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6 21:52:47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1)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板书:辉煌毁灭

三、品辉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里行间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学生交流。

(一)布局

课件出示第二段,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的意思,体会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美。

师板书:布局

拓展:圆明园的面积是458.9公顷,大约600个足球场,15 000个学校礼堂那么大,大园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周围,这样的布局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夜晚群星闪烁,皓月当空,多么壮观的景象。

(二)建筑

课件出示第三段。

师板书:建筑

(1)前四个有:动静结合,既有居庙堂之高的皇族建筑的富丽堂皇,又有寻常百姓家的恬淡依然,雅俗共赏。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现实与梦幻在这里交汇。

(3)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体会巧夺天工、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的建筑美。

(4)看图片,谈感受。

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作者不由得这样赞叹!

你也这样美丽地赞叹!

你也这样由衷地赞叹!

(5)圆明园的著名的景点有150多处,我们来欣赏其中的20处,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天图画、北远山……

(6)赏平湖秋月,相信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来分享一下。

(7)雨果在他的笔下这样写道:出示:“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亚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三)历史文物

课件出示第四段。

体会珍贵 历史悠久 包罗万象

师板书:历史文物

(1)拓展:从收藏时间看,从先秦至清3 800多年,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至少有3 800多件,如果按年代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

从收藏文物看,有夏商周使其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字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看图片,用你学过的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这些宝贝。

(3)出示雨果的话,雨果也这样情不自禁地写道: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维克多・雨果

师小结:看到这规模宏大,布局精美,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大气磅礴,包罗万象的圆明园,我们多么希望它永远留在那里,多么希望时间能成为永恒,多么希望历史的脚步能驻留。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英法以进京还约为幌子,于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10月18日和19日,在圆明园内放火,将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四、品毁灭

(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哪个字哪个词语刺痛了你的心?

课件出示第五段。

学生交流。

(二)看视频《火烧圆明园》,谈感受。

圆明园里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金碧辉煌的建筑,没有了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没有了……,老师擦板书。只有那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出示小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因此,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件出示第一段。

学生谈对不可估量的理解。

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废墟,这样的损失可以估量吗?

老师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损失不可估量,同样,圆明园的辉煌也是不可估量的啊,老师讲对比。

五、走出圆明园

历史回音壁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

出示:

毁灭的是 。

不能毁灭的是 。

学生交流。

六、拓展

出示: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板书: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对比

辉煌 毁灭

七、教学反思

一首小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把我们带进了课堂,学生领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了圆明园的毁灭。面对那残垣断壁,一份苍凉,一份疼痛在心中凝固。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2)

理解性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思辨资源,有着扎实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开展网络深度阅读: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说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的最大博物馆和艺术馆?第三个问题是: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在教学中围绕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原来及毁灭之后的样子,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背景与过程,从而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伊始,为了实现理解性阅读的教学目标,我创设情境,明确思辨主题目标。事实上,没有深度阅读的沉浸,就不可能生成富于思辨性与批判性的问题来。

教学时,我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一看”——观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二听”——倾听圆明园建筑倾倒的声音,以迅速把学生带入圆明园被毁灭的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我对学生们说:“大家已经上网查阅了圆明园的资料。知道了它是当时园林艺术的珍宝,是世界上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精致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然而,也就是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却在侵略者的大火中,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煎熬,最后化为灰烬。在这令人愤怒的历史之前,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1:我感觉到非常伤心,也十分愤怒。

生2:当时的政府在干什么?

生3:为什么政府无法保护自己的珍宝?

生4:侵略者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生5:我想知道,当时中国人都在干什么!

生6:侵略者毁灭圆明园,外国人是怎么看的。

显然,这些问题是学生自然而然生成的心里话。学生1、2生成的问题是内心的惜与恨;第3个同学的问题指向课文的2、3、4节;而4、5、6三位同学的问题指向“圆明园的毁灭”。从思辨性来看,后三位同学的问题,更有鲜明的洞穿力。

真正的理解性阅读,应该是在思辨情境中读书、思考、行动。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所给予我们的营养是会转化的。关键时刻,它会转化为能力、机智、信心和勇气。”而要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机智、信心和勇气”,就得做好扎扎实实的课文阅读这件大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让学生读课文,寻找表达作者惋惜与痛恨之情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等句子。

而“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在第2、3、4节。作者用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这三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在当时历史中的地位。课文中,“众星拱月”最能体现圆明园的布局艺术,我让学生立足于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月亮”和“星”、弄清圆明园是个倒置的“品”字形结构。当学生理解了这“众星拱月”的宏大结构,我则投影了圆明园的背景资料加以深化——

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其规模是从小到大进行变化的,其中凝聚着许多建筑艺术家的汗水,是艺术家们用心血和智慧建筑起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是他们细细读书思考的过程。没有立足课文、自觉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没有能力与智慧生成的过程。当学生懂得圆明园的艺术性、珍贵性后,我们便开始解决最难的三个问题: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中国人当时都在干什么;侵略者毁灭圆明园,外国人是怎么看的?这三个问题非常有深度,但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经营”“自主寻找”。

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一位学生说,课文介绍了“掠、毁、烧”等毁灭方法。当时,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实施了抢、毁、烧三种野蛮行径,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学生理解到这种程度时,我对他们说,大火连烧三天三夜,中国人当时在做什么呢?国弱则被人欺,民弱则被人役。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老百姓甚至加入抢劫的“大军”中!我投影了圆明园资料,让学生阅读。学生们看到了国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耻辱。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想到了法国作家雨果曾经怒斥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教学时,我投影了他的原话——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同学们阅读了雨果的原话后,陷入了沉思。许多同学认为,雨果是有良知的作家!

至此,学生们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严重性,明白了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它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记住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任意破坏、毁掉……

真正有深度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还要激发学生作创新思考。作为老师,我还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们作思辨性的批判与表达?我的方法还是回到课文的细细诵读与批判反思上。

这时,我要求学生围绕“圆明园的毁灭”作深刻的反思,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学生们非常兴奋,大显神通。我们看这个环节——

生1: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被英法联军抢去的珍宝还能要回来吗?

生2:圆明园被化成了一片灰烬,现在只有遗址,我们中国能不能把它重新建筑起来、恢复起来?

生3:圆明园里还有多少文物?“圆明三园”还有多少藏品?民间还有圆明园的藏品吗?

生4:在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园林艺术,今天看来已经非常珍贵,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这些园林还在,我们能不能把它在圆明园中重新恢复起来?

生5:圆明园收藏着历史上最珍贵的文物。最早从先秦时代开始,后至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奇珍异宝有没有文件记录?

生6:现在的英法两国知道不知道当年入侵北京犯下的罪行?三千多名侵略者的后代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他们能不能归还圆明园中的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3)

大家好!

刚才,我听了吴红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深有感触。吴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吴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了,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之后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接着,让学生观看毁灭的录象,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观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物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 运用CAL创设情境,激感。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4)

《圆明园的毁灭》是篇精读科文,本文描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构思颇具匠心。因为当年的景观已不复存在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对当时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有大致了解。我还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应祖国的强盛和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中国人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万圆之首被化成一片灰烬,同学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事件?(火烧圆明园)

2.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变成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品赏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1.指明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布局等。

(1)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2) 理解"众星拱月"

(3) 教师补充讲解圆明园的建造情况

2.学习第3自然段,品赏圆明园内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

(1) 指名读第一句,感受园内美丽的景观。

师:此句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内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读时语气应抑扬顿挫,体现出欣赏、赞美之情。

(2) 指名读第二、三句,感悟院内景点之多、景色之美。

教师补充讲解:

蓬莱瑶台,这一景是仿照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一池二山",寓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则在蓬莱瑶台欣赏。

"西洋景观",西洋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仿罗马建筑,庭院中的松柏也是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的,围墙、道路以及石雕也都是西洋风格。

(3) 师问:漫步园内的感受怎样? 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

过渡:

圆明园内不仅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这里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么,它都收藏者什么呢?学生齐读"上自先秦……下至……"

3.学习第4自然段,明白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两千多年

(2)从收藏文物看

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国外进贡的珍稀礼品,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古代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

过渡: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早被两个强盗一把火给毁了,(板书毁灭)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恨)

三、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1.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侵略者采用了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

(抓住"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理解)

2.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的,同学们想象那惨痛的一幕……

3.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1: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生2: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3: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师: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静令的园林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烧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

四、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理解:"不可估量"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师: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

六、课文拓展,了解今日祖国之强大

师:今日的中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世界强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并未受到影响以及"神七"的成功发射都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七、学习写法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呢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5)

圆明园是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就在园内造了“买卖街” ,“买卖街”上并没有真正的居民,而是皇宫的人扮演的。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6)

金秋十月,诸葛故里迎来了一缕金色阳光,教学精英齐聚沂南,星期三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教学,收获颇丰,既使我感受到了老师们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更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现简单谈一下收获:

一、注重课前搜集资料并运用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求学生搜集较多的资料。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学生完成的很好,准备的很充分。在交流词语和圆明园的景点时,学生展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所讲到的圆明园里有的东西,可谓资料齐全。高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位老师都在合适的时机有效的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高老师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以特定的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播放了一个圆明园被毁灭的大致经过的录象,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高老师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纸船和风筝》运用动画演示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7)

优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下面,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 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 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2.1 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2 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2.3 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 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一是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二是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三是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8)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4-02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2.1学生主动性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2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2.3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3.2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9)

广铁五小

五(2)班

黄伊瑶

但我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心情如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总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内不仅有各地名族建筑和风景名胜,还有西洋景观,里面收藏了许多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这项伟大的工程足足用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和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建造的。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为了毁尸灭迹,他们便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后,奢华无比的伟大建筑就这样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78-01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人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学生主动性的引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上一篇: 情感天地 下一篇: 班组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