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4年第9Z期杂志 文档列表

真正的高贵

摘要:<正>40多年来,我漫不经心地看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历史,马马虎虎地观察了很多人物,遗憾的发现,真正高贵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位高权重的人,却没有什么高贵的气质;许多财大气粗的人,也没有一点高贵的神韵。为什么高而不贵,富而不贵呢?
1-1

怕黑

摘要:<正>我不知道是自己本身就脾气暴躁,还是崔子宸把我变成了这样。我讨厌他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在我旁边唠唠叨叨,我讨厌他在吃饭的时候问一堆我不想回答的无聊问题,我讨厌他总缠着我让我给他讲故事。我讨厌爸爸妈妈一直告诉我:"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崔子宸出生之前,妈妈问我:"你想要一个弟弟吗?"我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何当初如此干脆说想要。妈妈说是我一个人太孤单。妈妈在骗我,她不知道我有多渴望一个人安安静静的。
2-2

雨后

3-3

童年的记忆

摘要:<正>一、童年记忆之——山上、田野里的故事七十年代的孩子,应该很熟悉挖野菜、搂草这两项活动。记忆中,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姐姐和小伙伴不是挎上篮子去挖野菜就是背上网兜去搂草。有一个傍晚,我们挖野菜时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只野鸡,夕阳下那野鸡翎五彩斑斓,美得令人炫目。我和姐姐
4-4

刍议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思潮的历史定位

摘要:在很多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论著中论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时,表示当时只有浪漫主义思潮和现实主义思潮,这也就是指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但是却没有论及古典主义思潮。然而从学术史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学衡派和新月派在学理上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结合新人文主义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古典主义思潮。古典主义思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成果,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5-5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的民歌体裁的运用

摘要: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亦是一位音乐家。湘西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民间音乐底蕴给予了沈从文独特的写作素材和观察视角。在他的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沈从文湘西的生活经验使他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民歌体裁,如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等。
6-7

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影响探迹

摘要:在沈从文的文学活动中,张兆和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沈从文对其进行的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书写到后来以张兆和为人物原型和写作对象的《边城》、《湘行散记》、《长河》、《三三》等经典作品的问世,特别是在《沈从文别集》、《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等著作出版发行以来,张兆和在沈从文文学创作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日渐清晰。在全面研究沈从文文学进程中,张兆和作为沈从文文学创作和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且值得重点泼墨的研究对象。
8-9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10-11

孤独中的蜕变——《草房子》中的孤独叙事

摘要:《草房子》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北乡间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等几个孩子突破孤独华丽蜕变的故事。小说通过意象的建构及情节的设置营造了一种孤独氛围,塑造了典型的孤独形象,并在对比中叙写了他们消解孤独的不同方式。
12-13

理想的才是最美的——也谈朱自清《背影》的去留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曾一度因父亲"形象不佳"或"违反交规"而要被逐出教材。透过《背影》后的"背影",发现作者在经历了半生的"怨恨"后历练而出的是经典的、理想中的、至真、至善、唯美的背影,浓缩了父爱乃至长辈对晚辈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理解。《背影》的人文价值不容它走出教材、走出青少年的视野。
14-15

光影中晶莹的人生——浅谈王小妮的“光”意象

摘要:在王小妮的诗歌中,"光"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光"也成为了诗人表达诗情的独特意象,并随着她自己创作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意象表征。本文将以王小妮创作的不同阶段为线索,分析"光"意象的独特内涵,进入王小妮的诗情世界。
16-18

解析沈从文《边城》的桃源情怀及其人生追求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桃源诗",他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景象,将人灵魂深处的真善美通过简单、质朴的故事表达出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19-19

生命的延续——张承志《北方的河》读书札记

摘要:《北方的河》(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围绕"我"的人文地理研究生考试来写。"我"跑过北方的河,作者用倒叙手法写出了"我"以前的插队新疆阿勒泰的经历。整篇文章虽然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但是却很有思路,不会给人杂乱的感觉,我在这里仅关于延续这个主题来谈谈我对文章的理解。
20-20

诗意地栖息——浅析《受戒》诗意之美

摘要:汪曾祺的《受戒》以明英恋情为中心,通过孩子的浪漫纯净,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生活画卷,并以此构建出了诗意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本文致力于探求《受戒》一文中诗意的自然风光、诗意的生活结构、诗意的人文气息以及诗意的明英恋情,以此寻求每个人的心灵家园。
21-21

中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以J.K.罗琳和郑渊洁为例

摘要:当下网络时代、读图时代,拒绝平面阅读、文字阅读的时期,在许多人感叹文字阅读即将消亡的时代,西方与中国,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郑渊洁的儿童文学读物,却令千百万少年儿童为之疯狂。在成功创作的背后,中西儿童文学却有着不甚相似的儿童文学创作观。本文以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为起点,深入分析中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不同文本差异及其现状,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儿童观进行可操作性的前景探讨。
22-22

鲁迅小说经典形象形成之触媒作用

摘要: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不是闭门造车形成的,它必是在一个充满了影响源的世界中发酵而成的。但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并不为这种影响所覆盖,相反,外来的影响只是他思想的一种触媒,起到的是催发他思想发展成熟的作用。本文通过鲁迅作品的分析,以证实鲁迅经典形象的形成。
23-23

金庸笔下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金庸笔下的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所传颂,纵观这些英雄人物,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成长模式,从这些模式中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思维。本文从德才兼备这个方面来探讨金庸的人物成长与人格培养的模式。
24-24

中西文化背景下妇女的不同地位——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简爱》为例

摘要:<正>中国将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它现在所拥有的各种特色文化和传统,政治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唐朝的"贞观之治",文化有孔子孟子,李白杜甫,徐志摩、张爱玲,伦理有"三纲五常"和"尊老爱幼",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见了太多,经历了太多,也积淀了太多。所有的这些成果都被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传承和发扬光大。与之相较,西方文化也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和罗马早在公元前510年就开始孕育这一古老民族,这一文
25-25