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1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并与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进展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断。
1951-1952

不同时机应用大承气汤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复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大承气汤对危重症患者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APPACHEⅡ评分在12~20分、存在肠功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给予常规肠道复苏,乙组于肠道复苏前应用大承气汤,丙组于肠道复苏后应用大承气汤,观察3组治疗前后肠功能障碍评分等级、营养治疗耐受程度、腹腔器官感染率、肠道细菌全身感染率。结果乙组与甲组、丙组治疗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比率、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比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肠外营养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乙组与甲组、丙组腹腔器官感染率、肠道细菌全身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甲组与丙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肠道复苏前应用大承气汤效果优于肠道复苏后应用;肠道复苏后应用大承气汤和常规肠道复苏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1953-1954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泵入乌拉地尔50~200μg/m in,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10~40μg/m in,疗程均为7~10 d。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血浆BNP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6 m in步行实验等方法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BNP、心功能、6 m in步行实验距离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乌拉地尔能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浆BNP,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1955-1956

Ca~(2+)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Ca2+信号调节通路对肝癌细胞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Ca2+及其激动剂毒胡萝卜内酯(TG)和抑制剂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作用于SMMC-7721细胞,RT-PCR检测肝癌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变化;W estern-b lot检测肝癌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Ca2+对肝癌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随Ca2+浓度的增加,细胞培养上清和肝癌细胞胞浆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增加;Ca2+激动剂TG能诱导肝癌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PA蛋白表达,这种诱导作用能被TG抑制剂SNAP抑制。结论 Ca2+通过细胞内NO→cGMP调控的Ca2+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内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和分泌。
1957-1959

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RA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18例采用MTX+LEF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MTX+LEF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关节肿胀数明显减少,血沉及DAS28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TX+LEF联合丹参注射液是一种短期内治疗RA安全有效的方法。
1960-1961

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比较结肠宁和柳氮磺吡啶通过改良保留灌肠给药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6例给予结肠宁5.0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44例以柳氮磺吡啶片1.0 g粉碎后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1次/d。2组均用药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时大便次数、血便情况,并于4周后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7%和66%(P〈0.05),治疗4周后分别为91%和73%,4周后内镜缓解率为89%和68%(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3%(P〈0.05)。结论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缓解率高,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
1962-196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研究

加味四逆散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 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灌胃加味四逆散药物煎剂7 d,制备含药血清;应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加味四逆散对100 mg/L瘦素刺激HSC-T6中JAK2、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加味四逆散作用6 h后,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开始降低,且JAK2降低较为明显,24 h STAT3降低最明显。结论加味四逆散能降低增殖后的肝星状细胞JAK2、STAT3蛋白表达,并阻断JAK2-STAT3经典通路的信号转导作用,这可能是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之一。
1964-1965

益肾蠲湿合剂对TGF-β_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肾蠲湿合剂对TGF-β1作用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剂量益肾蠲湿合剂的药物血清与TGF-β1(终浓度5μg/L)共同培养GMC 24,48,72 h,收集培养上清并用ELISA法检测纤维连结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olⅣ)含量。结果益肾蠲湿合剂的药物血清可抑制TGF-β1刺激GMC分泌FN、LN和ColIV,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对GMC分泌FN、LN和ColIV的抑制率也相应增加。结论益肾蠲湿合剂对TGF-β1诱导的GMC分泌FN、LN和ColI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抑制TGF-β1刺激GMC分泌细胞外基质是本复方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1966-1968

接骨冲剂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接骨冲剂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各半,造成左桡骨中上段的骨折模型,术后第1天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中药组,并开始灌胃给药。术后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0天每组处死4只兔子,取其左侧桡骨,拍X线片,测骨密度。取左上肢仔细剔除附着的肌肉等组织,保留骨膜及骨痂;以骨折间隙为中心两端各保留1 cm,投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脱钙,石蜡包埋,行HE染色。结果与其他2组比较,中药组骨折愈合情况较好。结论接骨冲剂能影响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在细胞内沉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
1969-197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沈阳地区甲型H1N1流感9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9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变化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比较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差异。结果 95例中重症患者83例,危重症患者12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14~80(39.03±15.37)岁;存在基础疾病者55例,孕产妇20例,死亡6例,无一例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组住院(9.90±4.54)d,危重症组住院(12.67±6.47)d;发热93例(98%),咳嗽93例(98%),咳痰85例(89%),呼吸费力51例(54%),咽痛13例(14%),胸痛11例(12%),头痛21例(22%),肌肉酸痛24例(25%),恶心15例(16%),呕吐5例(5%),腹泻11例(12%)。结论沈阳地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费力;孕妇及存在基础疾病是病情危重及死亡的危险因素;重症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谷草转氨酶、CK及CK-MB升高,高碳酸血症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与危重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述化验指标升高可早期提示患者病情可进展为危重症,为早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依据。
1971-1973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血管介入治疗(PC 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是否能产生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因子的协同或相加有益效应。方法将58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2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记录2组开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脂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服药后12周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B组作用明显优于A组。结论 ACS行PC I治疗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能明显受益。
1973-1974

关节镜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手术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结果治愈86例,显效3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2.5%。结论关节镜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1975-1976

香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0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滴。治疗10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变化,有无出血现象。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无临床出血现象。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香丹注射液可改善UA患者冠脉血供,降低血脂、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1976-1977

FGF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FGF生物蛋白海绵对骨缺损型骨折的促愈合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新鲜胫骨下1/3骨折并骨缺损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对照组骨缺损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实验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后表面黏附FGF生物蛋白海绵,术后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及功能恢复训练。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正常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手术植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FGF生物蛋白海绵可促进骨缺损型骨折的愈合,提高正常愈合率,减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及再手术植骨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刺激的理想材料。
1978-1979

高海拔地区Sheehan综合征危象78例抢救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的病情特点及不同抢救方法效果。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状态及病情特点,同时检查血糖、血压、血电解质,观察氢化可的松不同使用方法的效果。结果在高海拔地区,Sheehan综合征患者自我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正确处理率低。在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的抢救中,氢化可的松分次小剂量静点效果更优于一次大剂量静点。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应加强住院分娩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培训患者及家属在应激时的自我处理能力。在抢救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时,应分次小剂量使用氢化可的松。
1979-1980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术后早期(3 d)开始系统地予以中医药治疗,B组予以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14 d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3个月后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B组。结论中医药治疗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降低伤残率和改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好。
1981-1982

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AP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给予善宁治疗,B组给予善宁加思增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AP患者治疗前后MPV变化,并分析MPV变化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型AP患者外周血MPV入院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症患者入院时MPV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B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MPV均明显低于A组及C组。结论 MPV能反映AP病情的变化,可帮助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
1983-1984

硫普罗宁联合肝炎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硫普罗宁联合肝炎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0.2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肝炎灵注射液4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200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2组治疗3~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复常率除肝区不适外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平均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ALT、AST、TB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乙肝病毒标记物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硫普罗宁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198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