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北大期刊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 61-1030/G4 国内刊号
  • 1002-2147 国际刊号
  • 0.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前沿视点_理念精神、前沿视点_学术前沿、研究视界_立德铸魂、研究视界_理论源流、课程课改_课改论坛、课程课改_课程建设、课堂内外_教育研究、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课堂内外_教学样态、成长空间_为师之道、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成长空间_学术书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卷首语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1

摘要:去年,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无论是“不安排群众迎送”的细致和坦率,还是“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的真诚和坚定,都充分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亲民为民的工作作风;今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前沿视点
“三型政党”释放“正能量”4-5

摘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力量源泉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型政党”,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要求。“纯洁性建设”首次被列入党建主线,这是党的十八大传递出的好声音,表达出中国共产党高标准“从严治党”的决心和自信。

政治教师的价值引领功能刍议6-7

摘要:前不久,笔者对学校14位政治教师进行了《江苏省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最主要因素的调查,46.2%的教师选择师资,30.7%的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15.4%教师选择教材,7.6%教师选择学生。而师资水平又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选一二两项的共占到76.9%。也就是说,大家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教师的价值引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决定作用不可小觑。

换个插图会更好8-9

摘要:《经济生活》第25页有一个插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图1)。在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对此插图进行了探究,觉得这个插图放在这里似乎是适当的,但换个插图(如图2)或许会更好。

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的几点困惑9-10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新课程理念早已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在新课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比如以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为例,其中有些地方的压缩删改,颇为令人困惑,不敢苟同,现在撰写此文,请专家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思想政治课“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探究11-12

摘要:熊川武教授首创的“自然分材教学”就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质是“顺势为学”。这里的“势”指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具体的学力、主体精神、人际关系等。“顺势为学”就是从学生的自然天赋和可教育性出发,立足课堂,尊重差异,引领学生差异化、个别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政治课实施“自然分材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由“师本”走向“生本”——沁阳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13-14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的不断追寻和深层的探究,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从传统走向现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在我国现实的考试文化背景下,师本教育依然长盛不衰。本文试图结合沁阳一中如何突破师本教育的局限走向生本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成功探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课堂内外
打造“四性”哲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5-16

摘要:哲学在占代被称为“玄学”,被人为地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有人说:哲学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美丽但又遥不可及。对于刚接触哲学的高中生来说,对哲学充满了好奇,可是由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面对哲学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很多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哲学课自然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身不足。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政治课堂——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17-18

摘要:情境教学,即为了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氛围,尽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迅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开发智能,提升能力。

花开无声·情境对话·价值引领18-20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美好生活的航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担当与坚守:让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21-22

摘要:一、树立“关注生活、感知生活”的理念是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积极走进和深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教学资源,从鲜活的生活世界里吸吮着充盈的甘露,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所用,引领学生达到“知、思、情、信、意、行”的有机结合。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冬去春至,雪融水流,你会发现天那么蓝,白云那么高远,我们师生都很优秀。

情感教学活动有效设计的思考23-24

摘要: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足一个知、情、意、行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内在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个运行链条中,情感及其体验又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推动品德认知向品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可见,

再谈活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高效统一25-27

摘要:如果说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往,那么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中。例如,在高二哲学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反对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听故事,析哲理”。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古希腊诡辩家欧不里德借钱不还,还振振有词地说:“万物皆变,万物皆流。过去借钱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你想讨就向过去的我讨去吧!”紧接着用多媒体呈现了欧不里德诡辩的理论依据:一是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变,万物皆流”;一是赫拉克里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次提出问题:

打造特色公开课探索高效教学路27-2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政治教师经常要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精心打造政治公开课呢?在此,本文结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以下简称“看问题”)一课谈谈如何搞好政治公开课。

秀也精彩——与解琳那老师商榷30-31

摘要:《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6期发表了解琳那老师的《主持人?主讲人!——对一节“个人秀”式课堂的反思》(以下简称“解文”)一文,该文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教学目的的最高价值追求层面进行了深邃的剖析,字里行间凸显了解老师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学实践的真知灼见。

有效教学以生命成长的名义32-32

摘要:有效教学的提出和实行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深受行为心理学的影响,是工业社会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人们希望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以解决知识量激增的困扰。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对教学中的“效率至上”提出了许多质疑,但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以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业化大发展时期的我们来说,追求教学效率显然是社会所需、时代所迫。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性增长、无时无处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决定命运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的知识目标无论怎样看重似乎都不为过。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案例思考33-34

摘要:一、设计此案例的三点理由 1.新课改的反思 笔者曾连续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赛课,讲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算是同课异构。尽管老师们“八仙过海”,融入了许多新课改的元素,在授课的方法与技巧上有了很多创新,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多于内容,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摆脱“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和“班级上课制”的束缚。

依托时政背景提高复习实效35-37

摘要:在多年的高三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苦苦探索如何提高知识专题复习课堂实效。高效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升华,而老师也因为将自己的能力“对象化”而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每位同仁都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