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3篇

时间:2022-12-30 10:07:16

摘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弱势群体,真正做到做实公平教育,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3篇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篇1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理论概述

首先,何为“留守儿童”?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我国20世纪80~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深入,外国的先进之处逐渐被大家熟知。人们掀起了一股出国热,以追求国外待遇更丰厚的就业机会。由此导致了当时国内出现了父母去到国外务工和子女留在国内,亲子面临分离的局面。当时,这类留在国内的小孩就被视为“留守儿童”。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继而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子女留守乡村的局面。此处留守乡村的农民工子女也属于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包括了“留守在国内的”和“留守在农村的”两类。目前,我国所谓留守儿童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大部分人在对留守儿童的年龄上限和父母外出务工时间这两个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根据2016年国务院官方关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很明显,这里是对留守儿童的含义作了限缩解释,而本文接下来所提及的留守儿童也仅仅是指的未满16岁,父母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次,何为“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每个公民都有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权,能够公平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笔者看来,受教育权更多是由国家负担,由于任何权利都可能受到侵犯,所以也应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同时,受教育权也是人权之下的一项基本权利。人权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是指人能够全面发展,而受教育可以让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当尽可能做到公平。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作为接受教育主体中较为弱势的一方,其受教育权理应得到重视并予以讨论。

2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现状

2.1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基础教育设施差众所周知,譬如深圳等一线大城市,普通的中小学招聘的老师都要求是本科名校,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即使如此,应聘者仍供大于求。而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情况则会截然不同。老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领路人,师资力量是否强大是学生能否更好的享有教育权的重要保障。农村地区原本就缺乏老师,更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很多农村地区的老师一个人同时任好几门课,更有甚者,如音乐美术等课程无关升学率也会发生仅存在课表上的情况。虽然存在年轻老师下乡任教,例如定向师范生要回户籍所在地任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地区的学校注入新鲜的活力,但往往等到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历、满足一定的资格后,绝大多数都会抓住机会调走。乡下学校很难留住人也是因为现实的原因,虽然现在有政策向农村倾斜,但综合考虑后还是有许多人宁愿留在县城任教。在城市的学生可能从幼儿园就能接触到外教或者口语较好的英语老师,通过一门外语了解一个更加多元的世界,但是在农村地区往往三年级才第一次接触到外语的学习。另外,乡下的学习在教学设备上和城市的学校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除了教学楼、橡胶跑道等教学设施存在显而易见的外观的差异,教学设施的内部也存在差距。当城市的学生可以用多媒体上课,十分便捷迅速的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可以多维度的了解这个世界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对世界的认知,乡村学校的孩子更多还是局限于老师的板书和纸质课本的学习,网络教育还处于一片空白或者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设施上看,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留守儿童所能够享受到的受教育权的并不平等。

2.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家庭中所形成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正如陈桂生在其《教育原理》中所展示的那样“家庭是个人最初加入的群体,是个人和社会联系的桥梁。”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原生家庭对其影响不可忽视,会影响其三观的形成及看待世界的态度。特别是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小学阶段,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或多或少会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增加障碍。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务工的父母在与子女联系时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动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多的注意力在孩子们的成绩上,这样时间一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会更加淡薄,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一般留守儿童都交给老人或者亲戚照看,小孩缺乏自制能力,加上大多家庭教育的缺失,久而久之就会在学业上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打击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结交损友、偏废学业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人生的污点,给一个家庭打来沉重的打击[1-3]。

2.3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孩子走出去”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虽然在行政上方便了人口管理和收集处理各种公民的基本信息,但户籍制度也造成了社会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公共福利存在差异。直到现在,户口本上还存在着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之分,约束了公民可以享有同等条件的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福利。虽然最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应积极提供条件,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近入学。在法律制度上为随迁子女随务工父母在城市中就近入学提供了一定的权利依据,但是规定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此外,各地入学政策不一,我国总体教育资源欠缺,政府投入教育方面的资金有限,农民工子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条件,大多数上的也是教育水平不高的私立中小学。假设放开政策让所有的人无论是城市小孩的还是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必然导致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供不应求的,学校的承载力无法满足需求,影响了原本当地小孩的受教育的权益,而且与学区房等一系列产业密切相关,还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的激化。综上所述,种种现实原因所以也阻碍了留守儿童跟随父母一块儿来到城市生活学习。

2.4留守儿童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不健全虽然我国《宪法》有关于受教育权的规定,但是规定的过于笼统,《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也很宽泛,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条文中,很少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直接规定,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不好开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规定的也不够详实具体,实操性不强。而且在权利救济方面目前如果因为教育权遭受到侵犯可以进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民事诉讼。但是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在此层面却缺乏相应的救济。因此完善我国对受教育权的保护也是当务之急[4-7]。

3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3.1重视农村教育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支出的财政投入,提升教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8]。给农村地区学校所配备的基础设施改善,提供了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向农村地区输送高等教育人才的力度。因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线下培训、互联网+等方式来提高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准。此外,在这过程中也应给予农村地区老师更多的政策补偿措施,合理配备农村教师的编制,提高薪资待遇,提升农村地区教师职位的吸引力,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使农村学校能够留住教育人才,让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实现现代化教学。在学校老师也可以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给这些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通过经常的沟通,丰富学校的文体活动并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良性互动。此外,笔者认为我国还可以学习借鉴日本教学体系中的轮岗制度。轮岗制度是一项已经在日本成功实施了60多年的成熟的制度,在公立学校的每位老师轮岗也是根据一定的轮岗规则有序进行。根据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又将对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任课的老师,另一类是具有管理职能的校长和副校长。日本规定只要是属于公立学校的任课老师在一个学校连续任教年限达到3年以上的都将自动成为可轮岗的人选,一旦达到了6年以上的年限的老师一定会成为轮岗的人选。校长要求在一个学校任职年限达到五年以上进行轮岗,副校长需要在职位上呆三年以上也要进行轮岗。轮岗的地区既可以是在一个县内城乡之间的调整,也可以是跨越县一级行政区域的调动。每年11月都会由县级教育委员会对区域内各学校的教师与教学资源状况先进行摸底调查。当然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教师本人可以自愿选择即将轮岗的地区先汇总到学校,校长在最大程度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下统筹安排决定初步的人选,接下来由学校上报给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最终由(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批准,用来确保第二年的四月份老师全部到达各自轮岗的岗位,基本上每一位公立学校的老师在自己教书过程中都会多次地进行轮岗调整。最大程度地让优质的教师资源在每个学校之间流动,不会像我国一样每个省份和地区都会有当地最有名的几所名校,汇聚着最好的教育资源。日本这样的轮岗制度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公平。而且日本政府为了弥补换岗到偏远山区的老师的工资明确规定了要比大城市老师的月收入高出25%。不但如此还有各种其他的特殊津贴,在这项制度中日本老师可以感受到公平与合理待遇,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轮岗制度也比较支持。不仅在现实的制度设计上有保证,而且进一步在立法上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教师轮岗制度的顺利进行。虽然中日国情不同,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如果能够达到轮岗制度实施条件符合我国国情,可以进一步去尝试。

3.2父母增进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父母在外务工让留守儿童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缺少陪伴和沟通,易形成脆弱敏感内向的性格,因此父母也应该对症下药日常多和孩子沟通,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加应该了解体谅孩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尽可能消除因为距离所产生的消极的怨恨情绪。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家风。父母有履行好自己的法定监护的义务,在委托他人监护时也应该综合考虑自己所选择的人是否用时间能力和精力照顾好自己的小孩,并且加强自己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33.3完善我国的户籍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从2014年开始改革,到现在已有七八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户籍改革速度和当地的发展速度不协调,导致政府无法更好地为外来人口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比如说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当地的公立学校。因此,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对服务型政府的监督,让政府成为一个更有作为的服务型政府。究其深层次原因,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更加充裕的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接受较好的教育,使得其受教育权得到更好地保障。

3.4完善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途径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对受教育权规定的较泛,不可能对每一个具体事项方面进行十分具体的规定。鉴于此,可以细化专门的部门法,比如细化《义务教育法》,增加细化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权方面的规定,使其在应用上能够有法可依。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讨论制定一部专门的留守儿童保护法律。在立法期间可以暂时先实行效率更高的行政条例,当相关的受教育权没有很好的保障时可以由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甚至可以请求法律援助。

4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事业也是百年大计,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理也应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和国家的重视。这不仅仅事关教育事业还涉及人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弱势群体,真正做到做实公平教育,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作者:徐科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篇2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1家长对留守儿童学业辅导过少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大多在外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尽不到照看孩子的责任,所以留守儿童家庭中承担照管孩子责任的大多是长辈,他们本身文化素质低,没有接触过较为科学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看护陪伴儿童,尤其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许多幼儿园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日常管理,这些长辈有的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没有办法完成与幼儿园进行良性的沟通,只能让孩子自己操作,这让一部分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利用这个机会低头玩手机。长此以往,孩子玩手机成瘾,导致没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不好了,依赖手机,影响了孩子小学阶段以及孩子的长远发展。兼之,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长辈认为就是在玩,只要不影响干农活,就让老师看着,对学前教育有误解,缺少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这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影响。

1.2儿童缺乏全面的家庭教育,性格发育有缺陷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除了缺少父母的关爱之外,在学习上也缺少正常的监管,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没有全面的家庭教育。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有父母的陪伴,如果缺少了父爱和母爱,将可能导致儿童成长期性格上的缺陷。当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感到孤独,不能找人说话,从长远来看,这可能引发很多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

2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在学校层次上的“家校互动”工作机制,是开展“家校互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2.1梳理问题,确定工作重点构建“家园互动”的工作机制,是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制订工作方案,切实增强其家庭教育的实效。家庭是儿童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因为父母在外工作,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成为了他们的监护人,在血缘上,他们的子女并不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容易被接受。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孙子孙女,也是宠爱有加,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太大的要求。因此,由于教育观念落后、父母包办溺爱、隔代教育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家庭生活懒散、痴迷电视或手机、作息无规律、不知勤俭、喜欢攀比、交往不善、不讲卫生、自由放纵等不良习惯。构建家园联动工作机制,是为了梳理和正视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填补家庭教育的短板和空白,切实研究家园共育策略,明确家庭教育联动工作重点,科学制定家园联动方案,为开展家园联动工作提供指导。

2.2加强领导,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家园互动”是当前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家园互动”机制。由副园长担任副主任的“德育”指导小组,由保育主任担任副组长的辅导小组,由后后勤主任担任副组长的平台或目标保障小组,在以园长为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分年龄段按学科把所有教师调动起来,责任到人,分配留守儿童至每位教师名下。在分配的时候,班主任会负责每一位幼儿,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他们在某一方面遇到了问题,就会有相应的责任。幼儿园书记是这一重要工作的督导或考核的领导,在整个学期或各阶段对其进行检查、评价或评价,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这样,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家园互动管理运作机制,就能形成从园长到学校教师的全员育人格局,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帮扶覆盖,做到不失一力、不落一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3以帮扶为手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是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方法、管理、措施、手段,都是专业的。在家庭方面,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方式、管理、措施和手段都需要学校的专门辅导。

3.1加强培训,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帮扶家庭是儿童学习的首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学习的首要教师。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能力是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适应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必须适应目前家长和幼儿的新特点和趋势,强化对父母的培养,从教育观念上给予支持。

3.2加强交流,在教育方法上进行帮扶由于家长的思想比较保守,总把孩子的一些缺点当丑事,不愿意说给老师听。再加上家长离孩子远,对孩子的观察和动态把握不及时,不完全,和老师交流也缺乏内容。尤其是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敏感性,不能在一些可能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上有所反应,致使家长和学校老师的交流不畅。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沟通意识不强,教育方法欠缺。为此,帮扶教师要在沟通上积极主动,把一些在异地掌握孩子生活、学习状况的方法和家长勤交流。尤其是要把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分享出来,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能力。

4以实效为追求,创新家校联动路径

4.1在价值实现中让家长享受成功的喜悦没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子女成人成才。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低、教育方法单一、外出务工等各方面原因,家长往往寄希望于学校、老师。这种观念或认识急需改变。怎么改变?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以相关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家长学校的顺利运行,用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为家长充“电”,邀请省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授课传经,安排、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解疑释惑,等等。对于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程度有别的家长,还需因材施教。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家长学校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方法,以此管理教育孩子,并在发现孩子的进步中感受家庭教育的成功,享受孩子进步的喜悦,就会改变以往陈旧的认识,从家长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实现往往十分渴望与父母的亲情互动家庭教育价值。

4.2在活动开展中让幼儿受到深刻教育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家陪伴自己的时间很少,。尤其是根据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在学校或班级内开展活动。这样,不但能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当然,在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之前,广泛征求和接纳家长的意见建议,把家长的智慧集结起来,在活动时既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完成,又让家长和孩子生发兴趣,让活动开展得更加成功。例如,有位老师设计了一次以拼图接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留守儿童家长到幼儿园和孩子共同参与。在孩子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种常见的图形后,教师将这些图形进行裁剪、打乱后让幼儿先拼一个图形,拼好再由家长接着拼下一个图形。如此接力,进行拼图比赛,幼儿和家长高兴又积极,不仅增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感,而且有效锻炼了孩子的反应力和对图形的认识力;不仅提高了家长对亲子教育的认识,而且也教给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法。

4.3在特长培养中让孩子发现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在家难以管教,除了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孩子没有找到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兴趣和爱好。为此,学校要通过多方“发现”“挖掘”,把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共同商定开发或挖掘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例如主班老师通过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其兴趣或特长,有某一方面天赋的,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就幼儿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相关资料、培养方法,并随时与家长交流,或者分享教育、培养经验,或者介绍具有同样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伴,为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搭桥牵线。例如一名幼儿园的孩子很喜欢打乒乓球,但父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常打电话让爷爷奶奶限制孩子在周末出去打乒乓球,也经常给孩子的主班老师打电话让自己家孩子离不安全因素远点,进入初中后老师在体育课上发现了学生的这一特长,就和家长取得联系,作为孩子的爱好、特长加以培养,结果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教育,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在学习上也更进一步,自我发展意识和管理意识都随之增强。

5结语

因此,加强家园互动,增强其家庭教育效果,是值得幼儿园及其他层次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探索的一条有效的教学战略。

作者:车满红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川道小学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篇3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及问题分析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5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近亲监护、自我监护和同辈监护。[2]隔代监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它是指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孩子交由上一代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抚养。隔代监护人大多数只注重对孩子进行生活上的照料,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而对孩子的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关心不够。单亲监护即父母中的一方,大多数为父亲外出务工,另一方母亲留下来照顾家庭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田间和家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另一方的肩上,生活的重压导致单亲监护人对孩子缺乏耐心,经常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近亲监护即把孩子交给亲戚代为看护。有关研究表明,近亲监护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类孩子往往敏感脆弱、自卑孤僻,甚至在某些家庭中还会出现留守儿童不被善待而只被当成免费劳动力的情况。自我监护即自己留在家中照料自己,同辈监护即由哥哥、姐姐照料,这两类孩子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自理能力强,待人接物老道,心态早熟,自我保护意识强,懂事且吃苦耐劳;另一种是自我放纵,逃学厌学,自控能力差。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关研究发现,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高,违反校规校纪者更多,作业完成情况更差,辍学情况更常发生。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来看,大多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与隔代监护人交流较少,沟通不足,自我封闭,自卑孤独。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问题,跟同学的关系更差,好朋友不多,缺乏交往技巧,情绪容易低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生活照料不足。隔代监护人较为年长,身体状况不佳,无力照顾留守儿童,其他4种类型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照料依然欠佳。第二,学习指导无力。隔代监护人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帮助,近亲监护人、自我监护人、同辈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指导也是缺乏的,单亲监护人因身心俱疲也没有精力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第三,安全难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往往会成为施暴者的目标。第四,情感关爱缺乏。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和网络,并且联系的也不是十分频繁,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家庭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忽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将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推向学校,只注重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给予儿童经济上的补偿从而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关心。[3]从学校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学校成了这类儿童的主要教育场所,而学校教育重“智育”,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而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关心不够,并且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关心欠缺,开设心理辅导相关课程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从社会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激增。而农村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低,因此,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背井离乡进城打工谋生。同时,受我国现行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难、入学贵,导致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成了极大的奢望,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待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从儿童自身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是16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无人管教,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还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瞄准的目标。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使用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教育方法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既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也不能过度地放任、溺爱孩子。[4]其次,为了增加和孩子见面的机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就近务工或在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时可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进行看护。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不得不外出务工时也要尽可能地增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多与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联系,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儿童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场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就使得学校承担起了对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问题。第一,学校不仅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心理咨询室,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第二,学校可以开设监护人学堂,让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参加培训,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政府应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一,政府应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经济落后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留守儿童父母能够就近务工,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第二,政府应该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一起进城入学,降低入学门槛,使留守儿童能够和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肩负着社会进步的使命。黑格尔说:“家庭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因而,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成才、家庭的幸福美满、社会的和谐繁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产生了大量的家庭教育问题,期待通过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真正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8).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马璐娜 张春草 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上一篇: 临床护理工作研究3篇 下一篇: 美术多媒体教学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