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PsychologicaSinica

  • 11-1911/B 国内刊号
  • 0439-755X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

心理学报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在线篇章处理的范式285-295

摘要: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建造理论为实验框架,模拟学习者母语及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过程,从而获取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以及“门槛”效应的认知心理证据。英语水平差别显著的高低两组共60名被试参加了英、汉语故事理解加工实验,考察他们如何对故事的人物角色进行持续跟踪,以厘清故事内的“因果链”。结果发现:(1)高水平组成功地把他们的母语故事理解加工能力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故事理解加工,而低水平组则迁移失败;(2)理解加工能力的迁移与被试心理表征建构能力以及抑制机制的效率紧密关联,高水平组被试能有效地利用抑制机制来管理他们第二语言的结构建造过程,从而建立对故事的连贯心理表征,而低水平组则不能。在分析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就是第二语言心理表征建构与抑制机制的作用问题;要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篇章理解,读者必须要使其二语潜在的能力(如词汇效率等)发展到某个点上,使得与抑制(结构建造的关键)相关的许多无意识的决定过程能够高度自动化。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296-306

摘要:结合掩蔽启动范式和ERP技术,利用歧义词素的加工,本研究探讨了歧义词素语义的激活。实验采用3×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歧义词素两含义互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两变量分别为启动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 vs.无关词)和目标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行为结果发现启动词类型和目标词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即只有当共享词素同形同义的情况下,目标词的加工才可能被启动,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并没有产生启动效应。ERP结果进一步肯定了行为结果,在N250和N400两个脑电成分上都发现了启动类型和目标类型交互作用有关的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共享词素同形同义时,同时引发了N250和N400的变化;当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时程分析时虽然也发现了N250的变化,但是N250的效应较小,小于同形同义所引发的N250效应,持续时间也较短。实验结果说明,在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可以激活,并对目标词汇加工的早期加工阶段发挥作用。

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307-316

摘要:运动表象质量与运动技能水平有关,运动表象质量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器械使用可使人脑产生可塑性改变,使用者会将器械纳入身体图式。然而,两者影响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析篮球运动员与新手在不同持球条件下表象投篮时脑功能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表象质量较好,镜像神经系统激活高于新手;持球条件下运动员表象质量显著高于不持球条件下,镜像神经系统激活程度显著低于不持球条件下。研究说明持器械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质量,器械使用带来镜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

积极情绪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317-328

摘要: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安全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本研究采用经典条件恐惧范式,以US主观预期、回溯性恐惧评定、回溯性效价评定和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的指标,通过“最好自我”训练来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考察了恐惧习得后的积极情绪对于恐惧泛化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有效地抑制条件性恐惧的泛化,增强被试对安全信号的学习,并对消退后的恐惧重建现象起到预防作用。研究同时显示,恐惧泛化在主观评定指标和生理指标间出现了分离,这表明积极情绪对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诱发积极情绪,抑制条件性恐惧的泛化,对临床干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提取-消退范式中复合刺激对恐惧消退的影响329-335

摘要:情绪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退条件性恐惧记忆,研究证明基于记忆再巩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有效消除或改写原有的恐惧记忆。本研究将提取-消退范式应用到更复杂的恐惧记忆中,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声音+图片)作为条件刺激,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考察采用单个线索(声音或图片)、复合线索(声音+图片)进行提取-消退对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声音线索提取-消退组出现了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图片提取-消退组只出现了重建效应,复合刺激提取-消退组未出现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由复合刺激线索引发的条件性恐惧,采用复合刺激中的单个较强线索或原有完整线索进行提取-消退,对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最好。

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与内化问题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336-348

摘要: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以北京市426名四、五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进行连续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与内化问题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水平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高;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越大,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越多。(2)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和流动性后,从T1到T2,同伴侵害与孤独感为相互作用关系,且同伴侵害可以显著预测抑郁,但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从T2到T4,同伴侵害和3种内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模式完全一致,即T2时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显著预测T3的同伴侵害,进而显著预测T4的社交焦虑、抑郁和孤独感。(3)抑郁、孤独感与同伴侵害的循环作用在两类流动儿童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在社交焦虑和同伴侵害的模型中,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比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更大。可见,同伴侵害和内化问题呈循环作用关系,未来预防/干预研究可以聚焦于减少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或内化问题的角度打破二者的恶性循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良性循环,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

情绪劳动策略对主动破坏行为的影响349-358

摘要:如何开展员工情绪劳动管理,避免负面行为结果,是服务行业面对的重要问题。以788名呼叫中心员工为研究对象,本文获得的结果表明:1)表层动作显著促进主动破坏行为,而深层动作的影响不显著。2)政策强度感知显著调节表层动作与主动破坏行为间关系;当政策强度感知较低时,表层动作对主动破坏行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3)情感社会分享显著调节深层动作与主动破坏行为间关系;当情感社会分享水平较高时,深层动作对主动破坏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从资源保存视角提出工作场所开展情绪劳动管理的有效策略。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双职工夫妻的婚姻满意感: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359-369

摘要:为了揭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双职工夫妻双方婚姻满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资源-获取-发展观和基于关系支持的积极发展模型,从夫妻互动(相互支持)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0对双职工夫妻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SSB与我国双职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均正相关;(2)FSSB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促进员工夫妻间相互支持的互惠效应,进而提升员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3)夫妻双方所获得的FSSB均可通过促进丈夫的婚姻满意感进而提升妻子的婚姻满意感。本研究提示,增加FSSB能有效促进双职工夫妻间的相互支持、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

评论不一致性对消费者的双面影响:产品属性与调节定向的调节370-382

摘要:以往有研究指出在线评论的不一致性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有研究发现存在正面影响。之所以会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是因为,以往研究没有深入分析评论内容,忽略了造成不一致性的根源所在。通过引入产品属性及消费者调节定向,力图解释以往两种看似冲突的结论。结果表明:评论不一致性会通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风险和独特性感知进而影响其购买意向;垂直属性评论(水平属性)不一致性越高,越会激发消费者的风险感知(独特性感知),进而降低(提高)购买意向;并且消费者调节定向对产品属性的调节作用会进一步调节。

复杂情境下不同角度及思维方式的决策表现差异:决策视角-心理距离的作用383-392

摘要:本研究运用2个行为实验探讨了复杂情境下自我决策、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在无意识思维方式和有意识思维方式下的决策表现差异。实验1发现复杂情境中无意识思维方式下,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的决策表现显著优于预期他人决策,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表现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发现复杂情境中有意识思维时,在陌生人条件下,为他人决策表现分数显著高于自我决策与预期他人决策,自我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表现无显著差异;在朋友条件下,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的决策表现显著优于自我决策,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表现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决策视角-心理距离作用假设(the Perspective-Distance Effect Hypothesis,PDEH)。

愤怒和悲伤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人际责任归因的作用393-403

摘要:基于具体情绪理论——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采用两项研究考察负性情绪愤怒和悲伤对助人决策的影响,并探究人际责任归因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两项研究均采用自传体情绪记忆任务诱发情绪,研究一中自变量情绪为组间变量,包括愤怒、悲伤和中性三个水平,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时间;研究二中自变量1为组间变量情绪,包括愤怒和悲伤,自变量2为组内变量人际责任归因,操作为模糊归因、不可控的情景归因、可控的自我归因三种情境,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金钱。结果发现:(1)与愤怒情绪相比,悲伤情绪下个体为他人花费的时间和捐助的金钱更多;(2)在模糊的人际责任归因条件下,悲伤个体会比愤怒个体捐助更多的钱。研究表明:同为负性情绪的愤怒和悲伤在助人决策上的作用不同,悲伤个体比愤怒个体做出更多的助人决策;人际责任性归因会影响附带情绪和助人决策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附带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并延伸ATF理论的证据和领域,对发挥情境中人际责任归因在助人决策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权力感对个体的影响:调节定向的视角404-415

摘要:采用4个研究探究了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被试的特质性权力感和特质性调节定向初步探索权力感水平与调节定向的关系。研究2和研究3分别通过外显角色扮演和故事回忆法来探究状态性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目标表征和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4采用身体姿势法启动权力感,进一步探究在内隐层面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权力感个体更倾向于促进定向;而低权力感个体更倾向于预防定向,并且排除了其中可能的无关变量(情绪)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整合现有的权力感研究结果,并能预测更多未知的权力感效应。

心理学报杂志理论与史
试论布鲁纳晚年的心理学研究转向及其学术意义416-426

摘要:布鲁纳是当代极具开放心态及创新精神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学术长青树。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学术思想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在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理论心理学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晚年的布鲁纳不断重新反思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强调认知的本质基础应是意义建构,有力地促进了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深入发展;重视文化传递对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作用,为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积极反思当代心理学的困境,寻找促成心理学整合的主要理论问题。布鲁纳对当今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性主题及核心问题的阐述以及未来研究的定位,无疑提出了值得令人关注的取向及参照线索。

期刊简介F0003-F0003

摘要:《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56年创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