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8年第3Z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现今一般学校所采取的“教授法”,无论什么课,总是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在上面讲,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在下面听。能够讲得清楚不闹笑话的就算好先生。能够考起来把笔记或者课本记得最熟,甚至一个字都不错的就算好学生。其间一点也用不到什么“思想”。学校的“教授法”既是这样了,但如果学校课本上所讲的,教师所说的,能够灌输给青年学生们一点“思想”,那倒也还可以抵补得过。但事实上又是怎样呢?不要说国文课之类,如今学校中是只读一些古代的经、史、子、集,与现代青年的思想根本不发生关系,就是历史课、地理课之类也都是活生生地与现代社会隔离的。青年们从来就不曾有机会接触到成系统的学问过,便只好大家记几个人名、地名就算了。因为“考”的时候是要“考”这些的,而倘要讲“思想”,岂不是即使把这些人名、地名堆积了一肚子也还是不成其为“思想”的么?

《公民语言能力读本》45-45

摘要: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工作要“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从而“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相关精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写了《公民语言能力读本》一书。本书选取了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尚在研制的《国民语言教育大纲》主体框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汇集成册。书中内容涉及我国语言文字分布及使用状况、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与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测试、汉语汉字基本知识、汉语汉字与传统文化,以及汉语汉字应用的主要问题等,力求体现接受过中等教育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各种语言能力。

《问津录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61-61

摘要:本书针对语文教师常感困惑的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义、途径、步骤与方法。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以《愚公移山》《金岳霖先生》为例,论述一线语文教师在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中常常忽略的文献意识问题,具体告诉老师们应该怎样阅读语文教研期刊,怎样搜集文献资料,要言不烦,好懂管用。“分论”从备课、文本解读、阅读与写作评价等角度,用“论文案例+推荐优质资源”的形式,提供研究有关问题的文献资源。读者可以举一反三,学会甄选文献,借助优质资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81-81

摘要:本书是关于节令诗的专题性诗歌选本。全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歌共301首,按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11个节令分类整理。本书对每一个节令都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探讨和介绍;对每首诗除作出简明扼要的注释外,还附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赏析,使得这些古典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诗歌中体现的风情民俗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对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82-82

摘要:我国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事业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现今的文化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由汪火焰编著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实践与展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从教育的三大板块出发,总结教师实践经验,有助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文字报刊征集书画作品83-83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面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研员等教育工作者,投稿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命课堂实践路径探析4-8

摘要: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从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被不断寄予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

显隐结合: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8-12

摘要: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1]这番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两个教育至理:第一,学生无论处在哪个年级、年纪多大,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身的种种特点,教育者一定要从生命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第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统编本教材朗读指导之我见——以一年级下册为例13-14

摘要:统编本教材重视朗读。以一年级下册为例,每一篇课后练习中,都提出了朗读的要求。有七种不同的具体要求:第一种,读好感叹句;第二种,朗读与表达,在朗读之后,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口头表达;第三种,读好对话;第四种,朗读与思考,在朗读之后,根据文本内容和实际感受思考相关问题;第五种,朗读后背诵;第六种,读好长句子;第七种,分角色朗读。这些要求并非从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才提出的,上册中就有诸如“读好‘一’字”“朗读与背诵”“分角色朗读”等内容。可见,统编本教材编者对朗读极为重视,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要求,使学生的朗读训练形成关联与承接,逐步推进。统编本教材课后练习如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学为学生建构完整的朗读能力体系。

文学作品导读方法举隅15-17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往往是面对一篇课文不知从何下手,最终或照本宣科,不分主次,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

高中语文情境创设的价值与实践方法18-21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正式颁布,通读后,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除“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外,还有一个“情境”。这个词在新课标中一共出现了33次,几乎覆盖了课标的各个部分,尤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而该词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只出现了3次。可见,“情境”是新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之一。

序列化训练: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21-24

摘要: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训练普遍存在“无序可循”“无本可依”的现象,这与议论文教学理念混乱、省编教材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等因素密切相关。议论文写作训练无本无序的现象导致教学随意性强、重复劳动、效率低下,作文阵地逐步丢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遵循作文规律,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以教学实践为例,论述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训练途径。

从读懂“这一篇”到研究“这一本”——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25-29

摘要:《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之一,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但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时仍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中“转圈”;加上文本细读耐心不够,对小说中诸多关涉全篇的细节视而不见或见而无思,致使学生既不能在涵泳文字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素养,不能读出名篇艺术构思的秘妙,也不能从“这一篇”中窥见“这一本”的奥秘。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经典文本的细节中发现矛盾并读出“真意”,从而由读懂“这一篇”转为爱读“这一本”,这是节选类文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教授具体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唯一路径。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本价值——以《六国论》为例30-32

摘要:《六国论》常见的解读,是将其定位为议论文写作的典范,教材上便说:“文章脉络非常清楚,始终围绕六国之亡‘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反复论证,透彻严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1]因此,很多教师直接用它来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如以下几条:(1)不赂秦,就可以避免被灭国吗?(2)赂秦真的是六国破灭的主要原因吗?(3)苏洵只是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是真实可信的吗?(5)苏洵认为赵国因李牧被杀而亡,这与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有何联系?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千乘之国”有多大?33-35

摘要:《论语·先进篇》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录了孔子让四个弟子“各言尔志”的对话,其中有“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一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解释为“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古代,兵车的多少意味着国家的大小强弱”[1],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为:“乘,兵车。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2]均所释不详。本文从文字、历史等角度加以补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时间词——《项脊轩志》里岁月和深情的积淀36-38

摘要: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通过一间书屋的沧桑变化,承载着对三代人的追忆和深情。文章从家庭琐事入手,文字明白如话又耐人寻味,事小情真,言短意长,一直以来,是很多学生和教师的最爱。

论《百合花》人物塑造与主题的共生性39-41

摘要:《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一篇短篇小说,因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而为人所熟知。很多教材、教辅材料谈及作品主题时,均难逃“军民鱼水深情”的窠臼。毕竟,“一切文学,不管多么虚弱,都必定渗透着我们称之为的政治无意识,一切文学都可以解作对群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1]。梳理文本内部细节,有助于我们跳出这种框架。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例谈名著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和文本要素42-45

摘要:我们大力倡导名著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有效、清晰的阅读考查可以科学地检测阅读效果,正确地引领阅读方向。名著阅读考查要关注什么呢?当然首先是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再联系名著阅读的特点,其能力考查就可以分为“识记、概括、理解感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运用创新”六个层级,这些层级基本上是依次提升的,后一个层级以前一层级为基础,且谈到某一层级时,只是以这一层级的能力为主,并不排除其他层级的参与。但如果考查仅仅关注能力层级,就不够严谨,我们还要引入另一个概念——文本要素。人、事、情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分出不同的要素: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主题、环境等,散文的要素是事件、形象、情感、语言等,诗歌的要素是情感、意象、意境、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