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439-755X
  • 国内刊号:11-1911/B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74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报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摘要:实验通过“A:B::C:D”范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图式生成阶段诱发出N400和P300成分,反映了类比源域的词对概念通达和词对关系抽取的加工过程;类比映射阶段诱发出N400和晚期负成分LNC,反映了类比目标域前项词汇概念意义的激活,以及将已获取的图式关系类比映射于目标域,并进行推理的加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复杂,牵涉到一系列认知加工步骤;LNC成分与类比映射阶段的加工关系密切,其波幅和头皮分布的广泛性情况与类比映射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711-719

加法运算中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的整合

摘要: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和效应”消失,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720-734

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句意的建构时间

摘要: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其反映在N400之上,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ms。然而,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其是从何时开始的,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提升了实验l~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735-744

汉字模糊度、字频和语义启动在N400上的交互作用:N400的IA模型的证据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大学生被试在同一字判断任务中的脑电波形。两个实验涉及三个因素,包括模糊度、字频和语义,语义和字频为被试内设计,以启动字一靶字(模糊)-探测字的呈现序列为一个测试(trial),要求被试判断靶字和探测字是否是同一个字。两个实验除了靶字的模糊度不同外,其他材料完全相同。结果发现,实验1字频和语义启动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低频条件下无语义启动比语义启动的N400波幅更偏负,高频条件则无这种差异;实验2中只存在语义启动效应,字频与语义启动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综合两个实验的ERP结果,模糊度、字频和语义启动l_者间存在交互作用,且高频而非低频条件下模糊度与语义间也有交互作用,无启动条件下字频和模糊度间也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因此支持N400的IA模型(交互激活模型),不支持核证模型和词汇后加工理论。
745-753

知道与不知道要学多少: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

摘要:采用“5/4模型”类别结构探讨了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设置了两种学习条件(“知道样例量”和“不知道样例量”),分别探讨两种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率、学习策略以及所形成的类别表征。106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显著,知道样例量组的学习效率高于不知道样例量组;样例量的预期作用对类别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来实现的;样例量的预期作用不影响两种学习条件的学习后形成的类别表征,且两种学习条件的被试白始至终表现出样例学习的表征模式。
754-765

情境效应或自动化加工: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

摘要:使用词汇判断任务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研究范式,探讨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是否具有情境效应。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并不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实验二和实验三采用被试间设计,在典型的AMP中分别添加了情境因素,结果都表明被试在职业、家庭、美德等情境中对老年人没有给出更积极的内隐评价;被试对中性数字启动的做出的内隐评价比对老年人启动的内隐评价的更积极。
777-788

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摘要: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一陌生人对比实验,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结果发现,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789-796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摘要: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获益域下,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人机博弈时,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人际博弈时,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人际博弈时,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而人机博弈时,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797-806

时间间隔与未来事件效价: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摘要:通过考察解释水平,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同时,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807-817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究竟谁导致了品牌忠诚?——一个动态研究水

摘要:现有关于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是品牌忠诚的决定因素。尽管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认识忠诚的概念,但是现有文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来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发展过程。为了弥补现有营销文献中这一理论的不足,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同时影响品牌忠诚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通过一个纵向情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增强了,而品牌情感的影响作用减弱了。并且,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一致性体验会削弱这种效应。最后,研究指出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共同的影响作用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显著增强。
830-840

如何削弱产品来源国效应——产品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元认知和双系统模式的心理学理论为背景,研究了分析式系统对来源国效应的削弱,检验了产品信息呈现方式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三个研究说明,分析式系统的启动可以有效削弱来源国效应;特定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所引起的消费者信息处理不流畅性感知会激发消费者的元认知困难,从而使他们在产品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分析式系统,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处理不流畅性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都能削弱来源国效应,过于复杂的呈现方式由于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认知负荷,反而不能成功启动分析系统,从而无法削弱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84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