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高血压脑微出血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高血压脑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 MR扫描仪,对48例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和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的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结果:T2WI序列检出低信号灶169个,T2FLAIR序列检出低信号灶273个,SWI序列检出低信号灶1335个,各序列显示病灶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92,P〈0.05)。微出血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为31.6%,皮层-皮层下为24.9%、脑干为18.7%,丘脑为18.6%,小脑为6.2%。结论:磁敏感加权技术对于高血压脑微出血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为目前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
1-4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胰腺内异位副脾1例

摘要:患者男性,43岁。因左腰背部隐痛不适1年半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腹胀,恶心、呕吐,无明显其他不适。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基本正常,
4-4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艾滋病颅内机遇性感染及肿瘤病变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HIV/AIDS相关性颅内感染及肿瘤病变的CT表现特点,提高颅内感染性及肿瘤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在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26例AIDS患者的头颅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CT资料。结果:①AIDS合并脑弓形虫感染6例,典型表现为颅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影,边缘不规则,中央见坏死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4例坏死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②脑结核3例,表现为颅内多发散在低密度区及小结节灶,增强扫描2例病灶强化,1例表现为多发散在钙化点;③病毒性脑炎4例,两侧大脑多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CT无明显强化,1例见沿脑回线样强化,轻度脑肿胀;④结核性脑膜炎2例,增强扫描见两侧大脑外侧裂池、桥脑环池明显异常强化;⑤脑脓肿7例,表现为颅内厚壁空洞形成,增强后壁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水肿明显;⑥淋巴瘤4例,表现为颅内团块状影,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较均匀,增强后中度或明显强化,周围轻中度水肿。结论:CT检查是AIDS所致颅内机遇性感染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病灶周围水肿情况。但在临床定性诊断时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和组织活检。
5-7

64排螺旋CT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辅助立体定向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结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组病例的穿刺均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完成三叉神经半月结穿刺,与传统立体定向框架安装方法不同,笔者采用反装框架,开始8例在CT机直接测定靶点三维坐标值,后来19例在螺旋CT机上既测定靶点坐标同时行模拟穿刺以调整确定穿刺点坐标。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完成27例共28侧三叉神经半月结穿刺,穿刺一次成功率100%,有2例患者在术前即修正穿刺途径,避免了骨质阻挡,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64排螺旋CT辅助立体定向穿刺三叉神经准确、安全。
8-11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胫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摘要:患者女,25岁。右膝疼痛1年余,加重1月,活动时右小腿上部酸胀痛伴刺痛,上下楼梯时加重。查体:右大腿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右小腿上端近膝关节处肿胀,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屈曲伸直活动时疼痛明显。影像学检查:
11-11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眼眶蜂窝组织炎及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对眼眶蜂窝组织炎及脓肿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眼眶蜂窝织炎及眼眶脓肿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冠状、矢状及任意平面的重组,观察眶部结构、关系。结果:①骨膜下间隙脓肿9例,表现紧贴眶壁的类圆形、梭形密度增高影,有占位效应,注射对比剂后,周边强化,脓肿壁与眶壁交钝角;②眼眶蜂窝组织炎4例,CT表现眶内结构正常界面消失,眼眶间隙密度局限或弥漫性增高,眼球不同程度突出;③眶隔前蜂窝组织炎2例,仅表现为眼睑肿胀,周界不清。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多平面的影像信息,对眼眶蜂窝组织炎尤其骨膜下脓肿做出更为全面、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12-15

小儿鼾症鼻咽部侧位片105例X线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105例小儿鼾症鼻咽部侧位片的X线观察,探讨简便及适合基层医院的判断腺样体大小的检查方法。方法:105例小儿鼾症均照鼻咽部侧位片,采用A/N法测量及平行曲线法测量腺样体。结果:38例A/N≤0.6,59例A/N0.61~0.7,8例A/N≥0.71。结论:鼻咽部侧位片是了解腺样体大小的简便廉价有效的方法,可常规作为首选。
16-18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摘要:患者男性,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腹压增高时加剧,伴头晕、恶心、呕吐1月余,经抗炎、止痛治疗无效后入院。无发热、抽搐、意识障碍。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18-1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弹性分级法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及弹性成像分级法对良、恶性甲状腺占位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9个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弹性分级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分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及弹性评分法判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72和0.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4,P〉0.05);二者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0%、91.7%、89.9%和81.0%、88.0%、86.8%,二者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作为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相对更加客观,并且同弹性分级法一样,是一种有效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9-22

三维对比增强颈部动脉MRA动脉期及延迟期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颈部动脉增强MRA动脉期及延迟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颈部3D CE-MRA图像显示的动脉形态进行分析,观察每例颈部动脉的6支血管即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扫描采用3.0TMR系统(Siemens,Trio),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后动态扫描。结果:统计85例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共510支动脉,比较分析动脉期与延迟期就颈部动脉的形态,结果显示完全一致375支,占73.5%,不一致135支,占26.5%。增强MRA动脉期上,有95支颈动脉或椎动脉表现为轻度狭窄,占不一致135支的70.4%,而在延迟期表现为正常。表现在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8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5例,左侧椎动脉起始部38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7例,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5支,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2支。另有40支动脉在增强MRA动脉期图像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在延迟期则表现为轻度狭窄,夸大了狭窄的程度,占不一致135支的29.6%。其中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9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2支,左侧椎动脉起始部16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3支。结论:3D CE-MRA动脉期易导致动脉的起始部及迂曲部位狭窄的假阳性或夸大狭窄程度,因此在进行3D CE-MRA时不应只进行动脉期扫描,还要进行延迟期的扫描。同时还应结合原始图像,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动脉的狭窄程度。
23-25

E-Tracking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及38例正常人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 MT)、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及脉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 MT、Ep、β、AI、PWVβ、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脉压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定性及定量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及功能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26-29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例冠心病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23%、92.57%、100%、95.59%。从59例患者的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128层CT冠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0-33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PA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多层螺旋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征象,10例经临床治疗后行CTPA复查并与临床结果对照指导治疗。结果:40例肺动脉栓塞(PE)病例中,中央型PE32例,周围型PE8例。肺动脉内栓子表现为中心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的充盈缺损。经治疗复查CTPA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MS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并为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34-36

64层CT血管成像与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无创影像检查为临床诊断肺栓塞提供有指导意义检查方法。方法: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和肺通气/灌注显像图像依据相同的诊断标准进行独立的分析。V/Q显像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两种检查方法的判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准确性、符合性及不确定性诊断比率的差异采用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80例患者中CTPA和V/Q显像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0.5%对83.8%,91.5%对85.0%,91.1%对84.4%。CTPA和V/Q显像诊断PE的κ值分别为0.680,0.648。结论:疑诊肺栓塞病例中两者皆可作为确诊及排除疑诊肺栓塞病例的检查方法。
37-39

关于论著文稿中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人,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39-39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20排CT肾脏灌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肾脏的CT灌注特点,评价其指导手术的意义。方法:采用东芝公司AQUIL-ION ONE 320排CT,对30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测量肾血流量参数值。根据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骑跨组。真腔组为肾动脉未受累,假腔组为肾动脉起自假腔,夹层组为肾动脉可见内膜片,骑跨组为肾动脉开口骑跨内膜破口。结果:30名患者,右肾动脉正常22例,受累8例,其中右肾动脉起自假腔6例,骑跨内膜破口2例;左肾动脉正常16例,受累14例,其中左肾动脉起自假腔9例,骑跨3例,夹层2例。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骑跨组肾皮质血流量参数平均值分别为305.2±7.7,311.2±11.7,126.2±11.6,364.5±12.0;肾髓质血流量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75.9±7.8,173.2±12.1,89.7±15.3,231.3±8.0。采用t检验,真腔组与夹层组、骑跨组差异显著,P〈0.05;与假腔组血流量参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骑跨组肾血流量大于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肾血流量小于真腔组、假腔组。结论:肾脏动态CT灌注不但可以观察肾动脉有无夹层或狭窄,还可以反映肾脏的微循环改变。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肾脏的CT灌注特点,通过测量肾血流量以判定肾脏的功能,有助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指导术中、术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0-44

第六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头颈部专题)征文通知

摘要:根据《解剖与临床》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工作安排,由《解剖与临床》杂志社主办、山东大学医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头颈部专题),定于2011年4月下旬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44-44

斑点追踪显像测量三尖瓣环位移评估右室收缩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在评价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正常人和32例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内置QLAB 6.0分析软件,分别于心尖四腔观、心尖右室两腔观系统自动测算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TADfre)和室间隔收缩期峰值(TADsep)、三尖瓣环前壁收缩期峰值(TADant)和后壁收缩期峰值(TADpos)及右心室长轴缩短率(RVLFS)。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患者组TAD各测值以及RVLF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TADfre、TADant、TADpos及RVLFS与RVEF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0.752、0.738、0.872,TADsep与RVEF相关性不显著(P〉0.05,r=0.562)。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测量TADfre、TADant、TADpos及RVLFS能快速、准确、无创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