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温故知新1-1

摘要:因为学堂假定你们不会读书,不肯读书,所以把你们关在课堂,请你们静坐,用“注射”“贯输”。的形式,由教员将知识注射入你们的脑壳里。无如常人头颅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识注射普通不大成功。但是比如依我方法,假定你们是会看书,要看书,由被动式改为发动式的,给你们充分自由看书的机会.这个成效如何呢?

语文学界举办座谈会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F003

摘要:2005年1月10日,为庆祝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百龄华诞,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承办,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等协办。

语文建设杂志新理念
课堂教学模式的交往分析4-6

摘要:教学模式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提供了可供研讨、运用的操作方式,有的认为它导致了教学的公式化、程式化倾向,有的认为它是教育研究贫困化的体现.

新课程并不否定教学模式——兼与刁瑞珍先生商榷7-8

论点摘编9-10

摘要:个性化阅读三步骤 课堂提问与问题教学 主体实践性阅读条件下文本资源的开发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 新理念下的目标预设

语文建设杂志新教材
谈语文学科中的性别偏见11-13

摘要:一、语文教材和语文读物中的性别偏见 1.故事和插图中主角的性别比例失调,男多女少.有人对我国部分中小学教材进行了研究[1],结果发现:在故事性课文中,国内三个版本教材中,男主角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人教版达77.7%,四省市版为69%,浙江版为53.3%;女主角分别占13.2%、14.9%、21.7%.在课文的插图中,男性出现的比例也比女性高.2000年李祖祥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1~12册)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这种无形的'重男轻女'倾向无疑给学生们造成男性更重要和更有地位、有力量、有成就的印象.

课标教材:为终身的语言实践奠定基础13-14

摘要:改革教育、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是世纪之交国际上众多国家不约而同的举措,我国教育部门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调整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诸多课标在母语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逐步了解本民族语言的历史,了解词义产生、沿革的发展轨迹,培养学生解读包括古典作品在内的不同类型文献的能力.

德尔斐的神启——读《〈一新青年〉时代的鲁迅》15-17

摘要:解读或者评价曹聚仁先生的这篇文章,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采取何种讨论的思路是合适的?如果将“讨论”置换为“讲授”,面对中学课堂中求知的青年。又怎么才能在课文与当代现实生活之问建立起恰当的问题意识呢?

思想巨子的审美观照———解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17-19

《乡愁》教学设计之一20-21

摘要: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入其境,得其情,体验乡愁的情感,理解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

《乡愁》教学设计之二21-22

语文建设杂志新课程新课堂
语文教学中的“玩”22-25

《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评点26-28

摘要:一、导入 师:先请欣赏名曲,注意用心聆听,最好闭上眼睛,看能从中听出些什么?

《走近中国文字》综合性学习29-30

摘要:研究目标1.在活动中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及形态演变过程,体会每一个汉字都凝结着前人的智慧。2.收集书法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3.展现汉语言文化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4.初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民族对联文化探究活动31-31

摘要: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历史、特点、艺术手法和社会功用,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水平.

从语文名师谈 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创新意识32-33

摘要: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创新意识已产生认同,但在理念上往往忽视创新成果和创新意识的差异,模糊创新意识概念的所指,而且这种认同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不知如何付诸行动.

“看见”什么与如何“看见”——论文学形象的教学内容取向33-34

摘要:语文新课程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理念,主观体验、感悟学习、多元解读等,正成为当下中学文学教育的主题词.但联系文学教育的现状,就会发现: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看见",而对"看见"什么却相对疏远;我们注重了文学教育的方法翻新,却冷落了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仅就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来看,便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作文评改中的四个新特点35-36

摘要: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有较好的效果.面对老师们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