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温故知新1-1

摘要: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无数的规律,在教学上,绝不能一下子全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逐步地适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语文规律划分单元的实际意义就在于此。

中学语文评点教学模式的构建4-6

摘要:本刊曾于2005年就新课程要不要教学模式、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观点是。语文教学模式需要解构与重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教学实践中产生若干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本期刊发的《中学语文评点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这方面的一种新探索。我们希望它能给老师们一些启发。

关于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的思考7-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常翠音的《关于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的思考》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问题提出了建议:1.推荐书目宜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处理,甚至小学穴年也应按低、中、高年级列出,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对小学中低阶段的学生来说,应以提高阅读兴趣为主旨,挑选篇幅短小、图文并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7-7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学生必修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异同,经常混淆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影响课改的进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王哲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从课程性质、理念、目标以及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 :

从课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8-8

摘要: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编排,可以勾勒出语文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脉络。郑宇《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一文,根据对五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分析,划分出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四个主要阶段:1.1949年-1963年,课文后的练习从无到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2.1963年-1978年,课文后的练习简约、明确,强调“双基”训练。3.1978年-2000年,课文后练习从简单走向繁复,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4.2000年以后,课后练习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讲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8-8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张文、高玉柏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中认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实现“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1.课前准各生活化。

关于学生阅读的思考8-8

摘要:吴春风在《关于文学经典阅读的尴尬及其思考》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如下思考:1.倡导开放性的读书教育,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让阅读不再功利化。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为了写好作文,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最重要的理由。家长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读书取向,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学好功课才是至关重要的,文学经典完全可以留到大学毕业或工作之后再读。其次,要重视教师良好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教师应结合新课标和学生的阅读现状,科学地为学生安排、制订阅读计划;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循序渐进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要有效地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督促他们进一步阅读。2.文本阅读是关键。只有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和虚心倾听,读者才能感知文本所赋予的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作品的艺术世界。图像、图片、网络资讯等表现手段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有一定作用,但它们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9-12

摘要:从总体上看,现行几套新课标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质量较之以往有明显提高,都着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开放性和弹性”等理念都有突出体现。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而且能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在学生阅读思索这一动态过程中学习语言应用的规律”,还能体现教和学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但笔者通过对2001年人教版、2004年苏教版新课标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的类型、内容、价值取向等的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12-15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也是开发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灵活选择教法,进行科学调控和评价的依据。然而,在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先看几个例子——

注重体验,解读人物——《心声》教学设计15-16

摘要:《心声》为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默读,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在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品析语言,说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满面汗颜”之类16-16

摘要:曾读题为“读己”的经典散文,其中有这么一句:“反复阅读自己,满面汗颜之后,答案则从朦胧变得清晰。”近阅小说名作《美食家》,里面又有这样的句子:“当叫花子呼啦一声散开而把我烘托出来的时候,我满腔怒火,汗颜满面,恨不得要把手中的竹篮向朱自冶砸过去!”

化繁为简 知微察幽——《宝玉挨打》教学设计17-18

摘要:《宝玉挨打》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模块四小说单元的课文。必修模块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从“读、赏”过渡到“析”,进行研究性阅读。

应酬18-18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世界——《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19-21

摘要:文言文教学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唇焦舌敝,学生飞笔疾书。这种解经式的教学只关注字词句的落实。教师即使讲得再好。学生对作品的体味与理解也始终是被动的。学生被引入一个封闭、狭窄的学习空间。根本无法体会文言文的趣味。

教学“实录”的遗憾22-22

摘要:读着楼红老师《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仿佛置身于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楼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优美雅致的教学语言.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高中语文必修课专题教学法初探——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为例23-24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应把握哪些原则?创造的“度”又应如何掌握?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的余养健老师在使用必修教材时做了一些尝试。他摒弃传统的以课文为教学单位的方法。按专题来组织教学。您认为这样对教材进行“改造”妥当吗。欢迎来稿讨论。另外。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戴琼老师《高中选修课教学初探——从“走近”到“走进”系列专恿教学》一文。本期孙晋诺、董承理老师的文章是对它的讨论。

高中选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24-25

摘要:选修课已走进课堂,可是许多问题还未解决。《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1期以“选修课:为了语文的深度与广度”为专题,对选修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恕我直言,如果没有这个栏目名称,没有依附“选修”话题的评论分析文章,我真看不出这两节选修课的教学与必修课的教学有什么区别;而读了戴琼老师“从‘走近’到‘走进’系列专题教学”的设计,却感觉颇有选修课教学的味道。笔者认为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三多”与“三少”。

走进真正的文学鉴赏26-27

摘要:读了戴琼老师的《高中选修课教学初探——从“走近”到“走进”系列专题教学》,第一个闪念就是:这就是选修课的文学鉴赏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