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政治与法律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31-1106/D 国内刊号
  • 1005-9512 国际刊号
  • 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政治与法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研讨、经济刑法、专论、争鸣园地、实务研究

政治与法律 200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政治与法律杂志思路与断想
尽快改变网络政治学研究相对滞后的状况2-2

摘要:网络政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网络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对实际政治生活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网络社会的形成来讲,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超越时空的限制,将整个社会联结在一起.人们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虚拟世界里遨游,就可以获取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就网络对实际政治生活的影响来讲,政界要人通过网络政务信息,选民通过网络投票,公众、政党、社团通过网络表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公民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政治,政治学研究者通过网络收集、查询资料、司法机关通过网络通缉要犯,超级大国通过网络谋求信息霸权,恐怖分子通过网络从事破坏活动,反恐组织通过网络监测和追踪恐怖分子的行踪…….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对实际政治生活全面深刻的影响,急切呼唤政治学的理性关照,迫切需要政治学的理论支持.

政治与法律杂志新问题笔谈
目标与路径:司法权威的内涵与生成条件——法官职业化、精英化与司法权威3-4

摘要: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司法公正树形象”、“维护司法权威”以来,司法权威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不久,上海市委于今年2月11日召开了题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的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上海法治化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此举的社会反响较为强烈。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司法权威的内涵和生成条件、司法权威的树立和维护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4-5

摘要:司法权威与司法独立有着密切关系.司法权威包括:(1)司法具有至上的地位.在一个法治国家,法院应享有解决一切法律争议的终局权力.其核心理念是由法院来对国家和社会的强制权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其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下,任何公民都有权得到公正和有效的司法救济.(2)司法应该受到绝对的尊重.一方面,国家不仅受法律和权利的约束,而且受公正有效的司法保护的约束;另一方面民众对司法裁判结果的普遍遵从是司法权威性的基本要义.上述司法权威要义的实现,一般是在独立的司法环境中完成的.

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的生成基础5-6

摘要:司法公正涵盖了程序正义(过程的公正)与实体正义(结果的公正).前者是判定后者是否公正的前提,具有绝对性,实现的是看得见的正义;后者是实施前者而达至的结局,具有相对性,实现的是推定的正义.设计得公正的程序,在司法活动中得到了严格的遵循,其结局通常被推定为公正.即使人们对个别案件的实体结果产生质疑,也不至于动摇对司法的信赖.

权威、法律权威与司法权威6-7

摘要:权威是一种令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权威在社会上的价值经常体现为在解决某些复杂或专业性事项时需要权威人物作出判断.一般人能够判断也能够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的事项是不需要权威的.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会遇到模棱两可的复杂问题而需要理论权威或实践权威,因而权威的存在带有普遍性.权威的产生一般先在本专业形成并取得本专业同行的认可以后向其它专业或行业辐射,由此获得普遍性的影响力.此即所谓"外行看牌子,内行看水平"效应.如果从功利角度分析,权威的主要价值在于为普通人解决专业或复杂问题提供寻求协助的便利.

法律监督与司法权威7-8

摘要:法院是最终的司法裁判者,具有司法至上性.法院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司法权威的落脚点恐怕也就在判决的权威性上.当我们在关注司法权威的时候,不得不强调维护判决的权威性.但维护判决权威与加强法律监督并不是相对立的.有种观点从维护判决的权威性、稳定性出发,主张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就不应再予更改、变动.并由此对审判监督程序及有错必纠原则提出质疑,甚至排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维护司法权威与维护法律权威8-9

摘要:司法权威不仅是司法部门的权威,还是国家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司法权威如果出现危机,则社会秩序就将出现危机.维护司法权威是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司法权威与证据制度9-10

摘要:司法实体公正的实现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基本途径.司法的实体公正的实现固然与程序正义、法官职业化乃至司法独立等制度保障具有直接或重大的关系,但以证据规则为核心的证据制度建设相对于实现司法实体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也属于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制度保障范围,这方面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虽然奉行自由心证原则,但随着两大法系的逐渐靠近,其证据制度建设也已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因此,作为司法实体公正的重要制度性保障措施,证据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必须被提高到维护司法权威的层面,这是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司法权威与法院判决的公信力10-10

摘要:司法程序是国家和公民个人之间的纽带,也是衡量司法权威的基本要素.作为司法程序运作最终结果的法院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程序终结时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强制性的判定.法院判决公信力的高低,是考量程序状态的一个标尺.所以,加强司法权威,应着力提高法院判决的公信力.为此,不但要强调法院判决在实体上正确,还要在程序上合法,特别强调案件处理的公正和透明.

法官造法与司法权威11-11

摘要:法律的特点之一是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首先,我们无法为尚未发生的社会关系制定规则,因为规则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来源于既存的逻辑;其次,当新的社会关系产生并且我们认为需要制定新的规则来予以调整时,这种社会关系已经存在,而法律却还没有出现;最后,立法需要相应的程序和时间,当法律制定出来时,它已经必然地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实践.

司法权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11-12

摘要:现代社会,司法是作为最终的解决机制而存在的,司法机关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当事人自行无法解决,并且往往也是一般国家机关不能解决的问题.司法要达到平息纠纷、重整秩序的目的,必须要获得民众对裁判的认同与信赖.裁判的公信力是司法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舆论监督与司法权威12-13

摘要: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基础之上.社会主义舆论监督同样关注与重视批判司法领域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良倾向,积极引导舆论、组织舆论同各种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枉法裁判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了解、参与和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媒介,是防止和纠正司法腐败,推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

政治与法律杂志专论
如何认识“议行合一”说在当代中国的实践14-20

摘要:对'议行合一'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另一种是把它理解为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性和代议机关权力的至高性.从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在'议行合一'的第一种含义上来讨论问题已经没有意义.'议行合一'说争论的实质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我们多年来一直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存在着不少弊端,又有其显著的长处.因此,我们既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在改革中保持并发扬我们的政治制度的优势.

宪法命运的文化建构21-25

摘要:修宪使宪法更加完善,但这不是最终目的,修宪后的贯彻落实更为重要.贯彻落实宪法,使宪法有一个好的命运,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宪法文化的建构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一国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国的宪法命运.我国宪法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文化的建构.我国应当从宪法观念、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等方面入手,加快宪法文化的建构.

政治协商制度与现代政治文明26-30

摘要: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处理政治事务、协调政治关系的一项民主制度设计,它的发展与完善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并且直接反映了政治文明进步.当代中国的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民主.在当代中国,作为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建立协商机制的政治协商制度,正是一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的制度设计.作为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的一种制度性选择,政治协商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治理成本31-38

摘要: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公共管理的需要,易导致高成本、低效率.西方新公共管理效率驱动模式十分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效率问题.政府利益膨胀带来的政府总体成本、隐性成本上升的原因是:政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偏离;政府利益配置密度不均衡;政府利益制衡机制低效.西方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治理成本的启示是:确立政府治理的成本理念;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治理过程;优化政府治理的成本结构;调整利益关系;改革创新财政和人事制度;把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法治建设结合起来.

后9.11时代西方法治社会面临的挑战39-46

论知识产权滥用在反垄断法领域的规制——兼评我国的相关立法问题47-52

摘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权,不受反垄断法的调整.但是滥用知识产权,必然带来反垄断法的规制,这也是众多已经制定了反垄断法国家在立法上的共同点.本文通过比较有关国家以及国际上的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提出了针对我国的相应立法建议,旨在创设更为有效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