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8:04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

为切实满足吉林省中小学校的迫切现实需求,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心育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2012)以及《教育部心理咨询室建立》政策文件的指导,我们一直努力致力于探索以“研培结合”为主导的实效化、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模式。可以说,中小学心育是学生学业与人生成功的关键基础,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意义价值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课学科,因此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的专业化特点。

一、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根据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兼职心育教师占了75%以上;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育教师占了80%以上;43%的教师认为兼课、兼职的负担过重;36%的教师认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58%的教师急于提高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50%的教师认为缺少心育实践工作技能;50%的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知道一点或不了解。另外,心育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岗位稳定性差,心育教师地位低被轻视现象也很严重。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心育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兼职、非专业化的特点,心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调查显示,我省只有大约20%的学校能全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大约40%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是设施配置不全或者闲置。数据表明,我省心育工作开展实施情况不够理想。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莫雷教授指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专家、专业人员研究、推进并组织、宣传、发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政府部门结合专家队伍,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第三个阶段,最终形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据此为参照,目前吉林省各地区心育现状发展极不平衡,少数地区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大多数地区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三阶段整体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45%的心育教师没参加过培训或仅参加过一两次培训。70%的心育教师希望有机会业务进修或赴名校参观访问,40%的心育教师认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心育教师培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宏观化和理论化、培训规模零散化等缺点。同时在培训的规模和系统性方面地区差异性也很大。因此,研究、开展具有心育学科专业特色的、系统化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育教师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1.培训理念——研培结合

由于部分不发达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亟待更新,国家加大教师集中培训力度,但问题是大批教师连续集中外出学习,导致学校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由原来的广受欢迎转变成了甜蜜的负担,培训的吸引力下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大打折扣。虽然大力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面授培训是绝不可取代的。为了让面授培训有内涵、有魅力,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我们需要将外显的间断式培训和内隐的连续性培训相结合。外显的间断式培训即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开展面授培训;内隐的连续性培训即在面授培训的间隔期间陆续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和送培到市、县、校等相关教研活动进行培训的衔接和拓展。通过将教学研究指导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培养教师科研思维,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技能,让教师培训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

2.项目设计——集中、自选相结合;分层分类精细化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组织教师集中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中培训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提升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由于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晚,现在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学科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心育教师现状存在非专业多,兼职多的特点,并且心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均很大,整体宏观的培训往往无的放矢。因此,建立分层分类的集中培训体系很有必要。集中培训的弊端是时间短、受训内容密集,各种知识过于集中的“狂轰滥炸”,受训教师没有时间消化培训内容。由于受训时间跨度长且结构松散,很容易导致受训教师遗忘先前所学的内容,所学知识前后难以衔接。

(2)自选式培训。

自选式培训主要是根据培训内容体系和业内培训专家的专长划分不同的培训模块,受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受训的内容。相对于常见的集中培训,自选式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而自选式培训主要是把培训的内容分成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实践与个案督导三大模块,每一个模块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受训的教师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受训的内容,构建完善、系统的学科认知结构。

3.培训形式——实践体验式

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即学习的金字塔理论。该理论提出:在塔尖即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保留20%。第四种“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培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使培训教师通过与受训教师之间进行人际互动,与受训教师进行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育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在该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发疑问、促使成员参与到活动中积极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与情境相关的专门知识作为指导。受训教师通过对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体会并领悟这些理论,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化的理念和技能。另外,心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心育学科自身特点即以“活动、游戏、体验、感悟”为主线,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内力的觉醒。培训让心育教师亲身通过实践体验,以切身感受,感悟、挖掘心育学科的内涵和本质,理解心育学科的“活动、体验、感悟、转变”这一课程内涵特色对学生的学业、人生成功发展的重大影响。

4.培训内容——引领需求和迎合需求相结合

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在培训之前通过学员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学员的专业发展需求,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设计培训课程。做为专业的教师培训者,不仅要让培训有的放矢,还应该考虑到培训的前瞻性,增加能引领一线教师需求的前沿化专业培训内容。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是具有主观性、非科学化的,在满足教师主观需求的同时,作为专业的教研培训者,还需科学地从学科教师现状分析教师的真正专业需求,为实际问题寻找真正的内涵归因。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秉着引领需求和迎合需求的原则才是最佳培训内容构思。心育学科教师培训同样不能顾此失彼,在前期培训调查中,我们发现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们往往对一些新近流行的心理咨询辅导技术比较感兴趣,因此而对于最基本的心育教师专业基本功缺乏稳扎稳打的精神。遇到问题困惑时,教师会归因为自己缺乏最新的心理咨询辅导技巧,而事实是心育学科的深厚基础专业知识技能完全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可以保障心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们真正缺乏的是在心育实践中对传统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人本主义疗法”等的深入研究和拓展运用。中小学心育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教师心育基本功薄弱,因此在心育教师培训中,在满足教师的主观需求的同时,应不断夯实最重要、最基本的的学科教学基础知识。

5.培训管理——自主管理为核心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控制系统理论提出: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自我控制度会提升个体自尊水平和主动性,激发个体活力,进一步带动群体产生团队动力。教师培训管理中应很好地体现这一理论思想。将“学员自主管理”做为培训管理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学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培训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参培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被动的、被管理的培训对象,还是培训主体参与者,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能力的、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培训应形成学员自主管理模式,通过以班主任为主导,以班委会为核心,全员参与管理、责任分工明确、优秀学员表彰制度等,调动全体学员的参培积极

6.训后跟踪指导——构建区域培训共同体

心育学科起步较晚,区域性效果差别显著,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将集中培训、送培到县、送课下乡、名校参观、名师指导、教研讨论相结合,同时通过跨区域教研或者本区域集中教研,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教研培训活动。将培训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使培训形式多元化、系统化,培训内容更加精细化,构建一个交叉立体式的区域培训网络共同体。这种方式将培训成果延伸拓展,大大提升了培训后效,搭建了具有研培结合特色的新型培训之路。吉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如培训模式的构建,培训策略、培训课程的设置等,我们将结合培训实践研究使未来吉林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更具有实效性,使培训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监控的利于心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育师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贤.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3]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J].心理科学,2007(04).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2)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3)

下午上完课后,急匆匆来到西安宾馆报到,在门口遇见了教联体兄弟学校的两位老师,交谈后得知他们没有报上名,没有参会资格。后来他们二人同行,对会务组负责老师说好话、表态度,最终获得了参加培训的机会,但是食宿需自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位老师仍然坚持学习培训,他们的境遇与执着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上周五晚上七点多,我从学校出发回家,到小区门口才看到宋主任三四个语音电话,因为骑车没有听到,刚准备回复的时候,宋主任又来电话了,说“王老师,我给你发的文件赶快报名,把回执发给我。”我说到家里就填,这时候宋主任又补充说“如果你暂时不行,就赶快让家里人帮忙报一下”,当时,家里人也在外面,还在想没这么着急吧,回到家里,赶快拿出电脑填好信息发过去。宋主任那边又回复道:“邮件也发了吧,信息都填上……”。今天通过对比才知道,这次机会的难能可贵,更感受到能够遇到这样“雷厉风行”的领导并得到领导的强力支持是一件多么幸运幸福的事情,此刻,对明天的培训充满期待,充满能量!

二、团辅练习中增技,倾听叙述中赋能

上午,郝雁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实用性超强的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从理论到应用技术再到实操练习,理论知识科学严密,团辅活动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培训!同时,休息时,郝老师耐心地为同行的老师们解决教学疑惑的态度让我感动。如何有效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通过本次团辅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分享是随意的自愿的,沟通中没有批判、没有对错,有得只是情绪情感的宣泄和能量的流动。其次,在在团体辅导中,难免会有预期之外的事情产生,有时会让我们尴尬不知所措,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不埋怨不评价。作为心理老师,学科赋予我们宽厚温和的性格,我们应该让这份“难能可贵”时刻保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团辅流于形式,要发挥实质性作用,这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总结团辅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始终记得活动只是一种载体,分享与疗愈才是目的。

下午,杨泳老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穿插讲解,他的语言“诙谐幽默”课程在一种轻松聊天式的氛围中展开,是一堂非常“接地气”的好课。其中,杨老师对于青春期人际交往的案例分析与辅导,赢得了现场学员的热烈掌声。对于“类似”问题,他另辟奇径,摈弃了传统的“问题主体”咨询和理论咨询,从被影响主体方着手,通过对主体的引导和干预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杨老师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作为专职心理老师,我应该向校领导主动争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而不是等待或者被动地接受现实。还应该,准确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最后,把握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到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上,双管齐下,实现心育一致性。

三、体验学习中巩固,案例督导中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4)

二、 培训内容

22日上午:开班仪式;汪教授讲授团体辅导基本理论;

22日下午:团体活动(热身活动:接龙、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握手)

23日上午:组成小组:定组名、画组徽、拟组规、选组长;团体活动(建立信任: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济、信任背摔、信任之旅、小组宣言)

23日下午:团体活动(增进了解:成长三步曲、解开千千结、小小动物园、走出圈外、家庭金鱼缸、我的生命线、小组宣言)

24日上午:汪教授讲授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24日下午:梁xx副教授讲解具体的主题班会设计实例;团体活动:(依依惜别:拍打空位、齐唱组歌、临别赠言、小组宣言)

三、心得体会

做学生管理工作两年多,曾做辅导员三年多,在学生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此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学会了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接触了很多团体活动形式,掌握了部分主题班会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1.了解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听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讲解,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辅导的概念、作用、特征;团体活动的形式及应用领域;团体辅导指导者应具体的条件;团体活动分享环节的意义。

2.知道了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和应用范围,主题班会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团体活动模式有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催化活动—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引发领悟—整合经验—促成行动—彼此回馈—活动延伸—评估效果。

4.明白了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热身,通过团体活动进行热身;第二阶段:导入,通过心理情境剧表演、心理测试、心理影片等方式导入心理班会主题;第三阶段:讨论与分享,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心理感情,总结讨论,统一认识;第四阶段结束,全班同唱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或朗诵与班会主题内容相关的诗歌,结束班会。

5.学会了各阶段团体活动的实施步骤,通过老师的引领和亲自参与团体活动,掌握了团体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要点,比如:接龙、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握手、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济、信任背摔、信任之旅、成长三步曲、解开千千结、小小动物园、走出圈外、家庭金鱼缸、我的生命线、拍打空位、齐唱组歌、临别赠言、小组宣言。

6.掌握了运用团体活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的注意事项。

7.领悟了团体辅导的精髓是“引导、倾听、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5)

【内容摘要】

震撼——参加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最深的心得,颠覆了原有观念;喜悦——培训的内容,最新理念;沉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意义、方法;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团体辅导

回顾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绝大部分学校都简单划给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一些学校的领导反响强烈,各校老师也深受启发。大家都认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落到实处,引导干预及时、方法正确,那么孩子们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就可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现将本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震 撼】

通过此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知识和教授们的很多观念对于一张白纸样的我们是有颠覆效果的,让我非常震撼!

一、不要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书了

传统的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素质教育提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青少年在片面的应试教育中产生了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要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来我在半梦半醒、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了十年书!

二、健康原来是这么回事

人们在为别人祝福时,经常会祝福他健康、快乐,许多人理解健康时,常常会认为它只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商,当然也包括参加学习前的我。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有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健康原来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做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主体作出良好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学生。有的学生离开家就感到害怕;见了生人就脸红,不敢说话;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这些现象都是适应水平偏低的表现。还有厌学、迷恋网络、自杀等等都是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调节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完成自我实现。

四、育人者先育己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担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育人者先育己,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五、神经病不是精神病若遇到变态心理的学生要及时采取送医,那是教师能力所不及的了。

六、面对校园危机,我们能做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校园危机不断上演。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能做什么?首先,应明确解决危机心理障碍的最好办法是时间。不然就会越忙越乱。危机干预的目标是恢复,只是化解危机心理障碍,使之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其次,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对遭遇危机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评估远胜于措施。最后,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本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喜 悦】

通过二十天的学习,听了教授们的精彩讲课,遨游于心理学的神秘海洋,我无比喜悦。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1.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

2.影响因素

3.学校因素: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师生关系对立。家庭因素: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提倡民主的温暖理解型);

二、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流派与方法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本来就是变态的。它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其研究对象是潜意识论,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对象。其分析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精神分析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精神分析法认为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及其遗留下来的被压抑至潜意识的矛盾冲突就成了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其治疗原理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和痛苦经历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其治疗方法有梦的分析、阻抗分析、移情、解释。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是空白的,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人是学会了变态的。他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将行为分为应答和操作。其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正负强化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行为并巩固。如正强化:鼓励、表扬;负强化:冷处理、隔离。惩罚能使行为消失,但是惩罚一定是所有办法中所使用的最后一招。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是环境使人变态的。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三、关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咨询技术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使其自强自立的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保持中立的原则;情感限定的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是一个私密空间,让来访者感觉安全、温馨的空间。布置应相当讲究,弗洛伊德说过:在这间屋子里,任何一个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室内应有沙发、挂钟、饮水机、资料柜、纸巾、茶几、绿色植物、风景画。【沉 重】

审阅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那么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如何实施和发展呢?虽然我们无力挣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

1.学校环境熏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地也是学生求学生崖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场所。校园环境美化、绿化结合励志、进取的格言警句,将会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如:成才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左右一切,自信走向成功。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按时吃饭就得吃药了。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等等。

2.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调节自己的欲望观;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多元学生观,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教学幸福感;关心尊重所有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的智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学生个性特点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学习适应性。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包括知识讲授和专题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如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专题讲座、学科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等。要让这些活动真正鲜活起来,要有基本的保障。首先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讲座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必须是学生需要的,因此对学生信息的收集很重要,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各种形式的调查问卷(纸质的或电子的)都是必须的,而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则是一个巨量的工作,有条件的在校生多的学校可配备相应的设施;其次是场地要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的配备不可缺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员工作准则、学校心理咨询员工作规程等要有统一具体要求。(3)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包括: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情绪调节与心理保健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就业心理辅导。

4.注重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外部的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成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

学校对家长进行亲职教育,使父母成为合格的称职的家长,提倡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和放弃,乐观、自由、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6)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

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三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7)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8)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一)

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二)

上周六,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心理方面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所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总之,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三)

对于心理健康,不的不说,现在的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表层意义上来讲,我们错误的认为有心理疾病是类似于有精神病一样的。但是这一次,我有幸坐在操场上,感受一次全新的心理班会。大家围成圆圈,席地而坐,一起来聆听心里部部员讲解有关心里方面的常识、知识。这让我抛弃了很多错误的看法和认识,受益颇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人眼前一亮,经历了太多次让我们只在室内团团坐好后,听导员和班委的讲解与指点的古板形式的班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我有了新的体验。与其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如说是身心灵的一次重塑,在玩耍和交谈之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我觉得具有别样的风采。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太过于看重成绩的分量,导致对心理认识太过浅薄,也太过表面化。我虽然没有听到太多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听到了很多让我有益匪浅的内容。

游戏环节也让我玩儿得很开心,击鼓传花,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经典古老的项目,但是在旧游戏中还是玩儿出了新花样,相互传递,隔空抛物,反方向回传等翻新花样更是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那些被选中的“幸运儿们”有才艺展示,她们有的唱歌又跳舞,有的念绕口令,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当我看到有异国的留学生站在圆圈中央,努力地用中文唱着周杰伦的《告白气球》时,我才领悟到音乐无国界的真实内涵。

班会的全新体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讲道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一个身心全面健康的局面。以前,我就很喜欢心理学。一切的效果都是由心发出的,心理班会的开展,让我对心理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开班会之后我不由得开始对下一次心理班会有所期待,也有所憧憬。对心理认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我们的心理班会与众不同,让我们在活动中更加真切的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心里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锁。社会往往重视教师和教育质量,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班会结束后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颇多,大家不光相互帮助,共同的为一个目标努力而奋斗,还可以在认真玩耍中感受到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次班会应该说达到了举办本身的意义。终究让我相信:原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四)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9)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教师本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设计者,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方法老师告诉我们要时常保持空杯心态,放松自己。所谓的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是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越感恩,越幸福;时常保持:信心、乐观、希望、韧性的态度,才能进一步感化学生,顺利开展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是从事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其心理是否健康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经过优选出来的干部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他们比一般人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难度更大,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更多。因而,开展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的必要课题。

一、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领导干部的全员培训和远离工作情境的特点为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最佳平台[1]。但从现实状况看,干部教育在目标、师资、内容等各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都缺少必要的重视。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表述中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006年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干部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2]强调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地位,而缺少了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关注。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育目标虽因功能定位及自身优势不同而各有侧重,但大致的内容与《条例》相同。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育目标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方针,利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政能力为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政能力培养,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3]这是对从事干部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集中于政治素质及专业能力,却没有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能力。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构成中也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从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的高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师资主要是从事党史、党建、基本国情等方面教学的专兼职教师。

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是首要的条件。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师资配备中没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而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决定着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存在,并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这不是少数几个机构所能解决的。

(三)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中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受干部教育目标的影响,目前干部教育课程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普遍缺位。

如《条例》对干部教育内容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 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4]中央党校目前开设有“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等课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课程设置中以党的优良传统、党性党风党纪和国情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和基本国情为主干课程。可以看出,不同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所不同,但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

二、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要素

从现实情况来看,干部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这其中既有相关研究缺位的原因,也与我国的传统社会文化相关。

(一)干部教育心理健康研究的缺位

从2005年6月中组部发文《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开始,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了相关研究。如2005年,北京市对1,055名在职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2008年采取综合评定方法,运用MMPI-2、16PF和自编的《领导心理健康量表》对401名厅局级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析[5]等。但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较少,不足以纠正人们对心理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角度,而缺少教育学视角的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心理学现象,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开展研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心理治疗和咨询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具有有效作用,可治疗毕竟是事后补救的方法,事前的预防更重要,而教育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因而需要进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目前由于教育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理论上的支持,缺乏自觉性。

(二)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受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领导干部追求的是奉献、敬业的社会价值,而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的问题很少顾及甚至全无意识。不少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致使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6]。

同时,当前社会上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异常。受此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对心理问题故意回避、隐瞒,而且出于对职位的保护,他们往往不肯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弱点,怕被人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因而,有的明知道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羞于启齿、讳疾忌医。更不用说在党政机关设置心理咨询室,供领导干部去那里接受心理辅导。可见,对领导干部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意识和机制上还十分欠缺[7]。正因为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着误解,使得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了我国干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缺位。

但是,有一些领导干部会托朋友关系,悄悄去咨询,还有通过电话、网络这种具有隐秘性的方式来进行咨询,以期能够减轻压力,解决心理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领导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深化研究,促进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问题存在的错误观念,是由于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造成的。只有加大研究力度,丰富理论成果,使人们对心理问题获得清楚、正确的认识,才能纠正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认识。这种研究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方面。

目前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虽已有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对一般的心理测验存在一定的“反侦测”能力。因而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研究要体现出针对性。要编制出符合领导干部特点的并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领导者心理健康量表。测量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对隐私的尊重,不公开,不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给领导干部创设一个充分宽松的心理环境。在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中注意结合领导干部的特点进行,使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同时,也需要有教育学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当前,增强干部心理健康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素养,降低领导干部接受心理健康干预的敏感性。因而,在教育学研究中,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内容的构成和建设、教师能力结构和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原则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更加注意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研究成果,使理论不断完善,形成科学的体系,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开展。

(二)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保持心理健康能力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领导干部心理素养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之纳入干部教育的课程内容是重要的一环。

一种方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常规课程。在干部培训的课程设置中,开设党政干部心理保健课程,为广大领导干部弥补心理学知识的缺失,以发挥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知识点分散到培训班次的课程体系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每1~2周实施一个单元。也可以集中举办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培训的专题班,将各种教学内容集中在3~4天时间内完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期效应,放大培训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养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因“党校姓党”的特性,决定了在课程安排中仍要以理想信念、执政能力建设等内容为主,因而需在价值观的培养中进行渗透。通过教育,使学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正确看待成与败,以平和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和公仆意识对待工作,消解更多由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干部教育机构中的EAP模式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EAP(员工援助系统)是某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从企业中引入的一个概念,并结合干部教育的特点进行了适度改造,主要是面向领导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其目标是提升干部的心理健康素养,使干部了解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良好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观念。[8]此种方式在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它能适应各方需求,有效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素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在干部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提高领导干部心理保健意识,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培训,使之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干部教育培训中“专兼结合”的师资构成为聘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可邀请专家教授开设心理学讲座,给学员讲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目前,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已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干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常规课程,如果只依靠聘请兼职教师开展工作,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不能满足课程需求。因而,干部教育机构专职教师的师资构成中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是心理学专家,而且还应对干部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在理论上兼具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干部教育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与整个干部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致。

在目前干部教育师资不足且对教师的培训尚未起步的情况下,为了满足领导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加的需求,就需要通过资源共享,利用各种渠道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国从2010年试点、2011年铺开的让高校作为新的干部教育培训力量加入干部教育培训网络的做法,为开展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高校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储备上都比较成熟,可充分利用他们在学科、理论上的优势和优质人力资源,对领导干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可利用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干部心理教育现状之下,广开渠道,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实而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J].理论探讨,2008,(4).

[2][3][4]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上一篇: 财务部工作汇报 下一篇: 医院党支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