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12-1348/B 国内刊号
  • 1672-0628 国际刊号
  • 0.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与行为研究是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与行为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不同分类水平自然类概念的实例效应161-165

摘要:采用Heit和Barsalou的实验范式,以不同分类水平的中文语义自然类概念为实验材料验证实例效应。研究包括2个实验,被试为18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实验1为无修饰词概念的典型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不仅在抽象的水平上表征概念,也在具体的实例水平上表征概念。实验2用不同分类水平的自然类概念检验了在更广泛的概念范围内的实例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分类水平的下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实例在上位概念中的平均典型性大多显著相关,而且下位概念的实例在不同分类水平上位概念中(如:动物、小动物)的变化趋势和下位概念在不同分类水平上位概念中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均支持了Heit和Barsalou提出的实例效应。

注音方式与教学形式在儿童课堂汉字学习中的作用166-170

摘要:通过真实课堂中的教学实验法,以107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注音方式和教学形式在儿童课堂汉字学习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课堂教学条件下,重点教学和伴随学习生字的学习效果都不受阅读材料注音方式的影响;(2)与伴随学习相比,重点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汉字学习,减少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差距;(3)全体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伴随学习,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越高,伴随学习的可能性越大。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171-175

摘要: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1)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176-182

摘要:以22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考察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探讨了两种情绪智力模型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因素巾只有开放性维度对学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2)能力型情绪智力在开放性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而混合型情绪智力则没有在上述两者之间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183-187

摘要:在应用Hsee等设计的风险偏好水平问卷对46名大学生进行分组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职业决策情境,探究了当代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其风险偏好、职业方案以及方案的框架性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风险偏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明显高于低风险偏好的大学生,尤其对冒险职业方案的选择中,上述趋势最为明显;(2)框架效应存在于大学生职业决策情境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采用积极口吻表述的职业方案;(3)大学生对冒险、折中、保守三种方案的职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地逐渐增大的趋势。

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188-192

摘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巾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研究表明,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要比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策略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认知重评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女生比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低学业水平学生比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

大学生A型行为类型及其学业情绪特点193-197

摘要: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和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对21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大学生中A型行为者(A和A^-)约占25%。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以正性情绪为主,A型行为者的比例和学业情绪的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不同行为类型者学业情绪的特点:B型者(B或B^-)的羞愧、气愤、厌烦、焦虑、自豪、希望、愉快情绪均明显低于A型者(A或A^-);B型者(B或B^-)的羞愧、气愤情绪明显低于极端中间型者;TH得分高者负性情绪多而不能放松;CH得分高的学生既有羞愧和气愤,又有自豪和希望。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特点198-202

摘要:对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从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八个指数,考察了儿童在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和亲子交往三种典型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结果显示:(1)小学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与其实际的年龄呈显著正相关;(2)5、6年级儿童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显著地高于3年级,在三种情境中表现出类似特点,4年级前后可能是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的转折期。

希望特质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203-206

摘要:通过对770名中学生施测,检验Snyder的希望特质量表(TTH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量表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ITHS可以作为测量中国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工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Snyder提出的希望特质仍然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希望特质也从某方面代表着中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语词分析下结构式写作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作用207-212

摘要:对以结构式写作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的90份写作文本进行语词分析,以语词分析类别中心理历程四个维度的语词数为自变量,以被试写作后SF-36量表总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情感职能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对写作文本的认知历程对被试总体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状况均有正向作用,社会历程对躯体功能状况呈负向作用.感知历程中的特征因素对被试情绪职能呈负向作用。研究证实了书面叙述对负性生活事件的积极处理效应,并对认知与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汉字记忆中错误联接的码相加效应213-218

摘要:采用错误联接的实验范式考察汉字记忆中的码相加效应。实验1采用形码加义码,结果发现对义似形似组的特征诱字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义异形似组的。实验2采用形码加音码.结果发现对音似形似组的诱字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音异形似组的。研究表明汉语记忆中的错误联接存在码相加效应。研究结果可用激活混淆来源理论解释。

群集化儿童问题行为核查表的中文版修订219-225

摘要:将Frick等人的群集化儿童问题行为核查表(the clustering child behaviors checklist,CCBCL)修订为中文版自我报告问卷、教师评定问卷和同伴评定问卷。以529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间卷修订。结果发现:Frick等人提出的外化问题行为框架适合研究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探索性因子分析证明中文版问卷的因子结构与原文卷一致;自我报告、教师评定和同伴评定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自我报告版问卷中财物损害的各信度系数较低;自我报告结果与同伴拒绝的相关不显著。而教师评定和同伴评定的结果均与同伴拒绝相关显著;同伴评定问卷的各信度系数及通过其获得的测量结果与同伴拒绝的相关性均高于其它两种问卷。

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范畴还是样例226-230

摘要:选取较为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操纵抽象范畴与具体样例的不同水平,探讨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遵循典型样例优先、基础范畴次之、最后至上位范畴的“金字塔”表征模型,非典型样例则按上位范畴进行表征;(2)刻板印象抽象范畴与具体样例在加工过程中是独立的,二者遵循自我停止的系列加工方式;(3)刻板印象的抽象范畴和典型样例在后继信息加工中具有同化效应。

记忆的生存假设231-235

摘要:以进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记忆效果,探讨了生命有机体记忆机能性信息的机制。124名大学生分别参与3个实验,实验材料为无关联的词汇。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组间实验设计与组内实验设计。实验1和实验2的研究结果都显示记忆具有求生评价优势,评价生存有关的信息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实验3通过混合实验设计再次验证了记忆的求生评价优势。实验3也发现不同实验材料的评价时间能够影响记忆的评价优势,因此,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程度有关。

过度自信的研究展望236-240

摘要:过度自信是个体高估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作为过度自信的两种主要类型被认为是个体在评价其绝对能力和相对能力时的表现。一般认为信息加工的偏差与判断误差的无偏性是造成过高估计的主要原因。自我提升动机、权重差异与信息的差异被认为是产生过高定位的原因。但是过度自信的这两种类型却在不同难度的任务巾出现了分离现象。最近,研究者提出了贝叶斯过度自信,用贝叶斯推理对不同任务中二者的分离进行了整合。过度自信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心理机制、过度自信对决策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中的个体差异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