油栗子粉,虽只是俄餐中的小甜点,却是大地餐厅老客人们的必点菜。绵甜可口的栗子粉很好吃,不过做起来有点麻烦,先得手工把栗子拣一遍,只用粒大饱满的;下锅之前,得在栗子尖上开十字口,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容易煮烂失味,小了开口不够没法剥);大火煮上40分钟,栗子开了花,把外皮和内膜都得去干净;用刀把一颗颗栗子仁碾碎、过罗,上锅炒一下,晾凉后放到冰箱里冰镇一小时左右,然后装杯挤上奶油就能上桌了。精心制作的俄式大餐价格却很公道,被京城百姓称为“消费得起的西餐厅”。

把老味道外卖到家

王杰经理说:“当年,有一批留苏的学子,回国后喜欢来这里享受俄式大餐。”老字号的老客人,真的老了,有些人已经行动不方便。“这些老顾客常常来就餐,感觉很亲切。不来了,服务员心中都有些失落。一位厨师提议,给他们送餐吧。”于是,华天大地餐厅启动了外卖服务,并不是那种简单的盒饭式外送。华天大地餐厅可以派厨师、服务员带着餐具、桌布、餐巾、食材,到食客的家中为他做一顿俄式大餐。王杰经理说:“我们的一位老顾客年轻时留学苏联。经常带着他的夫人来这里就餐,两人用餐的时候很讲究礼仪、风度翩翩。”老先生病了之后,他们的儿女特意订餐,请华西大地餐厅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重要的不仅仅是一顿俄式大餐,更是对青春的美好回忆。

王杰经理的青春亦是奉献给了大地餐厅,他拿出一摞摞的留言本和相册,在上面看到谢添、于洋、蔡明、李金斗、孟凡贵等名人的留笔。谢添导演的留笔是:“人好饭菜香”;李默然和于洋的留笔赞誉分别是:“群贤集至,回味无穷”和“保持老字号的荣誉”。中国残联主席邓朴芳也曾来大地餐厅。大地西餐是以口味儿正和情调吸引文化人频频光顾,以细致体贴的中国式服务让食客留恋。

情感天地篇(6)

几分钟后,大夫为潘玉琴打了一针镇静剂,她才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陈明的衣服和脸部多处都被潘玉琴抓伤。看着妻子悲痛欲绝、行为反常的举动,陈明心疼得直落泪,在床前一直不停地安慰着。谁知,接下来的两天两夜,潘玉琴除了问一句“女儿的情况怎么样”之外,便是躺在病床上两眼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一言不发、水米不进,无论陈明怎么劝说,潘玉琴都毫无反应。看着妻子日渐瘦削的面庞,陈明心急如焚,一遍遍地追问大夫,听大夫说“潘玉琴只是轻微脑震荡,受了点皮外伤,这种状态可能是受了刺激,过些天就会好”,陈明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可另一个噩耗又传来――女儿月月抢救无效死亡。伏在女儿的遗体旁,一向刚毅坚强的陈明放声痛哭,他不敢相信:一个无比可爱的小天使就这样离他而去……

悲痛过后,陈明强颜欢笑地照顾着潘玉琴,希望她能早日康复!可一连三天过去了,潘玉琴的状态非但没有好转,还经常胡言乱语,一会儿似乎在跟死去的父母说话,一会儿又吵着让陈明带她去见月月……看着妻子的种种表现,陈明的心底产生了一丝恐惧。经专家会诊,他得知,由于潘玉琴患有产后抑郁症,又因外伤导致轻微脑震荡,加之父母的去世使她精神上再一次遭受打击,所表现出的种种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轻微精神分裂,不能再受到任何刺激,否则病情将会恶化。

听到了医院的诊断,陈明如遭当头棒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军人的意志唤醒了陈明的坚强,在反复斟酌了医生的话后,他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潘玉琴知道女儿已经不在的噩耗。可潘玉琴一直吵着要见月月,怎么办呢?陈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在医院的走廊里走来走去,来医院探望的战友张强见状便安抚着陈明说:“陈明,你别急!我的三女儿兰兰比月月只大几天,不如先把我女儿借给你,暂时安抚一下她吧!好在两个孩子长得像,潘玉琴现在的精神状态不会分太清。等她病好了,再告诉她实情。”

陈明别无他法,只好感激地接受了战友的好意。第二天,便把战友张强的女儿兰兰抱给潘玉琴看,告诉她女儿抢救时不能吃奶,所以瘦了,头发也都剪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潘玉琴并没怀疑,抱着兰兰不停地给她说歌谣、唱儿歌……可只要兰兰一被抱走,潘玉琴又开始不言不语。

无奈,张强的这一“借”,竟然“借”出了30年!潘玉琴出院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而且没有兰兰在身边的时候就更加严重,陈明带她看了多家医院,诊断结果都是一样,治疗的办法只能是在家休养。为了潘玉琴的病情能早日康复,张强费尽口舌说通了妻子把三女儿兰兰送给陈明抚养。感激之余,陈明把对月月未尽的爱全部倾注在了兰兰身上,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陈明又当爹又当妈地悉心教育她、照顾她。潘玉琴虽然自己的生活能够自理,但每日除了偶尔和兰兰说话外,从不与别人说话,也不与外人接触。

2日子就在陈明一天天的忙碌中滑过。转眼,兰兰8岁了。一天,兰兰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后,见妈妈潘玉琴睡着了,便照着图画书聚精会神地画起铅笔画。正当兰兰画了一半的时候,恰巧陈明下班回家,刚打开门,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喜万分!潘玉琴正偷偷地站在兰兰的身后认真地看着她画画,眼神中流露出的慈爱随着兰兰的画笔在移动着。一直等到画完后,兰兰才发现了站在身后的母亲潘玉琴,便拿着画给她讲画里的故事,潘玉琴一边抚摸着兰兰的头,一边听兰兰讲着,一边笑呵呵地称赞兰兰画得好,脸上不再是木讷的表情,眼神不再是黯淡无光……言谈举止间,仿佛以前那个温柔贤惠、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妻子潘玉琴。陈明高兴得一下子冲进屋里抱住潘玉琴和兰兰,大声地说:“玉琴,你有希望,你一定会好的!”

从那以后,每天为妈妈画10张铅笔画便成了陈明留给兰兰的另一份必须完成的作业。陈明对兰兰说:“乖女儿,妈妈喜欢看你画画,你每天都给她画,她的病就会很快好起来!”

懂事的兰兰听了陈明的话,虽有时贪玩不情愿画,但一直都坚持着。每天看女儿画画、听女儿讲画中的故事是潘玉琴最开心的时候,每天这个时候也是这个家庭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每每这时,陈明的心中都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和酸楚,他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妻子潘玉琴永远是那样健康、开心。

渐渐地,每天为母亲画画也成了兰兰必不可少的最快乐的一项作业,无论兰兰的作业有多忙、身体有多不舒服,她都一直坚持着没有间断过。直至1984年的一天,兰兰突然高烧一天一宿,躺在床上不能动,陈明急忙给她吃了退烧药,在床边守候。潘玉琴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在意,依旧像每天一样呆呆地坐在窗前向外看,仿佛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与她无关,都令她厌倦,只有家中封闭的世界属于她。到了晚上兰兰每天为她画画的时间,潘玉琴显得不安起来,一会儿走到兰兰的床边掀开她的被子,一会儿拿起画笔塞到兰兰的手里,陈明看出了潘玉琴的心思,哄着她说:“女儿病了,等好了就接着给你画画!”谁知,潘玉琴听后先是安静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兰兰的额头,可没过十几分钟,又显得不安起来,在另一间房里把相册里的照片乱扔了一地,把兰兰以前为她画的画也扔得到处都是。陈明照顾女儿脱不开身,只好随着她去。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兰兰的高烧才渐渐退了。懂事的兰兰醒来看见妈妈反常的举动,便捡起地上的一张他们三口的全家福,作起画来。潘玉琴见兰兰拿着笔和照片,立刻兴奋地跟过来。

潘玉琴安静地蹲在床边,聚精会神地边看兰兰画画、边听兰兰讲画中的内容。兰兰强挺着虚弱的身体,用颤抖的小手拿着笔边画边对潘玉琴说:“妈妈,这是最辛苦最劳累的爸爸,这是我最爱的妈妈,中间的是我,等妈妈的病好了,我们全家也像别的同学家一样一起去划船、去游乐场、去动物园,我们一家三口永远都不分开……”潘玉琴快乐地听着,兰兰接着说:“还要去看海、看日出……”听着懂事的兰兰的一番话,看着母女俩快乐的神情,站在一旁的陈明流下了两行辛酸的泪。

等到兰兰画完了,虚弱的她额头上渗出了虚汗。潘玉琴则拿起画,爱不释手地笑着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轻轻地放在枕边,安静地睡着了。从那以后,每当兰兰有极特殊的情况不能为潘玉琴画画时,潘玉琴都会静静地拿起这张全家福看,不再吵闹。

十几年如一日,兰兰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母亲潘玉琴描绘着幸福和快乐,陈明也在忙忙碌碌地安顿着家里的生计。张强夫妻经常来探望成长在这个不幸家庭中的自己亲生女儿,却从不曾透露一点女儿身世的信息。1993年1月,兰兰就要18岁了,陈明的额头也布满了生活的沧桑,只有潘玉琴的病情依旧时好时坏。陈明同张强夫妇商量着:“兰兰大了,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兰兰18岁生日那天,陈明把兰兰叫到身边,郑重地说:“乖女儿,你已经满18周岁了,从今天起你就是一个成人了,我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兰兰看见爸爸严肃的表情,急忙说:“什么事呀,爸爸,你说吧!”

陈明把兰兰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诉她后,哭着说:“爸爸对不起你,没让你过上好日子!爸爸还要感谢你,这么多年给了妈妈快乐,也给了爸爸精神支柱!现在你长大了,你有权选择回到你的亲生父母身边……”

陈明的一番话,如晴天霹雳。兰兰回忆着过去的点滴生活,她不相信陈明说的一切是真的,一遍遍地说:“不可能的,爸爸,你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当陈明又一次肯定地告诉她说“经常来咱们家的张强叔叔就是你的亲生父亲”时,兰兰边哭边跑着去了张强家。

推开张强家的门,张强夫妇俩便喊着“女儿”迎上来抱着兰兰痛哭起来,兰兰明白了,他们的哭声就证实了陈明叙述的一切。夫妻俩做好了饭为兰兰庆祝18岁生日,饭桌上,夫妻俩对兰兰诉说着思念之情和一家团圆的喜悦之情,可兰兰脑海里闪现的却是一幕幕潘玉琴看着她画画、听她讲画时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的场景。晚上7点,吃过生日蛋糕后,兰兰跪在地上,哭着对张强夫妇说:“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生育之恩,但我得回到潘玉琴妈妈的身边去,她需要我,我必须每天为她画画,陈明爸爸也需要我,他养育了我,没有了我,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就不会再支撑多久了,你们还有大姐、二姐照顾,我只能对不起您二老了!”说完,兰兰磕了三个响头。

张强夫妇急忙扶起兰兰,张强哭着说:“兰兰,快起来!你做得对,不愧是我们的好女儿!不过咱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随时欢迎你回来!”

说着,张强夫妇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女儿兰兰。

兰兰一回到家,看见陈明正躺在床上抽着烟,脸上流着泪,床头柜上的烟灰缸里已堆满了烟头。潘玉琴则又痴痴地拿起兰兰画的“全家福”看起来。见兰兰回来,陈明立刻站起身来,潘玉琴也向兰兰走来,兰兰一下抱住了潘玉琴和陈明,哭着说:“你们永远都是我的父母,我们一家三口永远都不会分开!”说着,陈明和兰兰都痛哭起来,潘玉琴则拉起兰兰走向画画的写字台,兰兰依旧拿起笔,为母亲潘玉琴画起来,她画得比往常更认真,讲得比以前更耐心,画完后对潘玉琴说:“妈妈,只要你喜欢,我愿意为你画一辈子!”陈明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从此,两家的生活依旧如常,只是兰兰更专心地坚持为潘玉琴画铅笔画,也常常抽时间帮陈明干一些家务活,还会经常去看看张强夫妇。2000年,潘玉琴的病情有了一些好转,偶尔能做些家务、看看电视,似乎对生活有了一丝热情。看着母亲的变化,为了能全身心地陪着她,兰兰先后拒绝了多个条件优越的男孩的追求。她希望用自己的爱能早一天唤醒母亲、能早一天帮父亲找回曾经快乐的健康生活!而对于陈明来说,能够维持家庭的现状已经让他满足和幸福。

32005年2月,已经参加工作的兰兰要出差一周。为了能坚持对母亲的爱心治疗,兰兰临出差前的一个晚上整夜未眠,为潘玉琴画了70幅铅笔画,针对每幅画都用录音机录下了相应的讲解。临走前,兰兰把画和录音带交给了父亲,一番交代和嘱咐后,才安心地上了车。接下来七天里,陈明便按照兰兰临走前的交待,每天定时拿出10幅画,并放出一段录音给潘玉琴听,奇怪的是,潘玉琴每次听完一遍录音后都要陈明反复地放给她听,听过几遍后又都会含着泪用手一遍一遍地摩挲着手中的画,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的乖女儿、我的月月……”连续四天后,潘玉琴有时还会主动地和陈明聊天,聊他们的月月刚出生时他们全家的喜悦,聊月月何时会挺脖、何时会笑……这些都是潘玉琴病后的数十年中未曾有过的。

直到第七天,正看着画听着录音的潘玉琴看见提前赶回来的女儿兰兰时,她竟一反常态地抱着女儿大哭起来:“月月,你去哪儿了?妈妈想你啊!妈妈想你啊!你的姥姥、姥爷死了,他们死了,他们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潘玉琴边说边放声地痛哭,似乎要把埋藏在心里三十年的苦水一并哭尽,兰兰看着母亲的异常举动,也悲喜交加地抱着母亲潘玉琴失声痛哭,边哭边说:“妈妈,你的病好了!你的病好了!姥姥、姥爷不在了,你还有我、还有爸爸!”

情感天地篇(7)

慈母割肝救爱女

其实,肝移植的最大难题早已不在技术上,而在于漫长的等待肝源的过程,有时,这一等待又是遥遥无期。此时,亲体肝移植便是最好的选择。为了挽救年仅10岁的爱女,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韩传芹,毅然地将自己的部分肝脏给了女儿。正是这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才使我们有条件成功地实施了我国大陆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我们衷心地感谢她!

韩传芹的女儿叫沈亚丽,本是一个像其他孩子一样幸福快乐的小学生,可是近年来却发现腹部渐渐鼓胀、全身浮肿,并伴有肢体颤抖等症状。曾经当地医院检查,一直认为是肾脏疾病。2000年12月9日经我院会诊,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该病主要由铜蓝蛋白酶缺陷引起体内铜代谢异常所致,如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患者早则六七岁,迟则十一二岁,便会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严重肝硬化、腹水而夭折。目前,医学界公认根治该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肝移植,而对病入膏肓、10岁的小亚丽来说,根本等不及常规肝源肝移植,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亲体部分原位肝移植。而在一家人中,小亚丽母亲的肝脏最适合。得知女儿的命需要自己的肝去救时,韩传芹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做出了决定。然而,小亚丽的叔叔、婶婶坚决反对,70岁的老母亲更是一再抹泪。韩传芹也十分清楚:即便自己上了手术台,能不能下来还是个问题。但她没有太多的犹豫。对她来说,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为了救女儿,她什么都可以做到。现在回忆起来,仍有一幕令我们感动――2001年1月6日上午7:30,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韩传芹拉着我们的手一再说:“我死了不要紧,请你们一定要治好我的女儿。”那份母女深情感天动地,让我们所有在场的医务护人员动颜。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获得圆满成功,韩传芹的400克肝脏移植到了女儿体内。从此,母女亲情一“肝”相通。

肝移植的历史回顾

肝移植手术,根据供肝来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供肝来自脑死亡者的肝移植,另一类是供肝来源于健康人的肝移植,后者又根据有无血缘关系分为亲体肝移植和非亲体移植。

196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施他兹(Starzl)医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至今已有34年。随着对肝脏认识的全面和深入,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及移植科学的发展,临床部分肝移植应运而生。目前,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惟一有效的方法已被公认。由于供肝源十分困难,为了开拓小儿肝移植供肝来源,1984年,法国Bismuth医生和德国Broesch医生分别提出减体积性肝移植,即将成人的肝脏切除一部分,以减小其体积,将减体肝植入原来解剖部位。1989年,巴西医生成功实施了一例活体部分肝移植,接受肝移植者为一患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的11个月小儿,其母亲提供了部分肝脏,根据其供、受体的关系被称之为亲体部分肝移植。此后,活体部分肝移植成功的报道不断增多,至今已达300多例,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和日本。据汉堡大学统计,活体部分肝移植平均1年生存率为86.7%,2年生存率为83.3%。至2000年年底,我国完成各类肝移植252例次,存活者最长达6年;首例活体部分肝移植于1995年1月由我院实施。

肝移植的几个问题

肝脏为什么可以部分移植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复杂的功能,犹如一个人体化工厂。肝脏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其功能具有储备性。从理论上来讲,肝脏的8段均可作为一独立的移植单位,但常用的是带血管蒂的左半肝、左外叶和右半肝。健康成人切除部分肝脏并不会影响其健康,而部分肝脏又足以维持接受者的机体代谢。虽然一个人只有一个肝脏,但成人正常生活只需用其中的1/5―1/3即可。而一个孩子,所需肝脏只为其体重的1%左右,像体重35千克的小亚丽所需的肝脏大约只要350克。被切除的肝脏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可以恢复到和原来一样,而移植的肝脏只要不发生意外,也可以生长得很好。

活体肝移植难在哪里活体肝移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手术”,具体说,它有“三难”:一难是必须保证两人都平安。若供肝者已经脑死亡,则医生取肝时完全不必顾忌供体的安全。而活体(亲体)肝移植时,是从一个健康人的肝上切取一部分:从哪儿下刀?如何保证肝脏的活性?如何不过多地损伤健康肝脏、减少出血?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对手术医生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一次,我们从韩传芹身上取下400克的肝左叶就花了6个多小时。用心之细可想而知;同时,小亚丽的肝脏已被切除,手术没有任何退路,可这400克肝脏放人腹腔中怎么固定,血管能否畅通。都很有学问。二难是必须具有高科技设备和精湛的手术技艺。肝脏离心脏很近,血管、神经情况十分复杂。这次手术时,动用了我院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超声电道、各种腔镜、红细胞回收器、B超等,这些仪器既可以帮助医生找到确切的内脏位置,同时保证手术期间病人不出血,可以正常心跳。由于切取的肝脏血管只有正常的1/3,缝合起来十分困难。主要的3根血管中,最细的肝动脉直径只有1.5毫米,用比头发还细的针要缝14针。肝静脉就在心脏下的狭缝中,缝合时还会跟着心跳上下浮动,这对手术医生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三难是要求临床多学科、多科室的密切配合。肝脏内科、麻醉科、血液科、检验科、传染科、B超、儿科、心血管科、ICU等部门的专家都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情感天地篇(8)

离异女人生命倒计时,大凉山走来初恋男友

2008年3月的一天,何雯正独自在出租屋里发呆,这时手机响了。接通后,那头传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何雯吗?我是刘毅,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何雯愣住了,半天没有做声。

刘毅是何雯的初恋男友。两人都是四川凉山人,1986年同时考入四川大学,起初两人互有好感,经常约会。刘毅高大帅气,是校篮球队的中锋,何雯清纯漂亮,看起来是天生一对。可不久另一个校友任志国加入了追求何雯的行列。任志国家境优越,文质彬彬,和刘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一番权衡后,何雯心里的天平偏向了任志国。毕业后,两人一起分配到西昌市凉山州林业局,并于1992年6月18日走进婚姻殿堂。

何雯结婚那天,分配到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的刘毅,也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了婚礼。他对何雯说了一句话:“你如果过得好,就彻底把我忘了;如果过得不好,随时来找我。”何雯只当他说傻话,其后两人也没有再联络。

婚后的小日子平静安宁,直到1993年,何雯怀孕4个月后,在例行孕检中检查出急性肾炎。为了能给丈夫家里传宗接代,何雯暂时放弃了治疗。儿子任珂出生后,何雯患上慢性肾炎,不得不住院治疗,并长期使用药物控制病情,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何雯面部蜡黄、身体浮肿,昔日的美貌荡然无存。

让何雯感到安慰的是,丈夫对她还算不错。为了挣钱给她治病,1997年5月,任志国停薪留职开办了物流公司。2007年底的一天,任志国的手机忘在家里,何雯无意中接听了一个电话,才知道老公已经有了外遇。

何雯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当场昏厥过去。清醒后,刚毅的她还是选择了离婚。家产、孩子都归任志国,何雯只带走了2万元现金。何雯恋恋不舍地安顿好孩子后,就独自回到西昌市,在南桥附近租了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住下。她每天不停呕吐,全身痉挛,眼睑浮肿,头发也白了很多……

没想到就在她孑然一身地等待着死亡来临时,竟接到了初恋男友打来的电话……

“我……挺好的。”似乎是沉默了半个世纪,何雯才终于艰难地说出这句话。那头的声音却哽咽了:“你别瞒我,我什么都知道了……还记得以前我对你说的话吗?如果你过得不好,随时来找我……我还没有结婚,还是一个人……”

挂掉电话,何雯觉得一阵恍惚,像做梦一样不真实。当年她在如花似玉的年纪,绝情地离开刘毅,如今她人老珠黄,连丈夫都抛弃了她,他怎么可能会回到她身边?

可刘毅真的来了。2008年3月18日,他风尘仆仆地拎着一大袋水果,敲响了何雯的家门。

刘毅说,当初她抛下他和任志国谈恋爱时,他痛苦得整个人都差点崩溃了。这么多年来,他也曾试着交过女朋友,但是心里始终忘不了何雯。2005年偶然听同学说起何雯患了肾病后,他着急万分,次年年初他就辞去了在拉克乡担任的乡村干部职务,开了个给汽车补胎换胎的门面,希望能多攒点钱,以备将来何雯治病的不时之需。2008年初得知何雯离了婚,一个人出走到西昌,他更是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她的下落……

接连几个晚上,何雯失眠了。她从没想到,在她人生的末尾,还能遭遇这样的感情。她本来就对不起他,如今怎么忍心再把他拖进沼泽?况且,一旦他们真的在一起了,他又能坚持多久呢?想想任志国缺钱买药时的焦虑,四处奔波的疲惫,身不由己的背叛……他也曾对自己海誓山盟,可病魔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初衷和诺言……想来想去,何雯决定拒绝刘毅。

此时刘毅正四处奔走,为何雯寻找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几经辗转,他联系上了凉山州第一医院著名肾病专家李雄主任。哪知何雯却死活不同意治疗。刘毅见她不同意,索性回家将自己的生意交给徒弟打理,自己在何雯的住所附近住了下来。

“你太冲动了,怎么能为了一个快死的人连家也不要!”何雯震惊之余,对刘毅更内疚,也更不想拖累他了。刘毅却丝毫不气馁,他仍然细心地照顾何雯的饮食起居,会趁何雯外出之机,偷偷进屋给她洗衣做饭。

人心都是肉长的,何雯动摇了。就在她举棋不定时,2008年5月的一天,刘毅带着14岁的任珂出现在她面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难道您真忍心看您的儿子变成一根草吗?我还想让您将来送我读大学,帮我挑女朋友,您说过,再难也要坚持到我结婚……”儿子的话击中了何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号啕大哭:“妈听你的,妈这就去看病……”

我们的爱情不离不弃,生命告急为你点亮红纱灯

为了儿子,也为了刘毅,何雯决定振作起来。2008年6月底,她住进了凉山州第一医院。肾病专家李雄主任检查后发现,何雯已经发展到肾衰竭晚期,病情非常严重,要尽快换肾。

何雯在治疗过程中左手臂凸起了一个大大的包块,整只手几乎丧失了活动能力。刘毅怕她不方便,每天给她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第一次给何雯洗脚时,何雯扭捏着不肯:“你一个大男人,做这样的事,多丢脸啊。”刘毅却笑了:“你不知道我等这一天都等了多少年,现在终于梦想成真,我乐还乐不过来呢。”何雯透析反应重,身体变得很虚弱。为了让她能舒服地回家,刘毅每天都会背着她回家,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在刘毅的细心照料下,何雯对他的信任和依恋与日俱增,也渐渐对前途有了信心。

因为长期治疗,何雯那2万元和刘毅带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还欠了医院1万多元钱。何雯多次为了省钱拒绝治疗,都被刘毅说服了。

2009年7月的一天,何雯在刘毅的口袋里偶然发现一纸契约,不看则已,一看何雯倒吸了口凉气。原来那是一纸高利贷契约。何雯只觉得这辈子欠刘毅太多,不能再拖累他了。2009年9月的一天,何雯给刘毅和儿子分别留下一封长信后,服下70多粒安定片自杀。似乎是冥冥中有预感,在何雯服药后不到一小时,已经出门的刘毅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安,随之返回家中,发现何雯已口吐白沫,昏睡过去……

何雯在医院苏醒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拔手臂上的输液管,她哭着对刘毅说:“我的病反正没治了,你对我已经仁至义尽,我不想再连累你。”“你这是什么话?你不治了才是连累我,我已经为你花了那么多钱,还指望着你病好了加倍还给我呢。你想就这样走?没门!”刘毅一把抓住她的手塞进被子里。让何雯更没想到的是,随后刘毅还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再等待那遥遥无期的肾源了,将自己的肾捐一只给她。但是医生检查的结果却显示,他和何雯的肾不匹配。

2009年9月,何雯的主治医生王博告诉刘毅,何雯的病情再治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让他回家每天尽量给何雯吃鸡蛋、蔬菜等天然食品,这样肝脏的解毒负担会轻些,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回到家里的何雯,平静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刘毅却开始新的奔走,四处寻找各种天然食品给何雯食用。每天他都早出晚归,在郊外挖野菜、捕鱼,在农民家里收购没有施用化肥农药的绿色蔬菜。听说江西有一种绿壳土鸡蛋,营养价值特别高,他又千里迢迢赶过去,以5元一只的高价收购了200只……一个月不知不觉过去,何雯的病情居然没有恶化,反而奇迹般有所好转。

刘毅大受鼓舞。这时当地有个名叫的老中医听说了他救治初恋女友的事,主动找到他,说:“我有个祖传药方可以治肾病,你试试吧。”张老开的药方包括几十味中药,其中很多草药店铺里没有,必须刘毅自己去采。“你可以去大凉山,也许能找到这些药。”张老叮嘱说,又塞给他一本《本草纲目》,让他对照着寻药。

知道这事的人都觉得不靠谱,但刘毅还是坚持不放过任何一线希望,2009年底,他来到了大凉山的磨盘山(分支)。刘毅在采摘草药时被一条大白花蛇咬中了大腿,幸好被一个路过的砍柴人看到,他才侥幸捡了条命。还有一次,刘毅吃了鬼箭羽草后,当场脸部肿胀,鼻孔流血,半个月后才好转。

“我的生命现在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也是你的,我答应你,我会好好治病,至死不放弃。”看着刘毅为了自己一次次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何雯再也无法淡定。这个男人为她辞去工作,为她出钱出力,为她不惜捐肾,为她把生命置之度外,要有怎样的决心和勇气,才会让他如此不顾一切?她终于相信,她不是孤单无助的,她还有他;她也终于相信,这个世界,真的还有爱情,不离不弃的爱情。

大凉山爱情传奇,生命再也不能割舍的爱恋

为了方便采药,2010年初,刘毅索性在磨盘山山脚下的镇华宇修车厂找了份换轮胎的工作。这份工作很辛苦,下班后他还要强撑着身体,绕进山里转悠两三个小时寻找药材。

在刘毅不懈努力时,家里的何雯也不再成天昏睡,她努力吃中药,还强迫自己每天爬起来散一个小时的步。到后来,何雯居然能支撑着做点轻松的家务活,比如熬粥、用洗衣机洗衣服等。

何雯的转变让刘毅高兴极了,挣起钱来也更有劲。他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一个月连轴转一天也不休息。空闲时还经常给何雯发短信:“雯雯,中午的药吃了吗?吃完后多睡会儿。”“山里风很大,你多穿点衣服,千万别感冒了。”“我今天采到金樱子了!这可是治肾病的仙药,说不定明天你就好起来了。”……每当身体疼痛时,或心情沮丧时,何雯就会把这些短信拿出来,反复翻看。

2010年12月16日,是何雯42岁生日,就在这天,何雯接受了刘毅的求婚。没有钻戒,没有美酒,有的只是两双紧紧相握的手和左邻右舍朴素的祝福。儿子任珂也赶了过来:“妈妈,我没钱给你们买礼物,做点小事表示我的心意吧。”说着他去厨房打了一塑料盆热水,端到刘毅面前亲亲热热地说:“爸爸,请洗脸。”此时任珂的个头已经长得比刘毅还高,可他这声“爸爸”叫得那么大声,那么自然,在场的人愣怔片刻后,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在这真诚的掌声中,一向大大咧咧的刘毅头一回脸红了;何雯则用双手捂着脸哭了,这一次,是幸福的泪。

情感天地篇(9)

写诗填词,是一件吃力又不讨好的事儿。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认为,写诗填词,几十个字上百个字,把它当作随随便便就能玩出来的东西,其实这些人不了解什么叫做写诗什么叫做填词。古人谓写诗填词“为得一个字,拧断三根须”,可见其难。杨克辉诗词出于眷恋之心,把一双眼睛盯在岳阳的山山水水上;出于热爱之情,把一双眼睛盯在岳阳的民俗文化上;出于事业之爱,把一双眼睛盯在岳阳的民生政要上。更显之特色,更显之不易。

人们常言,或一部好书、或一首好诗、或一方好景,尚可提供一种途径,或一种方法让现代人抵达超凡脱俗的人生意境。杨诗杨词,于旖旎繁华的尘间俗世中,独辟蹊径,诗意地栖居在岳阳人民的梦想之中。读之,如坐拥书城,似山水做伴,像鼓乐绕心,能释尽人间之烦恼,能平抑心中之浮躁,能感悟人文之情怀,能深爱自己之家乡。独自欣赏,便觉无尽芬芳充溢而来;细细品味,便感无数风情满盈心中。

这山这水是诗是词,《魅力岳阳》吟出的是一种爱恋之情。克辉将岳阳的楼台亭阁尽收眼底。岳阳楼、慈氏塔、屈子祠、张谷英村、岳州关旧址、湘阴远浦楼、文昌阁、任弼时纪念馆、岳州文庙、平江起义旧址、湘阴左宗棠故居柳庄、达摩岭电视转播塔……他既留恋它的古朴意象,又展示它的新貌风采。“金碧琉璃一望收,振衣直上岳阳楼。三江吴楚连天尽,十里波涛贴地浮。忧乐关情情切切,兴衰致意意稠稠。胡乡丽日般般好,笑看新城认岳州”(见《登岳阳楼》)。唱出了一个智者的风范,将岳阳的“英雄辈”们,“正补天建业,惹动诗肠”的古建新构吟咏得情真意切。三眼桥、洞庭湖大桥、沿湖风光带、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华容道、城陵矾、柳毅井、传书亭、杜甫墓、小乔墓、鲁肃墓,其所吟所唱,映现出来的东西令人感到清幽绝俗、空灵澄明、回味无穷、余香满口。其诗词总是对节奏与和谐密切关注,用最凝练的字句让内容得以充分的表现。读之,让人觉得岳阳是个好地方,岳阳的文化底蕴特别雄厚,岳阳的这方山水格外可爱。这为其拓展诗词领域的表现空间,提供了不可忽视的艺术借鉴价值。

那民那俗是诗是词,《魅力岳阳》吟出的是一种豪迈之情。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的环境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哺育、积淀成为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类型,其主体部分几经时代之洗礼,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便谓之为今天的民俗文化。岳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对岳阳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魅力岳阳》抓住了这一特定的文化传承,唱出了岳阳人民的豪迈之情。“停车坐爱山乡。品腊味椒茶谷酒香。赞奇观巧建,民风典范;圣贤礼乐,世代流芳。玉海家声,金牛喜讯,万丈文光胜迹扬”(《沁园春・岳阳张谷英村风情》)。“水绕山环古朴家,慧心巧手笑声哗。女红工艺夸传统,万户针飞灿烂花”(《题张谷英村妇女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它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曲曲民俗文化的赞歌,是一幅幅民间风情图画。在《君山采茶》《咏坪田牌坊》《沁园春・中国岳阳国际龙舟节纪盛》《岳州文庙兼瞻孔子纪念像》《一剪梅・咏湘阴岳州窑遗址》《咏圣安寺》《市区五里牌广场观老年秧歌表演》《一剪梅・赶集》《咏岳阳千年重阳树》《中国洞庭湖观鸟节》等诗篇中,向人们展示了风情万种的民俗特色,热闹吉祥的喜悦氛围,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一部书,仿佛有了“一步迈进岳阳,一日畅游巴陵”的奇妙感受。

所见所闻是诗是词,《魅力岳阳》吟出的是一种激越之情。睹物生情,出口成章。读《魅力岳阳》,你的第一印象绝对是这样。要达到这种境界,作者的思想必须十分活跃和开放,心灵与才气必须十分敏锐和丰富,并且要对外界的信息具有整合的聪明才智,对文字的处理具有主宰的驾驭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自然就出不了好作品。即使是有吟咏有合唱,也大不了是为写诗而写诗,为填词而填词罢了。“红旗猎猎,隆仪款款,飞架长桥安渡。巍峨气势两相通,便都是、龙蟠铁铸。康庄一线,缤纷万户,天堑今通坦路。人流车队列长龙,更指日、前程瞩目”,一首《鹊桥仙》,让人感到随意挥洒,浑然天成,岳阳的大事政要化成了妙言锦句。这种蕴涵着巨大内在力量的诗词,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把读者自觉不自觉地推向了时代的高度。

情感天地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46-02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应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阐明了“好学”、“乐学”对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者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理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等待心情,这种等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仪表形象的等待、对教师言谈举止的等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等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想就会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形成默契、和谐的统一。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面向学生生活,坚持德育首位观念,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

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自己对数学的情感总是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换而言之,不热爱数学的老师,不严谨的数学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而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做到公平、公正、真诚,同时更要做到尊重、爱护、体贴学生。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富有奉献精神,于潜移默化之中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这样学生才能确认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其谆谆教导铭记在心。此时教师的赞扬就是学生获得的最高评价,而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也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令每一个学生都在一种阳光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在课堂上要正确评价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

每一个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进入初中大门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保护学生的这种愿望并且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是每一个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课堂上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仅具有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倾向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包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主动向未知挑战),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对学生新颖独特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我经常给学生一些纸条“你变得勇敢多了,再加把劲,你会成为最棒最棒的”、“你敢向课本提问题,是个勇敢的探索者”等等。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后,将会乐此不疲地探索数学的新奥秘。

三、教师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上来。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上一篇: 个人清单整改措施 下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