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09 04:29:0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而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浅谈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而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是天真无邪的,尤其是在校生,本应该在象牙塔里学习文化知识,可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

2、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大致有暴力型犯罪、经济类案件、情绪型的性犯罪等。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社会影响。社会上有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腐蚀了青少年,使其世界观、价值观扭曲,社会上精神垃圾的传播蔓延,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灵魂,对青少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2、家庭影响。由于未成年人的好胜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识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比较薄弱,因此,往往把一些不良宣传和染有不良行为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而予以模仿,由于父母和子女间的特殊关系,所以父母的多种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直观的影响,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去做事。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对子女危害极大,特别是抛弃家庭子女不管的父母,或离婚又重建家庭把子女当成累赘的家长,对孩子危害更严重,这些都为未成年人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基因。

3、学校方面。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一个人一生从小学到高中有12年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有些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品德教育,个别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对“双差生”(即学习差、表现差)的教育管理相当不力,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青少年犯罪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全面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但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法制教育明显薄弱。北京顺义区法院近三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2起,179名案犯中有111人是17岁。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即“18岁以下的人犯罪不叛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四、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多管齐下,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1、政法、教育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要与市、县、镇的综治办、法制局、司法局、公安局以及当地派出所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齐心协力抓好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召开协调会,各校在每学年开学举行学生与学校、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家长共同签定四方协议书仪式,明确学校、派出所、家长和学生的义务,促使家长主动参与教育子女,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法纪法规。在落实过程中,学校不定期召集派出所、家长参加情况分析会,互通后进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表现,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后进生转化教育并对已转化的后进生给予“进步奖”。

2、公安、工商、文化、教育协作,抓好学校周边环境和文化市场的整治工作。

公安部门不仅要针对社会不法分子在路上敲诈勒索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还要进一步就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管理,保护学生安全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布置;加强人口管理,搞清青少年犯罪情况,及时掌握辍学生、后进生、劣迹生和失足两劳释放青少年的情况,分类排队,确定重点,进行帮教,加强对青少年经常涉足的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控制,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生活空间, 防止对青少年心灵的侵蚀和污染。司法部门应以普法为重点,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文化部门应严格把关, 整治文化市场环境,根治“垃圾文化”,坚决查禁和打击制造和传播负面文化的行为。政府应每年组织由公安、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门参与的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大行动,对周边200米以内营业性歌舞娱乐厅、电子影视厅等娱乐场所实行清理关闭,对分散的营业性电子游戏机室,该关闭的要关闭,无法关闭的可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

3、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共同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学校应加强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邀请有关专家或当地政府、派出所、妇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通过与家长上课、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子女:提醒家长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传身教,在行为上作孩子的表率,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做好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道最前沿、最敏感的防线。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浅谈我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问题

【摘 要】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意义相当深远,但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令人担忧,从学校、家庭到社会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大对其法制教育的综合力度。

【关键词】法制教育;素质教育;违法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太复兴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社会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娇惯、溺爱是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总是“要星星不敢摘月亮”,百依百顺,致使某些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的不良习惯,讲吃、讲穿、赶时髦。久而久之,很容易浪荡下去,成为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浪荡公子,为违法犯罪埋下“种子”。二是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应有的正常家教。一些离异后的父母,所迷恋的是新婚后的甜蜜生活,一心关注的是建设各自的新家,无心照料原有子女的生活和进行应有的教育,致使本来很好的孩子,由于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教育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原因

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实际上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点改变也多半是表层的东西,实质性的改变微乎其微。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追求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并无根本性的转变。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党和国家规定公民都要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即达到初中毕业。可是,有些学校一到初中二年,看到有些学业差的学生升高中无望,就把这些学生动员回家,并答应毕业时发给毕业证书。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把一些初中生没等到毕业就被推向了社会。这些被推向社会的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加之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各种不良的社会熏染下走上邪路。

(三)社会原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就业不够充分,致使一些初、高中毕业生考不上上级学校,又无适当的职业可做,只好在社会上流浪。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状况十分复杂,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污染的因素比比皆是,使青少年很难自控。二是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体系尚未形成,帮教无力。尤其是对那些解除劳教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既无一定的就业安置,又无日常的帮教管理,这是一些青少年“二进宫”的主要原因。三是法制宣传教育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进行了几个五年普法教育,但给人的感觉是上级号召的多,采取的实际措施少;形式的东西多,实质性的东西少;对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多,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少。这是造成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致使个别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形成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大环境

党和国家要在前一段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全民的普法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更应进一步加强,要有一些特殊的宣传教育的活动安排。比如,在中、小学适当开设法制教育课;请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到学校作法制报告;适当组织中、小学学生参加一些司法机关组织的庭审活动,使青少年受到实际的法制教育;还应当抓住一些有违法犯罪行为,但经过教育改造,幡然悔悟、弃旧图新的典型,对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淘汰主义的“精英教育”,为了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少数尖子学生,而不惜淘汰绝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它所体现的是教育公平的原则。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都能关爱每一个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不等到毕业就过早地把学生推向社会的现象了,也就相应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加快社会的经济发展,为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与我国目前社会 就业不充分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青少年学生毕业以后,由于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就只能在社会上闲逛,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浪荡坏了。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扩大青少年就业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建立与健全城市社区的失足青少年帮教组织和工作机制

城市社区在帮教失足青少年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如前所述,有些解除劳教的青少年之所以会“二进宫”,除了其个人的原因外,与社区的帮助教育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如果社区能够帮教到位,再能帮助其安排适当工作,恐怕“二进宫”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五)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和社区共同搞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做父母的,既要以自身的优秀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孩子,又要坚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纪守法的教育。要紧密配合学校和社区,共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与学校和社区“唱反调”、帮倒忙。须知,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新时期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多元化探索与实践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战略目标,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才教育储备对国家战略的实现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随着新时期情况的变化不断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开展多元化教育,以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本文在首先分析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进而探讨如何展开多元化青少年法制教育,使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多元化;

一、引言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①“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着重强调:“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②他指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③。深刻指出:‘抓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是维稳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党组织要把此项工作纳入视野,列入党建规划,齐抓共管,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④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制促进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青少年的良好教育是祖国未来之所在。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1.教育主体面较窄

首先,学校教育不到位。相对而言,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都是落在学校身上,但是现实中,部分学校把这个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并没有深入将法的精神和权利意识交给学生。学校教育中心始终在教学和考试上,农村学校更是多问题,,都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留守儿童无心上学,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差,学生更无法得到良好教育。

其次,社会主体群体效应发挥不充分。我国整体国民的精神生活还跟不上速度,青少年在各种诱惑之下很难自我鉴别和自我控制,容易引发各种犯罪。社会主体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职能时,要认真起到社会引导教育的作用,例如公安、看守所、司法局、社区,及其他公益组织,都可以发挥自身的法制教育作用,为社会法制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再次,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与不足。我国整体国民的法制意识相对不高,因此,家庭在实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时必然受到限制,家长本身就不懂法,所以也很难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切实对孩子履行法制教育的义务。家长的过度溺爱、法制观念淡薄,都将制约法制教育的效果。⑤

3.教育内容不明确

当前很多教育主体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混淆。教育层面还仅限于“知法”层面。知法要明义,最后要做到的是守法,守法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法制教育要做到让学生守法,并且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教育的对象应分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进行小学、中学、大学的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要相应同步变更,不可照搬照抄,全盘均一个教育模式。

三、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多元化探索

针对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诸多缺失,有必要结合当前新形势,综合利用多方力量,进行多元化法制教育探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教育主体多元化,联合力量,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综合机制

第一,学校是法制教育的基本阵地,必须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可以定期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司法系统做的法制培训,同时可以聘用有教师资格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他们既可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又可以定期做讲座,为学校师生作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厅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将法律知识水平引入成绩评定,教师的绩效和年底考核也要跟法律知识水平相挂钩。还可以考虑将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列入到学校教育水平的评估中去,激发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另外法制教育教材要深入浅出,要结合最新案例,学生感兴趣,能看懂能掌握法制知识为目的,教学计划要制定具体详细,具有可执行性。①

第二,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要随时跟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飞信等信息手段经常发送法制教育知识点,班主任可以建立微博,家长通过微博法制知识学习后来教育学生。另外,定期召开家长会也是把握学生的身心动态发展的较好方法。

第三,社会应该成为家庭和学校的支柱力量,联合发挥最优力量。首先,司法系统部分可以连同教育局,建立“警校共建”机制,定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实施行政手段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有黄色活动的场所进行整治,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可以发挥公安监所的教育作用,公安监所包括看守所、妇女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拘留所。可以让学生参观这些场所,听取反面案例,让犯案之人做些改造后的感想,这会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看守所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宣传栏上做些相关的典型案例,这无疑将对参观者起到深刻的震撼和警示作用。典型案例要是真实发生的,切合学生生活,能触动他们心灵的案例,并且可以结合法律知识,生动活泼地进行青少年教育,让他们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②公安、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还可以联合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宣传展板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放更多实际的案例,图片真实展示,以此保证教育的长期性。社会各力量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综合教育机制,主动走出来到广场,进校园教育。

第四,社区法制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学生深入基层,进社区以自身所学法律知识,在社区中作法律宣传,为老百姓做法律知识服务。村、镇等基层有专人负责法制教育工作,制定具体的行政职责。

2.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方法和手段,他们喜欢活泼,丰富,直观化的教育方法,所以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具备新颖性和直观性。并且最好能让他们同时参与到其中,有互动的环节,比如定期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有丰富的奖品奖励,还可以通过社区日的互动,让家长带上孩子到社区活动室参观,参与法制游戏,定期举办法制类晚会,通过小品相声等传递法制精神也是青少年喜欢看的。

另外,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现在青少年们拿着一台手机上网,就随时随地可以搜到各种信息,但是在网络的便捷化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信息混杂,辨别能力不高的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首先,可以在学校建立法治教育网站,让学生可以自由上网站浏览法制教育视频和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学校可以开发网络法制教育资源库,课程教学可以从资源库中选取内容讲授,这样会更加系统。③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法制教育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与青少年学生网上聊天,这是学生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随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和法律意识,以便随时发现存在的隐患。最后,可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机构网络沟通机制。

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

农村留守青少年常年跟父母分离,父母远在他乡打工无法照顾到孩子,导致他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心理和生理都缺乏有效动态监督,在外在诱惑之多的社会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识别鉴别力更差,导致犯罪爆发率极高。④有的青少年是年迈的隔辈亲属代看,但这辈人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低,身体有病,年龄大精力有限,无法有效对他们进行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走向岔路。对此,社会和学校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首先,村中应设置法制教育办公室,由专门部分专门人负责,调查所在区域有多少留守儿童,要动态监管他们的状态。另外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将村的中小学学生集中在一起,讲述法制知识。其次,可以在学校开展丰富的法制知识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创办法制主题的板报,带领学生观看法制电影,中学晚自习开始前让学生看中央台12频道法制与社会频道,开展小组辩论赛,举办法制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再次,要整治村中的诸多网吧,禁止青少年进入,如果有违反的商家,将予以重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工商文化出版部门,广播影视传媒等部门可以联合展开扫黄打非互动,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游戏厅娱乐场所定期整治,积极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对村中闲散人员经常聚众的,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以往青少年学这些人的行为,迷上。最后,心理辅导必不可少。村里可以组织热心人士或者退休的心理医生,大学教授到留守青少年中进行心理辅导,如果比较特殊的家庭还可以整体家庭心理辅导。

结语

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由内到外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作者简介]时华忠(1980―),男,山东威海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加强小学法制教育,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收到了诸多不良信息的冲击,加之青少年的思想处于冲动期,往往会在“一念之间”诱发犯罪。这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本文认为,法制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让法制和德育在学生少年时根深蒂固。

关键词:法制教育 小学 青少年犯罪 遏止

加强小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素质,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远方针和百年大计。同时,搞好了小学的民主法制教育,将会极大的促进千家万户乃至全社会民主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毋庸置疑,尽管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界都在青少年、特别上小学生法制教育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少年儿童违法犯罪行为却始终没有被彻底遏制。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仍然时有青少年失足的故事在悲情上演:

2008 年12月9日上午第三节课,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10岁的张某在写作业时,多次与同桌说话。张某所在小组组长刘某(11岁)便拿起课本击打张某的头部数下,致使张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张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张某住院 60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9200 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张某将学校和刘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上述案例,只不过是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常见案例,还有些更为极端的案例令人发指,触目惊心。有记者在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少年法庭翻看案件总结时,被一串串触目惊心的青少年暴力案件数字震动了。据该院少年法庭庭长介绍,该市两级法院自1998年以来至2004年间共判处未成年人犯3544人。从近两年的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其动态看,未成年人犯罪从单纯的侵财、伤害等几类犯罪,向多类犯罪和暴力犯罪大案要案增多,如杀人、投毒、放火、爆炸等案件;少年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起因突发性较强,犯罪组织形式纠合化,大多数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都是多人纠集起来形成团伙作案,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从犯罪的手段看,凶狠残暴,无所顾忌。从认罪态度上看,多数都没有后怕的心理,对待法律的惩罚没有恐怖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期望感。

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有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担负起发现不正当团伙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二,学校和教育部门所给予的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负有检查、指导、考核的管理职能,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责无旁贷。学校应对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识有所提高,而不应只注重升学率不注重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并对学生无故旷课行为进行管理和及时通知家长,确保青少年不进出不健康场所和不在不健康场所逗留。

第三,社会环境。青少年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四,依托社区,结合基层安全创建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把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努力营造社区开展青少年学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五,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一件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几个部门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承担起青少年的保护、教育、管理的责任,关心、爱护他们的成长,不断地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总之,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曾经有位名人这样说过:“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是“人”是“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人”不是“才”,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是“才”不是“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育“人”才是根本,因此把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课程深入到小学教育中,是社会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更是学生自己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青少年网瘾问题探究及法制教育研究

摘 要:青少年网瘾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不仅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将青少年网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加强法制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问题;法制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对青少年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规范青少年成长的轨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瘾问题现状及成因

1.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现状

通过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一个重要群体,普遍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青少年网瘾人群大约为1200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各界应该重视,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否则将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青少年网瘾的类型包括多种,有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青少年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还会使青少年产生烦躁、抑郁、情绪波动较大等心理问题。

2.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

导致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青少年自身的问题。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方面处于矛盾的状态,如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知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强烈的社交意愿和心理封闭之间的矛盾、美好理想和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等,由于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发育不成熟,又渴望表现自我,因此,有些青少年寄情网络,逃避现实,希望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形成网瘾。第二,网络自身特性的问题。网路空间具有超时空的特点,并且网络还具有身份隐匿性的特点,可以满足青少年利用虚拟身份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让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得到释放,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流连忘返,形成网瘾。第三,外界环境问题。影响青少年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主要因素。

二、加强法制教育,有效防范青少年网瘾

1.健全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监控机制

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就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网络立法,并重点建立针对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次,借助各种媒介加强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社会普及一些网络法律常识,提高网民的权利以及义务意识,减少网络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处,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同时,还需要对网站和网吧进行全面清理和排查,特别是对学校附近的网吧进行彻底清理,保证网吧经营的合法性。最后,政府还要着力于建设完善的社会监控机制,倡导绿色上网,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减少青少年网瘾。

2.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首先,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成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些与法制有关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向学生展示网络上瘾的危害,规范学生上网的行为,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再次,学校要联合当地派出所,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整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国家教育机关可以考虑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使公民从小形成正确的法制意识,减少犯罪情况的发生。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强对网络大环境的整治,提高上网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社会各界要提高重视,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网瘾的现象,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人才。

上一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论文 下一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