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时间:2022-11-12 09:34:28

摘要: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每个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女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她们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等带来诸多困扰。女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媒介辨识和自控能力还未成熟,凸显出媒介素养低下现象。基于此,政府、高校、大众媒介等要搭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构建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尽快提升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

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而能否正确、理性地使用新媒体,并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为己所用,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对她们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等带来许多道德考量,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女大学生媒介辨识和自控能力还未成熟,新媒体这把“双刃剑”给女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扰,这也反映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不全面、不完善,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使用新媒体,这是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1]。女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处在自我意识的突变期和价值体系调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筛选、解读和有效传播信息的媒介素养,面对新媒体就会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基于此,应加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女大学生成为具有完整而健康人格的媒介公民。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不一,英国和丹麦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是“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2]”。我国学者刘小红、卜卫在《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认为媒介素养包括:对各种特定媒介的认识;了解媒介内容中的各种问题;了解影响媒介内容的因素;了解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的不同,并有判断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究其本质,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是培养女大学生能够对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解读和参与大众媒介的能力[4]。

二、新媒体对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詹姆斯•波特说过,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5]。当代女大学生虽然年纪上趋于成年人,但其心智却没有十分健全,新媒体对于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积极因素

1.成为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风向标新媒体的正面舆论为当代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科学而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她们思想道德教育的风向标,有巨大的引导作用、激励鼓舞作用和调节保证作用,指引女大学生自觉抵制新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树立更健全的人格。2.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新媒体拓展了女大学生获取更多新的知识的渠道,丰富了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了话语主动权,重塑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对她们的成长、发展具有促进意义。3.加速女大学生成才的社会化进程大学时代是女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重要转型期,新媒体的开放性对她们了解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给予女大学生拥有终身学习、休闲娱乐、拓展人际交往的机会,对她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4.增强女大学生的媒介信息辨析能力新媒体拓宽了女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增加了人脉,促进了女大学生媒介意识和媒介能力的提升,并且可以帮助她们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不再处于被动和劣势而陷入“数字鸿沟”。

(二)消极影响

1.新媒体导致部分女大学生价值观迷失有些新媒体为了博取关注,传播一些媚俗、低级趣味信息,导致她们道德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甚至扭曲,追求功利化和自我化的价值观,崇尚“现实主义”和“享乐主义”[6],不健康的网络思想影响了女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2.新媒体导致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脆弱新媒体环境下,女大学生多倾向于运用QQ聊天、微博、BBS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而拒绝现实中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人际关系脆弱,加剧了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调度。3.新媒体导致女大学生媒介行为自控能力低新媒体的无处不在、无序自由,使海量的无用或有害信息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而女大学生由于比较感性,对新媒体缺乏自制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7]。4.导致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僵化新媒体传播的低俗信息腐蚀着女大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使其思维落后,批评和创新意识丧失,惰化了她们对信息的思辨和梳理能力,从而造成创新能力僵化。

三、当前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女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其媒介素养状况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对新媒体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驾驭能力;有较强的批判力和辨识能力;她们积极接触各种媒体和参与媒介行为,建立了与新媒体相适应的立体式、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素质。但是,当前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一种自发、无意识、盲目的状态,对新媒体及其传递的信息容易产生严重的误读、误用以及可能被其严重误导[8],使得她们面对新媒体时,也表现出媒介素养低下现象:媒介接触潮流化;媒介消费娱乐化;媒介互动功能实践匮乏;媒介行为自控力低;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沉迷、依赖新媒体等不良现象。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女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及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因此,提高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四、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初级萌芽状态,教育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单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还局限在理论探讨及基础性调研;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匮乏。因此,应积极构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促使她们成为在新媒体时代能独立思考、有批判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一)政府积极制定相关制度,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氛围

鉴于新媒体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女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升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做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者。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说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保证人民享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但是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对大众媒体进行控制,就像控制其他社会机构一样。[9]”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媒介素养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制定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为新媒体快速有序地发展奠定良好法制氛围。加强媒介监督力度,规范媒介发展环境,约束媒介的传播行为,并建立独立、公正以及权威的媒体评价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加大宣传力度,保证网络环境健康的发展,从整体上塑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氛围。

(二)高校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认识度,加大媒介素养教育力度

1.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增加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高校要搭建校园媒介平台,发挥校园媒介对女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建立一批媒介素养网站,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帮助女大学生获取并传播正确信息,培养她们对新媒体的评估及使用能力;利用广播、社团组织开展与媒介素养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她们形成科学理性的媒介接触意识;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帮助她们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10]。从而真正发挥新媒体的巨大作用,使之成为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2.建设大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媒介素养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一是要加快设置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把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其次,开辟“双课堂”教育,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使女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观、见习媒介平台的运作,切身体会感受到其作用价值和意义;二是要加强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开展活动,增强女大学生参与传播的能力和意识[11]。使新媒体成为她们学习文化、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好帮手,从而达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3.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提升女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搭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平台。如设立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和手段宣传媒介知识、技能和观念[12],促进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言传身教提高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且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12]。教师在提高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与女大学生建立沟通平台,引导她们正确认识新媒体,强化新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自律意识,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二是要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式教学,对典型案例进行梳理,进行反思和判断,以加深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三是要注重培养女大学生批判式的思维方式,引导她们用怀疑、批判、审视的眼光来对待网络信息;四是有针对性地开设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特色课,以此来弥补因性别生理差异所产生的媒介素养差异;五是带领女大学生进行媒介实践,在参与博客、播客、社交网络等的网络媒介内容构建时,能从容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三)大众媒介积极参与,创造媒介素养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些大众媒体由于过度夸张虚假报道,使女大学生无法及时判断真伪,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大众媒介应追求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以损害女大学生形象和利益去换回高额的经济回报[13]。媒体人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行业素质,巩固媒介从业人员道德观,净化媒体环境,避免女大学生“镜像”被异化扭曲[14]。大众媒体人要规范媒介信息的形成与传播,同时也应发挥大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凝聚舆论力量,为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女大学生加强自我培养,重塑积极向上的媒介形象

由于女大学生自身对媒介素养的不重视、不关注,是造成其媒体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其内因起作用,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深刻理解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培养信息道德意识,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5]。当代女大学生必须善于利用新媒体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人格,用自己的言行营造和净化健康的网络环境。2.强化主动意识和针对性,提高新媒体的自我教育能力女大学生要主动、自觉地参与媒介活动,加深对新媒体的理解,确立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新观念,主动学习新媒体的理论知识,以技术素质提升媒介素养水平。3.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高新媒体识辨能力女大学生要养成分析、判断、思辨的媒体接触习惯,通过反省、克己和慎独来提升自己的媒介品质,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以有效抵御媒介垃圾对自身的侵害。4.女大学生注重自身修养,重塑良好形象女大学生客观上是媒体着力渲染、过度关注的对象,但主观上也存在心态浮躁、追名逐利等现象。女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我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和精神境界[12],在媒体上展现青春健康风貌,塑造积极向上的媒介形象。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为女大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开辟了全新的途径,通过培养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有利于其职业发展,还在于其后续的递延性的影响,可以说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智.论网络环境下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97-100.

[3]刘小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7.

[4]孙雪莹.基于微信平台的女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证探析—昆明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5,(02):251-252.

[6]王蔚蔚.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与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02):137-140.

[7]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47-51.

[8]张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5):28-30.

作者:朱春花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上一篇: 茶农市民化继续教育研究 下一篇: 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管理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