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4DCTA结合CTP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4D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及预后的意义。方法34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8.22岁),接受了全脑动态CTA-CTP成像,22例患者在初次检查后20~40天进行了影像学随诊。动态CTA-CTP结果与随访的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中动态CTA-CTP成像阴性者3例,阳性者31例,诊断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100%。阳性者中29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DCTA发现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3例,其中12例患侧可见侧枝血管形成,这1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4DCTA技术是评价侧枝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可靠的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229-1233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第六届心胸专业委员会会议纪要

摘要:二0一二年六月十五日~六月十七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山宾馆,举办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二届中国肿瘤微创靶向综合治疗学术大会”。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上海《肿瘤》杂志社主办。本次会议期间就实际工作中所关心的问题,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及学者作学术报告;展示胸部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肿瘤微创治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及最近进展;对心胸相关少见、疑难病例进行了讨论;制定了”不易定性肺占位病灶影像检查报告及建议策略”。
1233-1233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I表现及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表现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7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行颅脑MR扫描的64例患儿的图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原学检查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结果脑干病变共计32例,其中桥脑6例(主要位于桥脑背侧),延髓8例(6例表现为延髓背侧对称性小片状信号,2例为偏中心病灶),桥脑-延髓交界区8例,中脑10例(多位于双侧大脑脚,呈片状);小脑齿状核4例(双侧);丘脑4例(均为单侧丘脑,斑点状或小片状);右侧内囊后肢1例(呈条形);基底节区9例(多为斑点状信号);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区者共38例(病变多为多发斑点状信号);其中病灶位于单个部位者35例(35/64,54.69%),位于多个部位者29例(29/64,45.31%)。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部位广泛,不只局限于脑干,基底节、内囊后肢、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双侧大脑白质区均可累及。总结其易发病部位,依次为脑干、脑白质、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MR颅脑扫描能真实、准确显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可为l临床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234-1236

CT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V表现。结果40例CT平扫中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27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1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0例。40例CTV中空三角征及静脉窦充盈缺损35例,大脑镰和\或小脑幕异常强化23例,脑穿通髓静脉扩张16例,脑室扩大或缩小18例,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区18例。结论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完全能满足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1237-1239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原发于上肢PNET3例,上颌窦1例,肺1例,纵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下肢2例,额叶6例,颞叶3例,脑室内3例,CPA区1例,椎管内2例,盆腔内2例。病灶体积较大,呈浸润生长,推压邻近结构,并可凸人椎管。肿瘤密度/信号不均,CT为软组织密度,轻至中度强化;MRT1WI肿块与肌肉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3例有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破坏伴骨膜反应。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PNET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1240-1244

FA阈值对磁共振弥散张量胼胝体纤维束重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FA阈值对MR弥散张量胼胝体纤维束重建的影响,并寻求最佳阈值。方法20名健康成年人,男10例,女10例,分别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调节不同FA阈值进行胼胝体纤维束重建,获得FDi和FA等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0.05~0.40间,每0.05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FA阈值取0.05与0.1、0.3和0.35以及0.35和0.40时测得的FDi值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之间FDi值均有统计学差异;②在0.10~o.30之间每0.01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每组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均与相邻若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一无差别组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0.16~0.24之间,其中以0.20时达到高峰;③不同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与FA值存在线性相关(r=-0.918)。结论①正常胼胝体纤维束成像时,FA阈值小于0.1或大于0.3时,纤维追踪将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0.16~O.24为正常胼胝体纤维追踪的适合阈值,其中0.20可能为最佳阈值;②FDi值是DTT的一个重要参数,与FA值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1245-1249

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MRI鉴别

摘要: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特点,以得出两者重要鉴别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脊膜瘤组的纵径和横径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纵径大于横径;神经鞘瘤组的纵径和横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以下8个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分别是:肿瘤形态、邻近椎间孔扩大、肿瘤与硬膜面夹角、脊膜尾征、肿瘤内部坏死、囊变、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及T2WI信号混杂性;③性别、发病部位、环状强化因素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1250-1253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30例脑梗死患者行MR的T1WI、T2WI、DWI与SWI扫描,分析T1WI、T2WI、DWI和SW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的差异和SWI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SWI检出出血性脑梗死45例,T1WI检出20例,TzwI检出28例,DWI检出31例。结论SWI较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可早期发现脑梗死中的出血灶,明显优于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一线方法或常规序列。
1254-1258

DWI MRI在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与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3例CNS淋巴瘤和2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计算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之比值(rADC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OT)。结果CNS淋巴瘤组ADC值:(0.780±0.137)×10-3mm2/see,rADCL比值:1.037±0.325;高级别胶质瘤组ADC值:(1.065±0.198)×10-3m2/sec,rADCG比值:1.388±0.294,统计学差异明显(pADC值-0.031,prADC比值=0.00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845×10-3mm2/sec(ADC值)、1.120(rADC比值),诊断敏感性85.0%(ADC值)、85.0%(rADC比值),特异性84.60(ADC值)、86.9%(rADC比值)。结论CNS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除在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坏死程度及瘤周水肿、占位效应等方面存在不同,DWI包括ADC值的测量能有效地鉴别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
1259-1264

脑脱髓鞘假瘤MRI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脱髓鞘假瘤3例,结合文献复习其MR形态及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及临床症状对照。结果本组3例(男2例,女1例)患者发病年龄24~68岁,发病前无明确的前驱感染史或诱因,3例患者中,其中2例为单发,1例位于双额叶,1例位于右颞叶,另1例为颅内多发病灶,MRIT2WI呈稍低信号,T1WI呈低信号为主,增强后呈半环形或斑片状强化,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改变,病理上表现为典型脱髓鞘、炎性浸润及反应性细胞增多,多数可见具有核分裂状的肥胖型胶质细胞。结论颅内炎性脱髓鞘假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技术有助于脱髓鞘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265-1268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面动脉解剖

摘要:目的获得面动脉的活体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面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活体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100例受检者、200条面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察面动脉的起源、终止、管径等。结果面动脉起源Ⅰ型140条,占70%;Ⅱ型40条,占20%;RI型20条,占10%;Ⅳ型0条,占0%。面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距离:左侧(18.9±8.9)mm、右侧(19.1±8.4)mm。面动脉起始部管径:左侧(2.8±0.5)mm、右侧(2.9±0.5)mm。结论面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1269-1271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护理学术交流会总结

摘要:2012年6月16日在济南胜利石油大厦召开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一第三届护理学术交流会。山东省医学护理学会主任委员胡兴华教授致开幕词、山东医学影像学会王涛秘书长致贺词,胡兴华主任委员总结了前两届医学影像护理学会经验交流会的经验和不足,并为下一届医学护理学会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
1271-1271

前房深度的改变在开放性眼球损伤中MSCT诊断价值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眼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的改变在开放性眼球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手术证实为单侧开放性眼球损伤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单侧非开放性眼球损伤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测量患者的ACD,并比较两组患者ACD改变有无差异;采用ROC分析来评价ACD改变对开放性眼球损伤的诊断价值,用最大约登指数来判断其截断值。结果①观察组仅49例患者进行了ACD的测量,其ACD差值为(0.48--+-0.16)mm;对照组ACD差值为(0.16±0.0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55,P=0.000);②观察组伤眼ACD与观察组正常眼ACD、对照组正常眼及伤眼的A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8、-2.215、-2.674,P=0.000、0.027、0.007);③ROC分析中,当ACD差值取0.35mm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16),以ACD差值≥0.35mm为诊断阀值,其诊断眼球开放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1.6%、100.0%、91.9%;④将ACD的改变结合其它CT表现来诊断开放性眼球损伤,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2%、100.0%、97.6%。结论ACD的改变是诊断开放性眼球损伤有价值的CT表现,当双眼ACD差值≥0.35mm时,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准确度,若结合眼球损伤的其它CT表现,可有效提高开放性眼球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1272-1275

3D—SPACE序列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在面神经内耳道段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6例志愿者行颅底3D-SPACE横断位扫描,并重建面神经长轴位和斜矢状位图像,观察各方向上面神经的图像质量。结果16例共32侧面神经内耳道段及其周围血管均清晰显示,显示率100%;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在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脑脊液显示为高信号,脂肪显示为中等信号。图像锐利,对比良好,空间分辨率高。结论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面神经内耳道段,可作为面神经MRI的常规序列。
1276-1278

结节性硬化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以智力低下、癫痫就诊,2例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2例见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结节性硬化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波及范围,CT是结节性硬化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1279-1281

硬脑膜肥厚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硬脑膜肥厚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硬脑膜肥厚性疾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3.5)岁,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完成横断面T2WI、T1WI、FLAIR和矢状面T2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及横断面FLAIR增强,2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低颅压综合征10例(27.8%),肥厚性硬脑膜炎10例(27.8%),其中1例为特发性,9例为感染性,硬脑膜转移瘤8例(22.2%),其中合并脑实质内小结节病灶5例,单纯局限性脑膜增厚3例,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2.8%),系统性黄斑狼疮1例(2.8%),脑外伤后血肿形成2例(5.6%),脑肿瘤放疗后2例(5.6%),侵袭性脑膜瘤2例(5.6%),上述病例于MRI检查上均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结论硬脑膜增厚疾病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范围和是否伴随软脑膜及脑实质内强化结节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做出明确诊断。
1282-1286

探讨MR内耳水成像技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5例怀疑内耳病变患者的内耳MRI水成像特点,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扫描机,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对35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作内耳水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MPR后处理。结果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结论内耳水成像是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1287-1289

椎-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无创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资料,以DSA为标准,评价CTA检查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窗式变异中的准确性。结果13例患者共发现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窗式变异13个,CTA检查在窗式变异的部位、形态及范围的显示上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椎一基底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290-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