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5 09:51:55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1)

1.1 明确管理内容

第一,技术人员的管理,在进行软件开发工作时,其基础作用的为技术人员,只有软件开发相关的技术人员全部具备时,开发工作方可有效开展,管理技术人员时,应对每名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协作效果;第二,团队管理,在团队力量面前,个人力量微不足道,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时,团队管理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应采取恰当的方法聚拢技术人员,引导其将聪明才智、精力等用于软件开发,发挥团队效应,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与时俱进的培训,持续的提升技术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1];第三,用户管理,企业之所以进行软件开发,主要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关键,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了解用户的需求,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1.2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措施时,可行性是必须要保证的,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体系。构建管理体系时,应广泛的收集各个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各技术人员自觉的遵守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2]。首先,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面向社会招聘专业的、高素质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促使软件开发团队的不断壮大,同时,明确的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合理分工,发挥合作的作用。其次,构建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以制度约束工作人员,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最后,构建培训体系,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定期参与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术外,还应包含知识、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计算机管理软件时,还可以依托相应的基础建立计算机软件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管理计算机软件过程中,以數据统计及实际数据分析为基础,经过汇总之后,形成完整信息,并依据信息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所建设的管理平台还能够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管理。

2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

2.1 工具模块化、设计语言合理化

在计算机软件使用过程中,维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开发期间,即应保证软件具备可维护性,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同时,尽量的将软件开发成本降低。模块化所具备的特点比较多,比如一个模块在进行变化时,只需更改此模块即可,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相关模块。计算机软件工程工具实现模块化之后,可降低程序测量及测试的难度,而且可较为容易的发现序列错误,并及时的做出改正,提升软件运行的安全性。设计语言是软件开发时所需使用的,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可将维护工作的可行性提升,通常来说,程序语言包含三种,一种为低级语言,比如机器语言,理解难度比较大,一种为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相比,理解及维护的难度降低,第三种为第四代语言,此种语言中,编译程序及解释程序提供后,即可实现算法。

2.2 构建科学的维护对策

维护对策的制定是维护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维护质量的保证,维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电脑使用过程中,软件、更新补丁等会不断的下载到电脑中,与此同时,病毒也可能被下载到计算机中,从而影响计算机的安全性,使用计算机时,应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工作,同时,杀毒软件也需定期更新;第二,计算机系统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增加系统中的冗余文件,再加上软件删除时的残留文件等,导致系统空间被大量占据,此时,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会变慢,也影响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通常,间隔3个月时即可进行一次系统重装,安装时,可快速格式化,并自动创建系统文件,即format c:/q/u/s。慢格每6个月进行1次,以将磁盘上的文件信息彻底清除。Fdisk重新分区每年进行一次,将磁盘上的错误彻底修复;第三,用户应用计算机过程中,产生新的需求时即需要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软件过程中,c盘为禁止安装位置,因为一旦安装进c盘后,即使软件卸载,但残余文件仍然会留在c盘中,占据c盘储存空间,增加计算机的运行负荷,通常,安装软件时,应选择c盘意外的磁盘。

2.3 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2)

二、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在于完全地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确切需求,它具有三大特点:准确性和一致性;清晰性和没有二义性;直观、易读和易于修改。比如,你首先要知道做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测试案例中应该输入什么数据等等,为了清楚地知道这些需求,你经常要和客户、项目经理交流等。需求分析的步骤:1、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调查研究,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2、去掉具体模型中的非本质因素,抽象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3、分析当前系统与目标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4、对目标系统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写出完整的需求说明;5、对需求说明进行复审,直到确认文档齐全,并且符合用户的全部需求为止。

三、系统设计:主要分成两步即概要设计(总体设计或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阶段应着重解决实现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如何把被开发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并决定模块的接口,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详细设计则是要决定每个模块内部的具体算法。经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必要的阶段评审,其目的在于使设计发生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的解决。实际上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就是将软件分解成模块,该模块是指能实现某个功能的数据和程序说明、可执行程序的程序单元。

四、系统编码:系统编码即编程序是软件开发的最终目标,是产生能在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其目的是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把模块的过程性描述翻译为用该语言书定的源程序。实质上,软件=程序+文档。编码的目的是产生程序,其余阶段是产生文档。软件编码是指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接受的程序,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能充分了解软件开发语言、工具特性和编程风格,有助于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保证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

五、系统测试:包括测试的方法与技术和测试步骤。测试在软件生命期中占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测试阶段占的时间、花费的人力和成本占软件开发的比重很大,而且它直接影响着软件的质量。程序中许多细微的地方要求绝对正确无误,不能半点马虎。软件开发工作在测试以前已经历了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等许多阶段,每一个人的思维不可能绝对周密,而不可能不出现差错,更不用说,在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中,系统内各部分之间、各种数据之间、各种人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而目前可采用的开发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发生差错。1、测试的方法与技术主要是机器测试与人工测试和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机器测试是在设定的测试数据上执行被测程序的过程,又称为动态测试。人工测试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为了节约计算机机时采取的权宜措施。它是机器测试的准备,也是程序测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白盒法和黑盒法主要依据是软件的功能或软件行为描述,发现软件的接口、功能和结构错误。其中接口错误包括内部、外部借口、资源管理、集成化以及系统错误。2、测试步骤。分单元测试(模块测试)、综合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四部分组成。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包括软件与硬件)的测试,可与系统的安装和验收结合进行。测试的目的是让你知道,什么时候算是完成了,这样可以及时知道你是否真的完成。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3)

计算机及其网络维护管理方面的工作工作内容:此项工作主要包括公司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并保证公司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公司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以及公司计算机相关产品,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的日常故障维护及共享设置等。

主动防御

(一)、计算机硬件的更换和维护

公司电脑硬件整体来讲,出现问题频率较少,每台机器除了日常的简单故障维护之外,硬件方面都争取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配置较低的机器进行适当的增容处理。公司其他电脑配件采购方面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的电脑配件,大部分属于扩容和原部件损坏等情况。整体硬件使用情况较好。针对硬件方面,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机器保养工作,以防止灰尘造成硬件的老化而导致问题的出现。

(二)、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维护

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针对系统软件方面,每个一个月进行一次系统软件的全面检测与维护工作。做到每台电脑有备份,软件有备份,以确保出现不可挽回的事件时,用最短的时间使系统、软件恢复正常。

(三)、公司计算机病毒的维护与防范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等。针对病毒方面,确保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每月进行必要的升级与检测,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

被动防御

做到处理问题及时,细心,定位准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建立健全公司网络,并确保网络安全

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

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

2、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与安装;

安装和维护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同时为其他部门的软硬件提供技术支持;

解决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做好记录,定期制作系统运行报告。

3、办公设备及耗材的维护;

解决排除各种办公设备的硬件故障;

耗材日常维护。

4、互联网的应用

监督员工上网情况,确保公司网络安全

5、配合厂家安装、维护和监控运行业务管理系统

对公司内系统使用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运行监控,保证对业务部门的支持。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4)

软件开发项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用户的需求,软件开发人员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遵循一定的开发原理,采取相应的方法,最终开发出用户所需要的软件。软件开发是高风险的项目,Standish group报告表明80%以上的项目都是不成功的,或是因为超过预算或延期未完或缺失功能,或者几种因素都有。现在人们致力于应用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但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认识到技术的改善只是促使项目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控制和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与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一、软件项目的危机与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软件危机”伴随着软件成本的日益增长、开发进度可控性不高、软件维护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到来。软件作为一种特殊的逻辑产品,软件项目危机主要来源于用户需求不明确、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四个方面。用户需求不明确体现在用户在软件开发之前自己对软件的具体需求不清楚,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精确,甚至有歧义和错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修改软件功能、界面等方面的要求。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有力的方法学与工具方面的支持,需要高度的智力投入,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过分依靠程序设计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也容易导致软件危机的产生。大型的软件项目需要一定的人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但现行条件下,大规模软件开发中人力与管理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成为影响大型软件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软件规模的发展扩大,其复杂性也与日俱增,增加了软件项目开发的风险。

软件开发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软件开发现状,但人们也发现软件危机的解决不光是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管理问题。软件开发过程是设计过程,消耗的主要是人力资源,软件开发的产品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而没有其他物质结果。这一不同于制造其他产品的特性,使得管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作用凸显出来。通过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的分析与管理活动,使软件开发项目按既定计划顺利完成,通过管理使企业的软件生产趋于成熟。

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根据项目管理理论,所有的项目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和结束阶段。而计算机软件从其构思之日起,至开发成功投入使用,直到最后被另一项新软件所代替,其生存周期可以分成六个阶段: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运行与维护阶段等。下面将主要从软件开发项目前期、项目准备、开发过程、项目后期这几方面分析软件开发项目中的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前期包含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阶段和需求分析阶段,这阶段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软件项目的成败。这一阶段首先确定该软件的开发目标和总要求,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收益分析,编制开发计划,为领导层的决定提供依据。由领导层决定项目取消或者评审和批示,当项目确定实施以后,初步制定软件项目开发计划,进入下一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要能确定被设计软件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编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需求说明书和初步的用户手册。需求的获取要求成立需求调研小组,在调研中将用户群体根据其差异性进行分类并归纳出各类的个性特点及任务状况,并在每类用户中挑选出一个典型代表作出决策。调研小组通过调研会、面谈、收集资料等多种方法收集需求,并在分析基础上编写需求文件,与用户一起对需求进行审核,并最终获得用户认可。优秀的需求文件要求具备完整性、正确性、可行性、必要性、无二义性和需求优先性。

项目准备中的管理涉及项目团队的组织、需求管理、方案设计、风险管理和开发计划。根据项目规模和特点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各类人员的职责与考核管理方法,以完成不同角色和不同阶段的任务。在完成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后,还会遇到项目需求的变更,要建立起良好的需求管理方法,对变更带来的潜在影响和可能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跟踪每项需求的状态。在项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方案的设计,确定开发中采取的技术方案、技术架构、开发标准规范和版本管理的方法。做好源自技术、需求、人员、管理中任何未预期的条件和事件的发生所引发的项目风险管理,及早发现风险、及时规避风险,减小项目失败的概率。之后便制定可实施的项目开发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任务分解,大致估计每个任务的工作量,对工作量、资源状况、任务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全盘考虑后安排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有效的监控。

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系统详细设计、编码、调试、测试、计划控制、质量控制、版本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对评审通过的系统设计进行编码工作,代码核验,由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监控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任务安排,并按照质量标准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与审核,通过对计划与质量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减少因延迟造成的损失。

项目后期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的最后环节,包含测试验收、试运行与软件维护。针对软件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按照可行的测试方案与计划对项目进行测试验收,以客观评价项目。开发方应及时做好与验收方的沟通,提供一系列的开发文档供测试使用,了解测试验收方案,这将有助于顺利通过软件项目验收。软件的后期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不仅需要纠正软件开发中的错误,修改和扩充程序以适应新的环境,还需要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完善细致,为后期降低维护成本打下良好基础。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TP311.5

企业资产管理(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主要面向资产密集型的企业,它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发展而来,从研究企业资产的整个使用周期入手,融入现代管理技能和科学知识,按照定期检修、缺陷管理、改进技术、故障停机检修等多种维护策略,帮助企业实现对高价值的资产进行保养、维护等信息管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资产管理软件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并逐渐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EAM系统也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的资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 企业资产管理软件的概述

1.1 资产管理的原理和流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运行平台,由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并且每个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密切。EAM系统是个闭环系统,从维护设备的角度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成规划维护计划、维护处理、分析维修三个层次。规划维护计划就是依据资产设备的基础数据和维修记录来制定维修目标和维护计划;维护处理就是按照计划来实施资产管理和维修,收集并记录各类维修历史数据;分析维修就是把维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维修计划。通过这样的封闭循环使设备维修计划越来越符合实际,减少非计划性的检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减少资产的管理成本。

EAM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也不是专家维护系统,它真正的价值在于给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这些信息来做出正确的管理策略,指导自己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2 EAM系统的发展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EAM系统在设备维护和企业资产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企业开始使用简单的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来记录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缺陷及维护过程,简称为设备的台账管理,这就是EAM系统的雏形。

(2)从七十年代开始,基于关系型的数据库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在原有的台账管理中加入了工单管理,利用工单对设备进行维护,此外,系统还新增了采购管理、维修人员派遣管理、备件备品库存管理等功能。该系统被人们称作CAMMS(Computer Aid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ce Management System)或MRO(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ons)。CMMS系统是EAM系统的前身,它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的维修上,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备件的采购和备件库存管理等等。

(3)八十年代初期,企业为了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设备资产的可靠性和完好性,减低管理成本和维修成本,推出了企业资产管理(EAM)软件。它不仅包含了CMMS系统的全部功能,还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设备管理理论,如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ce)和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nagement),大大提高了企业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实现了了对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管理。EAM系统是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许多ERP厂家开始将具备EAM功能的模块加入到ERP核心模块中去,弥补了完整企业管理解决方案中的一些不足,实现了对简单设备的管理要求,但与专业EAM厂商的产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EAM系统的开发越来越重视,EAM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EAM系统将企业设备层紧密集成在一起,直观呈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智能触发维修决策给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企业资产设备的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资产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资产密集行业中,对EAM的关注度仅次于ERP,企业利用EPR系统控制资产管理成本,提高产能效率。从概念上来分析,ERP几乎包含了企业组织的全部计算机管理功能,从文献资料来看,美国ERP模块的应用率为:销售分销75%,生产计划88%,物料管理89%,物资采购86.8%,财务会计91.4%,而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料管理及项目管理对ERP的应用率大多不足50%。企业用户通常依据单项优势原则,以EAM模块为主,混合多家厂商最好的功能模块,通过集成平台工具构建管理系统。

2 设备检修方式的发展

EAM系统的发展和设备检修方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手工坊、机械化、自动化再到集成化的发展过程,设备检修方式也不断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到十九世纪,一般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即当设备出现失效或故障时实行的非计划话维修。

(2)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般采用预防维修,即通过定期检修和计划检修两种方式,对设备进行点检和早期维修。定期维修以设备的日常点检为基础的,通过点检时发现的缺陷编制维修计划,对设备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设备正常功能。计划维修是一种强制性维修方式,根据设备结构、复杂系数和修理周期来制定维修手段,即按计划来对设备进行维修。

(3)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维修方式多样化,包括事后维修(BM),预防维修(PM),维修(MP)和改进维修(CM)。维修人员要充分考虑经济方面的原因选取合适的维修方式。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越来越先进,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开始对设备寿命周期做评价,产生了维修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等学科,维修组织越来越集中,全员开始参与设备维修。

(4)近代维修方式主要以状态维修和预知维修的方式进行,即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预测和判断来制定维修决策。这种维修方式以各种先进技术和理论为基础,并且有监测诊断的科学技术手段做支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设备管理也向着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操作人员开始参与检修工作。

3 EAM产品和应用

当前,世界上大约有三百多家CMMS或EAM软件生产商,据相关部门分析,到2020年,全球EAM软件市场可以达到35亿,年增长率为4.3%,据《计世资讯》估计,未来几年里,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需求将略高于ERP等传统管理软件。到2015年,中国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5亿左右。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其EAM软件产品。

3.1 Invensys公司和其产品。Invensys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企业资产管理方案提供商之一,有这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其先进的管理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数千家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积极推动者企业资产管理向着实时化、专业化和人工智能化发展。

Avantis解决方案是Invensys公司的拳头产品,包括Avantis. Dss决策支持、Avantis. CM状态监测管理和Avantis. PRO企业资产管理等系统。该方案可靠性、集成度高,其开发性的集中标准和预测性的维护手段能很好的为现代企业服务。它提供从工厂底层设备的状态监测、工业控制系统设备运行数据到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全线解决方案。

3.2 MRO公司及其产品。据世界资讯报告介绍,MRO公司旗下的MAXIMO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在多次评比测试中,MAXIMO的综合指标也名列前茅,它是一种基于多种行业各种维修环境下开发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MAXIMO是一种遵循全面生产维护的、实现企业资产管理一元化的优秀资产管理系统,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迅速调出设备运行记录,对故障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分析;第二,它能实现与财务系统的集成,支持会计处理的维修台账;第三,该系统融合了最新的Java技术,能构建多层次系统结构,在用户层可以使用JSP技术进行HTML浏览,在集成层,可以通过XML标准实现应用系统的连接通讯。

4 企业资产管理软件的未来发展方向

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在提高,EAM软性的技术和功能也会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综合分析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EAM软件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4.1 软件系统向Web化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跨平台的Web架构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向Web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Web化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将更好的为现代化企业服务,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资产跨地域、跨国家、跨部分的管理,通过网络查询相关数据、报表信息等等。这将极大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4.2 维修决策的合理化。维修模块是EAM软件系统的核心模块,对资产密集型的企业来说,维修业务也是其核心业务,维修模块的性能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当前许多EAM软件系统只才有了预知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方式,这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EAM软件应集合多种维修方式于一体,维修决策要进一步向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1)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理念,充分利用日常检测数据和点检数据,此阿勇更加有效的检测手段和预测技术,科学的制定维修决策,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降低检修成本。

(2)科学合理的选择维修方式,充分考虑设备的重要性、生产寿命、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形成一条集故障检修、定期检查、状态检修为一体的维修管理制度。

(3)将信息融合技术融入到EAM软件系统中,进一步提高维修决策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4.3 应用模块的集成化。当前的EAM系统仍然存在着信息孤岛等问题,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朝数据信息和管理业务集成化发展,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以此提高不同系统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EAM软件也应该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使其与企业ERP系统、OA系统、物资系统、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现场监测系统等实现高度应用集成,也将大大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5 结言

总而言之,EAM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提高了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资产管理软件的性能和功能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万强.ERP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计算机软件工程概述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与软件工程紧密相关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软件的应用涉及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办公软件、各类操作系统、网络游戏等,还有各个行业部门(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都少不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带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软件被大面积使用,改变了生活和办公的方式和效率,并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

2.1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简单集合开发人员的层面上,而是应注重人员的分配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使分工明确,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达,这就是所谓的组织机构。但是由于不同工程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至今并没有把组织机构的统一模式提出过。

(2)工作人员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收集整理主体就是工作人员,对资料的查找、对软件程序的编写以及处理后续工作等各种项目的实施负主要责任,所以需要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长,还要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3)用户管理。用户使用是软件开发的最终目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对用户的需求和操作习惯等进行全面的充分了解,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才会更强。

(4)档案资料管理。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需要在档案资料中记录各个流程,这样可为各阶段的工作提供方便,也为后期开展复查工作带来便利,使软件开发的保障性得到提高。因此,需要重视档案资料这一块,把管理效率与质量水平提高上来,这是很重要的环节。

2.2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软件工程需求和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距。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软件工程需求和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项目工程在需求阶段,重点是对项目的实体、数据等进行市场调查这些业务表面的工作,对于初步获得的资料也只能起到框架式的作用,完全忽略了业务规划工作。那么对于软件的后续设计人员来说,他们也只能依靠想象来进行业务规划,这样一来,直接使最终的产品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

(2)软件工程管理量较大。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工作量非常大,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很多干扰因素,那这其中最大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例如:管理水平、开发人员的投入程度等。

2.3 改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软件效率。近几年,因为数据库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修改前必须先让前台程序控制的操作方法已逐步被网络计算取代。所以,想要提高软件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修改数据程序,把它分配到计算机的其他层次中,这样分散的方法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2)软件开发平台要进行统一规划。软件在运行中平台的不统一是影响整个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样就造成了平台的重复开发,但如今网络发展相当迅速,这就为软件开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与进度管理。软件开发人员一定要具有风险意识,对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及时判断,冷静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进度管理进行加强,把工程效率水平提高上来,使开发成本的合理控制。

3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

3.1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

关于软件工程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为了让软件适应处于变化状态下的外部环境,来修改软件应用程序的一种适应性维护;第二,为了纠正软件的错误而进行的纠正性维护,第三,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并扩大软件的功能而进行的完善性维护。

(1)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实现模块化,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维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点如下:如果需要改变和增加某一功能模块,那么,只要改变和增加具体模块就可,并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在这种方法下,更易于进行程序的重复测试,易于及时发现并改正相应的序列错误,提高了效率。

(2)建立软件品质目标。对于软件工程来说,其维护应该具有可靠、可理解、可移植、可修改、可测试、可使用以及效率高等特点。但以上特征既相互矛盾,又互相依赖,因此,要想满足各方面特征就应该正确使用程序作用,所以就要建立起相应的软件品质指标,按照不同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变化,并构建软件工程的优先级。

(3)注重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软件的研发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低层次语言不容易被理解及掌握,在维护方面具有很大的难度。而高级语言虽然相对比较容易被理解和维护,但其可理解的程度却存在差异。这就说明,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应该选择不同的软件工程维护方法,以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

3.2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方法

(1)创建病毒防御机制。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侵袭,这就需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另外,用户自身也要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不随意下载使用一些非法复制的程序软件,并经常扫描杀毒。

(2)及时清理、检测及扫描硬盘。计算机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硬盘里往往会堆积很多残留数据,既占据硬盘空间,影响软件的运行速度,还给硬盘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因此,应该定期备份数据,并及时进行磁盘整理和清理。

(3)降低系统盘内所安装的程序数量并定期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软件的重要载体,但是其空间有限,如果一味的将软件都装入系统盘,势必会影响软件运行速度,所以我们必须将软件分散储存在其他盘符,而且必要时要定期重装系统,以提高其使用的速度。

4 结束语

计算机已经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对软件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维护,从而确保软件的正常使用,并将软件工程的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促进软件利用率的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之英.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覃征.软件工程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3]黎照.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技术与常用模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1.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76-01

在信息技术向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起全面冲击的大潮中,对每个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企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构建复杂的信息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管理。企业构建的是MIS、ERP、CRM等系统,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政府等机构和组织构建的是电子政务系统(G2B、G2C),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对于这些信息系统是否能实现业务、管理的需求,真实的反应整个业务、管理过程,并能够适应各种需求的变化,最终实现所要追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某些或者全部过程进行评介,即通过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对信息系统的真实、合法、有效进行审计和评价。

软件工程正是构建这些复杂信息系统的工程理论基础。因此从软件工程的视角来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

1 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审计的介绍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着重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软件工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过程。

信息系统审计(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SA)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搜集和评估证据以确定信息系统和相关资源是否充分保护资产、维持数据和系统完整性、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有效实现组织机构目标、有效地使用资源、包含有效内部控制以提供运营和控制目标得到满足的合理保障(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的标准定义)。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更加注重于从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等方面出发,对信息系统从开发、运行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可靠地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并为改善和健全组织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提出建议。

2 软件工程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助力

1)两者研究的内容高度重合。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有6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审计程序;IT治理(信息技术治理);系统和基础建设生命周期管理;IT服务的交付与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计划。

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涵盖软件的技术方法、软件工程管理,具体为在定义、开发、运行和维护三个阶段中的技术管理、工程管理各阶段的工程质量实现。

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包含在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中重要的后4项。

2)两者的目标有一致性。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审查,评价系统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发现信息系统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有无非法和错误的处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客观评价系统的现状,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和完善各项流程,防范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欺诈与舞弊,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尽量减少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漏洞和缺陷。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益。

两者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3)软件工程定义的标准、规范为信息系统审计部分审计事项的评介提供了参考。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动作过程、维护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则、规范、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通过材料和证据的收集,可以参考软件工程的标准,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评价。

如对信息系统的工程管理质量发表评价时可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管理的理论(如ISO9000质量体系、CMM能力成熟度模

型等)。

4)软件工程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审计方法和手段。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需要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审计测试。这一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而软件工程正好可以提供。

如对信息系统所运行的业务流程进行真实性、完整性的符合性测试,可通过审计技术文档,重构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实体关系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方法进行。如对信息系统所运行的业务流程进行真实性、完整性的实质性测试,可通过使用软件工程软件测试阶段的各种测试方法(如静态、动态测试,白盒、黑盒测试、并行模拟等)进行。

3 审计项目实践

在2013年对《XX物流监管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审计小组正是利用软件工程理论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实施、运行和维护过程进行了审计。主要审计成果如下。

1)工程建设管理。根据软件工程的要求,收集各阶段的管理和技术资料。在此过程中,发现存在资料缺失、版本管理控制不足、某些必须的开发阶段被忽略,形成不符合相关法规和工程管理、技术上的问题及风险。

2)应用系统一般控制和个别控制。在对应用系统的一般控制审计时,主要对组织控制、人员职权职责的分配与分工及资源掌控、多系统互联及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发现了涉及用户管理权限、人员背景调查、保密管理、数据传输控制不足等方面的不足与漏洞。

在对应用系统的主要模块物流调拨模块进行个别控制审计时,使用了软件工程中的各种测试方法,对程序和数据进行了审计,发现了物资备案、调拨过程控制等业务方面的管理、控制不足,使部分无备案无审核的物资调拨得以进行,或者实际调拨数与申报数发生差异。

3)数据资产保护和业务连续性。根据软件工程对软件维护阶段的标准和要求,对系统的数据保护方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实施进行审查,发现有单点故障、业务连续性计划不足、方案和计划实施不充分、无实际演练计划等问题和风险。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闸述了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审计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实际审计项目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从软件工程的视角来看待信息系统审计,并具体实施审计实施。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系统审计中的规范性、操作性、可控制性和效率性,有利于审计项目的管理和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方法论和实用工具,拓宽和深入了信息系统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最重要的是为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审计事项提供了审计评价标准、规范和参考等。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04-02

作者简介:王忠华(1963-),男,武汉大学教务部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教育技术。

0引言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开发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各类学校都建设了大量多媒体教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作用,还需具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现阶段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大多以教师为主,以项目申请方式进行,制作的课件资源大多限于教师本人使用。显然,这种模式下制作的课件资源数量有限,课件功能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容易导致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本文旨在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学校层面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体系,以求更好更快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1软件工程方法

由于软件开发要求具有较多的定制性需要,因此其一直落后于硬件技术的发展。为克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低效、质量等问题,许多软件专家借鉴工程设计建设领域中的原理与方法,按照工程化的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实践证明,工程领域中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是有效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的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方法自提出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其思想和方法逐渐成熟并工具化,也就是开发出不同的用于软件工程方法的工具软件。软件工程方法主要分为面向“过程”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向“过程”的方法使用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一种结构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软件生命周期理论。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具体如下:① 制定软件开发计划:该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的总目标和功能需求,分析软件开发任务的可行性和风险估计,拟定项目开发实施计划;② 需求分析:该阶段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详细定义,包括对用户的分析、对数据的分析,编写形成软件需求分析文档;③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要把已确定的各项需求转换成具体的软件模块和相互结构关系,对每个模块功能进行具体定义;详细设计阶段则要对每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最后编写软件设计文档;④ 程序编写:也就是要把软件设计文档用具体程序设计语言编码为计算机程序代码;⑤ 软件测试:依软件功能要求分别进行各模块测试和软件组装测试;⑥ 运行和维护: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维护[1]。

把以上各阶段工程活动组合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就形成了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常用的有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等。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顺序过程,每一阶段都要在前面工作得到评审确认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工作。演化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一个称作“原型”的试验型产品,它可以用于分析一些不很明晰的软件需求,也可逐渐完善这个“原型”而成为最终产品。

2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所以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参照软件工程方法的课件开发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应明确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教学课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学习,必须明确该课件如何用于教学过程,具体地,也就是明确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性质和地位,即课件是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教材还是辅助或补充教材以及与其它教材的相互关系;还有,必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是作为教师辅助课堂教学,还是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是作为知识学习还是作为技能培训;另外,课件使用除计算机外,是否还有其它要求。计划阶段必须在各种候选方案中研究明确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制定具体开发计划、人员安排、成本预算和预期效益等。

(2)分析、设计与制作。课件需求是教师提出的,所以需求分析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对于教师明确教学和制作要求的情况,可选用瀑布模型进行课件开发。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分析表现形式要求并按脚本要求填写脚本卡片,由具体制作人员按要求设计制作。这种流水线型工程化制作模式可并行展开,提高开发效率。

对于教师不是很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可选用“原型”化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部分要求快速开发出一个试验型的课件“原型”,它是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教师应用原型亲身体验并受到启发,做出进一步要求,开发者对原型加以改进得到新的原型版本,乃至得到最终课件。“原型”化开发方法可灵活运用到课件开发的局部模块,也可结合到部分开发阶段进行。

(3)测试、评价与维护。按照需求分析对课件的要求和总体设计对各个模块的要求,分别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模块测试和组装测试,课件满足要求并运行稳定后即进入运行使用阶段。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中,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新的要求进行课件的改正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

3重要启示

(1)模块化。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模块化,课件开发同样要注重模块化,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各个模块,使得各个模块之间低耦合,模块内部高内聚,这样有助于控制问题的复杂性,便于维护和模块重用[3]。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界提倡的“积件”思想,其本质就是软件模块化。所谓“积件”,就是开发设计人员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做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教师本人或者课件开发人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单独的“积件”进行组合形成辅助教学的课件产品[4]。模块化对多媒体课件开发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现有的软件系统元素、模块,进行简单改造加工用于新的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复用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是指它不仅仅是重复利用一个软件模块对象,而是所有软件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元素都可以进行复用,包括软件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文档、设计规格文档、程序代码、数据结构、用户界面、文档风格等等,也就是不但可以复用程序模块,也可以复用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从项目计划一开始就要考虑复用别的课件系统,制作过程中也要尽量考虑到模块的可复用性。

(3)文档编制。软件本身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因此文档也是软件产品。软件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大,完善的软件文档是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发软件的重要依据。从软件生命周期中,我们知道每一阶段都是在对上一阶段形成的文档审核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作为该阶段工作的总结成果,只有通过了审核,才能实施下一阶段开发计划。同时,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也是下一阶段软件开发过程的依据,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朔源、有据可查。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由于认识问题、或者工作量考虑,对软件文档的编制普遍存在不规范或者干脆不编写的现象,这给软件开发质量和后期维护带来许多隐患,对于课件开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由于现阶段大多课件的程序控制不是很复杂,主要以媒体素材为主要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课件的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工作很少,导致文档编制的作用容易被忽视。但是课件真正用于教学,不可能不进行二次维护或开发。没有相应的完整的编写良好、风格统一的文档,进行二次开发是很困难的。

按照产生和使用的范围,软件文档大致分为3类:① 开发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和后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文档、总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等;② 管理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软件开发人员制定,提交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或工作报告,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开发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等;③ 用户文档:这是软件开发人员为使用户了解软件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提供的资料,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维护修改建议等。一个完备的课件,这些文档都是必不可少的。

(4)软件项目管理。任何工程项目都存在一个组织管理问题,管理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人员、进度、成本、质量等。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重点研究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项目管理问题则稍有提及,但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工程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型软件开发项目中可能还无所谓,但对于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协作开发的大型软件项目,如果没有软件工程管理安排和设计,是无法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实施的。对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无论项目大小,实施软件管理都是有益无害的。

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整个软件生存期,包括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的对象包括进度、质量、成本估算、经费安排、组织人员、资源配置等。严格的项目管理对保证软件的质量和预期效益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郑人杰,殷人昆.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

从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以来,计算机技术就一直在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的普及,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了有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这五大部分。相对于硬件基础配置的研发、生产而言,计算机软件的研发需要高技术、高人才的支持。

1 计算机软件

1.1 计算机软件介绍

软件和硬件都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硬件实体而言,软件包含了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当然这只是狭义的软件的概念,广义的软件还包括技术、人才、制度支持。从它的概念上来讲,软件和硬件区别是很大的。软件是抽象的集合体,不具有物理实在性;软件的研发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而是人才和技术的衍生品;软件设计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不断加大;软件的开发对硬件和操作系统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它的研发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软件不同一般产品的单一,它既是研发的产品,同时又作为开发其他产品的载体和平台,具有双重角色,因此必须从软件的研发与软件的管理上把控,保证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1.2 软件危机

软件设计是异常复杂,需要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还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不断加大,就会深化软件危机。软件危机具体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前期研发和后期维护上遇到的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

软件危机具体有以下因素: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常对已研发产品不满意;软件开发管理不到位,进程缓慢,成本增加;一味追求软件的高产量,软件质量不过关,相应的后期维护难度加大;人才、技术投入成本提高。总的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导致的日益深化的软件危机除了软件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的方法密切相关。

2 软件工程

2.1 概要

计算机系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现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阶段;计算机网络也从基础网络,到现阶段的高速智能网络,但是软件研发和维护的两大矛盾,即软件危机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还有加深的趋势。早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就提出了软件危机的概念和试图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1968年,北约科技委员会就召开了大会,商议解决软件危机的对策,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虽然软件研发和维护的两大矛盾,即软件危机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还有加深的趋势;但是在软件工程提出开始,至今已经有45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2.2 软件工程的发展

工程,是用在条件不确定,资源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采取结构化、系统性的方法进行需求设计。软件设计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矛盾就会加大;还有开发与维护的矛盾都需要运用工程的概念去应对现有的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就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软件进行开发、维护和管理,由此可知软件工程主要包含了两大方面的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其中管理就包含了后期维护。

软件工程包含了以下基本原理:软件工程是结构化、可定量的工程,要分阶段对软件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严格管理;除了计划严格管理之外,还有分阶段进行评审,适时找到缺点并能够改善;严格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不能一味追求产品的数量,要质、量兼顾;采用现代、先进的程序设计方法;整个软件研发工程要组合清晰,减少软件硬件和开发人员的依赖性;还要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使工程化的方法更适应软件的开发与管理。软件前期研发与后期维护,以及整个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关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概念开始一直到最终软件产品停止使用的整个周期,包括了有概念设计、需求分析、具体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安装及使用、维护和最终停止使用的整个周期。

3 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3.1 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包括的计划制定和具体实施。在具体软件项目进行之前,首先必须进行软件设计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完成软件研发的首要基础;然后才是具体项目的实施与监管,要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得项目取得最优化发展。

3.2 需求管理

软件是为用户研发的,没有用户的需求,就谈不上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使项目于用户需求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3.3 软件具体研发管理

软件具体研发包括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软件设计是软件研发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具体的设计,就没有产品的研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现在主要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现有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发展,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及用户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产品研发完成之后,不是马上投入使用,还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与疏漏,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前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正,那么就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4 总结

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的需求矛盾;不断增长的软件数量和难以与之配套后期维护的矛盾产生的软件危机,在目前来说,虽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它不断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软件维护管理工作计划篇(10)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计算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中,并且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这主要因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但给一些企业带来了优秀的管理系统,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拓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一、多媒体软件开发的过程

1、多媒体项目的框架策划。软件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即确定软件所需表达的范围,需求分析包括用户分析、内容分析、技术分析、成本分析。然后,建立多媒体项目的内容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设计内容大纲、软件风格、项目功能。接着,进行多媒体项目的管理规划。完成这项内容的开发队伍有项目管理人员、脚本编写人员、信息技术处理人员等。最后,进行多媒体项目的进程规划。

2、多媒体脚本编写和改编。多媒体脚本编写和改编的首先步骤为脚本内容结构的规划。然后,为了让脚本的内容符合规范的标准,需要建立脚本编写的稿纸形式,设计者需要严格按照稿纸内容进行脚本编写。由于一部分脚本编写人员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不熟悉,所以需要进行脚本改编。改编的首要工作是对脚本进行分类,仔细注明内容是属于哪个范畴,并进行详细标明。改编的第二个工作是进行软件屏幕的设计处理,随时提供软件制作的各个控制流程。

3、媒体素材准备。媒体素材可以分成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等,不同的开发平台和使用环境具有不同的文字格式。

二、应用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是投入使用之后,保证用户在承诺的时间段内正常且高效的运行,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我们发现软件的维护费用在整个开发费用中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在逐年增加,到90年代后己经达到了75%左右,所以降低软件维护费用是降低整个开发过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软件维护有很多种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种:⑴改正性维护,即改正开发时的疏漏和潜伏的漏洞或者错误,大约占总维护的19%;⑵适应性维护,就是对当前数据进行革新以满足实际变化的需要,大约占22%;⑶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完善和优化,大约占56%;⑷预防性维护,即为了软件的未来提前做出适当的修改,约占1%;⑸其他维护,这部分所占的比例少,可针对某些突发事件,约为2%,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影响因素。而影响软件维护的因素有:团队素质;客户需求的调整;文档同步;维护成本等。面对如此多的诱导因素,我们要抓住主要因素进行有规律的改进和提局。

在进行应用软件维护时,我们要按步骤有序的进行,以免产生遗漏。首先我们要确保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基础,如果系统软件没有正常运行,那么建立在它之上的应用软件也就不能正常运行。然后我们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出现的是什么问题,根据不同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切勿盲目进行修改,比如是用户对于应用软件提出了优化的要求和建议,就是属于完善性维护,我们就应该按照完善性维护的方法进行改进(修改软件需求说明,修改软件设计,然后进行重新编码和审核,最终调试出符合用户要求的程序)。应用软件在开发时,编制齐全的文档,严格进行软件的测试和审核,这样可以改善应用软件的可维护性,减低维护费用。在进行软件维护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于维护的管理,尤其是配置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应用软件进行跟踪和控制,要对维护工作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

三、软件产品的规范化与保护

上一篇: 风险评估方案 下一篇: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