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法、国外外语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外语测试、方法与技巧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1234
  • 国内刊号:31-1964/H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25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3
  • 综合影响因子:0.85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特稿一

评析“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评析本世纪兴起的外语教学流派概念型教学法。全文包括四个部分:1)剖析概念型教学法的语言观、习得观和教学观;2)阐述其教学过程的5个阶段(即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和内化);3)报告本文作者对概念型教学法利弊的思考;4)预测概念型教学法的未来走向。
1-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特稿二

外语专业教育的双轨制——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为例

摘要:我国的外语专业教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本科在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本文从外语学科定位的历史变迁入手,阐述双轨制外语教育模式的形成,指出实行双轨制必须转变若干理念与政策上的偏差,然后反思外语专业学科规划,最后说明实行双轨制外语专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避免的问题。
7-1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大学英语改革专栏

基于数字读写项目的学术英语模块化课程构建与实践

摘要:如何促进大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发展数字时代的英语读写技能,是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北京大学学术英语通选课DoingEnglish Digital的课程构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融教学与评价为一体的、基于数字读写项目的大学学术英语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实例。
12-20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理论研究

元语言意识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摘要:元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觉察和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元语言意识及元语言意识测量的方法,接着讨论了元语言意识在母语和第二语言间的迁移,然后重点论证了元语言意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元语言意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态、交互作用模型,即元语言意识、母语、工作记忆和情感态度等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构成一个动态有机的系统,它们共同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
21-27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发展及影响因素初探

摘要:本文以听辨测试的方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意识发展及三种语言经验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四项奇异任务上,各层次语音意识发展均衡;两项计数任务的成绩显著低于奇异任务。(2)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各层次语音意识的发展都受到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显著影响;英语水平只对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最难的音节计数有显著影响;方言对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各层次语音意识的发展均无显著影响。(3)这三种语言经验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即学习者主要套用汉语拼音知识完成各项语音意识任务,英语水平和方言所起的作用则视其汉语语音意识水平而有不同体现。
28-35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认知加工优势研究

摘要:语块的认知加工因兼具整体认知的经济性与结构语义理解的复杂性而不易探索。本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测量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语块短语和非语块短语语法判断的速度和错误率,考察他们处理语块言语的方式。结果表明,在英语言语认知加工中存在语块主效应,语块呈现出显著的处理优势;习语语块的提取速度显著低于非习语语块,表明语块内部的复杂性对其认知经济性有干扰;高水平组处理语块的速度显著快于低水平组,因而更趋向采用整体提取认知方式。
36-41

国外二语听力研究新进展

摘要:有关听力技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综述西方学者们近十几年来所从事的二语听力方面的研究,对学者们提出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提取和总结,以期给国内从事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48-5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以南京大学引进课程“表象文化论”对日本文学教育的影响为例

摘要:南京大学引入的“表象文化论”课程对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日本文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状况,包括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学习思路、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变化等,就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日本文学专业教育可以从“表象文化论”这样的高水平文化素质课程中吸取精髓和养分,培养学生具备“世界文学”的宽广视野,并加强系统批判能力等具体方法技能的训练。
55-59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基于用法的模型”框架内提出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接受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接受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相比,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显著;实验班的方位构式认知水平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认知水平。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60-65

不同等级与层面的词汇知识对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不同等级与不同层面的词汇知识对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136名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阅读、写作及各类词汇测试。词汇测试包括认知性词汇测试、产出性词汇测试和搭配测试,前两项测试包含2000、4000和6000三个词汇等级,搭配测试仅包含2000一个等级。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阅读最相关的是搭配2000,可以解释36.0%的差异,其次为认知4000,与搭配2000一起可以解释约41.3%的差异,其他变量对阅读水平均不具预测能力。对写作唯一具有预测力的变量也是搭配2000,可以解释24.8%的差异。文章最后建议对学生强化搭配知识的训练,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72-78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翻译研究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庞德译汉诗的独特审美价值

摘要:在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史上,庞德所译汉诗有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这些译诗内各诗歌主体间的互动、东西文化元素的并存与交织、以及由庞译引发的东西方诗学总想的融汇,指出庞译尽管瑕瑜互现,但体现了东西方诗歌与文化的主体间性关系,因而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89-93

《课堂话语探究——行动中的语言》评介

摘要:本文旨在评介SteveWalsh于2011年出版的《课堂话语探究——行动中的语言》(Walsh,S.2011.Exp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LanguageinAction,Londonand New York:Routledge.)。该书提出课堂互动能力概念和教师话语自评框架,将会话分析方法与教学反思实践结合起来研究课堂互动,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该书视角新颖,语料详实,是一部将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文献。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