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 11-2031/Q 国内刊号
  • 1000-0933 国际刊号
  • 3.2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生态学报 200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城市中的花粉致敏植物及其影响因素3820-3827

摘要: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大量聚集,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城市中花粉症患者数量激增.综述了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物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花粉致敏植物的建议;总结了目前花粉致敏植物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合理绿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有机氮沉降研究进展3828-3834

摘要:大气氮素沉降是全球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干﹑湿沉降两种,以无机态和有机态形式发生沉降.长期以来由于受研究方法的限制,国际上对大气氮素沉降的研究多集中在无机态氮的沉降上,忽视了对有机态氮形式发生的沉降,因而造成了人们对大气氮素沉降总量的低估.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大气有机态氮沉降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大气有机氮的来源、种类﹑雨水有机氮的测定方法﹑有机氮沉降对大气氮沉降总量(氮沉降总量=无机氮沉降+有机氮沉降)的贡献,以及有机氮沉降可能的生态效应等.最后,指出了今后我国大气有机氮沉降研究需要加强的主要方面.

生态学报杂志问题讨论
可利用资源波动对外来种入侵的抵抗性3835-3843

摘要: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入侵生态学研究方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成为群落可入侵性探讨的焦点.Elton经典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越高对外来种入侵的抵抗能力越强,许多模型或野外试验都支持这一假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试验对此提出了异议,各种假说纷纷出现.究竟生物多样性会不会影响外来种的入侵?假设两种不同的群落结构(功能群),设计6种外来种入侵土著群落的情景分析不同多样性及相同多样性下外来种的入侵状况.结果发现,在多样性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群落对外来种入侵的抵抗力不同.外来种成功入侵等比群落,却被倍数群落排斥在系统之外.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可利用资源的波动引起的,即Davis提出的"资源机遇假说".在相同的物种多样性下,由于倍数群落的特殊结构,整个群落所占有资源远远大于等比群落资源比率.因此,外来种在等比群落中更易找到合适的入侵机会.而在物种多样性不同的情况下,由于物种多样性与已占有资源的变化是成正比的,因此,混淆了多样性与剩余资源可利用性对外来种入侵的影响.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形态转化动态3844-3851

摘要: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草甸土壤磷形态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分析生长季土壤磷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土壤有机磷(TPo)总量高于无机磷(TPi),NaOH溶液浸提的无机磷(NaOH-Pi)和有机磷形态(NaOH-Po)分别占总无机磷(TPi)和总有机磷(TPo)比重最大.各无机磷形态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Resin-P和Conc.HCl-Pi季节变异性大,生长结束后含量较初期降低,其他形态无机磷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机磷组分中NaOH-Po的季节波动最明显,生长季末期较初期含量降低,其他有机磷形态和Residual-P生长季初、末期含量变化不大,波动也相对较小.TP、TPo季节变化整体趋势相似,二者含量变化达到极显著相关.各无机磷形态变化主要受植物生长节律影响;水分、热量等环境条件也是磷的形态转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并可能间接通过影响土壤动物、微生物等的活性推动土壤磷的循环.小叶章草甸土壤有机磷矿化释放的无机磷通常都首先被土壤金属氧化物固定,再经过无机磷之间的转化过程为生物利用,因此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大量释放的可能性很小.

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平均支付意愿参数估计3852-3859

摘要:条件估值法(CVM)是估算环境物品经济价值最主要的技术方法之一.由于条件估值法中的支付意愿依赖于受访者的看法,而不是他们真实的市场行为,因此存在着诸如调查者提供的背景信息不充分、问卷格式不同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对支付卡式(Payment Card)调查问卷进行了扩展,增设一道反映受访者对其投标数值的确定性程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的不确定性模型,并以评估宝天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沿线生态环境的总经济价值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不确定性模型计算出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2.12元,总经济价值为284~349万元;与不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计算出的平均支付意愿(62.17元)相比,二者相差1倍;而总经济价值相差近294~327万元.这表明,CVM中不确定性因素对平均支付意愿影响很大,如不考虑将导致计算结果不精确,甚至存在较大误差.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3860-3873

摘要:用TDR分层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大青沟部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Kriging 插值法用Surfer软件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不同的生长季节上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各层间没有显著差异;月均(5、7、9月)土壤含水率的变异系数坡向>植被类型>坡位;层均(0~60cm)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坡位>植被类型>坡向>样带.月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阔叶林>矮林>樟子松林>疏林草原>灌丛,不同植被类型各层月均土壤含水率总体上差异极显著,阔叶林远远高于其它植被类型;层均土壤含水率,各植被类型各月份间总体差异极显著,总体趋势从高到低为:阔叶林>矮林>樟子松林>灌丛>疏林草原,阔叶林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月均土壤含水率坡向间总体上差异显著,层间无显著差异;东、西坡与北坡有显著差异,东西坡高于南北坡;层均土壤含水率,同一月份各个坡向间差异不明显, 7月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各月总体表现为:东>西>南>北坡.月均土壤含水率除31~45cm外,3个坡位间各层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中坡位各层月均土壤含水率差异极显著;层均土壤含水率各月份各坡向间差异极显著,下坡位远大于上坡位与中坡位.该区从沟底到坡顶的植被变化逐渐由湿生-中生-旱生逐渐过度,垂直分布明显,这类天然残遗植被与土壤水分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促进周边沙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据此建议了大青沟周边沙地植被恢复模式相应的最低土壤水分阈值,沙地0~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 9.1%~11.5%、 8.1%~9.0%、6.0%~8.0%;沙地31~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 11.1%~13%、 8.5%~11%、6.0%~8.4%,分别适合恢复为疏林、灌丛、半灌丛.

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滨海沙地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细根养分与能量动态3874-3882

摘要:2005年1月到2005年11月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和能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6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中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林龄细根的N含量一般在冬夏季节较高,且死细根的N浓度高于相同林龄的活细根,除12林龄活细根P浓度在7月份有最大值外,其他各林龄活、死细根在一年中呈波动性下降,K含量在冬季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除5林龄活细根和18林龄死细根在3月份和7月份有两个峰值外,其他林龄细根Ca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小,Mg含量随季节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11月份上升;各林龄C则呈波浪形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大,细根N、P、Mg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都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K和C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动幅度存在差别,C则呈波浪形变化;(3)随着季节的变化,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呈"V"形变动,一年中都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3月份和7月份或9月份;(4)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随林龄的增大表现为波浪形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细根养分和能量动态具有季节和林龄的特殊性,在进行整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时,应考虑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性.

洪河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3883-3891

摘要: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两类典型湿地--河漫滩湿地与碟形洼地湿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沼泽至岛状林的梯度上:(1)各群落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的种类及其优势度,地表覆盖藓类等组成特征均变化明显;(2)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格局,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6、41、51、68和82;(3)群落的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丰富度格局不太一致, Shannon-Wiener多样性与Pielou均匀度的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呈不规则"N"型格局,Simpson优势度的变化格局正好与它们相反,呈不规则倒 "N"型格局;上述格局的两个"拐点"出现在沼泽化草甸群落和湿草甸群落中;(4)群落的β多样性--相异性系数和Cody指数均呈先降后升的格局,二者的最小值出现在沼泽化草甸群落和湿草甸群落之间,最大值出现在灌丛草甸和岛状林群落之间;研究认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梯度变化主要于生境的变化有关,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主要与生境的变化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β多样性的格局的原因比较复杂,尚需进一步探讨.

不同干扰背景下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幼苗幼树的生理生态特性比较——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例3892-3900

摘要: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在研究区内设置不同干扰方式下的5块样地,借助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研究区内不同干扰背景下5块样地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之一的栲树幼苗、幼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干扰背景下栲树幼苗、幼树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作用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量子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去除乔木层的样地1,2,3中栲树幼苗、幼树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要高于仅保留乔木层的样地4和对照样地5,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则低于样地5和样地4.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诸生理生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光合速率和诸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栲树幼苗:Pn= -2.399 + 0.205Ta + 43.209Gs, 栲树幼树:Pn= -2.265 + 0.006PAR - 3.915Vpdl + 0.364Ta + 38.121Gs,在α=0.05水平上,两个方程均有显著性意义,有良好的预测性.

温度对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3901-3909

摘要: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长选3S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24 ℃条件下,在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前第4天和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两者节间日均伸长长度基本一致,但从始花前第4天至始花当天,长选3S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最快,其节间日均伸长的长度是培矮64S的2.1倍.在敏感期分别进行22、24、26、28 ℃ 4种人工温度处理, 28 ℃条件下穗颈节间伸长受阻, 出现包颈现象;26~22 ℃条件下穗颈伸出长度都为正值,不包颈,但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通过对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细胞长度的比较分析表明,长选3S穗颈节间的伸长主要是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穗颈节间最内和最外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平均长度变短.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寄主标记信息素和学习经历对产卵行为的影响3910-3915

摘要:报道了标记信息素和雌蜂经历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是在其产卵过程中的收场阶段由产卵器产生的,并且标记在寄主卵表的化学物质;玉米螟赤眼蜂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不具有先天性,其必须先用产卵器插入寄生卵来检测是否被寄生,然后其触角不停地敲击,通过学习获得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能力,从而放弃了对寄生卵的选择,学习对初始放弃时间有着重要影响,改善了其对寄主搜索效率,这种学习行为是与寄主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它能根据寄主被寄生与否而对标记信息素作出反应与不反应.该研究丰富了生态学理论,为其在生防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阿苯哒唑对蚯蚓(Eisenia fetida)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腺三磷酶活性的影响3916-3922

摘要:研究了蚯蚓在染毒2,7d和14d时,兽药阿苯哒唑(100~600 mg/kg)对蚯蚓体及其不同部位的酸性磷酸酶(A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腺三磷酶(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苯哒唑对蚯蚓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AP和GST活性的影响比对Ca2+-ATPase的大.该药对AP和GST活性的抑制作用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染毒浓度和时间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另外,AP活性也显著受到染毒浓度与蚯蚓部位的互作影响,影响最大的部位是蚯蚓前部;该药对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浓度、时间和部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3923-3929

摘要:在北京市东南郊大兴区采取了44处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 80~100 cm 5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样品.按土地利用类型,采样点可分为农田、菜地、果园、林地、草地.土壤剖面中,由表层向深层,pH值升高,有机质、速效磷、全磷、硝态氮、全氮降低,且在20~40 cm处有较大变化.表层土壤受土地利用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质差别较大,尤以菜地土壤,pH为8.01低于其他类型土壤的平均值8.27,有机质、速效磷、全磷、硝态氮、全氮都高于其他类型的土壤,分别是其他类型土壤的110%~198%,355%~1629%,162%~224%,724%~1540%,130%~248%,速效磷和硝态氮远高于其他土壤.深层土壤性质差异不大,各项土壤性质差异随深度而变小,但菜地 80~100 cm处,硝态氮含量为18.8 mg kg-1,是同深度其他类型土壤的175%~389%.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情况,菜地>农田、果园、林地>草地.磷的积累与氮不同,速效磷在0~20 cm大量积累,不同类型的土壤,速效磷积累差异显著,在40~60 cm处,菜地速效磷含量是其他利用类型土壤的161%~602%;在80~100 cm处,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速效磷无显著性差异.这一情况表明,菜地的过量施用氮、磷肥导致了土壤中的磷和氮大量积累,并以速效磷、硝态氮的形态向下淋溶并在深层土壤中积累.硝态氮在80~100 cm的积累仍相当严重,有继续向下淋溶的可能,速效磷的淋溶在80~100 cm处已较为微弱,其淋溶过程主要在0~60 cm处.对速效磷和硝态氮的累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速效磷与全磷含量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关系不大.硝态氮则受土壤中pH、有机质和全氮3因素的共同影响.

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3930-3939

摘要:Cd污染稻田通过长期淹水灌溉能显著降低稻米中Cd含量.利用Cd污染水稻土的盆栽试验,结合水稻根表氧化铁膜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稻田淹水程度(时间和水量)的提高,水稻根表氧化铁膜所吸附的还原态Fe(Ⅱ)、Mn(Ⅱ)显著增加,潮泥田和黄泥田长期淹水灌溉处理的水稻根膜中的Fe(Ⅱ)分别比湿润灌溉处理增加了12.6倍(p<0.01)和8.5倍(p<0.01);不同水分管理的水稻根膜氧化铁(Fe(Ⅲ))含量的变化与根膜Fe(Ⅱ)表现极显著的相关性,但两者均与水稻根膜Cd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2种土壤长期淹水的水稻根膜Fe(Ⅲ)分别比湿润灌溉增加了1.5倍(p<0.01)和1.0倍(p<0.01),根膜吸附的Cd含量分别较湿润灌溉降低了77.9%(p<0.01)和50.3%(p<0.01);长期淹水处理导致水稻根系、茎叶、糙米中的Cd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湿润灌溉处理,2种土壤长期淹水的糙米平均Cd含量比间歇灌溉的下降了41.3%,比湿润灌溉的下降了70.7%(p<0.01);不同水分管理的水稻糙米Cd含量与根膜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膜Fe(Ⅱ)和Fe(Ⅲ)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Cd污染酸性稻田在长期淹水的还原条件下Fe2+等金属离子与Cd2+的竞争吸附作用以及S2-和Cd2+的共沉淀作用加强,因而使得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