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标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8 01:57:38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1)

建立健全目标机制。目标体系可分解成四个主要方面,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全面提高职工文明素质;以创建部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大力提高单位的文明程度;以推动经济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精神文明的促进功能;以创造一流工作、成就一流事业为目标,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并且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目标责任制。为了从总体上保证目标的实施,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应像经济建设那样有一个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牢固树立各级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责任观念;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要职工全体参与、多方面支持的观念。建立投入机制,一是要从规划上得到保证,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要完善并落实经济政策,建立有利于宣传思想、企业文化、科技部门建设发展的保障机制。三是要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运行机制,要有载体、阵地、有活动空间、有人员、有精力、有责任部门。

建立健全网络计划。精神文明建设日益趋向一种大宣传、大文化、大政治、大教育的发展态势。为此,要形成以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为龙头,以各部门、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为基础,党政各部门、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重视基层组织机构的建设,诸如单位政工机构的建设,班组建设、职工小家的建设等。同时,必须抓好宣传文化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管理工作队伍、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版权所有

树立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到实的指导思想要注意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上级的精神变为本单位的政策办法,把人家的经验融入自身优势之中。

从单纯强调依靠政工部门力量转到协助各职能部门力量结合起来抓。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更要注重“借助外脑”、“延长手臂”、搞“统一战线”,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把思想意识与语言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意识与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行为结合起来,透过语言行为反观思想意识,通过规范语言行为达到影响思想意识的效果。

把政治、道德教育与文化陶冶结合起来抓。充分利用文化的普遍性、普及性和可接受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陶冶结合起来,通过文化陶冶可实现政治、道德的教化。

把提高职工内在文明素质与提高外部环境,即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的文明建设一起抓。

软件硬件建设一起抓,硬件不仅是软件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明的标志和体现。要把硬件建设上升到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来规划,以硬件建设来促进软件,实现虚实结合。

领导重视、上层重视与基层落实、基础夯实结合起来抓。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目标、制度、要求落实到基层,各项活动开展到基层,各项服务提供到基层,组织建立到基层,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基层。

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只有始终让人民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建设舞台上的主角,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声有色,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版权所有

重在自觉参与。这是改变精神文明建设“上热下冷”的最佳途径。职工是否自觉参与,关键在于单位所组织的活动是否与群众的实际相结合,与职工的觉悟程度相适应。

重在引起共鸣。只有采用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引起思想的共鸣。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2)

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根据《教师法》法律法规规定: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基本技能,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让我们从讲普通话开始。

二、讲好普通话,提高综合素质,陶冶爱国情操。说好普通话,提高本民族语言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对于学生提升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们应当积极推广普通话,把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每一个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讲好普通话,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作用。因此,在学校推广普通话,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每位师生员工应当从我做起,建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树立“讲好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形象,在推普和学普中,起到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不断本文来自文秘写作网地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有力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3)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31-02

四总部日前颁发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第2条指出:“基层文化建设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基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具有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用。标语口号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标语口号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领导纲领、执政章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标语口号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1],也是党的历史最直接、最强烈、最醒目的文化积淀[2]。新形势下,发展标语口号文化,对于培养官兵的浩然正气、英雄豪气、昂扬士气,提升官兵战斗精神,具有“倍增器”的重要作用。

一、我军具有利用标语口号提升官兵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

标语跟口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标语:用简短文字写出来的口号(一般只有一句)”而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有鼓动作用的、简练明确的语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标语口号更能发挥凝聚官兵人心、激发官兵斗志、鼓舞官兵士气的巨大力量。战斗精神是军队作为战斗队所特有的精神状态和战斗作风,是军队信念、信心、勇气、意志和士气的集中反映。战斗精神在平时是遏制战争的软实力,在战时是打赢战争的战斗力[3]。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决定因素。思想的形成与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文化的熏陶,标语口号文化本身具有潜在的、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富有震撼力和号召力的优势特点,是我军战斗精神培育和提升的不竭源泉。

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等标语口号的指引下,在南昌城打响了第一枪,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打土豪,分田地”一句铿锵有力的战斗口号把广大农村的革命力量汇聚成一股封建制度的激流,取得了土地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则是在全国解放前夕进一步坚定了人民军队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作战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振奋了人民的革命激情和战斗精神,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与大堤共存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等活跃在人们舌尖上的标语口号,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精神食粮。

二、新时期发展标语口号文化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发展标语口号文化,对于培养官兵的浩然正气、英雄豪气、昂扬士气,提升官兵战斗精神,具有“倍增器”的重要作用,也是最直接、最简洁、最高效的途径。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标语口号文化,持续提升官兵战斗精神,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语口号具有凝神聚气的作用。某部二连自建连以来就在全连官兵中传递着“为了二连,为了荣誉”的正能量,传承到第八个年头,该连共荣获了5次“全面建设先进单位”集体荣誉。在接连更换连队主官和大批老兵退伍之后,这一口号逐渐淡出了连队的工作生活范围,连队发展也走向下坡路。针对这一情形,连队党支部开展讨论,发现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几名老士官提出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多呼喊“为了二连,为了荣誉”的口号。该建议受到很多战士的认同。于是,连队便采纳了,尤其是在五公里武装越野中,专门安排一名战士负责发起呼喊这句口号。过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党支部发现整个连队士气提高了,官兵精神振奋了,战士们普遍反映大家一起喊着“为了二连,为了荣誉”的口号冲向终点的时候劲更足,感觉也没那么累。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强烈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复述的次数越多,转换到长时记忆的信息量也增多[4]。标语口号正是通过这种群体自觉性的反复,把群体凝聚成一个整体,握成一个拳头,坚定了大家对群体共同目标的认同、信念和信心,进而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标语口号具有激励鼓舞的作用。朱自清认为,标语口号“以激动情感为主,作用在‘顿’,跟所谓‘登高一呼’,‘大声疾呼’也许相近些。冷静惯了的知识分子不免觉得这是起哄,这是叫嚣,这是符咒,这是语文的魔术。然而这里正见出了标语口号的力量”[5]。我国古代作战前的列阵与西方冷兵器时代在阵地上的对垒都是如此。试想一个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激昂的口号,那气势绝对可以让当中的怯弱者充满勇气和力量,使对面的怯弱者望而生畏、两股颤颤。标语口号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是集体普遍认同的,是集体精神的传承、意志的体现,本身就有吸引民众注意力、凝聚民众人心、激发民众情感、引导民众价值取向的功能。一句好的标语口号,能够激发官兵的热情、勇气和意志,成为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的巨大动力。

标语口号具有彰显文化的作用。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积淀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官兵时刻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和战斗精神,就必须营造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从而使官兵能够把战斗口号活跃在舌尖上、打仗意识植根于脑海里、军事斗争准备落实到行动中。一句句“为了二连,为了荣誉”既是连队战士集体荣誉感的凸显,更是一声声激发官兵战斗精神的号角,尤其是在官兵为了荣誉进行顽强拼搏的时候,那声发自内心的呐喊更能彰显出官兵对集体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恰是在标语口号等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而来的。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是上了战场就自然会有的,只有平时不畏困难,敢打敢拼,点滴培养,战时才能斗志昂扬,不怕牺牲,厚积薄发。

三、发展标语口号文化应把握的三个重点

当前,主席提出的“强国梦”“强军梦”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新形势下,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发展标语口号文化,打造单位特色的战斗文化,提升官兵战斗精神,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为广大官兵实现“强军梦”提供精神力量。

一是要继承单位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承而不腐”。标语口号是一个单位的传统文化积淀,不是一届班子、哪位领导突发奇想、兴之所至。它必须融入单位发展历程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传承单位优良传统,更应摒除急功近利、庸俗腐化的心态,打造具有单位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标语口号。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战场空间的透明性,以及作战对象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接触性,对官兵的战斗意识、战斗意志、战斗作风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标语口号文化,可以用响亮的标语口号唤起官兵的战斗意识,激发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从而为所属官兵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渗透并影响着单位战斗力。

二是要凝结集体智慧精神,立意深远,紧贴实际,“大而不空”。好的标语口号能够激发人民的精神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特别是“在激发群体激情时,越是抽象的公共利益越能激起群体的共鸣”[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在根据地遭遇极大困难的情况下,用以对广大群众进行激励鼓舞,发动全体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迅速改变了根据地的困难局面,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而“”期间的标语口号以浮夸为主,诸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之类的空洞标语口号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只有那些凝结集体智慧精神,立意深远,紧贴实际的标语口号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在发展标语口号文化时,一定要坚持紧贴官兵实际,充分考虑官兵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官兵普遍关心关注的聚焦点,找准与现实相联系相契合的切入点,“真正使广大官兵成为军营文化的重要创造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①从而更好地激发官兵斗志,提升官兵战斗精神,推动单位建设科学发展。

三是要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精而不滥”。标语口号既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时展的产物,具有高度浓缩、持久稳定传递信息的功能。经典的标语口号,是人性的表达、智慧的结晶,是滋养心灵的“鸡汤”[7]。而缺乏文化思考,缺少人文关怀的标语口号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引起人民的反感,正如汶川抗震救灾中那些旨在彰显自我单位名称的宣传标语口号,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制作这些标语口号的经费也投入救灾活动,可是一笔不小的经费。由于标语口号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通过通俗易懂、简短有力的字句,或以一定的发展目标鼓动民众,或以某种理想信念鼓动民众,或以直接的利益为导向鼓动民众,因此,它必须是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地对广大民众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熏陶,才能避免“光打雷不下雨”“空喊口号”等现象。我们在积极发展标语口号文化,提升官兵战斗精神时,一定要坚持“精而不滥”,让这种精神食粮为官兵实现“强军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田修思.长征标语口号:传播革命真理的通俗文化[J].思想研究,2012(4).

[2]盛义良,王连花.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标语口号看党史文化的发展[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1).

[3]《军队政治工作学》编写组.军队政治工作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4)

关键词: 国际化语言环境;北京精神;和谐社会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 environment;Spirit of Beijing;harmonious society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328-02

0 引言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把首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之都,充分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生动实践。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样,城市精神也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源泉。既然城市建设需要和谐发展,那么作为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理应和谐、融洽。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能更好的诠释“包容”的北京精神,提高首都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北京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尚且不多,本文将以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为切入点,从解读广受关注的“北京精神”出发,重点分析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对践行“北京精神”,推动首都和谐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1 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改革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入世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这一切足以说明世界的进步需要中国,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深,以经济为先导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显著,构建和谐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发展。中国走向世界之根本就是使中国在社会多个领域中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与交流与合作。语言是最直接、最简便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进行交际、相互沟通的桥梁。国际化语言环境的缺失成为影响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国际化语言就是指一种语言在国际交流中使用的人数多、地域广、频率高,对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影响大,对他种语言的异化能力强,甚至跨功能的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领域,产生其作用与影响。而国际化语言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使用世界各国的各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国际化语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和民族包容性。北京若要挤入世界城市之列,必将肩负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化职能。因而,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也被列入了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日

程中。

200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有关单位编制《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2011-2015)》。自此,北京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加强地区或国际间交流和了解,增进互信,提高国际影响力;还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经济投资环境,为提高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总之,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世界的眼光和国际思维,超越国家和超越社会制度的决心,博采众长、实用创新的措施来提高北京使用世界各国各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广度、深度和

频度。

2 践行“北京精神”,推动首都和谐社会建设

主席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也是本课题中所涉及的层面。总之,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是社会各个阶层和人民之间能够和平相处的、开放的社会。

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城市精神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2011年11月2日,北京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就是要创建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3 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与践行“北京精神”、推动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推动首都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宗旨。离开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教育部语信司李宇明司长指出,语言也是资源,是国家的软资源。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引导与管理,才能使语言环境得到良性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要实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三种关系的和谐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人的和谐,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进行

交际活动的有效工具,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只

有通用的国际化语言环境,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和睦、

融洽。

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建设是打造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国际化语言的建设就是要加强世界种语言在北京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只有国际化的语言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北京的城市特色、价值导向和文化形态。

北京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北京,需要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际影响力。只有标准的国际化语言环境才能更好的弘扬北京厚德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文明的社会风尚,从而提升北京的国际化形象。

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能更好地提高首都北京的经济实力。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随着城市化、国际化的加快,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工作在北京。国际化的语言环境的建设将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更加激励其自觉地为北京的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此外,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建设。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能够更多引进外资,加速技术创新、建立中国与外国政府、国际企业和国际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拓展和深化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领域,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同时也将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首都北京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是首都文化建设和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作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汇聚地,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空间举步维艰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就成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将会提高北京与外界联系的便利程度,是“北京精神”、城市文化得以扩散传播的重要保证。此外,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还将提高城市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

国际化语言环境充分诠释“包容”的北京精神。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旨在让首都北京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各种文化相辉映,使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的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只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加快首都文明进程的步伐。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是把北京建设成为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北京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总结

近年来,在北京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首都北京的语言环境建设得到大幅改善且成效显著。诸如市民学外语讲外语活动,规范城市英语标识、强化窗口服务行业外语服务能力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了首都各界群众的语言学习、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也加快了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是首都文化建设和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更应抓住大力弘扬“北京精神”的契机,提高北京的国际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首都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晖.我国国际大都市外语学习和使用状况及政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3).

[2]牛强.都市国际化进程中语言和谐环境构建的长远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8(08).

[3]连玉明.先进的城市文化与北京精神[N].北京日报,2011-11-7.

[4]刘淇.践行“北京精神”推动首都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11-11-3.

[5]黄铁庄.福建省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之对策[J].中国与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5)

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赋予学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我校坚持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手抓,在不断完善校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校园的人文元素,促进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打造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营造“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育人效果,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明确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文化

我校按照“明确管理目标、加强工作责任、注重过程督导、保障工作实效”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认真落实“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两个常规方面主要做法有:明确目标,盯紧过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从而细化工作环节,强化过程监督,使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到位。

2.营造氛围浓郁的标语文化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和生命价值。我校重视标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营造标语文化氛围与建设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文化有机融合,各教室、办公室、楼梯口、栏杆上以及在校园的每一处醒目位置,都标示了读书名言警句、安全提示、文明提醒,让师生时刻与名人对话,感受校园书香。学校还重视警示标语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征集了各种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得益彰。如,各班给领养的小树建立温馨提示:“爱心孕育生命”“绿是生命、绿是希望”“我们一起长大”“喜欢我、爱护我”的环保口号;给校园的花盆建立监督卫士,竖起“美,从这里流淌”“我的美牵系在你的手上”等文明警示语;结合我校情况及特色提出了“运动着,你真美;学习着,你真棒;实践着,你真行”,营造“健康、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

3.形成丰富多彩的版面文化

校园版面文化是一所学校展示精神风貌、交流思想文化的一扇窗口,是学校人文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我校致力于校园版面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内各楼层的走廊,开辟了多个版面群。这些版面群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赋予了不同的年级、班级文化宣传功能。除两块用于校长寄语教师、学生外,其他版面都下放给学校各年级独立使用,并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版面管理,定期更换版面内容,使校园版面真正成为沟通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成为学生文化活动的阵地,从而形成校园内丰富多彩的版面文化。

4.开辟主题鲜明的楼层、楼梯文化

学校的楼梯与走廊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校园人文文化建设的大场所。我校有机整合走廊文化与楼梯文化,充分利用教学楼每一楼层走廊的各种元素,如墙壁、方柱、楼梯间等。各个楼层围绕相关的教育主题进行合理布置,分别建成“放眼世界”国旗展、“爱我安阳”名胜古迹展、中国(世界)名校展、“中国城市市花”展、“名人走廊”“领导班子职责和工作格言”等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

5.创建独具特色的办公室、教室文化

校园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一种整体的氛围,是一种话语框架,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人际关系。生活在其中的人自觉和不自觉地就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生活,在这样一种框架中说话。比如说,我校语文组,现在说得比较多的话题,就是情感与智慧参与的语文教学,追寻意义的语文教学。学校的每个学科组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学校的整体特色也就在其中了。外来的教师,新来的教师不用多久就可以接受这种感染。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幸福的老师才有幸福的孩子!”让我们用书籍支撑生命,让文化滋润心灵,让礼仪成为名片,让艺术点缀生活,让每一位教师每天走进办公室,就能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让每一位教师在办公室获得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室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我校非常重视教室文化建设,坚持把教室布置管理权限下放给使用班级,允许使用班级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教室进行设计美化,鼓励各班级对教室的班务日志、墙壁警示语、教室板报、讲台装饰物等进行大胆的设计创新,开创独具特色的教室文化。

6.“每天七个一,感恩见行动”的镜子文化

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行为美一点、脾气小一点、待人好一点、工作细一点、能力强一点,简称“七个一点”,这是我校对老师的感恩要求,要求老师从细节上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还特意将七个一点制作成标语贴在每个办公室的镜子上。之所以贴在镜子上,是想让每个老师在整理仪容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同时看到标语,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虽然只是一些小标语,实际却是对老师精神层次的高要求。现在老师压力很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课题、活动等工作,每个老师肩上的担子都很重,有时候情绪难免低沉,时间长了还可能造成职业倦怠,七个一点的要求就是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换个角度看世界,提醒老师以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感恩的心调整老师的心情和职业倦怠。例如,学生调皮让老师心力交瘁,可当老师布置美化教室时,很多孩子会把家里最好的花拿过来,“这难道不让老师感动,老师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看待孩子吗?”同样,学校也以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位教师,给老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改善办公环境等,这也是学校感恩老师的一种行动。

7.让铃声成为学校的“文化场”

“同学们,该上课了,请做好上课准备!”,上午课前的《老师,您好!》、中午下学时的《歌声与微笑》、下午上课前的《悯农》等古诗歌曲、下午放学后的萨克斯独奏《回家》等音乐铃声,不经意提醒师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让师生在一种优美的气氛中工作、学习、休息……这些特有的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铃声成为学校的“文化场”,也让师生更感到一种亲切、舒心、向上的感觉。学校用积极的创新思维思考校园的文化建设,通过某一载体来反映、传播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学校文化的外延一下子被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也突然被“平方”了多次。

8.书写人类文明的厕所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我想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包括厕所文化。人类发展到自认为文明的时候,厕所出现了。厕所出现的理所当然,也很及时,让开始感觉到羞耻的人类,及时解决了这种尴尬。我们曾赞扬过牛的勤劳和狗的忠诚,但是不要忘了沉默的厕所,在埋头为人类的文明书写着篇章。

厕所,一提这个词,大家心中的感觉就不必提了,何谈文化?但现在的厕所越来越有变化,越来越有内涵。在高级的餐厅、宾馆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在男性厕所经常可以看到“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之类的提示语,有时想想的确大有深意。文明,有时候就是需要这样一点点的努力。学校厕所内可备记忆口诀若干,以帮助学生记忆,或者写一些小知识,提醒注意卫生的小笑话,让学生在紧张之余暂得放松。

到一所学校去检查工作往往不会忘记看看厕所。如果一所学校的厕所,设施完备,未被破坏,说明学生的素质较高;如果卫生整洁,没有异味,说明管理到位;如果有文化气息,环境高雅,则代表着领导者的办学品位。

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鞭策人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为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服务,并很好地体现和融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好的制度,要从文本走向文化。而制度是不是文化,最主要的是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精神的制度能否得到实实在在地执行。因此,在全面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坚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加强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两手抓,落实好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大对各项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让制度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形象,降低重心抓管理、重落实。学校认为制度的生命在于激励性,制度的效能在于落实,制度落实的关键在于领导带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学校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培养人,用制度激励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身体力行,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围绕质量奋斗,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我形我树,从我做起,领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科研,带头奉献。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教学,领导班子每周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不少于4节。

以少年军校为依托,打造言行规范的行为文化

我校少年军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道德行为规范,在实践中培养良好品行,铸就了我校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特色校园行为文化。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目标是自律,关键是落实,重点是坚持。从版面安装的位置到课间操不用教师监督管理,从桌凳文具摆放到学生课间活动、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体现了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以“严格的军事作风,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激励和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少年军校在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的同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了校园独具特色的行为文化。

凝聚校园精神,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提升办学理念,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在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在46年的办学历程中,豆腐营小学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和发展姿态,坚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探索“科研兴校、特色扬校、创新举校、质量强校”的工作新思路,在教育革新中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并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文化,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今,学校确立了以“让教科研成为提高质量的法宝,让实践成为师生的生活特质,让艺术成为师生的生活追求,让运动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进步育人”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尚德求真、睿智求新”的八字校训和“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

2.用“团结、拼搏、奉献”的豆小体育精神鼓舞人心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6)

一、语文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素质课,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实现由“载道”到“审美”的腾飞,教育目的也应该实现由“学而优则仕”到“完美之人格”塑造,这样的转变充分展示出语文教育的切入视角与最终目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使这一优势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近一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第一,充分运用语文教育资源优势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质量。

自古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就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有属于本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甚至还有世代沿袭的经世哲学。高等院校里的学子,正处于精神的层次的极速增长期,语文教育就应该把握这一契机,将语文的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做一个会思考的人,形成争做有品味的人的环境氛围,从而实现校园本文由收集整理文化环境质量的提升。

第二,充分运用语文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

语文,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泛、复杂、精深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科学的基础和工具。高职院校语文教育除了基本的工具性特征外,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脱离了文化的语文将是干枯的朽木,我们用语文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灌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人文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知道,大学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如何构建它的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人文精神。因此,交给他们怎样的精神食粮、塑造怎样的灵魂,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精神追求。

第三,充分运用语文教育资源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针对目前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实践,高职语文教学以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其理论性、指导性极强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应该与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特长,实现语文综合活动优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首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艺术感觉。如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除了走近文学文本,强化阅读,还应引导学生欣赏民歌、剪纸、说书、石刻等民间艺术精品,培养他们对身边的民间艺术品的兴趣,此外,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他们对文化艺术价值的了解、认识。其次充分运用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挥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积极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

二、优质的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语文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提升、拉动的重要作用,反之优质的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的深入展开具有促进作用。校园作为学生每天活动的场所,这里的一切,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个人活动还集体活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参与其中的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其中,校园文化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校园文化将是语文教育重要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校园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可以从学校的花园中感受到春天的来临,用笔记录下来这种感受;可以从这个校园里人、物、事件带来的感受中,学会如何适应和改善环境;一座雕塑、一块板报、一场报告、一部电影、一次演讲。。。。。。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育资源在课堂之中也在课堂之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落于笔端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资源优势。

2、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环境依托。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升腾人的情操品德,可以丰富人的气质修养。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影响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定位。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理想场所,必然会成为语文教育实现其目标的环境依托。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化。因此促进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育效益,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7)

(一)、在中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覆盖面最广、课时安排最多,师资力量最庞大。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这一特点,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能很容易借助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只要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中国更多的大学生就会真正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上不但可以培养语言技能、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人文修养。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仅靠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更要依靠像大学英语这些具有很强人文属性的大学课堂来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大学英语课上,通过西方文化的学习,学生更加了解了华盛顿、维多利亚女王、列夫•托尔斯泰、霍金、比尔•盖茨等西方名人;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真正魅力所在。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

(二)、大学英语本身是一门人文属性很强社会学科。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学英语看似一门语言技能型的社会科学,但实际上它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因为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内核。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善于挖掘人文内涵,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在中国由于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出身,此外他们接受的英语专业教育也是以开设文科性的课程为主,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大多是文科出身,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这样一来,如果能实现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确引导,这不但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更好的施展才华而且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大学英语课上,英语教师既要抓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抓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因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就是要用共同的团体意识、价值理念、理想追求等鼓舞、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院校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达成的共识就是:“语言教学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即所谓的‘全球性思维’。”毋庸置疑,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而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又离不开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校园英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英语文化营造的好,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全球化、抱负更加远大。因此,只有量大面广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参与才有可能建设起具有良好英语文化氛围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的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二如何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课堂文化建设也包括课外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的好,有利于发挥教师和教材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课外文化建设的好,有利于发挥社团、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机构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活学活用,最终使学生的兴趣更加广泛、身心更加健康、学术视野更加开阔、专业技能更加优化。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注重课堂文化建设更要注重课外文化建设。然而,在中国,几乎每一位所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学的参与,一来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二来是由于,在中国高校,几乎每一位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了从课堂教学中受益,更重要的是从课外学习中受益。大学英语教学要想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教学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专业英语技能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练、多启发。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效度、认知心理和知识结构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补充或替换,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再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知识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传统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训练上,一些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在英语教学中挖掘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发展认知、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使外语学习成为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最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补充专业英语知识,开设ESP课程以及英语人文选修课,这既能满足个性化教学和通识教育理念的要求,又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通过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有所提升。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一定会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强化课外活动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倡导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途径的综合运用。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以进一步支持第一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将传统教学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与学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英语实践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好,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一般可分为五类:(1)知识类活动:中西百科知识达人赛,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英文小说读书周等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中西文化常识。(2)英语基础技能类活动:包括英语写作大赛、英语听说大赛、英文歌曲大赛、电影对白、课本剧、英语角等能强化语言技能、培养特长;(3)英语专业技能类活动:包括跨文化交际表演赛、科技英语翻译大赛、模拟商务简历设计等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语言自信;(4)英语综合类活动:包括外语文化节、英语辩论赛、行业创作展示、英语广场等能丰富学生的兴趣和情感;(5)社团类:包括艺术社、模拟联合国社团、志愿服务等。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在确保活动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更要兼顾知识性、情感性和道德性,从而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第一课堂技能习得的助手和技能展示的舞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个体需求得到满足,潜在能力得到挖掘,处事本领得到提升;同时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教学一定会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一所高校的英语文化直接影响着它的精神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它的教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国内国际知名度。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8)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44-01

行业文化是行业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是行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公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交通部提出“三个服务”重要理念,陕西省交通部门提出了“打基础、变面貌、新跨越”目标任务。围绕这一目标,行业内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路容路貌明显改观,职工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初步取得了成效。而要确保树形象目标全面实现并巩固提高,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发挥行业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辐射作用,真正树立干线公路新形象。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行业理念,牢固树立“路畅我荣,路衰我耻”的行业共同价值观,积极吸取、借鉴省市内外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以爱路奉献为追求,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己任,以公路树形象为目标,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行业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文化,打造干线公路服务品牌,为公路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规范功能――行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约束力,形成一种软规范,使员工的行为具有可遵循的准则,使员工按统一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生产劳动和服务管理活动。

树立公路新形象,一是要打造好公路合格产品形象,即为社会提供优良、安全、便捷符合规范标准的公路产品。二是要塑造好服务形象、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监督工作,即省局“三化”要求。三是要塑造好职工队伍形象,努力培育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四有”职工队伍,养护人员要自觉践行“2714”承诺,路政人员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四是要塑造好行业环境形象,做到段、站、道班生产和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五是要塑造好社会形象,扩大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结合养护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把行业文化建设纳入行业发展战略中。把培育行业精神和价值作为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力弘扬行业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牢固树立“路兴我荣”的共同价值观。大力注重行业理念的倡导,树立与社会发展、人民要求相适应的行业主旨、管理思想、努力建设完善的行业理念体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把行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合理用人、全方位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充分调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造一支作风硬、纪律明、服务优的公路职工队伍,从而实现公路事业新的跨越。

加强行业精神、行业理念表述语的研究、确定,体现行业特点。

针对行业特点,征集确定反映行业精神表述语。表述语要集中反映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体现广大干部职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业特色,要求精炼、准确,具有思想性和超前性,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并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所接受。

行业表述语要有助于形成全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能较好体现负责任行业形象。要求全面、客观,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对工作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结合道班、收费站、超检站等工作性质、特点的不同,确立子行业理念表述语。

行业理念、行业表述语可在在全局征集、遴选确定后在全行业规范使用并相对固定,形成整齐划一的宝鸡公路形象和品牌,提升单位整体凝聚力和知名度。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确保树形象目标顺利实现。行业文化是单位的“软实力”,全力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建设是树形象活动的持久保证。深刻全面理解树形象活动的精神实质,不能只片面的认为路况好就是形象化好,还应包括人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服务态度、精神追求、社会责任感等“看不见的形象”。结合树形象宣传工作,在公路沿线、公路设施上体现公路文化特色,给行人、群众以视觉的享受和文化的品味,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在实际工作中把树形象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两结合,两促进,使树形象活动目标顺利实现并巩固提高,为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9)

按照中央要求,再次掀起重要思想新高潮,我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重要思想,机关干部每人写出心得体会,谈个人感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大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并把会议精神认真传达到了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送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始终把的重要思想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为全面建设文明景区、构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宣传

我委通过广播、板报、墙报、简报、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意义、目的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张贴标语500多幅,其中固定标语不少于200幅,较好地营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使进了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增强化文明创建意识

我委认真开展文明单位的规划和创建活动。今年辖区内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创建重庆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镇级文明单位。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建设和评选活动。

四、推动爱国卫生运动

结合“禽流感”预防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转变群众卫生习惯。今年来,我委从未放松过预防“禽流感”工作,每周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身体健康。为使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我们经常组织城镇低保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城镇卫生状况得到了大改观,这次旅游卫生城市检查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

五、努力落实《纲要》

我们认真开展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案例宣传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使我委干部群众较好地做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重点抓了对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较好地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身思想修养的升华。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篇(10)

一、抓领导,夯责任,同谱“三个文明”建设新曲。

乡党委、政府历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为确保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做到强化领导,夯实责任,注重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工作方针。乡党委、政府将精神文明与经济工作同等对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始终做到精神文明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年初,与各村党总支、乡直各支部签订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及时制订、下发了《XXX乡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理出了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以“文明进农家”活动为重点,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环境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二是坚持一份责任书,涵盖全乡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年初与各村党总支、乡直各支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使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了实处。三是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网络建设。组建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队伍,年初抽调1名机关干部充实到乡社会事务办,健全了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各党总支、各支部对精神文明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并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使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乡党委班子成员做起,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县委会议精神等内容,每周一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在交流会上提出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如何抢抓机遇发展XXX乡经济社会”等调研题目,班子成员结合分管的工作每人一题深入基层展开实践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和村两委会干部、村民座谈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成2千余字的调研报告9篇,为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对机关干部的教育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建全完善了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中央、省、市、县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各部门订阅党报党刊、《人民日报》、《新疆日报》、《喀什日报》等,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今年以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工作作风教育整顿活动2次,60余名干部均结合自身实际写了心得体会、剖析材料、整改措施等各1份,制作“学习专栏”12期,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理论及双语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了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共举办30人以上的集中学习培训班4次。第四,重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制定出台了《XXX乡通讯员信息上报及奖惩办法》,广播站和各通讯员按照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广泛开展了宣传我乡农业生产中的新思路、新办法和乡村精神文明新风、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的报道宣传,形成较强的舆论声势,创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发放宣传单3500余份,张贴宣传

标语、宣传画1800余张,制作宣传栏、板20块,悬挂横幅35条,通过宣传,有效的提高了我乡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三、抓建设,重落实,巩固上不断发展提高。

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力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乡社会事业办成员每周3、6进村入户检查卫生,对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进行了彻底根治。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的原则,着重抓好2村、3村、5村和9村改水、改厕、改院、改圈工作。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通过宣传新型合作医疗修改方案及身边典型事例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参合,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的使农民群众转变观念,确保参合率,全乡08年累计参合人数达到8076人,参合率达到92%。加大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投资13万元,建成甲类卫生室10个,改扩建了库台村卫生室,投资5万元改善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现药房有药品80余种,配备医疗器械30余种,医疗设备、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不断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乡党委、人民政府始终紧抓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强调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票否决制”机制,调整充实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同时注重对计划生育宣传骨干的培养,加大计划生育工作的表彰力度,提高全乡群众计划生育意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惠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了对南疆三地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及泽普县政府(41)号文件的落实。20__年全乡育龄妇女有2145人,出生婴儿1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7‰,死亡率3.12‰,出生率11.29‰,计划生育率100%!,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有1250人,长效节育率58.28%。我乡自觉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领取《两证》的农户由去年的50户增加到今年的69户。新增国家奖励扶助对象81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有6人,少生快富工程的有9户,中央拨付的10.98万元已兑现。

加强阵地建设,繁荣文体广电事业。继续认真组织实施了“东风工程”及“农家书屋”工作。乡党委、乡政府在全乡各村人流集中、方便群众和便于管理的地方统一定做安置了24个阅报栏,并为各村配备党报党刊架14个。在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安排了专人负责党报党刊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党报党刊进行登记、保管、收藏,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方便,保证农民群众能够按时看到党报党刊。认真开展了“捐书惠农”活动。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全乡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捐书惠农”活动,共捐图书1231余册,今年新建农家书屋5户。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投资0.3万元补充购买了广播、乐器和棋类等器材。投入12.4万元硬化排球场、篮球场4个。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乡党委、乡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乡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了100%。初中生巩固率保证在98%以上,初中生毕业率保证在98%以上,初中生毕业率达到了100%。双语教学稳步推进。我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民汉合校1所,双语实验班1个,汉语加强班2个,制定下发了《XXX乡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安排,先后建成1所乡中心幼儿园和3所村级幼儿园,累计投入资金8.5万元,共招收农村学前儿童150名。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组织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就业率,创造增收新途径。职业中学开设林果、设施农业、缝纫、刺绣、地毯编制等7个专业,累计投资38万元建成13.3万平方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乡职业教育共开设班级10个,有学生320名,为我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形成了本乡特有职业教育格局。

四、抓亮点,树典型,在创新中有所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贵在坚持,重在完善。XXX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很多,在典型中抓出亮点成为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以开展“文明乡、村、单位、学校”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乡持续深入抓好进村入户宣讲王燕娜事迹、文明乡、文明村、文明单位申报等活动,同时,进一步细化评定标准,规范评定程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创评方法,强化监督,实行动态管理,使此项活动有了新的进步。全民参与创星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一是在全乡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在机关单位、校园、村组中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组”创建,通过一系列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各单位、各部门的文明形象,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在全乡农户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对农户制定不同的星级标准进行评比,营造了“人人争先进、个个创十星”的良好氛围。活动中共评出文明村8个,文明单位5个,文明校园3个、“十星级文明户”累计达到1880户,评选出道德模范15人,民族团结教育模范集体3个,个人23人,还组织了宣讲团,开展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模范事迹的宣讲 ,还开展了向汶川地震捐款、向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缺什么送什么,出钱、出物、出力、出智,帮落后支部村组,帮后进党员干部,帮困难群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属“软工程”,看不见,摸不着,做不完,要想做好,不容易。工作的性质是重要的,工作的时间是加长的,工作的努力是加倍的,产生的效益是隐形的。部分领导干部受思想认识的局限,对这些工作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组织落实不到位。二是总结宣传上。XXX乡近年来做了很多事,出了一些好典型,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但总结得少,宣传报道少,辐射面窄,影响力小。三是工作结合上。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两张皮”现象。不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统筹兼顾,有机结合。不同程度地存在“就经济工作抓经济工作”或者“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等现象。

20__年工作计划

09年的精神文明工作要以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打造林果、蔬菜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正、纪律严、本领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我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继续抓好三个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工作重点及采取的措施

不断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群众的文化意识、社会的文明程度,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对口单位,并与各村、学校、站所社领导签订宣传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四个人人”、马克思的“五观”等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封建愚昧思想,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宗教极端势力的侵蚀,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村、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为创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0__年计划新创建“十星级”文明户100户,使“十星级”文明户累计达到1920户,占到全乡总户数的95%。新创建文明村5个,文明单位3个,使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上一篇: 医疗质控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虚拟制造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