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439-755X
  • 国内刊号:11-1911/B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74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报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摘要: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347-363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

摘要: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实验采用评价条件化(Evaluative Conditioning)范式,将新异刺激(相当于条件刺激,CS)与情绪词(相当于无条件刺激,US)配对呈现,最后测量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程度。三个实验通过设置表面故事,控制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配对关系,并改变任务的加工深度,揭示了情绪词调节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调节不依赖于对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以及被试的任务状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的联想学习过程。
364-372

空间频率信息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

摘要:已有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研究提示,高频空间信息可能选择性地与表情识别有关,而低频空间信息则选择性地与身份识别有关。为验证这一假设,操纵空间频率设计三个Garner效应测量实验。实验1测量全频条件下身份表情识别之间的Garner效应,结果显示,相互间的干扰均显著。实验2测量高频条件下的干扰效应,发现表情识别的Garner效应不再显著而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无明显变化,出现分离。实验3测量低频条件下的Garner效应,结果表明,表情与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仍显著,未受高频过滤影响。基于Garner范式,提出面孔识别的可分离度与难度双指标同时考察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高频空间信息是面孔身份与表情信息分离的有效尺度。
373-383

心算活动中混合策略选择的ERP研究

摘要:考察问题大小、距离、奇偶及答案正误对心算策略选择的影响。采用先答案后算式的呈现方式,记录了15名被试的64导ERP。研究发现,在小问题中,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相比,诱发了算术不一致N400,距离和奇偶因素影响其波峰及潜伏期。在大问题中,距离和奇偶因素影响晚期正波,近距离奇偶一致情境诱发了波幅较小的晚期正慢波。表明在混合情境,距离比奇偶信息优先得到加工;在小问题心算中距离和奇偶信息影响答案提取,而在大问题心算中,对于依靠距离信息较难直接判断的小距离问题,在进一步的加工中会借助奇偶信息判断是否采用精确计算策略。
384-395

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

摘要:对切换代价的本质存在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两种观点。为揭示二者在切换代价中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作用,结果发现:(1)延迟时间对切换代价有显著影响,100ms的切换代价显著高于1000ms的切换代价,而600ms分别与100ms、1000ms之间的切换代价无显著差异;(2)预先信息对切换代价的影响显著,全部信息的切换代价显著低于无信息和部分信息的切换代价,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无交互作用。这表明,延迟时间与预先信息分别作用于任务设置惯性和任务设置重构,切换代价反映了这两种具有相加效应的加工过程。
396-402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对唾液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摘要: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是国外应用广泛的社会心理应激测试手段,然而还没有研究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报告。本研究以健康大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主观应激报告(简明心境量表和5点量表)和客观应激参数(心率和唾液皮质醇)为指标,探讨TSST在中国的适用情况以及性别因素对个体在TSST应激情境中的影响。结果发现,TSST诱发了中国被试显著的应激反应,在经历了TSST情境后,被试主观报告紧张水平增加,同时心跳加速,唾液皮质醇水平增加。即使女性被试主观报告紧张与不安的程度显著高于男性,但是男性和女性在TSST应激情境下的心跳和唾液皮质醇指标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提示,TSST在中国被试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利用其开展与社会心理应激相关的研究。男女被试在与成就动机相关的应激源(例如,TSST)中的客观应激参数差异不明显。
403-409

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摘要:通过对549名初一至高二年级城市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及其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并对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是否可以调节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在所有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被试中,网络成瘾群体的检出率为8.93%;(2)女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突显性水平高于男青少年。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消极后果上,初一青少年高于高一、初三和高二青少年。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3)疏离感较高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水平也较高,健康的家庭功能可以保护疏离感高的青少年减少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但同伴接纳对高疏离感青少年减少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不具有保护性作用。
410-419

当事人眼里的工作同盟:质的分析

摘要:为了解中国当事人如何看待咨询中的工作同盟,对工作同盟做初步的本土概念化,采用协商一致的质的研究方法对来自1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20名当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工作同盟相关的域有6个,分别是情感联结、任务、投入、合作模式、发展变化、影响因素。前三个域可以看作是工作同盟的构成要素,而后三个域则是对其外部特征的描述。对每个域的含义及其与现有理论和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420-431

不对称社会困境中社会价值取向对合作的影响

摘要:以往研究表明,社会价值取向对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变异的解释量不高。本研究指出,初始资源配置导致个体处于某种优劣势位置上,从而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不同的个体的合作行为。研究设置了两人互动和多人互动两种情境,通过变化被试所拥有的初始资源的相对价值或相对数量来操作优势差异,检验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在社会困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资源处于相对劣势位置时,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水平。
432-441

识解水平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摘要:通过考察识解水平启动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探究两类选择对时间或风险心理加工的相似性。结果发现,无论以思维诱导为识解水平的启动条件(实验1),还是以视觉加工为识解水平的启动条件(实验2),受高识解水平启动的被试对延迟选项和风险选项的主观值判断都要大于受低识解水平启动的被试,说明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时间和风险选择中的概率具有相似的表征,而识解水平思维定势是通过影响金额和时间(或概率)的相对权重起作用。即由于高识解水平下的金额权重高于低识解水平,时间(或概率)权重低于低识解水平,从而使被试在高识解水平下更愿意等待或冒险。
442-452

数学应用题中语言成分模型的构建——多元随机效应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运用

摘要:数学应用题中的语言成分可能对被试问题解决过程产生复杂影响。通常,这种影响对所有被试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具体数学题目特征与特定被试的认知特性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多元随机效应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建模方法,分析了数学应用题中语言成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分析了语言成分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平均效应,同时给出了相应的随机效应,揭示了相应成分对不同个体问题解决过程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较难的项目倾向于单词更多,命题密度更高,要求对图/表信息进行编码和转译,或者根据问题表述生成数学公式。项目命题密度影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项目命题密度对能力较低的被试的影响高于对能力较高的被试的影响。
46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