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2 01:31:16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1)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其运行效率。方法 该研究对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3年总收入、总支出、收支结余、职工服务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各类机构医疗服务收不抵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门急诊服务量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每职工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同期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 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

关键词 ] 公立医院;运营;收支结余;病床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59-05

公立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如何促进其高效规范的运转,建立和完善投入补偿机制,保障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一直是相关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该研究以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了解2007年1月—2013年7年间其经济运行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机构运行效率的改变,从而为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提供政策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指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卫生统计年报和四川省卫生财务年报。

2 结果

2.1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情况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有5 197个,拥有床位286 782张,平均在职职工287 076人,固定资产413.43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871.16亿元,财政补助收入124.65亿元(14.31%),医疗收入432亿元(49.59%),药品收入297.05亿元(34.10%)。2007年到2013年7年间,除了上级补助收入外,各类收入绝对值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40%、21.59%、19.31%、18.08%。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下同)一直是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渠道,2007—2013年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7.79%,87.90%,86.72%,86.02%,83.97%、85.58%和85.48%。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开始微幅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为15.75%,2012年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新医改前各年,高于2013年全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94%[1]。各年药品收入构成均低于40.00%,且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见表1。

2.2公立医疗机构支出情况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的比例分别为56.79%、38.19%、3.90%和1.12%。近7年,各项支出均以医疗支出为主,药品支出次之,各类支出波动小幅变化。见表2。

2.3 收支结余情况

由表3可见,2007—2013年四川省所有的医疗机构总体处于收支平衡状况,总结余均为正值,除了2007年县级中医院和2010年城市中医院结余率高于同期其他机构,城市医院收支结余率各年都是最高。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2009年及以后各年医疗支出结余开始出现正值,但结余率不高;其他机构各年的医疗支出结余均为负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收不抵支的情况最严重,结余率一度接近-40%,2011年后这种情况略有缓解。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各年均为正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9年后出现药品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且情况逐年严重,乡镇卫生院在2011年出现负的药品收支结余,2012年扭转;与荷莲英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的运营研究结果一致[2]。县中医院从2010年开始扭转了药品收不抵支的情况。

2.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情况

2.4.1 每职工服务量由表4可见2013年各级医院的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分别为523.94人次、535.73人次、1 128.69人次、1 011.71人次、559.52人次,591.06人次,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7年来城市社区每职工平均门急诊人次数上升最为明显,平均增长速度为8.89%,其余机构均为波动中增长。2013年各类机构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为366.05床日,361.72床日,152.40床日,316.50床日,369.40床日和348.11床日,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过去7年城市医院、城市中医院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平均增长速度为4.35%和8.58%,其余医疗机构该指标呈波动增长。

2.4.2 每职工业务收入2013年四川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分别为43.89万,27.46万,13.30万,10.99万,39.42万和23.26万,城市机构业务收入明显其高于其他机构。该指标7年来在各类机构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除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比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机构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99%、20.17%、14.90%、20.87%、17.95%,见表5。

2.4.3 病床使用率2013年四川省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8.30%,88.76%,65.74%,70.66%,104.34%和92.59%,床位使用率最高的是城市医院,最低的是城市社区机构。过去7年,除了县级医院,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均是波动增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城市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从2007年的89.93%和56.40%上升到2013年的104.34%和70.66%。 2013年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低于全国公立医院平均水平(91.6%),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国两类机构的平均水平(对应的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8.1%和64.8%)[3],见表6。

3 讨论

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收支情况有如下几个特点:公立医疗机构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24.93%)略快于总支出增长速度(20.76%);城市医院和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收支平衡,其余机构收不抵支,县医院和县级中医院情况与陕西省类似[4]。公立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急诊服务量远高于城市机构;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均住院服务量高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大财政补偿力度,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虽然随着医改的开展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比重,但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投入额度相较于自身发展速度而言,财政补偿水平呈现下降趋势[5]。除了城市医院,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收入都低于支出,机构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药品收支差额和政府财政补助。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推进,医院药品收入出现亏损范围可能会更大,为弥补政策性原因出现的亏损,保持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转,体现服务的公益性,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6]。这种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摸清收支缺口,科学确立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二是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包括理顺医疗服务定价标准和定价策略,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充分弥补医疗技术劳务成本,从政策层面上扭转医院医疗服务收不抵支的情况;改革支付方式,促进医院增加成本意识,减少资源浪费,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从机制层面上减少医院亏损情况的出现。也有国外学者提出,政府基于绩效的预算(PBB)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对医疗机构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7]。

3.2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2013年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与全国同类情况相比出现一低一高的情况,说明四川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机构的运行效率还需改善。四川省医疗机构面临着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双重压力,仅仅依靠加强政府投入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在新医改推进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下,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必有之路。首先要明确医院各层的职能、权力, 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给予必要的管理投入(时间、精力和经济保障),强化监管及激励[8]。其次,医院需加强成本核算,特别是要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了解各医疗项目成本大小、成本构成、收费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而实现医院和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做好医院运营绩效评价[9],深入分析医院的运营绩效节点。再次,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医院发展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制度,按照岗位,贡献,工作风险,技术水平,劳动时间等原则进行收入的分配,充分承认员工劳务价值,使医院员工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工作动力,最终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也可借鉴比较成熟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绩效[10]。

[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2]何莲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某基层医院运营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32):3063-30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308/41d75f3a1a 7247b4a90ddacde4dc3705.shtml.

[4]郭成成,高建民,张小龙,等.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收支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0):68-70.

[5]刘洋希.四川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35-36.

[6]周瑞,陈仲强,金昌晓.公益性原则主导下公立医院良性运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4-6.

[7]Taryn Vian,William J,Bicknell. Good governance and budget reform in Lesotho Public Hospitals:performance, root causes and reality[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4,29(6):673-684.

[8]张冬慧,涂诗意,薛迪,等.上海市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4):9-12.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2)

(一)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做好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准备。

国家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方案即将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的精神上来,深刻领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政策措施,做好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充分准备。

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制定《*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区域卫生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市疾控中心迁建、市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建和市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各区(县级市)政府要依据区域卫生规划,结合辖区实际制订实施细则,确保区域卫生规划的任务指标得到落实。

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加快完成我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加强卫生政策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开展*市卫生总费用研究,全面掌握我市的卫生总费用实际情况,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制定落实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政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二)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集中力量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推进。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力促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区要努力协调、逐步落实纳入方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新建改建任务。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标准到每社区居民每年25元,严格按照《*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行考评,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落实社区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对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补助10%诊疗费,对医务人员上门服务进行补助;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开展高血压标准化防治,促进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着力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指标。

继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研究。以“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为原则,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标准和财政补助政策;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力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研究完善大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内容和方式,会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探索研究参保人员的社区首诊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三)加快镇、村卫生机构改革,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推进镇卫生院的运行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制定我市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方案。总结各地开展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推进镇村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推进白云区太和镇、番禺区石楼镇、花都区炭步镇、从化市太平镇和鳌头镇、增城市中新镇和石滩镇中心镇医院建设。加快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力争在*年底全部完成村卫生站的新建和改建任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农村卫生站基本药品目录,规范村卫生站药品的使用。各区(县级市)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计划,力争今年全部镇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标。以城市医院定点帮扶镇卫生院为主线,继续加强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好钱、管好钱、用好钱”的要求,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现全市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条件的区(县级市)积极探索保大病、保住院为主,兼顾门诊费用定额报销的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逐步扩大受益面。认真做好新一轮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使农村居民人人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各区(县级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四)坚持预防为主,继续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突出重点,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着力加强SARS、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登革热、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传染病监测方案,全面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强化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指导,完善慢性病防控综合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咨询,继续实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学校、医院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全市基层预防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防控知识培训。

继续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和应急机制建设。实施《“*”期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贯彻《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加强应急工作网络和制度建设,开展预案编制演练、技术队伍培训、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健全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组织救灾防病、冬春季节突发急性传染病形势评估,落实防控措施。及时了解国际新发传染病相关信息。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妇幼保健进社区,将早孕建卡、健康宣教、产后访视和追踪随访等基本保健工作下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加强指导。进一步强化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研究制定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筛查工作规范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将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向镇、街延伸。加强监测和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中小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督体系,抓好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监督。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以及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深入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秩序。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

完成《*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落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完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周期性医院巡查评价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收支行为,改进药品采购管理,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审计制度,严格控制成本,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加大医院院长管理责任,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制定《*地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规划》,逐步建立急救医疗网络机构、人员、设备准入制度。分步实施建设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4个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逐步完善*地区医疗急救网络。制定白云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加强白云机场周边地区医院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制定《*市急危重症监护病床设置规划》,加强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成立市医师协会、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探索建立医疗用品集中消毒供应机制和医疗责任险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单病种总费用承诺制、门(急)诊普通病历互通和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制定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试点。

继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采供血机构布局建设,狠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继续安排市流动医院定期深入基层和农村地区义诊,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

(六)继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强市步伐。继续实施“三名、三进”战略,开展市级中医名院、名科建设工作。以中医名院建设带动全市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以中医名科建设带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以名中医培养带动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诊疗技术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应用,努力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和特色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

(七)实施科教兴医,大力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和专项的科研支撑条件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管理规定和制度,强化对重点专科和专项科研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质量,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开展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系的学术交流和培训项目。

实施卫生人才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加快适宜卫生人才培养,特别要根据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适用的合格人才。落实国家、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落实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相关政策。开展对镇卫生院工作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补助的政策调研,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镇卫生院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聘后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分配机制。

(八)继续巩固创卫成效,确保落实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

经过努力,我市创卫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但这只是我市创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还必须经过国家“考核鉴定”这个十分关键的评审程序。要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保证工作队伍不松,工作标准不降,工作效果不滑坡。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巩固和拓展创卫工作成效,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国家考核鉴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它当成一项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龙头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志在必得。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卫生系统一定要全面领会创建文明城市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任务。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本年度的重要工作。按照《*~*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测评达标责任分解表》的要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将项目责任落实到人。重点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工作,努力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确保按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3)

22. [思想宣传] 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佚名][2008年9月22日][17]

同志们: 这次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今天上午,谭力书记和仁富市长作了重要讲话。下午,正良副市长和市卫生局的几位负责同志也讲了很好意见,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卫生事业肩负着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3. [会议发言] 在全县餐饮业卫生监督会上的发言 [刘天鹏][2008年9月21日][97]

在全县餐饮业卫生监督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来参加卫生监督所组织召开的全县餐饮业卫生监督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瑞鑫酒家的全体员工,真诚的感谢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我们餐饮业发展给予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瑞鑫酒家在遵守食品卫生法、支持冬旅会召开和争创部级卫生城市、省级工作先进城、省级文明县城所开展的工作作如下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瑞鑫酒家严格按照……

24. [规则方案] 工地卫生防疫制度 [白开水][2008年9月14日][27]

一、施工区卫生管理 (一)、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区 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增进职工身体健康,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有明确划分,把施工区和生活区分成若干片,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区,从道路交通、消防器材、材料堆放、垃圾、厕所、厨房,宿舍、火炉、吸烟都有专人负责,使文明施工保持经常化。 (二)、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作到无积水,有……

25. [工作汇报] 城镇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汇报 [白开水][2008年9月14日][35]

各位领导: 正值城迁攻坚与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市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们不畏严寒来我县检查指导城市管理工作,体现了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开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开县地处重庆东北边陲,幅员面积3959km2,是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县城面积7.52km2,其中,旧城区4.52 km2,新城区3 km2,城市人口13.5万。2008年,在……

26. [工作汇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规范化建设工作汇报 [佚名][2008年9月14日][4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xx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xx市隆化镇卫生院发展而来,2001年获准创建,于2008年通过xx市卫生局审评验收合格,成为xx市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和平支路和官堰桥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我中心现有职工107人,其中卫技人员75人,中级以上职称19人,社区医师 人,社区护士 ……

27. [调研报告1] 我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佚名][2008年9月14日][3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

28. [调研报告1] 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 [佚名][2008年9月14日][68]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的具体要求,受市XX局委托,我处迅速组织力量,落 于2008年8月24日至26日对城区范围内的26个商品市场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总的来看,环境卫生工作有喜有忧,但形势不容乐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现状 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

29. [工作汇报] 蒙医医院2000年-2008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傻小子][2008年9月7日][16]

蒙医医院2000年—2008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科右中旗蒙医院、蒙医研究所,以令人信服的蒙医蒙药治疗及蒙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手术和抢救治疗、热情周到的服务、勇于开拓的精神面貌闻名遐迩,成为我旗医疗战线上的一枝独秀。蒙医院是国家二级乙等医院。2000年—2008年上半年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指定实习医院、旗人寿保险定点医院,旗财产保险定点医院、红十字会会员指定医院、交通事故无障碍通道、旗医疗保险……

30. [先进性教育1] 卫生监督员如何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先进性教育演讲) [狂风][2008年9月3日][20]

团结、责任、奉献,为百姓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如何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很好地带领监督员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卫生监督员新形象,为百姓健康安全保驾护航?监督所党支部通过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市区政府文件精神,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倾听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在监督所唱响“团结、责任、奉献,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主旋律,激励所有党员做卫生监督战线上的永远的先锋战士。……11. [工作总结1] 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佚名][2008年10月16日][783] 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监测学生装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本学期做了如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管理规范、资金保障。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学校卫生工作要点和一些突发的 重要工作及时布置安排,各部门各负其责,……

12. [工作总结2] 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总结 [佚名][2008年10月16日][518] 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局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基本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市学校体卫艺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体育工作 1、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实施教育……

13. [计划规划]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两篇) [佚名][2008年10月16日][489]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工作。 本学期具体工作如下: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条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须按《条例》规定,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分……

14. [调查报告]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熊君-旭东][2008年10月15日][128]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解放前,**县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51年1月接管了仅有3人的**卫生院,从此**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起来,1952年设立县卫生科,1966年改为卫生局,主抓全县卫生工作,1956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1963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院。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了龙潭、平坡、脉地、太平四所乡镇……

15. [规则方案] 卫生管理准则 [幽若千里][2008年10月14日][55] 卫生管理准则 1. 本公司为维护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特订定本准则。 2. 凡本公司卫生事宜,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行之。 3. 本公司卫生事宜,除总务及生产单位 ( 安全卫生委员会 ) 负责外,全体人员,须一体确实遵行。 4. 凡新进入员必须了解卫生的重要与应用的知识。 5. 各工作场所内,均须保持整洁,不……

16. [工作汇报] 县教育卫生事业工作汇报 [熊君-旭东][2008年10月13日][49] **县教育卫生事业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政府着力在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救助水平下功夫,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体健康。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七月,**县高考上线率跃居全州30多所学校中的第四,增幅居全州第一。这是继去年该县高考上线率在长期保持全州末位水平后居全州第九这一喜讯后又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消息充分表明了**县委、政府切实加快……

17. [调研报告1] 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六的云][2008年9月30日][133] 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湘发〔2008〕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政府办社发组、县卫生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18. [规则方案] 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实施方案 [yiping..][2008年9月26日][27] 河东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19. [规则方案] 卫生局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yiping..][2008年9月26日][12] 区卫生局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强全区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省卫生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4)

姜明同志医德高尚,坚持义诊。他扎根农村卫生工作1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一年365天,他没有自己的休息日;他视病人如亲人,不开大处方,不滥做检查,从不收红包、回扣,千方百计为病员减轻负担;他在担任院团总支书记期间,坚持十余年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为您服务”义诊活动,团结带领全院80余名团员青年,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到离镇中心较远的东溪、埭头和相对欠发达的东门、中星等村开展巡回义诊活动,开设口腔、五官、内外科、心电图、b超等医疗服务;坚持十余年定期到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诊治服务,还为之设立健康药柜、建立健康档案和定点服务基地;十余年以来,医院团总支共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义诊达5.1万余人次,为2000多位老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为生活困难的老人、敬老院老人免费提供药品累计达6.9万元,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他所领导的团总支曾连续5年获“瑞安市先进团组织”,连续3年获“温州市先进团组织”和“温州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省电视台还专程赴温对他们团支部进行了持续30分钟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专题报道。

姜明同志无私奉献,带头示范。他领导过的医院团总支,还锤炼成为当地抗灾救难的生力军。1994年7月,百年未遇的17号台风正面袭击梅头镇、医院严重倒塌,姜明他们却牵挂着当地上百名的受伤群众,抢救诊治、通宵达旦,几天未曾合眼;1998年1月,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普降暴雨,洪涝惨烈,他情系灾区,及时发出“为灾区、献爱心”的倡议书,得到了团员青年和全院职工的热烈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次我院共捐集14400多元献给灾区;为纪念《献血法》的颁布,姜明同志带头向全院职工医生发出了“献出我们殷红鲜血、挽救他人宝贵生命”的倡议书,并且第一个报名、第一个伸手献血,榜样的力量最为巨大,紧跟着全院职工都豪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在海城街道和周边乡镇,许多农民都常把姜明医师的名字挂在嘴上,称道他心中只有群众,只有老百姓;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姜明同志工作踏实,待人真诚。他自担任海城中心医院院长助理以来,一贯以身作则、高度负责、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配合院长团结带领全院100余职工,努力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投身于医院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广泛动员职工立足本职、立足社区,积极为社会、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呈现了思想教育生动活动,劳动创造热火朝天,自身建设扎实有效的良好局面;医院连续多年获“浙江省文明卫生院”、“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光荣称号。

姜明同志抗击非典,身先士卒。海城医院是海城街道唯一承担全镇6万余人口防非典工作的医院,在2004年抗击非典的工作过程中,海城医院门诊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发热和非典疑似病人门诊,自从接受任务以来,他积极响应区局领导,全力协助院长,周密筹划、冷静布置,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直战斗在一线。口腔科本来就和病人口对口,而且人手少、危险性大,但他还是象平时一样,毫不犹豫、不顾危险地在搞好口腔治疗的同时,且还尽职尽责、原创: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发热门诊和病房之间,匆忙的脚步告诉我们、他根本没有考虑个人安全;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他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奉献。

姜明同志学习勤奋,医术日精。他自1990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开创性投入医院的门诊一线临床医疗工作,为大量的口腔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提供了优质服务,得到了院领导和周边乡镇群众的一致好评;加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成了海城医院得力的业务技术骨干,能系统熟练地掌握有关门诊工作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当地和周边乡镇群众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誉。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5)

首创医改政策指数

为比较不同地区医改政策的深入和执行程度,报告首度引入了医改政策指数的概念,以衡量17个部级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王虎峰教授详细解释,该指数综合反映政策覆盖程度、配套支持力度和精细化程度,即政策宽度×政策密度÷政策精度。

所谓政策宽度,是指政策覆盖要点数与总政策要点数的比;政策密度是指一个城市出台并公开的公立医院主体和配套文件政策要点的累计数,与该城市政策覆盖要点数的比;而政策精度是指,城市政策覆盖要点数除以该城市总的文件数,反映文件的针对性和专门性。

研究发现,中央总体政策在多数试点城市得到基本落实,但试点城市政策的精细化程度则有较大差异。

报告以试点城市自2009年4月6日到2013年6月底间出台的医改方案和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为基准,得出医改政策指数排名,其中江苏镇江、安徽芜湖和北京市位居前三名。

2010年到2013年间,17个试点城市推出的政策主要覆盖在5个方面。分别为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立医院间以及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这5条都体现了发展、加强管理和服务的问题。

而政策排名后5位为: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王虎峰点出:“不难看出,这5项为改革的难点,无论是政府职能调整、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医药分开,还是医院内部决策机制改革,都是改革中难啃的骨头。”

报告指出,从政策覆盖的两极可以看出,试点城市在“发展”和“管理服务”方面有较多作为,而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作为较少。改革略逊色于发展,是当前总体政策反映出来的态势。

报告之所以强调医改政策指数,在王虎峰看来,做好试点工作,首先必须要有很好的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过程,同时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精细的措施。

三城经验可鉴

在向国家医改主管部门咨询和专家论证后,课题组选取了3个试点城市进行点上跟踪,其中包括两个部级试点城市镇江、芜湖和一个省级试点城市重庆市江北区。

课题组对3个试点城市的4家医疗机构,前后间隔一年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政策对象的评估和相关主体的自评,总结了3个试点城市的改革模式、路径和经验。

芜湖市公立医院改革自2007年开始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先后进行了医疗集团化、成立医管局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报告总结,芜湖市公立医院改革在4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医药分开需要多种补偿渠道联动,多部门协同;二是将理事机构集中在市级层面,是治理改革的新尝试;三是在大卫生框架下实行管办分开,政策协调性较强;四是在管理体制上赋予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地位。

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自2009年8月启动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镇江市从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入手,实行医药分开,促进了公立医院良性发展;紧密型集团的一体化管理,呈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镇江市将理事组织建立在集团层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新突破。

重庆市江北区于2010年出台《重庆市江北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江北区医院层面的法人治理已比较成形,探索比较深入。此外,以财政部门派出总会计师为特色的财政监管和支持机制,使财政投入更加有的放矢。再有,江北区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探索,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借鉴。

总体改革待深化

通过对17个城市面上的评估以及对3个城市点上的跟踪评估,报告指出,这轮医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这轮改革在医疗体系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有了改善。3个城市制定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公立医院发展规划,优化了公立医院布局,建立了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建设制度。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方面,3个城市都完善了相关政策,对非营利性医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012-02

一、现状

(一)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农村人口也不断的增加。这些农村人口的涌入在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各项社会制度带来了冲击,这种冲击在医疗保障方面体现的十分明显。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的调整优化医疗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民工的医疗需求,但农民工医疗保障发展的脚步却十分缓慢。

有资料显示: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生病以后,高达59.3%的人看不起病,农民因此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有30%~40%得了绝症的农民因无钱医治而死在家中。另外40.7%花钱看病的人,他们人均支出是885.46元,而他们所在单位为他们看病的支出却仅为人均72.3元,不足实际看病费用的1/12。他们的医疗保障状况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形成鲜明的反差。

尽管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已经为农民工购买了医疗保险,但由于农民工工资较低,缴费基数较小,导致医疗保险的基金累计较少,与城市原住居民的医疗保险差距也比较大。2012年以前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的1%缴费(即社会平均工资×60%×1%=农民工医疗保险缴费数额),而反观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缴费由单位和个人分摊,单位按照职工工资基数的10%缴纳,个人按工资基数的2%缴纳,由于缴费基数以及缴费比例的不同,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基金累计与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累计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深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做法

深圳的发展处于我国领先水平,其社会制度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更为完善一些,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其覆盖面更广,种类更齐全。2012年深圳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556.07万人,异地务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479.60万人,而当年的深圳市外来务工的总人数为767.13万人,这些外来务工人口还有许多已被纳入了城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农民工医疗保险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劳务工合作医疗的制度,这种制度从2005年开始在深圳建立起来,它遵循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逐步推进,以及合作医疗基金现收现付、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由单位和个人每月按照个人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基金,当参保险者就医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进行报销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个人和单位均需缴纳一定的医疗保险费。其具体标准为:劳务工合作医疗缴费标准为12元,其中用人单位缴交8元,个人缴交4元,个人缴交部分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农民工合作医疗看门诊都是按照比例报销的,但是对药品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说有些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内。如果住院手术,一级医院的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为90%;转诊到市内二级、市内三级、市外医院,其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分别为:80%,70%,60%。尽管报销的比例看似较大,但深圳市政府规定了较为严格的上下线标准,低于下限或高于上线的部分均有农民工自己负担。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对于门诊、住院以及不同级别的医院,在报销的上下限上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并非任何看病就医都能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

再看深圳原住居民所享受的医疗保险。深圳市政府规定:具有深圳市户籍的居民应当参加综合医疗保险,参加综合医疗保险的职工,每月需按照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医疗保险费,其缴费基数为其本人的月工资总额。其月工资总额超过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按照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基数缴纳医疗保险费,月工资总额低于本市职工年度平均工资60%的,以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综合医保的缴费比例为8%,其中用人单位缴纳6%,职工个人缴纳2%。根据20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深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918元,按照8%的缴费比例,深圳市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月累计额为每人每月393.44元,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劳务工合作医疗缴费水平(12元),差异性明显。此外,从报销的层面来看,深圳综合医保报销的上限远远高于劳务工合作医疗保险。从《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可以看出,综合医保的报销上限达到了城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四倍,而劳务工合作医疗的报销上限仅为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的两倍。也体现出城市原住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在医疗保险待遇上的不平等。从就医的范围来看,深圳是综合医保的就医范围要比劳务工合作医保的就医范围广很多。参加劳务工合作医疗保险的员工,其医保大多是绑定到与其工作单位相关的某一家医院,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在这家医院就医是才能报销,这就极大地限制和劳务工合作医疗保险的使用范围。况且与劳务工合作医疗保险绑定的医院一般等级较低,医疗水平很一般,医疗设备也很不齐全,有许多大病根本没有能力治疗,当农民工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市,只能上别的大型医院就诊,而由于没有与这些大型医院绑定医保,就医大多是自费,这样就使得医疗保险在大病保险上仅仅流于形式。而反观综合医保,其就医范围十分的广泛,几乎涵盖市区所有医院。从这一点来看,更体现出原住居民的医疗保险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差距。

二、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一)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不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十分有限,导致大多数农民工对医疗保障、维权意识等方面几乎没有认识。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在这种文化程度下,其对社会制度及自身的权利意识方面的认识显然是十分不足的。此外,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足,导致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较为长远的风险意识,他们很多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如疾病、养老等风险,参保意识也很差,很多人不愿意参加保险,当遇到疾病时则认为“忍忍就过去了”,更不愿意上医院,有很多人甚至带病上岗,这也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偏低。

(二)农民工收入过低,很多人不愿意缴纳医疗保险费

大多数农民工来自于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所从事的工种大多是体力活,工资一般非常低。此外,由于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需要租住房屋,加上城市高额的消费水平,他们的收入水平就显得更低了。据2010年深圳市总工会的资料显示,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只有1838元,而他们的月均消费却达到了1211元,每月的结余只有数百元钱,这种收入水平下,许多人不会愿意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当中有56.9%的人有储蓄习惯,平均每月储蓄452元,有86.9%的人寄钱回家。有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农民工每月的收入微薄,而开支却很大,加上他们都有寄钱回家的习惯,每个月的结余很有限,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多出钱去缴纳医疗保险。而城市人口的情况则不一样,由于收入普遍较高,生活安逸,使得城市人口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缴纳医疗保险的相关费用。这也是造成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在保险覆盖率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民工医疗保险的体制不健全

制度设计不符合农民工的根本需求,导致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不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已经在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涵盖了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地位较为尴尬,他们来自农村,但生活在城市,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工虽然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是却无法在城市享受到医疗保险,而也有很多人既没有参加合作医疗,也没有被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纳入到其保险范围之内,他们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医疗保险的空白地带。许多城市没有专门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医疗保险制度,尽管很用人单位为他们购买了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由于医疗保险本身与个别医院绑定在一起,这种保险及其受限,很难真正对农民工的医疗进行有效的保障。从社会统筹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层次太低,由于许多农民工都不止在一个城市务工过,他们生活场所经常变动,医疗保险无法实现城市间统筹,使很多农民工觉得参保没有任何意义,一旦工作场所变化,医疗保险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借鉴深圳模式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7)

1  落实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必要建设相应的主体功能区

最近几年,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成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战略选择。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战略相适应,“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被列入2008年国务院的主要工作,其具体措施已在国务院文件《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向社会,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虑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紧迫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国务院于2007年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和协调中医药工作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鉴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广东、河南、吉林等省也分别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大省的目标。结合在运城地区和其他省份城市所进行的各类调研,专家组认识到:①要全面、切实地推动中医药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国家有关部委之间的部际联动,同时也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类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积极的纵向与横向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够真正有利于挖掘、释放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性作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软

实力。②要解决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应该从政策、体制、人才、临床、教育、科研、产业、标准、涉外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的个别性分析和设计思路转变到综合配套改革、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方向上来,并且只有坚持从实际状况和工作实践出发,才能真正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探索出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群众受益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验,使“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当前,围绕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的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积极推动我国区域综合协调发展试验区的工作;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卫生事业综合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卫生部正在逐步开展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部领导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以上部委正在进行的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有鉴于此,结合当前我国中医药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家组认为,在基本不改变现有政府主管部门职能分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中医药工作主体功能区即“国家中医药工作综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形式,在密切结合实际、坚持实践先行的原则统领下,创造性地解决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探索可行路径。目前,运城市设立中医药工作综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建议国家首先在山西省运城市开展建设中医药工作主体功能区的试验,并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向全国推广。

2  运城市具备设立中医药工作综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条件

2.1  运城市正在开展建设中部崛起示范试点城市工作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全市人口约500万,城镇人口占31%,属于传统的农业地区。由于运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社会文化具有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特征,目前该市正在按照要求启动综合协调发展试验工作。该市利用当地历史悠久、质量道地的中药材种植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兽药加工制造业,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高效生态农业,以技术优势推动普及应用、带动经济优势,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和自觉要求;而认真贯彻“以舒为先、以疏为重、疏堵并举”的方针,广泛调动各类积极因素,使遍布运城城乡的以特色专科为主的中医药服务资源在运城医疗体系中更加普遍,在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着有效作用,对于提高运城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文化素质、建设和谐社会都极具现实意义。从更广的视野看,运城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对于培育运城市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3个产业结构的演进优化,进而实现地区经济总体的可持续性跨越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试验将使运城在中部崛起方面的示范意义内涵更加丰富,实现自主创新条件下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城模式”,带动和促进我国中西部的综合发展,甚至可能开创出新的时代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反哺东部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新局面。

2.2  运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创造出许多先进和典型经验

运城市辖临猗、万荣、稷山、新绛、闻喜、垣曲、绛县、夏县、平陆、芮城10县,永济、河津两市和盐湖区,共计13个县(市、区),下辖77个镇、56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3338个村委会、7873个自然村,较之中西部其他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而言,运城市公立和私立卫生机构众多是一个明显特点,这对保障当地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在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中,稷山县太阳村成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总结出了抓卫生促保健、以保健促生产的先进经验,创立了全国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新模式,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太阳村签发了奖状。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口腔卫生规划管理研究会”在运城召开现场会,推广该市口腔专家牛东平创立的“教学-临床-社区”三位一体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新模式。1997年,山西省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现场会在运城召开。目前,一个集医疗、预防、保健、科技为一体的,国有、集体、个人、公办、私营多种形式并存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已形成规模,广覆城乡,“农民健康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率先为300多万农村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7%,卫生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卫生事业综合改革和发展的新措施。

2.3  运城市中医药工作创新性强,独具特色

20世纪70年代,运城市卫生工作者大力开展“四自”(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和推行新医疗法,以头针专家焦顺发、痔瘘专家任全保、骨髓炎专家杨文水等为代表的优秀医学专家脱颖而出。1987年,卫生部在运城召开“全国中医专科医院工作会议”,推广运城小型专科医院建设的经验,运城市曾一度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县县有中医院,乡乡有中医科,村村有中医人”。2004年,该市成为山西省农村中医药工作试点市。2008年初,运城市人民政府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争取尽快发挥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造福运城500万人民。目前,该市根据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的文件精神,通过考核颁发“地方粮票”,为民间中医及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行医提供了准入资格。特别是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市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卫生部系统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试点市”,力求按照中医药的自身发展规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服务全市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为我国中医药立法探索经验。

2.4  运城市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条件

运城市人文荟萃,儒、释、道文化各擅其胜,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根祖文化旅游已经产生广泛影响,运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10项)已经颁布。运城人自古以来就崇教重学,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人才支撑。由于中医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运城市的文化基础为中医药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积极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能够使运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中医药服务业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链,既可以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扩散,更能够通过农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创意结合,在提升终端服务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为未来创新型载体空间的开发探索宏观重大产业政策的经验。

3  运城市建设中医药工作综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基本做法

3.1  将大卫生、大文化、大产业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编入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大卫生”理念要求把卫生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既要看到“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也要看到卫生事业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使卫生事业既成为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大文化”理念要求既看到医疗技术在治病救人方面的作用,更要看到“人文化成”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中的基础性作用。“大产业”理念要求既看到经济增长的手段性,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目的性,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衡量、约束和引领经济发展。同时,不仅要看到不同产业内部的运行和绩效,更要看到经济总体的运行和绩效,关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社会群体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与社会性卫生事业滞后的突出矛盾,不能只靠医疗“小处方”,还要靠社会“大处方”,通过统筹兼顾,提高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运城市中医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可以被认为是运城市中长期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业务战略(发展规划),它首先是服务于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它又可以被单独视为一个总体性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大卫生、大文化与大产业的互动发展,构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联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相关行业包括中药材采集和种植、中药加工制造、中药材与药品流通、中医药保健与医疗服务、中医药人才教育与培养、中医药文化宣传(平面与多媒体)与推广(旅游)等。从运城市中医药事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需要,在有关各个行业制定具体的业务战略目标,并进一步从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功能机制组合和协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配套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职能战略部分的制定和实施),就构成了运城市中医药大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

运城市中医药大产业发展规划,必须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既包括突出中医药的普遍特色和优势,更强调突出运城地方性的特色和优势),充分考虑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把整体配套、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以安全的业务运作和成功的品牌建树为标志,使中医药大产业成为运城振兴地区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和创新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一方和谐社会的支柱性产业。力争产生大区域(如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成功示范效应。

从第一产业而言,要从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现实和潜在)比较入手,结合技术因素方面考虑,发挥比较优势。首先鼓励当地传统优势药材的采集与种植,其次鼓励当地中医医疗服务具备优势的领域(养生和治疗疾病种类)所需药材的采集和种植。提高政府和商业机构在药材采集和种植方面的自身业务能力和对种植农户的扶持能力,全力实行对“品种、产地、机构(生产组织)”的品牌(名牌)优惠政策,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同时,编修地方中药志的工作应尽快纳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以利早日创建本地道地药材知名品牌,改变当地道地药材被邻近省份“贴牌”流转全国、本地医疗机构反要使用“出口转内销”中药材的利益流失局面,提高种植农户和合作机构的赢利能力。

在第二产业中,以优势产品为基本点而非以所有制属性为基本点,发掘、壮大中药加工制造业中的优势厂家;按照符合当前国家药品管理规则的品种、运城当地普遍应用的历史传统品种和运城当地疗效显著可靠并已被患者广泛认可的典型品种(主体应是制度许可的,如专科医院内的某些制剂)的顺序和结构加以规划和支持。除人体用药外,对已在全国渔业养殖业认可的运城市鱼药制造和服务应予以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持续自主创新,尽快向禽类、畜类中药制造和服务业扩展,使之成为运城市加工制造业的特色和亮点,成为现有以高耗材(资源消耗)、高耗能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开展结构优化的生力军。

在第三产业中,中药材与药品流通领域关键的工作首先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和扶持,确保药材、药品安全。中医养生和疾病治疗服务要继续坚持运城市已经先行一步的改革方向,本着“以舒为先、以疏为重、疏堵并举”的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中医药入手寻找解决公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和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结合的路径,其中重要的是要把运城中医药事业的特色从以“最后一站”著称的运城中医专科医院为主转向以培育从“最先一站”(中医药文化普及和养生保健)到“最后一站”的全过程优势(“人生健康路上站站都有中医药”)为目标,设法解决和持续改进中医药服务进“保险门”(公费医疗、大病统筹、新农村合作医疗甚至商业健康保险的报销)的问题,使运城的中医药具有足够的肥沃土壤滋润、成长、壮大;此外,在服务对象方面,可考虑以收入水平的两头人群(贫穷人口和富裕人口)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者可以在政府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中安排,作为“事业”来进行,而后者应在商业化服务领域开拓、解决,作为“产业”、“商业”来开展;在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域,一方面是中医药人才教育和培养(从事业开始动作,走向事业和产业并重),从培训、进修逐步向正规教育发展,以适应教育管理体制现状的要求,促进运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此外,在中药材采集与种植业、传统中药加工制造业、中医药养生与疾病治疗服务业等各行业发掘和培养一定数量的、有相当质量的、具备典型或特色意义的人物、机构、小地域(小群落)的前提下,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在这个产业内既可以充分发掘、增殖运城地区中医药历史、传统的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建设知识社会。

3.2  以基础设施和内容服务有机结合率先建设全民健康高速公路

运城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地区历史传承和现实具备的资源和要素优势,立足于服务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中长期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寻求完善、创新和扩张。完善以确保现有优势得以正常发挥,创新以寻求新生优势的培育与成长,扩张则是以质量为保障的优势外延。

运城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中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即以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开辟“河东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道路为旨归,通过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和扶持中医药政策,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医疗服务与养生服务协调发展,深入基层,面向农村,服务百姓,充分发挥运城市中医药资源、人才、文化、科技和市场优势。在上述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铺设信息高速公路,服务网络要体现快捷和面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群众主动利用服务资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中医药养殖业,保障食品安全,使群众的基础饮食结构达到绿色有机标准,从根本上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  建设中医药工作综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长时期坚持实行的改革和发展方针,建立与发挥中医药的主体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工作主体功能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相联系。我们认为,其现实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通过中医药工作的综合改革和发展,能够从产业层面为发展我国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全面铺垫社会基础,通过农业、养殖业、流通、中医药深加工、中医药医疗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优势产业的拉动,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培育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其区域龙头地位,更快地促进中部崛起。

其次,通过中医药的普及应用和发展,特别是通过全民健康高速公路建设,使中医药的健康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模式创新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动下,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层面开拓新路,在产业发展和全面医疗保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福利,突破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推进我国卫生事业的综合改革和发展,对我国医疗改革和中医药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通过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发展出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意志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根本改变文化贸易的逆差现状,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创造我国保护传统知识产权的典范。通过以上3个层面的综合协调发展,能够让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建立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寻找到自己的主体产业,从整体上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快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66-01

全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8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23家(其中有3 家中心卫生院),医疗单位设置病床1033 张,编制数1081个,职工总数1048人,卫生技术人员 895 人,卫技人员中:县直单位414人,乡镇卫生院481人;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231人,师级职称381人;大学50人,大专140人,中专606人,高中及以下142人。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才素质综合水平已经处以相比关系,如果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人才构建在处理不科学现状下。这很难以执行后期的工作,当前就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高级医护人才比例下降,而中低级人才普遍。尤其是在县级城市卫生院中,很多综合能力低下的人员占据了医院人才大比例。导致医院人才匮乏,不能够发挥出保障人们健康作用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

卫生人才问题最突出的是在乡镇卫生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卫生人员总量不足。全县县级城市卫生人员547人,每千人口有县级城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为1.52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0.50人,明显低于2003年底全国公布的县级城市每千人口2.18人的卫生人才数的平均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卫生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县县级城市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初、中、高级人员职称中,人才比例不合理。在县级城市卫生组成人员中,初级的人员占据了70%,中级人员只占据15%,副高级以上的人员仅仅占据1.5%。人才比例严重失衡,这些问题存在最容易导致县级城市卫生事业跟不上发展脚步,导致县级城市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人才资源配置失衡

县级城市卫生人才组成中,常常出现“三多三少”现象,第一是没有学历、中专人才占据的比例较高,这个比例已经高达60%。本科学历仅仅占有2.8%,而高级职称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仅仅占有1.6%。第二,中心卫生院人才济济,在这个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有250人,占据了46.8%,而中高级的卫生人员中有67人,占据72%。人才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衡,很多高级人才不愿到县级城市卫生院开展工作。第三是,县级以上的医院,卫生人才云集,而县级城市地区缺乏

加强县级城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医院改革用人制度

首先,需要做好县级城市卫生院建设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执行院长公开招聘制度以及任期目标制度,这样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其次,需要制定出全员科学聘用制度,这样可以提升竞争上岗工作,可以做好双向选择工作。最后,认真执行城市卫生人才晋升工作,当达到高级职务任职要求之后,需要到卫生院连续服务一年时间,这样才能推动人才水平提高,保障人才质量上做好人才流动工作,进而更好的管理人才。需要做好卫生院建设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培养出大量的高质量人才

制定医院优惠政策,吸引实力人才

首先,需要执行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医院卫生人员待遇。这样能够使得很多中高等的人才他们愿意到县级城市工作,尤其一些医学大中毕业的学生,对这些人才是使用可以进行提前顶级,顶级的人员工资可以和同类人员一致。对那些一直工作岗位上奋斗的人员,他们甘愿付出自己青春和智慧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资应该向上以及浮动,当连续工作满十年时,可以将这个工资转为固定工资。其次,乡镇卫生人员退休应该得到保障,他们可以享受教育工作者一样的待遇,当工作满30周龄时,退休后理当领取全部的工资。最后,需要给予卫生工作者子女一定的补助。至少要给予这些人员孩子在高等学校读书上学时,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加分政策,这样能够突出政府对该工作人员的待遇以及鼓励。这样他们就获得了像教师子女一样的加分照顾,使得很多的人才愿意进入县级城市卫生中去。他们开展工作才有干劲,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奉献力量

强化监督管理,增加县级卫生投入

根据中央相关要求,理当加大一定的财政对县级城市卫生院进行建设性投资,建设出标准化的卫生院,在医院设备、医院就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上,在这个方面进行优化配置。第二,医院应该做好县级城市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福利工作,不断提升人员生活素质。第三,进行县级建设时,应该将县级城市卫生建设纳入其中,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各级政府理当做好县级城市卫生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理当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这样执行起的工作才更具有执行力。第四,医院本身应该做好县级城市卫生院建设中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保障专项建设资金能够被应用于县级城市卫生院建设中,能够落到实处

制定医院部门资源管理

总量控制编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是根据当前卫生整体规划而制定,在这整体规划中以及明确的规划出了重点和核心内容。根据广大人们群众需求,医院顺应人们需求后进行阶段性规划。医院部门对县级城市的卫生院配置房屋、配置床位、配置高素质人才以及相应的治疗设备。医院进行人才配置时,需要对县级城市卫生院的人员进行宏观上的编制,从宏观上做好调整工作。根据县级城市卫生院等级规模确定之后,不会在进行“一刀切”执行工作。这样可以方便内部人员进行整体编制,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

结语

工作开展时,还需要医院相关人员做好指导工作,提升监督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县级城市卫生投入得到保障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县级城市卫生职工问题,这样才更好的解决后顾之忧,更好的稳定卫生人才建设工作。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导向器和催化剂。虽然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建立起全覆盖的医疗保险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就大连来说,目前还没有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而且大连市存在着医疗保险资金的结余问题,这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

一、 大连市医疗保险全覆盖模式的构建

2001年10月3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以市长令颁布《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并正式实施。《办法》覆盖了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为构建覆盖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切实解决这部分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决定将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但是大连市当前仍然没有实现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根据大连市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借鉴其他城市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经验,实现大连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多类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市民;坚持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总体思路为:保障对象从城镇职工拓展到全体市民、保障范围从城市拓展到乡村、保障体系建设从局部考虑拓展到系统设计,构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以及学生医保“四维”的医疗保险全覆盖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二、 大连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现状分析

基金收支平衡是影响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最直接的因素。近年来大连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一直处于收大于支的状态。政府不断通过调整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单病种医疗费用结算标准、提高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慢性病门诊治疗补助、扩充单病种种类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及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改善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过多的现状。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大于支的状况,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2008年为例,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共收入309 564.00万元,支出仅为236 338.22万元,结余率高达23.65%。到2008年末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达到313 440.78万元,超出2008年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 876.78万元。

按照国际经验,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率应控制在10%,我国规定为15%,而大连市平均结余率高达23.65%,明显高于国际经验。过高的结余率造成基金使用效率降低,资本严重浪费,致使参保人的个人负担加重,这与国家提出的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改革方案明显不符。

从结余率上来看,2008年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平均结余率为23.6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基金结余率为18.95%,其中基本统筹基金结余率为30.48%,个人帐户结余率为1.59%;公务员补助基金结余率为60.75%,其中统筹基金结余率为80.44%,个人帐户结余率为39.69%;城镇职工高额保险基金结余率为32.11%,其中事业单位高额保险基金结余率为25.70%,灵活就业人员高额保险基金结余率为53.8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为24.06%,其中基本统筹基金结余率为21.32%,个人帐户结余率为52.76%,高额保险基金结余率为91.38%;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为93.02%,其中基本统筹基金结余率为92.83%,高额保险基金结余率为99.11%。

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率呈现以下规律:

1. 从人群分类来看,有固定收入,且流动性小的群体,其保险基金的结余率为22.21%,低于平均结余率;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其保险基金的结余率高于平均水平,而该群体中流动性高的子群体,其保险基金的结余率为93.02%,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2. 从基金类型来看,个人帐户类基金、统筹类基金及高额保险类基金的结余率分别为5.07%、33.21%、39.49%,呈上升趋势;补助类基金、高额保险类基金、基本医疗保险类基金的结余率分别为60.75%、39.49%、20.58%,呈下降趋势。

由以上规律可以看出,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中,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个人帐户类基金收支情况良好,已经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其余的统筹类基金、个人帐户类基金及高额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另外,医疗保险基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 大连市实际医药费用与支付现状分析

1. 医疗费用总体支付情况。2008年大连市将低收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医疗保险基金平均参保人数达到1 641 689.17,同比增长13.38%。实际医疗费用292 836.03万元,同比增长21.79%。个人负担168 968.75万元,同比增长20.73%,这其中个人帐户类基金支付112 470.95,实际范围外个人支付占总医疗费用的19.29%。

2. 医疗费用详细情况及分析。2008年大连市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由住院、家床及门诊三部分构成,其中住院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最高,合计163 540.53万元,门诊费用其次,合计128 018.07万元,家床医疗费用最少,仅占总费用的0.44%,并且主要产生于老年参保人员。在城镇在职职工、城镇退休职工、老年居民、未成年人、低保人员及农民工这6类参保人员中,只有城镇在职职工的门诊医疗费用占其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超过住院费用,其余人员均满足住院医疗费用占其医疗总费用比例最高、门诊费用次高的规律,尤其是城镇居民,超过90%的医疗费用均为住院费用,这其中未成年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占其医疗总费用的比例最高,比例为96.36%。

四、 大连市医保全覆盖模式下的收支平衡模型建立

1. 相关变量说明。为了叙述方便,现对模型中所用到的有关变量作如下定义:

(1)参保人员个体属性。城镇在职职工、城镇退休职工、老年居民、未成年人、低保人员及农民工这六类参保人员分别用t1、t2、t3、t4、t5、t6表示;参保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数、人均医保基金征缴额和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分别用ni、si和ci表示,i为参保人员类别序号;合计参保人数用n表示。

(2)医疗费用相关变量。参保人员的医疗人次率用矩阵k表示,其中k的行向量表示参保人员ti住院、家床、门诊这三种医疗行为的医疗人次率。

参保人员的均次医疗费用矩阵f表示,其中ti的行向量表示参保人员 三种医疗行为的均次医疗费用(见表1),为了方便起见,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同时用f表示参保人员合计医疗费用。

2. 模型的建立。模型是以基期数据为根据,以

基金当年征缴额=基金当年支出额×(1-基金当年结余率)

为基本建立的。

(1)基金当年征缴额的计算

由于各类参保人员的参保人数、人均医保基金征缴额、三种医疗行为的医疗人次率以及相应的均次医疗费用的基期数据均为已知,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各项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出当年的数据,而上述各项的年平均增长率可根据已知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预估出。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出各类参保人员的可承受的医疗费用范围,由此可以给出各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的取值范围。

对于该模型而言,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测定一个平衡点,而是应该根据假设条件的变化确定一段平衡区间,并对不同假设条件的变化导致基金平衡能力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即敏感性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和调控,为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以选择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案来保持基金平衡能力,降低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

3. 模型应用实例。利用2008年大连市实际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基金征缴额的相关数据,运用上述收支平衡模型进行实例分析。

2008年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总额为309 564万元,城镇在职职工、城镇退休职工、老年居民、未成年人、低保人员、农民工这六类参保人员的实际医疗费用分别为113 241.61万元、164 318.56万元、7 871.01万元、5 146.97万元、1 582.87万元、675.01万元,将数据带入上述模型中可得:

309 564×(1-基金当年结余率)=113 241.61×(1-c1)+…+675.01×(1-c6)

由上式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结余率是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的多元线性函数。当各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取值均为0.1时,通过计算可知基金当年的结余率为14.86%,达到国家规定水平。

若确定六类参保人员中的五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的取值,则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的结余率就成为相应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的一元线性函数,并且结余率会随着承载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例如,若除老年居民外,其余各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承载力系数的取值分别为0.1、0.05、0.01、0.01、0.01,则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的结余率与c3的线性关系为:

基金当年结余率=0.025 84×c3+0.141 6

显然,即使老年居民的医疗费用完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即c3=0时,基金仍可以正常运行。

五、 实现全覆盖模式下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的对策

1.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首先要完善医疗保险立法,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具有明确法律制裁措施的《医疗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为规范,约束企、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缴费和征缴行为,对欠缴、拒缴医疗保险费的应追究其单位及单位法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对医疗保险工作的监管,使其合理规范地进行。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机制,提高基金的支付能力,同时,加大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医疗保险基金补充机制,努力实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2. 加强对定点医院执行医保政策的监督。医疗保险机构有责任对医院进行监督,并在监督医院服务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主要是监控医院在为参保人服务过程中是否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医院的自控也是完善自身管理和拓展医保市场的重要环节。医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同时,应该引入竞争机制,打断独家医院垄断的局面,尽可能将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到定点医院范围,扩大参保人的选择范围,使医院在竞争中产生压力和动力,这样才有利于医疗保险的规范管理。

3. 加强对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引导。加深全社会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医保政策进行广泛地宣传,引导参保人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加强道德意识宣传。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可控制医疗费。同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并从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参保人的权利得到优化。另外,在参保单位方面,也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其行为更加规范。通过对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双方面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上提供保证。

医院文明城市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在空间上落实总体规划而编制的一项专项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结合城市发展、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情况统筹规划。

1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医疗机构按规模、床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规模级别的医疗机构有其不同的服务半径,因而规划医院建设应考虑其分级性,并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位置适中的地方;同时应避开污染和危险等不利因素,并与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持一定距离。其他医疗设施用地,如医疗废物处置及管理机构等,应根据医疗用地的使用特点安排。

2 规划实践―以《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为例

2.1 大连市医疗卫生设施现状概况

大连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总面积287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人均0.8 m2。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2个,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现状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设施床位数6.50张,执业医师3.43人。卫生工作人员医护比全市为0.96∶1,平均医院床位利用率为84.24%。200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03岁。

2.2 存在的问题

现状卫生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够合理,各区存在很大差异。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卫生设施相对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设施匮乏。

各类医疗服务设施存在供求结构矛盾,资源超载利用和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主要医疗设施过分集中于城市中心区,不便于其他各区市民就医,也加重了城市中心区医疗设施的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设置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特别是金州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较为缺乏,社区内部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致使二级医疗体系难以形成,居民初等医疗服务需求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专科疾病防治院相对较少。缺少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机构。城市已步入老龄化阶段,但是尚无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医院。

2.3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人口预测,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480万,每千人7.0床配置,共需3.36万床,床均用地按上限117 m2计算,需要医疗卫生设施用地393 hm2。以占规划总用的的比例下限1.0%计算,为520 hm2。以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上限1.1 m2,2020年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为528 hm2。根据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医疗设施用地比较,以及大连的自身发展特点,用三种计算方式校核,规划最终确定用地指标为520 h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人均1.1 m2。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床位数按7床/千人、用地面积按117 m2/床计算。新建三级综合医院规模为500~800床,每床占地111 m2;新建二级综合医院规模为300~499床,每床占地117 m2。核心区医疗设施比较充足,规划按医院等级、类别按供求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区内医疗设施用地的平衡调配解决部分医院床均用地不达标的状况。利用现有三级医院人力、技术资源,在其他区新建分院,以达到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在金州城区、大窑湾城区新增医疗设施用地,充分利用和扩大现有医疗卫生设施,新建二级以上医院,并在建设标准上适当超前。旅顺城区根据规划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调整改造,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在各居住区、居住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所、保健站等,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网络。不断优化整合专科医院体系。在核心区以外各区新建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皮肤科医院、精神病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作为核心区的有效补充。并在核心区北部预留应急医疗卫生服务用地。到2020年大连市将形成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为特色,门类齐全、立足本市、辐射城乡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规划使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模、功能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布局合理、健全和完善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的卫生服务质量。

2.4 规划的弹性

总体规划阶段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刚性不宜太强,主要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的布局要明确,便于下一级规划操作、执行。用地总量的控制要科学、合理。可以指导医疗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级别,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用地应结合各自特点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实际要求在下一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

3 结语

加强城市规划,特别是近期建设规划与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沟通和衔接,落实医疗卫生设施的承载空间,实现对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指导和控制。加快制定城市级、社区级二级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以适应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要求,促进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健康有序地建设。建立新的数据统计分类,适应二级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变,满足卫生事业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2008.

上一篇: 脱贫攻坚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