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1 13:17:24

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篇(1)

2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模型的提出

考虑到建筑行业本身的内在特殊性,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也更为复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期望从模型要素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上来揭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涵。Geller[3]提出全面安全文化模型(TotalSafetyCultureModel),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技术三者联系起来,并包含了人、技术、组织和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模型中,将“人的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此描述安全文化的构成。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对这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Bandura的相互决定论,Cooper[4]提出安全文化交互模型(ReciprocalSafetyCultureModel)。该模型包括主观的心理因素、实际的安全行为以及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3个要素,主观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来评估,实际的安全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并对比行业安全行为标准规范来评估,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可以通过审查安全管理系统来评估。通过这3个测量方法,分别对安全文化的3个构成要素进行定量研究。相比Geller[3]的全面安全文化模型,Cooper[4]的交互模型对原有的因素进行了定义,在原来的环境因素中增加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情景因素,并且承认这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型,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全面安全文化模型和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基础上,Choudry等[5]提出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模型(TheModelofConstructionSafetyCulture)。相比前两个模型,Choudry等提出的安全文化模型把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作为3个研究指标,这3个指标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现场测评,以此对建设工程组织的安全文化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由此,对于安全文化的探索既可以通过研究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因素的分别作用,也可以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这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建立并没有强调对于建设工程特点的研究,这限制了模型在建设工程上的直接应用。

Fang等[2]提出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安全文化交互模型(SafetyCultureInteractionModel),见图2。相较于之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组织临时性强、项目参与方众多、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环境动态多变等特点,体现出建设项目最为重要的3个参与方: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建设项目安全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动态性,将认知、行为和环境作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架构,在每一构成因素中均涉及管理层面和工人层面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分析,并且可以概扩性地描述建设项目组织的安全文化嵌入组织运转过程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方式。此外,通过选取新加坡的铁路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案例,验证了SCI理论模型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有效性。虽然,SCI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所得出的实际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对于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实证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3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

3.1安全氛围

Zohar[6]最早使用安全氛围的概念,描述了工人对特定时间下组织环境中安全的看法和态度。对安全氛围这一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类看法:一类学者认为,安全氛围是IASAG于1988年提出安全文化构成因素的一个子类[4,6,9,13];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可以通过对安全氛围的测量来反映实际安全文化。对于第二种观点,很多研究学者并不认同,以Cooper[4]为代表,他认为安全氛围调查不能体现安全文化概念复杂性及多元性,因此无法全面地反映安全文化。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方法,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调查(调查问卷或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但是不同行业对于安全氛围的研究维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Flin等[7]对18份不同行业的安全氛围报告进行研究指出,各行业最常用的6个“主题词”来研究安全氛围:管理(72%)、风险(67%)、安全管理系统(67%)、工作压力(33%)、工作能力(33%)以及安全规程。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有代表性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见表1。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很强的共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行业而言,探索一个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者应科学、合理地选取安全氛围维度,以此保证安全氛围调查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3.2安全行为

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两个方面[9,13]。测量安全行为的方法通常是自陈法和观察法,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指标测量和客观指标测量。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对安全行为测量所采用的自陈法存在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经专门培训的观察员对实际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对安全行为的分析主要基于行为安全理论(BehaviorBasedSafety,BBS)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基于BBS管理方法,设计BBS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可以测量并提高安全行为。该程序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其输出的数学性质,根据BBS程序给出的安全行为分数,可以对现场的安全行为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准来改进员工的行为[5]。基于TPB理论,开发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CausationModelofUnsafeBehaviors),可以作为因果分析的工具来调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特别是管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建设项目中应用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因果分析,有助于BBS程序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并获得持续性的安全行为提高效果[2]。

3.3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的系统过程,以此评价安全文化模型中的环境因素。一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安全政策及其目标、安全标准及其目标、工作计划和组织、应用和一般性操作实践、监测、反馈和审核、纠正措施、再次审查以及持续改进[5]。在此系统中,包括所有用于现场操作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标、角色、责任、岗位职责、规范、标准、交流、过程、步骤、工具、数据和文件。并且,可以通过建设工程现场特定的安全计划对工人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文化的环境特征进行审查。

4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基于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的总结和分析,就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方面,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研究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关键,也是学者们亟于解决的问题。近些年,研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组织的安全绩效。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统计学方法论证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很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把安全氛围称作是安全行为的“预测器”(Predictor)。例如,Mohamed[10]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维度和安全工作行为的关系,证实了安全工作行为是安全氛围的结果。其中,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非惩罚性安全办法会促进员工间对于安全问题更加自由、开放的沟通,以此形成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工人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寻找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Neal等[13]通过对组织氛围与个体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安全氛围通过知识和动机这两个内在变量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此外,他还指出知识更多的是影响安全参与这一行为,而动机更多的是影响安全遵守。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建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出发,研究安全氛围各个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以此建立安全氛围的评价指标。对此,一些研究者做出了尝试[9,10,14],尽管迄今未成功建立起建筑业的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14]。同时,一些研究也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安全行为也会影响到安全氛围的形成。例如,工人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能促进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影响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动机[13]。因此,通过对员工在安全行为上进行引导,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组织安全氛围。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安全行为对安全氛围的作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

5结语

(1)在建筑业,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绩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3个要素,安全氛围反映了主观的心理因素,安全行为反映了实际的安全工作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反映了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范围。

(2)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各有其特定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采用调查的方式,针对管理层的调查以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主,对工人的调查以结构化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可以通过应用BBS和TPB理论,设计具体的BBS流程,结合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以此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并有助于在建设项目中实现BBS程序对安全行为的测量和提高作用;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等系统过程,以此测量建设项目组织的管理环境,并且,通过项目具体现场安全计划(例如,施工方案)可以测量建设项目工人的作业环境。

(3)通过对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常用的安全氛围维度为:管理层的关注、监督和支持、制度和规范、员工的参与、沟通、工作压力、风险、安全施工的能力8个因素。由此看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探索建筑业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这一研究方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工程论文篇(2)

二、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培养现状

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包含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等理论课程,以及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每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与相关课程关联关系强,在机械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机电传动控制》为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动力学基础、电机与拖动、传感器、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知识面,关乎《理论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前期课程,和《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同期课程,甚至《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后期课程的关联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尤为重要。现有教学体系中,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均存在内容量大,知识面广,教学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现状。理论教学方面,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难以全面了解、掌握机械工程技术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内涵和精髓,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降低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的后劲。在工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实验或实践教学环节,多采用验证型实践教学,且往往由于受控对象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感受工程实践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另一重要环节,即考试,现有的考试方式仅注重于考查具体知识点的了解或掌握,比较理论化,并不注重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往往出现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考、考后即忘的现象,无助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知识的复杂性和交叉性,使得实际工程问题通常是隐性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无法再像课堂学习一样根据已知条件和固有步骤得到答案,企业必须投入相关资源进行二次培养,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高校的人才竞争能力都大受影响。因此,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实施以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

三、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

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我校以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总体目标,贯彻以工程项目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过程为载体的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打破以理论知识全面性为原则的专业课程群设置方式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方式,以完成工程项目CDIO过程作为课程群设置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含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和教材建设的核心,系统推进教学改革。一个典型的领域工程项目(一级项目),其CDIO过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乎可以涵盖一个专业方向甚至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含实验),这就给专业课程群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整合提供了一个内在的“纲”,极大地增强了专业课程群的整体性。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及各部分工作内容也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安排提供了有效依据。以工程项目运行过程来驱动课程教学实施,构建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完成“完整技术工作”的训练并以此来实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速学生从在校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解决现有教学体系中重理论轻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引入、教与学均是纸上谈兵等教学问题;解决现有实验环节以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欠缺,以及现有实验设置与工厂实际脱离、与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脱离的现状,使实验教学环节与培养工程设计人才目标相促进;解决现有考试方式“考”老师所“教”、考试内容简单化、命题标准化等教学问题,真正避免现有教学制度下,老师教学生“考”而不是教学生“学”和“用”的现状。针对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程设计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如教学过程中,以“车用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完整设计工作为主线,给出学生某企业待加工气瓶产品的不同形状与尺寸规格、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效率与设备成本要求等参数,要求学生直接进行该产品加工设备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既围绕“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实际工程课题研究,又紧密围绕《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各章节内容,注重工程实际在恰当知识点的引入。如进行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时,将转矩折算与电机选择、专用钻孔动力头设计、车床变频器主轴改造等工程实际案例逐层相结合,扎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路和能力。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三通球阀加工专机设计”、“铝塑药品包装机改造”“、80喷漆线伺服系统”等相关工程设计实例贯穿课堂的教学和设计指导。部分章节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等采用了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易学,老师易教。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共有三条主线:其一,课程自身教学系统主线;其二,工程设计项目与实验教学主线;其三,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验证学习的主线。三条主线围绕工程设计项目主线同步展开,最终为学生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服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企业委托项目《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专机》的研究与设计。因涉及学习内容多,工作量大,单靠课堂学时远远不能完成。但是由于构建了一个学生进入企业后真正的现代化生产主战场,极大地激发了整个团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课后大量的资料查阅与学习,课堂上再结合教师对《机电传动控制》相应章节的讲解与对该工程项目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即完成了该项目的工厂调研、工艺分析、方案设计、刀具设计等工作,完成了企业要求的设计任务。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气瓶螺纹接口自动加工生产线”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直动式电控叠加溢流阀”、“专用锪车复合刀具”等9项,目前均已获得授权。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后主动学习时间大增,在这个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相对以往教学模式轻松。教师更多是扮演“导师”角色,而不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通过实际的工程设计历练逐步建立和深化了工程意识与能力,达到的是双赢效果的工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步实施的实验环节改革,强调针对工程实际进行设计、选型、搭建、调试的系统性实验,培养动手操作和创造能力,注重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联设计,注重该环节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于考试环节,不以最后一考来定输赢,而以阶段性工程设计与期末整体性设计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注重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考评。

工程论文篇(3)

(2)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认识不够深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新时期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显露出来,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深刻,对于管理工作普遍都是忽视,重点都放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资源人才等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经常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3)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建筑工程体制的不够健全。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工程管理水平要求更加严格,但是由于我国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行业内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组织和机构,行业内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很是缺乏,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是滞后,这些对于工程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行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

(1)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涉及到很多专业很强的问题,组织建立再到实施必须要由资深的建筑学科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一同参与,同时,由于国外的建筑行业从技术到管理都较为先进,因此,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先进的理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综合结合,只有将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设置,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工程质量保障体系,要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作为施工单位来说,要按照工程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体系更加的科学系统。

(3)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第一,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制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与项目管理责任是不同的,将施工工作的完成与施工成本责任的施工挂钩,确立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不仅施工管理人员要有这样的意识,同时施工人员也要有相应的责任,只有做到项目成本的精打细算,才能控制好施工成本。第二,施工项目分包的成本管理,建立施工分包对于项目部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施工对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现场实施的相关标准要受到项目部的监督管理。第三,施工队伍的成本控制要由施工队伍自己管理。

(4)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执法不严的现象,建筑市场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为了避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作为政府,必须要完善相关的运行规则,只有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确保法律规范落实到位,建设单位的质量只有在法律法规为依据而强化执行能力,重点加强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程序,在对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监督手续、竣工验收等方面继续严格的监督,才能提升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

(5)创新工程管理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不是以旧换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的理念进行完善,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工程管理工作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对原有管理理念以及实施,实现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在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创新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作为依托,那么在创新过程中要避免刻意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而是要找准发展方面,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筑行业需要结合,创新发展的速度要掌握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逐渐的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的创新理念。

(6)统一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是建筑工程重点工作,没有安全就没有工程质量一说,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将工程质量与安全系统结合,无论是在查质量时还是在查安全时都要兼顾安全和质量,保正安全不达标的就不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进行安全达标评定,这样增强了工作力度和强度,并且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使得监管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监管水平。

(7)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当前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升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工程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并且提供参考意见,这是高效的辅助手段,也是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掌握工程全方位的情况,包括施工进展、成本控制,然后进行分析,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

工程论文篇(4)

二、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是工程项目的雏形,是工程项目有效开展的关键与核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的重点在于对初步设计的控制,因为初步设计是在对工程规划、投资决策、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做出的初步的设计方案,当然因为属于初步设计,所以很多细节善需要探讨,这也决定了初步设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在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在于找出设计的漏洞及需要修缮的地方,比如根据实地考察,在地基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来代替具有相同功用的高科技材料,为施工部门节省预算开支。在工程项目设计环节的造价控制中,技术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要点。针对这部分的造价控制,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定合适的技术施工企业。采用限额设计制度的造价控制,一般是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投资预算已经提前拟定后的前提下,根据初步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一定的限额设计,确保该设计的经费投入及预算支出是在可控的限定的框架内。初步设计方案制定后,针对工程项目不同的分项目来确定投资预算比例,分解到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中。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人员要协同设计方案的工作人员,通过采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费用来制定限额设计制度,这些材料费用包括工程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原材料的市场价格等等。在这些材料及人工的选择过程中,要本着从优从减的原则。

三、招投标环节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为了优中选优,选择合适的建设单位,往往需要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可以帮助投资方找到合适的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环节加强工程造价控制,首先应该制定详细的招投标计划书,并根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要点,来确定评价标准及评标方法。在确定这些标准的过程中,投资方需要委托专业的评标部门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及实际需求,确定合适合理的评标方法及中标方法,这样有助于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可以提升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性和成效性。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还应该着重检验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否,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图纸的严谨与科学,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未来的有序开展,并直接影响着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难点与重点。在招投标阶段,应该组织专业人员来强化设计图纸的审查与审核。此外,还需要对招投标文件施以严格审查,只有保证招投标文件的正确与否,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也才能在招投标阶段完成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四、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因为工程项目一开工,就需要进行人力、材料、机械等大规模的投入,如果不能保证有效的造价控制,反而会增加施工单位的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浪费。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是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查,以免造成返工,增加经费投入。其次是分项目分阶段分时间来审查施工实际开支与预算之间的差别,一旦发现实际开支大于预算,要及时查找原因,有效分析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还需要做好对隐蔽工程及变更设计的有效把关,针对隐蔽工程的难点及易漏点,在造价控制中要提高注意力,尽可能地规范隐蔽工程的施工。对于变更设计或变更工程,要做好变更登记及应急处理,尽可能地将其经费投入降到最低。最后,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以实际的施工资料为准则,对比施工图纸及实际施工之间的区别,并有效地汇总各种资料,以备后期使用。

工程论文篇(5)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3.4财务管理有漏洞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5.结束语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讲解与研究工程建筑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到最佳结合,是经济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建筑领域的相关学科,具有交叉性与渗透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复杂性与深奥性相结合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任何一栋建筑施工前进行规划与评估时,人们不仅仅看重这栋设施的建筑价值,更为看重的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就给我国工民建专业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每所相关院校都应重视工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土木类毕业生的经济学思维。这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环节,如何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发挥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工程论文篇(6)

2在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采集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对采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进而变成一种专业的论证,采集工程施工现场的空间信息,以及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的信息,并将其绘制成实际的图形,这就是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其中的放线技术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项目正式施工之前进行各方面的精准测量,才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阶段的安全性,也方便在施工完毕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质量检验。工程测量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工程测量在项目施工的任何阶段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工程设计阶段——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工程测量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规划施工地形,确定施工面积大小,勘测施工的地质环境,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提供比例尺,判断选定施工场所是否满足进行施工的条件等等。一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成功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测量的测量结果。若是没有工程测量前期的各项测量准备,一个设计的再完美的工程项目都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下去。

2.2工程施工阶段——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进行

一个工程项目从正式施工开始到工程结束,每一个阶段都会使用到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可以让工程项目顺利无误的进行下去,并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施工任务。在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开始前,使用工程测量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保施工的过程在正确的地理位置上开展。了解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地下的管道和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对其造成破坏,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随意的进行,在施工开始前对基础的设施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验,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突然的损坏,影响施工的整体进程,在接到检验合格的说明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在施工阶段,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测量工作要及时的进行,以保证整个施工进程是完善的,是按照计划进行的。

2.3工程运营阶段——确保项目能够安全施工

工程项目在施工的时候,需要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形变情况,假如存在问题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观测主要是对建筑物的位移与沉降情况进行观测,若是工程的施工现场位于填海地带、地质断层带以及深基坑地带,那么观测工作则会显得尤为重要了。

2.4工程装修阶段——确保项目能够符合标准

工程项目在施工结束后,建筑物还只能算作为一个半成品,施工人员需要对半成品建筑物进行一系列的装修工作。在装修阶段,需要对前期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处理。该阶段中,工程测量的任务是测量墙面的垂直度,地面的标高以及施工的放线情况等。墙面的垂直度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标准,它关系到装修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装修地面的标高关系到地面是否平整,这是非常基础的同时也非常重要的,施工的放线情况可以反映出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否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有计划的进行的。

工程论文篇(7)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占据着身份重要的位置,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高边坡部分,极易受到地质结构的影响,出现相应性的病害和风险。本文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相关内容,对其要点进行了全面论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边坡开挖施工;支護技术;研究

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其岩质边坡高度若是超过30m则将其定性为高边坡,而在高边坡开挖施工中若是其出现失稳情况则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为此必须要根据水利工程高边坡的力学结构特征来进行分析如何科学的采用开挖与支护技术提升高边坡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以此来降低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其高边坡开挖对周边土体所产生的扰动及影响,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益。

1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重要意义

国家水利工程行业蓬勃发展,这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每年大力支持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建设阶段,边坡结构不规则,对于开展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上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当水利工程遇到复杂的边坡条件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现场情况,合理实施边坡开挖支护技术,随着工程的推进要即使做好过程检查与控制,作业方案需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一方面有利于缩短整个项目工程周期,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成本控制效果。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边坡岩体脱离并滑落甚至坍塌等疑难杂症问题,改善边坡开挖结构支护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提升施工效率,为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2水利水电边坡开挖支护作业阶段存在的困难

1)地下水渗漏,拖累施工效率。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边坡开挖作业是前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边坡开挖作业阶段,基坑通常在设计上都是比较大的深度,所以为了满足要求,要进行有效地施工。不过,在挖掘土壤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地表生态产生严重的损坏,地质状态发生变化,地表水分会慢慢渗漏出来。基坑越挖越深,而积累的水分也就越来越多,导致周围的土壤变成了稀泥。同时,挖掘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很少会细致地认真勘查地下水源状况,所以就算遇到了积水问题,也没有认真设计排水方案,所以边坡开挖过程中常常遇到水浸基坑,水分积聚导致边坡支护施工效率大幅下降。

2)超挖过度的问题比较普遍。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边坡土方开挖阶段,多数是借助人力挖掘的,在地势环境确定好以后,挖掘基坑时两道支撑之间的坡度较平顺,所以人工操作上难以把持深度,导致超挖、挖深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多数情况下的实测基坑深度跟设计要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需在设法额外进行修复作业。还有就是多开挖出的土壤,一时间无法及时运出,当遇上雷雨天气时,泥水混着土壤重新回流到基坑里面,也给施工造成大麻烦。

3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技术分析

1)边坡清理。边坡清理属于水利工程高边坡开挖施工的基础部分,在进行开挖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对高边坡其表面进行彻底的清理,主要是针对施工区域的植被、杂草、碎石等杂物的清除工作。一般情况下其清理范围需要超过所设定的开挖线5米外,以此来为后续的高边坡开挖施工提供基本的施工保障。

2)土方开挖。在进行土方开挖作业时需要注意其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分层开挖施工作业,在高边坡开挖施工中需要注意对每层的削坡厚度进行控制,通常其会控制在3米左右。并且在土方开挖中其多数是采用机械与人工进行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作业,在应用机械完成开挖施工后需要利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来进行修坡,这样能够使开挖施工的高边坡区域形成一定的坡度,为水利工程排水提供基础条件,这样可以防止在高边坡上出现积水留存的情况。

3)石方开挖。在石方开挖中其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因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的内容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在石方开挖中其通常会采用爆裂施工方法来对开挖进行处理,目前主要是应用预裂爆破施工技术来进行作业。在爆破作业中需要对其各项爆破参数及炸药用量进行控制,以此来构建起合格的爆破网络,从而降低在爆破作业中的危险性。在进行爆破钻孔施工之前需要对钻孔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来保证钻孔之间的间隔能够保持在相同的距离,其一般需要使间隔距离在50cm左右,并且对于钻孔的深度需要使其在50cm以内。

4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1)锚杆技术。锚杆技术的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边坡开挖支护技术中最为广泛。在水利施工时,利用锚杆固定边坡的岩体可以提高边坡开挖工作的效率、质量自己安全系数。锚杆技术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施工便利、安全系数高,并且可以通过完全人工操作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运用,是一种便捷的技术。但是施工单位应用这种技术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相关的材料和设备质量,从而保证锚杆优秀的性能和质量。另外,在锚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施工人员主观判断,分析岩体情况,找到坡位存在隐患问题的某一边,再判断岩石的走向和倾斜角,调整施工设备,控制钻头和岩石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岩石中钻出放置锚杆的孔洞。

2)钢筋的铺设技术。钢筋铺设作业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为基础的一环。通过合理编排钢筋的顺序、数量,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边坡支护的作用,从而给予整个水利工程长效使用的有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钢筋铺设作业是一项相对较为简单的工程,但相关的施工人员也要将设计图纸、设计意图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了解到整个工程的流程后在进行具体工程,要将经验主义所摒弃,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的工作。由于边坡支护工作往往工程量相对较大,支护工程的规模也相对较大,所以其钢筋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连接工序。尽管目前市场上也能供应相对较长的钢筋,但综合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还是会采用绑扎钢筋。

3)混凝土喷涂技术。在水利工程的边坡开挖防护中运用混凝土喷涂技术可以在边坡和外界环境中建设隔离带,避免边坡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变得不稳定,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喷涂技术具有原材料易获取、施工速度快、施工后对原本土壤条件影响较小的特点,在目前的边坡防护技术作业中最为常见。利用混凝土喷涂技术还可以有效避免雨水的冲击可能带来的边坡坍塌现象,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长时间接触水资源的设施起到增加其强度的作用。同时,混凝土喷涂技术也需要严格的施工要求。喷涂作业只有分次有序的进行,保持干净无杂质无灰尘的条件才可以体现出更好的效果。当然喷涂设施需要工作人员的实时检查,防止设备过热或者其他异常现象的发生。

4)钻爆技术。当前的水利施工中钻爆技术的应用比较少,因为该项技术通常在质地较硬的工作区使用。不过,通过结合锚杆和混凝土喷射可以有效提高边坡开挖工作的安全系数,对边坡发挥支护作用。需要施工单位注意的是,运用钻爆技术一定要考虑开挖地点的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同时采用正确合适的施工角度和施工方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最基础并且最重要的一部分,水利工程施工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对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严格控制的基础上,保障技术的合理化运行。

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项目档案,而是否能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问题;对策;建设规模

1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概述

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档案的高效利用,增强应用效果,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条件和特点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有序管理,积极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需要以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为重要目标,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保证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有效性,给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决策、施工、养护管理等提供有效依据。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严格落实,并保证档案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2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以前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化,之前水利工程的档案都是纸质化的不利于管理与保存,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通过信息软件以及相应的平台进行保管比较方便查阅。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来说,将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化之后,可以简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简单便捷。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使档案的分类,组合等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又大大降低了该类工作的错误率。同时,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纸质档案的防尘,防虫等问题,同时纸质档案的存放又比较占空间。将档案信息化不仅可以减少档案存储的空间,通过采用硬盘,光盘等载体来存放相应的档案,便于档案的存储与携带管理。将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化后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相应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查询相应的文献档案资料这样极大的,方便了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构成在细化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研究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体系构成加以分析。构成的要素具体包括:1)档案管理制度:像地方性法规、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隶属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的范畴;2)档案管理机构: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建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等管理机构的支持下,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提供了专业保障,确保了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效性;3)档案管理技术:通过对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及利用这四方面的综合考虑,有利于丰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的技术内涵,为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技术保障;4)管理人员:在提升水利工程档案专业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重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落实好专业性强的档案管理工作。

3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各领域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更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然而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仍采用纸质形式,档案利用也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这样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并且,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还容易使档案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对实际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3.2档案管理缺少安全性

实际上,在电脑中录入纸质档案的重要内容形成电子文档,通过软件进行管理,就是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是我们无法保证电脑不会出现系统漏洞,导致电子文档丢失和被不法分子偷窃的可能性,所以电脑系统的安全性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档案数据泄露,那么对于我国的安全、民生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3.3管理制度不严

因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这方面的管理体系应用效果不显著,制约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效果及专业资料的利用价值等。具体表现为:1)由于既有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应用中缺乏适用性,导致水利工程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效率有所降低,难以满足管理体系科学应用要求;2)实践中因档案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致使相应的管理工作质量缺乏保障,对水利工程档案资料利用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3)思想上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管理体系构建不及时,从而降低了该工程档案管理及利用水平。

4健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4.1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设备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比如计算机、电子阅览设置等,所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和发展离不开一套系统完善的设备。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水利工程建设大幅提升,相对应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一套完善并且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更好的管理档案资料,还可以大大的缓解工作人员的管理压力。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设备是光盘储存设备,或者计算机磁盘储存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设备可以在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奠定夯实的基础。

4.2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档案工作与管理意识间是互相促进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好坏与否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很好的落实到位,我们就必须将工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落实.

4.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要有计划、有方法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人员要严格遵循《档案法》法相关规定,将档案管理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应用到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

4.4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处于非独立结构,比如只是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档案室,没有独立的管理中心。

4.5營造良好的电子档案储存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室全面采用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提高查档时的效率。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完善

工程论文篇(8)

现有的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多为陈旧的中文教材,这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中要求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不相符。对此,我们提出在现有网络工程课程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采用中文、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工程师”奠定基础。现有的网络工程教学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化抽象难懂的概念为直观清晰的影像,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此外,在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传统实物操作型实验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将原本无法开出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确保“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设置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教学以概念介绍为主,缺乏合适的工程案例教学,使现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要求。对此,笔者提出设置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网络工程课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与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学到国内外先进的规范化网络工程方法,掌握新工具软件的使用,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师奠定基础。

1)案例教学。对于每种网络类型,课程中要提供数个工程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尽可能实现网络原理和网络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明显提高课堂上“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案例。例如,在学完需求分析知识点后,我们以学生都熟悉的“家庭局域网”为讨论案例,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书面化的需求说明文档。这种“大家讲”式的讨论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网络设计项目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常用的网络设计工具,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我们补充工程化布线技术及相应工具PacketTracer、Visio等;在讲服务质量分析与设计时,引入Qos流量控制机制、Qos队列调度技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结合相关的知识点,介绍分布式系统、IPv6、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网络测试技术等较新的网络技术,使学生了解当前网络设计和发展的方向。

3)面向工程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网络工程教学经验和网络工程设计经验,在课堂上介绍了大量的系统设计方法、技术参数、设计图表和工程案例分析。例如,在讲授集群技术时,以华为3Com公司推出的IRF(智能弹性架构)集群技术为例,告诉学生通过IRF技术可将多台交换设备构建为一个联合设备,这样既实现了设备的扩展性,又实现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这些新技术案例的引入使教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而掌握了这些工程技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全面教学。网络工程课程从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安全设计、物理设计等各个侧面探讨网络设计方法,教学范围涉及局域网、园区网、接入网、传输网、广域网等,讨论的网络工程设计案例包括以太网、存储网、IP电话网、工业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固定无线网、SDH网、DWDM网等几十种网络类型。除了上述主流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中也会涉及实用新型网络技术并介绍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在讲解VPN技术时,以安徽大学教师在校外通过VPN技术访问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例,介绍远程访问VPN技术。

1.3采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现有网络工程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实践经验并不看重,甚至有时会出现高分考生连基本的组网设计都不会的情况。对此,我们提出设置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新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以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卷面成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这些环节的得分以灵活的权重体现在总评成绩中。

工程论文篇(9)

1.2使用原则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材料的特性,以下列出了不同场合压缩空气管道的管材推荐选用表,如表1所示[2],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2管径

当输送流体量一定时,管径选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合理性。管径小,介质流速高,管路压力降会相应增大,空压机的运行费用就会增加;管径大,空压机运行费用就会减少,但是管路初期投资费用就会增加。因此,为达到合理经济,设计者必须选择合理的管径。管路沿程压降是管径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确定方法就是根据管路流量及允许压降来确定管径,也可以根据管径和管路流量来验算压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定管径时应根据工艺设备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和允许的最大压降双重因素来计算。工程上管径一般可根据经济流速来确定,低压压缩空气输气干管一般经济流速取8m/s~12m/s。当与空压站距离近时,设计流速可以适当放大。当距离空压站远时相反,可以适当减小流速,增加管径。表2为国际上使用的压缩空气流速,表3为国内推荐的压缩空气流速,可供设计者参考。

3坡度与放水

压缩空气管道初期投入运行过程中,或是空压站气体处理不彻底,或是航空工厂非连续运行时外界含湿量大的空气侵入管网都会造成管道内积水,压缩空气管道中的积水如果不排除,一方面会加快管道的腐蚀,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压缩空气的品质,影响工艺设备的使用安全,造成产品的不合格。为了不影响末端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时恰当的放水很有必要。《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明确规定“设有坡度的管道其坡度不宜小于0.002”。在航空工业工程设计中,一般设计时管道都有坡度,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留给管道敷设的空间很有限,很多情况下需要和别的专业管道共支架敷设。这时如果设计时只考虑有坡度时的放水,而没考虑现场施工的难度,结果就是现场很多情况都没按图施工,没达到设计需要的坡度,这也为以后气体品质埋下隐患。鉴于此,如果经压缩空气站处理的压缩空气压力露点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在沿程管道中不会有水分析出,对以上共支架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无坡度安装方式。但在具体设计时,为了增加吹扫效果,以及避免平时运行时可能侵入的水分,还需考虑如下两个因素:1)压缩空气沿程适当设置一些放水管,放水管上应设集水器;2)当管道为环状布置时[3],为提升管道吹扫效果应采用三通弯头等。这是因为当管路采用环状布置时,如果用普通弯头,会存在水压试验放水后吹扫不彻底、效果差的问题。

4布置方式

压缩空气管网压力高,泄露点多,泄漏量大,合理的布置方式直接决定着节能减耗,下面介绍布置过程应注意的主要几个地方:1)厂房内压缩空气管道布置形式一般为树形和环状形,考虑到厂房后期可能增加生产线,此时可能会造成某一支路气量不足,建议尽量采用环状形布置,方便以后改扩建。2)压缩空气干管应当避免出现锐角拐弯,压缩空气支管与干管应采用“鹅颈”形连接方式,避免主管路中冷凝物直接进入支管路中。在分支管路末端低处设排污口,方便管路中污物排放。3)为了降低局部阻力,尽量选择局部阻力系数小的管路附件和阀门[4],常开的阀门尽量选择闸阀等局部阻力小的阀门,弯头尽量选择弯曲半径大的机制弯头。4)如果厂房面积很大,管路很长,阀门弯头多,尤其又是三班制企业,在中班和深夜时,用户用气量大大减少,管网压降也相应变小,如果采用树枝状风管,不仅压降大,而且漏泄量也大。此时可以改为辐射状管网,在空压站内设置分气缸,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生产工艺的需求,调节供气压力和流量,既避免了非用气车间的漏泄,又可方便调节空压机的运行工况。

工程论文篇(10)

2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已经历了几轮的修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术型”研究生应修满课程学分≥34分;“应用型”修满课程学分≥32。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环节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及专业补修课。其中公共学位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科目,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读写、数学类课程(如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专业学位课的设置上,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化学类课程进行了整合和系统优化,强化了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工程专业基础,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及综合竞争力。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方向,开设多种应用性强的课程由学生选修。包括油田污水处理、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技术等。一般选修课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科技论文写作等,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呈现的特点

1课程设置层次分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四类课程层次分明,体现研究生教育循序渐进规律,授课内容各有侧重,充分考虑各类课程之间的区别、联系,考虑硕士生课程与本科课程之间的区别、联系。一级学科平台课程是本科课程的延续、深化,讲授从事学科研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技能,注重学科交融。二级学科选修课程着重介绍学科发展趋势、发展动态、研究成果,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具体的科研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三级学科可以是原有的二级学科,可以由一级学科内各个二级学科重组而成,也可以是新的学科生长点或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围。

2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选”字,并且打通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同时整体化、弹性化地设计课程,增加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广泛覆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和学科前沿,满足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分类培养,实行真正的选修制,研究生充分拥有选修自,能够根据个人学术背景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课程,以增强硕士生对未来工作和研究的广泛适应性。对学术型培养模式重在理论问题、前沿问题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培养模式重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3缩短集中上课时间,强化研究生活动课程新一轮培养方案要求各类课程的设置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将原来的三学期授课时间调整为二学期授课时间。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规定各学科最低学分要求,突出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研究生活动课程指在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要求、在课外实施、并由学生自愿参与的各类课程。主要包括:各类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会议以及学生间的课余学术讨论等。这些活动课程在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前沿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集中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探究性和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环境工程学科形成的优势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28年的建设,在能源环境科学、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水处理工程与技术及农业环境保护方面显现了自身特色。

1能源环境科学主要以石油工业等行业污染物的处理为主要目标,尤以注重石油开采过程中“储层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双保”问题,开展了油气田缓蚀技术、三维电极电化学、含油污泥无害化等方面的研究,其相关研究已在能源环境科学领域形成鲜明的优势。

2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面对日益严重的石油工业污染,微生物降解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廉,原位性及无二次污染,应用越来越广泛。我校在废弃钻井物生物评价、微生物采油、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

上一篇: 机械加工转正总结 下一篇: 德育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