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1 11:04:08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2)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WWw.133229.Com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送人情,甚至以权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2.1 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同时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2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职权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2 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2.2.3 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陕西某有色企业改制以后的审计组织模式及选择第三种----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

2.3 内部审计职能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

2.4 内部审计方法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里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资料、数据的可靠性。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进行审查。经济活动结束后,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2.5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地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健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审质量。

2.6 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推行总审计师制度

总审计师制度是指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可概括为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总审计师;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审计通报制度。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可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降低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驾驭难度,使企业内审领导机制更直接、更具体,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了监督层次,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从职能、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传统审计的制约,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从而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生存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8-0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2.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甚至,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同时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职权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内部审计职能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

4.内部审计方法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其次,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进行审查。最后,经济活动结束后,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地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健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审质量。

6.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推行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制度是指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总审计师;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审计通报制度。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可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降低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驾驭难度,使企业内审领导机制更直接、更具体,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了监督层次,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从职能、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传统审计的制约,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从而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生存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市政工程开发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道路桥梁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不仅投资规模大,工程质量更是不容出现偏差。作为施工企业,在承接市政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使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内部审计。

一、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

新时期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工程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越发广泛,由此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地位不断提升。一方面,内部审计是施工企业如期履约的保证。施工企业经过招投标环节,取得市政工程的总承包资格后,将与业主签订系统的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对项目整体的质量提出要求,施工企业只有在如期完工、达成施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按时收回工程款,取得经营收入。内部审计人员将对工程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原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监督,并严格限制工程签证,从而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顺利通过工程验收。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施工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保证。大型市政工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选择持审慎态度,这是对群众负责的需求体现。所以政府部门在选择企业时会认真参考企业以往的工程承包记录、业内评价等资料。施工企业如果具备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将会大大增加投标成功的砝码。而且内部审计的功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审计的严格直接作用于工程质量,这是业内有目共睹的建设成果,也能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机遇,拓展业务范围,不断发展壮大。

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

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其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

第一,内部审计的定位需要清晰。与业主方的审计不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企业自身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位,这尤其体现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虽然不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推行审计管理,但是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清晰,审计只是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部门,为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而工程施工全过程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对审计的需求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这体现在董事会成员对工程目标的要求,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都不容忽视,在此方面企业对审计的定位仍然比较模糊。

第二,内部审计的风险需要管控。随着施工企业总承包业务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设立子公司、控股公司的情况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企业总承包业务需要分包给不同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子公司、控股公司出于利益维护的需求,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资料,或是对总公司委派的审计人员不予配合,审计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其中蕴含的风险将会威胁到工程质量,最终导致竣工结算时发生争议。所以虽然是内部审计,但风险因素并不能被忽略,反而应当引起总公司高度的重视。

第三,内部审计的成效需要提升。审计的目的是维护市政工程的质量,这从根本上也是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成效包含多个方面,如采购成本的控制、工程进度的控制、工程变更签证法律依据的收集全面等。审计工作的成效如何将充分体现在工程竣工验收,甚至是法律诉讼的主动权方面。正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如其履约,业主将对最后的工程款进行结算,并将工程投入运营。一旦发生工程款拖欠等法律纠纷,企业内部审计也是重要的诉讼依据。有的施工企业认为内部审计不具备法律效力,实际上审计过程中收集的具备双方签字确认的文件、单证仍然具备法律效力。提升内部审计的效能至关重要。

三、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针对当前工作发展的需求,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把握以下发展方向:

第一,前瞻性。所谓前瞻性,指的是施工企业应具备未雨绸缪的管理思想,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有责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每时每刻都会发生问题,重要的是做好前瞻性的监督和规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很多风险因素在真正转化为实际损失之前完全有机会被抑制,例如企业通过规范物资采购审计标准,将有效抑制采购中的违法违规问题,降低采购环节的风险。

第二,专业性。专业性强调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准。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日益复杂,企业的施工任务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必须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相并行发展。审计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当企业承接的业务逐渐复杂后,审计工作能否肩负起重任,都必须落实到专业的团队。施工企业现有审计人员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人才、方法、标准的专业化则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专业性获得保障,内部审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审计效能才能提高。

第三,高效性。承接市政工程后,现场施工是企业工作的重心,内部审计也必须以现场为主导,这就涉及现场和总部的联系问题。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后必须及时向领导层汇报,由相关领导对采购、施工工艺、工程变更等做出决策,审计工作应成为决策制定的有力依据。即使尚未发生问题,审计人员也有责任使领导层随时了解审计工作进度,施工现场情况,所以审计工作务求高效。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4)

   年初公司对审计部人员作了相应调整,根据现有人员及年度审计计划的安排,审计部制定了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并重新修改了审计部岗位责任制,对现有人员作了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人,从下达审计通知、现场审计、草拟审计报告到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都由专人负责,做到了责任明确、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和合同审查

   1、年初对下属企业XX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审核,审核结果提交公司考核小组,为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考核提供了依据。

   2、今年于4、7、10月分别对下属企业一、二、三季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审核,我们针对一季度审核中发现的下属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公司经营预算与实际账务处理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分别向公司企管部和计财部提出建议报告,并提交给公司经理办公会,据此公司对各下属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企管部和计财部也对经营预算与账务处理口径作了相应调整,计财部还及时出台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对下属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

   又于今年12月份对各下属企业10-11月份的经营业绩进行了预审,待各企业年终财务决算后再审核12月份经营业绩,并汇总出具审核报告提交公司考核小组。

   3、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审查

   根据公司经理办公会的要求,在对经营业绩进行审核的同时还对下属企业一至三季度的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进行了审查,特别对租售房收款合同及大额工程施工合同的收付款情况进行了重点审查,发现了各企业在合同签订与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司合同主管部门在合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向各下属企业和公司合同主管部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共12条,公司据此下发了整改通知,各下属企业已将整改措施及整改落实情况上报企管部,企管部也根据审计部的建议,草拟了《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对分公司的合同管理进行规范。

   三、下属企业主要领导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XX年先后对津滨物业公司董事长杨钟环,精采软件公司董事长于景伟,总承包公司总经理刘宝铭,津滨投资公司董事长江连国、总经理朱贤方,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房大海,磁电分公司总经理杨公,二分公司总经理朱贤方的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出具的8份审计报告中针对以上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27条,公司据此对相关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审计部已对此进行了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后续审计。

   四、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1、金融街一期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经过与外审长达8个月的配合工作,金融街一期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于XX年10月全部完成,并已经公司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经审计,金融街一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3687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30595万元,土地费3312万元,资本化利息1695万元,开发间接费1271万元。在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审核中审减工程造价103万元,为公司节约了工程成本。

       2、高科技园二期工程结算补充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

       XX年初,科技园二期工程结算审计完成,结算造价4570.66万元,审减额68万元。在对该工程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时,一分公司发现尚有26万元的工程直接费用未报外审,经过与分公司、外审的三方协作,于9月底完成此项工程的补充结算审计,至此,科技园二期工程的结算造价为4596.81万元。10月份正式开始进行科技园二期的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目前决算审计报告的初稿已出具,准备征求一分公司意见后上报公司领导。

       3、高科技园三期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工作

       科技园三期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于XX年11月完成,结算总造价为8256.36万元,审减额1.57万元。该工程土地合同刚刚落实,一分公司正在进行财务决算,审计部对该工程的财务决算审核工作也同时进行。

       4、软件大厦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软件大厦工程结算审核,一分公司除内装修工程(美图装饰有限公司施工)结算外,其他资料均已报外审审核完毕。根据一分公司预算部提供的结算工作说明,该内装修工程一分已经与美图公司核对完结算,但美图公司不认可最终结算价,因此一分公司至今未报外审该部分结算资料,并影响了整体工程结算报告的出具。

   五、下属企业改制审计

       XX年共进行了5项改制审计,包括物业公司清算审计、精彩软件公司转股审计、总包公司转股审计、投资公司改制审计以及数字电子公司改制前审计,核实了被审企业的资产及潜亏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企业存在的会计基础及核算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10条。共4页,当前第1页1

       六、调研审计

   为进一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内部潜力,找出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环节,XX年对磁电分公司进行了产品成本核算的调研审计工作,目的是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和潜力,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并为公司今后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磁电分公司对在产品核算不真实的问题,及时上报公司领导,成立了财务整顿小组,对其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

   七、负责对下属企业财务总监的管理工作

   遵照公司领导的安排,本年度1-10月我们负责对下属企业财务总监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主要有:

   1、支持财务总监开展工作,发表独立意见;

   2、提出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建立一些可行的规定和办法(财务总监例会制度、报告制度);

   3、按月审阅总监报告,对财务总监的报告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提出对内容和文字上的修正建议;

   4、对财务总监的月度报告,摘录要点汇总上报公司领导。

   八、部门制度的修订、补充、完善工作

   根据公司要求,对我部门原有制度不符合公司现行制度和实际审计工作操作流程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制度上报公司总经办以待上会通过;配合公司ISO质量认证年检工作,于上半年修改了部门的工作手册,对手册中的岗位权限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使之更符合审计部现行的实际工作操作流程。

   九、对公司下发文件责令整改的津滨造纸公司、磁电分公司进行了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工作,帮助下属企业搞好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十、按照公司的严格要求,完成了审计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

   十一、根据公司党委的部署,完成了数字电子公司专项调查工作。

   十二、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

对公司本部XX年货币资金管理和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及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计提和缴纳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向公司计财部提出审计建议7条,审计报告已在公司经理办公会通报。

   十三、对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审计部在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进行监督的同时,还提供了关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或下属企业所拟定的制度和规定,以及下属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多条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主要有:

   1、参与计财部“会计工作指导意见1-3”的拟定和修改;

   2、对计财部修改的“津滨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内容根据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提出了修改意见;

   3、对一分、二分、三分公司今年以来相对独立后制定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制度,我们都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在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的审核和合同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向企管部通报情况及提出我们的建议;

   5、对“二分公司”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地方与公司计财部、二分公司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进行多次交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广泛性问题,计财部出台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之3”;

   6、针对下属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书面向计财部、企管部提出我们的建议。

   综上所述,审计部较好地完成了XX年全年的审计工作。XX年内审工作应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尝试经营决策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体现审计价值。因此,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促进公司内控制度健全和完善。

   1、先是要完善公司内审制度,XX年已对现行的内审制度进行了修改,XX年为使审计工作有标准可依,根据现有审计业务的类型,准备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委托社会审计管理办法》四项内审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包括对与会计记录、会计业务处理直接有关的会计控制系统和间接有关的管理控制系统。

   XX年内审工作就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司的发展等,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二、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尝试经营决策审计。共4页,当前第2页2

   内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季度经营业绩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实现由发现型向预防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而促进下属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不仅要搞离任审计,还应搞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以此作为津滨公司选择、任免下属企业经营者及经营目标考核兑现的依据或参考。

   在以上两项审计的基础上,内审还应尝试经营决策审计。经营决策审计,即对决策程序是否完整并符合公司规定、决策方法是否科学、依据是否可靠、效果是否良好等实施审计。经营决策审计包括审计参与决策的过程和决策实施后的跟踪。通过经营决策审计,提高下属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为津滨公司总体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在审计部内部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规范操作程序,狠抓审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精心组织好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各类审计。

   在今后的审计中,从审计项目开始实施到审计档案的归档,都由专人负责,并且岗位定期轮换,这样既做到了责任明确,又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下属企业提供好服务,又为公司领导当好参谋,应精心组织好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各类审计。

   1、对各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审核

   在对各下属企业XX年1至11月份经营业绩审核的基础上,对12月份经营业绩进行审核,并汇总出具审核报告,提交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2、对银行存款大宗项的进出进行跟踪审计。

       银行存款是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容易在此发现一些违规问题线索,因此在审计中应作为重点进行审计。审计时要结合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必要的话对原始凭证和原始票据进行核对或跟踪审计。

   3、对往来款项的跟踪审计。

   往来款项是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容易出现违规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审计中应对往来款项进行重点审计。对那些数额较大、账龄较长的应收、应付款项应逐个进行跟踪审计,特别是对已经核销的应收款项,应延伸到对方单位进行跟踪审计,以对其经济活动和核销手续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查,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中进行跟踪审计。

   津滨公司本部已经与各下属企业签订了经营责任书,将各项成本费用纳入了下属企业绩效的考核。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审计,也是我们审计的重点内容。不仅要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帐务处理进行审查,还要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原始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大宗支出去向进行跟踪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为津滨公司制定整体考核责任目标提供详细资料。

   5、对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的审计

   合同审查可采用事前、事后两种方式进行,事前审计是依据津滨公司有关规定由各能各部门联合审批的合同,审计部要严格审计监督,做好审计记录;事后审计是审计部采取备案合同抽审办法,即每季度对下属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抽审,可采取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和单独

抽审的办法进行。

   6、做好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均聘请具有甲级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进行,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原则上由审计部自行完成,特殊情况由公司领导批准聘请外部审计。XX年应完成的工程项目审计有以下五项。

   (1)、津滨高科技园三期C区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2)、金融街二期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3)、津滨雅都天元居工程阶段性结算审计。

   (4)、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程审计。

   7、做好下属企业改制前的审计工作

   对需要改制的下属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潜亏情况进行审查 ,协助下属企业摸清家底,加快企业改制进程。

   四、依照“审而要究、审而要改、审而要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要及时进行回访,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与津滨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总监室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监督、考核脱节。共4页,当前第3页3

   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我们要利用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通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知道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内部审计的综合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程度还不够成熟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类型也不全尽相同,主要分为“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申请,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这四个主要类型。

1.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这与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整体管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管理地位和最高决策权有着直接的联系。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帮助董事会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状况,并及时的传达决策结婚和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公司委任的管理层在任命的完成情况上做出客观的考核和监管。

2.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强,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在审计方面上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必不可缺的监督机构,将监督方向着重放在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往来上,严格监管着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在某一定程度而言,是排除企业经营风险,规避财务风险的探路者和指向标。同时,监理会所领导的内部审计间接的促进了公司在经济利益创造上的增长提高,为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总经理所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公司经济利益的增长幅度,以实现盈利跨度为主要目的,对财务安全和保护方面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与监理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相对互补的关系。同时,总经理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起到了完善和填充的作用,从高层领导者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

4.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职业主要是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因此财务总监所领导的内部控制机构能对财产安全问题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和解决。同时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能对资金流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挽回企业亏损局面,将损失降至最低。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当下审计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并调动其所具有的审计功能。首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进行合理监管。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运转的两大力量型支柱,因此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财产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为委托关系,社会审计作为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了解公司内部运行状况,并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企业各部分的运营状况相对独立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因此社会审计是无法对公司的业务往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内部审计刚好弥补了社会审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更趋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重要前提。内部审计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的管理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分析,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第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纠察出公司业绩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的问题。公司的业绩评价更侧重于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忽视了公司运营中的不可量化的发展因素。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以全面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四,公司的内部审计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具有较强的追踪和监管作用。杜绝了资金浪费的现象,促进公司资金流向有效投资渠道。同时,公司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没有高效的审计程序和完备的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激增,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政府方面《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法》的应用与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审计方面形成科学高效严谨的审计程序,同时也强调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而言的重要作用。虽然部分上市公司不断的支持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的经验指导和理论研究加以支持,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留于形式,没有得到深化发展。加之,公司内部审计流程错综复杂,公司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业务往来工作繁多,资金来源流向复杂,繁琐的营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雪上加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当下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审核程序和合理有效的审核机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耗时耗力,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死角和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防止不正常竞争的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立法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规范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部门而言也起到了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和战略部署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然而,现有的内部审计立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问题,形成高效合理的审核程序成为当下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

(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复杂,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中的支柱部分,在上市公司管理监督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制引入较晚,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个企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部分企业还没有在内部审计方面有所建树。就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独立性较弱,这就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加之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不同,其独立程度和权威性也存在着差异。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部门可以大体的归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受任于企业的高层。对于企业的理事会而言,内部审计作为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控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辅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企业的项目的工作进程,而内部审计结果则更加清晰的为董事会对管理者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决策执行程度进行评估。由企业管理层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则是为管理者提供审计结。通过内部审计提供的参考数据,对公司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做出总结,并对下个季度的战略目标做出指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内部审计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则是由财务会计部门接手管理的,重在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安全问题,及时排除财务安全隐患,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审计过程的繁琐加之内部审计的领导部门不同,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都会受到领导部门的影响,使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守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受到挑战。

(三)理论性研究缺失,内部控制功能被削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的增长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了部分不法企业可乘之机。内部审计作为政府部门更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的不法行为,同时在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深入了解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内部审计能功能需要充分的得到开发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本身。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有必要进行深入其理论性研究。由于对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充足,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概念模糊不清,限制内部审计的发展,弱化了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与企业各部门充分接触进行联系,进而得出真实公允的审计结果。而内部审计和外审计的工作性质界定不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将内部审计部门单独的孤立起来。内部审计功能被弱化,内部审计部门也无法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成为发展内部审计功能中不可避免难题之一。

(四)内部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反应企业运营状况的公正权威评估机构,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监督作用。然而会计失真现象愈发严重,由于内部控制的领导部门不同内控审核结果也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该类不良现象的发生与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在对重要数据和指标筛选上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审核结果存在偏差。员工的工作能力成为限制内部控制发挥功能的原因之一。企业自身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却忽视了优化改革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内控部门员工,更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相关工作人员往往被欲望蒙蔽双眼,被金钱所迷惑,导致了背离职业道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针对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

(一)形成高效的审核程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立法

当下我国的内部审核制度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首先在企业方面自身对内部审核的重视度不够,内部审核机制在国企中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并且当下企业的内部审核大部分都是由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因此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所以内部审核在企业的中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经济贸易交流紧密,业务贸易往来的频繁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网广泛,导致内部审核工作复杂,审核手续也比较繁琐耗时过长,因此形成高效有序逻辑缜密的审核过程势在必行。

(二)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可以从其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引入较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较为成熟,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从根本上加强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的主体功能,可以引进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内控审计经验,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国情进行适当合理的改进和完善。建立内部审核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只受内部审核委员会的管理,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起来,而非孤立起来。内部审核委员会的成立,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

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是其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的基础。首先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提供了指向性方向和建议。其次对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的理论将为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提供指导性的方式方法,使得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理论研究工作的落实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提供了保障。

(四)优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

当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员工存在的普遍问题反应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的相关技能不达标。员工的具体短板体现在审核技能,电算化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三方面上。因此企业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内部审计部门整体人力资源优质度。第一,企业在招聘上提高招聘门槛,招揽人才,储备经验丰富,技能过关的优秀人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也要到位,督促员工遵循职业操守,把握道德底线。第三,企业在管理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减免企业人员变动大,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利益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四、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形成互补,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了企业财产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内部审计为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内部账目不清,的不良现象。

[参 考 文 献]

[1]温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浅析[J].金融经济,2014(24):214-216

[2]丁红燕,王竹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改进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5(8):58-60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6)

二、省许可证办公室收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应及时将证书及《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审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一并寄送获证企业所在地的市许可证办公室。企业应前往市许可证办公室领取许可证证书和通知单,认真阅读通知单内容,明确企业年审的时限和要求,并当场签字确认。企业应妥善保管通知单,按时提交自查报告和接受对自查报告的实地抽查。

三、获证企业自取得生产许可证之日起,每年度应当提交自查报告,获证未满一年的企业,可以下一年度提交自查报告。获证企业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满一年的前一个月内,向所在地的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申报表》(见附表1)一式二份;

(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审核结论表》(见附表2)一式二份;

(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企业自查情况记录部分);

(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5)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需加盖企业公章)。

四、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填写相应记录,对有缺陷的自查报告向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于每年的8月31日前完成当年度的自查报告审核情况汇总,在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审核结论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意见”栏内签署意见、注明日期、加盖公章。向市许可证办公室提交审核资料及《参加年审企业自查报告审核情况汇总表》(含电子版,见附表3)。市许可证办公室可根据自身情况修改附表3的格式,但必须提供表内所有信息。

五、各市许可证办公室接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的资料后,应及时对资料进行审核,于每年的9月30日前完成对辖区内参加年审企业自查报告的实地抽查工作,被抽查企业数量控制在参加年审企业数的10%以内。市许可证办公室应及时对企业做出年审结论,在参加年审企业的许可证副本的“企业自查情况记录”栏内签署意见、注明日期、加盖许可证年审专用章,办结后将许可证副本发还企业。于每年的10月31日前向省许可证办公室提交《获证企业年审情况汇总表》(含电子版,见附表4)。有遗留问题的,还应提交《获证企业年审遗留问题汇总表》(含电子版,见附表5)。

六、根据企业自查报告审核和对自查报告的实地抽查情况,企业年审结论分为三种:

(1)企业生产条件符合产品实施细则要求的,企业年审结论为合格;

(2)在自查报告审核或对自查报告的实地抽查时,发现企业生产条件与产品实施细则有不符合的,应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企业年审结论为整改复查合格;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审计的不利影响

1.控制环境不理想、治理结构权责不分

经COSO认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是关于内部核心人员及其这些人的所处环境和个别的属性,这包括这些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还有具备的完成组织任务、包括管理层人员的运营风格、职责划分还有人力资源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政策,一般的控制环境就是关于内部环境的控制的核心,公司内部的贯彻执行都被其直接影响,这也是公司的长期目标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内部控制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权责不分,导致内控组织虚设或根本没设;一股独大;董事长与总经理重合;人事政策不相匹配;独立董事与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2.内部控制活动不当、内部审计的监督活动流于形式

内部的控制活动说的是管理局为了确保自己的执行计划被得以实行而采用的相关措施,虽然大多数的国内上市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当就目前的现状开来,因为对其的不够重视和岗位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内部审计的监督活动流于形式,企业内的工作内容交叉复杂,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各种兼职也过多,而其他部分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的企业,更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审计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重视和支持,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不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内部审计的控制不严、信息沟通不畅

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不严,信息系统也不完善,一般来说企业的信息系统指的就是记录、归纳、处理、总结单位所有权的相关信息,包括经济业务、相关资产等。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系统处理完善的话,不仅能够让经营者了解到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也还能帮助了解到市场的一些发展和变化,还需要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内部控制不完善,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有的企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或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致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审计不利影响的对策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务之急,而内部审计建设又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面对内部审计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屋建瓴,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是发展企业的重要部门,内部审计的根本属性就是具有独特性,如果没有独特的属性,审计工作就是无本之木,就很难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一般和国家的审计、CPA审计比较来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比较差的,并且审计效果不太理想。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环境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正如新《会计法》中具体明确了会计部门、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也应当在《审计法》中对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界定,使之区别于企业的一般管理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保全企业利益,兼顾国家利益。

2.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恰当定位,提高其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设置和定位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果进行转变,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和当今社会的制度相适宜的审计机构模式。现今社会大部分的监督机构目前只有内部审计的部门,并且这些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地位没有差别,而且企业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的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部门,向本企业负责。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我们的内部审计控制需要对企业的活动作出比较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基于此,我们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审计的结合,让其贯彻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需要对企业的长短期计划目标进行决策审计,让其审查决策的所有资料和数据都有据可循,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艳.内部审计质量体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11.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8)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与监督已成为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有力约束机制。但我国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不尽成熟,为实现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研究已成为现实需要。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集团法律关系复杂,有着较为复杂的产权结构,同时其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地域跨度较大,势必导致其内部审计除具有一般组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在诸多方面具有特殊性。

1、战略性

企业集团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决定了其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服务,更应具有战略性,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能够评价整个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状况。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满足外部管治的要求,又要满足强化管控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既要对公司相关权力机构负责,又要对上级公司负责;既要做到查错防弊,又要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弊端,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利的决策信息,更好地为企业集团的管控和战略目标服务,促进集团总体战略的执行。

2、综合性

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因此,其内审部门已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审计部门,而是一个综合的审计和管理部门,要对整个企业集团业务活动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审计。同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层面,不仅要检查和发现舞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已成为一项综合性工作。

3、层级性

企业集团往往经营范围广,组织结构复杂,快速反应能力差,这客观上使得其内审具有层级性,既要保证对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控,还要实现对本级企业及下级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并保证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4、扩展性

与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展,需要加强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以了解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需要加强对内部交易的审计,以规范母公司与所属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的效果。

1、有助于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

内部审计有助于帮助组织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值。针对企业集团内各层次企业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通过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和约束,可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

2、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具有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可以对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有利于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有助于减少风险

内部审计是沟通委托关系中各个相关主体的重要工具,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有助于加强总经理与各成员公司之间、各成员公司内部各经营经理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降低内部成本,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制度,促进集团总体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4、有助于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保证。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1、未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治理结构

由于企业集团现有的绩效约束机制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弱化,且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监督不明显,使得内部审计未能真正纳入到企业集团治理框架中,未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影响了内审作用的正常发挥。

2、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较差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混乱,使其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内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使其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部分企业集团仅在母公司设置了内审机构,忽视了作为独立法人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部门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一般只能审计其下属的二级企业,不能对同级的财务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在隶属关系上极不统一,既有对财务副总负责的,也有对总经理负责的,还有受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大大削减了其权威性。

3、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人员是从集团内部产生的,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相对较低的业务知识、专业水平及风险意识的欠缺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无法适应企业集团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由于很多内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较低,较难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尚未形成职业化,因此流动性较大,使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连续性。

4、审计工作程序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仅限于进行有关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对内部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评审开展较少,无法为经营者提供必要的风险防范和决策信息,未能充分发挥内审的建设作用。同时,由于大多数内审人员是从会计岗位转来的,习惯于只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提出的建议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导致内审的执行力度不足。

四、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对策

1、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运用一定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信息,主动控制并排解风险。

(1)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内部审计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促进审计理念的转变,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治理审计,将内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将监督融于风险管理之中,通过帮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猜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经济资源,使其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

(2)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

企业集团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在内审中的运用,重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和规范化,加强对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后续跟踪和调查,以适应形势多变的企业集团工作,确保审计意见得到贯彻落实。

(3)转换内部审计职能,将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审计,通过事先对企业集团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归集、分类、识别、评估,并充分发挥其管理审计职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防范、纠正措施,将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过程中。

(4)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值,并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预警线,坚持不懈地做好风险监控工作,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评估,并制定配套措施。

(5)重视内部审计的成果

内部审计部门应强化对内审决定和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内审意见的可操作性,并促使管理层充分利用好内审成果,从根本上改善集团的风险管理。

2、完善内部审计治理模式,重新构架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企业集团业务的复杂性,其内部审计应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因此,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组织特点灵活选择内审治理模式。为改变内部审计的隶属模式,企业集团可通过在公司集团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具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并使其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形成分层次的内审组织结构,对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企业集团也可要求其下属不具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接受集团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或向其派出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其进行日常审计监督。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

企业集团应提高内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保证其薪酬和晋升不再由经营者决定,并尽快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复合型专业队伍。

4、健全内审工作程序,加大执行力度

企业集团应建立起一整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程监控的内审工作程序,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通过对企业集团经营治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实现企业集团的价值增值。企业集团应为内审机构配置掌握企业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现代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

5、发挥总公司内部审计的统筹作用

企业集团应将其各组成公司的内部审计有机组合起来,充分发挥总公司内审部门的统筹作用,加强对各组成公司审计业务的指导与协调,避免结构性矛盾与冲突,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集团通过将内审工作融入到其风险管理中,有助于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肖京正: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经济,2008(2).

[2] 杨景莉、陈立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9)

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

目前比较常见的内审机构设置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职能部门中设立内审机构,向部门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严重局限,对敏感性问题,审计人员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审查和评价中也很难保持公正。

2、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相对差一些,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3、在监事会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强,监督的力度也较大,但关系较难协调,也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4、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专门成立的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比较超脱,独立性较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5、在董事会下设立内审机构,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超脱,独立性强,内审人员有权审查单位中各层次的经营活动,且直接对产权所有者负责,比较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二、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

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也就是内审机构应归谁领导问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做法不尽一致,并且差距较大。若内审机构对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的其它领导人负责,则意味着内审机构只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并不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因此,内审机构归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人员领导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一是妨碍内部审计职权的正常行使。因为企业的各种计划、预算、决算基本上是总经理授意办理的,审计查出问题,向总经理汇报后,一般难以纠正和处理。二是影响企业所有者及时了解掌握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三是放松了对企业经营者本身的监督。我国企业厂长经理的经济犯罪屡见不鲜,与对厂长经理缺乏有效地经济监督,尤其是企业内部监督弱化有很大关系。因此,内审机构领导关系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大问题。只有理顺好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建立内审机构的目的。

从实际来说,领导层次越高,越有保障。但如何确定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必须同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建议成立董事会的企业,其内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没有成立董事会的企业,成立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三、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基层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对比

内审机构建立开展工作以来,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一直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审计对象不同。前者审计对象主要是下属单位,有有效的工作范围和明显的监督对象,后者是企业自身,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已融为一体。二是职能不同。前者偏重于监督,后者偏重于服务。三是需求不同。前者管理范围较宽,领导较难掌握下属单位情况,客观上对审计需求强烈,设立机构、开展工作比较自觉、主动。后者管理范围较窄,领导比较容易掌握单位的情况,对设置内审机构不够热心,有的还有抵触情绪,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内审机构,但由于认识不到内审机构的重要性,是“要我建”,不是“我要建”,因而也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独立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可以不受干扰和毫无顾虑地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比较独立地作出审计结论;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单位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超脱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特别是那些附属于被授权履行审计职责的内部机构以及兼职审计人员就更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性了。五是权威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的性质,比企业内部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对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尽管国家从法规和条例上赋予了应有的职权,但却很难付诸实施。六是有效性不同。客观条件决定了前者是上审下,具有揭发性和强制性,作用效果明显;后者是自审自,只能是维护性和建设性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建议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独立性是它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没有独立性,审计目的就无法实现,审计结论就无法达到客观公正。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就是确保独立性,这也是国际内部审计届的共同经验和基本主张。基于此,具体设置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般采取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可采取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机构。

2、未改制的大中企业,其内审机构设置可由其主管部门设立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加强其独立性。

3、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未设立的主管部门加强监督。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篇(10)

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

目前比较常见的内审机构设置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职能部门中设立内审机构,向部门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严重局限,对敏感性问题,审计人员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审查和评价中也很难保持公正。

2、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相对差一些,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3、在监事会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强,监督的力度也较大,但关系较难协调,也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4、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专门成立的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比较超脱,独立性较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5、在董事会下设立内审机构,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超脱,独立性强,内审人员有权审查单位中各层次的经营活动,且直接对产权所有者负责,比较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二、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

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也就是内审机构应归谁领导问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做法不尽一致,并且差距较大。若内审机构对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的其它领导人负责,则意味着内审机构只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并不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因此,内审机构归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人员领导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一是妨碍内部审计职权的正常行使。因为企业的各种计划、预算、决算基本上是总经理授意办理的,审计查出问题,向总经理汇报后,一般难以纠正和处理。二是影响企业所有者及时了解掌握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三是放松了对企业经营者本身的监督。我国企业厂长经理的经济犯罪屡见不鲜,与对厂长经理缺乏有效地经济监督,尤其是企业内部监督弱化有很大关系。因此,内审机构领导关系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大问题。只有理顺好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建立内审机构的目的。

从实际来说,领导层次越高,越有保障。但如何确定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必须同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建议成立董事会的企业,其内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没有成立董事会的企业,成立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三、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基层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对比

内审机构建立开展工作以来,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一直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审计对象不同。前者审计对象主要是下属单位,有有效的工作范围和明显的监督对象,后者是企业自身,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已融为一体。二是职能不同。前者偏重于监督,后者偏重于服务。三是需求不同。前者管理范围较宽,领导较难掌握下属单位情况,客观上对审计需求强烈,设立机构、开展工作比较自觉、主动。后者管理范围较窄,领导比较容易掌握单位的情况,对设置内审机构不够热心,有的还有抵触情绪,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内审机构,但由于认识不到内审机构的重要性,是“要我建”,不是“我要建”,因而也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独立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可以不受干扰和毫无顾虑地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比较独立地作出审计结论;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单位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超脱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特别是那些附属于被授权履行审计职责的内部机构以及兼职审计人员就更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性了。五是权威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的性质,比企业内部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对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尽管国家从法规和条例上赋予了应有的职权,但却很难付诸实施。六是有效性不同。客观条件决定了前者是上审下,具有揭发性和强制性,作用效果明显;后者是自审自,只能是维护性和建设性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建议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独立性是它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没有独立性,审计目的就无法实现,审计结论就无法达到客观公正。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就是确保独立性,这也是国际内部审计届的共同经验和基本主张。基于此,具体设置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般采取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可采取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机构。

2、未改制的大中企业,其内审机构设置可由其主管部门设立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加强其独立性。

3、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未设立的主管部门加强监督。

上一篇: 商铺申请书 下一篇: 食品抽检整改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