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脑胶质瘤动态变化的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总结脑胶质瘤生长、扩散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3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后手术时的一系列MR检查,分析肿瘤初发、最后部位、生长扩散方式。结果:脑胶质瘤的生长分膨胀性(13%,3/23)和弥漫性(87%,20/23)。弥漫性生长又表现为同侧(60%,12/20)和通过胼胝体向对侧(40%,8/20)扩散。同侧扩散又分为近距离直接浸润(92%,11/12)和远隔部位的种植播散(8%,1/12)。结论:脑胶质瘤的生长扩散因侵及的纤维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方向性,这种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53-456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2010中国上海国际医学影像仪器设备与技术应用展览会暨研讨会通知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推广和普及医学影像知识,加强中外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外企业、厂商提供医学影像技术和设备同台展示的机会,将于2010年6月11日~1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2010中国(上海)国际医学影像仪器与技术应用展览会暨研讨会”,2010国际核医学大会(大会主题:核医学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也将在周期召开。
456-45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磁共振氢质子谱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谱(1H-MRS)对原发性单侧起病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未经治疗的原发单侧症状PD患者50例为PD组,健康人42名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予以双侧壳核MRS检查,由仪器自带软件自动计算得双侧壳核代谢物比值:NAA/Cr,Cho/Cr,NAA/Cho。结果:PD组患者其症状对侧壳核NAA/cr比值分别较同侧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壳核相应比值均值明显下降(分别为1.23±0.22,1.38±0.33,1.33±0.16;t=2.616,P=0.01和t=2.324,P=0.02),而其NAA/Cho、Cho/Cr比值较同侧及对照组相应比值均值无显著差异。症状同侧壳核NAA/cr、NAA/Cho、Cho/Cr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原发性单侧症状PD其症状的对侧壳核早期就可能存在神经元的缺失或胶质增生,提示壳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为早期PD的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457-459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4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14例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DSA检查。结果:14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例,横窦血栓形成6例、乙状窦5例,MRI可清晰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60-462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超声诊断胎儿输尿管囊肿1例

摘要:孕妇,26岁。孕20周因外院B超提示胎儿“肠管扩张”来我院复查。超声显示:脐下方,颅骨光环完整,中线连续,颅内结构正常。BPD4.7cm;口唇清晰完整,颈部可及U型压迹脊柱完好连续;四腔心可见、胎心率148次/分;腹壁完整,
462-462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FLAIR颅内椎动脉高信号在延髓梗塞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与其他序列搭配在延髓梗塞应用的临床价值,提高延髓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具有延髓梗塞及其后组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RI资料14例。采用西门子Concerto型0.2T磁共振,常规GRE-T1WI、T2WI、FLAIR和TOF-MRA检查,观察椎动脉闭塞的MRI征像。结果:8例(57.1%)FLAIR显示颅内椎动脉高信号,其中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高信号3例。10例TOF-MRIA显示椎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中有8例和FLAIR显示颅内椎动脉高信号一致。5例(35.7%)颅内椎动脉夹层,FLAIR均显示颅内椎动脉高信号。结论:FLAIR颅内椎动脉高信号并不意味着已经发生延髓梗塞,但有延髓梗塞的风险。FLAIR颅内椎动脉高信号是延髓梗塞的早期征像。
463-466

磁共振成像在肝性脑病诊断及评价临床转归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肝性脑病诊断及评价临床转归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肝性脑病16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3个月后复查,总结MRI特征性表现,将MRI信号变化与其临床转归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6例患者MRI检查T1WI序列均可见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分布的T1WI高信号,MRI异常信号变化与其临床转归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信号强度及异常信号范围变化上。结论:肝性脑病患者在MRI检查中存在特征性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转归。
467-470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颅内结核瘤误诊1例

摘要: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4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缘于4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抽搐症状,每次持续约半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周期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近日右侧肢体抽搐频繁,达数十余次,每次持续1—2min不等,
470-470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螺旋CT三维后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VRT及MPR重建,分析其病变显示率和空间显示效果。结果:90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203处骨折,VRT图像显示骨折187处,不能显示骨折16处,漏诊率7.88%;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副鼻窦腔和软组织病变。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做为常规检查,VR与MPR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71-473

64层容积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64层容积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0例患者。利用曲面重建、三维重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40例共160支血管同时行CTA和DSA成像,DSA发现血管狭窄96节段,CTA发现血管狭窄101节段。CTA与DSA结果相符的血管有94节段,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89.06%,阳性预测率为93.07%,阴性预测率为96.61%。结论:CTA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筛查方法。
474-476

粘多糖病影像学的多系统表现1例

摘要:患者男,5岁。自幼肝、脾大,智力发育迟缓就诊。体检:身材矮小、头大、前额突出,脊柱后突,腹膨隆,肝肋下5cm,脾脐下可触及。实验室检查:尿粘多糖测定为阳性。腹部超声:肝脏上界位于右锁中线第7肋间,肋下长5.2cm,脾肋间厚约2.5cm,肋下长约4.3cm。X线检查:
476-476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术前评估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存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患者138例,男性60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5±5.4岁,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将二者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138例患者共发现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χ2=22.321,P〈0.05),而DSCT与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结论:DSCT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Echo,在术前评估、术式选择上具有要的临床意义。
477-480

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质量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质量(LVM)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2DE和RT-3DE测量34例冠心病患者LVM和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比较。结果:2DE测定的LVM和LVMI大于RT-3DE测值,2种方法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能准确测量冠心病患者LVM,2DE高估冠心病患者LVM。
481-483

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依据不同心率的最佳重建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484-488

急性动脉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动脉性出血介入诊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肿瘤出血、产后出血等)病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对其中240例进行栓塞治疗、8例进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病例中252例发现出血征象,8例无明显异常发现,诊断阳性率为96.9%。8例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止血有效率为50%;240例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5%,本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3.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急性动脉性出血最确切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并发症少,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少数病例虽然不能永久止血,但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489-492

肺部表现酷似肿瘤的肺真菌感染CT评价

摘要:目的:对酷似肺部肿瘤的真菌感染病例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整理肺部真菌感染并有CT影像资料的病例共100例,所有病例均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确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中17例影像征象表现为肿瘤样改变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CT影像表现类似肿瘤样征象17例,占总例数的17%,本组17例中误诊为肿瘤8例,误诊率为47.1%,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率为5.9%,漏诊2例,漏诊率为11.8%。结论:结节样或肿块样肺部真菌感染仅从影像征象与肿瘤的鉴别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常需借助病史及病理或细菌学检查证实,应引起高度重视。
493-495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AB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中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14例,部分患者在X线检查后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病灶分布于四肢长骨18例,脊椎8例、骨盆4例、下颌骨1例、跟骨1例;在X线和CT表现为上ABC表现为偏心性和膨胀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多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理均表现为含血囊腔及结缔组织性的间隔。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在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灶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496-499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6例患者行MS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46例共发现栓子698个,其中肺动脉主干4个,左右肺动脉41个,叶动脉114个,段及亚段动脉539个。直接征象:①)血管截断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完全闭塞;②轨道征,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位于血管中央,周围有对比剂环绕;③偏心性充盈缺损,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偏向管壁一侧,边缘欠光整;④附壁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①肺窗观察见局限性的血管纹理稀疏,呈“马赛克征”;②肺梗死,表现为肺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或条状实变影;③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准确诊断,是无创、快速、安全、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可追踪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