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2-0628
  • 国内刊号:12-1348/B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178
  • 创刊时间:200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3
  • 综合影响因子:0.4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基础心理学

面孔信任评价及其与信任倾向的关系

摘要:68名大学生对随机生成的300张面孔进行是否值得信任的评价.结果显示评价者对陌生面孔的初始信任程度不同,表明由结构特征所决定的面孔可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评价者对其信任程度的高低。随后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在“不值得信任面孔”评价中表现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面孔可信度和信任倾向两因素对于初始信任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433-439

计数单位的空间联合编码效应

摘要:采用Dehaene等人的研究范式.以计数单位中的“千”为基线.要求被试快速作大于“千”还是小于“千”的分类判断,考察计数单位在心理数字线上的空间表征方式。结果表明:(1)计数单位和数字有着相同的加工机制,小计数单位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大计数单位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右侧,存在显著的SNARC效应。(2)SNARC效应不仅仅出现在数量的空间表征上,同样能够出现在顺序信息的空间表征上。
440-443

副中央凹信息量对中文朗读和默读的调节作用

摘要:以往研究者对默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加工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探讨这一加工进程在朗读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通过改变移动注视窗口的大小来操纵副中央凹获得的信息量(1字窗口、3字窗口和正常阅读).探讨在中文默读和朗读条件下副中央凹获得的信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朗读比默读占用更多的资源.与默读相比.朗读时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重要的是,副中央凹信息可以提高朗读和默读过程中的阅读速度。然而,与朗读过程相比,副中央凹信息的促进作用在默读过程中更为明显。因此,副中央凹信息量对中文朗读和默读都起着调节的作用。
444-450

注意定势和刺激特征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摘要:研究采用动态无意视盲范式,呈现3个2×2的被试问实验,考察注意定势和刺激特征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预期刺激与注意项目的特征显著性独立于注意定势,非预期刺激与注意项目的特征相似性则基于注意定势。显著的刺激容易被觉察,但它不会总是自动地捕获注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观察者的注意定势。
451-456

辩证思维与辩证情绪的因果关系探究

摘要:辩证情绪是指个体对同一刺激同时体验到积极和消极情绪的一种心理状态。为探索辩证思维和辩证情绪的因果关系.在研究l中首先收集和筛选了诱发辩证情绪的视频;在研究2中,选取219个被试,先通过思维启动改变被试的辩证思维程度.然后考察辩证思维程度的改变对随后诱发辩证情绪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思维启动(辩证思维和线性思维)引起的辩证思维程度的差异显著,辩证情绪诱发效果显著,辩证思维在启动类型和辩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这揭示了辩证思维程度的改变确实引起随后诱发的辩证情绪强度的变化,即辩证思维和辩证情绪存在因果关系。
457-462

颜色概念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摘要:使用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检验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还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1使用显性颜色概念。即颜色词;实验2使用隐性颜色概念,即隐含颜色信息的词。实验结果表明显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而隐性颜色概念的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
463-469

生存加工的编码和提取双重优势效应:ERP证据

摘要:生存加工比控制条件有更好的记忆表现,产生稳定的记忆优势,这就是记忆生存优势。已有研究多采用行为学实验验证了此现象的存在,但没有确定该优势发生在记忆的何种阶段。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间接学习一再认”实验范式,比较被试在生存情境、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中对词汇编码和提取过程的记忆加工,结果发现:在500—700ms时间段,生存情境的相继记忆效应显著大于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在400—600ms时间段,生存情境的新旧效应显著大于迁徙情境和愉悦判断。表明生存加工具有编码和提取双重优势。
470-477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学习倦怠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目标趋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取向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掌握趋近取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掌握趋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取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478-482

中学生的心理理论在道义情境中的发展

摘要:创设了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两类道义情境故事.两类领域中皆包含阐释型和惩罚型两种规则形式.然后考察176名中学生对道义情境故事中行为者和规则制定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倾向等方面的预测.来分析中学生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中学生认为:(1)相对于习俗领域.行为者对个人领域规则会给予更多负面理解,倾向于实现自己的愿望。(2)随着年龄增长,行为者对个人领域规则的正面理解减少.行为方面倾向于满足自己的愿望。(3)教师对违反习俗领域阐释型规则的学生会有较多负面看法.对违反惩罚型规则的学生会做出更多惩罚。
483-489

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特点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纵向研究。对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进行了模型匹配。发现在四个模式中:(1)模式二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模式.模式一和模式四比较适合初中年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模式,模式四拟合程度最佳。模式四适合高中生。(2)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较为迅速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3)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式主要以元认知为调节变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元认知能力也逐渐发展。
490-496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摘要:以218名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职业承诺与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表层行为、情绪耗竭呈显著负相关。(2)自然行为、深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呈显著正相关。(3)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然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关系闾中介效廊不碌著.
497-502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评估及其对学校适应的预测

摘要:为了给小学教师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编制了儿童入学准备状态家长评定问卷。该问卷包含49个题目,分为发展风险、气质类型和自我调节三个分测验。其中发展风险分测验包括外化问题风险、内化问题风险和学习困难风险三个维度;气质类型分测验包括回避型和趋向型两个维度;自我调节分测验包括注意集中以及抑制性控制两个维度。对问卷心理测量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该问卷能够有效预测儿童入学后一个月的适应状况.
503-510

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的编制

摘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的基本结构并编制问卷项目。先以302名中学生为被试,对自编初始问卷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包括情感支持、自主支持和认知支持3个维度。再对347名中学生正式施测,进行信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问卷α系数为0.92,三个维度仪系数在0.75—0.89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的有效工具。
511-517

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设限的关系

摘要:采用问卷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我监控与自我设限的相关关系。提出理论假设.即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我监控越高的人更可能倾向于采取自我设限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自我监控与自陈式自我设限存在显著相关,但是与行动式自我设限没有相关。这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监控对自我设限存在一定的预测和干预作用。
518-521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应用心理学

个人幸福指数-中小学生版(PWI—SC)在中国的适用性——兼与澳洲中学生比较

摘要:探讨个人幸福指数一中小学生版(PWI—SC)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跨文化差异。采用PWI—SC施测522名中国中学生、185名澳洲中学生,进行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该问卷可运用于中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个别项目需稍加修改。比较中澳中学生的施测结果.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中国中学生得分为47—70,澳洲中学生得分为51—72;中国中学生除在个人已有成就项目上得分高于澳洲中学生外.其他方面均较低;中澳两国初中生的个人幸福指数均显著高于高中生.两国初高中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年龄差异均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发现.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基本趋势均为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15岁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较高。PWI—SC基本适用于中国中学生;中学生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
522-528

教育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摘要:根据教育出版社编辑工作特征,运用调查研究法、特尔菲(Delphi)专家评价法等,编制了编辑胜任力调查量表.通过对分布在全国的7个教育出版社301名编辑问卷测试,并对测试数据采用因素分析与验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建构了教育编辑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编辑胜任力主要由工作取向、自我取向、人际取向3方面8个因子构成。本研究为教育出版社的优秀编辑的培养、选拔及测评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529-534

利他人格和情境因素对于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

摘要:采用三因素被试问实验具体考察了利他人格、慈善组织有效性和同伴效应对于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利他人格与捐赠态度和捐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情境因素慈善组织有效性和同伴效应与捐赠态度和捐赠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高利他者的捐赠决策对慈善组织有效性更加敏感,而低利他者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
535-540

法律决策中案件相关性及消减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摘要:考察法律决策中案件自我相关对后见偏差的影响以及减少后见效应的策略。实验采用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3(间接相关:无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两因素被试问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的后见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与积极相关和无相关的决策结果相比,在消极相关情境下更多的模拟法官认为法律案件中被告的行为存在过错,且所评定的过错严重程度更高。在法律决策中,案件的间接自我相关性会使后见效应对于被告过错的认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5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