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温故知新1-1

摘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方面,有许多争论。近来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语文课就是教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各地都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这是合理的。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十大关系4-7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老师们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以下十个.下面想谈谈我的看法,借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为“长”辨音义7-7

论点摘编8-9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科学之美——高中新课标的新视点10-11

摘要:力求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提高学生包括科学素养在内的整体素质。要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必须在语文课程的框架内找到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通点。新课标找到了这个相通点——审美教育。课程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

关于高中新课标阅读问题的访谈12-13

摘要:今年秋季高中语文新课标将在三省一区展开实验。师生们该如何调整观念。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刊特约《中学生阅读》主编陈锋专门就新课标中的阅读问题采访了巢宗祺、于漪、张定远三位专家。现将采访结果发表出来,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说“打……牌”13-13

伸展读与写的双翼——《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片段及评点14-16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非指示性”教学实录及评点17-19

《人间词话》教学设计20-22

摘要:高中语言新课程即将在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其中选修课的开设是老师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期刊发的《〈人间词话〉教学设计》是长沙一中老师们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希望能给老师们开设选修课提供一个借鉴。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引导学生确立写作中的读者意识23-24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话:原我与超我的对话、生命与世界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作者通过文字与读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与交融。

板书创新五法25-26

摘要:优秀的板书设计,是体现一个教师功底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出优秀的板书,笔者介绍几种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较好的板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冰点思考多媒体语文教学热26-2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但是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深思。

阿毛的故事浪费了笔墨吗28-28

摘要:课堂上讨论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有个爱思考的女生提出一个问题:“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大师,应该惜墨如金,可我发现,在《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第二次讲述阿毛的悲惨遭遇时.基本上是把第一次的讲述重复了一遍,浪费了大量笔墨,我认为第二次的讲述完全可以一笔带过.比如写成‘我真傻,真的……’或者‘祥林嫂几乎一字不差地把第一次的讲述又重复了一遍’。与原文内容一致.岂不简洁?”

假如王熙凤生活在今天29-30

摘要:课堂上。师生们正在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这一形象,忽然一男生站起来:“我很想知道,假如王熙凤生活在今天,她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论语》:坚实的思想河床31-31

摘要: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陪衬着的是朱熹、姚永朴、杨树达、杨伯峻的《论语》注疏之类.都是竖排旧版,繁体小字密密麻麻,风雨不透。灯光直射在这一条思想的河床上,我的眼前时时幻化出乡间秋天的月色,月色下时隐时现的萤火.萤火之外呢,耳畔有河水流动的声音,声音里又仿佛夹杂着先贤的呓语……这,就是我醉读《论语》之时的感受与幻觉。

推荐冰心的《谈生命》32-32

歌唱生命——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33-35

摘要:传统文化重伦理轻个体.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走向。在儒家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念一统天下的时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谈及它时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春江花月夜》像“虎跑泉泡的雨前龙井.望去连颜色也没有,但吃下去几点钟.还有余香留在舌上”。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众多古典诗歌不同,《春江花月夜》像咏叹调,又像小夜曲,它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