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1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交泰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交泰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给予交泰丸治疗,西药组20例给予西洛他唑治疗,中西药组20例同时给予交泰丸和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疗程为8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双下肢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直径、峰值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中西药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血黏度及促进肢体血流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均〈0.05)。结论交泰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
781-783

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1例,采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随访观察,并对比观察椎体滑脱的变化情况。结果 CODI评分治疗前为(29.5±4.8)分,疗程结束为(9.9±5.3)分,改善率8.7%~93.5%,平均66.7%。根据疗效标准评价,优11例,良19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90%,优良率73%。37例随访3个月,CODI评分(13.3±4.6)分,综合满意度优良率为76%(28/37),2例复发占5%。治疗前后滑脱程度比较,1例Ⅱ度滑脱变为Ⅰ度,2例Ⅰ度滑脱椎体序列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滑脱分度无改变。结论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手法的作用机制不是以椎体复位为基础,而可能与腰椎动态平衡和稳定的重建有关。
784-785

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桡骨干上中下段不同部位骨折时,钢板固定在掌侧和背侧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将18对桡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造上、中、下段横骨折模型,再将各组分为掌侧钢板固定组和背侧钢板固定组,DCP钢板固定后将各标本依次进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和扭转实验。结果在桡骨上段骨折组和桡骨中段骨折组,掌侧钢板固定组较背侧钢板固定组位移大;在桡骨下段骨折组,掌侧钢板固定组较背侧钢板固定组位移小。结论本实验为临床手术选择钢板固定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桡骨干上、中段骨折时钢板固定在背侧比较稳定,下段骨折固定在掌侧更稳定。
786-787

血脉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D-二聚体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血脉通胶囊对UA患者GMP-140、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70例U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血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硝酸甘油减停率、GMP-140、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UA患者GMP-140、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2组心绞痛、心电图与硝酸甘油减停率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2组GMP-140、D-二聚体血浆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在U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脉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抑制血小板活化,在预防与治疗UA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788-789

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岁以上参加健康体检者330例,采用Metriscan骨密度测量仪测定第2,3,4手指的骨密度,收集相关影响因素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服用钙剂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相关性,而文化程度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老年人群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特别是限制高脂饮食,适当服用钙剂,保持身心健康,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790-792

祛痰化瘀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痰化瘀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降糖和冠心病常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祛痰化瘀饮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完成研究65例,脱落5例。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痰化瘀饮在改善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793-79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研究

红光照射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IGF-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红光照射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肌肉再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愈合组和红光照射组。采用自制的"重物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通过单次撞击,建立大鼠急性腓肠肌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1,2,3,5,7,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自然愈合组相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分析显示,红光照射组急性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肌肉再生速度、愈合质量显著优于自然愈合组。损伤后第1,2,3,5,7天,红光照射组大鼠肌肉损伤局部IGF-1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和自然愈合组显著增高。结论红光照射能够减轻损伤骨骼肌中的炎症反应,促进IGF-1的表达,从而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795-798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脾气下陷证肝组织细胞凋亡和相关因子p53、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医病因学理论,采用连续造模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和脾气下陷证病理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补中益气汤通过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p53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使脾气虚肝组织病理变化恢复正常;补中益气汤通过上调p53基因、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使脾气下陷证肝组织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改善脾气虚证和脾气下陷证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抑制或诱导细胞凋亡、清除损伤细胞有关;补中益气汤具有双向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799-801

丹参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经右侧翼腭动脉线栓willis环30 min后再灌注30 min并反复3次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测定血清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TP酶含量,动态观测局部脑电图棘波及脑血流的变化,评价丹参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参川芎嗪能显著降低MDA值,增加血清和脑组织中SOD含量,明显改善ATP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缩短脑电图棘波恢复至正常水平时程。结论丹参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802-80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大黄解毒汤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解毒汤治疗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227例,危险分层后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大黄解毒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肝功能变化、导泻情况、胆碱酯酶变化、病死率以及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率。结果 B组在缓解症状、充分有效导泻、恢复肝功能及胆碱酯酶、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降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率方面也显示出明显优势。结论大黄解毒汤用于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明确,中西医结合抢救农药中毒前景广阔。
805-806

化栓复元剂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考察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中药组方。方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用化栓复元剂,对照组加用血塞通、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中除了头晕的疗效较佳外,其他各症状的改善均不及治疗组;治疗组治疗后的全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只有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他化验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化栓复合剂治疗脑梗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806-807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滴,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每分钟排血量、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VE)增加,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VA)下降,VE/VA比值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可明显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808-809

缬沙坦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Upr、SCr、尿β2-M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联用罗格列酮能更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809-810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保肝及核苷类药物抗病毒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3 mg隔日1次静推,对照组给予思美泰冻干粉针剂1.0 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组的显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X^2=1.05,P〉0.05),2组总有效率均为90%。结论在常规保肝抗病毒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811-812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812-813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8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入起搏器的不同分为DDD组和VVI组。结果 2组植入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植入前明显改善;VV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DD组(P〈0.05)。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但仍需注意术中操作,慎重选择起搏器类型并予以合理程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814-815

胰腺消炎汤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胰腺消炎汤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抗生素、制酸、抑酶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方胰腺消炎汤灌肠;观察2组症状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及血清淀粉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胰腺消炎汤灌肠辅助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较好。
815-816

中药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按RA诊疗常规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肿胀指数法和关节功能指数法以及晨僵时间来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第1个疗程结束后(3周末),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第2个疗程结束(6周末)则进一步改善(P均〈0.01);同期比较,4项指标在第3,6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药浴可显著增强RA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81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