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8年第8X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对于讲授方式,我欢喜采重点主义,我期望高中学生能自由写作,能阅读中级的文言书籍,而写作尤重于阅读。我很注意背诵,或者是抽段默写,因为要如此,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的语法烂熟,养成下笔流畅的习惯;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字句词藻,使其思想、生活、情感之表达,不致于太单调、太贫乏。我所谓的自由写作,就是能痛快地发表自己的意思。我常以我的主观见解告诉学生:练习写作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好是写白话文,我的脑里如何想,笔下就如何写,写下来的自己仔细念一两遍,念得顺口,就是好文章;念不顺口,须修改到自己念得顺口为止。作文言文的,除章句结构不同外,语法也得合乎天籁,写好之后,如果念得顺口就是做通了。我这种要求,并不奢,因为我严格推行,确实医好了不少有文章病的学生。

《七家诗选》80-80

摘要:《七家诗选》(增订本)收录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蔡其矫、流沙河、邵燕祥、陈明远、傅天琳、舒婷的诗歌作品共212首。初版由七位诗人各自精选自己的诗作,并撰写“自叙”,文学评论家蓝棣之作序。修订再版增补了诸诗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新作50多首,邵燕祥、流沙河、陈明远、傅天琳分别又撰“再版叙”,评论家汪剑钊作新序。

文学中的法律,法律中的文学——评《法律与文学:可能性及研究视角》-F0002

摘要:法律与文学具有密切联系。在伊恩·沃德所编著的《法律与文学:可能性及研究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一书中,伊恩·沃德(Ian Ward)对法律与文学运动的教育愿景,以及法律与文学运动所具有的批判意义、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等潜在的理论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通过研读名著,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和当代小说等作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文学中的法律以及法律中的文学,诸如《侍女的故事》与强奸法、《兔子彼得的故事》与英国财产法的心理学基础等。该书第三部分还着重分析了当代文学作品《审判中的法官》和《以玫瑰之名》中的法律。

为文学理论建设提供新视角-I0001

摘要:文学理论是一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文学实践,又受文学实践的检验,是各高校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铭主编的《文学理论》(第二版)从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形态等基本问题出发,论述学生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并从文学本体、文学形象、文学语言等方面对文学进行详细而系统的阐释。该书根据学生对文学理论的认识,提出以教育为主、研究为辅的理念,对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有借鉴意义。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征。

语言文字报刊征集书画作品-F0004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阅读教学目标的语用化趋势分析4-8

摘要: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课标中用专章展开论述。从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来看,语用化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语文阅读教学应去“作者中心论”9-12

摘要: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教学观念的变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转变。但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成效似乎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范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作者中心论”仍是当前的主导范式。那么,什么是“作者中心论”的教学范式呢?简单地说,就是将对作品中心思想或作者意图的挖掘当作阅读教学根本旨归的教学范式。换言之,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经典阐释学的逻辑和路径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文艺理论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得到明显而有效的跟进和渗透。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助学课堂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13-17

摘要:小学语文助学课堂是笔者于2012年提出的教学改革项目,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的基层实践。助学课堂就是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或同伴给予一定的帮助。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合作互补。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最美的书包》为例18-2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且,审美情趣也是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

古典诗词中的四时意象与教学思考21-23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经常使用各种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扩充了作品的内容,丰富了作品的形象,还使创作主体抽象的情感立体直观地被受众感知,营造出一种余音袅袅的诗词意境。四时意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三路合一”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以《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为例24-26

摘要:一、“三路合一”阅读教学本文所说的“三路”指的是文章的文路、学生的学路以及教师的教路。文路是促成读者体悟文章的情感线索,也是体现文章思想和主旨的内隐脉络。作者巧妙构思,或使文章内容一波三折,或使情感线索突出,或使情节出人意料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该留意的文路。一般来说,文路多隐藏在文章的标题或者重点语句中。对教师来说,理清文路有利于依照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对学生来说,学习文章的文路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逐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大雁归来》教学过程分析27-29

摘要:《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篇名作。作者以大雁迁徙为主线,详细描写大雁北归的路上及回到故乡后的场景,画面温馨,感情真挚。下文将详细阐述笔者对本文及其教学的理解。

《爱莲说》课例教学目标梳理与分析30-32

摘要:周敦颐所作的《爱莲说》是流传千年的名篇,为后世所推崇。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已经发表的有关《爱莲说》一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后,拟对其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33-35

摘要:一、教学设计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对《陋室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体“铭”及其特点,知道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陋室铭》感受文言词语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魅力。

语文建设杂志语文出版社新书推荐
《语文课堂:一花一世界》17-17

摘要:这是一本观察语文课堂的书。全书包括“设计研讨”“实录观察”“大赛评课”“成长寄语”四部分。“设计研讨”和“实录观察”部分分别精选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作者根据这些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对青年教师的教课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大赛评课”部分是作者在“中语杯”“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及观摩课现场评课的总评实录,作者对赛课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成长寄语”部分,是作者对青年教师所写的教学感悟以及个人成长类文章的点评,给人以启迪。本书收录的教学案例留下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可资借鉴。同时,这些教学案例保留了直观的“真实”,有利于研究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主体建构角度下的寓言解读——以《愚公移山》为例36-37

摘要:寓言通常是借助比较形象的故事来讲述某种道理。这些故事虽然有可能是作者创造的,但大多数还是来自民间的素材或者是一些神话片段。而无论寓言的构成是怎样的,只要成为寓言故事,就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笔者以《愚公移山》这一著名的寓言为例,重点探究人们对这一寓言的接受过程,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有益无损的野性诗歌——《大雁归来》文意赏析38-40

摘要:《大雁归来》的作者利奥波德被称为美国的“生态伦理之父”。1935年,已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教授的他,在被称为“沙乡”的地方买下了一个农场。那里因为植被破坏而成为“沙乡”,即使位于州河之畔,沙漠化仍十分严重。在这个农场里,作者度过了无数的周末和假期,并且带着他的家人植树种草。在体验修复荒野的过程中,作者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沙乡年鉴》一书。《大雁归来》就是节选自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本文将针对节选的部分进行赏析。

论《谈读书》一文的写作特色41-43

摘要:英国的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1597年出版了一部《随笔集》,其中收录十篇短文,之后又扩充了两次,最终收录了五十八篇短文。这些文章文字较少,篇幅很短,而且文意也不难理解,语句节奏感很强,而且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在这五十八篇短文中,既有叙事也有议论。很多都是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出发,由此引申,带出一个社会共性的问题,或者大部分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最终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带给读者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