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 11-2031/Q 国内刊号
  • 1000-0933 国际刊号
  • 3.2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生态学报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昆仑山北坡4种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3522-3530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对昆仑山北坡4种灌木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asikii)、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和昆仑绢蒿(Seriphidium korovinii)的气体交换、水势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生长季末δ^13C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塔里木沙拐枣和合头草气体交换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昆仑绢蒿为双峰曲线;其中塔里木沙拐枣属高光合、高蒸腾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合头草属低光合、低蒸腾型;驼绒藜属高光合、低蒸腾型;昆仑绢蒿属低光合、高蒸腾,水分利用效率最低。驼绒藜光合速率8月日变化,10:00—12:00,16:00—20:00两个时段,Pn下降,主要决定因素均为非气孔因素。沙拐枣6月光合速率日变化,12:00-14:00时,Pn下降,主要受气孔导度因素影响;16:00—20:00时,Pn下降,可能是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从耐旱机理可以将4种灌木归类:塔里木沙拐枣和昆仑绢蒿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机理;驼绒藜和合头草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机理。用δ^13C表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时,只有部分物种有很好的一致性。

不同比例尺DEM数据对森林生态类型划分精度的影响3531-3536

摘要:针对以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类型划分的需求,探讨了所需DEM数据的最低精度要求,通过对比试验和Kappa检验,得到1:10000比例尺DEM是划分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类型的较佳数据源。通过实践工作和对比试验研究,总结了针对ELT划分的需求,进行地形图扫描矢量化生成DEM数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等高线矢量化中纠错的有效方法,采用TOPOGRID命令生成了更符合客观地形状况的DEM数据,解决了生态分类系统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法具有普遍性。

苏南丘陵区毛竹林冠截留降雨分布格局3537-3542

摘要:林冠截留是一个复杂的水文过程,受降水特征及林分特性的影响较大。以北亚热带苏南丘陵地区人工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年度各场次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降雨的关系,研究了林冠截留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观测到102次降水事件,降水总量为1110.8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110.0mm,最小为0.55mm,事件平均降水量为10.89mm,且绝大部分降雨为低雨强、中雨量级的降雨事件。(2)研究期间林冠截留总量为171.72mm,占同期降雨总量的15.46%。单次林冠截留量变幅为0.21-4.55mm,截留率变幅为1.3%-100%,且随林外降雨量的递增,林冠截留率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关系用幂函数(lo=117.34P^-0.9106)拟合效果较好。(3)在林外次降雨量小于5mm的条件下,事件降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5.0%,相应的降雨事件频率为9.8%,此时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其变幅为0.55—1.9mm,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用对数函数(l=0.4931ln(P)+0.9493)进行拟合效果较好;在单场降雨量大于5mm时,林冠截留量随各场次降雨量的增加,其变动幅度和频率均大大增强,变化范围在0.21-4.55mm之间,二者相关性较差。(4)降雨在7—10mm雨量级范围内时,林外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245.14mm和47.9mm,占其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22.07%和27.9%;各雨量级林冠平均截留量与平均降雨量的关系表现为对数函数关系(R^2=0.7287),而截留率与平均降雨量的关系表现为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817),且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在雨量级较小时,表现十分显著。(5)全年单场降雨强度小于0.06mm/min时,降雨事件频数为73.53%,降雨量占其总量的57.93%,林冠截留�

外来种湿地松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543-3550

摘要:通过凋落物袋+小盆模拟试验研究,分两个时期(分解5个月和18个月)比较了外来种湿地松与本地种马尾松的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和功能(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来种湿地松凋落物的C:N高于本地种马尾松;(2)两个时期,湿地松凋落物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马尾松,18个月时湿地松凋落物处理土壤真菌含量和群落真菌/细菌显著高于马尾松处理;(3)湿地松凋落物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低于马尾松;(4)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显著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强度、多样性及丰富度与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特征脂肪酸14:0、15:0、a15:0、i16:0、16:lω7c、a17:0和cyl9:0的含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上述结果表明:与本地种马尾松相比,引进种湿地松的凋落物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深圳地铁碳排放量3551-3558

摘要:从列车牵引用电和地铁站场用电两方面分析了深圳地铁的碳排放量。计算出深圳地铁2008年牵引用电量为2514万度,2009年为2635万度;地铁站场2008年的用电量为1.08亿度,2009年为1.12亿度。其次,根据南方电网单位电力碳排放量计算出深圳地铁2008年的碳排放量为28053.695t,旅客人均耗电量为0.984度,旅客人均碳排放量207.025g;2009年为碳排放量28572.561t,旅客人均耗电量为1.002度,旅客人均碳排放量206.697g。然后,与深圳公交、出租车和香港地铁进行了比较。2008年,由于运量客较少,深圳地铁的旅客人均碳排放量,约为出租车的46%,是深圳公交大巴的1.99倍、中巴的1.26倍。此外,深圳地铁的旅客人均耗电量与香港地铁大致相当,由于香港地铁所用电力的碳排放较低,使得深圳地铁旅客人均碳排放量是香港地铁的1.24倍。最后,对2012年深圳地铁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深圳地铁的碳排放总量将可能增加9.32倍。客运量约为11.78—5.89亿人次,相应地,旅客人均碳排放量将增加9.36%一118.71%。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生态学报》31卷19期专辑)征稿须知I0002-I0002

摘要:《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学类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刊载生态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性、综合性的学术论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生态学研究深人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