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新理念
温故知新1-1

摘要:194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修正初、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第二年,叶圣陶以“随便谈谈”为名,相继发表了《从国文课程标准谈起》、《谈谈实施情形》、《“求甚解”》、《写作是极平常的事》等四篇文章。叶氏说是“随便谈谈,想到哪一方面,就说到哪一方面”,实际是系统而深刻地论述国文教学。 叶圣陶强调,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于今仍有指导意义。

当前中学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访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4-7

摘要:社会上屡有声音批评中小学新诗教学不能与新诗发展现状相配,教师讲解分析新诗的方法也屡遭质疑,而高考作文对诗歌的排斥更让人感到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虽然近年来,诗歌界人士开始参与中学诗歌教材的编写,但是在教学中,新诗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中学生读新诗有什么好处?新诗教学与新诗发展之间有何关系?在课堂上新诗教学究竟如何开展?新诗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

让诗歌照亮语文教学——回答《语文建设》记者关于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8-9

摘要:与古典诗词或者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您认为新诗特有的教育功能是什么? 与古典诗词或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新诗当然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对年青一代的感召,是任何古典诗歌也不能取代的。古典诗词有着持久的魅力,但现代新诗,由于它运用的语言、表现的生活和感受贴近现代人,因而更能对现在的人们产生影响。

新诗的思维术——新诗教学的改进策略10-11

摘要:20世纪30年代,废名曾在北大课堂将他对新诗的特别的思考体现在每一个主题讲座中,其中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在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诗的分量却是公认的不堪想象的轻,新诗能否承受如此之轻,这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大纲制定者等相关人士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审慎对待的问题。

教师是园丁吗12-12

摘要:孙迎光在《教师是园丁吗》一文中指出,“教师是园丁”是一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首先,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在园丁看来,人性是不完善的、无能的、柔顺的,以至可将社会视为需要修整的处女地。园丁是上位隐喻,花草是下位隐喻。园丁文化设定了上与下之间的不平等与不对称关系,上对下有着不可逆转的支配关系。如果人们把教育视为某种园丁工程来“抓”,这就默许了一种观念:“园丁”只要按照一定的人造秩序与指导思想就能塑造人。

在语文学科中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12-12

摘要:李海林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一文中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文学科范围内有两种意义:一种意义中的“教教材”是指教书本知识,“用教材教”是指教教材所指引(隐藏)的生活实践,其操作要领是先教教材中的内容.然后向生活实践拓展;另一种意义是指“教什么”及“教什么”如何产生,“教教材”指直接将选文当做教学内容.“用教材教”指语文课要教的东西,不是选文本身,而是从选文中开发出来的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应关注对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调适12-12

摘要:性别差异是造成男女社会认知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不同决定了男女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同。孙菊霞、徐光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性别加工研究》一文中指出.实施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性别差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学组织中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调适。女生自信心往往不足,教学中要重视对女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她们认识到自己在言语表达方面所具有的客观优势,鼓励她们敢于将自己的心里话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对教研组建设问题的思考13-13

摘要:钱家荣在《体验教研的生命感——对教研组建设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下三点尤其值得关注: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许多教研组很少涉及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存在把教师当做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的倾向,把教师的管理目的仅限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定位于考试、成绩与评比、获奖等急功近利的层次上。教研组应把教师发展与组织建设融为一体,规划管理好教师的职业生涯,引导教师积极、健康地发展。

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内容13-13

摘要:于珍在《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主要有:首先,职业了解阶段(1~6年级)。通过单元教学,使所有儿童在活动中树立关于各种职业的总观念,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扩大他们对职业的了解,具体可分为低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进行。其次,职业探索阶段(7~10年级)。学生通过职业探索,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并开始在职业群中作出尝试性的选择。

毕业班“百日宣誓”的反教育性13-13

摘要:毕业班“百日宣誓”,就是在中考或高考前,组织学生通过宣誓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积极’陛,以提高中考或高考成绩。顾润生在《对毕业班“百日宣誓”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指出,毕业班“百日宣誓”具有反教育性。首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教育规律。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行为。它不是靠短时间内的热情就能达到目的的。况且,每天、每周组织宣誓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其次,追求学校利益而忽视学生内心感受。

语文建设杂志新教材
教科书练习的基本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使用14-17

摘要:练习是教科书很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怎样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练习的基本类型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突破文本重难点的有效策略之一:寻求契合点18-19

摘要:如何寻找恰当的切入口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话题。本期我们刊发《突破文本重难点的有效策略之一:寻求契合点》一文,试图从寻求文章契合点的角度阐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同时刊发《〈荷花淀〉教学设计》和《巧用人物描写再现感人场景》两篇教学设计,具体阐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2

摘要: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花淀》被安排在必修3的小说单元,属“扩展阅读”篇目,是在学习了“基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延伸。

巧用人物描写 再现感人场景——《留点感激在心中》作文讲评教学设计22-24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采用“开头结尾点题”“叙述中心明晰”“人物描写细致”等面面俱到的讲评方式,每次似乎都在重复说过的问题,了无新意,也未曾见到切实的教学效果。采取什么样的讲评方式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在《留点感激在心中》的作文讲评中,我尝试只选取“人物描写”这个角度,深入展开点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建设杂志新课程新课堂
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探幽——《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实录片段25-31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追求“青春之语文”。所谓“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保持青春状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

从诵读走向涵泳31-32

摘要:最近,从杂志上读到孙绍振先生的主张:“朗诵不可滥用”。他告诫人们,要看到诵读这种方法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须仔细辨识短长,避免走极端。

我的生命写作观33-34

摘要:近期有学者撰文指出,中小学写作应分为“表达自我”的写作(生命写作)和“基于交流”的写作(生存写作),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在教学和考试中可以把这两种写作分开来教,分开来考,从而解决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这一观点经网络转载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刘贞福、容理诚两位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刊发这两位老师的文章,并摘录网络论坛中的部分讨论,以期让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能更加深入。

由两种写作教学看写作教学面临的真正问题35-37

摘要:写作,从来都是为生存,为生活,为生命的。生存、生活合为一体即为生活,是生命的通俗表述,而生命则显得抽象而深刻。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一直就存在两种内容形式的作文教学,一是基础性的,学习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及文学类文本;一是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