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1 23:11:04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1)

3、以研讨、交流、培训为抓手,在普及的基础上促提高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了促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总结提炼经验,展示我市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氛围。每年乐清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文件精神,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活动课设计和个案辅导分析评比活动。这项活动逐年规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向温州选送了8篇案例,获奖7篇。其中一等奖3篇,乐清市外国语学校高芳芳老师的《和妈妈说再见》、乐清中学李见雪老师的《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想》,乐成镇五小孔沪生老师《抽刀断水水更流》;二等奖2篇,市三中 伏忠国、李云鹤《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和乐清中学卢倩倩老师的《走出他人的目光》;三等奖2篇文章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同时,市教育局采取“请进,走出去”的方法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如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白象中学等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心理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乐成镇一中、乐成镇实验中学等学校结合家长学校邀请浙师大和温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截止目前,我市有10多位老师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级资格证书。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2)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论是校园环境、人际氛围,还是学习方法;也不论是个人目标、家庭期望,还是自我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大一新生基本上都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近年来,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多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精神卫生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教育学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专业化心理健康机构的建立、机制的完善和队伍的优化,共同引导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就是发展模式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位于滨海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自2002年起,该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房树人投射测验等在每一届本科新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针对筛查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了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干预和辅导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笔者从近三年燕山大学的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和后期干预的有效经验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对燕山大学近三年(2006-2008级)新生心理普测数据中的SCL-90的结果作以比较、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四方面的结果和启示。

1、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以因子分≥3作为检出标准,2006、2007和2008级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24%,7.86%和4.83%,三届新生总体的检出率为7.89%。国内其他采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一般为2.3%-26.1%[1-3]。燕山大学的研究结果与其他高校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说明国内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本研究中三届新生总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9%,没有超出上述同类研究结果的范围,基本处于同类研究的中下游水平,提示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正常。

2、三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总分和9个因子分在三届新生之间无一例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逐年降低的趋势(p<0.01)。提示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3、三届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三届新生总体的SCL-90的所有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和全国常模相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9个因子分均较低,提示该校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同时也表明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自己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生常模存在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躯体化、抑郁和敌对3个因子分较低,其余6个因子分较高,提示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的薄弱是三届新生的共性,应引起该校相关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的因子分布:结果显示,三届新生中重度症状比例最高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2007级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2008级为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三届新生总体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接近或大于2%;重度症状比例最低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2007级和总体均为躯体化,2008级为躯体化、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小于0.5%。不难看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的异常,是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通病,这无疑给该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众多关于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论述均指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生活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认识与定位问题等方面[4]。燕山大学心理中心针对大学新生的上述常见心理适应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性和服务性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总结提升出来的,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行之有效的体系[5]。燕山大学以国内外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和涵盖了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从燕山大学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出发,引申和扩展到我国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着重从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开展两大方面入手。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

1、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的典型方式。从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角度来分类,有矫治模式和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矫治模式以有心理障碍学生为对象,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此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医学色彩,其特点是注重心理问题的具体分析,通过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使双方能在共情的基础上平等、真诚地对话,有针对性地消除心理问题。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矫治模式是一种被动的教育策略,即当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性的措施;而且,矫治模式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转贴于 2、施教者主体的转变

在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施教者的主体是为数不多的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是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配比要求——1:3000的比例来配置,对于像燕山大学这样一所仅本科生就达三万名的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也不足十名。这样为数不多的数名心理教师肩负着维护全校几万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担,很明显是超负荷的,所以仅凭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协调模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此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统筹协调三级网络的工作,使之服从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此模式不但能够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高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以燕山大学为例,该校自2003年起就逐步构建起了由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学生科长和辅导员等)和班级学生骨干(班干部和“心理危机阳光小组”成员等)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一级网络,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指导等;学院的学生辅导员等为二级教育网络主体,起衔接、沟通、强化教育的作用;班级的学生骨干为三级教育网络主体,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该网络体系中各级的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不同,但大家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密切合作,通过二级、三级教育网络系统向全校范围辐射,有助于心理中心对于全校危机学生情况的掌握,信息通畅且有效[5]。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体系的丰富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两大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方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矫治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外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热线、危机干预等几种形式。上述工作形式中,心理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坐等心理问题学生上门,然后给予相应的辅导或干预。其工作对象是少数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状况的学生,教育和服务的范围较小。而新型的发展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其未来发展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己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所以是以前摄性预防为主导思想的。此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扩充,主要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心理健康常识和技能的宣传(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报纸、网站等形式)、佳片心理解析、心理知识大赛、朋辈心理辅导、新生心理普测、各年级心理问题排查以及根据普测或排查结果给予的约谈、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新老学生座谈等活动。

2、与施教者主体扩大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预防发展模式的兴起必然要求施教者主体的改变,正如前文所述,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从少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展到遍布全校的三级工作网络全体成员,此工作网络中,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心理骨干(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成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也随之丰富起来,主要有辅导员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或主题班会(常见主题同上),辅导员或学生心理骨干组织的老生经验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班级活动,学生心理骨干自办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板报、报纸、广播节目,同学间的朋辈心理支持与辅导以及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77.

[2]王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11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建院)2004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挂靠在江苏建院学生工作处,是学生工作处下属的行政机构,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管理。2012年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又挂靠在素质教育中心部门下面,改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总体来看,江苏建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举办、过程监督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还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忽略了活动的真实效果。项目管理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项目化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一)项目的申请、审批和立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依托素质教育中心,可以结合和利用素质教育中心的各种资源,在活动初期制订好申请、审批、招标等各个环节规章制度和程序。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选派专门的负责人来执行学生活动事宜。负责人和部门主任领导可根据这一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来制订活动的总构思。项目申请人则根据活动主题和活动思想进行书写申请书,按照申请书的格式,明确活动的名称、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参与人员、经费支出、安全监督等一系列内容完成项目申请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领导和负责人可以按照活动范围、申请项目的性质和意义将申请活动进行项目分类,预测活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收集齐相关材料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领导管理层要秉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删选和确定立项,也可以联合心理学的专家进行联合考查和审批立项活动。一经确定立项的活动方案,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活动的申请者可按照批复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按照计划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执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项目的总负责人、项目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的负责人、活动安全的负责人等。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为总负责人,那么二级学院副书记可以为第二负责人,心理辅导员可以为第三负责人。其次,要保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各项资源,保证活动实施的效果。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及时反馈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或者突发状况并及时有效地处理。有效的项目控制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科学合理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监督及结果验收

确定立项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将由申请人所在单位、个人或团体组织实施,设立项目的管理机构,统一全局管理所有的项目,而涉及和牵扯到的相关部门则要给以积极的配合。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一,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控。质量的衡量需要建立在活动质量监督体系和项目质量的目标分值的基础上,可以是量化为打分标准,也可以是结合团学活动的质量考核来进行综合评价,总之要全面和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第二,要科学地进行控制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预测不可控的风险和状况,做到有危机处理和防御的预案与措施。第三,高质量验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质量和成效。正确验收活动项目,不仅是管理的后续工作,也是活动项目总结和提高的阶段。验收时,按照活动项目申请时的计划和内容,管理层需要结合活动收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总结材料进行评估和验收。验收时也需要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量化打分,验收合格的给予评比表彰,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给出反馈意见和整改措施,以促进项目在后续的执行中有所改进。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总结与评定反馈

项目负责人按时间结点进行提交总结,总结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活动报告、活动图片、活动视频、剧本等文艺类成果等。只要项目成果真实有效,且资料齐全,就可以申请提交项目总结。项目的负责人要按照事先预定的项目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量化考核,针对考核指标中的体系分层打分,包括参与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参与者学生。项目负责人要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形成良好的活动效果,亦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团学素质测评等方式评定,纳入学分。通过一系列措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增进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表彰与交流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管理层可以按学期,也可按学年为周期,对进行申报结项的各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还可以评定出等级,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给予表彰,以优秀的项目进行成果展示,促进其他项目负责人效仿学习,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氛围。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建立平台,将历年来优秀的活动项目通过多媒体、多平台,如QQ、网站、微信、期刊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作为载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优秀活动项目,营造积极向上、师生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项目管理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管理可以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活动能够管理得更加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1]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 白恩俊.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 白恩俊.项目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傅进军等.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课外教

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9.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by Proje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an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4)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5)

1引言

大学生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实现健康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应该说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的“体育锻炼”为干预手段,探讨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的男性大学生;(2)身体健康。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无智力缺陷,(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能保证在研究展开的一年之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服从安排。

经过初步遴选,确定210名大学生作为本研究之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按照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知识结构等、)将这21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四个组。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多名研究对象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研究。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研究样本数为:实验一组(健康教育)50人;实验二组(体育锻炼)50人;实验三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50人;对照组(无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50人,合计200人(平均年龄19.42±2.38,最小18岁。最大25岁)。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现场实验研究。具体措施如下。

2.2.1 健康教育

对实验一组及实验三组的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教育形式为健康讲座、阅读指导、讨论与咨询,每月2次,共计25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健康知识、大学生常见慢性病防治、自我护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知识等。

2.2.2 体育锻炼

对实验二组及实验三组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研究样本中的大学生都是在操场活动者,他们在研究开始前都从事着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主要活动内容为跑步与打篮球等)。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能确定。本研究所设计的体育锻炼的标准是:固定某一项目,持续坚持,每次锻炼达到某一运动量。根据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特点,确定以跑步为锻炼内容。要求: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一小时的跑步包括6分钟活动关节11分钟自然走,36分钟的跑步,7分种放松走。36分钟的跑步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匀速跑,尽量保持一定的速度。跑步距离在2000米左右,最高心率以不超过110次/分钟为佳。

2.3 评价方法

以“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评价大学生运动量,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此三种问卷都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时机分别为实验开始前三天、实验结束后一周及实验结束后三个月。

3 研究结果

3.1 运动量分析

实验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运动量均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运动量组别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观察实验后各组间运动量均数发现,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均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四个组实验前后自身对照分析发现,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大学生运动量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运动量明显高于实验前,其它两组实验前后运动量无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前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实验前,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SCL-90”及“GQOLI-74”两个问卷各测试指标上的得分经F检验,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3.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分析

如表1和表2所示,实验结束后一周和三个月,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SCL-90”之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卷总分和“GQOLI-74”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问卷总分经检验,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合分析各组各因子均分,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SCL-90具有显著差异的因子得分和总分较对照组低,实验组GQOLI-74具有显著差异的三个维度均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

3.4 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如表3和表4所示。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实验一组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五个因子及问卷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个月比实验前得分低,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二组和三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

表1 实验结束后一周SCL-90及GQOLI-74方差分析

表2 实验结束后三个月 SCL-90及生活质量方差分析

表3 实验结束后一周与实验前 SCL-90及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敌对六个因子及问卷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周比实验前得分低,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生活质量方面:三个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生活质量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上实验后一周和三个月都比实验前得分高,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表4 实验结束后三个月与实验前SCL-90及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3.5 交互作用分析

以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作为自变量,以实验后一周SCL-90总分和GQOLI-74总分作为因变量,根据实验设计的2×2因素(无健康教育与有健康教育×无体育锻炼与有体育锻炼)实验模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教育的主效应显著(F=58.250,P0.01),体育锻炼的主效应显著(F=77.951,P0.01),而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872,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健康教育的主效应显著(F=11.389,P0.01),体育锻炼的主效应显著(F=24.864,P0.01),而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23,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彼此独立起作用。

4 讨论

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相应的健康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最喜欢以阅读和听讲座两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经验,采取讲座、咨询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同时辅以相关内容的知识读物与参考资料供参与者学习阅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束健康教育三个月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应结果说明,健康教育的作用比较稳定。

日益增多的研究显示,身体锻炼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田质全等运用元分析手段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与不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相比,在心理健康综合评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胡纪华等人研究发现,长期参加篮球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吕少华采用跑步的锻炼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指导与研究,结果表明,强度适中,持续时间较长的跑步能有效地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研究结果也充分支持诸多文献资料揭示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这一观点。本研究采用跑步这一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对确定的样本人群实行干预。干预结束后一周和三个月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诸多测试指标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干预效果明显且稳定。也就是说,长期坚持跑步这一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志愿人群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为基础,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被试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有效地控制了无关变量的干扰。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存在。

研究前后对所有被试大学生进行运动量评定,旨在精确地分析科学锻炼方式的价值。实验前测试显示,他们的运动量的均值都在小等级范围内。深入分析发现,他们参与运动具有自由、随意、无定量、无定时特点。针对这种状况,本研究采用跑步运动方式,规范样本人群的锻炼模式,定量、定时、有序,富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实验后测试表明,实验二组(体育锻炼组)和实验三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两组大学生的运动量比实验前以及比实验一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体育锻炼的干预富有实际意义。

采用SCL-90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九个不同侧面和总体水平的研究结果发现,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症状总分比较敏感,实验组实验前后出现明显的差异;“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相对不敏感,实验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这种结果似乎揭示,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于促M“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的改善更有价值。

以GQOLI-74四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和问卷总分五个方面来评价实验前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问卷总分在实验前后出现出现明显差异,“物质功能”则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比较而言,个体的物质生活状况在一年之内出现明显变化的可能性较少,大学生尤其如此。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物质生活的影响不起作用符合客观实际。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对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种生活质量维度比较敏感,展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GQOLI-74每一个维度都包含了五个因子,20多个个因子涵盖了生活质量相关内容的许多层面,详细分析健康教育和体育对锻炼对这20多个因子的影响肯定有益,限于文章篇幅问题,本文在此没有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5结论

5.1 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开展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体育锻炼(跑步)能够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影响作用比较稳定。

5.2 健康教育和规范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存在。

5.3 选择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和体育锻炼方式,是实现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知识指导、加强保健意识、丰富生活内涵,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王汝英等.《运动训练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出版.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左成.21世纪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的思考 [J].体育科学研究.1999年.

[5]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M].中国协和儿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

[6]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7]田质全等.《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冶金出版社.2013年.

[8]候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6)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1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 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常规工作为主,贯彻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落实既定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建立学生相关档案。

二、具体工作成效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开学初即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和选择性。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春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电台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主支与家长合力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3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4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这一年区”心理指导中心”在适应、发展中认认真真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使__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汇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采用多种途径培训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

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通过学习、观摩、听课、评课,使”站长”们能比较专业地点评心理辅导活动课,做到自己能开出高水平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同时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组织”站长”自愿参加省、市的研讨活动,6月份在富阳召开的”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我区有八一中学、天长小学、穆兴小学的”站长”一同参加。九月份在杭州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国研讨会”,我区有杭十中、勇进中学、开元中学、服装职高、天长小学、平安里小学、饮马井巷小学、穆兴小学、秋涛路小学的站长一同参加;参加会议展板宣传的有:勇进中学、铁路五小、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秋涛路小学、天长小学。我区詹萍老师在会上进行了”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反思”的交流。

(2)积极举办”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讲习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和第二期__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等,让更多的领导、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理念和基本技术,以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__年共举办培训班六个,受益人次达398人。

(3)组织持有”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试用)的教师参加杭州市”心理辅导高级培训班”的学习,我区有30所学校58位教师参加。组织95位教师参加”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试用)证”的面试工作。

(4)4月份认真做好了20__年区心理教研大组成员的改选工作。新的大组成员是:庞碧玲(八一中学)、陈如平(铁路五小)、鲁瑛(江城路小学)、章青(平安里小学)、董炎夏(杭师附小)、黄勤(天长小学)、任启鸿(秋涛路小学)、胡家余(江城中学)、茅理真(建兰中学)、荣晓莉(勇进中学)、卓先春(清河中学)。今年,区”心理指导中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各项工作能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大组成员出了不少力。

(5)认真完成省、市”心理指导中心”下达的任务,协助各区、县完成”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证”的面试工作。

2.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普及与提高研究

200X年初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设的基础上,为了让各校能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质量与效果,本学期进行了发展性研究。每片组推出两次片组公开课供大家学习研究;召开”__区心理辅导活动课发展研讨会”;通过举办”团体心理辅导”讲习班,培训更多的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师;深入基层学校参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讨等等。

组织选送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区德育年会、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__年学术年会、市第14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上交流。

3.用科研的意识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月份,”中心”对基层中小学作了认真调研,为迎接市”心理指导中心”的督查准备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4月份,市教育局领导对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听取了蒋莉局长的汇报后,市领导又到杭十中、天地实验学校现场了解具体工作开展的情况,对__区这块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__年,区级立项课题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已明显多于20__年。如:”中心” 詹萍的《构建小学心理辅导站运行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铁路五小陈如平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与教师语言与行为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时代小学薛敏的《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研究》,杨绫子小学姚郑芳《弱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惠兴中学胡正琴的《中学生因家庭原因引起的行为问题教育与心理教育整合的研究》等17个区级立项课题。

组织__区参加第三届全国”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审,选送的39篇论文中有32篇论文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另有4篇论文待定,入围一等奖。 继续做好20__年__区20__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比,并将优秀论文选送到省、市参加评比。

4.以评比促发展

以积极认真的态度为有需求的基层学校、街道、社区开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十余个,受益人数约2200人次,”满意”和”非常满意”率达100%。

参与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协助区教育局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九月份市计生协开展了生活技

能培训优秀教案推荐评比中,我区”青春健康”教案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详见杭州市计划生育协会文件(杭计生协[20__]16号)。

做好__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的评比工作。6月份评出区第二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34人。

继续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合格站”、”优秀站”的申报考评工作,12 月底完成考核验收工作。

组织推荐研究成果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案、优秀个案的”三优”评比。

5.组织、参加各类活动,努力提高学院知名度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省”性与生殖健康”教案与论文评比,参加《钱江晚报》”百例青少年成长案例”的专家点评,论文《浙江省城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在”全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讨会”上交流并在《都市快报》上报道,与杭州电视台合作制作《教子寻方》栏目,受到好评。协同德育研究部承办省心理专业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等等均以__区社区学院名义出现,为提高学院知名度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有待提高的地方

1.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

在__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已有三年的形势下,还有极个别学校的主要领导在认识上还是到不了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个别学校三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起色。

2.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

今年初,”__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更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旨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范畴。一年来,”中心”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抓手,各方面的落实与配合也没有到位,所以仍感到局面没有打开,需进一步努力。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5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一学期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一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

1、认识到位: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组织落实: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

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1、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培训。

2、设置心理教师岗位。

我校由刘进峰老师但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人员上得到保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集体教育:我们积极想办法保证每班每月两节心理教育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编本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了解症结,商讨解决的办法。

(2)个别教育:设有“听你说信箱”,每周定期去开箱,之后把里面的内容归类整理,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单独找谈话,对谈话内容还进行了记录,跟踪。直至问题的解决。

(3)通过心理测试,开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表等进行测验。这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4)在教师中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7)

二、教育主题

帮助学生提高无认知、无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地发展,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努力建设一支以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努力提高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素养,使教师拥有健康心理,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2、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各班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方法,帮助学生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不良心理,健立健全的人格。低年级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交往中体验交情。中高年级学生能在学习生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善于和更多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3、建立学校与家庭心理教育问题教育沟通的渠道,举办《家长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及时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言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子女。

四、具体措施:

1、对班级学生心理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有着论著,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3、各参加实验班级开展活动,进行观摩、研讨,及时评课,不断改进。

4、各实验班级对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案例,拟定论文,出版论文集和活动案例集。

5、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先在五个班级开展实验活动,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一定模式,再在全校逐步铺开。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2月)准备启动阶段。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2、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3、确定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并报上级审批立项。

4、聘请指导老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2003年元月--2004年2月)积极实施阶段。

1、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2、每个实验班每学期开展一节活动观摩课。

3、组织高年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立"悄悄话"信箱。

4、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内课题组成员负责讲座)。

5、出专刊(实例图片展和黑板报等)。

6、实验班级教师交流、研讨。

第三阶段:(2004年3月--2004年7月)总结提高阶段。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

2、做好阶段课题总结。

3、完成实验课题的结题评估。

4、完成三年教育活动的资料整理工作。

5、撰写实验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

顾问:高思刚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8)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揭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心理健康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5]。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简称MHC-SF)对农村49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探索积极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有目的随机抽样选取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中小学教师499名,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21份,有效问卷499份。其中,男教师121名,女教师378名。

2.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简称MHC-SF)[3-4]进行调查,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Keyes编制,并由我国学者尹可丽教授进行了中文版修订。量表由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三个维度构成,得分越高代表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同时,根据计算指标区分出三种心理健康的状态:“振作向上”、“颓废萎靡”和“中等程度”。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处于中等程度水平,仅有29.3%的教师处于积极心理健康的“振作向上”状态。其中,情绪性安康水平最低,而心理性安康水平最高。见表1。同时,男女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得分情况(N=499)

2.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年龄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见表2。进一步事后检验表明,46~55岁教师的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水平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25~35岁教师水平,36~45岁教师社会性安康水平、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25~35岁教师水平。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随年龄的增加呈“V”型曲线趋势,即26~35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表2 不同年龄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

健康差异分析

3.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教龄特征

表3结果提示,不同教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反映为,16~20年教龄、20年以上教龄教师的社会性安康水平、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11~15年教龄教师水平,16~20年教龄教师心理性安康水平明显高于5年以下教龄、11~15年教龄教师水平。

表3 不同教龄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

差异分析

4.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学历特征

表4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农村中小学教师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教师水平,高中或中专学历教师的情绪性安康水平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水平,即农村中小学教师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其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学历差异。结果提示,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看,其发展随学历的提升呈下降趋势。

表4 不同学历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

差异分析

四、讨论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国内外对积极心理健康的研究不断增多。在国内,研究者主要聚焦于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均未涉及有关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状况的探讨。本研究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作以下分析。

1.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心理性安康水平最高,大多数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处于中等程度水平;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29.3%)明显低于以往研究发现比例。尹可丽对我国1981名成人的积极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3],我国成人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为42.6%,总体积极心理健康的均值为3.24,而本研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均值为3.01,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成人水平。

2.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表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承受的各种压力具有普遍性,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检查与考评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并且男女教师均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可能促使他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而尹可丽研究报告中国成人在社会性安康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3],这可能是由样本群体不同所致。

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随年龄的增加呈“V”型曲线趋势。26~35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结果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可能与其自身的专业成长、发展相联系。一般来说,25岁以下教师更多地属于新教师,他们面临的主要是职业适应问题。按照富勒和布朗的观点,25岁以下教师正处于“关注生存阶段”;而26~35岁教师则进入“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需要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化发展,但教师专业化发展涉及个体的方方面面,当个体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受挫,极有可能影响并降低他们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进入36岁以后,中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了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就使得他们能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基础教育,即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断发展。而尹可丽的研究结果得出中国成人积极心理健康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同样缘于研究样本的差异,也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第三,教龄、学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具有明显影响。教龄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任务,因此对积极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而不同学历层次则可能直接指向自我期望水平的不同。一般而言,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其自我期望值相对低,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容易体验到成功;而学历层次高的教师,其自我期望水平更高,高期望与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降低积极心理健康水平。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之维护

积极心理健康诠释着人身上积极的力量,作为工作于基础教育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农村中小学教师,其积极心理健康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因此更需要得到维护与发展。

本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尤其是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偏低,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急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维护与促进。针对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一,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品质的培养。如乐观、博爱、宽容、进取、智慧、责任心等。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其二,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针对26~35岁教师和11~15年教龄教师,应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促进他们顺利度过“关注情境阶段”。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提供给他们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促进他们自我成长与发展。同时,教育管理者应创设民主的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决策,以激起其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归属感与成就感。其三,转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摈弃以教师学历为基础的评价定势。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评价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发展性评价的重视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肯定,其不仅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进而促进他们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诚然,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既定条件,如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基础偏差、工资收入偏低以及福利待遇不完善等,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逐步解决。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教育管理者就应该更加注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健康维护,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消除职业倦怠、减轻职业压力,促使他们更快乐幸福地工作与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并最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3).

[2] Keyesc.L.M,& Ryff.C.D.Somat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diom of distress hypothesi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3,57(10).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9)

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很了解的人,总觉得与思想品德教育大同小异,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大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人们平常所说的“心理健康”,大致包括言语正常,举止端庄,符合年龄特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良好;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好;自我意识客观,人生态度积极等。而思想品德是一定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社会成员身上的反映,通常带有明显的社会道德特点。如一个学生有意破坏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团结,或者是考试作弊,这肯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处处防备别人,总认为别人嘲笑自己,对人生缺乏信心,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自卑、自杀等,这通常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注意的是,在有的大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是交叉表现的,甚至有的时候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思想品德问题,思想品德问题也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连杀四名同学的云南大学化学院2000级学生马加爵,就是既有心理又有品德问题的典型例子。

区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虽然没有绝对标准,但从工作实践中可以摸索和总结出相对的、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第一,看是否有利益目的。比如,在偷盗事件上,如果学生的行为是谋取物资利益,既有主观故意,又损害公共或他人利益,实现了利己的目的,此类事件应属思想品德问题;若学生偷盗东西并没有明显的利益目的,只是嫉妒、报复他人,或者是以此为乐,尽管他的行为也违背了公共行为标准,则应以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第二,看是否有偏执性。比如,学生B不按时作息,在同学入睡后才回宿舍,不但不小心翼翼防止惊醒同学,还吹口哨或唱歌,这显然是缺乏公德的行为;他若是受到批评后不但不改正,反而越来越放肆,甚至不这样就感觉不舒服,这种“对着干”的行为,无疑是心理问题“偏执”特征的表现。第三,看是否有生理因素。思想品德问题不涉及生理因素,人们对行为人的行为是非的判断是根据社会约定规范作标尺的,心理问题则不同,行为人的行为有时带有生理因素,如有偷窥癖的人,与其大脑中的5羟色胺浓度偏低有关。这种人容易冲动,冲动时容易产生同样的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

因此,要注意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既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教育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三结合”

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添置了必须的设备,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等等,应该说工作有了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刚刚是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更需要探索、总结和提高。这里,笔者只就具体方法上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据调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有情感类的失恋、失去亲人;经济类的生活困难;压力类的学习成绩差、就业难;社交类的人际关系不好等。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应该采取心理健康教育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想办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及时铲除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病因,积极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如广西医科大学,他们在对生活困难的大学生进行“自主、自强,成就自我”为主题的个别心理辅导或者团体心理辅导,引导贫困生直面生活,将贫困用心包容,乐观向上,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消除因贫困而产生的如敏感、自卑、封闭等心理障碍的同时,尽可能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目前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超过500个,帮助贫困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00多万元,使这些贫困生不因生活困难出现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德育的载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如建筑物的色彩要和谐温馨,绿化美化要赏心悦目,标语口号要催人奋进,人文景观要意境深厚,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广播、橱窗、报刊等传媒,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调节方法,使大学生懂得如何防止心理问题,有了心理问题如何去摆脱和消除。有的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来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大学生通过表演心理情景剧,既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又能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篇(10)

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多数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如张秋菊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对河南省5个地区87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9.6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77.80%的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有2.52%的学生需要接受重点咨询 [1];汪颖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湖北黄石地区500名高中生做了调查,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顾建华等(2006年)同样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张家港市5091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14.2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3];张枫等(2006年)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无锡市1215名中学生,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2.14% [4];刘红(2006年)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问题的占9.29%~29.47% [5];侯振成等(2006年)对北京市1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有24.98%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有6.7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什么问题。如吕若然等利用PHI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呈正态性分布,PHI量表各项得分的平均分均低于60分,只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 [7];岳颂华等(2006年)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州地区1431名中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8];叶苑等(2006年)采用SCL-90对西安市的9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上平均分均低于3分,认为表明其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基本良好 [9];张岗英(2006年)运用SCL-90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54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10] 还有研究者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这一问题,范会勇等认为,得出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健康或严重的结论是来自比较的常模的不同,如果是以中学生常模为标准,则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并非不健康。[11]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男女生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侯振成等人(2006年)的研究中,女生组的SCL-90量表总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各因子上也是如此;张晓玲等(2004年)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调查了494名初二和高二学生,发现在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女生检出率比男生的高。[12]

但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甚至有研究指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刘万里(2005年)发现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在10项心理症状及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13];张静(2001年)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安庆地区420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男女均无显著性差异。[14] 不过,李彩娜(2005年)的研究发现,在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15];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6个分量表中得分低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

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差异,如牛晓丽(2007年)发现城市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16];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北京私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普通和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中学的学生又要差于普通中学的学生。

总的看起来,不同研究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在高中生中,无论男女,无论年级,无论哪类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但发生的比例有所不同,这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各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制订了开展工作的规划,发达地区的高中大多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或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通过十多年的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很多,开展最多的形式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辅导、团体活动、专家讲座等。不少学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特色,如浙江武义一中、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实验中学,都摸索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吴发科等人从管理的角度,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有机结合,探索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东模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7]

不少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通过政治课、体育课、语文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广泛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档案制度。也有研究者提出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来开展教育活动。

针对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者也提出了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很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不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是应付社会舆论要求,装点门面,或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其次,受制于这些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不高,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表现为专职人员少,安排时间少,并且得不到保障,这些时间随时有被借用的情况。再次,学校教师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一般只要学生的问题不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教师很少会主动联系心理教师。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了,但内容不一定好。对具体教育过程关注不多,评估工作开展不够,从各学校的宣传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多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包括以下几种: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周步成修订)、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以及自编问卷等。其中,有60%的研究选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

研究类型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横断研究的类型,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不同年龄组的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规律。在测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同时,不少研究也对相关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

1.研究工具方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问卷调查为主,鲜有访谈、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报告

在研究报告中,很少有详细报告取样和施测等详细过程,问卷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考虑。另外,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单独调查还比较少,多是和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混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不同。

2.在量表的使用上,研究者普遍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量表只能测量它所能测量的东西,每个量表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适用条件,如SCL-90主要的功能在于发现心理不健康的人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是区别健康与否 [18];MHT主要以焦虑为核心,那么一些不以焦虑为症状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如人格障碍。单纯的以一个量表的分数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本身就是不恰当的。其次,不同的研究者由于认识不同,在划分健康水平的时候所持的标准不全相同,比如同样是用SCL-90做调查,有的研究者用总分大于160分作为筛选条件,有的按超过2个标准差来区分,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2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一个标准,而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3作为筛选条件。相同的量表姑且如此,使用不同量表得出结果的差异可想而知。

3.大范围的比较研究和纵向研究很少

目前最常见的研究报告都是学校教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调查,大范围的比较研究还没有。范会勇利用元分析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地域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确实越来越差。以SCL-90为例,均分越来越高,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是在下降?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的纵向的比较研究来解决。

4.教育效果的评估研究欠缺

现有心理健康状况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健康教育的效果只有各学校工作总结式的汇报,唯一可见的公开发表的资料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课题组做的评估,但评估过程也很不严谨。开展和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没有差异,在高中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比较好,还是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好,等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没形成

尽管诸多学者、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很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做法,但这些方案不是太笼统,覆盖面太大,如吴发科等人设计的广东模式,针对的是整个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带有很大的个别性,如辽宁实验中学、山西太行中学的做法。对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没有研究,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具体指导。

五、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努力方向

1.利用更丰富的研究手段

除了利用量表测查,可采用观察、访谈、个案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丰富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常用量表要及时更新修订其常模,并且在量表的使用和解释时再谨慎一些。

2.加强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有效的并且易行的一般性的教育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教育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其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基础必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存在,形同虚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办法研究,也不需要研究。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逐渐减小,希望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学校和家长能真正意识到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巨大作用,真正地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应急的举措。

【注:本研究得到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GH-08017。】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3).

[2]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3]顾建华,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1).

[4]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

[5]刘红.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7).

[7]吕若然,段佳丽.北京不同类型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9).

[8]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9]叶苑,邹泓,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6).

[10]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

[11]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6).

[12]张晓玲,沈丽琴,董勇,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4).

[13]刘万里.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14]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15]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

上一篇: 助学金个人事迹材料 下一篇: 信息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