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3 11:19:29

平面设计论文

平面设计论文篇(1)

2研究交互式平面设计在微信平台上的重要意义

当今,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上交互广告逐渐兴起,成为网络的新形式,本文就基于在微信平台上对现有的各种动态交互广告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出发对交互平面广告进行概述,进而对微信平台上交互式平面广告的整体设计进行革新。

3微信平台上交互手段与平面广告的联系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微信平台上交互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微信扫一扫、微信摇一摇、微信看一看、微信搜一搜、微信小程序等,在整个微信平台上,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微信平台上结合平面设计优势可以使得微信交互式广告呈现方式和交互形式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提升交互式广告的互动性和有趣性,更方便于用户主动接受广告内容。平面设计的艺术性也会给受众群体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加深受众群体对微信的喜爱度。

4简述国内交互式广告在微信平台上存在的问题

基于这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微信平台上交互式平面广告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但就现在已经出现的问题来看,在交互式的平面设计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略显不足、互动形式创新程度不高、因过分注重广告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广告的趣味和创意,交互式广告之所以能吸引用户就是因为其本身自带的吸引力可以带动用户取主动参与其中,扩大传播影响。在创意方面,首先,没有明确并系统的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广告设计定位,创意定位是整个设计创新工作的必要条件,很多微信交互式广告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精准地定位受众,从一开始就出现方向性错误,导致后续的设计再出彩也无法实现目标群体产生目标行为。其次,在创意设定上,缺乏对目标市场和受众需求的差异体现,使得广告主题创意过于雷同,无法大范围的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从而无法建立深刻的品牌印象,不能很好地引导用户识别出该品牌在同等品牌上的差异,无法建立品牌的标识感。第三,平面设计的创意性不足,视觉冲击力度不够。广告在视觉的展现上往往容易忽略品牌主体内容,使得在整体广告交互设计中不能直观明确展现品牌所要树立的形象。在交互形式方面,现有的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告缺少“以人为本”设计理念。首先,广告的交互形式单一,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没有给用户一个明确想法去进行接下去的交互体验感,没有更好地整合各类交互手段所带来多方面、多维的感官体验实现。其次,大多数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的叙述方式普通,在现在用户追求新鲜感的时代中,普通无趣的交互形式无法在微信平台上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信息的展现缺少“个性化定制”,不能很好地吸引用户情感。第三,目前微信平台上的交互过程缺乏参与性,无法很好地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在交互形式表现和交互手段两方面缺乏多感官、多方面体验的整理合并;第四,很多交互式平面设计只是一味的追求海报、宣传页等交互方式,无法及时更新现阶段最流行、最新型的用户体验,更无法展现品牌的特性。第五,现已经有一部分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已经在互动趣味进行了努力,但过于偏重趣味性也容易造成对宣传内容不能完整的体现想要表达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平衡娱乐性和商业性。喜欢设计过多华丽的动画、动效并没有带来良好的交互体验,反而会使得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无从下手,造成用户对整个交互方式的认知产生困难,从而使得用户在交互行为作完成之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平面设计交互过程的理解,忽略了广告最终传递的目标信息。[2]

5总结

总的来看,微信作为一个可以进行品牌宣传的平台,交互式的平面设计更是可以吸引用户关注品牌内容,进行品牌推广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现在在微信平台上的交互设计出现的问题,从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使得品牌更好的进行推广,真正促进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系,高效的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论文篇(2)

二、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构图布局的借鉴

构图布局在绘画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早在一千多年前,南齐谢赫在著作《画品》中提出“六法”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其中“经营位置”对构图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宋代著名画家马远与夏圭是在构图布局上独树一帜,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清代绘画理论著作《画筌》中提出:“无画处皆成妙境”,呈现出一种淡然、飘逸而又圣洁的艺术境界。这说明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构图布局上的差异性,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相对较为理性,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而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画家打破了空间的局限,从多个角度对客观景物进行描绘,在构图布局上追求与营造画面的形式美感,表现一种以神逸、气韵、意境为美学原则的意象世界。因此,中国画构图灵活,可以充分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追求画面上点、线、面所形成的节奏与韵律感。现代平面设计对中国画构图布局的借鉴表现出了极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趋势,二者本质都是充分调动画面中各种元素对画面进行整体美的构造,进而产生自然美、形式美、精神美与功能美融为一体的审美形态。这种对构图布局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疏密关系在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中

疏密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画面一定“密”不透风,“疏”能跑马,注意“凝聚”与“疏旷”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现代平面设计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时处理好元素之间的关系,在物象的表现方面有很大的空间自由和组合范围,事物之间疏密相宜,做到既有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又能使画面生动形象,富有节奏和韵律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和表现力。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的海报设计《设计与生活》,作品中只有一双筷子与一只手,主题突出,构图简单,体现了构图布局中“疏”的一面。除此之外,画面中筷子的元素是由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的一本本书堆积而成的,寓意着设计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与知识积累的过程,使画面得到了“密”的布局效果,整幅作品密中有疏、疏中有密,两者结合十分完美。

(二)虚实关系中国画注重“意象外之意”的意境营造

首先强调的就是画面的虚实关系。中国画的虚实关系以“留白”、“计白当墨”、“以实观虚”的理念来表现画面,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清代画论家笪重光所言“虚实相生,无画之处皆成妙境”。因此,中国画是一种“意象”艺术,“意”起着支配作用,“象”从属于“意”,以“意”造象,一切以“意”为之。如中国道家太极图,一阴一阳、一实一虚,正向我们揭示着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中的精髓。现代平面设计与中国画一样注重画面的虚实关系,实物虚化,虚物实化,通过空间上的合理安排,起到似实而虚、活跃画面与烘托气氛的作用。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大师靳棣强先生的海报设计《勇破成规》,虽然作品中有大量的留白,但却丝毫不觉空洞,画面虚中有实,静中有动,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处理画面留白的布局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逐渐受到现代平面设计师的青睐与重视。

三、中国画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色彩主要是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依托文化下的主观色彩,更多的意味为人格物象特征的表现。由于中国道家主张无为逍遥的思想,提出“无色而五色成焉”的“素色”色彩观,并且在传统绘画中被赋予更多的人文性,这种观念也是对道家老庄“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思想的顺应。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中国画强调主观的色彩描摹,讲究理性化和情感化,常常根据画面与描绘对象的内容需要,自由灵活地发挥色彩的作用,概括提炼对象的固有色。中国画色彩既有鲜艳矿物质颜料,又有透明质细的植物色,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强烈鲜明的色彩艺术风格,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画的色彩表现手法,不仅是融合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与表现特点,其简洁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也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使观者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韩秉华先生将传统墨色与现代时尚色彩相结合,创作出城市文化系列招贴设计《苏州印象》。整个系列作品沉默幽静、清新儒雅,前两幅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墨色元素的使用让人感受到中国水墨画与苏州这座城市完美结合的意境,宛如一个温柔秀丽的江南女子在水墨的黑白浓淡之间款款而来,让人迷醉。系列作品的第三幅则是采用一种绚丽混沌的色彩组合元素,把江南水乡的温润与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在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九九归一•澳门回归》中可以看到,画面语言对中国画形式的借鉴较多,包括对笔墨的灵活掌握以及颜色搭配等。这幅海报设计作品没有使用中国传统的喜庆之色去渲染整个画面,而是使用澳门市花的一片莲瓣,落在“99”二字组成的涟漪,并将中国画的墨色与粉色的莲瓣相结合,既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精神,又表达了澳门与祖国百年分离之后,即将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激动心情。

平面设计论文篇(3)

所谓真实面部的运用,是指对一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面部形象进行的直接运用。这种由具象画面所带来的真实感,能够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更深刻的表达。如美国二战时期的一则征兵海报中,就使用了著名的山姆大叔的面部形象。山姆大叔是美国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着诙谐和幽默的特点,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但是这则海报中的山姆大叔却变得十分严肃,显得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看到海报的标语“你的国家需要你”之后,也许你就明白了这位幽默的大叔为何事所扰。面对征兵所遇到的困难,居然让他这样的乐天派都眉头紧锁,可见事态的严重性和事情的重要性。结果海报一经发行后,立刻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参军的美国青年都表示,正是山姆大叔那紧缩的眉头打动了自己。中国设计师傅陈放创作的《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则反对种族歧视的招贴。画面中这个小男孩的脸部十分特别,头发一半黑色一半黄色,眼睛一只黑色一只蓝色,脸庞则是一边黄色一边棕色。而且为了避免对比的过分突兀,作者特意使用了绘画中的光影技法,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它们组合到了一起,让人猛地一看没有什么异样,但是仔细观察后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从而深刻表达出了反对种族歧视和全世界人类平等的主题。通过对真实面部的运用,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好像人物就站在自己的眼前一般,从而将作品的含义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表现出来。

2.抽象面部的运用

抽象的本意是对事物非本质要素的舍弃和本质要素的提取。而平面设计中的抽象面部,则是指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舍弃真实面部的外观形象。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夸张和怪诞,能够使设计获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主题得到最深刻的表达。如日本设计大师田中光一,其对构成主义风格的作品十分推崇。该种风格的作品通常都是将所有的艺术元素几何化,然后再一一展示出来,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抽象的形态。其代表作《日本歌妓》中,主要表现的是一位日本艺妓的面部。作者对其所有面部器官的刻画都十分抽象:三角形的眼睛、正方形的鼻子等面部器官,被直线和斜线划分为了六个不同的颜色部分。初次观看,不禁让人一头雾水,但是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起着不同的作用,或者是对某一个面部器官的描绘,或者是对面部器官进行的区分,从而使六个小画面有机统一在了大画面之中,形成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传统又新颖的视觉感受,由此突出了日本歌妓文化的与众不同。中国设计师张小丁设计的一则保护水资源的招贴中,则利用水滴组成了一个面部图像,代表眼睛的是两个小水滴,代表鼻子的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水滴,而代表嘴巴的则是一颗最大的水滴。一眼望去,不禁给人以惊恐的感觉:两只竖起的眼睛,代表着对人们浪费水资源的不解和惊讶,而用最大水滴表现的那张大嘴巴,则在控诉着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这种抽象的面部表现,虽然不是对面部的具象描绘,但是仍然可以让观众看出其基本的轮廓,并推断出作者想要着重强调的含义,由此获得对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解。

3.面部器官的运用

面部器官主要由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组成,因为每一种器官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含义。通过对某一个面部器官形象的运用,往往能够实现对作品最准确、最形象地刻画。如对眼睛的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通过眼睛传达出来。上个世纪中国一则名为《我要上学》的公益广告,曾经感动过无数人。画面中是一个手握铅笔头、伏在破旧课桌上的小姑娘,在那略显凌乱的头发下面,有一双乌黑清澈的大眼睛,正在凝望着黑板。每一个人都能从这双眼睛中看到小姑娘的专心和忧郁。专心是因为她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而忧郁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会离开这里。这双专注而渴望的大眼睛,正代表了千百万贫困地区儿童们渴望读书求学的心灵,能让人看后情不自禁地留下泪水。又如对嘴巴和牙齿的运用。美国的一则反对吸烟的招贴中,画面主体是一张露出牙齿的女性嘴巴,但是原本应是洁白亮丽的牙齿,却被作者用异质同构的手法替换为了一根根点燃的香烟。因为香烟和牙齿都是白色的,所以这种同构十分自然。这一颗颗带着烟灰的“牙齿”和那张被烟雾呛的合不拢的嘴巴,让观众瞬间就明白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某一个面部器官的重点刻画,能够借助器官本身的作用和含义,使作品的主题得到突出,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面部表情的运用

面部表情是人类情绪的外在表现。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表情识别能力。虽然现代社会语言和文字已经足够发达了,但是一些信息的传递仍然会受到民族和地域的限制。而面部表情则不同,其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害怕还是惊讶,各种表情的含义都能为全世界的观众所迅速认知。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才使得面部表情成为了当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素材。如巴西一则反对女性歧视的海报就是应用人物面部表情的典范之作。作品选取了四位名人经典的表情,即爱因斯坦的双眉紧锁、甘地的和蔼可亲、格瓦拉的勇敢坚毅和卓别林的幽默诙谐,然后再用巴西女性模仿这些表情的脸庞进行替换,由此形成了女性版本的四位名人。作品以一种风趣的形式表现达了女人也可以获得巨大成功这一主题。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正在和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又如麦当劳的一则连环画广告。画面主体是一个坐在摇篮中的婴儿,他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随着摇篮的左右摆动,婴儿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一会儿哭一会笑,让人一时摸不到头脑。直到窗外出现了一个醒目的麦当劳标志时,观众才明白婴儿表情变化的原因,原来是摇篮的左右晃动遮住了婴儿的视线,看到心爱的麦当劳标志时就会微笑,看不到时就急得直哭。这样的设计不但使整部作品妙趣横生,而且还让人们牢牢记住了广告的信息。通过对面部表情变化的运用,作品不但突破了文字和语言的障碍,增强了易读性和交流性,而且还和观众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般的精神和情感默契。

5.面部轮廓的运用

面部轮廓虽然只是对整个面部的部分反映,但是轮廓本身的形态以及其和其他事物所形成的对比,都能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简洁和神秘的效果。所以面部轮廓也成为了当代设计者十分喜爱的素材之一。如英国设计者亚当斯创作的一则反对种族歧视的海报中,画面主体是一个面部的剪影,从五官比例上可以分辨出这是一个孩子的面部轮廓。然而在面部的下方,却有一只由黑色剪影和白色图底所形成的手型,正在紧紧掐住这个孩子的下巴。其中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黑色面部剪影代表的是黑人孩子,白色手掌代表的则是白人孩子,原本都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却对种族问题有着这样极端的认识和行为,不禁让人感到战栗,并由此陷入深思。美国著名设计师格拉塞素以创作手法奇特而著称。他在1967年为美国摇滚乐传奇人物鲍勃•迪伦音乐会创作的海报中,同样运用了面部轮廓剪影的手法。画面中的鲍勃•迪伦正在低头沉思,黑色剪影和白色图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为了突出这位摇滚乐大师不羁的个性和多变的音乐风格,格拉塞特意在其头部加入了很多绚丽多彩的曲线,这些曲线既像是人物的一头彩发,又好像是音乐的乐谱,不仅打破了黑白的沉闷感,而且还获得了一语双关的艺术效果。作品一经推出后,印刷量迅速达到了600万张,为美国年轻人所竞相收藏。由此可见,虽然面部轮廓只是一种部分的、模糊的面部形象,却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对比性和多义性。

平面设计论文篇(4)

第三,对传统文化的培养还体现在对传统经典书籍的阅读。比如古代经典著作,中国民间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等等。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高。设计艺术经典论著是我们搞设计的同学必读的科目。对传统设计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是提高学生艺术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这本书中奚传绩先生列出了《考工记》、《天工开物》、《梦溪笔谈》、《长物志》、《闲情偶寄》等名篇。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有关设计观念、设计理论和设计美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研读。

对传统传承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具有新的生命力。在平面设计本土化观点来看,它所要求的既不是传统的重复,也不是欧美式的复造,而是以宽容的治学态度与宽泛的地域精神进行不同影响的组合,从而给予设计师面对传统艺术更为广泛的取材余地,更为自由的改良空间,融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不但要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应利用地域特色来表现现代的设计理念,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找到旧有造型元素与现代审美形式的契合点,既丰富了设计形式,又具有时代精神。

在改良中国地域特色旧有造型元素的基础上,使新的元素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理念,更使旧有元素起到真正传递现代信息的目的,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对将来从事平面设计的在校学生来说,在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背景下,拥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作为创作源泉,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平面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不仅体现在对一些传统图形的简单拿来应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视为某种深层民族精神的表象,当做某种类型的视觉图像资源,也就意味着在观念层面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深入化感知与客观化看待,进而才能在也能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时充分把握,自由运用符号的组合规则。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并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引导他们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符号等内容,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思路创作出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一定别忽略的现代设计的教学思路,这就对设计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教学相长,共同为中国的设计打造美好的未来。

平面设计论文篇(5)

二、我国传统的色彩观念

我国传统的色彩体系是十分独特的,它拥有着自己的色彩规律和色彩观念,从原始时代的单一色崇拜发展到后来的五色并用,我们祖先的色彩自觉性不断觉醒,色彩意识不断进步,其内涵也逐渐丰富,蕴含着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理性观念。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代表着尊贵和权威,奠定了传统色彩的美学基础。后来,随着儒道思想的不断发展,审美思想转而讲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于是就产生了追求平淡素净之美的色彩观念。这些都对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现代的平面设计经常将色彩语言与传统的色彩意境相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黄色在过往的封建社会代表着皇家的权威,现在则经常用以表现雍容华贵的意境;佛教往往是以白色和金色作为基础色调,用白光的鲜明引发人们的视觉关注,纯净的白也往往容易冲击人们复杂的心灵,促成人们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超脱。又如现代的海报设计,经常采用黑色或者灰色为基础背景色调,简洁而又鲜明地以红色突显重点,给人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表现效果更加显著。实际上,这些恰恰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明暗色彩运用形式,主题鲜明,是现代的平面设计与传统色彩运用法则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三、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我华民族美学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不管是小篆还是隶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起承转合,粗细相接,构图匀称,其象征化、形象化的特点也暗含了传统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和美学观念。现代的平面设计离不开文字来传递信息,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装饰性文字来美化主题。现代平面设计对于汉字的利用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京”印,作品通过我国传统的篆刻手法加以体现,以“京”字的变形作为主体,通过一定的书法艺术的变形,既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独特地缘文化,又能够很好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我国香港的“飞龙标志”也同样利用了“香港”二字的汉字造型,两个文字在图案之我相互交汇,在视觉效果上既传达出了时代感,符合香港地区的文化特征,又体现出了香港地区与内地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并且,图案的色彩采用了红色,动感十足,传达出了香港地区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四、我国传统艺术的相互交织

平面设计论文篇(6)

随着现代科技的调整发展和设计领域不断地扩大,设计又因此被分为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同指一个范围。在很多时候,有很多人对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他们认为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但分不清他们到底从哪区别。一般来说,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同指在二维空间之上的设计,只是从不同侧面表述而己。平面设计重在设计之“物”,而视觉传达设计重在为“人”设计。但两者都是在二维空间上进行设计,然后把所要表述的信息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而达到其目的。严格地说,平面设计较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稍微窄一点。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包含二维空间设计外,还包含三维空间的展示设计,展示设计不仅仅包括“物”“人”,还包括“场地”和“时间”。因此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不能等同论之。

二、找准创意切入点是做好平面设计的关键

现代平面设计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在更新换代,随着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媒体、新材料开发利用,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设计者不得不时常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设计切入点,让他们的平面设计一鸣惊人。

作为平面设计者的我们,如何在这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平面设计大海中脱颖而出呢?如何在这更新热浪中迎接滚滚而来的挑战,鹤立鸡群呢?这就要求设计者有着独到的创意,这种创意既显个性,也最为受众所认可与接受。怎么做到这一步呢?关键之一就是要找准平面设计的最佳切入点。

权威人士认为“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不是一个好的广告所要传达的东西;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能改变大众文化,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就是能够开创一项事业或挽救一家企业。”有专家形容,平面设计好比一个塑造过程:在受众的脑海中塑造一种虚拟的形象,并不断的使这种形象更加清晰、更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就是商家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的媒介。不管是从商业还是从非商业去思考,平面设计伟大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意的本质,就是改变,甚至是颠覆。因此,找准最佳创意切入之点是做好平面设计的关键。

三、创意切入点的路径与手段

1.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是创意切入点的直接通道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形。

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已不仅仅是从字意上传递信息、表述内容,而是更多的可以从形态上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形式语言,从而达到作品整体性状态的具体指向。当文字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时,文字的形状、大小、位置、排列疏密,本身的节奏、韵律都能传递特定的信息。作为与点、线、面、色彩一样的视觉符号,在形式的安排下,使之在结构上成为不可分割的设计元素,从而赋予了文字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色彩是一个无声的语言,它能通过它的冷暖色调、明度纯度、色彩调和、对比、大小面积、位置等把设计者想传达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它能反映某种民族文化,能传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能表达人情冷暖。合理的色彩运用,可以把最佳的设计主题信息传递给受众。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称插图,是现代平面设计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插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摄影、绘画、构成图形等。比如用摄影作品作广告,以它为广告设计主体,在其上加以再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明确清晰的视觉形象比文字、符号及抽象的构成形式更为直接和可读,这是以一种情节化的姿态来阐述其广告主题的,因此设计可充分利用图形这一元素直接进入平面设计主题。

文字、图形的合理编排也是平面设计创意切入的一个通道,我把其归之为平面设计构成元素之中。

2.设计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创意切入点的主要渠道

我们做平面设计,尤其是商业方面的平面设计,创意的形成始终有一个核心点来支持,这一核心点指的是消费者、市场动态、生产定位三个层面,它是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意切入点的主要渠道。

这种创意之“点”非常难以寻找,因为创意点是由目标消费群的所需和产品结构定位、市场局势三者最佳结合所产生出来的。消费群的需求方向是一个不定式,而产品对其的产生吸引力的点也颇多,但你所要确定的却只有一点。竞争的潮流中,同类产品越多,创意设计的水准就越高,切入新点就越不容易找到。我们因此要对消费群、市场动态、生产定位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通过设计者的脑,收集信息、发散联想、归纳精简、提炼,然后确定创意最终切入点,直到设计作品出炉。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思维,他们创意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但总体有三个大的切入点:消费群、生产定位、市场需求。消费群是商品主要需求对象。

3.民族文化的理解运用是创意切入点的重要渠道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不同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生活与意识观,行为模式、生活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着独特的偏向,创意设计的切入点从民族文化上下手,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各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质,最能吸引观众,它即是民族的、却也是世界的。

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而创意则是设计艺术的灵魂。我们以广告为例,设计者在做广告设计之前首先对广告主题内容、表达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文化构思,然后对其中锁定受众的社会文化,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人文地理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把产品信息高度凝炼,植入公众认同的文化氛围之中。

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多运用中国水墨文化。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缩影,内含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文明古人在以水墨抒怀的同时也赋予了水墨浑厚的文化底蕴。靳先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借用水墨文化来表现,充分体现了靳先生对水墨文化语言深度理解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从整体的表现形式、构图结构中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审美理念。大师采用的天圆地方、平衡稳重、大面积留白等这些构图形式也源于中国传统的古代哲学和审美意识。

把一种新的创意手法培植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可以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创意的发展中出现更大的空间,对于正在发展社会中的平面设计者,提供又种新的展现平台。

4.设计工具是创意切入点传递的重要手段

我们做设计,起初是手绘,然后有了印刷,之后出现了摄影、电脑图形图像处理。综合运用不同的设计工具,是现代设计最常用也非常重要的设计手段。手绘的痕迹,真实与抽象的照片形式、电脑的后期处理等艺术创作手段的混合使用,使得创意主题的传达更为准确,也使得作品的整体性更加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善。新的表现手段的应用,一方面使作品的设计周期大大缩短,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使设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原来不敢想象的表现手段成为可能。设计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不断地扩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维不停地在运转,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致使整个社会中的受众人群也相应的运转和改变。

当然,设计工具不意味着无所顾忌地作为设计手段而加以滥用,比如电脑处理图像与文字时,如果文字设计面目全非,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视觉上的混乱与无序,从而在阅读上产生障碍;只为好看而把摄影图片随便引用插入,不考虑内容与主题;不考虑色彩本身的含意与色彩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的联系而滥用等,这种毫无目标地去设计,都会给设计界带来严重的伤害。

四、小结

总之,平面设计的创意切入点会层出不穷,因为创意切入点的界定是随着受众对事物不同状态的接受程度而定的,所以切入形式复杂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被禁止的,现在正在盛行,而现在被禁止的,也许将成为将来的创意规则,因此最佳切入点的路径与手段也因此而变化着。有一点,过去与现在却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想做好一个平面设计,你必须努力,尽可能寻求到最佳切入点,使你的平面设计更能吸引受众眼球,达到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2]郭茂来著.视觉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7

平面设计论文篇(7)

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在《OgilvyOnAdvertising》一书中,论及“如何制作具有销售力的广告”(HowToProduceAdvertisingThatSells)时留下了他的名言:要把产品打扮成为英雄(MakeTheProductTheHero)①。他认为,“面对‘相同’产品的推销,你只能寄希望于比竞争者更有说服力地诠释产品的优点(Virtues),以及通过广告的风格区别这些产品。”实际上,奥格威的“产品英雄论”蕴含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广告活动中,准确地认识产品的特点(Characters),然后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产品的优点(Virtues,隐含“美德”、“德行”之意),对提升广告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产品是绝大多数广告(包括平面广告)的主角。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如何准确地传递产品的信息,“把产品打扮成为英雄”始终是平面广告设计的重点和难题。而产品在市场中是一个由外观、质地、颜色、功能、包装、价格等组成的“多面体”,在平面广告中,表现产品的哪些特点与优点,并不取决于设计师的个人喜好,而直接取决于构成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的意愿以及厂家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说,平面广告设计更多地是以表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为重心,在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中,将产品的特点凸现为产品的优点。以设计的视点,我们可以将“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概括为“产品氛围”。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所谓“产品氛围”,指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准确传递产品信息,方便消费者认知产品,以表现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为中心所使用的一切与产品有关的表现元素。以越野车(SUV)为例,该产品特性是动力十足、马力强劲、四轮驱动、能适应各种地形路况。我们在设计越野车的平面广告时,就应当凸现消费者所关心的这些特点。因而设计师为越野车所塑造的“产品氛围”就是崎岖坎坷的地形、泥泞的道路、人迹罕至的荒野等元素。如果设计师使用的是都市的坦途、车流等,那消费者又会怎么看待我们设计师所表现的越野车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成功的平面广告,在设计中都是对“产品氛围”恰当的把握与生动的营造。在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Jeep”车系列平面广告中,Jeep车的“产品氛围”或是险峻的山峰之巅,或是沟壑纵横的峡谷,或是晶莹剔透的冰川之上,不同的画面表达了相同的主题:吉普,独一无二(Jeep,There‘sOnlyOne),特定的“产品氛围”凸现了Jeep车卓越的性能,更彰显了Jeep车傲视群车、一往无前、独行天地间的品牌个性。

一般来讲,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产品氛围”是对应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对产品的认识与分析的。美国市场营销理论巨匠菲力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在其代表作《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计划与控制》中,从营销学的角度把产品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其中核心产品是消费者通过购买所获得的核心利益与服务;有形产品由品质、设计、包装、品牌名称等诸要素构成;附加产品是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附加利益和服务②。产品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揭示的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如果把营销的视点换成设计的视点,我们可以看到“产品氛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与有形产品对应的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消费情境”;与附加产品对应的则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心理感受”,正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消费情境”和“心理感受”共同组成了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产品氛围”。在平面设计中,“产品氛围”揭示的恰恰是设计表现意义上的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产品氛围”概念的意义在于:1.揭示了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对象的本质,即在作具体的表现时,虽然表现对象是特定的和具体的,但设计并不能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或者说,只在画面上对产品进行“唯美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根据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来表现产品,塑造产品的个性,从创意、构图、用色、字体等诸方面充分展示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点”,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点”。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给消费者留下印象,成为日后采取购买行动的心理基础。2.提示了平面广告设计师的思考方向。在广告作业流程中,平面广告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准确地表现产品,塑造产品的个性。如果平面广告设计师在表现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把握其表现对象的“产品氛围”,无疑对他全面地认识和思考产品,准确地表现产品,塑造产品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3.构建了一个平面广告表现的评判标准。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我们判断一件平面广告作品是否准确地表现了产品无非是在两个层面:一是像不像,二是好不好。其实,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正是本文提出的“产品氛围”的问题。一件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由于其在设计表现过程中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解决了“产品氛围”的问题,所以,“像不像”和“好不好”的问题被合二为一,迎刃而解。这就是说,我们在表现产品时,可以将“产品氛围”同既定的广告策略,如产品的定位策略、消费者策略等综合起来,对平面广告作品进行评判。

平面设计论文篇(8)

一、准确定义平面设计是找准创意切入点的先决条件

普遍情况下,设计被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上,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版式安排,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并具有时代特性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技的调整发展和设计领域不断地扩大,设计又因此被分为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同指一个范围。在很多时候,有很多人对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他们认为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但分不清他们到底从哪区别。一般来说,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同指在二维空间之上的设计,只是从不同侧面表述而己。平面设计重在设计之“物”,而视觉传达设计重在为“人”设计。但两者都是在二维空间上进行设计,然后把所要表述的信息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而达到其目的。严格地说,平面设计较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稍微窄一点。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包含二维空间设计外,还包含三维空间的展示设计,展示设计不仅仅包括“物”“人”,还包括“场地”和“时间”。因此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不能等同论之。

二、找准创意切入点是做好平面设计的关键

现代平面设计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在更新换代,随着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媒体、新材料开发利用,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设计者不得不时常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设计切入点,让他们的平面设计一鸣惊人。

作为平面设计者的我们,如何在这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平面设计大海中脱颖而出呢?如何在这更新热浪中迎接滚滚而来的挑战,鹤立鸡群呢?这就要求设计者有着独到的创意,这种创意既显个性,也最为受众所认可与接受。怎么做到这一步呢?关键之一就是要找准平面设计的最佳切入点。

权威人士认为“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不是一个好的广告所要传达的东西;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能改变大众文化,一个伟大的平面设计就是能够开创一项事业或挽救一家企业。”有专家形容,平面设计好比一个塑造过程:在受众的脑海中塑造一种虚拟的形象,并不断的使这种形象更加清晰、更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就是商家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的媒介。不管是从商业还是从非商业去思考,平面设计伟大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意的本质,就是改变,甚至是颠覆。因此,找准最佳创意切入之点是做好平面设计的关键。

三、创意切入点的路径与手段

1.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是创意切入点的直接通道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形。

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已不仅仅是从字意上传递信息、表述内容,而是更多的可以从形态上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形式语言,从而达到作品整体性状态的具体指向。当文字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时,文字的形状、大小、位置、排列疏密,本身的节奏、韵律都能传递特定的信息。作为与点、线、面、色彩一样的视觉符号,在形式的安排下,使之在结构上成为不可分割的设计元素,从而赋予了文字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色彩是一个无声的语言,它能通过它的冷暖色调、明度纯度、色彩调和、对比、大小面积、位置等把设计者想传达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它能反映某种民族文化,能传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能表达人情冷暖。合理的色彩运用,可以把最佳的设计主题信息传递给受众。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称插图,是现代平面设计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插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摄影、绘画、构成图形等。比如用摄影作品作广告,以它为广告设计主体,在其上加以再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明确清晰的视觉形象比文字、符号及抽象的构成形式更为直接和可读,这是以一种情节化的姿态来阐述其广告主题的,因此设计可充分利用图形这一元素直接进入平面设计主题。

文字、图形的合理编排也是平面设计创意切入的一个通道,我把其归之为平面设计构成元素之中。

2.设计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创意切入点的主要渠道

我们做平面设计,尤其是商业方面的平面设计,创意的形成始终有一个核心点来支持,这一核心点指的是消费者、市场动态、生产定位三个层面,它是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意切入点的主要渠道。这种创意之“点”非常难以寻找,因为创意点是由目标消费群的所需和产品结构定位、市场局势三者最佳结合所产生出来的。消费群的需求方向是一个不定式,而产品对其的产生吸引力的点也颇多,但你所要确定的却只有一点。竞争的潮流中,同类产品越多,创意设计的水准就越高,切入新点就越不容易找到。我们因此要对消费群、市场动态、生产定位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通过设计者的脑,收集信息、发散联想、归纳精简、提炼,然后确定创意最终切入点,直到设计作品出炉。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思维,他们创意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但总体有三个大的切入点:消费群、生产定位、市场需求。消费群是商品主要需求对象。

3.民族文化的理解运用是创意切入点的重要渠道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不同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生活与意识观,行为模式、生活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着独特的偏向,创意设计的切入点从民族文化上下手,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各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质,最能吸引观众,它即是民族的、却也是世界的。

平面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而创意则是设计艺术的灵魂。我们以广告为例,设计者在做广告设计之前首先对广告主题内容、表达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文化构思,然后对其中锁定受众的社会文化,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人文地理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把产品信息高度凝炼,植入公众认同的文化氛围之中。

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多运用中国水墨文化。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缩影,内含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文明古人在以水墨抒怀的同时也赋予了水墨浑厚的文化底蕴。靳先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借用水墨文化来表现,充分体现了靳先生对水墨文化语言深度理解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从整体的表现形式、构图结构中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审美理念。大师采用的天圆地方、平衡稳重、大面积留白等这些构图形式也源于中国传统的古代哲学和审美意识。

把一种新的创意手法培植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可以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创意的发展中出现更大的空间,对于正在发展社会中的平面设计者,提供又种新的展现平台。

4.设计工具是创意切入点传递的重要手段

我们做设计,起初是手绘,然后有了印刷,之后出现了摄影、电脑图形图像处理。综合运用不同的设计工具,是现代设计最常用也非常重要的设计手段。手绘的痕迹,真实与抽象的照片形式、电脑的后期处理等艺术创作手段的混合使用,使得创意主题的传达更为准确,也使得作品的整体性更加完善。新的表现手段的应用,一方面使作品的设计周期大大缩短,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使设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原来不敢想象的表现手段成为可能。设计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不断地扩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维不停地在运转,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致使整个社会中的受众人群也相应的运转和改变。

当然,设计工具不意味着无所顾忌地作为设计手段而加以滥用,比如电脑处理图像与文字时,如果文字设计面目全非,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视觉上的混乱与无序,从而在阅读上产生障碍;只为好看而把摄影图片随便引用插入,不考虑内容与主题;不考虑色彩本身的含意与色彩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的联系而滥用等,这种毫无目标地去设计,都会给设计界带来严重的伤害。

四、小结

总之,平面设计的创意切入点会层出不穷,因为创意切入点的界定是随着受众对事物不同状态的接受程度而定的,所以切入形式复杂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被禁止的,现在正在盛行,而现在被禁止的,也许将成为将来的创意规则,因此最佳切入点的路径与手段也因此而变化着。有一点,过去与现在却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想做好一个平面设计,你必须努力,尽可能寻求到最佳切入点,使你的平面设计更能吸引受众眼球,达到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平面设计论文篇(9)

设计和艺术,总是与科学相伴而行,时代催生了新的艺术,新的艺术又迫切希望表达时代的新特性,而来自意识世界的影响,又使设计和艺术必然与传统产生联系。因此,在探索中国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进程中,不仅仅是挖掘传统的美学形式、经典元素,而是要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是耳濡目染的,也许是熟视无睹的,但也因此是普遍和深刻的。

“赋比兴”是战国时代的学者总结《诗经》的艺术经验而提出的一组美学概念。从美学史的发展来看,“赋比兴”这组概念,正是对《易传》所提出的“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的进一步规定,是怎么样用不同的“象”表达不同的“意”的具体手法。汉代和汉代以后的经学家、美学家、文学家,对“赋比兴”这一组概念纷纷进行解释、引申和发挥,把“赋比兴”的美学本义搞得越来越模糊。“五四”以来,学者们企图透过历史的迷雾,重新探求“赋比兴”的美学本义,写了很多文章,提出了各种新的解释。在这些各种各样的解释中,以叶嘉莹的解释最为精辟。

叶嘉莹认为,所谓“赋”者,有铺陈之意,是把所要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所谓“比”者,有拟喻之意,是把所要叙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而所谓“兴”者,有感发兴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之触发而引出所要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所以,“赋比兴”,就是“铺成”、“拟喻”、“感发”这三种手法,它们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象,对应着三种不同的情感,实质上是对“意”和“象”之间的不同对应关系的分析和概括,因此“赋比兴”是构造“意象”的具体手法。

“意象”,本身就具有平面设计的“传达”本义——平面设计用不同的元素组合表达不同的设计观念——用不同的“象”表达不同的“意”。这正是“赋比兴”与平面设计的一致性联系,为“赋比兴”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赋比兴”手法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切入点——“赋比兴”对象

“赋比兴”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从文学向设计的转化,文学和设计毕竟是两种传达方式,文学中的“铺成”、“拟喻”、“感发”等手法也不能完全转化成平面设计的制作手法,因为文学作品的描写常常在时空间跳跃,所以,不能从“赋比兴”究竟是怎么样“铺成”、“拟喻”、“感发”入手,而是要先清楚:表达什么样情感用“铺成”、“拟喻”或“感发”的手法?选择什么样的形象来进行“铺成”、“拟喻”或“感发”?也就是要先分析“赋比兴”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即“赋比兴”所联系的情感和形象分别是什么。

叶嘉莹除了对“赋比兴”的定义有清楚的解释,他对“赋比兴”的对象也做了精辟的概括。叶嘉莹用下面一段话来总结“赋比兴”的对象:“总之,“六诗”或“六义”中之所谓“赋比兴”,其所代表的是诗歌创作时感发作用之由来与性质的基本区分,这种区分本来至为原始,至为简单……要而言之,则中国诗歌原是以抒写情志为主的,情志之感动,由来有二,一者由于自然界之感发,一者由于人事界之感发……至于表达此种感发之方式则有三,一为直接抒写(即物即心),二为借物为喻(心在物先),三为因物起兴(物在心先)……三者皆重形象之表达,皆以形象触引读者之感发,惟第一种多用人事界之事象,第三种多用自然界之物象,第二种则既可为人事界之事象,亦可为自然界之物象,更可能为假想之喻象。”[3]

叶嘉莹的这段话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赋比兴”手法是“至为原始,至为简单”的,因此,“赋比兴”应用在平面设计当中,是设计师的自觉表现,也是观众的自觉接受。

第二,“赋比兴”三种不同手法的出现,是由于引起人们情感的现象不同。现象不同,情感不同,手法不同,在平面设计中也是如此。

最终体现为以下三种关系:

1)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人造物是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产物(比如建筑、工具等),是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它积淀了人类的智慧结晶,使人们从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因而人造物成为一种被表现的对象。它代表的情感特征是:歌颂的、物欲的,同时它的表现方式是直观的、显露的。所谓“即物即心”,就是指这种不需要经过婉转的联系、直接就能够从“物”的形态得到“心”的满足。对应着这种关系的载体就是“赋”。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隐晦的,难以用自身的形象去表达,而在上一种关系中,即在自然的不断人化过程中,人类积累了许多自然现象,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感情作用——移情,把自身的感情转移到自然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上,认为自然物也具备人类的某些感情。因此,难以用自身形象去表达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隐晦关系,就被转移到使用自然物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和鸟来表现悲伤的情绪。人的感情被附着在自然物的形象之上,自然物具有了比喻的特性。显然,对应着这种关系的载体就是“比”。

3)人与天然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本身不与人发生关系,它是自在的、原生态的,但是,由于在第一和第二种关系中,随着自然的人化和人对自然物的移情,使人类对自然有了更多的自觉联想和感应。如果这种联想是由物体本身引起的,它在表现结果上与上面的“比“相同,因为同样是表面的物象下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寄托(尽管后者是作者无意中发现的意象,而前者是作者有意借鉴、甚至有意营造的意象);如果这种联想是由物体呈现的空间意象引起的,它在表现结果上就是一种沉淀了的空间意识——中国人所特有的“仰观俯察”的宇宙空间意识。对应着这种关系的载体是“兴”。

从“赋”到“比”,再到“兴”,最后到“赋比兴”的自由结合,是一个表现手法不断丰富的过程。“赋比兴“的对象覆盖了平面设计的全部表现范围,为“赋比兴”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3.“赋比兴”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现代都市是一座新的“森林”,当代平面设计对它的表现也是从“赋”开始的。

1)现代建筑。钢筋混泥土结构、玻璃幕墙,建筑之间密不透风,向高空发展,形成井里世界,与自然的接触渐渐减少,又人为地布置了许多环境景观。现代交通体系四通八达,与现代建筑一起构成了高效率的、机械式的生活空间,而过于高速的发展又繁衍了新的问题:堵车、拥挤、单调的生活节奏,等等。

2)现代商业。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层出不穷的消费产品,光彩照人的包装设计,有计划废止制度下的不再长久拥有的新消费观念,走向虚拟化的商务平台。人们生活在这个物欲纵横、五光十色的消费世界中,是幸福还是窒息?是自由还是被束缚?消费世界的不断膨胀究竟会带来极乐还是茫然?会有很多种答案,也会出现不同的对比(例如,琳琅满目的架上商品与疲惫麻木的现代人),因此,反应到平面设计上,就有许多微妙的分界。

3)现代生活。在前面两者的共同影响之下,现代生活也成为“赋”的表现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物,现代家居、现代家庭、现代人的工作和娱乐,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结成了一张网,成为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仅仅只有“赋”的存在,它们不是作为简单的人造物被反映,而是反过来也影响着现代人的关系和心理,因此,人们对它的感情也从“赋”的要求体现自身价值,转换成“比”的生命共感了。这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也许只能从它们所反映的情感上去区分究竟是属于“赋”还是“比”的范围,一般来讲,带着歌颂情绪的是“赋”,带着深层反思的是“比”,带着意外感悟的是“兴”。

3.1“赋”:夸饰与铺成

“夸”就是夸张,主要强调变形;“饰”就是装饰,主要强调“增饰”。夸饰的手法,在平面设计中不是一种新鲜的手法,几乎每一本关于平面构成和插画设计的书籍上都会作简单的介绍,具体方法有诸如“放大、拉伸、膨胀、借鉴自然形态”等等。但是,从“赋”的心理结构中引出“夸饰”,主要是为了说明,它不仅仅是一种变形和增饰,人们之所以要去变形,添加装饰,是来自人们表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它是对一切人们想象中的存在对象的强调。也难怪所有参考资料中对于“夸饰”的具体表现方法,都只是浅尝辙止,难以一一列举,这正是因为,没有能穷尽的手段,只有被堵塞的想象。

铺成的气势是为了表现都市的城市建筑与商业文明,而最终也是为了体现人类自身的价值。

现代的商业广告可以被看作一种典型的“赋”应用实例。商品是重要的人造物,也是充斥在现代人生活中最多的人造物,厂家为了增加销益,对产品的包装都是带着歌颂和物欲情感的,变形、增饰、铺成等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3.2“比”:明喻与共用形,暗喻与象征

明喻是与所借用的事物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这时还停留在对对方外貌特征的审视上。用自然界的美丑、形态特征等,与人相对应,比如诗歌中经常采用花卉来比喻女子。因为这种形态上的相似,共用形成为一种表现手段,即,把自然界与人相似的地方移植到人的某个部分,或者取部分元素做到共融,关键是要保证画面的和谐。

暗喻是与所借用的事物具有关系上的相似性。即甲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好直接说明,甲与乙之间的关系同丙与丁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性,从而借用丙与丁的形态说明甲与乙。这两对事物可以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遥相呼应、有线索提示的暗喻,比如鸳鸯和情侣,《诗经》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在一个画面上;也可以只有被借用的事物出现在画面上,形成纯粹的隐喻,这要求人们对所借用的事物有比较共同的认识,比如,用扇子的精致比喻女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像明喻那样,采取共用形,只不过这个共用形与它不具备形态上的相似,带有超现实的意味,比如用熔化的蜡烛与老师做共用形,并不是形态上的相似,而是比喻老师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有时候,人的形象本身也可以成为被借用的载体,用来表达某些更具有宏观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达利的作品中用撕裂的人体表现对国家分裂的痛苦。甚至,抽象的几何形状也可以被借用,用它们视觉上的关系来形成暗喻,比如俄国李西斯基的构成主义作品。

由于这种关系上的近似,使得被借用的事物与人之间形成了固定的搭配,久而久之,它们就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中国古代用梅兰竹菊来象征文人的品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隐喻,之后渐渐转化成固定的象征,等等。

卡通动画可以被看作一种典型的“比”应用实例。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几家动漫公司,譬如迪斯尼、梦工厂等,最新推出的动画大片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用动物形象和童话故事来寓意社会问题。

3.3“兴”:借喻与兴

借喻是与所借用的事物具有情感上的相似性。人在与自然界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相似(如暗喻),还因为这种联系产生了联想,比如,由梅兰菊竹等在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关系比喻文人,是暗喻,但是如果由它们的颓败比喻人的心情,就是借喻。在借喻中,人与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因此它也具备了“兴”的情态。“兴象”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它不是人为的创造,而是灵感的点悟。

人的表情和神色就是一种重要的“兴象”。例如,今年5.12四川大地震中,许多让人难忘的照片,照片上凝固在瞬间的表情,震惊了世界的心灵,因为这些表情正是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人性光辉、民族坚韧的“兴象”。

4.总结

平面设计论文篇(10)

2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1)创新课内实践环节

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最常用的实践设计就是一个logo的设计,这种作为标志的设计能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内容的理解创造出自己认为可以表达出该企业或该学校的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很难抄袭、很难借鉴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通过学生查阅各种材料,加深学生对设计对象的深层理解,同时涉猎很多艺术知识,还要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去看艺术作品,是一个极其综合的艺术表现,此外对于不同的作品也会使他们对其他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以后也能加强自己的分析。

(2)创新校外实践环节

对于这种设计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打开眼界、放开思路、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的思考去进行学习,可以带学生们去设计公司参观,具体观察一个设计成品的制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后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将学生独特和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爱做什么,该做什么,然后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同时也让学生正视平面设计的难度,踏下心来一笔一笔的进行设计,一点一点地积累设计体会和经验。

(3)树立现代设计观念

理念决定一切,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什么样的理念教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因此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设计",英文表达方法叫做"design",它包含了设计、图案、构思、纲要的概念,而中文"设计"的概念则是根据所达到的目的预先将图样和方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具有的素质即:一个设计成功的设计师应该具有艺术家的情操、诗人的想象力、商人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智慧、促销员的坚持、工人的实干精神,既然选择了美术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该树立强烈的意识就是自己是一名设计师,必须以现代的设计理念来武装自己,时刻记住设计的概念,统观自己所有的需要修的课程,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要根据这些方面去教学生与学生互动。

(4)学生的个性培养

设计是来自于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独特化、时尚化、艺术化、创新化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对理论性知识传授之后,就要倡导学生们的个性化创意、倡导与众不同的思维,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色,使每个作品都带有鲜明的特点,尊重学生每个认真创作的作品,以鼓励的方式激励每个学生异想天开的作品,这样才有培养出不拘一格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个性化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设计家,才能容易被社会接纳。

上一篇: 服务发言稿 下一篇: 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