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 23-1523/F 国内刊号
  • 1672-6162 国际刊号
  • 5.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公共管理学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公共管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共管理论坛、公共政策论坛、公共管理现实焦点问题、政府治理案例分析、国外公共部门改革评介、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经济全球化中的政府治理、公共项目管理

公共管理学报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方治理创新与地方治理现代化——以广东省为例1-13

摘要:广东省是中国地方治理创新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地方治理现代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分析2000年以来广东省在地方治理创新方面的类型分布和演变趋势,研究广东省近年来在地方治理现代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探索广东省在治理创新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发展方向。依据广东省2000年以来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114份申请表和2013年以来80份“粤治奖”优秀案例材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学术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地方治理创新在治理类型分布、治理主体及其行政层级分布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状态,治理创新在过去16年来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到近年来又有所下降的过程,治理现代化呈现出技术现代化领先于制度现代化等特点。研究主要依据的是申请表和优秀案例材料,未来可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研究对广东省进一步优化治理创新环境,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未来开展跨省份的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省管县新模式“全面直管”改革政策效果分析——基于河南省的研究14-25

摘要:目前,学术界关于“省直管县”改革是否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无定论,而现有的“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模式的弊端可能是造成这种争议的原因。2010年开始试点的新的省管县模式“全面直管”模式旨在纠正上述两种模式的弊端,但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还未有研究揭示。基于河南省2003—2014年108个县(市)的数据,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匹配得分法(DID-PSM)首次对“全面直管”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全面直管”改革对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民生状况均无积极影响,而且改革的负面效应比较明显:政策试点加重了试点地区的财政负担。这也是改革并未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促进作用的原因之一。基于计量方法的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结论相较以往研究更为可靠。我们认为试点政策与现有政策、制度的冲突和摩擦损害了改革的效果,只有通过全面推进“全面直管”改革,理顺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才能使改革的效果真正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进一步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药品审评规制体系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走向26-38

摘要:本文应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式,同时辅以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药品审评规制体系的历史脉络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结果发现,囿于历史与结构的锁定,中国药品审评的模式、原则、体系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路径依赖现象,导致了药品审评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深入变革,实现中国药品审评规制体系在使命定位、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三方面的重塑。具体而言,在审评理念上,应树立以“临床价值为核心”的创新理念;在治理结构上,一方面尽快解决制度供给结构匮乏与功能错位的问题,一方面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进行审评队伍建设,推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从适度分立型机构走向独立咨询型机构;在运行机制上,不仅局限于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更应该将药品准入规制置于药品规制全链条的环境下考量,以内外机制的共建助推审评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作为公共物品的中国海上搜救服务:能力、结构与评估39-47

摘要:海上搜救作为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促进我国海运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早日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海上危机事件处置程序为视角,对美国、日本、英国进行海上搜救活动具备的能力共性要素进行分析,析出国家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结构模型,其主要由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5种亚能力构成,并对各亚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检测的结果表明,这5种亚能力之中,应急响应能力最为重要,对国家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力最强;监测预警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的影响力次之;应急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的影响力居后。因此,要提升整个国家的海上搜救公共服务能力,必须着重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努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合理优化应急保障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在能力结构中的配置度。

邻避运动与环境公民社会建构——一项“后传式”的跨案例研究48-58

摘要:本文超越传统邻避运动研究关注动因、演化、预警等的“前传式”框架,从“后传”视角切入,基于对七起典型案例的纵览与横剖,追问运动产生的能量,尤其是对环境公民社会的影响。研究显示,邻避运动可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建构,具体路径体现为包括“运动空间分疏”、“环境公民生产”、“环境NGO组建”、“环境公民社会运转与回退”在内的“四步闭环模型”,但由于各起运动的属性、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不同,其促进程度亦呈现“阶梯状”差异。这一发现对于转变政府现阶段对邻避现象的负面认知和“刚性维稳”策略具有启发性作用,针对邻避运动治理的对策建议则有助于促进我国未来的邻避风险防范与环境公民社会建设。

政治关联会影响中国草根NGO的政策倡导吗?——基于组织理论视野的多案例比较59-7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政治关联对于中国草根环保NGO政策倡导的影响。在整合经典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H市三个草根环保NGO的多案例比较,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治关联对草根环保NGO政策倡导的影响体现出与西方线性关系截然不同的特点:由于资源依赖和合法性压力的双重作用,政治关联与政策倡导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过强或过弱的政治关联都会对NGO的政策倡导产生消极影响,而与政府保持“若即若离”的NGO反而更有可能介入到政策倡导中。这不仅对于理解中国草根NGO政策倡导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暗示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草根NGO组织,合法注册的草根NGO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由于案例研究的局限,对于该结论的扩展性未来应进行进一步挖掘,同时学术界应对合法注册的草根NGO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如何提升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绩效?——基于资源依赖与社会资本的双重视角71-80

摘要:方兴未艾的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充满了战略意涵,如何提高双方合作绩效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选取了三个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案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区分为慈善式、交易式和整合式三种合作类型,进而探究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中的资源依赖、社会资本对合作绩效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资源依赖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于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绩效;资源依赖中资源重要性直接作用于合作绩效,资源使用程度通过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间接影响合作绩效;资源可替代性通过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间接影响合作绩效。研究不仅扩展和补充了有关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提升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绩效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保护效果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81-96

摘要: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瞄准效果、救助充足性和减贫效应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低保救助制度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为了获得更可靠的低保瞄准评估结果,文章使用Ravallion反事实模型和Alkire-Foster多维度贫困测量框架来识别贫困。考虑到行为激励效应可能对保护效果评估结果的扭曲性影响,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PSM)和估计边际税率两种方法对农村低保救助的行为激励效应进行了开拓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其瞄准效率在发展中国家同类型减贫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仍然不容忽视;农村低保救助水平不足问题严重;尽管获得救助对低保样本的减贫效果较为显著,但对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另外,初步的实证检验并未发现低保救助有显著的负向行为激励效应。这表明,未来农村低保政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通过改善瞄准和提高救助水平来促进其保护性功能的实现。

医保统筹模式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实质公平的影响——基于机会平等理论的分析97-109

摘要:城乡医保统筹制度应关注城乡居民医疗和健康上的实质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本研究在Roemer机会平等理论下,利用江苏省三个代表性地区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实施城乡医保统筹的地区相比于未实施地区而言,显著缓解了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上的机会不平等;对于同样实施城乡医保统筹的地区,“实质公平式”相比于“无政策壁垒式”统筹模式,能更好地促进机会平等;统筹相比于未统筹带来的公平效应,要远大于不同统筹模式差异带来的公平效应。本研究为城乡医保统筹公平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统筹三阶段理论也为具体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生性,本文结论本质上只是描述而不代表因果。

城市待遇与留城意愿及创业行为——基于杭州市的实证考察110-121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待遇相关理论分析,利用1457份针对杭州不同人群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二元选择模型进行估计,分析了城市待遇与留城意愿及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待遇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与留城意愿及创业行为具有相关关系。文化待遇和社会待遇中的部分指标与留城意愿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环境待遇中部分指标与创业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性别、年龄和学历等个体特征会影响留城意愿和创业行为决策。留城意愿与创业行为有正向的相关关系。留城意愿对文化待遇和经济待遇与创业行为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市民、农民和移民在城市待遇与留城意愿及创业行为的关系上具有一定差异。

代际收入流动性与子辈和父辈间收入地位差异——基于收入差异的视角122-131

摘要:代际收入流动指子辈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由其父辈的收入决定,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关系到公众及政府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相应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了1997—2011年中国代际收入的流动性现状以及子辈和父辈收入地位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1997—2011年间代际收入依赖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趋势。此外,基于次序Logit模型,分群体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子辈和父辈收入地位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收入群体的子女,低收入群体的子女除了较低的人力资本外,还具有较低的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回报率。为了缓解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除了继续扩大对教育的公共支出外,还需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公共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补贴,同时保障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

医疗保障治理与健康中国建设132-138

摘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已明确为一项国家战略,这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医疗保障制度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安排,但由于其涉及行动主体多、利益调整复杂,治理难度较大,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差距。本文揭示了医疗保障治理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医疗保障治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人群医疗保障不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潜在危机、医疗保障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不足等,在此基础上基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障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健康治理与中国分级诊疗制度139-144

摘要: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及必然要求,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种模式类型。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发现,这一制度在试点中存在着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少、剂型不全,全科医生数量少、器械配备不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低、重复就诊以及向下转诊难以执行等问题。研究表明,该项政策的制定与推动简单地采取经济手段而忽视民众的就医心理,进而忽视了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同时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及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要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实行上级医院全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减少财政投入三级医院,实行财政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取消三级医院门诊政策,使得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目标的实现。

台湾的长期照顾政策回顾与反思145-151

摘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需要探讨一种适合台湾社会与文化、人口结构与特质的长期照顾服务制度。经过2000年以来的论证规划,台湾于2008年正式实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此后长期照顾服务需求人数逐年扩大,长期照顾服务更具成熟,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长期照顾服务法》,2016年6月起提出《长期照顾2.0计划》。16年来长期照顾服务面临着本地人力资源匮乏、外籍劳工引进难、长期照顾服务经费投入难以持续等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人口及文化特质角度深入探讨长期照顾究竟走向税收制还是保险制,实行长期照顾服务如何依托家庭、挖掘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实现成功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从而促进长期照顾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英文文摘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