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MRI在下丘脑错构瘤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 MRI在下丘脑错构瘤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和 MR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将下丘脑错构瘤分为 I~ IV型,I型和I I型错构瘤均位于下丘脑下方、脚间池内,第三脑室底部无明显受压变形,其中 I型错构瘤与下丘脑附着面小,II型错构瘤与下丘脑附着面宽大,但第三脑室底部变形不明显(无变形或变形<10%);I I I型错构瘤骑跨于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底部受累变形明显;I V型错构瘤完全坐落于第三脑室底,位于三脑室内。本组 I型1例,II型1例,III型4例,无 IV型。 II型和III型下丘脑错构瘤以痴笑样癫痫发病,经过手术和药物治疗,癫痫明显减少。 I型下丘脑错构瘤以性早熟相关症状发病,经手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降至儿童期正常水平。结论 MRI扫描可以对下丘脑错构瘤进行准确的分型,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的制定提供依据。
1869-1871

腮腺腺淋巴瘤的MR诊断和临床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MR和临床表现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12个病灶,MR均表现为双侧单发,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R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或者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表现,MR表现也具备一定的特点,对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1872-1874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右乳弥漫性高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例

摘要:患者女,56岁。以右乳渐增大,近1周有少许暗红色的液体溢出而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右乳皮肤无红肿破溃,无异样改变。触及右乳较左乳增厚,有实性韧感,无压痛。左乳未见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增大的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乳腺体厚16mm ,回声明显不均匀,导管不规则扩张,较宽的内径为2.6mm ,并可见点状强回声,以乳腺的外侧明显,未见局限性的肿块图像。左乳腺体厚7mm ,回声均匀。双侧腋窝未见增大的淋巴结。CDFI :右乳不均匀回声,腺体内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其一动脉血流的流速(PS ):10.5cm/s ,阻力指数(RI):0.67。超声提示:右侧乳腺不均匀性增厚、导管扩张(建议进一步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疑为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乳弥漫性高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免疫组化:ER(‐),PR (‐),Her2(3+),Calponin (‐),浸润癌区域(‐)。右侧腋窝淋巴结(12枚)未见转移癌。
1874-1874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CBC T 测量上颌后牙根尖与上颌窦底距离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CBC T资料分析吉林地区正常人群上颌后牙根尖与上颌窦底的距离,为上颌磨牙区的牙种植术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计划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留存的CBC T 资料中,选择上颌后牙健康,没有经过外科手术和正畸等处理的CBC T资料27例(其中男13例,女14例),利用CBC T 配套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用软件内置测量工具逐一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的距离。结果上颌后牙各个牙根与上颌窦底距离在左右两侧和男女之间无差异( P >0.05)。27名试验人员(54侧)CBC T 中,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第一磨牙的近中根、腭根、远中根、第二磨牙的近中根、腭根、远中根的根尖与上颌窦底的距离分别为:(4.13±3.71)m m、(3.12±3.76)m m、(3.50±3.58)m m、(2.62±3.32)m m、(1.81±2.55)m m、(3.14±3.08)m m、(2.67±3.27)m m。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根根尖距离上颌窦底最近,上颌第二前磨牙根尖距离上颌窦底最远( P<0.05)。
1875-1877

剪切波弹性成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H T )不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的86例临床确诊为HT的患者按照甲状腺功能分成甲亢组、甲功正常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各组进行超声剪切波弹性量化检测,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 HT 患者甲状腺组织剪切波模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甲亢组、甲功正常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的 HT 患者甲状腺组织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依次增大,分别为(15.543±4.319)kPa、(20.083±5.444)kPa、(26.682±5.676)kPa、(29.210±8.848)kPa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4.925,P <0.01)。HT甲亢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 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HT甲功正常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 HT亚临床甲减组、HT 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可为 HT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1878-1881

双源C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 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检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其中20例患者进行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 )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桥血管的CTA图像质量和是否存在显著狭窄(≥50%)和闭塞,以CAG为参照标准,评价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38例患者共评价76支桥血管,按照分段,评价387段桥血管,可诊断的血管段达到99.5%(385/387)。20例造影患者中以CAG为参照标准,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100%(4/4)、97.6%(40/41)、80.0%(4/5)和100%(40/40)。CCTA准确诊断了9支闭塞的桥血管。结论双源CT“双低”扫描方案对于桥血管检查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碘负荷而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对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1882-1886

Berry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Berry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Berry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技术对Berry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1例经心外科手术或经核磁共振(M RI)检查明确为Berry综合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erry综合征畸形主要包括远端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1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21例)、主动脉弓离断(A型19例)及主动脉缩窄(2例)、室间隔完整(21例);最常见的合并畸形有肺动脉高压(21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房间隔缺损(9例)、卵圆孔未闭(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二尖瓣狭窄(1例)。21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17例(占81.0%);超声漏、误诊4例(占19.0%),其中2例漏诊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漏诊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主动脉弓中断A型误诊为B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诊断Berry综合征的各种组合畸形,但容易漏诊,必要时可行M RI检查。
1887-1891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1例

摘要:患者男性,52岁。15天前炸药炸伤,自述右下尖牙掉落,右侧颈部异物存留,当地医院给予清创术处理。后患者转至当地上级医院就诊,当地上级医院诊断为颈部血管损伤,建议上级医院就诊。入院体检:右侧颈部局部略隆起,可见大小约3cm ×4cm不规则包块,高出皮肤,敷料覆盖,触之质软,无波动感,边界欠清,皮温不高,皮肤表面张力不高,有压痛,未扪及搏动。听诊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面部、颈部及上胸部可见大片皮肤细小损伤,皮肤损伤处皮内可见细小异物残留。左手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感,左上肢及左手活动自如,肌力可,右上肢正常。
1891-1891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在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及Echopac高级心血管分析工作站对45例正常人及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7节段长轴位移及位移达峰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位移最大,心尖段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主动脉瓣膜关闭)之前。扩心病组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均减低,心尖段位移小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大部分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之后。正常组左心室长轴位移均大于扩心病组并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长轴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能为临床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提供新的指标参数。
1892-1895

UIrich注射器在 MR心脏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U Irich注射器在M R心脏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M R平扫及动态强化实现对不同年龄段心脏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顺利、安全地完成M R检查。结论 U Irich注射器功能完全可以适应心脏病变检查高速高效的特征,保证了心脏疾病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
1896-1898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暨山东省医学会第九届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学组委员会换届会议圆满结束

摘要: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和山东省医学会第九届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学组委员会换届会议于2014年9月18日在烟台顺利召开,同时举办了“第三届分子影像学齐鲁国际论坛暨第五届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学术大会”以及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子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br〉 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分会和分子影像学学组新一届委员会换届会议得到了省医学会、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省放射学分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会议一致推选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教授连任分子影像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分子影像学学组组长。分子影像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由50位委员组成,主要以相关地市、高校的分子影像骨干为主,刘强、王茜、张仕壮、孙业全、董鹏、陈海松、崔新建和秦东京任副主任委员;分子影像学学组专业委员会由40位委员组成,每个地市设1~3名委员,于德新、刘强和孙业全任副组长。新一届委员会新增了多名中青年业务和学术骨干,涉及全省各地市和7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我省分子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培养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1898-1898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伴(PA/IVS )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胎儿PA/IVS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胎儿核磁共振(MRI)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A/IVS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 PA/IVS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为三尖瓣反流19例(100%)、动脉导管内逆向血流18例(94.7%)及右心室肥厚伴心腔小13例(68.4%)。19例 PA/IVS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16例,占84.2%;漏、误诊3例,占15.8%;误诊2例,其中1例产前超声心动图误诊为肺动脉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1例产前误诊为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生后超声检查显示右心室内心肌窦样间隙开放。结论联合应用四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胎儿PA/IVS ,但需要与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鉴别。
1899-1902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9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患者行急诊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选用不同的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及评价。结果90例患者共找到135支出血动脉,全部成功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12个月,8例患者复发咯血,6例采用肺叶切除手术后出血停止。2例患者死于结核菌合并曲霉菌感染所致的并发症。栓塞治疗的总有效率91.11%(82/90)。栓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合理选择和使用栓塞剂及彻底全面栓塞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903-1906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的免疫表型在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77例乳头溢液患者在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后于异常管壁处行活检针定位搔刮,生理盐水冲洗,收集ID P L病例的乳腺导管冲洗液,得到了大量的新鲜细胞标本,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Her‐2、P53、Ki‐67、CAM5.2在乳腺导管内病变,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逐级增加( P <0.05);CK5/6、P63在乳腺导管内病变各组中的表达亦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P <0.05)。结论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诊断乳腺增生性病变较高的敏感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的Her‐2、P53、Ki‐67和CAM5.2异常表达和CK5/6和P63的降低和消失发生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和估计预后的有效指标。
1907-1910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增生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Elastography Point Quantification (Elast PQ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乳腺增生病人乳腺硬度的可行性。方法应用Elast PQ技术,对90例乳腺增生患者以乳头为中心分象限进行乳腺弹性模量值检测,分析不同象限测量的影响,获得参考值范围;并与传统应力式弹性成像评分进行对照。结果同一患者,外下象限与乳头区测得弹性模量值显著低于其他象限;内上象限、内下象限、外上象限测量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Elast PQ测得的弹性模量值按应力式弹性超声对乳腺硬度评分分组,组间差距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Elast PQ技术评估乳腺硬度具有可行性,综合多种因素考虑以外上象限弹性模量值代表性较好。
1911-1914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恩度在乳腺癌中的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M 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恩度在乳腺癌中的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8月60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单独新辅助化疗治疗3个周期,在治疗前、后使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Trio Tim 3.0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扫描,在常规成像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瘤灶相应指标的变化,并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瘤的抑制率为(69.72±6.2)%,高于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的抑制率(48.71±5.8)%( P <0.05)。实验组治疗后肿瘤的微血管成熟度较高,MVD分别为(3.7±1.7),低于对照组(5.1±2.8)( P <0.05)。治疗后实验组反应肿瘤的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在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实验组下降了(0.32±0.11)ml/min /100cm3,对照组下降了(0.14±0.08)ml/min /100cm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肿瘤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缩小( P <0.05),但实验组缩小了(0.40±0.14),而对照组仅缩小(0.19±0.12)( P <0.05)。结论 DCE‐MRI可以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手段,Ktrans与Ve可以作为肿瘤M VD、血管通透性的代替生物标志。
1915-1919

乳腺叶状肿瘤 MRI表现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TB的M RI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3例PTB均单发。病灶大小为6.2cm ×4.2cm~1.2cm×1.1cm。4例分叶状呈多发结节融合样改变,9例边缘轻度分叶,8例在分叶间见条状分隔延伸至肿瘤内部。M RI平扫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 9例呈混杂高信号,4例呈均匀高信号。DWI(b值=800s/mm2)8例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6例同时检测了ADC图,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11例较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见囊变未强化区。T IC 10例呈Ⅱ型,Ⅰ型2例,Ⅲ型1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未见恶性 PTB。结论 PTB的 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 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1920-1923

数字摄影中患者辐射剂量和曝光指数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数字摄影中患者辐射剂量和曝光指数(exposure index ,EI),探讨EI对于数字摄影中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digital radiography ,DR)系统摄影中选取100名接近标准体重和躯干前后径的患者作为参考人群,8个常用摄影体位作为测量对象,测量每次曝光患者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 ,DAP)和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 ,ESD)。同时记录曝光后的 EI值。评价合格影像EI水平。结果每个摄影体位的患者平均ESD分别为:胸部后前位(0.29),胸部侧位(0.27),头颅后前位(1.41),头颅侧位(0.95),腰椎前后位(2.12),腰椎侧位(4.60),腹部前后位(1.42),骨盆正位(1.36)。每个摄影体位的患者平均 EI值分别为:胸部后前位(1803),胸部侧位(1562),头颅后前位(1719),头颅侧位(1762),腰椎前后位(1871),腰椎侧位(1654),腹部前后位(1982),骨盆正位(1788)。影像质量能够达到EC标准时的所有影像的平均EI值为1768。结论数字摄影中患者辐射剂量及曝光指数偏高,应适当下调以实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1924-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