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理念
语文教学的中国传统——访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炳照4-9

摘要:记者:在持续升温的国学热背景下,很多小孩子都在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您对这一现象怎么看?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8-12

摘要: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言行,即时实施评价的言语行为。语用学理论认为,“言”本身就是一种“行”,只要言出于口,就是一种行为。“所谓言语行为就是用语言实施语用意图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评价言语行为的目的是力图使自己的评价言语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论点摘编13-14

摘要:高考制度教育功能的缺失与提升;校服:一种被习惯化的非教育元素;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对语文实践走向课外的追问与反思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谈课文提示的编写——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15-18

摘要:课文提示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亮点之一,随着课改,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教科书中的课文提示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同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本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提示作些分析,并提出课文提示应具备激情引趣、设悬置疑、简洁扼要三大功能,所谈均是个人之见,还望方家指正。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18-19

摘要:这首词明显受到了李白的影响,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被苏轼转化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好像是抄袭,没有什么新意。但若果真如此,苏轼的词就没有必要写了。幸而,苏轼的整个命意与李白有所不同。李白的主题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比是短暂的,但是,虽然短暂,仍然要潇洒地欢度,而苏轼的却不是(详见下文)。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

从祥林嫂的“胖”与“说”说开去20-22

摘要: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不朽的人物典型之一,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细化解读。本文试图从作品中的两处细节入手,对其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心理历程进行细致的剖析,以期厘清封建礼教及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

石壕老妇实乃女中丈夫--王嗣奭《石壕吏》评语简析22-23

摘要: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叙事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叙事诗,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三吏”“三别”就是这样一组叙事诗。在这组叙事诗中,杜甫将自己的真实经历熔铸成篇,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中,唐王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画卷,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石壕吏》是其中流传最广、最受后人推崇的一篇。

论语:两种阅读姿态——《仁者爱人》高考复习设计24-26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文化论著研读”已成为高考的考试内容,而在众多的文化著作中,《论语》是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重要选编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此类著作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为论著类作品的复习与教学提供了借鉴。

在春风中感受儒家性天风月的情怀——《沂水春风》教学设计27-29

摘要:一、设计说明 版本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力图根据语文版《(论语)选读》中《沂水春风》和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和标点符号的差异进行创意设计。整个设计由品味文题入手,激活助读系统,开展图文互动,探究叙事艺术,最后从比较标点符号出来。整个流程试图以“春风”为“课眼”,流转出不一样的神采。

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乡愁》教学实录30-34

摘要: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温度与厚度:诗歌教学的双翼——评《乡愁》教学实录33-35

摘要: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而厚重,语言品味在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诗歌因其动情而感人,这是诗歌的共性:因其独特而动人,这是诗歌的个性。因此,诗歌教学不仅要以情感人,体现诗歌的“温度”,更要展现其丰富的内涵,这是诗歌的“厚度”。温度要靠感悟,厚度则离不开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节好的语文课,

回归真正的文学教育36-38

摘要: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塑造灵魂、完善人格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重史轻文,重教轻读,重赏评轻教化。就其实质而言,只有文学教学,没有文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存在严重偏差,背离了文学教育的本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为文学教学方式的改构与重建提供了最佳时机。如何进行深层的文学教学改革?这里我们略陈管见,以期引发更为深入的讨论。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重视教材编写意图39-41

摘要:“教材即课程,语文教材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怎样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呢?笔者以为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教材编写意图,只有这样才不会停留在一般的阅读层面,才能深入到教材的教学层面。教材编写既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又需要立足文本特点,所以揣摩教材编写意图就让我们站在一个审视教材的角度,从而使预设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效的教学内容。

如何使语文教学目标准确而具体42-43

摘要: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的活动,技能性是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属性;而语文学习结果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语文学习结果的本质决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44-44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蕴蓄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去领略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

中学生成语教学刍议45-46

摘要:一、中学生成语运用现状分析 “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积累,成语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正确、恰当、得体地运用成语,是衡量学生语言是否优美、文章有无文采、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项标准。

用聊的方式对话——以《端午的鸭蛋》为例47-49

摘要:我一直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充满敬意,因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每一个教学“点子”都是教师心血的结晶。虽然这些“点子”最后可能没有完全实现教师的教学追求,但其中蕴藏着珍贵的教学艺术的萌芽。甚至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但是,教学艺术的渐臻“无形”必然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当教学形式简单下来,而课堂的容量反而饱满、

在虚构与存在之间——《沙之书》互文新读49-51

摘要:上《沙之书》一课,我先让学生落实字词,熟悉文本,概述内容,指出文中所涉及的虚构性内容,然后再读课文,发现疑问,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