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3 03:38:56

摘要:随着BIM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程管理专业在此背景下亟需进行基于BIM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建筑行业所需的工程管理人才。在阐述BIM定义以及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将BIM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引言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范围及规模也随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也给设计、施工、造价计量、工程管理等与此有关的各方面的实施方法、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BIM技术作为能够在建筑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BIM技术大范围运用及发展时,对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将BIM融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BIM技术进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项目管理工作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BIM概述

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数字模型。即对建筑从设计、施工、竣工交付到投入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利用基于建筑信息建立的模型进行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最早提出BIM技术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查克尹士曼博士,其对于BIM技术的解释是将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的功能、立体特性等方面的要求与对构件的各方面技术要求等信息模型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通过这些信息的处理来建立统一的模型,为方便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这个单一的模型中还包括了对于施工进度和建设过程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随着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科学的研究开发,BIM技术逐渐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BIM技术的定义也有了更多的不同。目前麦克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的定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同。这个定义认为BIM技术应用于建筑上,是对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即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一个过程,并且是在建立数字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简而言之,即是建立信息化的建筑数字模型,并将数字模型和信息应用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从BIM的定义中可见,BIM技术对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投资决策阶段,BIM技术主要用于建模和成本、等方面的;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作用于对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等方面进行;在施工阶段,BIM技术主要用于对施工现场规划、信息处理、管理控制、物料管控等方面;在投入运营阶段,BIM技术主要用于制定建筑的维护和建筑资产管理。因此,运用BIM技术与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为不同的参与方提供充足、准确的工程信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更新、存储、交互,以实现提高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工作效率。

3BIM融入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3.1BIM融入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对于课程设置、学期设置、实践课程安排等内容都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但传统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多地是按部就班进行各种课程的设置,并且各个课程之间除了内容稍有联系,其他部分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之间,仅仅是一点内容的交叉,更多地显现的是课程之间的相对独立。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更加不利于学生建立同学在校学校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因为所有的知识相互独立,并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专业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BIM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较好地其自身带有的属性———信息共享,来帮助学生通过BIM来进行专业知识的串联、整合,给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同时,BIM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BIM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以适应建筑市场对于BIM的高度认可与需求。对于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建筑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的需求,不仅要关注BIM基础课程建设、BIM理论与实践、BIM软件与建模等方面,还要注重在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课程中引入BIM内容。

3.2BIM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例如美国72%的本科教育计划中包括BIM课程,80%的高校正在计划进行教育改革。将BIM相关课程分布在各个学年,例如让学生了解BIM的各类软件,利用软件建模并编制一些相关文件;国内最早开始BIM研究的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BIM标准研究课题组,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陆续开设BIM相关课程,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则将BIM融入毕业设计。并且高校开始课程齐头并进的还有相关的建模比赛,通过比赛让高校学生更深入地了解BIM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BIM技术。但是,在BIM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的还只是一部分高校,大部分高校在BIM教学方面,并没有将BIM融入到原有的课程体系当中,更多地做法是将BIM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某学期进行开设,授课内容更多地是讲授一些软件的使用。目前仍没有高校能将BIM技术完整地融入到专业相关课程中,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4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与对策

不同院校的BIM教学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一部分高校将BIM作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并以此理念为基础,培养并吸收了较为优秀的师资力量、配备了完善的教学硬件。但更多的高校仍然在BIM融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

4.1利用BIM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将BIM融入现有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些学校的做法是直接在大三或者大四开设一门BIM课程,主要讲授BIM相关软件的一些使用方法,将BIM作为一门专业的课程,并没有有机地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生也不能够更好地了解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高校在进行培养计划设置时,可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一些BIM知识的普及,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概论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融入BIM基础理论及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大一就能够了解到BIM技术的理念和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进入大二,将BIM相关内容融入到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当中,更进一步地了解BIM的一些相关应用,但此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不必太深入,作为了解即可;进入大三,学生开始进行更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可将BIM融入工程项目管理、土建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项目投融资等课程中,让学生深入掌握一定的BIM技术,并通过BIM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4.2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学生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程度地掌握BIM技术,同时对高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BIM教学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BIM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内还属于普及的阶段,高校教师对于这门技术的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对于相应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的重要,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引进专职或兼职对BIM掌握程度比较高的教师或专业人才,来进行相关课程教授工作;一方面,可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参与实际工程等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高校拥有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

4.3配备充足硬件设施

高校的专业课程讲授,更多地仍然是理论为主,有些课程设置一些课程设计或者实验课程,这种模式所实现的学习效果仍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课程当中应再多一些实践性的内容。例如可设置一些实训课程,教授学生利用BIM软件建立数字化模型,实现对模拟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成本、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以此代替原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式课程,以对模拟工程的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BIM技术设计的软件数量达到几十种,为了实现实践操作,需要更好的硬件支持,需要建立实训室,并且安装相应的计算机、软件,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

作者:李姣姣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工程系

上一篇: 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中的运用 下一篇: 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